1. 網路問政寫一篇議論文
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人民日報社考察工作, 並通過人民網與網友在線交流。以此為標志,
中國的網路問政全面展開。各地黨委政府和各級黨政領導紛紛「觸網」, 了解網路民意, 傾聽網路民聲, 匯聚網路民智, 實現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
作為一種全新的信息發布方式,微博對中國社會各個領域的介入和滲透日益廣泛,不斷引爆社會輿論。隨著微博影響力的擴大,越來越多的政府機構和官員注意到了微博的力量和重要性,開始有意識地嘗試注冊微博賬號,利用微博發布信息,引導輿論,獲取反饋,與公眾交流,凸顯中國網路問政水平與日俱進。在網路問政日益常態化、制度化的今天,微博的出現無異為「官」「民」間的互動提供了一種有效而新穎的手段。
隨著微博對社會生活的介入和滲透,其影響力正日益擴大。在2010年中國網路發展進程中,微博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這一年深深烙下了「微博元年」的印記。雲南省委宣傳部原副部長伍皓,江蘇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章劍華,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蔡奇„„他們的微博吸引了大量聽眾的關注,受到網民熱捧。
2011年1月11日,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蔡奇在召開的浙江組織部長會議上公布了他的個人微博,並號召從事組織工作的官員學會在「玻璃房」工作,公開透明,接受大眾監督。
2011年9月25日至26日舉行的「公安微博:實踐與前景」研討會上了解到,目前,全國公安機關僅在新浪網、騰訊網開設的政務微博就已達到4000餘個,經過認證的民警個人工作微博約有近5000個,在各行各業中獨樹一幟。全國公安微博擁有數千萬的「粉絲」,社會影響不斷擴大。
2. 政治:網路問政 說明我國公民依法享有什麼政治權利
1、公民對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監督權
憲法第27條規定:「一切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必須依靠人民的支持,經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督,努力為人民服務。」
2、言論自由
這兩點都屬於公民的政治權利
3. 對網路問政的書面回復屬於具體行政行為嗎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為確保中國絡問政工作順利開展,我局成立了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中國絡問政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統籌中國絡問政工作,並配備一名工作人員,專門負責中國上信息的收集、分發、督辦、落實等具體工作,形成了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專門機構和人員協作抓,全系統上下合力抓的工作格局。 二是制定工作流程,完善審批機制。在中國絡問政工作實踐中,我局制定了《中國絡問政平台回復事項答復審批單》,由專職管理人員根據職能將中國絡問政信息交主辦單位辦理,擬定答復意見報局法規處審查,最終報分管領導或主要領導簽發,並嚴格按照市政府辦文件要求,規定了初步答復和具體答復時限,形成了有效的中國絡問政工作機制。 三是有效應對處置,確保取得實效。為切實抓好中國絡問政答復工作,提高辦理效率,我局對群眾通過中國絡反映的問題在調查核實的基礎上,區分不同情況在法律法規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准確回答。對中國民署名並有聯系方式的情況下,在調查核實的同時,積極加強與中國民中國聯系,及時反饋處置結果;對暫不能解決的講明原因和辦理限期,並加強跟蹤督辦,堅持做到「有問必答、有訴必理、有理必查、有查必果」
4. 網路問政的現狀是怎樣的
2011年,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帶領五位省委常委,以「共議社會建設,助力幸福廣東」為主題,與網友在線交流。這是自2008年6月以來汪洋第四次網路問政。
2011年6月17日,網友在天涯論壇貴州版塊貼出《致貴州省長的一封信》,直指貴州省公務員招考辦事效率低下。四天之後,貴州省省長趙克志給天涯網友回帖:「我代表貴州省政府和公務員招考主管部門,向廣大考生表示歉意」。省長的回復,迅速引發了網民「圍觀」,一天之內,該帖訪問數高達五萬人次。
這只是當下「熱火朝天」的「網路問政」縮影。走過第五個年頭的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已經得到了四十八位省委書記、省長的公開回復,十八個省份以書面文件的形式確保規范化、制度化地辦理留言。
網路問政已經被各地官員認同。如公布省長手機號碼,省長信箱,特別是江西省省長和其在任的省級領導通過人民網、中國江西網等與全球網民在線交流,點擊量突破了1000萬人次。官員通過網路問政與人民群眾的距離更近了,方法也更靈活了。
網路問政不拘泥於形式。比如,公推公選「一把手」,這在以前想都沒有想過,而現在很容易就做到了。在今年的貴州省貴陽市舉辦黨委書記人選上,就是通過網路直播等方式向全社會發布,體現出了公推公選的公平、公正、民主,加快民主建設的步伐。
放眼全國,北方網的「政民零距離」、膠東在線的「網上民聲」、奧一網的「網路問政」等平台,也早已是百花齊放。另外,遍布各個地區、各個行業的政府微博、網路發言人從2010年以來紛紛涌現……
通過網路「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正是中央領導提出並率先垂範的。胡錦濤、溫家寶等領導的親自「觸網」,是我黨一貫重視黨群、干群魚水、血肉關系的優良傳統,在新技術媒介時代的發揚光大。
互聯網快捷、廣泛、低門檻等特點,為政府了解民情、聽取民意提供了「最短路徑」。「網路問政」的一頭是各級黨政機關,一頭是近五億網民,它的應運而生宛如架起了一座「連心橋」,讓政府在百姓眼中的距離不再遙遠,其發展勢頭已經是「不可逆轉」和「銳不可當」。
人民網輿情頻道曾有網友表示:「網民滑鼠輕點,就與總書記在一起了!」在騰訊向胡錦濤贈送QQ號後,網友激動地說:「我想知道總書記的QQ號碼,等他有空的時候,加他聊幾句!」
誠然,「網路問政」不可能完全取代現實中舉報、信訪等渠道,更不可能解決所有現實中的問題。但它有助於改善官民溝通,減少隔閡和誤判,一系列草根權益個案問題得以解決,避免了擴大和升級,有利於緩解基層社會矛盾,減少民眾痛苦和官民摩擦。「網路問政」還可以匯集民智,優化決策,並增加決策執行過程中的民眾配合。
「網路問政」是一把雙刃劍。網民在議政過程中,有可能存在以偏概全、求全責備、侵犯隱私等問題。一些激進的網民已經不滿足於網上的口水戰,開始走下互聯網,在現實生活中用「行為藝術」表達利益訴求,給社會管理帶來新的挑戰。
某些「在地議題」,一旦脫離個案語境,在互聯網的作用下,容易被外地「圍觀」網民過度解讀和過激反應,從地區性問題、行業性問題迅速放大成全國性問題、全局性問題。「網路問政」也不能急於求成,網民對公權力要有一個理性的評價,對於公權力任何一次的進步不妨給予掌聲,否則只能是一方對另一方不滿意的延續和累積。當然,政府更要珍惜網民的期待和耐心。
一個有趣的對比:網路貼吧有鎮江吧、常州吧、無錫吧、蘇州吧,蘇南的這四座城市中,越靠近上海,經濟總量越大,但帖文數量也越多,對政府的議論和批評也越厲害。這就是社會發展的辯證法。網路輿論的發達,恰恰是一個地區社會進步的表現。
政府要習慣和學會在雜音中執政。輿論壓力大不可怕,高明的領導者總是把社會壓力分解到社會治理的各個環節中去逐一處置。如果對身邊一個個經濟、民生問題個案失察和麻木,坐視矛盾激化,讓各種社會壓力都集中到一個斷裂點上,社會將更不穩定。
「網路問政」在我國的發展還有很大的不平衡。在江蘇省睢寧,「上網減少上訪」,各個單位均明確一名領導班子主要成員兼任網路發言人,在四十八小時之內回復網民們提出的問題,全縣進京、去省、到市上訪總量大幅下降。
山東省菏澤牡丹區二十一個鄉鎮和三十四個區直單位集體在微博上實名亮相,開創縣級政區整體開設官方微博群與民眾互動的先河。但另一方面,還有很多地方對於「網路問政」仍然在猶豫、觀望,想要遏制網上的「眾聲喧嘩」,甚至威脅網民「將對你聽其言、觀其行、觀後效,密切關注你的煽動性言論是否造成不良社會影響再視情處置」,「跨省抓捕」的案例也時有發生。
各級公務員需克服對互聯網的隔膜、恐懼和排斥心理。網路輿論不是洪水猛獸,互聯網也不是恐怖地帶。只要你對網民襟懷坦白、以誠相待,網民也會給予充分的諒解和支持。
四川省會理縣人民政府公眾信息網上,一張縣領導考察鄉公路的照片露出破綻,三位地方官懸浮立於公路之上。網民調侃政府造假,群起效仿PS,把三位地方官嵌入國內外各處著名景點。
會理迅速開通微博,向社會道歉,承認工作人員曾對照片曾進行拼接、修改,甚至與網民一起品評PS懸浮照的優劣,懇求網友讓縣領導「免費周遊世界」後,不妨再關注下會理的旅遊文化。這種坦誠和自我調侃,得到了網民的諒解,很有親和力。甚至有人懷疑,這是會理縣與網站聯手的一次「反向營銷」行為。
5. 材料一:伴隨著中國互聯網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網民通過論壇、博客表達對社會熱點的關注,為社會發展建
(1)①公民行使言論自由的權利。人民參與國家政治生活,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敢於講真情、說實話,這是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利的重要方式,是社會主義民主的具體體現。(4分)
②公民在行使監督權。有利於改進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的工作,有助於激發廣大公民關心國家大事、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謀劃策的主人翁精神。(4分) (2)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的本質。(1分) ②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2分) ③依法有序擴大公民的政治參與,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是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 (3分) ④公民參與「網路問政」,可以促進國家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有利於政策措施的貫徹執行,有利於維護社會安定和諧。(3分) 6. 政府聽民意、匯民智、聚民心的新機制是 1.政府聽民意、匯民智、聚民心的新機制是網路問政。 2.隨著網路的日益普及,互聯網在中國民眾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國公民以網民的身份通過互聯網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這就是網路問政。 3.網路民意的凸顯,一方面在於網媒的發展、公民意識的成長,另一方面更在於執政者對於網路民意的日益重視。 4.2008年6月20日,胡錦濤總書記到人民網強國論壇同網友在線交流,成為「中國第一網民」,重視程度可見一斑。據相關調查,超七成公眾認為網路表達將成中國民主建設的新通道,近六成人認為有助於拉近政府與民眾距離。 5.網路問政使得政與人民群眾的距離更近了,方法也更靈活了。 (6)林耀明創造網路問政中國速度擴展閱讀: 1.網路成為民眾參政議政新渠道。只要符合法律,每個普通網民都可以通過發帖子、寫博客等形式自由表達意願,並對黨和政府的政策提出意見和建議,互聯網已經成為中國公民參政議政、表達訴求的重要平台。 2.通過網路問政於民創新民主形式。溫總理在兩會前夕走進新華網直接問政於民,政府領導已經用實際行動表明:互聯網已經成為民意與中南海互動的直通車,也體現了我們的政府是實實在在傾聽人民呼聲,時時刻刻留心民心民意,時刻把老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政府。 7. 什麼是網路問政,什麼又是網路反腐 網路問政1.網路問政,就是政府通過互聯網做宣傳、做決策,了解民情、匯聚民 智,以達到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從而實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近年已成為一些地方政府的執政新風。隨著網路的日益普及,互聯網在中國民眾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成為中國公民行使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重要渠道。總書記在人民網與網友在線聊天,到各省官員通過各種形式在網上與百姓溝通,中國官員越來越多地通過網路問政於民,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暢通。2.是互聯網時代的一種群眾監督新形式,借互聯網人多力量大的特點,攜方便快捷、低成本、低風險的技術優勢,更容易形成輿論熱點,成為行政監督和司法監督的有力補充。作為互聯網在反腐敗中的作用得到中國執政者認可的一個重要標志,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年出版發行的《中共黨建辭典》收錄了的詞義。 8. 我想知道 「網路問政」國內外的發展現狀誰知道給分享下! 《網路問政》以奧一網的工作為基礎,放眼全國乃至全球,關注國內同行網路問政的成功經驗,與歐洲網路界對話探討網路問政的中國特色,約請專家學者進行理論總結升華。全書圍繞理性建設性地推動民主政治這一目標,對網路社會、民主建設、民情引導、輿論監督等多方面課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9. 問政江西欄目對打造五型政府有什麼意義
2018年8月,江西省委十四屆六次全會閉幕不久,省委、省政府下發《關於加強作風建設優化發展環境的意見》,明確提出「著力打造忠誠干凈、擔當實干、思路開闊、勇於創新的幹部隊伍,著力打造忠誠型創新型擔當型服務型過硬型的『五型』政府,著力打造政策最優、成本最低、服務最好、辦事最快的『四最』發展環境」的要求,旨在以良好作風狠抓工作落實,以一流的營商環境厚植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土壤,努力實現省委全會擘畫的藍圖。 與林耀明創造網路問政中國速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
馬鞍山市保安
瀏覽:2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