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從火槍發明到現在為止,槍支的功能有了多少次提高
公元995年,我國宋朝的唐福,使用火葯造出火箭、火簡、火槍。至1280年,中國軍用火槍傳到阿拉伯,又由阿拉伯傳到歐洲,到l4世紀初始出現最原始的步槍。此槍用火繩點火,故人稱火繩槍。因此,追查步槍祖先的歷史,還應歸功於我國火葯的發明哩!
16世紀步槍的點火裝置漸次改進發展,逐步完善。德國開始製造擊發機,後改進為燧發機,最初的使用時間約在1800年。17世紀初,燧發槍的槍口處加裝刺刀,以備白刃格鬥。到17世紀末,德國和法國用的槍槍膛內刻有螺旋溝紋,即現在的膛線。能彈頭射擊後發生旋轉,以保持它在空中飛行時穩定,從而使步槍的命中精度大為提高。
15世紀至l8世紀,與當時技術條件相適應,步槍都是前裝式。前裝槍使用了300餘年。至19世紀,隨著工藝技術的發展,出現了切實可行的後裝槍。l9世紀初的1805年,英國人阿加爾(Aggar)發明了銅火帽,內裝雷汞,但只供獵搶使用。到了l9世紀40年代,它才在軍用步槍上得到應用。l9世紀軍械家們集中解決的是步槍的射程、精度、射速和裝填等問題。因為過去使用的是前裝槍,所以首先要解決的是裝填問題。把球形彈頭改成圓柱形,這是一大進步。因為這樣一來,裝填時變形可小些,而且重量相同時,圓柱形彈的直徑可以小一些,這就為減小口徑提供了條件。
l9世紀50年代,步槍的口徑還在15—18mm 之間,到了60年代,大多數的步槍口徑已經減小到11mm,口徑減小得到保證以後,就要解決後裝問題並且要使用定裝槍彈,1840年,普魯士首先使用德萊寨後裝槍,即彈葯從槍管後端裝入,並且用擊針發火。因為這支槍是德國人德萊塞(Dreyse,1787-1867)發明的,故謂德萊塞針刺擊發槍。據史料記載,普奧戰爭中,此槍大顯神威,使普魯士軍隊把奧地利軍隊打得落荒而逃。
1884年,法國工程師維耶里(Viele,1854-1934)發明了無煙火葯.這樣,雷汞銅火帽、槍尾裝填,定裝式槍彈和無煙火葯使步槍中1世紀後期發生了革命性的轉變。19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各國軍隊的裝備發生了根本變化,其中步槍的變革主要有三點其一,進一步減小了口徑(8-6.5mm);其二,提高了彈頭初速;其三,增加了彈頭的比重,從而加大了射程,提高了精度。從1世紀後期至20世紀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各國出現的步槍種類甚多,主要品種有:
德國毛瑟1888式、1898式步槍,口徑7.9mm,毛瑟1904式步槍,口徑6.8mm;
英國李恩菲N0.MK I,MK III ,No.3MK I,No.4MK I,No.5MK I,等,口徑7.7mm;
美國雷明頓步槍,溫徹斯特步槍,斯普林菲爾特M1903式,M1903A1,A3,A4式等7.62mm口徑步槍
日本村田式單發步槍,有板三十年代式步槍,38式步槍及馬槍,44式馬槍與97式步槍口徑6.5mm
俄國7.62mm 納甘1891式步槍和馬槍。蘇聯革命成功後改進為摩伊遜30式步倫。
奧地利斯太爾.曼利夏M9O 8mm 步槍及馬槍:
法國8mm陸軍步槍,M1907/15,M1916,1917,1918式等步槍;
義大利10.4mm37式、6.55m卡堪諾式,7.35mm38式步搶·
瑞士10.4mm89式、7.5mm96式,99式、09式等步槍。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各國對步搶的自動裝填加緊了研究,先後出現了許多新式步槍,如蘇聯的西蒙諾夫、法國的1918式、德國的伯格曼式等,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各國出現的自動裝填步槍性能更加優良,甚至還出現了自動步槍,如德國傘兵用的 7.62mmFG42.
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國針對槍型不一、彈種復雜所帶來的作戰、後勤供應和維修上的困難,都不約而同地把"武器系列化"和"彈葯通用化"作為輕兵器的發展方向,並且於50年代基本上完成了戰後新一代步槍的換裝。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各國於1953年底正式採用美T65式7.62X51槍彈為該組織的制式步、機槍彈,即NATO彈。隨後便出現了幾種使用此彈的典型自動步槍,如美國的Ml4、比利時的FN FAL、原西德的G3等.
與二次世界大戰中使用的步槍相比,這幾種槍的最突出之處是具備全自動射擊能力,是真正的自動步槍.另外,它們兼有沖鋒搶和班用輕機槍的戰術職能。這是戰後第一次換裝的兩個基本出發點。
由於NATO彈在2000m外還有足以殺傷有生目標的存能,因此對步槍彈而言它顯得威力過大。發射NATO彈的步槍相應地都比較笨重,機動性較差。武器/彈葯系統重量大,攜彈量受到限制,戰斗中難以獲得並保持火力優勢。再者NATO彈沖量大,便士兵在連發時很難控制住槍,點射精度較差。隨著步兵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隨著其它類型的步兵輕兵器的日益發展,步兵的戰斗職能顯然在縮小,根本沒有必要再繼續使用如此大威力的槍彈。因此,盡管FNL、G3等步槍設計很成功,但NATO彈始終不能令人滿意。
自從越南戰爭以後,美國關於步兵的戰術思想有了明顯的變化。其原因在於東南亞的叢林地形使得NATO彈和M14步槍的弱點充分暴露出來,他們越來越覺得沒有必要使用大威力NATO彈和如此笨重的槍。
在蘇聯方面,則由於採用M43式中間型槍彈而解決了NATO彈那樣的矛盾。因為該彈的有效射程較短,槍彈擊發時產生的後坐力也就減小,自動射擊時易於控制槍,利於提高精度。使用M43彈的是SKS半自動步槍和Ak47突擊步搶。但是,M43彈彈形欠佳,槍管纏度偏小,槍彈在飛行中或撞擊目標時過於穩定,殺傷效果不好。
早在50年代初期,美國有關部門就進行了提高有效命中和殺傷公算的研究,這種專題研究被稱之為"齊射計劃"。基於以往的經驗,在對步槍的射程、創傷彈道等問題作了大量的研究之後,提出了以下結論性意見:
l.步槍的作戰距離無須超過400m
2、用高初速、小口徑的輕彈頭代替大威力的7.62mm彈頭,可提高殺傷效果,亦可提高經濟性;
3、採用多枚彈頭組成的"齊射"發射方式,藉以構成規則的散布,抵消實戰條件下的瞄準誤差,提高命中率。
Ⅱ 歷史上第一把火槍是哪個國家發明的有人說是中國宋朝發明的 那為什麼古代老是被外國欺負
火葯的確是在宋朝時就已經用於軍事了,當時元攻宋也用過火葯,主要是國人不重視,不改革才會被人欺負
Ⅲ 火槍是哪個國家先發明的
中國!
1259年,中國就製成了以黑火葯發射子彈的突火槍,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專擊火屬器。而後,又發明了金屬管形射擊武器—火銃,到明代已在軍隊中大量裝備。從槍管後端點火的火門槍發射時非常不便,陰雨天氣時幾乎不能使用。
14世紀時歐洲也有了從槍管後端火門點火發射的火門槍。15世紀歐洲的火繩槍,從槍口裝入黑火葯和鉛丸,轉動一個杠桿,將用硝酸鉀浸過的陰燃著的火繩頭移近火孔,即可用手點燃火葯發射。
16世紀20年代出現於西班牙的「穆什克特」是比較有名的火繩槍。這種火槍的口徑在23毫米以內,槍重8-10千克,彈丸重約50克,射程達250米。彈丸用木製的或鐵制的通條從槍口裝填。裝備「穆什克特」火槍的步兵稱為火槍手。由於火繩雨天容易熄滅,夜間容易暴露,這種槍在16世紀後逐漸被燧石槍所代替。正從槍口裝填彈葯的火槍手。這種方式不僅速度慢,而且易暴露目標。
Ⅳ 火槍是什麼國家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火槍發明於中國南宋時期,這種火器在南宋時期非常盛行,在明代被發揚光內大,清朝後期衰落容甚至失傳。
火槍在14世紀開始傳到歐洲,歐洲的軍隊對於火槍這樣的裝備非常熱衷。尤其是德國、英國。德國的火槍技術和火槍的普及率是歐洲第一,不論是在發明了火門槍的火葯時代,或者是普魯士王朝戰爭時期,火槍的運用處於領先地位。
Ⅳ 火槍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火槍是最原始的管形火器,在它的基礎上,經過幾百年的發展,才有了現代的槍和炮,因此它被看作是槍炮的祖先。
那麼中國什麼時候發明了火槍?過去傳統的看法,是以馮家升先生發表於1947年的《火葯的發現及其傳布》為代表的觀點,認為火槍是1132年(南宋紹興二年)宋將陳規在湖北德安(今湖北安陸)抵抗金軍圍攻時首先使用的。此說多年來一直為人們沿用。1981年8月,在布加勒斯特召開的第16屆國際科學史大會上,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博士和魯桂珍博士聯名發表了論文《關於中國文化領域火葯與火器史的新看法》,其中對火槍的發現時間提出了新見解,文中說:現在必須把火槍的發明向前推200年,因為克萊頓·布雷特在巴黎的基邁博物館發現了一張關於佛教的橫幅畫,其年代可確定為約950年,上面畫著的顯然是一支火槍。在此之前,李約瑟博士到中國講學時,曾展示了那幅畫。這幅有關佛教的畫原封存於敦煌莫高窟藏經洞中,20世紀初被法國伯希和掠奪。關於藏經洞封閉的原因和時間,學術界一致認為是公元11世紀初為躲避戰亂而封,洞中所出最晚紀年的卷子是1002年(北宋咸平五年)寫的。
由此可知,李約瑟博士所依據的這幅畫,其最晚年代也在11世紀初,比陳規使用火槍的記載早100多年。
Ⅵ 誰發明了火槍
簡單回答:宋朝 陳規發明的
詳細使用和發展歷程:
火槍是用一個或兩個竹筒裝上火葯,綁縛在長槍槍頭下面,與敵人交戰時,可先發射火焰燒灼敵兵,再用槍頭刺殺。這種火器在南宋時非常盛行。有一種叫「梨花槍」,金人稱「飛火槍」,槍頭下裝有2尺長的葯筒。內含柳炭、鐵滓、磁末、硫磺、砒霜等混合葯劑,具有燃燒、毒煙、噴射等作用。明代火槍改進一步,槍柄6尺長,末端有鐵鑽,槍頭1尺長,槍頭下夾裝兩支噴射葯筒,用引信相連。使用時兩個葯筒相繼點燃噴射火焰;槍頭兩側有鉤鐮狀的鐵叉,兩長刃向上可作鎲用,兩短刃向下可作鐮用,具有燒、刺、叉、鉤等作用。明代梨花槍,只有一個鐵筒,狀如尖筍,小頭口徑3分,可安引信,大頭口徑1寸8分,內裝毒葯,用泥封口。兵士們可隨身攜帶數個葯筒,以備更換發射。噴射出的毒焰可達幾丈遠。清代梨花槍,長7尺3寸,槍頭由兩個5寸的直刃和6寸長的橫刃製成,刃下裝竹葯筒,長2尺6寸,束三道鐵箍,內裝毒性煙霧火葯,殺傷力亦很強。梨花槍經過幾代更迭而不衰,是因為它製作簡單,使用方便,且又有多種殺傷性能。因噴葯筒內裝有形似梨花的鐵蒺藜、碎鐵屑而得名「梨花槍」。這時期火槍是戰斗中主要的輕型武器之一。南宋有位武將,名叫「李全」,據說他曾憑借一桿梨花槍稱雄山東,被公認為「二十年梨花槍,天下無敵手」。明朝又有胡宗憲大將,在領兵抗擊倭寇的戰斗中,使用梨花槍擊殺敵兵,取得巨大勝利。
16世紀,紐倫堡出現了第一枝燧發槍———轉輪槍。這對騎兵來說應該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刻,從此騎兵的作戰方法便開始發生重大變化。隨著燧發槍的誕生,騎兵終於擁有了能夠在飛馳的馬背上射擊的火器。最先大量列裝轉輪槍的騎兵是德國的僱傭軍———黑衫騎士。他們以戰爭為業。職業敏感性使他們很快認識到轉輪槍的價值。他們幾乎都配備有多把轉輪槍,少則四五把,多則七八把,儼然身背一座火葯庫。
在裝備火槍的騎兵中必須一提的是龍騎兵。這個兵種最早出現要追溯到1552~1559年的義大利戰爭。法國人佔領了皮特蒙德。為了對付隨時可能在背後出現的西班牙人,當時的法軍元帥命令他的火槍手跨上馬背,於是就組建了世界上最早的龍騎兵。至於龍騎兵這個詞的來歷,則有兩種說法:較流行的一種認為,當時該兵種使用的隊旗上畫了一頭火龍,這是從加洛林時代開始的傳統,龍騎兵由此得名;另一種認為,當時他們使用的短身管燧發槍被稱為火龍,龍騎兵來自這個典故。17世紀上半期時,龍騎兵的裝束與步行火槍手相差無幾,只是把鞋襪換成了靴子馬刺而已。
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曾有一支威震天下的克倫威爾「鐵騎軍」。它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生力軍。騎兵們身著輕便的盔甲,使用單面開刃的長劍,有時用傳統的戰斧,裝備手槍,偶爾有軍官扛著一桿長長的馬槍。在單打獨斗中,這些人也許不是正規騎士的對手,但作為一個整體卻行動得更有效率。
歐洲外還有一支至今仍名聲顯赫的隊伍是美國的王牌騎兵第1師。它是美國陸軍部隊中歷史最為悠久的部隊之一。兇猛剽悍、作戰能力很強的騎兵第1師歷史上曾參加過二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以及海灣戰爭的重大行動。雖然其裝備不再是火槍和馬刀,但「騎兵師」的名稱卻一直被保留了下來。這也算是對這個古老而偉大兵種的一種紀念吧。
Ⅶ 那個國家發明的火槍
中國是最早使用火槍、火炮的國家,只是技術常年不更新,在戰場上使用率不高,在世界上也落伍了。
Ⅷ 世界上的第一把槍是誰發明的叫什麼哪個國家的什麼時候為什麼發明它
公元1132年,中國南宋的軍事家陳規發明了一種火槍,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到了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壽春府人創造了一種突火槍,該槍用巨竹做槍筒,發射子窠(內裝黑火葯、瓷片、碎鐵、石子等)。
公元13世紀,中國的火葯和金屬管形火器傳入歐洲,火槍得到了較快的發展。15世紀初,西班牙人研製出了火繩槍。後來,被明王朝仿製,稱之為鳥銃,直到1547年出生的法國人馬漢,將火繩點火改為燧石點火,在轉輪火槍的基礎上改進而成,大大簡化了射擊過程,提高了發火率和射擊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較低,便於大量生產。
(8)越南發明火槍擴展閱讀
槍械的分類
1、手槍:一種單手發射的短槍,是近戰自衛使用的小型武器,在50米內具有良好的殺傷效能,手槍是16世紀以後開始研製的,開始主要是轉輪手槍,就是通過轉動彈盤和槍管將槍彈發射出去,所以一支槍有多個槍管。
2、步槍:一種單兵便攜的長管槍械,有效射程式400米,有的可發射槍榴彈。步槍是最早的一種槍械,13世紀出現射擊火器之後就開始研製步槍,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基本趨於完善.早期的步槍是單發裝填,以後出後了自動退殼和送彈的單發半自動步槍,戰斗射速每分鍾15-20發。
3、沖鋒槍:是指雙手持握、發射手槍子彈的單兵連發槍械,曾被稱作 「手提機關槍」。它是介於手槍和機槍之間的武器,比步槍短小輕便,便於突然開火,射速高,火力猛,適用於近戰或沖鋒,因而得名 「沖鋒槍」。但,由於現代自動步槍已經具有和沖鋒槍相似的效能,所以沖鋒槍和步槍很難區分。
Ⅸ 火槍是哪個國家先發明的
中國!抄
1259年,中國就製成了以黑襲火葯發射子彈的突火槍,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管形射擊火器。而後,又發明了金屬管形射擊武器—火銃,到明代已在軍隊中大量裝備。從槍管後端點火的火門槍發射時非常不便,陰雨天氣時幾乎不能使用。
14世紀時歐洲也有了從槍管後端火門點火發射的火門槍。15世紀歐洲的火繩槍,從槍口裝入黑火葯和鉛丸,轉動一個杠桿,將用硝酸鉀浸過的陰燃著的火繩頭移近火孔,即可用手點燃火葯發射。
16世紀20年代出現於西班牙的「穆什克特」是比較有名的火繩槍。這種火槍的口徑在23毫米以內,槍重8-10千克,彈丸重約50克,射程達250米。彈丸用木製的或鐵制的通條從槍口裝填。裝備「穆什克特」火槍的步兵稱為火槍手。由於火繩雨天容易熄滅,夜間容易暴露,這種槍在16世紀後逐漸被燧石槍所代替。正從槍口裝填彈葯的火槍手。這種方式不僅速度慢,而且易暴露目標。
Ⅹ 請問,火槍是什麼時期,在哪裡被發明的
最早的是中國北宋時期發明的「突火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