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冥幣是誰發明的
民間傳說東漢蔡倫發造紙術,他弟弟想學,就是學不好。造出的紙黃黃的、糙糙的,賣不出去。後來,蔡倫的弟媳婦看到左鄰右舍用陶錢、五株錢祭祀死人,
就想起了這黃紙可以用來做祭祀的冥器。經過她的努力促銷,還真的在平漢族民間流傳開了。以後那買路錢就用這黃紙代替了,而且還有了個「黃裱紙」的專稱,逐漸形成了紙質冥幣。從此,冥幣完成了從實物形式向虛擬形式的轉變過程。然而,祭祀時冥幣以紙錢的形式出現,並登上大雅之堂,那是唐朝的事。《舊唐書·王玙傳》記載,王玙年少習禮,尤擅宗祠祭祀。唐玄宗、唐肅宗皆好神仙事,廣修祠祭,王玙就被玄宗請入宮中,但祭祀耗資巨大,為了「可持續發展」,他就將漢族民間的紙錢祭祀法引入宮中。即使如此,反對冥幣的也大有人在。唐朝的書法家顏真卿、著名詩人張藉他們在祭祖這樣正式場合公然抵制焚燒紙錢;所以,張藉在一首《北邙行》中寫道:「寒食家家送紙錢,烏鳶作窠銜樹上」。宋朝的司馬光就批評過王玙,說焚紙錢似巫術,讓習禮者羞恥。但是冥幣還是成為祭祀時生者對死者思念的載體,並常入詩話。王建《寒食行》中有:「三日無火燒紙錢,紙錢那得到黃泉。」徐凝的《嘉興寒食》寫很有生活趣味,「嘉興郭里逢寒食,落日家家拜掃回。惟有縣前蘇小小,無人送與紙錢來。」白居易曾寫過,「誰知厚俸今無分,枉向秋風吹紙錢」。同時,冥幣又稱「楮錢」,因其是是用楮樹皮製的,那楮樹上結的果子還可以做楮粒子豆腐。所以有時楮錢入詩,元朝袁桷有詩雲:「叢竹雨留銀燭淚,落花風飆楮錢灰」。
B. 是誰發明了紙錢
平輩燒紙錢,一般是死者年齡比生者的年齡大沒什麼講究,死者年齡比生者年齡小就只能拜一拜,放點祭品就行了。
據說燒紙錢的習俗來源於東漢,是造紙術發明者蔡倫之徒尤秀才想出的推銷紙張手法。尤秀才假裝重病死去,而其妻告訴鄰居,若將紙張剪成銅錢形狀焚燒之,賄賂神只,死者即可得復活,鄰居都不想信,後來尤妻一燒,尤果立即復活,於是紙立即成為最暢銷的產品。我不知道這種說洗是否可信,總之,自古以來,燒紙錢已成一種習俗。
我們現在燒紙錢,無非是用來祭拜神先、鬼魂,希望死者在陰間過上美滿生活,便焚燒冥幣或其他紙札祭品給他們,當然也有人認為,焚燒紙錢可以賄賂陰間的鬼神,減少死者在地獄所受的刑罰。
紙錢要專門的冥紙來封,上面留著空,寫著時值某某年某某月某某日專奉故(某某大人)冥中受用……孝男(或女或孫)某某某謹具等字樣,在燒紙錢之前夜,用毛筆小楷恭恭敬敬地填好並封好一疊疊,堆成小山一樣。封面上的稱呼是很講究的,要弄清楚與去世的人是會么關系,怎樣稱呼都不能有任何差錯。
現代紙錢,通常是印成鈔票模樣,神像取代真幣上的人物,而且面額巨大,一億、二億、十億……
正式燒紙錢是也有很多講究,比如,包封不能倒著燒,不能用棍子亂捅,以免被那些巫神野鬼(要燒一些散紙來打發他們)拾了去,要寫好包財清單,生者要跪著為死去的親人祈福,也希望死者能保佑家人平安。
C. 撒紙錢起源於什麼時候
民間信仰傳說燒紙錢的習俗來自東漢。據說是造紙術發明者蔡倫之徒尤秀才,想出的推銷「紙張」手法:尤秀才假裝重病死去,而其妻告訴所有鄰居,若將紙張剪成「銅錢」形狀焚燒之,賄賂神祇,死者即可復活。鄰居都不相信,後來尤妻一燒,尤果然立刻復活。於是「紙」立刻成為最暢銷的產品。此傳說的其他版本則大同小異,只是主角尤秀才,換作蔡倫本人,或蔡倫的兄弟蔡莫。
這些說法,都被認為是鄉野傳說,不太可信。據唐代封演著《封氏聞見記》記載,古代埋圭、壁、幣、帛祭祀鬼神,漢代埋寶錢陪葬;從魏晉開始用紙錢送葬,到了唐代,上自王公,下至庶民,盛行燒紙錢送葬,「積錢為山,盛加雕飾,舁以引柩,……紙錢魏晉以來始有其事」。有詩雲:「紙錢紙錢誰所作,人不能用鬼行樂。一絲穿絡掛荒墳,梨花風起悲寒雲」。從埋錢轉變為燒錢,可能和佛教有關。有學者認為,佛教的傳入,燒錢也隨之盛行。故可知燒紙錢由來,應該是受到印度或中亞習俗的影響。印度或中亞人認為,可以用火將祭品傳遞給鬼神,如婆羅門教中的火神阿耆尼,就有傳遞物品的能力。紙錢本身,則出自中國本土。
D. 紙是誰發明的
古今中外,公認為東漢初期的宦官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人。
據范曄的《後漢書》記載,從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蔡倫造紙使用的原材料是樹皮、麻頭、舊布、漁網等價格低廉的物料,這樣造出的紙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廣應用。但是,在也有一些文獻記載了蔡倫之前就有紙張使用的例證。
例如,在班固的《漢書》中,就記載了公元前2世紀用紙包葯事例。特別是本世紀以來在甘肅天水放馬灘、敦煌馬圈灣烽燧遺址和敦煌甜水井漢懸泉郵驛遺址出土的西漢紙,以現存實物證實了遠在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西漢就已出現了紙張的使用。這大約比蔡倫發明造紙術要提前170年左右。
(4)紙錢發明擴展閱讀
造紙術的傳播
中國造紙術最早是在漢字文化圈內傳播。朝鮮半島造紙是在魏晉南北朝之際,生產的主要是麻紙,後來才有楮皮紙和桑皮紙。現存最早的紙寫本是韓國湖岩博物館館藏754年新羅的楮皮紙寫本《華嚴經》。朝鮮造有皮紙,其特點是紙質較厚重、強韌而又潔白。
明屠隆在《考槃餘事》中談到高麗紙時說:「以綿繭造成,色白如綾,堅韌如帛,用以書寫,發墨可愛,此中國所無,亦奇品也。」朝鮮制皮紙時,基本上沿用中國技術,但工具和技法略有不同。
中國紙與書卷早在2世紀便已傳到越南。在漢末、魏晉時期,越南北部地區已能造紙。據德國漢學家夏德研究,當時大秦不會自行造紙,所獻紙為其在越南所采購,沉香、皮紙充作本國物品向中國朝廷作為進貢禮物」。越南南方的紙是由北方輸入。
宋元以後,南方也可以造紙。陳朝藝宗紹慶元年(1370年),曾派遣使臣將所產紙扇送給明太祖朱元璋。清雍正年間,越南曾回贈清帝金龍黃紙二百張。晚期越南版書籍多以竹紙印刷,而此紙也與中國紙類似。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造紙術的發明及傳播
E. 是誰發明的紙錢第一個燒紙錢的人又是誰
東漢時期的蔡倫改良造紙術後,生意興隆,他賺了不少錢。他的哥哥蔡莫、嫂嫂慧娘看了非常羨慕。慧娘就要蔡莫也去和蔡倫學造紙。但是蔡莫的恆心不夠,工夫還沒到家就急急忙忙的自己開了家造紙店。結果造出來的紙品質低劣,乏人問津,兩夫妻就對著一屋子的紙張發愁。 最後,慧娘想出了一條妙計,便附在蔡莫的耳邊,如此這般的教了一遍 到了這天晚上,鄰居們忽然聽到蔡莫家傳出了嚎啕大哭的聲音。大家趕過來一問,才知道慧娘昨天晚上暴斃死了。次日清晨,蔡莫當著鄰居的面,在慧娘的棺前哭得死去活來。一邊哭訴,一邊燒紙。燒著燒著,忽然聽到棺材裡有響聲。過了一會兒,又聽到慧娘的聲音在裡面叫著:「開門,快開門,我回來了」。眾人都呆了,最後終於鼓起勇氣打開棺蓋。慧娘就跳了出來,告訴鄰居,她死後到了陰間,閻王讓她推磨受苦。因為蔡莫燒給她很多紙錢,所以小鬼們都爭著為她推磨。她又把錢交給閻王,閻王就放她回來了。蔡莫故意的問:「我沒有給你送錢啊?」慧娘就指著燃燒的火堆說:「那就是錢啊!陰間是以紙當紙的」。蔡莫一聽,馬上就去抱了兩大捆的紙來燒,說是讓陰間的爹娘少受點苦。鄰居見狀,發覺紙錢有這么大的用處,於是個個都掏錢來買蔡莫造的紙。消息傳開後,不到幾天,蔡莫家的紙全都賣光了。 由於慧娘還陽的這天是農歷七月十五日,因此每逢這一天,人們都會給祖先焚香燒紙。這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每逢清明,或其它一些死者的紀念日,人們總要為死去的親人燒紙錢。人們相信,紙錢就是死者另一個世界裡的錢,多燒一些紙錢,死者在那個世界裡才會有錢用。燒紙錢風俗的起源很偶然。所以是慧娘發明的燒紙錢
F. 紙是誰發明的
蔡倫
「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發明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植物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
拓展資料:
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葯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每一種都是改變世界發展進程的創新發明,其中造紙術促進了知識體系的建立。
中國的造紙術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西漢時期,東漢的蔡倫又改進了造紙術的工藝,使得紙張產量快速提高,紙張的使用原本由王公貴族進入到了尋常百姓家,平民百姓也能夠讀書寫字學習文化知識。到了隋唐時期,中國的造紙術開始向國外傳播普及開來。在中國造紙術的歷史上先後有三種典型的紙問世,分別是灞橋紙,蔡候紙和還魂紙。
新型造紙術
紙張通常由木材中的纖維素製成,要造紙,就要砍伐森林,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國外科學家研究了一種糞便造紙術,利用牛或者大象的糞便來造紙。他們開發了一種便宜的工藝,首先用氫氧化鈉溶液處理糞便,以便去除部分有機聚合物木質素以及其他雜質,如蛋白質和死細胞。
隨後將得到的紙漿用次氯酸鈉漂白以去除剩餘的木質素,並讓紙漿變白,最後它就成為了一張可以書寫的紙張。這種工藝不僅可以達到廢物利用的效果,而且它製作所需的能源和化學物質也更少,因為動物已經消化了部分原材料。另外,去除的木質素甚至還可以用作肥料或燃料,實在是一舉多得。
G. 紙錢是什麼時代發明的
最早的紙幣是中國人發明的:
交子,是北宋於仁宗天聖元年(公元1023年)發行的貨版幣。初始發明人權為成都知府張詠。被認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紙幣。
具體可以查看條目的介紹:http://ke..com/view/30120.htm
H. 請問,給亡人燒紙錢,是誰發明的
據說,在古代有一位秀才,名叫辛孝堂。他家裡非常貧窮,母親去世後連副棺材都買不起,只好把屍體停放在家中。有一
次,一位好友問他,為什麼不把母親的屍體埋葬,他實在不好意思說是因為沒錢葬母,只好說:「母親是我唯一的親人,我們相依為命幾十年了,現在母親去世
了,可我實在捨不得她離開,我想留她在家裡,多陪她幾天,盡盡孝心。」好友覺得他說的有道理,他的確是一個孝子。這事傳開後,人們紛紛仿效,親人過世後,
都盡量把屍體停在家中,時間越長,越以表示孝心。
有一天,縣令的母親去世了,正值天氣炎熱,放在家裡是不妥的,不放一段時間,又怕手下人說他不孝,想來思去,便想把
老母的屍體放到嗽嘛廟里去讓和尚守著,經常去看看同樣盡了孝心。於是將屍體抬進了嗽嘛廟,對主持說「老夫人一生信佛,抬到廟里更好超度。」老和尚終日佛事
纏身,沒有時間看管屍首,便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小和尚。小和尚陪著死人實在害怕,兩天過後,死人身上發出臭味熏得他實在受不了,就拉來幾把稻草在房內燒燒,
以沖淡些臭氣。稻草燒完了,天還沒有亮,小和尚又找了些黃紙接著燒。燒到天亮時,師父陪著縣令來了,問他燒紙干什麼 。嚇得小和尚說不出話
,老和尚忙說,「老爺 ,這不是燒紙,是給老太太往陰間送錢,因為陰間用的錢,全是陽間的紙」。
從此,人們相信紙錢就是陰間的錢。為了表示對死者的追悼,人們常常燒紙錢送給亡靈。
這是其一,還有一種說法,如下:
東漢時期的蔡倫改良造紙術後,生意興隆,為他賺了不少錢。他的哥哥蔡莫、嫂嫂慧娘看了非常羨慕。慧娘就要蔡莫也去和蔡倫學造紙。但是蔡莫的恆心不夠,工夫還沒到家就急急忙忙的自己開了家造紙店。結果造出來的紙品質低劣,乏人問津,兩夫妻就對著一屋子的紙張發愁。
最後,慧娘想出了一條妙計,便附在蔡莫的耳邊,如此這般的教了一遍。
到了這天晚上,鄰居們忽然聽到蔡莫家傳出了嚎啕大哭的聲音。大家趕過來一問,才知道慧娘昨天晚上暴斃死了。次日清
晨,蔡莫當著鄰居的面,在慧娘的棺前哭得死去活來。一邊哭訴,一邊燒紙。燒著燒著,忽然聽到棺材裡有響聲。過了一會兒,又聽到慧娘的聲音在裡面叫著:「開
門,快開門,我回來了。」眾人都呆了,最後終於鼓起勇氣打開棺蓋。慧娘就跳了出來,告訴鄰居,她死後到了陰間,閻王讓她推磨受苦。因為蔡莫燒給她很多紙
錢,所以小鬼們都爭著為她推磨。她又把錢交給閻王,閻王就放她回來了。蔡莫故意的問:「我沒有給你送錢啊?」慧娘就指著燃燒的火堆說:「那就是錢啊!陰間
是以紙當錢的」。蔡莫一聽,馬上就去抱了兩大捆的紙來燒,說是讓陰間的爹娘少受點苦。鄰居見狀,發覺紙錢有這么大的用處,於是個個都掏錢來買蔡莫造的紙。
消息傳開後,不到幾天,蔡莫家的紙全都賣光了。宋俞文豹《吹劍錄》:「 唐王玙傳:『 漢 以來,喪葬皆瘞錢。後世俚俗稍以紙代錢為鬼事。』……此燒紙、拋珓、焚屍、輓歌之始也。」
I. 世界上是誰最先發明冥幣的
根據資料冥幣最早出現在遼代!距離今天2000多年!至於是誰發明的這個無從考證因為這是大家的習慣!紀念先人的做法!
J. 燒紙錢的由來.
燒紙錢的由來:
古時候,有個叫尤文一的秀才,寒窗苦讀十幾年,卻沒能考中舉人。他便棄筆從商,投在大發明家蔡倫的門下學習紙。
尤秀才聰明過人,很受蔡倫的器重。蔡倫就把自己的技術全部傳給了尤秀才。
過了幾年,蔡倫死了,尤秀才就繼承了蔡倫的事業,造起紙來。他造的紙又多又好,可當時用紙的人很少,造出的紙賣不出去,庫房裡堆積如山。為此,尤秀才十分犯愁,漸漸地茶飯不進,卧床不起,三天沒過,竟然閉上眼睛死去了。
家裡人頓時哭得死去活來。左鄰右舍知道了這個消息,也都過來幫助料理喪事。尤秀才的妻子哭著對大夥說:「咱們家境不好,沒有甚麼可以陪葬,就把這些紙燒了給他做陪葬吧!」
於是,專門派一個人在尤秀才的靈前燒紙。
到了第三天,尤秀才突然坐起來,嘴裡還不停地叫著:「快燒紙,快燒紙。」
人們以為尤秀才起屍,都害怕起來。尤秀才卻說:「不要害怕,我是真的活了,是閻王老爺把我放回來。」
人們都感到十分奇怪,紛紛尋問根由尤秀才說:「是你們燒的這些紙救了我。這些紙燒化之後,到了陰曹地府就變成了錢。我用這些錢買通了閻王爺,閻王老爺就把我放回來了。」
家裡人聽了,無不歡天喜地,就又燒了不少紙。這件事傳出之後,也有人不相信。一個有錢有勢的老員外把尤秀才找去,對他說:「我家用金錢陪葬,不是比紙值錢的多嗎?」
尤秀才說:「員外不知,這金銀是人間所用的,決帶不到地獄去,不信,員外可掘開祖墳,那些陪葬的金銀保證分毫沒動。」
員外聽了點頭稱是。於是,買紙的人一下子多起來,尤秀才造出的紙還供不上賣。
其實,尤秀才並不是真的死而復生,只不過是為了多賣紙,和妻子商量好設下的一個計策。然而,給死人燒紙的風俗卻一直流傳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