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百草枯是什麼時候發明的是哪個國家的專利啊特請教大俠們。
百草枯於法國在1918年發明出來的,是屬於法國的專利。
百草枯的誕生是為了幫助務農的農民除去田裡的雜草,讓莊稼能夠更好的生長。作為除草劑的一員它除草的效果絕對是名列前茅,只要噴上一點雜草就會迅速枯萎,由此可見它的毒性有多強大。但很神奇的一點,它只會毒死雜草,並不會對土地造成影響。
為速效觸殺型滅生性聯吡啶類除草劑。有效成分對葉綠體層膜破壞力極強,使光合作用和葉綠素合成很快中止,葉片著葯後2-3小時即開始受害變色,百草枯對單子葉和雙子葉植物綠色組織均有很強的破壞作用,有一定的傳導作用破壞綠色植物組織,但不能穿透栓質化的樹皮,接觸土壤後很容易被鈍化。
(1)農葯的發明擴展閱讀:
百草枯的對人體的危害:
百草枯進入人體後,會與人體組織細胞結合,產生強氧化性,引起脂質過氧化。在這個過程中,患者體內產生大量氧自由基,損傷組織細胞,導致細胞凋亡、壞死。其中,百草枯對肺部損害最重,可引起肺充血、出血、水腫和纖維化,直至最終窒息而死亡。更嚴峻的是醫學上還無切實有效的辦法來挽救。
百草枯的成人致死量為20%濃度的5至15毫升。誤服後,經消化道吸收進入血液,可損害全身多個臟器,常導致多臟器功能衰竭。肺是受損最主要、最嚴重的器官,可逐漸出現肺泡和肺間質的纖維化,導致「百草枯肺」,出現重度呼吸困難的症狀。
『貳』 化學農葯的起源
我國是最早應用殺蟲劑、殺菌劑防治植物病蟲害的國家之一,早在1800年前就已應版用了權汞劑、砷劑和藜蘆等。直到20世紀40年代初,植物性農葯和無機農葯仍是防治病害蟲的有利武器。20世紀40年代發明有機化學農葯之後,極大地增強了人類控制病蟲危害的能力,為我們挽回農作物產量損失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但是,長期依賴和大量使用有機合成化學農葯,已經帶來了眾所周知的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破壞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問題,對推動農業經濟實現持續發展帶來許多不利的影響。
『叄』 農葯DDT是誰發明的
米勒是瑞來士化學家,他在1939年源9月成功合成了DDT(化學名稱為二氯二苯三氯乙烷),開創了合成殺蟲劑的先河,瑞士當局立即用它來對付馬鈴薯的害蟲,取得出人意料之效果。他因此而獲194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謝謝
求採納
『肆』 告訴我農葯發明的背景是什麼
農葯是用於農作物抄除病、蟲害襲等的葯物,種類很多。農葯源於我國。3000年前,我國人民就開始與蝗蟲、螟蟲作斗爭;1800年前,已應用了汞劑、砷劑和藜蘆;1000年前,已應用硫、銅、油類及其它植物性殺蟲劑。魚藤精農葯即我國首創。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敘述了1890餘種葯品,很多是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農葯。化學農葯源於歐洲。1874年,德國齊德勤氏合成了滴滴涕,當時,僅為有機化學制備理論的研究,其殺蟲效能和實用價值在1936?1939年才被瑞士米勒氏發現。1942年傳到國外。這是有史以來首次發現的人工合成的最有價值的殺蟲葯劑。1825年,英國物理兼化學家法拉第研究出666的合成與化學性質。但直到1942??1943年才肯定了其殺蟲效力。這是又一種極為優越的殺蟲葯劑。1947年,法國化學家希拉德爾對有機磷劑的研究宣告成功,標志著農葯的發展進入「高效」時代
『伍』 農葯是誰發明
我國是最早應用殺蟲劑、殺菌劑防治植物病蟲害的國家之一,早在1800年前就已應用了汞劑、砷劑和藜蘆等。直到20世紀40年代初,植物性農葯和無機農葯仍是防治病害蟲的有利武器。20世紀40年代發明有機化學農葯之後,極大地增強了人類控制病蟲危害的能力,為我們挽回農作物產量損失作出了重大的貢獻。但是,長期依賴和大量使用有機合成化學農葯,已經帶來了眾所周知的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破壞和食品安全等一系列問題,對推動農業經濟實現持續發展帶來許多不利的影響。
『陸』 農葯的發展史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農葯制劑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認為,在我國,農葯制劑行業高度分散,國內最大的純農葯制劑生產商諾普信的市場份額大約在4%左右,行業集中度非常低。這導致國內農葯市場無序競爭,整個行業始終處於產品同質、壓價競爭的惡性循環中。報告通過五力模型進一步分析了我國農葯制劑行業的競爭情況,具體如下:
一、行業市場競爭格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農葯制劑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認為,我國農葯原葯企業和制劑企業已形成相對專業的分工格局。原葯企業主要從事化合物(原葯)的研發與生產,或對本身生產的原葯適度延伸至制劑產品,而具有一定規模的制劑企業一般從事多種制劑產品的經營,更加關注市場營銷和終端拉動。
從企業性質來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農葯制劑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認為,中國農葯制劑行業佔主要地位的是民營企業,2011年民營企業收入佔全行業營業收入的比重為83.37%;三資企業收入佔比為12.62%;國有企業收入佔比在4%左右。另外,民營企業中又以私營企業銷售收入最多,佔全行業的比重為40.55%。
從優勢企業來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3-2017年中國農葯制劑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分析認為,最近幾年諾普信公司始終穩居國內最大的農葯制劑生產商,2011年市場份額大約在4%左右;國內較大的農葯制劑企業還有廣西田園生化股份有限公司、青島海利爾葯業有限公司、江西正邦化工有限公司等。其主要競爭對手為國外農葯跨國企業,如先正達、拜耳等在華子公司。
『柒』 農葯發明的背景是什麼
你好,襲我是植保站的。
農葯是用於農作物除病、蟲害等的葯物,種類很多。農葯源於我國。3000年前,我國人民就開始與蝗蟲、螟蟲作斗爭;1800年前,已應用了汞劑、砷劑和藜蘆;1000年前,已應用硫、銅、油類及其它植物性殺蟲劑。魚藤精農葯即我國首創。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敘述了1890餘種葯品,很多是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農葯。化學農葯源於歐洲。1874年,德國齊德勤氏合成了滴滴涕,當時,僅為有機化學制備理論的研究,其殺蟲效能和實用價值在1936?1939年才被瑞士米勒氏發現。1942年傳到國外。這是有史以來首次發現的人工合成的最有價值的殺蟲葯劑。1825年,英國物理兼化學家法拉第研究出666的合成與化學性質。但直到1942??1943年才肯定了其殺蟲效力。這是又一種極為優越的殺蟲葯劑。1947年,法國化學家希拉德爾對有機磷劑的研究宣告成功,標志著農葯的發展進入「高效」時代。
希望可以幫到你
『捌』 農葯什麼時候發明的
農葯是用於農作物除病、蟲害等的葯物,種類很多。農葯源於我國。3000年前,我國人民就開始與專蝗蟲、螟蟲作屬斗爭;1800年前,已應用了汞劑、砷劑和藜蘆;1000年前,已應用硫、銅、油類及其它植物性殺蟲劑。魚藤精農葯即我國首創。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敘述了1890餘種葯品,很多是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農葯。化學農葯源於歐洲。1874年,德國齊德勤氏合成了滴滴涕,當時,僅為有機化學制備理論的研究,其殺蟲效能和實用價值在1936?1939年才被瑞士米勒氏發現。1942年傳到國外。這是有史以來首次發現的人工合成的最有價值的殺蟲葯劑。1825年,英國物理兼化學家法拉第研究出666的合成與化學性質。但直到1942??1943年才肯定了其殺蟲效力。這是又一種極為優越的殺蟲葯劑。1947年,法國化學家希拉德爾對有機磷劑的研究宣告成功,標志著農葯的發展進入「高效」時代。
『玖』 農葯研發做什麼 有發展嗎
有發展
農葯(Pesticides)主要是指用來防治危害農林牧業生產的有害生物(害蟲、害蟎、線蟲、病原菌、雜草及鼠類)和調節植物生長的化學葯品,但通常也把改善有效成分物理、化學性狀的各種助劑包括在內。需要指出的是,對於農葯的含義和范圍,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所差異。如美國,早期將農葯稱之為"經濟毒劑"(economic poison),歐洲則稱之為"農業化學品"(agrochemicals),還有的書刊將農葯定義為"除化肥以外的一切農用化學品"。80年代以前,農葯的定義和范圍偏重於強調對害物的"殺死",但80年代以來,農葯的概念發生了很大變化。今天,我們並不注重"殺死",而是更注重於調節",因此,將農葯定義為"生物合理農葯"(biorationa1 pesticides),"理想的環境化合物"(ideal environmental chemicals)、"生物調節劑"(bioregulators)。"抑蟲劑"(insectistatics)。"抗蟲劑"(anti一inect agents)、"環境和諧農葯"(envi一ronment acceptable pesticides或environrnentfriendly pesticides)等。盡管有不同的表達,但今後農葯的內涵必然是"對窖物高效,對非靶標生物及環境安全"。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農葯工業經歷了創建時期(1949~1960)、鞏固發展時期(1960~1983)和調整品種結構,蓬勃發展時期三個階段,農葯品種和產量成倍增長,生產技術與產品質量顯著提高。國務院決定1983年3月起停止生產六六六和滴滴涕,1991年國家又決定停止生產殺蟲脒、二溴氯丙烷、敵枯雙等5種農葯,為適應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國家集中力量投(擴)產了數十個高效低殘留品種,使農葯產量迅速增加。到1998年,全國已能生產農葯200種(有效成分),農葯總產量近40萬噸(以折100%有效成分計),全國農葯生產能力達到75.7萬噸。
我國農葯產量已能滿足農業需要,並有一定數量的出口,但是品種仍不足,以1998年農葯產量計算,其中殺蟲劑佔72%,殺菌劑佔10%,除草劑佔16%,植物生長調節劑佔2%,因此,我國農葯品種結構和各類農葯之間比例調整的任務還很繁重,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這個調整任務定能在不太長的時期內完成。 農葯工業的發展,農葯產量的增加,農葯產品質量的提高,對保證農業豐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據農業部門統計,1996年使用化學農葯防治40多億畝次,化學除草面積達6.2億畝次。每使用1元農葯,農業可獲益8~16元。
『拾』 提供一些農葯的發展歷史
早在3000多年以前,荷馬在「奧得賽」中就提到過「硫磺避害」。可以認為這是最早使用農葯的報道 。1761年,硫酸銅被用來防治穀物腥黑穗病。最早的葉面殺菌劑也是硫磺和銅的懸浮液。1763年法國新聞報道推薦煙草和石灰粉防治蚜蟲,這是世界上首次報道的殺蟲劑,其主要有效成分是尼古丁,第一代殺蟲劑尼古丁是最早使用的殺蟲劑。二、農葯的發展狀況 1、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合成和生產了苯氧乙酸類化合物,從此有了除草劑,也標志著現代雜草的化學防治技術已經開始。2、40年代,出現了一大批各種不同結構類型的新品種。如DDT、六六六、毒殺芬、氯丹、艾氏劑、七氯等有機氯殺蟲劑,還有毒死蜱,對硫磷(1946)、特丁磷等有機磷殺蟲劑,代森鈉、代森錳、代森鋅等殺菌劑。DDT是其中最著名的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