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知道不止十大,歐洲人的十大發明是什麼美國人的十大發明又是什麼
提到古老的中國,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會想到 " 四大發明 ",不過咱們的老祖宗搞四大發明的時候,當時的西方人也沒閑著。歐美同樣有著對世界影響深遠的十大發明,有些還可以和我們的古代四大發明相媲美,一起來看看吧!
1. 釘子
在很多歐洲人眼中,釘子這一工具的出現是歐洲工業和建築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據說是法國人發明的金屬釘子,不過從古羅馬時代就應該已經有了,具體發明時間不詳。
釘子被認為是最重要的發明之一
2. 輪子
和釘子一樣,歐洲人認為輪子也是足以影響世界的十大發明之一,最早的輪子據說是在公元前 3500 年的銅石並用時代(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的過渡期),這一結果來自考古發現。
3. 活字印刷
早在公元 1041 年,畢升就發明了活字印刷術,而歐洲第一版活字印刷品是在 1455 年 2 月 23 日《古登堡版聖經》。當然,這也被認為是歐洲十大發明之一。
4. 指南針
同樣是古中國四大發明之一,而且一般認為,指南針是從中國經阿拉伯由十字軍傳到歐洲的。然而,也有文獻表明,是西方人獨立發明了指南針。
5. 航海術
這一發明並不像前 4 個是實質性的物品,而是指建立在很多古代發明基礎上的綜合性 " 發明 ",當然其價值是不可估量的——讓很多人一夜暴富,更是全球化進程的真正開端。
6. 電話
電話的出現意義之深遠毋庸置疑,不過現代部分聲音對電話之父是否是貝爾這一觀點有不同意見。有人說,一部由德國科學教師菲利普 · 雷斯發明的電話設備完全可以使用,而這部電話機發明於 1863 年,比貝爾的第一部電話問世還要早 13 年。
7. 電燈
如今你還能想像沒有電燈的生活嗎,電燈的出現可以說完全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據記載,1879 年 10 月 21 日,美國發明家愛迪生通過反復試驗,終於點燃了世界上第一盞具有實用價值的電燈。另外有資料記載,早在 19 世紀初,英國一位化學家用 2000 節電池和兩根碳棒製成了世界上第一盞弧光燈,但其產生的光線太強,只能用於街道和廣場的照明,無法用於普通家庭。
8. 青黴素
關於這個發明,相信很多朋友都對曾經教科書中的記載有印象,青黴素的發明者是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這一過程十分偶然。
1928 年的一天,弗萊明在其簡陋的實驗室中研究導致人體發熱的葡萄球菌,由於蓋子沒有蓋好,隨後他發現培養細菌用的瓊脂上附了一層青黴菌,神奇的是青黴菌周圍的葡萄球菌都消失了!不敢想像如果沒有這一 " 失誤 ",我們如今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9. 內燃機
這一發明一直以來被公認為工業時代的標志,活塞式內燃機起源於荷蘭物理學家惠更斯用火葯爆炸獲取動力的研究,但因火葯燃燒難以控制而未獲成功。1794 年,英國人斯特里特提出從燃料的燃燒中獲取動力,並且第一次提出了燃料與空氣混合的概念。1833 年,英國人賴特提出了直接利用燃燒壓力推動活塞作功的設計。
10. 計算機
沒啥可說的 ... 幾乎每個人每天都要接觸的科技產品,20 世紀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發明之一,發明者是約翰 · 馮 · 諾依曼。
2. 西方發明創造神話故事
冥界法官
米諾斯(Minos):宙斯和歐羅巴的兒子,克里特國王;以嚴密的法治版而聞名,因此死後成為權冥府的判官之一。
拉達曼迪斯(Rhadamanthys):宙斯和歐羅巴的兒子。法律制定者和管理亞洲人種的冥界法官,米諾斯的兄弟。
艾亞哥斯(Aeacus):宙斯與河流神女埃癸娜的兒子,珀琉斯和忒拉蒙的父親,原本為埃癸那島的國王。哈迪斯的鑰匙的看管人,專門管理歐洲人種的冥界法官。
冥河河神
阿刻戎(Akheron):痛苦之河。
科基托斯(Cocytus):哀嘆之河。
里忒(Lethe):遺忘之河。
皮里佛勒戈同(Phlegethon):火焰之河。
斯堤克斯(Styx):仇恨之河。
3.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四大發明是哪些節目
火葯-煙花
指南針 第七篇章 絲路
造紙術 第四篇章 畫卷
活字印刷術 第五篇章 文字
4. 提線木偶是什麼東西啊
在福建,「傀儡戲」是提線木偶的專有名稱,簡稱線戲,由人幕後操縱絲線懸提的木偶表演故事。泉州木偶偶長2.5尺,提線一般為16條,多則30條, 因動作和角色需要增刪,集中於「交牌」之上,布線合理,線規謹嚴,動作靈活而真實感強。 舊式戲棚為平面戲台,僅設生、旦、北、雜四個行當。當代以來,出現立體天橋式舞台,增設地台,表演區擴大,縱深感增加,舞台調度日趨靈活。木偶造型因演出而變化,有時一個角色會由提線、杖頭、掌中混合操縱,如《火焰山》的鐵扇公主;線偶的操縱也由一人增至雙人,豐富了表演的細節。 泉州線戲班的戲箱里擁有偶人36個,「生旦凈末丑,神仙老虎狗」,無所不能;而且演出有「傀儡簿」(文字腳本)。「四美班」保留劇目500多出, 包括「說岳」、「水滸」、「西遊」、「目連」及稀有的《張飛私奔》、《韓湘子》、《封神榜》等。 線戲是典型的「演員中心制」,表演乃其核心,因而造就了一批優秀的表演藝術家。清末,泉州龍班的林承池等能演拔劍、撐傘,虎班何綻可瞬間完成擱腿、出手、握劍、轉目四個動作;近代及今,張秀寅的白素貞(《白蛇傳》),謝禎祥的伍員(《臨潼關斗寶》),黃奕缺的小沙彌(《水漫金山》),均以線功高超、設計奇妙、形神兼備、個性豐富而飲譽劇壇。
5. 西方古代的發明有哪些
古代人類的發明主要是中國、埃及、印度已經兩河流域的居民發明的,跟西方人關系不大。那時候西方相當於現在的第三世界。
古代西方的發明主要有以下:
中國的火葯西傳後,十四世紀,歐洲人發明了發射鉛彈、鐵彈和鐵器的火炮,十五世紀出現了帶炮耳的火炮(可使火炮俯仰)。
1450年,歐洲人發明了油漆和火繩槍。
圓規和卡鉗是古羅馬人發明的。
冰鞋是北歐人發明的。
放大鏡是英國人發明的。
眼鏡是義大利人發明的。
印刷機和螺絲釘是德國人發明的。
6. 西方發明
發明太多了,如蒸汽機,電燈,電話,電腦,飛機,衛星等
7. 木偶劇是誰發明的
木偶劇:由演員操縱木偶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又名傀儡戲。木偶作為戲劇性的表演,版出現權在漢代。 形成與發展 東漢應劭《風俗通義》載:「靈帝時,京師賓婚嘉會,皆作傀儡。」三國魏明帝時,木偶人已能表演各種雜技動作。南北朝的木偶戲又叫:「郭禿」。相傳有個禿頂性郭,行事滑稽突梯,後來演傀儡戲就把他的形象搬上舞台,引導戲中歌舞,插科打諢,故名。北齊後主高緯非常喜歡木偶戲,常讓藝人在宮中演出。當時傀儡戲還流傳到高麗國(朝鮮)。唐宋時期,木偶的製作更加完美,尤其是宋代,木偶劇的發展達到鼎盛,其種類繁多,有懸絲傀儡、走線傀儡、杖頭傀儡、葯發傀儡、肉傀儡、水傀儡等。清代的宮廷也盛行演出木偶劇,時稱「大台宮戲」。隨著真人演出的戲曲興起,特別是京劇崛起後,逐漸由城市轉向農村和小城鎮。現存的木偶劇形式有三種,即布袋木偶、杖頭木偶和提線木偶,多用戲曲曲調演唱,有的則用對話或歌舞,1980年,北京成立了「中國木偶皮影藝術學會」。
8. 提線木偶戲的歷史起源
漢高祖劉邦率軍進駐平城,被匈奴大軍包圍。毛頓的妻子毛氏帶領強兵來到平城邊,伺機攻城。一個多月後,平城的漢軍糧草告罄,餓死,沒有援軍可救。
這個城市處於危險之中,劉邦處於焦慮狀態。劉邦的輔導員陳平中尉在走訪中發現:茅盾以前是個好色的人。他偷偷地要了花和柳樹。
陳平利用馬登的弱點來了解開石的心理狀態。他讓工匠們做許多漂亮的木偶。每個木偶都有幾根絲線。然後他讓士兵們每天背著線,引導木偶美女們在城垛上走來走去,跳舞跳舞。
木偶美女很迷人。他誤以為城裡有那麼多美女。他怕攻克平城後,會選擇美人和妾,於是下令退卻。就這樣,平城的圍攻解除了。
劉邦登基後,認為木偶美女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給每一個木偶美女以妃嬪貴族的稱號,並將這些木偶美女珍藏在國庫中作為國寶。到漢文帝時,樂府模仿木偶,在宮廷演出,還作為迎賓拜神驅魔的儀式。
(8)提線木偶是西方發明的擴展閱讀:
提線木偶戲班只有四名演員,表演生、旦、北(凈)、雜四種行當,故稱四美班。四美班共36尊木偶形象,能演42部落籠簿。
清道光年間,出現編演七天七夜的連台本戲《目連救母》,增加了副旦一種行當,稱為五名家。此後,提線木偶戲即有四美班與五名家並存的兩種演出體制。
一般前者演出的是古老的傳統劇目落籠薄,後者演出的是後來陸續新編的連台本戲,木偶形象也由36尊增至75尊。
9. 一個提線木偶的3d動畫電影 可能是美國的
是生命之書吧
10. 關於提線木偶的傳說
提線木偶戲古稱「懸絲傀儡」,閩南俗稱「嘉禮」,又名線戲。唐末王審知入閩稱王時,傀儡戲隨之傳入泉州。到了宋代,已在泉州民間廣為流傳。明代的泉州傀儡戲已脫離片斷、雜技表演的「弄傀儡」形式,能夠演規模宏大的歷史戲了。
最初的演出十分簡陋,「十支竹竿三領被,搭成一個八卦棚」。行當分生、旦、北、雜四大類,形象只有固定的36個,可演四十二部大戲,如傳統連台本《目蓮救母》可演七天七夜。清·道光、咸豐年間,木偶製作技術大大提高,藝人們根據《目蓮》、《西遊》、《封神》等戲的特點,創造了不少花臉、鬼臉頭像。同時改進了活動頭像,把木偶又推進一大步。
清末民初,泉州一帶有50多個木偶戲班遍布城鄉。泉州東岳廟、關帝廟、元妙觀、城隍廟等「四大廟」,均有固定戲班為祈天酬神專門演出。號稱「嘉禮才子」的林承池曾與文人楊秀眉創作了《說岳》、《水滸》等連本戲,從而把木偶戲脫出僅服務於婚喪喜慶的圈子。林承池、連天章等人,還創造和改進了不少表演藝術技巧,如拔劍、插劍、弄蛇、傘舞、織布、弄鈸等,大大豐富了提線木偶戲的表演藝術。
近年來,改革創新。增設天橋式立體舞台和「地台」,打破傳統「一字形」表演局限。根據劇情需要,又發展為提線木偶、掌中木偶、杖頭木偶與真人混合演出,有深度,有層次,兼收並畜,相得益彰。
如今,泉州提線木偶保留著極為豐富的傳統藝術與精湛的表演技巧。其主要特點:
一是劇目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多彩,有歷代積累的傳統戲和根據古曲名著改編的神話劇,如《火焰山》、《太極圖》、《鍾馗醉酒》等;也有反映當代生活的現代戲及童話劇,如《東海哨兵》、《放羊歌》、《慶豐收》、《饞貓》等。劇本文學性強,故事情節引人入勝。台詞詼諧風趣,唱詞優美生動。
二是木偶的形象完整,製作精美,粉彩細膩,神韻含蓄,栩栩如生,成為聞名世界的中國民間工藝珍品。
三是繁復奇妙的線工。每尊木偶身上設置8~16條提線,較復雜的表演多至36條線。按人體基本動作,線分若干組,全憑演員雙手操縱,表演難度大。解衣、拔劍、接傘以及叫人眼花繚亂的各種特技動作,全靠精緻准確的抽線功夫方能得心應手。有時為使表演更為逼真,同時由兩個演員合作操縱一個木偶,一主一輔,配合默契,宛如一人。合理的線位布局、嚴謹的線規程序和精妙的操縱技藝,形成了泉州提線木偶戲表演細膩逼真、動作維妙維肖的藝術特色。
四是音樂揉合南音和閩南地方音樂的幽雅旋律,情韻深沉清麗。樂器以小嗩吶為主,配以鉦、鑼、拍、南鼓等打擊樂器。聲腔高亢,跌宕多變。說白念唱以泉州方言為主,有時夾雜「官話」(土腔普通話),俗稱「傀儡調」;間或幫腔如傳統「嘮哩嗹」,全曲有腔無字。曲牌多沿用宋、元曲牌名,如《甘州歌》、《縷縷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