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諸葛亮為什麼發明包子饅頭
諸葛亮南征孟獲,到瀘水難渡,就用蒸麵食替代「蠻頭」,祭祀河神。由此,發明了饅頭。
B. 諸葛亮當時發明饅頭是因為什麼
饅頭是我國麵食家族中的最大一支。它分為兩種,一種是無餡的白饅頭,一種是有餡的花色饅頭,又稱作包子。白饅頭除了大小之分外,區別不大;而包子的花樣則非常多,有肉包、菜包、豆沙包、湯包等等,是以餡來區分的。饅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用發酵麵粉為主料入籠蒸制而成。饅頭製作簡單、攜帶方便,松軟可口,還可根據所需製成各種風味。
饅頭的起源距今已1700多年,它的創造者據說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
諸葛亮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軍事家,是智慧的象徵。他一生為復興漢室,嘔心瀝血,勤奮工作,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不僅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用兵出神入化,而且對國赤膽忠心,愛民如子。他創制饅頭就是一則愛民的典型事例。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秋天,諸葛亮採取攻心戰,七擒七縱收服了孟獲,與西南少族民族建立良好關系後,班師回朝。大軍行到瀘水,忽然陰雲密布,狂風大作,巨浪滔天,軍隊無法渡河。諸葛亮精通天文,對天氣變化非常熟悉,但這突然的變化,使他也迷惑不解。他忙請教前來相送、對這一帶地理氣候非常了解的孟獲。孟獲說:「這里幾年來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戰死在這里,這些客死異鄉的冤魂經常出來作怪,凡是要在這里渡水的,必須祭供。」
諸葛亮想到這些戰士,為了國家的利益,拋屍他鄉,如今戰爭結束了,將士們得勝回朝,他們卻永遠成為異鄉孤魂,祭奠他們是應該的。他問孟獲用什麼作祭品。孟獲說:「要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祭供才會平安無事,而且來年肯定豐收。」諸葛亮一聽,心裡一沉:這些作祟的既然是冤魂,如果再用49顆人頭去祭奠,不又是平白無故地增加49個冤魂嗎?這樣循環往復,冤魂就越積越多,瀘水便永無寧日。再說,祭品用人頭,這代價也太大了。
諸葛亮決定不以人頭祭瀘水。他來到瀘水邊,只見陰氣四起,惡浪洶涌,士兵和戰馬也處在驚亂之中,看來不祭是不行的。當地土人對諸葛亮說:「上次丞相渡瀘水之後,水邊就夜夜鬼哭神號。從黃昏至天明,從不斷絕。」諸葛亮心想,看來罪在我身上,怎麼能牽連無辜軍民呢,並決定親自祭供。諸葛亮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用另一種物品替代人頭的絕妙辦法。他命令士兵殺牛宰羊,將牛羊肉斬成肉醬,拌成肉餡,在外麵包上麵粉,並做成人頭模樣,入籠屜蒸熟。這種祭品被稱作「饅首」。諸葛亮將這肉與麵粉做的饅首拿到瀘水邊,親自擺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後一個個丟進瀘水。受祭後的瀘水頓時雲開霧散,風平浪靜,大軍順順當當地渡了過去。從此以後,人們經常用饅首作供品進行各種祭祀。由於「首」、「頭」同義,後來就把「饅首」稱作「饅頭」。饅頭作了供品祭祀後被食用,人們從中得到啟示,以饅頭為食品。如今,饅頭遍布中國各地,還傳到世界各地,至於其中包含著的諸葛亮的愛民精神,那知道的人也許就不多了。(轉貼)
C. 為什麼說饅頭是諸葛亮發明的啊有什麼典故嗎
饅頭的起源距今已1700多年,它的創造者據說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秋天,諸葛亮採取攻心戰,七擒七縱收服了孟獲後,班師回朝。大軍行到瀘水,忽然陰雲密布,狂風大作,巨浪滔天,軍隊無法渡河。諸葛亮精通天文,但這突然的變化,使他也迷惑不解。他忙請教前來相送、對這一帶地理氣候非常了解的孟獲。孟獲說:「這里幾年來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戰死在這里,這些客死異鄉的冤魂經常出來作怪,凡是要在這里渡水的,必須用49顆人頭祭供。」諸葛亮想到這祭品用人頭,這代價也太大了。 1、 諸葛亮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用另一種物品替代人頭的絕妙辦法。他命令士兵殺牛宰羊,將牛羊肉斬成肉醬,拌成肉餡,在外麵包上麵粉,並做成人頭模樣,入籠屜蒸熟。這種祭品被稱作「饅首」。諸葛亮將這肉與麵粉做的饅首拿到瀘水邊,拜祭一番,然後一個個丟進瀘水。受祭後的瀘水頓時雲開霧散,風平浪靜,大軍順順當當地渡了過去。從此以後,人們經常用饅首做供品進行各種祭祀。由於「首」、「頭」同義,後來就把「饅首」稱作「饅頭」。 2、相傳,饅頭起源於三國時代。當時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不斷襲蜀,於是諸葛亮親自帶兵征伐。瀘水一帶人煙極少,瘴氣很重而且水有毒。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個迷信的主意:殺死一些「南蠻」俘虜,用他們的頭顱祭奠河神。諸葛亮當然不答應,但為了鼓舞士氣,他想出了一個辦法:用麵粉加水捏成人頭模樣蒸熟,當作祭品來代 替「蠻」頭。 打那以後,這種麵食就流傳下來。因稱為「蠻頭」太嚇人,人們就用「饅頭」取代。久而久之,饅頭成了北方人的主食。
D. 包子是誰發明的
據相傳,就在孔明諸葛輔佐劉備打天下的過程中,諸葛亮率軍進軍西南, 去征討孟獲,在橫渡瀘水(一名瀘江水),即在今雅礱江下游和金沙江會 合雅礱江以後一段時,其時間正值農歷五月間,即諸葛亮<<出師表>>,「 五月渡瀘,深入不毛」,這是怎麼回事呢?就是說,農歷五月間,夏季炎 熱了,瀘水與別地方的水不同,「瘴氣太濃」,不僅如此,而且水中含有 毒性物質,士兵們食用了瀘水,萬萬沒有料到出現致死,以及患病者亦比 較多.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經過苦思苦想,下令讓士兵們殺豬,宰牛, 將牛肉和豬肉混合在一起,剁成肉泥,和入面里,做成人頭形狀蒸熟了, 讓士兵們食用結果很快就消除了士兵們的殘廢和患病者,這樣一來,瀘水 周圍百姓們,就傳開了,說諸葛亮下令做的人頭形的「饅頭」可避瘟邪,
E. 包子是諸葛亮發明的嗎
是的。
包子(steamed stuffed bun)是一種古老的傳統麵食,一般由麵包裹著餡,主要製作材料有麵粉和餡,起源於四川。相傳由三國時期蜀漢諸葛亮發明(距今1800多年)。
包子這個名稱的使用則始於宋代,饅頭之有餡者,北人謂之包子(意思是說饅頭沒有餡,包子有餡)。包子一般是用麵粉發酵做成的,大小依據餡心的大小有所不同,最小的可以稱作小籠包,其他依次為中包、大包。還有灌湯包。
常用餡心為豬肉、羊肉、牛肉、酸菜、粉條、香菇、豆沙、芹菜、茄子、包菜、韭菜、豆腐、木耳、乾菜肉、蛋黃、芝麻、茴香等。三鮮餡分為素三鮮和肉三鮮,其中素三鮮為韭菜、雞蛋、蝦仁,肉三鮮為肉、韭菜、雞蛋。
(5)諸葛亮發明的包子擴展閱讀
天津狗不理包子名稱由來
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狗不理包子」創始人高貴友出生在直隸武清縣下朱庄(現天津市武清區)。因其父四十得子,為求平安養子,取其乳名「狗子」,期望他能像小狗一樣好養活。
高貴友14歲時,到天津南運河邊上的劉家蒸吃鋪做小伙計。因心靈手巧又勤學好問,加上師傅們的指點,高貴友做包子的手藝不斷長進,練就一手好活。三年滿師後,高貴友獨自開了一家專營包子的小吃鋪——「德聚號」。
由於高貴友手藝好,做事又十分認真,從不摻假,製作的包子口感柔軟,鮮香不膩,形似菊花,色香味形都獨具特色,生意十分興隆。來吃他包子的人越來越多,高貴友忙得顧不上跟顧客說話,這樣一來,吃包子的人都戲稱他「狗子賣包子,不理人」。
久而久之,人們喊順了嘴,都叫他「狗不理」,把他所經營的包子稱作「狗不理包子」,而原店鋪字型大小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
F. 諸葛亮 發明了哪些食物
饅頭是諸葛亮發明的。
《三國演義》中記載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版南蠻之後,過權江受戰死冤魂之阻。諸葛亮面對此景心急如焚,想來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懲魔,保佑生靈,諸葛亮不忍用人頭祭祀,而發明饅頭為替代品。於是命殺牛宰豬,包成面團,投於水中以示供奉。後來,民間習此風俗。這大概是「饅頭」的起源。「饅」通「蠻」,「饅頭」即意為「蠻頭」。饅頭把麵粉加水、糖等調勻,發酵後蒸熟而成的食品,成品外形為半球形或長條。在江南地區,在製作時加入肉、菜、豆蓉等餡料的此類麵食都通通叫做饅頭,而無餡的饅頭叫白饅頭。味道可口松軟,營養豐富,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食之一。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口味不同,作法各異,由此發展出了各式各樣的饅頭,如白面饅頭,玉米面饅頭、菜饅頭、肉饅頭、生煎饅頭、油炸饅頭,叫法也不盡相同。
G. 包子是誰發明的
是諸葛亮發明的。
但是使用包子這個稱呼有個過程:
傳說諸葛亮七擒孟獲,平定南蠻之後,專過江受戰死冤魂之阻。諸葛亮面對此景心急如焚,想來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懲魔,保佑生靈,諸葛亮不忍用人頭祭祀,於是命殺羊宰豬,包成面團,投於水中以示供奉。後來民間習此風俗。但屬此時稱「饅頭」,「饅」通「蠻」,「饅頭」即意為「蠻頭」。在江南地區,在製作時加入肉、菜、豆蓉等餡料的此類麵食都通通叫做饅頭,而無餡的饅頭叫白饅頭。
包子這個名稱的使用則始於宋代,《燕翼詒謀錄》:「仁宗誕日,賜羣臣包子。」包子後注曰:「即饅頭別名」。饅頭之有餡者,北人謂之包子。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您,並被您採納和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