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哈雷彗星是誰發現的,最早記錄是哪國人
最早記載是中國,發現者英國愛德蒙·哈雷 。 公元前613年(春秋魯文公十四年)的「秋七月,有星孛入於北斗。」(《春秋左傳·魯文公十四年》)這是世界第一次關於哈雷彗星的確切記錄。 因英國物理學家愛德蒙·哈雷首先測定其軌道數據並成功預言回歸時間而得名。
B. 哈雷彗星最出名,最早發現哈雷彗星的科學家叫什麼名字呢
在廣闊的宇宙中,有一顆叫哈雷的彗星,之所以叫「哈雷」,是因為它取自一位科學家的名字,這位科學家就是埃德蒙.哈雷,由於他最早測定和證實了這科彗星的存在,因此,為了標榜他的功績,這顆彗星的名字就以「哈雷」命名。
雖然,哈雷彗星是以哈雷的名字命名的,但是,哈雷並不是第一個發現哈雷彗星的人,哈雷只是證實了哈雷彗星的存在,並且幫助人們更好地了解、認識這顆彗星。對於哈雷彗星,在歷史上人們很早就對它有零星的認識了。
在中國的史書上,就出現了哈雷彗星的身影,而且記載得非常詳盡。比如在《春秋》上,在魯文公十四年就曾記載到「有星索入北斗」,這可以堪稱是世界上最早的關於哈雷彗星的確切記載。除此之外,在《淮南子.兵略訓》中也有記載,但是,只是不十分的確切。對於彗星的歷次出現,我國的史書都曾記載到,但是由於西方天文學的發展,我國才被拋在了後面。
對於哈雷彗星的發現和證實,哈雷花費了很大的努力,不斷的整理資料,不斷的藉助歷史上關於彗星運動的記載,最終,終於不負有心人,他成功了,在《彗星天文學論說》中他提出了預言,說大彗星將在1758年底或者是1759年初到來。
C. 哈雷彗星是誰發現的
1965年我國的紫金山天文台發現過兩顆彗星,分別定名為紫金山1、紫金山2。在觀測研究彗星方面,最著名的是對哈雷彗星的觀測。這個彗星是17世紀時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根據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來的,哈雷計算出這個彗星每隔76年左右接近太陽一次,並准確地推算出1758年12月25日在太陽附近的位置,這是被人類計算出周期的第一顆彗星。
D. 哈雷慧星是誰發現的
哈雷慧星是人類最早發現的一顆周期慧星。1682年英國天文學家哈雷觀測到太陽系中最明亮最活躍的慧星,並推算哈雷慧星每隔76年到達離地球最近點一次。哈雷慧核的開頭如同花生殼模樣,長約11千米,寬4千米。
哈雷彗星是以哈雷的名字命名的,他在1705年發表了《彗星天文學論說》,宣布1682年曾引起世人極大恐慌的大彗星將於1758年再次現身(後來他估計木星可能影響到它的運動時,把回歸日期推遲到1759年)。當時哈雷已年過五十,知道無緣再見到這顆大彗星了,於是他寫道:「如果彗星最終根據我們的預言,大約在1758年再現的時候,公正的後代將不會忘記這首先是由一個英國人發現的……」
哈雷慧星回歸的周期是76年,就是說到2061年的時候我們將再次見到她
哈雷彗星在1705年由艾得蒙
哈雷彗星在1705年由艾得蒙哈雷利用牛頓當時剛提出的運動定律指出西
元1531年、1607年及1682年所見的彗星為同一個彗星,並且預測這個彗
星會在1758年再次回歸。...項成就於是將該彗星命名為哈雷彗星,只
是哈雷早在1742年就已過世...的彗星再次回來。哈雷彗星的平均周
期為76年,
哈雷慧星是人類最早發現的一顆周期慧星。1682年英國天文學家哈雷
(EdmundHalley)觀測到這個太陽系中最明亮最活躍的慧星,並推算哈
雷慧星每隔76年到達離地球最近點一次。它的回歸是人們十分關注的一種
天文現象。1986年2月9日是本世紀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回歸地球,這是探
測的一個難得機會。因此世界上一些國家紛紛研製發射探測器,在哈雷慧
星飛離地球最近的1985年11月27日和1986年4月11日前後窺探它的真實面
貌。
E. 哈雷摩托是什麼時候誕生的
最初的哈雷是在1903年由21歲的威廉·哈雷和20歲的阿瑟·戴維森在一間小木屋裡「攢」出來的,並以兩個人的姓氏命名為「哈雷—戴維森」。這之後,哈雷從新英格蘭地區開始發展,1912年第一次出口日本,一直擁有穩定的顧客群,現在已經銷售到200多個國家。近年來美國經濟滑坡,消費能力大減,哈雷的年銷量卻以15.7%的比例增長,2001年的純利潤超過4億美元,訂單已經排到了2005年。
F. 哈雷摩托是哪個國家的品牌
美國品牌哈雷摩托的簡介 一個世紀以來,哈雷得理念一直是自由大道、原始動力和美好時光。密爾沃基摩托車的形象在全世界車迷心中生根發芽,他們狂熱地忠誠於 V 型雙缸驅動的機車以及製造它們的公司。 公司被《福布斯》雜志提名為"年度最佳公司"及 400 名最佳公司之一,並且"哈雷"連續躋身於美國十大最著名品牌。 [編輯本段]哈雷摩托的發明 最初的哈雷是在1903年由21歲的威廉·哈雷和20歲的阿瑟·戴維森在一間小木屋裡「攢」出來的,並以兩個人的姓氏命名為「哈雷—戴維森」。這之後,哈雷從新英格蘭地區開始發展,1912年第一次出口日本,一直擁有穩定的顧客群,現在已經銷售到200多個國家。近年來美國經濟滑坡,消費能力大減,哈雷的年銷量卻以15.7%的比例增長,2001年的純利潤超過4億美元,訂單已經排到了2005年。 [編輯本段]哈雷摩托的歷史哈雷的產生 哈雷傳奇式的發展總是和特定的歷史環境聯系在一起。1905年的獨立日,一位車手騎著哈雷摩托贏得了芝加哥市舉辦的車賽。從此,哈雷的銷量漸漸上升,生產規模漸漸擴大,有了穩定的銷售渠道,也有了自己的分銷處,同時開始生產警用摩托。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了。哈雷抓住時機,以戰場為市場,生產了約2萬輛軍用摩托,獲得了可觀的利潤。1918年,一戰停戰協議簽訂的第二天,盟軍下士羅依·霍爾茨就是騎著一輛哈雷,第一個進入德國的領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哈雷又一次搭上了軍火工業的快車,開始躍進式的發展。到二戰結束時,哈雷共生產了9萬輛WLA型軍用摩托。哈雷摩托與美軍朝夕相處,已經成為這些軍人生命中揮之不去的一部分。當他們回到祖國,再次見到熟悉的哈雷摩托,內心的激動是不難想像的。哈雷寄託了他們內心深處的愛國激情,他們也成為哈雷最忠實的支持者。 從創立之初,哈雷一直致力於在機械、外觀等各方面改進、創新,不斷提高哈雷的品質,並通過開發多種服務項目,提高品牌的附加值。 哈雷的性能 哈雷從初期的單排氣管摩托車到雙排氣管,從500毫升發動機到1200毫升或更大排氣量的發動機,從三檔變速到四檔變速,還不斷引入液壓減震器、電子點火器等新技術,玻璃纖維、鋁合金等新材料,根據市場需要開發新的系列產品。1907年,哈雷製造出了第一台V型雙缸發動機,較之於傳統單缸發動機,它能為摩托車提供兩倍的動力。20世紀20年代,哈雷在體育競技和實用相結合的道路上,一方面開發出時速達85—100英里的比賽用摩托,一方面又開發出帶斗的警用三輪摩托和家用的小型摩托。這種方式使哈雷平安度過了經濟大蕭條。 哈雷摩托既有幾萬美元的高檔型,也有幾千美元的低檔型,還提供租賃服務,所以誰都消費得起。除了摩托車,哈雷還為車迷開發了各種二線產品:帽子、頭巾、內衣、襪子、夾克衫、靴子、錢包、打火機等各類服飾,讓哈雷迷們可以從頭到腳、從里到外全副武裝。 哈雷的服務 哈雷的服務也一直做得十分到位。哈雷從1917年7月開始為美軍專門培訓維修哈雷摩托車的機械師,而到了和平時期,哈雷就轉為主要培訓民用摩托車的機械師。哈雷的租賃服務不止出租一輛摩托車,還提供頭盔、雨衣、小件寄存和24小時緊急援助服務。在哈雷的官方網站上,還幫助消費者制定預算和貸款計劃,提供財務及保險咨詢服務。 哈雷的成就 哈雷的成就,固然有它的經營者善於抓住商機,不斷進取的一面,更深層次的,是經過百年的歲月滄桑,哈雷濃縮了激情、自由、狂熱等諸多品格,已經成為一種精神象徵。 20世紀60年代的「嬉皮士」如同一群在社會生活中左沖右突的困獸,但他們最終在哈雷那裡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園。那種純金屬的堅硬質地,炫目的色彩,大排量、大油門所帶來的轟響,甚至燙人的排氣管,都讓他們瘋狂。為了與狂熱、叛逆、不羈的風格相配,他們從此穿上印有哈雷標志的外套、破了邊的牛仔褲和粗獷的皮靴,身體上刺著哈雷的標志,也給社會帶來沖擊和震撼。對他們來說,這甚至比遵紀守法更能表達愛國精神。 80年代後的美國,「嬉皮士」們早已不見蹤影。但哈雷迷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1983年,哈雷車主俱樂部成立,使哈雷迷們更加親密。到了2002年,成員已超過65萬。 哈雷也在不知不覺中,由叛逆群落向主流社會滲透。特別是90年代後,白領人士面臨日益增大的心理壓力,他們越來越渴望有一種可以釋放和解脫的方式。這時,哈雷當然是首選。扔掉西裝革履,穿一身「哈雷服」呼嘯而過,如同縱馬馳騁,真切地觸摸大自然的靈魂,遠比坐在密閉的轎車中過癮。但是,他們這種放縱很不徹底,身上的刺青是貼上去的,摩托車也許是租來的,只是願意在短時間內遠離塵囂。 「9·11」後,哈雷迷們的呼嘯又有了新的含義。不少人身上的刺青多了一面美國國旗,車後座上也往往插一兩面星條旗迎風飄揚。「9·11」後的每一個節日,美國政府為安全起見,都會勸告國民不要聚集。哈雷迷們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們不但要為哈雷100周年舉行大規模的活動,而且活動要從今年7月開始持續14個月,以一副滿不在乎的昂揚姿態面對恐怖主義。文章開頭提到的摩托車隊,就是他們紀念活動的序幕。現在,哈雷已經正式開始了路上展示活動,全球的哈雷迷們紛紛集中到悉尼、東京等10個城市,齊齊把自己心愛的摩托車開到路上,就像是流動的哈雷博物館。哈雷迷們還要從美國的西北、西南、中南和東北四個方向分四路駕車駛向哈雷的家鄉密爾沃基,於2003年8月27日集合,開始為期3天的盛大的慶祝活動。1993年,哈雷90周年慶典時有10萬人參加,1998年95周年時有14萬人參加,明年的慶典預計約有20萬人參加。 [編輯本段]哈雷車主俱樂部 為了加強與客戶之間的緊密溝通和互動,在1983年,哈雷創立了哈雷車主俱樂部,英語簡稱為H.O.G,當時的目的就是想通過這一方式,使會員之間可以更便利地分享他們駕乘哈雷摩托車的經驗與體會。隨後這一由哈雷企業贊助的機構迅速發展起來,到2001年,H.O.G全球各地的分部已達1200個,66萬個會員遍布115個國家。無疑,H.O.G創造了一種哈雷亞文化,將消費者、摩托車和哈雷公司連接在了一起,消費者追求駕駛的樂趣和自我價值的實現通過哈雷摩托車,最終轉化成為對品牌的忠誠。如今從企業主管、銀行家,到知名影星如何諾史瓦辛格、名脫口秀主持人伙藍諾等,均是哈雷俱樂部的成員。 [編輯本段]哈雷與搖滾 60年代,西方產生的嬉皮士,他們以怪異的發型、破牛仔褲、紋身、搖滾樂、作為標志,喜歡騎著哈雷摩托呼嘯而過,喜歡居無定所四處流浪。而一九六九年在美國紐約州的一間農場舉行的伍德斯托克音樂節則是嬉皮士最盛大的慶典,整整三天三夜,五十萬青年冒著滂沱大雨在泥濘中參加這個露天搖滾音樂大派對,這種公社化的大聚會把嬉皮士的理想「愛與和平」表現到了極致。 自此,人們便把哈雷機車與搖滾以一種暗示性的表達方式聯系在了一起.盡管現在嬉皮士早已銷聲匿跡,玩哈雷機車的也不僅僅是些"憤怒的青年",但六十年代後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總是把這兩個詞悄然畫上一個等號. [編輯本段]關於哈雷摩托的電影 《荒野大飆客》 《惡靈騎士》</B> 《蝙蝠俠3》 《終結者2》 …… 隨著時間的流逝,哈雷—戴維森還會被美國人賦予更多的精神含義。就如它的廣告語所說:路從這里開始,沒有盡頭。
G. 第一個發現哈雷彗星的人是誰
1682年8月,天空中出現了一顆用肉眼可見的亮彗星,它的後面拖著一條清晰可見、彎彎的尾巴。這顆彗星的出現引起了幾乎所有天文學家們的關注。當時,年僅26歲的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對這顆彗星尤為感興趣。他仔細觀測、記錄了彗星的位置和它在星空中的逐日變化。
在哈雷生活的那個時代,還沒有人意識到彗星會定期回到太陽附近。自從哈雷產生了這個大膽的念頭後,便懷著極大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對彗星的觀測和研究中去了。在通過大量的觀測、研究和計算後他大膽地預言,1682年出現的那顆彗星,將於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回歸。哈雷作出這個預言時已近50歲了,而他的預言是否正確,還需等待50年的時間。在哈雷去世10多年後,1758年底,這顆第一個被預報回歸的彗星被一位業余天文學家觀測到了,它准時地回到了太陽附近。哈雷在18世紀初的預言,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時間終於得到了證實。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顆彗星命名為「哈雷彗星」。
H. 哈雷是誰發現的
哈雷哈雷是英國的天文學家,為了紀念他於是把那顆彗星就命名為哈雷彗星
I. 哈雷彗星是誰發現的它又是多少年才能看到一次~~
提起哈雷,人們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彗星中的佼佼者——哈雷彗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76.1年環繞太陽一周的周期性彗星,哈雷彗星是人類首顆有記錄的周期彗星,也是人類研究得最仔細的彗星。 1682年8月,天空中出現了一顆用肉眼可見的亮彗星,它的後面拖著一條清晰可見、彎彎的尾巴。這顆彗星的出現引起了幾乎所有天文學家們的關注。當時,年僅26歲的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對這顆彗星尤為感興趣。他仔細觀測、記錄了彗星的位置和它在星空中的逐日變化。經過一段時期的觀察,他驚訝地發現,這顆彗星好像不是初次光臨地球的新客,而是似曾相識的老朋友。 在哈雷生活的那個時代,還沒有人意識到彗星會定期回到太陽附近。自從哈雷產生了這個大膽的念頭後,便懷著極大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對彗星的觀測和研究中去了。在通過大量的觀測、研究和計算後他大膽地預言,1682年出現的那顆彗星,將於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回歸。哈雷作出這個預言時已近50歲了,而他的預言是否正確,還需等待50年的時間。他意識到自己無法親眼看見這顆彗星的再次回歸,於是,他以種幽默而又帶點遺憾的口吻說:如果彗星根據我的預言確實在1758年回來了,公平的後人大概不會拒絕承認這是由一位英國人首先發現的。 在哈雷去世10多年後,1758年底,這顆第一個被預報回歸的彗星被一位業余天文學家觀測到了,它准時地回到了太陽附近。哈雷在18世紀初的預言,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時間終於得到了證實。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顆彗星命名為「哈雷彗星」。其實在歷史上從公元前240年起的每次回歸我國都有所記載,最早的一次可能是周武王伐紂之年,即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每隔大約76年都會按時回歸。在哈雷彗星回歸時,可以對它進行大量的觀測研究。哈雷彗星的最近一次回歸是1986年,中國和各國一樣對它進行了大量的觀測,發現了斷尾現象。它的再次回歸要等到2061年左石。
J. 哈雷彗星是誰發現的謝!
提起哈雷,人們都不會感到陌生,因為彗星中的佼佼者——哈雷彗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哈雷1656年出生在倫敦附近的哈格斯頓。1673年進入牛津大學女王學院學習數學。1676年,20歲的哈雷毅然放棄了即將到手的學位證書,隻身搭乘東印度公司的航船,在海上顛簸了三個月,到達南大西洋的聖赫勒納島,建立起人類第一個南天觀測站,進行了一年多的天文觀測,測編了世界上第一份精度很高的南天星表,被人們譽為「南天第谷」。哈雷推動牛頓寫出了經典力學的奠基之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並慷慨解囊支付這部巨著的出版費用。僅此兩項就足以使哈雷名彪青史。但哈雷對人類的貢獻遠不止這些。他還發現了月球運動的長期加速現象,證明恆星不是恆定不動的。以後,又選擇了彗星這一前人涉及不多的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開創了認識彗星和研究彗星的新領域。
第谷提出彗星是天體,但對於它是什麼樣的天體並不清楚。天文學家普遍認為彗星是在恆星之間的漂泊不定的「怪物」,無法預測它的行蹤。
哈雷對彗星似乎情有獨鍾。1680年,哈雷在法國旅遊時看到了有史以來最亮的一顆大彗星。兩年後,也就是1682年,又看到了另一顆大彗星。這兩顆大彗星在他心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1682年8月,天空中出現了一顆用肉眼可見的亮彗星,它的後面拖著一條清晰可見、彎彎的尾巴。這顆彗星的出現引起了幾乎所有天文學家們的關注。當時,年僅26歲的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對這顆彗星尤為感興趣。他仔細觀測、記錄了彗星的位置和它在星空中的逐日變化。經過一段時期的觀察,他驚訝地發現,這顆彗星好像不是初次光臨地球的新客,而是似曾相識的老朋友。
1695年,已是皇家學會書記官的哈雷開始專心致志地研究彗星。他從1337年到1698年的彗星記錄中挑選了24顆彗星,用一年時間計算了它們的軌道。發現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現的這三顆彗星軌道看起來如出一轍,雖然經過近日點的時刻有一年之差,但可能解釋為是由於木星或土星的引力攝動所造成的。一個念頭在他腦海中迅速地閃過:這三顆彗星可能是同一顆彗星的三次回歸。但哈雷沒有立即下此結論,而是不厭其煩地向前搜索,發現1456年、1378年、1301年、1245年,一直到1066年,歷史上都有大彗星的記錄。
在哈雷生活的那個時代,還沒有人意識到彗星會定期回到太陽附近。自從哈雷產生了這個大膽的念頭後,便懷著極大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對彗星的觀測和研究中去了。在通過大量的觀測、研究和計算後他大膽地預言,1682年出現的那顆彗星,將於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回歸。哈雷作出這個預言時已近50歲了,而他的預言是否正確,還需等待50年的時間。他意識到自己無法親眼看見這顆彗星的再次回歸,於是,他以種幽默而又帶點遺憾的口吻說:如果彗星根據我的預言確實在1758年回來了,公平的後人大概不會拒絕承認這是由一位英國人首先發現的。 在哈雷去世10多年後,1758年底,這顆第一個被預報回歸的彗星被一位業余天文學家觀測到了,它准時地回到了太陽附近。哈雷在18世紀初的預言,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時間終於得到了證實。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顆彗星命名為「哈雷彗星」。其實在歷史上從公元前240年起的每次回歸我國都有所記載,最早的一次可能是周武王伐紂之年,即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每隔大約76年都會按時回歸。在哈雷彗星回歸時,可以對它進行大量的觀測研究。哈雷彗星的最近一次回歸是1986年,中國和各國一樣對它進行了大量的觀測,發現了斷尾現象。它的再次回歸要等到2062年左右。
哈雷在1705年發表了《彗星天文學論說》,宣布1682年曾引起世人極大恐慌的大彗星將於1758年再次出現於天空(後來他估計到木星可能影響到它的運動時,把回歸的日期推遲到1759年)。當時哈雷已年過五十,知道在有生之年無緣再見到這顆大彗星了。於是他在書中寫道:「如果彗星最終根據我們的預言,大約在1758年再現的時候,公正的後代將不會忘記這首先是由一個英國人發現的……」
一些人嘲笑哈雷是在說胡話,一些人對哈雷的預言將信將疑,但相信哈雷預言的也大有人在。法國數學家克雷荷在彗星回歸前做了精確的預報:由於木星和土星的影響,彗星將在1759年4月13日前後一個月過近日點。
1758年初,法國天文台的梅西葉就動手觀測了,指望自己能成為第一個證實彗星回歸的人。1759年1月21日,他終於找到了這顆彗星。遺憾的是首次觀測到彗星回歸的光榮並不屬於他。原來1758年聖誕之夜德國德雷斯登附近的一位農民天文愛好者已捷足先登,發現了回歸的彗星。
1759年3月14日哈雷彗星過近日點,正是克雷荷預告的一個月前。此時,哈雷已長眠地下十幾年了。利學家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們對科學的貢獻卻永世長存。正像哈雷當年所希望的那樣,大家沒有忘記哈雷,將這顆彗星命名為哈雷彗星。
對哈雷彗星的觀測和研究不僅證實了周期彗星的存在,也大大促進了彗星天文學的發展。此外,哈雷彗星還像巡迴大使一樣周期性地檢閱太陽系各大行星並經歷各種各樣的環境,帶回豐富的信息,因此,它的每次回歸都引起天文學家的極大興趣。
哈雷彗星每76年回歸一次,絕大部分時間深居在太陽系的邊陲地區,即使用現代最大的望遠鏡也難以搜尋到它的身影。地球上的人們只有在它回歸時有三四個月的時間能夠見到它。一般來說,人的壽命只有70歲左右,因此一個人很少能兩次看到哈雷彗星。只有一些「老壽星」才有這種機會,第一次看到它是在牙牙學語的幼年,而第二次看到它就到了步履蹣跚的晚年了。
這里需要向讀者說明的是梅西葉雖沒有成為第一個證實彗星回歸的人,但他並不灰心,而是開始有系統地尋找彗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在凌晨和黃昏後進行觀測,一生中共發現了21顆彗星,而經他觀測過的彗星達到46顆。一次,法國國王路易十五開玩笑地說他是「彗星的偵探」,這雖然是一句戲言,但卻是對梅西葉一生尋彗工作的最高褒獎。
[編輯本段]我國發現哈雷彗星
我國對哈雷彗星曾做過最早的記載,史書《春秋》中曾有:公元前613年,魯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彗星)入於北斗」現代天文學家根據它的軌道和時間判斷此星孛即哈雷彗星。
後來我國歷代的史書對包括哈雷彗星之內的彗星現象多有記載,是全世界古代彗星記錄保存最全的資料。這為現代對哈雷彗星的研究提供了方便。遺憾的是,我國古人未能確定某次出現的彗星是不是曾出現過的那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