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太陰歷是哪裡的人創造的

太陰歷是哪裡的人創造的

發布時間:2021-07-11 17:31:37

㈠ 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是那個國家的人發明

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是古埃及發明的。

公歷最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陽歷。尼羅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於計算尼羅河泛濫周期的需要,產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學和太陽歷。

七千年前,他們觀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陽同時升起的那一天之後,再過五、六十天,尼羅河就開始泛濫,他們就以這一天作為一年的開始,於是他們就推算起來,這一天是7月19日。

太陽歷又稱為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墓礎而釗定的歷法。太陽歷的歷年近似等於回歸年,一年12個 月,這個「月」,實際上與塑望月無關日歷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笠較好地符合,根據陽歷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錆況。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歷就是一種陽歷,平年365天,閏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閏年。公歷的歷年平均長度與回歸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對差一日。

目前通行世界的公歷,是浸透了人類幾千年間所創造的文明,是古羅馬人向埃及人字得,並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的興起而傳播於世界各地。

(1)太陰歷是哪裡的人創造的擴展閱讀:

陰歷、陽歷、農歷的區別

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引進西方的公歷,俗稱"陽歷",「新歷」,名稱與中國原有的歷法相對應,新中國成立後則正式採用公元紀年,也就是公歷(陽歷)。

而陰歷也叫太陰歷,主要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

陰歷的一個月叫做「朔望月」。每月初一為朔日,十五為望日,「朔望月」是月相盈虧的平均周期。所謂「月有陰晴圓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很多人認為農歷就是陰歷,其實二者還是有差別的。其實古代歷法是一種陰陽合歷,已陰歷(月亮)為主,但也考慮了太陽的活動規律(二十四節氣),所以嚴格講應該是陰陽合歷,中國歷法獨有的二十四節氣對農業生產是重要的參考,所以人們又把陰歷稱為「農歷」;

陰歷的是按照月亮運行規律,陽歷按照太陽運行規律,由於太陽和月亮的運行周期不能匹配,這就造成了,陰歷與陽歷每年大約差十一天,如果完全按照陰歷來,可能不出十五年,我們就要在夏天過春節了。

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因為中國的歷法中有一項偉大的發明叫「置閏法」,大約每19年中設置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一年383天或384天,稱為閏年。比如2016年、2020年都是閏年。

中國的傳統節日都是根據陰歷設置的。

如今,屬於漢文化圈的人們每年仍要慶祝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節日,它用置閏法填補了陰、陽歷的時間差,又用陽歷的規律制定了安排農事的二十四節氣,在農歷的時序中,人們的生活更加和諧一致,春耕秋收也得到了有條不紊的規劃。

日月相合的農歷,其實用價值遠遠超過了其他歷法。它不僅僅是一種歷法,更是上下求索的炎黃子孫們,千百年來生活經驗與智慧的化身。

㈡ 中國農歷的發明人是誰

中國最早的紀年法採用陰歷,到夏朝祖乙王統治時一個叫萬年的人在陰歷基礎上根據太陽的運行規律發明陰陽合歷的萬年歷。歷朝都採用這種紀年法,並不斷完善。

在西漢時編撰太初歷時陰陽合歷基本完善並加入天乾地支二十四節氣基本形成了現在的農歷。後世只是對其出現的誤差進行調整。

在採用公歷後是否廢止農歷的討論中,都以夏歷代代指農歷說明其對中國歷史傳承的重要性,其也成為農歷繼續使用的重要原因。因此可以認為夏朝的萬年是農歷的發明人,並且將農歷又被稱為萬年歷。但實際使用的農歷是在漢太初歷編撰出來後才初具雛形。

世界上紀年方式分兩類,陽歷與陰歷;

任何歷法中,為方便計數,年和月的長度均為日長的整數倍,分別稱為"歷年"和"歷月",並非嚴格天文意義上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且所有歷法中,均採用置閏(設置閏月或閏年)的方式來消除整數歷年、歷月與天文時間的誤差;

現代公歷所用的"日",每天長度相等,稱為「平太陽日」,即假定地球公轉軌道為一正圓形、地球自轉軸與公轉軌道平面相垂直時,地球相對太陽自轉一周所經歷的時間;

而一個完整的四季變化所需要的時間周期稱為回歸年,其長度等於365.2422平太陽日;月亮一個完整圓缺變化的周期稱為朔望月,長度等於29.5306平太陽日;

㈢ 太陰歷是誰發明的古巴比倫人還是古埃及人 古埃及人是發明了什麼太陽歷么

1、太陰歷是中國人發明的。

太陰歷是中國傳統歷法之一,也被稱為"殷歷"、"古歷"、漢歷、"黃歷"、"夏歷"和"舊歷"等。

在天文學中主要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來安排的歷法,以月球繞行地球一周(以太陽為參照物,實際月球運行超過一周。)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為確定歷月的基礎,一年為十二個歷月的一種歷法。在歷法發展衍變過程中,二十四節氣的出現用於科學地指導農業生產,形成了農歷(漢歷)。

雖然,陰歷、農歷都俗稱古歷、漢歷、夏歷、舊歷,不過陰歷和農歷(漢歷)是有區別的,傳統上使用的夏歷(漢歷)實際上是一種陰陽歷。

2、古埃及人發明了太陽歷。

太陽歷又稱為陽歷,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周期為基礎而制定的歷法。公歷最早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的太陽歷。尼羅河是埃及的命根子,正是由於計算尼羅河泛濫周期的需要,產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學和太陽歷。

七千年前,他們觀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陽同時升起的那一天之後,再過五、六十天,尼羅河就開始泛濫,於是他們就以這一天作為一年的開始,推算起來,這一天是7月19日。

(3)太陰歷是哪裡的人創造的擴展閱讀:

歷法的發展史:

從歷法的發展史來看,所有古老文化的國家如埃及、巴比倫、印度、希臘、羅馬和中國,最初都是用陰歷的。因為月亮的盈虧朔望周期非常明顯,所以把29天或30天稱為一個月,把12個月稱為一年,便成為古老國家最初的年歷。

但是陰歷一月之長,即月亮繞地球周期約為29天半;而太陽年一年之長,即地球繞日的周期約為365天又四分之一日。如以12個月為一年,只有354天或者355天,與太陽年相差幾乎11天。過10多年,就有6月降霜下雪、臘月揮扇出汗、冬夏倒置的毛病。

古代國家農業慢慢地發展以後,就發現純粹用陰歷歷法、月份和春、夏、秋、冬四季,農業節候配合不上,為了解決這陰、陽歷的矛盾。

古代有兩種辦法:一種辦法是放棄陰歷月亮盈虧作為計算月份方法,而以太陽回歸年即365又四分之一天為一年,把年分為12個月,平年365天,閏年366天,4年一閏。這是公元前46年西洋羅馬所採取的辦法。

另一辦法是找出陽歷年的日數和陰歷月的日數兩者之間的最小公倍數,這就是我國古代顓頊歷的十九年七閏的辦法。因為陰歷的235個月的日數卻等於19個陽歷年的日數。據日本天文學家新城新藏的考據,十九年七閏的辦法是我國春秋時代已經應用的。

我們古代從早的顓頊歷以及漢朝太初歷、四分歷統是依照此法安排的。但這一安排雖可以調和陰陽歷,不至於冬夏倒置,但平年354天,閏年384天,一年中節氣仍然可以相差一個月,對於農業操作安排上仍然不夠精密,所以到了戰國末年又建立二十四節氣,和陰歷相輔而行。

到了東漢時代又發現一節一氣尚有15天多的間隔,才又創立一年七十二候。這是我們舊歷發展的經過。

㈣ 世界上最早的「太陰歷」是那個國家的人發明的

世界上最早的「太陰歷」是巴比倫(現在的伊拉克國家)的人發明的。

㈤ 陰歷陽歷是什麼時候有的,它們又是怎麼有的,陽歷是那國人發明的

以太陽視運動為依據設置的歷法叫「太陽歷」,簡稱「陽歷」;月亮為「太陰」,以月亮的視運動規律為依據設置的歷法稱為「太陰歷」,簡稱「陰歷」。 陰歷產生的確切日期已難確定,但根據甲骨文中的一頁甲骨歷來判斷,陰歷大約在殷代已相當普及。 目前通行世界的公歷,是我們大家最熟悉的一種陽歷。這部歷法浸透了人類幾千年間所創造的文明,是古羅馬人向埃及人學得,並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和基督教的興起而傳播於世界各地。

㈥ 陰歷和陽歷是哪個國家人發明的

世界上很來多民族都根源據太陽和月亮的運動制定了自己的陽歷和陰歷,並且其中很多歷法系統是獨立的、不受其它系統影響的,所以並不能說是哪個國家「發明」的陽歷和陰歷,只能說「最早發明」。

已知最早的陰歷是在今天的蘇格蘭發現的,可追溯至公元前8000年左右。當時的不列顛根本沒有形成國家,無所謂「哪個國家的人發明的」;
已知最早的陽歷有爭議,一般認為是古埃及人制定的,可追溯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

另外,現在中國人說的「陰歷」和「陽歷」是有特指的。陰歷特指中國的農歷,是古代中國人制定的;陽歷特指公歷,即國際通用的格里歷,是在古埃及歷法的基礎上由羅馬獨裁者尤里烏斯·凱撒、皇帝屋大維等人修改,羅馬教皇格里戈利十三世最終確立的。

㈦ 太陰歷和七天一星期制度古時候哪個國家的人發明的社會。

從歷法的發展史來看,所有古老文化的國家如埃及、巴比倫、印度、希臘、羅馬和我國,最初統是用陰歷的。

㈧ 太陰歷是哪個地區的人民創造的

是新晃太陽山第一任村長聯合村書記一起研究出來的。

㈨ 陰歷是古巴比倫人還是古中國人發明的

太陰歷是古巴比倫人發明的。

太陰歷又叫陰歷,也就是以月亮的圓缺變化為基本周期而制定的歷法。

對太陰歷的計算只於現帶相差0.4秒;他還制定了歷法,根據月亮的盈虧,把一個月定位29日或者30日,還知道置閏。

公元前20~18世紀,古巴比倫創建了以月亮圍繞地球旋轉周期計算的太陰歷,與中國夏朝所使用的陰歷,不僅同時,而且都是每隔2~3年置一閏月。二者如出一轍。

(9)太陰歷是哪裡的人創造的擴展閱讀:

太陰歷的每一個歷月都近似等於朔望月,每個月的任何日期都含有月相意義。歷年為12個月,平年354天,閏年355天。

純粹的陰歷,可以較為精確地反映月相的變化,但無法根據其月份和日期判斷季節,因為它的歷年與回歸年實際沒有關系。

從世界范圍看,最早人們都是採用陰歷的,這是因為朔望月的周期,比回歸年的周期易於確定。後來,知道了回歸年,出於農業生產的需要,多改用陽歷或陰陽歷

㈩ 為什麼有的說太陰歷是蘇美爾人發明的,有的說是古巴比倫人發明的

因為這兩個地區都是位於兩河流域,可以肯定應該是兩河流域的人發明的

閱讀全文

與太陰歷是哪裡的人創造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