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跳頻擴頻技術發明

跳頻擴頻技術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11 16:19:50

㈠ 擴頻技術的跳頻擴頻(FH-SS)


跳頻擴頻是載波頻率按一個編碼序列產生的圖形以離散增量變動。所有可能的載波頻率的集合稱為跳頻集。數字信息與二進制偽碼序列模2相加後,去離散地控制射頻載波振盪器的輸出頻率,使發射信號的頻率隨偽碼的變化而跳變,其輸出波形如圖4所示。
跳頻信號可以視為一系列數據調制數據的突發,它具有時變、偽隨機的載頻。跳頻發生在若干個信道的頻帶上。數據以發射機載波頻率跳變的方式發送到隨機的信道中,而只有相應的接收機才能接收。
每個信道的中心頻率定義在跳頻集中的頻譜區域,頻譜區域應大得足以包括一個相應載頻上的窄帶調制突發的絕大部分功率。跳頻集中使用的信道頻寬稱為瞬時帶寬。跳頻發生的頻譜帶寬稱為總跳頻帶寬。
單信道調制是指每次跳頻只使用一個載波頻率(單信道)。圖5給出了一個單信道的FH-SS發射機的原理。
從接收到的信號中去掉跳頻稱為解跳。其原理如圖6所示。
接收機合成器生成的頻率和接收到的信號的頻率同頻,則混頻器的輸出就是一個固定差頻處的解跳信號。解跳前,解跳信號輸入到傳統的接收機。跳頻過程中,當一個不需要信號占據了一個特定的跳頻信道時,這個信道中的雜訊和干擾就可以進入解調器。這時,非預想的用戶和預想用戶同時在同一信道中會產生碰撞。
FH-SS可分為快跳頻和慢跳頻系統。所謂快跳頻是指跳頻發生的速率比消息比特率高的跳頻系統。所謂慢跳頻是指跳頻發生的速率比消息比特率低的跳頻系統。
FH-SS系統的跳頻速率取決於接收機合成器的頻率靈敏度、發射信息的類型、抗碰撞的編碼冗餘度以及最近的潛在干擾距離等因素。

㈡ 請問跳頻擴頻和直接序列擴頻技術是什麼意思

傳輸信息如果用到的調制器是變頻調制,也可以說信道中的信息帶寬(基本是窄帶的)是跳動變化的,這就是跳頻技術如果把以地址碼分給某一信息,接著採用調制,這種調制的結果是很大程度的擴展了信息頻帶,而各頻率分量功率一般很小,可以淹沒在雜訊中的,收端藉助地址碼解調。這是典型的擴頻技術直接序列擴頻就是在發端直接用高碼率的擴頻碼序列去擴展信號的頻帶。

㈢ 跳頻技術的原理概述

跳頻是最常用的擴頻方式之一,其工作原理是指收發雙方傳輸信號的載波頻率按照預定規律進行離散變化的通信方式,也就是說,通信中使用的載波頻率受偽隨機變化碼的控制而隨機跳變。從通信技術的實現方式來說,「跳頻」是一種用碼序列進行多頻頻移鍵控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種碼控載頻跳變的通信系統。從時域上來看,跳頻信號是一個多頻率的頻移鍵控信號;從頻域上來看,跳頻信號的頻譜是一個在很寬頻帶上以不等間隔隨機跳變的。其中:跳頻控制器為核心部件,包括跳頻圖案產生、同步、自適應控制等功能;頻合器在跳頻控制器的控制下合成所需頻率;數據終端包含對數據進行差錯控制。
與定頻通信相比,跳頻通信比較隱蔽也難以被截獲。只要對方不清楚載頻跳變的規律,就很難截獲我方的通信內容。同時,跳頻通信也具有良好的抗干擾能力,即使有部分頻點被干擾,仍能在其他未被干擾的頻點上進行正常的通信。由於跳頻通信系統是瞬時窄帶系統,它易於與其他的窄帶通信系統兼容,也就是說,跳頻電台可以與常規的窄帶電台互通,有利於設備的更新。

㈣ 擴頻技術的跳時擴頻(TH-SS)


跳時擴頻系統(Time Hopping,簡稱TH-SS)。跳時是用偽碼序列來啟閉信號的發射時刻和持續時間,發射信號的「有」、「無」同偽碼序列一樣是偽隨機的。在這種方式中,將傳輸時間劃分成稱為幀的時間段,每個幀的時間段再劃分成時隙,如圖7所示。在每幀內,一個時隙調制一個信息。幀的所有信息比特累積發送。
跳時擴頻技術一般與跳頻結合起來使用,可以一起構成一種稱為「時頻跳變」的系統。

㈤ 跳頻通信技術的發展歷程和特點

跳頻通信是擴頻通信的一個分支,它的突出優點是抗干擾性強,因而很適用於軍事領域。當70年代末第一部跳頻電台問世以後,就預示著其發展勢頭銳不可擋。到了80年代,世界各國軍隊普遍裝備跳頻電台。這十年是跳頻電台發展速度最快的十年。廣泛使用跳頻電台曾被譽為80年代VHF頻段無線電通信發展的主要特徵。90年代,跳頻通信如虎添翼,在軍用跳頻通信領域已相當成熟的同時,跳頻通信的應用又拓寬到民用領域。業內人士指出,跳頻通信是對抗無線電干擾的有效手段,稱其為無線電通信的「殺手鐧」。跳頻通信是如此的神奇,以致於自其問世至今的短短30年間,倍受世界各國,特別是幾大軍事強國的青睞。
2 跳頻通信的基本概念
2.1 定義
我們在用收音機收聽某電台,當電台在中波和短波兩個波段上播放同一個節目時,有這樣的體會:若中波波段信號不好,則隨即換到短波波段收聽;當短波波段信號不好,則又換回到中波波段收聽。這種以更換波段的手段來改善收聽效果的方法,就是跳頻的通俗含義。只不過這種跳頻僅在接收端發生,而且是由人工干預來實施跳頻的。我們假設,當廣播電台發送的頻段也能「緊跟」收音機用戶更換的話,那麼,這種通信方式就是跳頻通信。因此,跳頻通信可這樣描述:通信收發雙方同步地改變頻率的通信方式稱為跳頻通信。
2.2 同步條件(通信條件)
與定頻通信相比,跳頻通信的載波頻率一直在跳變。工作中,發方以相當快的速率(跳速)改變頻率,收方必須與發方同步地改變頻率,雙方才能保持通信。也就是說,跳頻通信時,收發雙方必須採用同一種跳頻圖案。跳頻電台之間要成功地進行跳頻通信,收發雙方必須同時滿足三個條件:跳頻頻率相同;跳頻序列相同;跳頻的時鍾相同(允許存在一定的誤差)。三個條件缺一不可,否則無法實現跳頻通信。
3 跳頻通信的主要特點
3.1 抗干擾性強
跳頻通信抗干擾的機理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游擊策略,敵方搞不清跳頻規律,因而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一方面,我方的跳頻指令是個偽隨機碼,其周期可長達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另一方面,跳變的頻率可以達到成千上萬個。因此,敵方若在某一頻率上或某幾個頻率上施放長時間的干擾也無濟於事。
另外,跳頻頻率受偽隨機碼控制而不斷跳變,在每一個頻率的駐留時間內,所佔信道的帶寬是很窄的。由於頻率跳變的速率非常快,因而從宏觀上看,跳頻系統又是個寬頻系統,即擴展了頻譜。事實上,跳頻的帶寬就是頻率的數目與每個頻率所佔信道帶寬的乘積。由擴頻通信理論可知,擴展頻譜的好處可以換取更好的信噪比。也就是說,如果擴展了頻帶,就可以在較低的信噪比的情況下,照樣可用相同的信息速率、任意小的差錯概率來傳遞信息,甚至在信號被雜訊完全湮沒的情況下,也能保持可靠的通信。由此可見,抗干擾性強是跳頻通信最突出的優點。
3.2 頻譜利用率高
人們早已認識到頻譜資源十分寶貴,因此,提高頻譜利用率也是現代通信的基本要求之一。跳頻通信可以利用不同的跳頻圖案或時鍾,在一定帶寬內容納多個跳頻通信系統同時工作,達到頻譜資源共享的目的,從而大大提高頻譜利用率。
3.3 易於實現碼分多址
多址通信是指許多用戶組成一個通信網,網內任何兩個用戶都可達成通信,並且多對用戶同時通信時又互不幹擾。應用跳頻通信可很容易地組成這樣一個多址通信網。網內各用戶都被賦於一個互不相同的地址碼,這個地址碼恰似電話號碼。每個用戶只能收到其他用戶按其地址碼發來的信號才可判別出是有用信號,對其他用戶發來的信號,則不會被解調出來。
3.4 兼容性
對於跳頻通信而言,兼容的含義是指一個跳頻通信系統可以與一個不跳頻的窄帶通信系統在定頻上建立通信。顯而易見,兼容的好處在於,先進的跳頻電台可與常規的定頻電台互通。這在跳頻電台的研製上比較容易實現——只要將常規電台加裝跳頻模塊即可變成跳頻電台。顯然,跳頻模塊是整個跳頻電台的關鍵部件。

㈥ 跳頻通信的原理 技術是什麼

跳頻是最常用的擴頻方式之一,其工作原理是指收發雙方傳輸信號的載波頻率按照預定規律進行離散變化的通信方式,也就是說,通信中使用的載波頻率受偽隨機變化碼的控制而隨機跳變。從通信技術的實現方式來說,「跳頻」是一種用碼序列進行多頻頻移鍵控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種碼控載頻跳變的通信系統。從時域上來看,跳頻信號是一個多頻率的頻移鍵控信號;從頻域上來看,跳頻信號的頻譜是一個在很寬頻帶上以不等間隔隨機跳變的。其中:跳頻控制器為核心部件,包括跳頻圖案產生、同步、自適應控制等功能;頻合器在跳頻控制器的控制下合成所需頻率;數據終端包含對數據進行差錯控制。
與定頻通信相比,跳頻通信比較隱蔽也難以被截獲。只要對方不清楚載頻跳變的規律,就很難截獲我方的通信內容。同時,跳頻通信也具有良好的抗干擾能力,即使有部分頻點被干擾,仍能在其他未被干擾的頻點上進行正常的通信。由於跳頻通信系統是瞬時窄帶系統,它易於與其他的窄帶通信系統兼容,也就是說,跳頻電台可以與常規的窄帶電台互通,有利於設備的更新。
通信收發雙方的跳頻圖案是事先約好的,同步地按照跳頻圖案進行跳變。這種跳頻方式稱為常規跳頻(Normal FH)。隨著現代戰爭中的電子對抗越演越烈,在常規跳頻的基礎上又提出了自適應跳頻。它增加了頻率自適應控制和功率自適應控制兩方面。在跳頻通信中,跳頻圖案反映了通信雙方的信號載波頻率的規律,保證了通信方發送頻率有規律可循,但又不易被對方所發現。常用的跳頻碼序列是基於m 序列、M序列、RS碼等設計的偽隨機序列。這些偽隨機碼序列通過移位寄存器加反饋結構來實現,結構簡單,性能穩定,能夠較快實現同步。它們可以實現較長的周期,漢明相關特性也比較好,但是當存在人為的故意干擾(如預測碼序列後進行的跟蹤干擾)時,這些序列的抗干擾能力較差。
在90 年代初,出現了基於模糊(Fuzzy)規則的跳頻圖案產生器。在這種系統中,由模糊規則、初始條件以及采樣模式共同來決定系統的輸出序列。只要竊聽者不知道模糊規則、初始條件、采樣模式三者的任何一個,就無法預測到系統的輸出頻率,由此就提高了系統的抗竊聽能力和抗干擾能力。模糊跳頻給出的跳頻碼序列與傳統的跳頻碼序列相比更加均勻,也更難預測。
90年代末有人提出了混沌(chaotic)跳頻序列。其基本思想是通過混沌系統的符號序列來生成跳頻序列。在這個混沌系統中要確定一個非線性的映射關系、初始條件和混沌規則,三者唯一確定一個輸出序列。由此確定的混沌跳頻序列體現了良好的均勻性,低截獲概率,良好的漢明相關特性以及具有理想的線性范圍。
與一般的數字通信系統一樣,跳頻系統要求實現載波同步、位同步、幀同步。此外,由於跳頻系統的載頻按偽隨機序列變化,為了實現電台間的正常通信,收發信機必須在同一時間跳變到同一頻率,因此跳頻系統還要求實現跳頻圖案同步。跳頻系統對同步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同步速度快,二是同步能力強。目前跳頻電台的同步方法有精確時鍾法、同步字頭法、自同步法、FFT捕獲法、自回歸譜估計法等等。在實際應用中,同步方案常常綜合使用多種同步方法。例如戰術跳頻系統中常用掃描駐留同步法,綜合使用了精確時鍾法、同步字頭法、自同步法三種同步方法,分成掃描和駐留兩個階段進行。掃描階段完成同步頭頻率的捕獲,駐留階段從同步頭中提取同步信息,從而完成收發雙方的同步。
在自適應跳頻中,同步還包括收發雙方頻率集更新的同步,保證雙方同步地實現壞頻點替代,否則會使收發雙方頻率表不一致,導致通信失敗。頻合器是跳頻通信系統中的關鍵部分,目前大多數跳頻電台中使用的頻率合成器採用的是鎖相環(PLL)頻率合成技術,但是該技術的頻率轉換速度已經接近其極限,要進一步改善的技術難度越來越大,而且解析度較低。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跳頻速率,提出了直接式數字頻合器(DDS)。它採用全數字技術,具有頻率解析度高,頻率轉換時間快,輸出頻率可以很高而且穩定性好,相位雜訊低等優點,可滿足快速跳頻電台對頻率合成器的要求。例如在美國的JTIDS 中,跳速達到每秒35800 跳,只有採用直接數字頻合器才能實現。但是DDS的價格昂貴,復雜度大,直接用於戰術跳頻電台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採用DDS+PLL的方法,結合兩者的長處,可以獲得單一技術難以達到的效果。在跳頻系統中,即使在信道條件良好的情況下,仍有可能在少數跳中出現錯誤,因此有必要進行差錯控制。差錯控制的方法主要分為兩類:一是自動請求重發糾錯(ARQ)技術;二是採用前向糾錯(FEC)技術。ARQ技術可以很好的對付隨機錯誤和突發錯誤,它要求有反饋電路,當信道條件不好時,需要頻繁的重發,最終可能導致通信失敗。FEC技術不需要反饋電路,但是需要大量的信號冗餘度以實現優良的糾錯,從而會降低信道效率。由於糾錯碼對突發錯誤的糾錯能力較差,而通過交織技術可以使信道中的錯誤隨機化,因此,經常採用編碼與交織技術相結合的辦法來獲得良好的糾錯性能。在跳頻系統中常用的糾錯編碼技術有漢明碼、BCH碼、trellis 碼、RS碼、Golay碼、卷積碼和硬判決解碼、軟判決解碼等。1993年提出了TURBO碼,其信噪比接近於Shannon極限,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與RS碼等常用的跳頻編碼相比, TURBO 碼在跳頻系統中顯示了極大的應用潛能。此外,還可以把不同的編碼方法結合在一起,取長補短,進行聯合編碼。在快跳頻方式下,還可以運用重發大數判決來克服跳頻頻段內的快衰落。
跳頻電台在實際應用中通常要組成跳頻通信網,以實現網中的任何兩個通信終端均能夠做到點到點的正常通信。組網除了要避免近端對遠端的干擾、碼間干擾、電磁干擾等其它干擾以及由系統引起的熱雜訊等雜訊干擾以外,還要注意避免由組網引起的同道干擾、鄰道干擾、互調干擾、阻塞干擾等。採用跳頻的多址通信網具有很多優點:抗干擾能力強,低截獲概率,低檢測概率,對頻率選擇性衰落有很好的抑製作用等等。但是,與常用的DS/CDMA系統相比,跳頻網的最大用戶數相對較小。
跳頻通信網可以分為同步通信網和非同步通信網。跳頻通信網有多種組網方式,如分頻段跳頻組網方式、全頻段正交跳頻組網方式等。在分頻段跳頻組網方式中,系統把整個頻段分成若干個子頻段,不同的通信鏈路採用不同的子頻段進行通信,從而有效地防止同一通信網間的干擾。全頻段正交跳頻組網方式僅用於同步跳頻通信網中,也就是說整個通信網中只有一個基準時鍾,通過設計在某一相同時刻t 的N 個相互正交的跳頻頻率序列來進行組網,這樣盡管各個終端間的通信均使用相同頻段,但是由於瞬時的跳頻頻率點不相同,因此可保證它們之間不會出現同頻道干擾。自適應跳頻通信系統中,由於在通信過程中會去除那些通信條件惡劣的信道,因此頻率更新後可能會出現同頻道干擾現象,故必須設計一種良好的頻點更新演算法,保證更新後的跳頻序列之間依然是正交的,否則可能會使各通信節點之間頻繁出現頻率碰撞,導致無法正常通信。實際應用中也可以把以上兩種組網方式結合進行。例如英國Recal-Tacticom 公司的Jaguar 系列電台在組網中就同時採用了這兩種組網方式,可組網數目達到200—300 個。
除了以上這些關鍵技術以外,調制解調方法在跳頻系統中也很重要,可以採用FSK、QAM、QPSK、QASK、DPSK、QPR、數字chirp 調制等多種調制方式。自適應跳頻系統是在常規跳頻系統的基礎上,實時地去除固定或半固定干擾,從而自適應地自動選擇優良信道集,進行跳頻通信,使通信系統保持良好的通信狀態。也就是說,它除了要實現常規跳頻系統的功能之外,還要實現實時的自適應頻率控制和自適應功率控制功能,因此就需要一個反向信道以傳輸頻率控制和功率控制信息。
通過可靠的信道質量評估演算法,發現了干擾頻點後,應當在收發雙方的頻率表中將其刪除,並以好的頻點對它們進行替換,以維持頻率表的固定大小。這種檢測和替換是實時進行的。為增加跳頻信號的隱蔽性和抗破譯能力,跳頻圖案除具有很好的偽隨機性、長周期外,各頻率出現次數在長時間內應具有很好的均勻性。在引入自適應頻率替換演算法對頻率表進行實時更新後,為保障系統性能,仍然要求跳頻圖案具有很好的均勻性,所以應當依次用不同的質量較好的頻點來分別替換被干擾的頻點。收端頻率表的更新會導致收發頻率表的不一致性。為了使收發頻率表同步更新,必須通過反饋信道將收端的頻率更新信息通知發方。這種信息的相互交換是一種閉環控制過程,需要制定相應的信息交換協議來保證頻表可靠的同步更新。衡量協議有效性的另一個重要指標便是頻點去除的速度。在檢測出干擾頻點後,干擾頻點去除的速度越快,對通信的影響越小。
信道質量評估的另一個作用是進行自適應功率控制。功率控制就是要把有限的發送功率最好地分配給各個跳頻信道,使得各個信道都能夠以最小發射機功率實現正常通信,從而提高跳頻信號的隱蔽性和抗截獲能力。在自適應跳頻系統中,系統檢測每個信道的通信狀況,並通過信道質量評估單元中的功率控制演算法對每個跳頻信道單獨進行功率控制。
功率控制演算法可以基於兩種原則:一是比特誤碼率最小原則,演算法為各個跳頻信道選擇適當的功率,使得接收方收到的數據比特誤碼率達到預定的誤碼門限;二是等信干比原則,此演算法調整各個跳頻信道的平均功率,使得各個跳頻信道上的信干比相同,這里的信干比是指各個跳頻信道上的信號功率/(對應信道上的干擾功率 + 傳輸損耗功率)。這兩種演算法的性能差不多。
隨著跳頻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戰術電台中採用跳頻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通信的抗干擾能力。早在70 年代,就開始了對跳頻系統的研究,現已開發了跳頻在VHF 波段(30—300MHz)的低端30—88MHz、UHF波段(300MHz 以上)以及HF 波段(1.5—30MHz)的應用。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跳頻速率和數據數率也越來越高,現在美國Sanders 公司的CHESS 高速短波跳頻電台已經實現了5000跳/秒的跳頻速率,最高數據數率可達到19200bps。此外,CHESS跳頻電台與一般的跳頻電台還有所不同,它以DSP 為基礎,採用了差動跳頻(DFH)技術。通過現代數字處理技術,CHESS跳頻電台較好解決了短波系統帶寬有限(導致數據速率低的原因)、信號間相互干擾、存在多徑衰落等的問題。同時,它的瞬時信號帶寬很窄,對其它信號的影響很小。可以看到,實現更高跳速、更高數據速率的跳頻電台正是跳頻通信系統的未來發展方向,軟體無線電的概念也已逐漸應用到新型的跳頻電台中。短波自適應跳頻電台已經在當前的軍事通信中佔有了很重要的一部分。與VHF/UHF頻段不同,短波信道有許多固有特點,例如,受多徑時延、幅度衰落、天氣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信道條件變化莫測。但是隨著各種新技術的出現,短波通信的可靠性得到了技術上的保證,而自適應跳頻技術就是這些新技術中的一種。它通過分析波段上的頻率佔用率,自動搜索無干擾或未被佔用的跳頻信道進行跳頻,不僅避免了自然干擾,也不會受到短波頻譜大量佔用的影響。它會根據需要自動地改變跳頻序列,有效的適應惡劣環境。它在海灣戰爭中體現出的優越性引起了各國的高度重視。
在現有的DS/CDMA 系統中,遠近效應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由於大功率信號只在某個頻率上產生遠近效應,當載波頻率跳變到另一個頻率時則不受影響,因此跳頻系統沒有明顯的遠近效應,這使得它在移動通信中易於得到應用和發展。在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中,如果鏈路間採用相互正交的跳頻圖案同步跳頻,或者採用低互相關的跳頻圖案非同步跳頻,可以使得鏈路間的干擾完全消除或基本消除,對提高系統的容量具有重要意義。此外,跳頻是瞬時窄帶系統,其頻率分配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在現有頻率資源十分擁擠的條件下,這一點具有重要意義。
跳頻的多址性能對於組網有很重要的意義。加拿大Laval 大學提出了在光纖網路中應用快跳頻技術。該系統利用Bragg 光柵替代傳統跳頻系統中的頻率合成器,跳速達到10G數量級。系統在30個用戶,比特誤碼率為10-9的條件下,數據速率為500Mb/s。與採用非相干DS/CDMA 技術的光纖網路相比,同時有相同數量的用戶使用時,FFH/CDMA系統的比特誤碼率明顯優於DS/CDMA 系統。
此外,跳頻技術在GSM、無線區域網、室內無線通信、衛星通信、水下通信、雷達、微波等多個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由於跳頻系統本身也存在著一些缺點和局限,如信號隱蔽性差,抗多頻干擾以及跟蹤式干擾能力有限等,而擴頻的另一種方式直接序列擴頻卻有較好的隱蔽性和抗多頻干擾的能力。把這兩種擴頻技術結合起來,就構成了直接序列/跳頻擴展頻譜技術。它在直接序列擴展頻譜系統的基礎上增載入波頻率跳變的功能,直擴系統所用的偽隨機序列和跳頻系統用的偽隨機跳頻圖案由同一個偽隨機碼發生器生成,所以它們在時間上是相互關聯的,使用同一個時鍾進行時序控制。義大利Telettra 公司的Hydra V 電台是採用了直接序列/跳頻混合擴頻技術的第一代戰術電台。由於採用了直接序列擴頻DBPSK 調制方式,比單獨採用跳頻技術多獲得9dB 的處理增益,從而提高了電台的抗干擾性能。

㈦ 跳頻通信的跳頻技術的發展

隨著跳頻技術的不斷發展,其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戰術電台中採用跳頻技術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通信的抗干擾能力。早在70 年代,就開始了對跳頻系統的研究,現已開發了跳頻在VHF 波段(30—300MHz)的低端30—88MHz、UHF波段(300MHz 以上)以及HF 波段(1.5—30MHz)的應用。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跳頻速率和數據數率也越來越高,現在美國Sanders 公司的CHESS 高速短波跳頻電台已經實現了5000跳/秒的跳頻速率,最高數據數率可達到19200bps。此外,CHESS跳頻電台與一般的跳頻電台還有所不同,它以DSP 為基礎,採用了差動跳頻(DFH)技術。通過現代數字處理技術,CHESS跳頻電台較好解決了短波系統帶寬有限(導致數據速率低的原因)、信號間相互干擾、存在多徑衰落等的問題。同時,它的瞬時信號帶寬很窄,對其它信號的影響很小。可以看到,實現更高跳速、更高數據速率的跳頻電台正是跳頻通信系統的未來發展方向,軟體無線電的概念也已逐漸應用到新型的跳頻電台中。短波自適應跳頻電台已經在當前的軍事通信中佔有了很重要的一部分。與VHF/UHF頻段不同,短波信道有許多固有特點,例如,受多徑時延、幅度衰落、天氣變化等因素的影響,信道條件變化莫測。但是隨著各種新技術的出現,短波通信的可靠性得到了技術上的保證,而自適應跳頻技術就是這些新技術中的一種。它通過分析波段上的頻率佔用率,自動搜索無干擾或未被佔用的跳頻信道進行跳頻,不僅避免了自然干擾,也不會受到短波頻譜大量佔用的影響。它會根據需要自動地改變跳頻序列,有效的適應惡劣環境。它在海灣戰爭中體現出的優越性引起了各國的高度重視。
在現有的DS/CDMA 系統中,遠近效應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由於大功率信號只在某個頻率上產生遠近效應,當載波頻率跳變到另一個頻率時則不受影響,因此跳頻系統沒有明顯的遠近效應,這使得它在移動通信中易於得到應用和發展。在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中,如果鏈路間採用相互正交的跳頻圖案同步跳頻,或者採用低互相關的跳頻圖案非同步跳頻,可以使得鏈路間的干擾完全消除或基本消除,對提高系統的容量具有重要意義。此外,跳頻是瞬時窄帶系統,其頻率分配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在現有頻率資源十分擁擠的條件下,這一點具有重要意義。
跳頻的多址性能對於組網有很重要的意義。加拿大Laval 大學提出了在光纖網路中應用快跳頻技術。該系統利用Bragg 光柵替代傳統跳頻系統中的頻率合成器,跳速達到10G數量級。系統在30個用戶,比特誤碼率為10-9的條件下,數據速率為500Mb/s。與採用非相干DS/CDMA 技術的光纖網路相比,同時有相同數量的用戶使用時,FFH/CDMA系統的比特誤碼率明顯優於DS/CDMA 系統。
此外,跳頻技術在GSM、無線區域網、室內無線通信、衛星通信、水下通信、雷達、微波等多個領域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由於跳頻系統本身也存在著一些缺點和局限,如信號隱蔽性差,抗多頻干擾以及跟蹤式干擾能力有限等,而擴頻的另一種方式直接序列擴頻卻有較好的隱蔽性和抗多頻干擾的能力。把這兩種擴頻技術結合起來,就構成了直接序列/跳頻擴展頻譜技術。它在直接序列擴展頻譜系統的基礎上增載入波頻率跳變的功能,直擴系統所用的偽隨機序列和跳頻系統用的偽隨機跳頻圖案由同一個偽隨機碼發生器生成,所以它們在時間上是相互關聯的,使用同一個時鍾進行時序控制。義大利Telettra 公司的Hydra V 電台是採用了直接序列/跳頻混合擴頻技術的第一代戰術電台。由於採用了直接序列擴頻DBPSK 調制方式,比單獨採用跳頻技術多獲得9dB 的處理增益,從而提高了電台的抗干擾性能。

㈧ 移動通信中的跳頻技術是怎麼的

跳頻技術在同步、且同時的情況下,收發兩端以特定型式的窄頻載波來傳送訊號,對於一個非特定的接收器,FHSS所產生的跳動訊號對它而言,也只算是脈沖雜訊。FHSS所展開的訊號可依特別設計來規避雜訊或One-to-Many的非重復的頻道,並且這些跳頻訊號必須遵守FCC的要求,使用75個以上的跳頻訊號、且跳頻至下一個頻率的最大時間間隔(Dwell Time)為400ms。
跳頻是最常用的擴頻方式之一,其工作原理是指收發雙方傳輸信號的載波頻率按照預定規律進行離散變化的通信方式,也就是說,通信中使用的載波頻率受偽隨機變化碼的控制而隨機跳變。從通信技術的實現方式來說,「跳頻」是一種用碼序列進行多頻頻移鍵控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種碼控載頻跳變的通信系統。從時域上來看,跳頻信號是一個多頻率的頻移鍵控信號;從頻域上來看,跳頻信號的頻譜是一個在很寬頻帶上以不等間隔隨機跳變的。其中:跳頻控制器為核心部件,包括跳頻圖案產生、同步、自適應控制等功能;頻合器在跳頻控制器的控制下合成所需頻率;數據終端包含對數據進行差錯控制。

㈨ 跳頻技術是什麼

跳頻技術與直序擴頻技術完全不同,是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擴頻。跳頻的載頻受一個偽隨機碼的控制,在其工作帶寬范圍內,其頻率合成器按PN碼的隨機規律不斷改變頻率。在接收端,接收機的頻率合成器受偽隨機碼的控制,並保持與發射端的變化規律一致。

跳頻是載波頻率在一定范圍內不斷跳變意義上的擴頻,而不是對被傳送信息進行擴譜,不會得到直序擴頻的處理增益。跳頻相當於瞬時的窄帶通信系統,基本等同於常規通信系統,由於無抗多徑能力,同時發射效率低,同樣發射功率的跳頻系統在有效傳輸距離內小於直擴系統。跳頻的優點是抗干擾,定頻干擾只會干擾部分頻點。用於語音信息的傳輸,當定頻干擾只佔一小部分時不會對語音通信造成很大的影響。

跳頻的高低直接反映跳頻系統的性能,跳頻越高抗干擾的性能越好,軍用的跳頻系統可以達到每秒上萬跳。實際上移動通信GSM系統也是跳頻系統,其規定的跳頻為每秒217跳。出於成本的考慮,商用跳頻系統跳速都較慢,一般在50跳/秒以下。由於慢跳跳頻系統實現簡單,因此低速無線區域網產品常常採用這種技術。

㈩ 擴頻技術的擴頻技術的發展現狀

擴頻技術由於其本身具備的優良性能而得到廣泛應用,到目前為止,其最主要的兩個應用領域仍是軍事抗干擾通信和移動通信系統,而跳頻系統與直擴系統則分別是在這兩個領域應用最多的擴頻方式。一般而言,跳頻系統主要在軍事通信中對抗故意干擾,在衛星通信中也用於保密通信,而直擴系統則主要是一種民用技術。
對跳頻系統的分析,現在仍集中在其對抗各種干擾的性能方面,如對抗部分邊帶干擾以及多頻干擾等。而直擴系統,即DS-CDMA系統,在移動通信系統中的應用則成為擴頻技術的主流。歐洲的GSM標准和北美的以CDMA技術為基礎的IS-95都在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2G)的應用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在目前所有建議的第三代移動通信系統(3G)標准中(除了EDGE)都採用了某種形式的CDMA。因此CDMA技術成為目前擴頻技術中研究最多的對象,其中又以碼捕獲技術和多用戶檢測(MUD)技術代表了目前擴頻技術研究的現狀。 CDMA系統容量受到來自其他用戶的多址干擾的限制,多用戶檢測能夠利用這些多址干擾來改善接收機的性能,因此是一種提高系統容量的有效方法。傳統的CDMA接收機是由一系列單用戶檢測器組成,每個檢測器都是與特定擴頻碼對應的相關器,它並沒有考慮多址干擾的結構,而是把來自其它用戶的干擾當成加性雜訊,因此當用戶數量增加時,其性能急劇下降。通過對所有用戶的聯合解碼可以極大地改善CDMA系統的性能。但是最優的多用戶接收機,其復雜度隨用戶數量成指數增長,因此在實際通信系統中幾乎不可能實現。這樣尋找在性能和復雜度之間折中的次最優多用戶檢測器成為研究的熱點。
目前研究的次最優多用戶檢測器主要可分為兩大類:線性檢測器和反饋檢測器。前者包括解相關檢測器、最小均方誤差序列檢測器等;後者則包括多級檢測器、判決反饋檢測器、順序干擾撤銷和並行干擾撤銷檢測器等。考慮信道編碼的多用戶接收機又可以分為非迭代接收機和迭代接收機。這些檢測器的實現都需要知道預期用戶的擴頻碼、定時信息以及信道沖擊響應,有時還需要知道多用戶干擾。這些信息可以通過發送導頻序列獲得,但使用導頻序列就降低了系統的頻譜利用效率,因此不使用導頻序列的多用戶檢測方法,又稱為盲多用戶檢測器,也正在得到深入的研究。 同步的實現是直擴系統中一個關鍵問題。只有在接收機將本地產生的偽碼和接收信號中調制信息的偽碼實現同步以後,才有可能實現直序擴頻通信的各種優點。同步過程分為兩步來實現:首先是捕獲階段,實現對接收信號中偽碼的粗跟蹤;然後是跟蹤階段,實現對偽碼的精確跟蹤。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碼捕獲過程。
目前對碼捕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周期較長的碼實現捕獲的問題,也就是快速捕獲的問題。以前採用的主要是串列捕獲方法,這種方案實現簡單,但捕獲速度不能滿足要求。而現在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應用使並行捕獲方案成為可能,但系統的復雜度很高,因此研究的目標就是實現碼捕獲時間性能和系統復雜度之間的折衷。在串列捕獲方案中,雙停頓時間搜索法和序貫檢測法都是縮短捕獲時間的有效方法,利用一些新的搜索演算法進一步改進這些系統的性能成為研究的熱點。此外以前主要研究的是高斯信道下的捕獲性能,現在則考慮到非高斯信道下的捕獲性能,以及在有頻偏等影響條件下捕獲性能。

閱讀全文

與跳頻擴頻技術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