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中國發明麵包

中國發明麵包

發布時間:2021-07-11 14:21:48

⑴ 為什麼中國古代沒有發明麵包,而是饅頭,而國外都是麵包

那你得問問我們中國發明饅頭的人了,你問問他為什麽當時不發名麵包而是饅頭?!

⑵ 麵包是誰發明的

「麵包車」前後沒有突出的發動機倉和行李倉就象一個麵包一樣的車輛統回稱。上世紀七十年代答末八十年代初,中國大陸地區的麵包車遠沒有今天這么式樣豐富多彩,大都是一長方體的形狀。而這段時間從日本進口了一些「工具車」,是以前中國大陸沒有的車型,大家覺得很象當時市面上的麵包,再加上前後沒有突出的倉體,就像縮小的巴士一樣,「Minibus」的讀音也近似於「麵包」,就被取了個「麵包車」的外號,逐漸「工具車」的叫法都被取代了。主要車型一般都是中國製造,像金杯、中順、長安、松花江、昌河、五菱等。

⑶ 中國古代的麵食為什麼沒有發明麵包

中國人吃熱食,煮好了趁熱吃。所以發明了蒸籠,出籠的饅頭包子好香。
西方人吃冷食,做一次吃幾天。所以就有了烤箱,烤出來的麵包經得放。

⑷ 麵包是誰發明的!

麵包是由埃及人在公元前6000年發明的,麵包由埃及人發明通過希臘傳入羅馬,經過改良後傳到歐洲大陸;而歐洲各國藉助科技之力,將麵包製作技術不斷精進,如今世界各國的麵包,都揉合了當地的精華。 麵包起源於一種粗糙、沙礫般的扁餅,最早烘製這種扁餅的人,可能是石器時代瑞士的湖濱居民,這些人在八千多年前就知道把穀物舂碎,羼水,在燒熱的石頭上烘烤。歷史學家把發酵麵包追溯到公元前二千前到三千年之間的埃及,當時大概是野生酵母侵入生面團,便產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發面餅。埃及人後來又發明了烘爐,把烘製麵包變成了一種手藝,創制了五十多種不同的形狀圓的、立方的、麻花形的、動物形狀的。

⑸ 麵包哪個國家發明的

在當時首都孟菲斯的一個貴族奴隸主家裡 有個叫蒙卡坦努的奴隸 他每日為主人烤制薄餅 一天 奴隸主要為女兒舉辦盛大的生日宴會 蒙卡坦努為准備充足的薄餅款待客人 一連幹了三天三夜沒合眼
疲憊不堪的他將最後一批面餅放到爐子後 不知不覺地躺在一個角落裡睡著了 爐子里的火也漸漸的熄滅了 夜裡 生面餅在爐子里溫暖的余溫中 慢慢開始變化 變得膨大起來 當蒙卡坦努醒來時 打開爐子發現面餅比昨晚大了很多 但卻生著呢
他嚇壞了 這要是被主人發現了 就會罰他怠工 那就要遭受皮肉之苦 他連忙把面餅塞回爐子里去 加大火繼續烤制
不一會兒 烤餅做好了 可出來的烤餅卻讓蒙卡坦努驚出一身冷汗 他發現這次的烤餅比以前的要大一倍 而且又松又軟 這下可遭了 餅做壞了 該怎麼向主人交待呢 他尋思著想把這些松軟的烤餅藏起來 可又怕主人說他偷吃東西 還是難逃責罰
正在他犯難的時候 負責准備宴會食物的一個奴隸跑了進來 對他說 蒙卡坦努 有新出爐的烤餅嗎 小主人要吃剛做好的 還沒等蒙卡坦努答話 這個奴隸突然看到了爐子里的烤餅 這是剛出爐的嗎 他立刻問 可嚇壞了的蒙卡坦努無法回答 也不敢回答 那個奴隸見他不吱聲 便也以為他是默許了 便將這些烤餅放到盤子里快速的端走了 蒙卡坦努絕望的癱坐在地上
幾分鍾後 那個奴隸跑了回來 急切地對蒙卡坦努說 蒙卡坦努 快點起來 主人叫你去見他 蒙卡坦努戰戰兢兢的來到主人面前 跪在地上 心裡做好了受責罰的准備 然而 主人卻異常高興的對他說 蒙卡坦努 你這餅是怎麼做的呀 跟以前的不一樣 鬆鬆軟軟 太好吃了 蒙卡坦努不禁鬆了一口氣 原來主人並沒有責罰他的意思 他靈機一動 回答到 尊敬的主人 今天是小主人的生日 我沒有什麼禮物送給小主人 所以特意烤制了這松軟餅 祝小主人生日快樂 主人一聽 非常的高興 一下子給蒙卡坦努很多的賞賜 並讓他每天早上都要做這樣的松軟餅 後來 奴隸主為這個松軟餅起名叫麵包

⑹ 中國發明的饅頭和西方發明的麵包,哪個在自

麵包好像更能吸收

⑺ 為何中國發明饅頭而西方發明麵包(二)

4、也是適應中國風土人情的過程 麥子在淘汰本土農作物的同時,也在接受不斷的改造,以適應本土化的需要。 首先是栽培技術的改變。 麥子傳入中國北方之初,可能和原有的粟、黍等作物的栽培季節是一樣的,即春種秋收。前面說過,麥子的抗旱能力不如原產於中國北方的旱地作物,而北方春季乾旱多風,春播不利於麥子的發芽和生長。但小麥具有較強的耐寒能力,幼苗期間,能夠在低至-5C溫度時還能生存。於是經過長期的摸索,小麥由春種改為秋種。秋季是北方降水相對集中的季節,土壤的墒情較好。有利於小麥生長。另外,秋播夏收還可以解決春種秋收所引起的夏季青黃不接。據文獻反映,春秋戰國以前,以春麥栽培為主。到春秋初期,冬麥在生產中才露了頭角。 秋種夏收的冬麥的出現是麥子適應中國本土化需要所發生的最大的改變,也是麥子在中國本土化最關鍵的一步。 改春播為秋播,並不意味著從此可以萬事大吉。秋播以後的麥子,仍然要經受冬季嚴寒、春季乾旱,以及麥收季節多雨的考驗。特別是麥子在成熟的時候,枯黃很快,容易落粒,一經風雨,就成災損。有「收麥如救火」的說法。於是在北方出現了一些針對種麥特殊需要的技術措施。這些措施在漢代《氾勝之書》、北魏的《齊民要術》等農書中都有詳細的記載。以麥收來說,《韓氏直說》提出「帶青收一半,合熟收一半」的辦法。元代北方XE"北方"麥區還普遍採用了麥釤XE"麥釤"、麥綽XE"麥綽"和麥籠XE"麥籠"配套的麥收工具。大大提高了麥收效率。 麥子進入南方以後,首先可能是在一些坡地上種植,因為這些地方排水比較方便,發展到稻田種植之後,人們先是採用「耕治曬暴」的方法來排干稻田中的水份,再種上麥子。到了元代以後,又出現了「開溝作疄XE"開溝作疄"」的辦法,以後一直沿用,並逐漸深化。 其次是食用方法的改變。 研究中國食物史的日本學者認為,麥子和麵食是同步的,但中國似乎是個例外,根據古代文獻的記載,許多世紀以來,中國人食用麥子的方法可能和食用穀子、稻子是一樣的,即所謂「粒食」。將麥子整粒蒸煮熟化之後,製成「麥飯」(麮),用筷子挾食。但麥飯又粗又硬,不好吃。於是便想到用磨來加工,變成了碎粒麥屑,使其更象北方的小米,然而再按小米的蒸煮方法加工成「麥飯」,這種麥飯雖然比整粒的麥飯要好吃一些,但仍然算不上是麵食。真正的麵食是從漢代開始興起的,唐代才得到普及。 唐宋以後,雖然麵食開始普及,但中國人並沒有象其他以麥子為主食的民族一樣靠烤麵包來養活自己,而依然是採用自己所慣用的方法,將麵粉加工成饅頭、包子、面條之類,蒸煮而食,故有籠餅、蒸餅和湯餅之稱。麥作的推廣和麵食的普及是分不開的。只是這種麵食也已是本土化後的麵食。本應伴隨麥作傳入中土的烤麵包是在明末清初才由西方傳教士利瑪竇和湯若望等人帶入中國的。 5、麥作是本土化最成功的一個 古來引進中國的物種很多。但麥子是最成功的一個,這不單是指麥子的種植面積大,食用人數多,而且是指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人的生產生活方式,乃至影響到整個中國歷史的進程。這從麥子和其他幾種外來的作物的比較中便可以看到這一點: 大豆:一般認為,大豆原產於中國東北,對於原來生活在中原地區的華夏族來說也是一種外來作物,最初稱為「戎菽」。戎是北方的少數民族,其中一支叫山戎,相傳齊桓公北伐山戎時,把大豆引種到了內地。戰國時,菽的地位迅速上升,並取代了黍的地位,菽粟並為當時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同一時期的典籍也常常是將菽粟相提並論。一些地方,如七雄之一的韓國,「民之食大抵菽飯藿羹」。然而,從漢代開始大豆的地位就開始讓位於麥了,它只是作為一種救荒作物來種植和提倡。 高梁:原產地在非洲,三世紀前即經由印度傳入中國西部的四川,稱為蜀黍。雖然高梁具有很好的適應性,但十三世紀以前,並無大的發展,十三世紀後也主要在北方地區種植,且被視為「粗稼」(粗糧)。這與高粱所扮演的角色有關。高粱雖然也充當口糧,但主要用於救荒,其次就是製糖釀酒做苕帚。 新作物:明代中後期,原產美洲等地的番薯、玉米、馬鈴薯、花生等新作物引進中國,並且以其極強的適應性和極高的產量,迅速在中國得到傳播,對於中國土地的開發利用以及人口的增長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但這些新作物都沒有取得象麥子一樣的地位,而只是在一些不宜種植稻麥的「高山海泊」之地作見縫插針式的種植,並成為這些地方人們的主食,但對於大多數明清以後的中國人來說還主要是靠稻麥養活。 6、麥子的本土化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 麥作雖然是外來(後來)農作物最成功的一個,但也經歷了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 關中:《詩經》中有一首周人贊美他們祖先的詩篇,篇中提到了麥,可知關中地區在公元前11世紀已有麥子的傳入,然而,千年之後的漢武帝末年,關中地區仍然沒有形成種麥的習慣,董仲舒在向漢武帝提建議時就提到「今關中俗不好種麥」。又是過了百年之後,到西漢末年的成帝時,關中地區的麥作才在有名的農學家氾勝之的推廣之下得以普及。 江南:麥作在江南的推廣更為緩慢。前面說過,三國時,吳國的孫權曾用面招待蜀國的使者,這是江南麵食的最早記載,但江南種麥的最早記載卻出現在,永嘉南渡(317年後)之後的第二年,即東晉元帝大(太)興元年(318年),而更大的發展卻是在兩宋之交(1127年後),出現了「極目不減淮北」的盛況。然而,此後江南的麥作還是時起時落,並沒有穩定下來。這與另一種在差不多同一時期傳入江南的旱地作物棉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江南在南宋末年尚無植棉,時人謝枋得(1226-1289)在一首詩中提到當時江東地區還沒有棉花,可是時隔不久,江南就開了植棉並且很快得到發展,到謝枋得死的那年,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元朝政府在江東等地設置子木綿提舉司,每年向民間徵收棉布十萬匹。到明代,江南松江府一帶,便發展成了全國棉花生產中心。

⑻ 麵包是誰發明的

麵包是由埃及人在公元前6000年發明的,麵包由埃及人發明通過希臘傳入羅馬,經過改良後傳到歐洲大陸;而歐洲各國藉助科技之力,將麵包製作技術不斷精進,如今世界各國的麵包,都揉合了當地的精華。
麵包起源於一種粗糙、沙礫般的扁餅,最早烘製這種扁餅的人,可能是石器時代瑞士的湖濱居民,這些人在八千多年前就知道把穀物舂碎,羼水,在燒熱的石頭上烘烤。歷史學家把發酵麵包追溯到公元前二千前到三千年之間的埃及,當時大概是野生酵母侵入生面團,便產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發面餅。埃及人後來又發明了烘爐,把烘製麵包變成了一種手藝,創制了五十多種不同的形狀圓的、立方的、麻花形的、動物形狀的。
1936年,紐約大都會美術博物院一個遠征隊在埃及阿塞西夫谷發現了幾個3500年前的麵包。令遠征隊里的科學家吃驚的是,其中有些幾乎像現代的裸麥麵包!
摩西把希伯來人帶出埃及,他們把古代制麵包的秘方也帶出來了。到了耶穌的時代,巴勒斯坦所有城市都有出售麵包的作坊。
麵包已經「誕生」3000多年了。 人類的第一個麵包是在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流域一帶製作出來的。
據傳說,製作過程是這樣的;往加工粗糙的麥子裏加水,攪拌成糊狀,再將它攤在燒紅的石頭上,不一會兒,一個沒有發酵的麵包就烤好了。
即使在今天,近東、中東一些國家仍然流行這種不經發酵的麵包。那麼,麵包從未經發酵到發酵、並進而擴展到整個世界,這其中經歷了怎樣一個變化過程呢?
製作技術的發展
「誕生」於古埃及的發酵麵包不久就流傳到了希臘。隨著希臘帝國的繁榮,希臘人對麵包的製作工藝及烤箱進行了多種技術革新。
發酵麵包不可缺少的「酵母」也是這個時期培育出來的。當時,教會的僧侶掌握著國家政權,他們對麵包業進行整頓,將麵包匠們組織起來,進行嚴格的培訓,加強了麵包質量管理,因此,與古埃及相比,希臘的麵包又大大向前發展了一步。
隨著歲月的流逝,麵包流傳至歐洲歷史的又一個鼎盛期『古羅馬帝國時代』。與以前相比,這一時期麵包的製作明顯帶有工藝化、規模化的特點。
羅馬政府專門成立了培養麵包的職業培訓所,更有趣的是政府還在廣場中央設置了國營公用烤箱,人們可以自帶麵包坯來這裏烘烤麵包,大部分的市民還可以得到政府免費分配的麵包。
在『羅馬帝國時代』,舉行任何儀式都離不開麵包,就如同結婚儀式上不能沒有婚戒一樣。從羅馬帝國時代結束直至中世紀,歐洲一直處於混亂狀態。
因此,我們不太清楚這一階段麵包的發展變化。但羅馬帝國時代所形成的麵包製作技術則由羅馬教會繼承下來並流傳至今。現在,歐洲各國都可見到這類用於宗教儀式的麵包。
14~16世紀由義大利發起的文藝復興運動, 使死氣沉沉的歐洲逐漸出現生機。各國獨具特色的麵包文化也從此開始形成。
如古羅馬在麵包原料的選擇上,就充分考慮了歐洲各國氣候、水土及在這一環境中所出產小麥的特點,並將這些小麥按一定比例混和製成了麵包。
這可以說是古羅馬麵包的一大特點。在麵包的推廣普及上,有時,則得益於某些政治因素。
例如,公元1600年,義大利的瑪麗,多梅蒂琪嫁與法國的亨利四世,跟隨她一同前往的麵包匠將麵包製作技術傳到了法國、因而法國麵包就由此誕生了。羊角麵包流傳至法國,其過程也大致如此。
隨著貿易的發展,英國摸索出一套儲存小麥的方法,提高了麵包的品質,他們為了將麵包輸入北美大陸,在麵包中加入很多黃油、白糖,以迎合美國人的口味。 關於麵包最富有靈感的創新,大概出現於十八世紀時的英國,那時有個放盪不羈名叫約翰·蒙塔古的貴族,三明治四世伯爵,叫人在兩片麵包之間夾點肉,使他能一面吃一面賭博。那種粗製的三明治就此改變了世人的飲食習慣。
不管大小、形狀和質地怎樣,剛剛出爐烘得焦黃香氣撲鼻的麵包,說不定最能刺激人的食慾。麵包成了營養的象徵,在引起敬意、懷舊、甚至愛好方面!

⑼ 為什麼中國發明了饅頭而外國發明了麵包!

因為中國人比較聰明,饅頭吃了 比較抗餓,麵包是虛的.吃了定不了多久,還有就是氣候不一樣種的東西也不一樣.

⑽ 吐司是怎樣傳入中國的,是誰發明的

吐司是英文toast的音譯。吐司是由一位法國人Grard Depardieu於1491年發明的,發明的原因其實是因為「意外」,是因為別的原因而發明了另一個更好的東西,而這位先生一直想要發明一種機器可以把一片一片的麵包變成黃金,後來被法國國王知道了,國王限他兩個星期要把這種可以把麵包變成黃金的機器發明出來,當然,最後他並沒有成功的發明,最後只好拿著麵包和烤麵包機硬著頭皮去見國王。當麵包從烤吐司機器中跳出來時,大家一看也知道不是黃金,這位先生差點要被砍頭了,臨門一腳,在吐司上放了乳酪獻給國王吃。國王吃了之後,覺得真是美味,簡直比黃金更有價值,於是沒有砍他的頭,並且命名為這種麵包為「吐司」(Toast)。Toast是這位國王的女兒的名字,因此,就有了現在的吐司了。

明清時期,西方的文化,隨著航海時代的來臨,傳入中國,麵包、吐司這類食品也傳入中國

閱讀全文

與中國發明麵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