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理想創造法

理想創造法

發布時間:2021-07-11 14:01:57

㈠ 在物理學的重大發現中科學家們創造出了許多方法,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數法,類比法和科學假說法等等。

1 構建物理模型
2 極限
3 微元

㈡ 實現理想的方法

人生如夢,人們常常這樣說,想來,也不無道理。的確,人生是一個可大可小、可長可短的夢。人生之夢又由千千萬萬個多種多樣的夢組成的。歸納起來這些夢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叫夢想,另一種叫理想。

夢想與理想並不矛盾,它們是一對孿生兄弟。這對兄弟如此的相似,以至於人們常常無法分辨。嚴格地說,理想是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夢想背離現實太遠,有時甚至與現實相悖。有時夢想和理想看似僅僅只有一步之遙,可是有的只用幾年時間就成為現實,而有的得用一生甚至幾代人去接力追尋,卻也仍然遙不可及。人類如果沒有夢想,就沒有理想和現實中的實踐活動,也就不會有日新月異的科技成就。

真正的理想與現實之間有一座橋梁,一座不太長,也不太短的橋。它長得需要你努力向前,走穩腳下的每一步,才能到達彼岸,也短得讓你一眼就能看見橋所連那邊的迷人風景。理想自人的心底萌發,它經過深遠的思考,經的起時間的流逝,道路的坎坷,是風雪不斷的人生路上長明的指路燈。但理想與現實之橋,不是時時刻刻都存在的,有時它需要你親手去建造。
人的一生中不能沒有夢想,那樣的日子會太乏味,也不能沒有理想,那樣生活會失去目標。理想與夢想有機地組成了生活之夢,使它不會偏離現實太遠,也不會接近現實太多。每個人心中的理想總是與現實有些距離,在現實與理想之間,總有著很多限制性的因素。天與地就是理想與現實,人生存在的目的,就是尋找那條地平線。
當一個人只溺於理想而逃避現實時,他就失去了立足之地;當一個人只活在現實而拋棄理想時,他又沒有了藍天和光明。
當你有個願望或理想,在努力想實現的過程中,卻被別人認為不可能時,你會如何響應?是堅持到底,還是從善如流?當你領導的同仁或夥伴,告訴你一個他非常興奮的理想,而你卻認為不可能實現的時候,你又會如何響應?是嘲笑他痴,還是問他興奮的緣由?你有過哪些願望或理想?到現在實現了多少?其中,有哪些是因囿於外在條件不成熟而未實現?又有哪些是因為你一直的堅持而實現了?對那些不能實現的願望或理想,你現在有哪些感覺?是懊惱?是遺憾?是慶幸盡早改道?還是後悔未堅持到底?對已經實現或在完成過程中的願望與理想,你又有哪些感覺?有成就感?滿足感?……

就像現在自己有一個願望就連自己都認為不可能實現時,自己選擇了放棄,但事實上仍然不肯放棄,默默地為他祝福,自己又能做些什麼呢?又能為固執的自己做些什麼呢?真的很矛盾。不過老天還是照顧我的,在我想見到他時見到了他,不清楚他是否看到我,看著他幸福樣子和女朋友從食堂里走了出來,自己的心情半喜半憂。偷偷地看著他們,勸自己說該放棄了,他不需要我,而他也不可能成為我的需要。過兩天就是他的生日了,不知道該以何種方式給他祝福,朋友說是不給祝福,可我能做到嗎?能做到不去想他嗎?

忘記是唯一的選擇,放棄是對我對他最好的方式,不過還需要一段時間,只不過不知道這段時間得多長。或許多年後想起這段感情都會覺得可笑……

㈢ 什麼是一種集體創造能力思考法,這是由美國發明

(1)聚合思考法:以某個思考的問題為對象,從不同方面將思維指向這個問題的中心,在許多方法中通過比較選擇尋求解決問題最佳方法的思維過程。這種思維方法也叫求同思維。(2)相似思考法:將某客體與思維對象聯系起來,從它們的相似關系中,發現某種啟發,從而獲得創造性成果。比如,世界上第一個「構盾施工法」,就是相似思考的產物。19世紀20年代,英國要在泰晤士河下面修建地下隧道。如果用傳統的支護開挖法,松軟多水的岩層容易塌方。工程師布魯內爾力此一籌莫展。一天,他無意中發現有隻小蟲使勁地向堅硬的橡樹皮里鑽。布魯內爾注意到,那隻小蟲是在其硬殼保護下進行工作的,此情此景使工程師恍然大悟:河下施工,如果先將一個空心鋼柱體打入松軟岩層中,而後在這個「構盾」的保護下進行施工。通過相似思考,「構盾」代替「支護」,做出了發明創造。 (3)反向思考法:這是將人們通常思考的問題,用對立的,看上去不可能的辦法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最著名的是順逆顛倒發現了感應電流。(4)分合思考法:將思考對象的有關部分從思想上將它們分離或合並,試圖找到新的產物。「606」殺蟲劑就是運用分離的思考方法創制的。德國化學家歐立希發現「阿托升爾」可以殺死危害人體的錐蟲,但它的副作用可以使人雙目失明。於是歐立希設想,將「阿托升爾」的正作用與副作用分開,拋棄副作用。在「分開」思想的指導下,經過多次實驗,終於和他的同事們找到了改變化學品結構的方法,制出了「606」。與分離相對的是「組合」。 眾所周知,噴氣式飛機、電視機、數控機、人造衛星、原子能發電以及阿波羅登月工程,都是對當代技術加以完善、發展並以特定方式組合而成的。分離常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合並常可以由結合而創造。 (5)想像模型法:這是表現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的形象化的手段。模型有物質模型、數學模型和想像模型。想像模型就是運用想像和抽象相結合的辦法,把理論知識同客體聯系起來。建立起對研究對象的直觀形象式的模型。比如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了探索原子結構,科學家根據實驗事實,運用想像建立起了各種原子模型。 (6)理想實驗法:就是將想像中理想化的研究對象,通過反復設計、實驗達到發明創造的一種思維過程。也有人稱之為「思維實驗」、「想像實驗」、「夢想實驗」等等。美國發明家蘭德,夢想發明一架不用沖洗就立即印出彩色照片的照相機。根據這個夢想他重新設計照相機的鏡頭及其構造等,經過多次實驗,終於取得成功。 (7)智力激勵法(集體發明創造法):這是通過召開小型討論會,大家圍繞問題的中心,互相討論,彼此啟發,讓創造性設想產生連鎖反應,從而引出更多的創造性設想。它的在於短時間內,調動極大的創造力,產生設想、靈感或新觀念。 這種方法的作用可歸納為四點。第一,設想的大量產生必須依靠聯想。一個人的聯想力可以刺激其他人的聯想力。一個人得到靈感,更多的靈感可能相繼產生。第二,無論男女在小組討論會上比單獨地思考更能發揮其創造性的想像力。第三,實驗表明,這個方法使心靈的運用在競爭情況下,增加50%,這種增加尤其以靈感最為突出。第四,在小組中個人的好主意、好設想會立即得到激發和鼓勵,由此而激發出更多更好的設想。發展創造思維的方法主要分為發現問題的方法和產生新觀念的方法。可以說,沒有新的觀念的產生,便沒有新的發明創造,產生新的觀念是創造性思維活動的重要內容和主要目的。 (8)就教育系統而論,除了系統地傳授知識技能、自覺地培養能力、開發智力以外,還必須遵循創造型人才的成長規律。具體說,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加強發散性思維訓練。發散性是一種不依常規,尋求變異,從多方面尋求答案的思維方式,不受現有知識的局限,不受傳統傳授方式的束縛,其結果可能由已知導向未知,發現新事物、新理論。 發散性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中心,是測定創造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數學題中的「一題多解」,作文教學中的「一事多寫」都是屬於這類能力的培養。 ②加強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創造力高的人,不一定最終都能成為創造者。真正有作為的創造者,必然伴有許多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這種品質主要指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的積極特徵。 ③要敢於創造。成功的創造,有兩個條件必不可少。一是創造態度,二是創造技能。這兩者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創造活動。所謂「更有創造性」是一種不恰當的說法。你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的個體。然而,你可以通過實踐,使自己變得更加嫻熟,或者更深入的理解圍繞在你身邊的創造能量,這種能量,是你在任何時候都可以無限汲取的。我個人在實際中從以下九點來幫助自己「培養」創造力,希望能夠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發。處於放鬆狀態用點時間,做令自己感到愉快的、能夠帶來歡樂的、你熱愛的或能夠使自己全身投入的事情。比如沉思、散步、游泳、閱讀令人心情愉快的文字,或者記日記——寫下你的想法(這會相當有幫助!)。感恩想一想,什麼賦予你積極向上、源源不斷的能量與活力,從而使你心懷感激?當感受到對生命中得到的美妙祝福與饋贈,你的心中便有了愛,你會很快感到心靈的釋然,內心感到朦朧的溫暖。在這感受到溫暖和愛意的時刻,你的心向創造力量敞開了大門。激發你的想像力想像力是高度視覺化的。我發現,練習在閉上雙眼的情況下,想像面前看到的栩栩如生的畫面,是一種很有幫助的方法。嘗試這一方法。閉上雙眼,想像自己在一個場景里,任何一個場景都可以。好的,選個你認為理想的場景,嘗試想像你看到的這一場景中的細節。去注意各種色彩、質地,去觸摸。它們摸起來是什麼感覺?你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溫度感覺是怎樣的?等等。專注於此刻每一位傑出的音樂家或藝術家都會告訴你,當他們在創造偉大的音樂或藝術品的時候,他們的頭腦中沒有任何雜念,他們完全沉浸在此刻的創作之中,感受意識的流動。運動員們把這個稱作「現場感(being in the zone)」。你可以通過對你此刻做的任何事情(不管是在吃飯、洗碗、整理床鋪,還是別的什麼)傾注全部的注意力,來嘗試練習僅把全部意識集中在當前時刻的能力。沉思可以起到很大幫助。參考閱讀《如何保持注意力》。得到靈感試著去想像打動你的美好事物。翻閱含有能夠激發人思維的圖片的書籍,參觀美術館,讀啟發人靈感的文字,與能夠使你冷靜的人交談。畫圖這也許聽起來有些可笑,但確實是發掘自身創造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畫圖促使你從不同的角度觀察事物。在這一點上,我強力一本由Betty Edwards著的《像藝術家一樣思考(Draw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Brain)》的書,以及她所寫的與之配套的手冊。這本書是專門為那些從未受到過繪畫訓練的人撰寫的。我從一本心理學教材上第一次聽說它,閱讀後發現,自己從其中的深刻見解里學到很多東西。尋找替代方案保持好奇心。試著問自己,如何以不同的方式完成同一件事情。 當你看到了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案之後,再問一問自己:「有什麼其他方式做這件事呢?」心理上建立起這樣的一種態度——「總有另一種方法」,即便其他方法看起來似乎「不可行」時,也要如此。開放的心態不要將任何你想到的點子拒之門外,不要輕易對它們作出判決。重視每一個從你的大腦里冒出來的主意,哪怕是那些看起來「愚蠢」或「顯而易見」的想法。這個方法能夠催生更多有創造性的想法從你的心中浮現出來。把思考過程落在紙上用一疊活頁紙(或者一個筆記本,我更願意用活頁紙,這樣你不會因為要保持紙頁的整潔和相互間的組織性而感到約束)。寫下思考中你的大腦里冒出的一切:隨意的詞語、短語、主意、想法……有時,你也許會想要把一些元素圈在一起或在它們之間畫線,來將不同的主意聯系在一起。當靈感閃現時,一定要跟住它。這時如果你突然想到了另一個主意,先把它簡略的記在同一張紙或另一張空白的紙上。這也是我組織博客文章的方法。我都是從一些念頭和要點出發,有時候一開始它們還顯得很蹩腳,但是一旦我進入了「思維流」裡面,一篇文章就開始逐漸在我的眼前現出雛形。

㈣ 幾種常用的創造技法

隨著對創造過程和創造方法的不斷研究,人們產生了一種設想,是否能把那些創造過程中令人感到神秘、原為個人所特有的想法,變成對每人都適用的東西。於是,就產生了「專門研究產生創新構思的方法技巧」的創造技法。自美國的奧斯本發明第一種創造技法——智力激勵法(又稱腦轟法)以來,四十多年中在世界各國產生了幾百種創造技法。這些創造技法主要運用於生產實踐和高等院校。對於校學生來說,進行一種或多種創造技法的訓練,可以鍛煉他們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獨特性,因而也能使他們發明、製造一些小生產品。但是,單靠學習創造技法還不能使創造力產生持久、穩定和普遍遷移的效果。因為影響創造思維的另外一個的重要因素是個人有無廣博的知識基礎。所以說,創造技法的學習訓練是可行的,但他應該是培養學生創造才能的輔助性的手段。 為了幫助學生開闊思路,我們有選擇地挑選了適合小學生年齡特徵和知識水平的幾種創造技法,以供參考。1、智力激勵法這種技法,主要通過一種規定的會議,讓參加的人員互相啟發,極力彼此間的連鎖性反應,產生眾多的創造性設想。會議的具體組織方法是:參加會議的人數不超過十人,會議時間掌握在十分鍾到一個小時之間,每次會議的議題明確,每人充分發表自己的設想。會議還必須做出幾項規定,如不允許私下交談,以免干擾別人的思維生活;任何人不能批評別人或作出判斷性結論;各種設想應一律記錄下來等等。智力激勵法由於能使每個人充分利用別人的設想來激發自己的靈感,或者結合幾根人的設想產生新的設想,所以,要比單獨思考更加容易激發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從而獲得有價值的新設想。在輔導小學生進行創造發明時,我們可以適當地、靈活地運用這種創造技法。在討論時,可以四個人一個小組,討論時間定為二十分鍾。會議形式可以是談話式,也可以先寫在卡片上,在互相交談,互相啟發。但指導原則是統一的,即在時間上要有一定的限制,造成緊張的氣氛,使參加者的大腦處於高度的興奮狀態,以利於「爆出」新的設想來。2、檢查一覽表法為了打破一種習慣性的思維方式,這種技法要求人們把應該考慮的各個要點編成一個表格,然後按表格內列的要點逐一考慮,這種就能提高創造性思維的效率。上海《少年報》曾把這種創造技法和我國少年兒童的年齡特點結合起來,提煉為十二個「聰明的辦法」。這是二個辦法通過實例介紹,再引申到具體方法的介紹,對小學生的創造發明很有啟發。這十二個辦法是:①「加一加」辦法:美國人威廉看到他的朋友在用鉛筆畫畫,鉛筆的一端綁著一塊橡皮,他從中得到啟發,終於發明了橡皮頭鉛筆。現在的戴帽子的風雪大衣、帶閃光燈的照相機、收錄兩用的錄音機都是兩樣東西的有機組合。那末,如果在某件東西上添加些什麼、加厚些、或者跟其他東西組合在一起,會有什麼結果?②「減一減」辦法:較少時間或次數、減輕一些或省略些什麼,會有什麼結果?如明信片就減少了貼郵票這道手續,公交月票就減少了買票次數。③「擴一擴」辦法:把一件東西放大、擴展,會怎麼樣?投影電視、照片放大技術,不就是擴一擴嗎?④「縮一縮」辦法:把這件東西壓縮一下,將會產生什麼效果?如壓縮餅干就是一種戰備糧食,袖珍字典很受大家歡迎,縮小熱水瓶的體積就成了保溫杯。⑤「變一變」辦法:改變一下形狀、顏色、音響、味道、氣味,改變一下次序怎麼樣?現在的牙膏,加入了各種配方,有桔味、留蘭香味、薄荷味、中草葯味等,很受人們歡迎;寫作文時,改變敘述的次序,用倒敘、插敘、插敘等方法,效果是否會好一些呢?⑥「改一改」辦法:考慮一下這件東西在使用時,是不是給人們帶來了不便和麻煩,需要加以改進呢?例如,雨傘太長,攜帶不便——那就改為折疊式的;以前的鬧鍾,只會鈴聲大作,現在改為發出音樂聲提醒大家注意,聽起來要舒服多了。⑦「聯一聯」辦法:某些事物的結果,與它的起因於何聯系,從中能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嗎?例如,有塊甘蔗田的產量比其他的高出百分之五十。原來,在栽種甘蔗前一個月,有些含硅酸鈣的水泥曾灑在這塊天地里。經過研究,硅酸鈣能使這些酸性土壤得到改良,所以甘蔗獲得豐收。⑧「學一學」辦法:有什麼事物可以讓自己模仿、學習一下呢?如魯班被茅草拉破手,從而模仿發明了鋸子;人們已經模仿生物創造發明了許多東西。⑨「代一代」辦法:這個辦法告訴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否可以用一些東西來代替另一些東西呢?例如,用塑料代替金屬做瓶蓋,成本又低又不會生銹。⑩「搬一搬」辦法:把一些想法、道理、技術搬到別的地方,用得上嗎?把電視機的拉桿天線搬到教師手中,不就成了一根可以調節長度的教棒嗎?⑾「反一反」辦法:這是一種逆向思維的辦法,把一件東西、一個事物的位置或順序顛倒一下考慮,會有什麼結果?例如,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從別的科學家證明「電流能夠產生磁」現象中得到啟發,從而實現了「磁也可以轉變為電」的證明,發明了世界上的第一台發電機。⑿「定一定」辦法:為了解決某個問題,需要規定些什麼?為了知道噪音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科學家給聲音的大小作了規定,即聲音的大小單位叫做「分貝」;為了維護城市的交通安全,人們發明了交通信號燈。3、缺點列舉法這是日本的鬼冢喜八郎創造的。這種技法就是通過對某個事物的具體缺點的列舉,然後再想方設法加以克服。這樣就能有所發明、有所創造了。目前,我國小學生的許多小發明都收到了這方法的啟示。這種技法要求對已經習以為常的東西「吹毛求疵」,找到它的缺點,然後運用新的技法加以改革。例如,「多用升降籃球架」的發明者,是一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她在隆冬季節上體育課時發現:操場上只有一個籃球架,全班幾十個同學在排隊投籃,她想:一節體育課每人只能輪上幾次,多數的時間是站在等待,天氣寒冷,人不動就更冷,如果能有幾個籃球架那該多好!再說,籃球架是固定的,不管是高年級學生還是低年級學生都嫌不方便。因此,一個由多架籃球圈,能上下調節的新式籃球架的設想產生了。經過家中落地風扇的啟發和其他資料的提示,她終於發明了「多用升降籃球架」。運用缺點列舉法的關鍵是,尋找出生活中感到不便或有缺點的事物,即發現了需要,然後通過對其他事物的聯想、借鑒、啟發,最後找出解決俄的辦法來。第三屆世界琴少年科技發明獎獲得者,我國的茅嘉凌同學也是由於發現奶奶在高處曬衣服十分不方便後,才發明了高空穿繩器的。4、希望點列舉法 這種創造技法是一種主動進攻的技法。例如,人們希望燒飯能自動控制,結果就有人發明了「電飯鍋」;人們希望能隨意控制電視節目,結果就有人發明了「遙控電視機」。這種技法是根據發明者的意願而提出的各種設想。它不同於缺點列舉法,因為缺點列舉法是不離開物體的原型的。例如,人們希望有一種不用紐扣的穿著方便的衣服,那麼,鈕扣的圓形就不能使用了,後來,人們發明了一種用尼龍的靜電摩擦作用作搭扣的衣服。希望點列舉法這種技法的訓練學習能培養學生主動動腦筋的創造精神。具體的做法是:召開希望點列舉會議,參加人數五至十個人,會議的議題是大家感興趣的東西。如「怎樣的書包最理想」,「怎樣的城市使你滿意」,「怎樣的學校最合心意」等等都可以。與會者圍繞這一主題列舉出各種希望點,為了技法與會者產生更多的希望,可將個人提出的希望點公布在黑板上,以產生更多的連鎖反應。會議時間為半至一個小時。會後再將各種希望點整理出來,經過研究,制定出今後改革的具體方案。

㈤ 何為理想度何為最終理想解解決創新問題時為何要先確定最終理想解

TRIZ創新方法在推廣的分析:一、概述隨著精益生產的不斷深入,對精益設計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統計表明,產品70%的成本是在設計階段決定的,沒有精益的設計,精益生產取得的成績空間將越來越有限。如何在精益設計上更進一步,是設計部門一直在思考的問題。TRIZ創新方法在的應用推廣,不僅有效解決了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還推進了TRIZ理論在的應用,形成了示範帶頭作用。
二、創新方法在推廣的分析1、功能分析要在成功推廣應用創新方法,必須結合的實際情況和需求,明確創新方法應用的目的和作用,才能在設計活動中有針對性地使用創新方法,為創造價值。
根據TRIZ理論,應當首先對功能進行分析與界定。應該看到,創新方法是精益研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清晰認識了創新方法與研發體系之間的關系,才能有效確定其功能以及在應用中的定位。但是TRIZ理論針對的是技術系統,管理系統也能使用TRIZ理論來分析。
TRIZ理論是一套完整的理論,包括了進化法則、創新原理、矛盾矩陣、分離原理、物場分析等多個創新工具,這些均可視為TRIZ理論的子系統,而創新協會、創新小組等組織形式則可以看作是TRIZ理論的超系統。有了系統圖,可以採用TRIZ的「九屏幕法」建立分析模型,即對系統、超系統和子系統3個層面的過去、當前、未來進行分析,確定創新方法在應用的系統功能。
2、理想解的確定TRIZ理論認為技術系統的理想狀態是保持原系統優點、克服其不足,而沒有使新系統更加復雜或出現新缺陷,實現持續不斷的系統進化。TRIZ理論的「技術系統提高理想度法則」指出:「最理想的產品應該是這樣的:該產品作為實體並不存在,但是其有用功能仍然能夠實現。我們稱這種情況下的產品,為最理想的產品;稱這種狀況下的設計方案為理想化最終結果」,「實際上,最理想的產品或者技術系統(也稱理想系統),在實際中是不存在的。但是,理想化最終結果是產品設計的一個努力方向,是技術系統向最理想系統進化的過程。」「理想化最終結果」也可以稱為「最終理想解(IFR)」。在應用創新方法這個系統中,同樣可以引入最終理想解,尋找該系統的進化方向。
該系統存在以下幾個最終理想解:①超系統創新方法融入到的方方面面,成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動作過程中能夠自覺地推廣創新方法,並不斷提升創新方法的作用。
②系統創新方法融入到研發體系當中,成為研發體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研發活動中自覺運用創新方法解決問題和保護知識產權。
③子系統形成了完備的創新工具的學習和應用環境,設計人員能夠輕易獲得學習的機會,並能隨時在工作中實踐運用。
確定了最終理想解,也就確定了應用創新方法努力的方向和最終達到的目標。

㈥ 模擬創造法是什麼

根據科學教育內容要求,指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科學知識和技能,按照自己的意內願和想像,獨立或協作完成某種科容技作品(或設想),即模擬創造法。這種教學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該是「創造」。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教育學生敢於想、善於想、勇於實踐;要多欣賞,勤鼓勵,耐心幫助學生。在任何情況下都沒有理由傷害學生純真的心靈和創造的熱情。

如在教學《漫畫仿生》一課時,教師讓學生把某種生物的某種功能和本領與日常生活的需要聯系起來,提出一些發明創造的設想,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大膽發言,有的說「我想發明一種測溫筆,筆芯在不同的溫度下會改變顏色,根據顏色的變化,測知物體的溫度。」有的說:「我想發明一種變色、調溫服裝,一年四季都能穿,很方便。」……

學生發言多種多樣,甚至異想天開,顯示出非常強烈的創造慾望。對於學生的回答,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表揚、引導。學生獨特的想法得到尊重,得到表揚,能使他們享受到成功的樂趣,有利於促進學生創造性地發揮,創造意識得到有力強化,有一部分學生動手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㈦ 理想是怎麼形成的

理想,是對未來事物的美好想像和希望,也比喻對某事物臻於最完善境界的觀念。是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有實現可能性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嚮往和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斗目標上的集中體現。

滿足眼前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又憧憬未來的生活目標,期盼滿足更高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對未來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動力和源泉。理想,分短期和長期的。短期的一般指在近期要完成的目標。長期的一般稱遠大理想,奮斗時間長,甚至不止一代。



理想相關論述

1、理想具有客觀必然性。理想的客觀必然性就是理想作為一種想像,正確地反映客觀實際,正確的反映現實與未來的關系,合乎事物變化和發展的規律,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

2、理想具有社會性。理想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精神現象,理想具有鮮明的社會性。理想的社會性是指理想不是離開社會的孤立的個人的隨意想像,而是由社會制約和決定的想像。

3、理想具有階級性。在階級社會,理想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在階級社會中,由於不同階級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利益的不同,追求的目標也就各不相同,形成的理想也各不相同。人們的階級地位和階級利益決定,人們的理想在階級社會中必然具有階級的烙印。

㈧ 理想化方法的介紹

理想化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創造性思維的基本方法之一,用與研究對象有差別的、便於處理的簡化形式,代替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的方法。

㈨ 理想化方法的意義

理想中的優化模型往往具有超前性,這是創新的天然標志。
理想模型的建立可以促進人們想像力能力的提高,活躍人的思維,它在一定程度上為科學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利用理想模型,可以使復雜的問題的處理方法更為簡單而卻不發生大的偏差,還有助於培養人的創造思維能力,使人們更清楚的認識自然界,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為人類服務。

閱讀全文

與理想創造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
馬鞍山市是哪個省的 瀏覽: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