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文字發明希臘

文字發明希臘

發布時間:2021-07-11 12:41:21

Ⅰ 希臘文什麼時候發明

創造希臘文的民族在公元前二千年從巴爾干半島遷移到希臘半島及其

鄰近地區。希臘文最後分化出四種方言:依奧利亞(Aeolic)、愛奧尼亞(Ionic)、阿卡狄亞—塞普路斯(Acado-Cyprian)、多利安(Doric)。約在公元前九世紀出現的荷馬史詩《伊利亞特》和《奧德塞》,就是用愛奧尼亞方言寫成的。在以後的幾百年中,隨著雅典城的興起,一種叫雅典語的愛奧尼亞方言,產生了古典時期偉大的文學作品。雅典語成了希臘語的主要形式及共同語(Koine)的基礎。雅典語的使用范圍,遠遠超過現代希臘的疆界。在亞歷山大大帝遠征以後,雅典語的使用范圍東邊遠達印度;後來羅馬帝國信奉雅典語為第二語言。新約聖經用共同語(Koine)寫成;時至今日,東正教還在用這部聖經。
根據腓尼基語改制的希臘字母表,約在公元前一千年就出現了。這是有母音字母、也有輔音字母的第一個字母表。閃米特語族諸語言的字母表與此不同,它們只有輔音字母。希臘字母最初也象閃米特字母那樣,是從右到左書寫的。但後來變成從右到左和從左到右交替地書寫,後來又變成從左到右,成為這種樣子。1952年曾解釋叫做線形文字B的希臘早期文字,那時公元前一千五百年的遺物,但是到公元前一千二百年這種文字大部分廢棄不用了。
從第四世紀到第十五世紀,希臘文是拜占庭帝國的官方方言;以後在土耳其統治期間,希臘人仍然講希臘文。現代希臘文約在九世紀開始成型,到十九世紀成為希臘王國的官方語言。操希臘文的,約有一千萬人,其中包括塞普路斯島上的五十多萬人。除了通俗的共同語外,還恢復了一種純粹的古希臘語的模仿語,作為文學用語。

Ⅱ 歐洲的文字起源是希臘文嗎

是的。
最早發明字母文字的是腓尼基人。他們住在今天的黎巴嫩一帶。腓尼基人主要從事商業,經常坐著船到各地去做買賣。他們在記賬的時候,覺得楔形文字很繁難,需要一種書寫簡便些的文字。這樣,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有人參照埃及的象形文字,創造出用22個輔音字母表示的文字。現代歐洲各國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來源於腓尼基字母。因此,腓尼基字母文字稱得上是歐洲拼音文字的始祖。

古希臘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增加了一些母音字母,創造了希臘文。他們把發明字母的功勞也歸於腓尼基人。希臘人傳說:有個聰明的腓尼基木匠,叫卡德穆斯。有一次,他在別人家裡幹活,需要一件工具,恰好忘記帶來了。他就劈了一片木頭,在上面寫了點什麼,讓一個奴隸送給在家中的妻子。他妻子看了木片,一句話也沒說,就遞給了奴隸一件工具。奴隸驚呆了,認為木片是用一種神秘的方式說出了他主人需要的東西。據說那木片上面寫的就是腓尼基第一次出現的字母文字。

字母文字當然不是卡德穆斯一個人發明的,而是由許多腓尼基人在長期的實踐中集體創造、逐漸形成的。

Ⅲ 古希臘字母是如何發明的來源是什麼

希臘字母大約形成於公元前11世紀,是世界上第一種母音—音素文字,它對專字母—音素文字的進一步發屬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希臘人自公元前9世紀末開始就認識了腓尼基字母,經過。不斷改進,才將它變得易於使用。希臘字母文字傳入東歐和義大利半島之後,形成了斯拉夫字母體系和拉丁字母體系。而現代歐洲各國大多數的字母文字,如俄文、英文、義大利文等字母又是在希臘、拉丁字母文字的基礎上演變發展過來的。

希臘字母來源於腓尼基,腓尼基是古代一個城邦國家,位於敘利亞沿岸,西臨地中海,東倚黎巴嫩山,北接小亞細亞,南連巴勒斯坦。由於腓尼基地處西亞海陸交通的樞紐地區,所以航海和商業特別發達。

由於腓尼基人主要從事商業和航行事業,因此要經常坐著船到各地去做買賣。在做買賣記賬時,覺得當時流行的楔形文字太繁難,需要有一種簡便的文字作為記載和交往的工具,於是他們在埃及字母的基礎上,創造出用22個輔音字母表示的文字。現在歐洲各國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來源於腓尼基字母。

Ⅳ 文字是誰發明的

倉頡抄造字

這是我們漢字的發明者

倉頡也稱蒼頡,是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

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三個人,虞舜、倉頡、項羽。虞舜是禪讓的聖人,孝順的聖人,而倉頡是文聖人,項羽則是武聖人。
早在戰國末年,已盛傳「倉頡造字」的故事,《呂氏春秋·審分覽·君守》稱:「奚仲作車,蒼頡作書,後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鯀作城,此六人者,所作當矣。」《淮南子·修務訓》記載:「史皇產而能書。」高誘註:「史皇倉頡,生而見鳥跡,知著書,故曰史皇,或曰頡皇。」許慎《說文解字·敘》也稱:「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工以乂,萬品以察。」在緯書《春秋元命苞》記載倉頡,他「龍顏侈侈,四目靈光,實有睿德,生而能書。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

Ⅳ 什麼發明和傳播這些文字以後歐洲的什麼既定了基礎古代希臘人在此基礎上創造了

在古代西亞的兩河流域生活著四種古老的人類.兩河流域東部生活著蘇美爾人和阿卡德人,西部生活著腓尼基人和希伯來人,其中腓尼基人使用的字母文字--腓尼基字母文字為以後歐洲的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礎.
故選C.

Ⅵ 西方文字的起源

字母文字最早是由腓尼基人發明的。這種文字是用比較靈活,可以應用於各種不同語系的語言。希臘人改進了腓尼基字母而創造了希臘字母,伊達拉里亞人又改進了希臘字母創造出拉丁字母。

中世紀時,日耳曼人受羅馬文化影響,用拉丁字母拼寫了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等拉丁語系的語言。

而斯拉夫人也受東正教文化影響使用改進了的希臘字母,即西里爾字母拼寫了俄語、波蘭語、羅馬尼亞語等斯拉夫族系的語言。有些文字,例如日語等同時使用了表意文字和表音字母兩種形式。

(6)文字發明希臘擴展閱讀

腓尼基字母的演變

腓尼基字母和亞蘭字母,像他們的埃及原形,只表示輔音,一個叫做「輔音音素文字」(abjad)的系統。在公元前7世紀由腓尼基字母演化出來的亞蘭字母是波斯帝國的官方文字,幾乎是亞洲所有字母系統的始祖︰

現代希伯來字母是皇家亞蘭字母 的變異體。(撒瑪利亞字母沿用原來的希伯來字母。)

阿拉伯字母是亞蘭字母經約旦南部仍使用的納巴泰字母演化而成。

公元3世紀的敘利亞字母經Pahlavi scripts和粟特文字母演化成亞洲北部的古突厥文、回鶻文、蒙文、老滿文。

喬治亞字母的起源不詳,但應屬於波斯─亞蘭(或希臘)語系。

婆羅米系文字最有可能是亞蘭字母演變出來,後來隨印度教和佛教傳入西藏、蒙古、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中國和日本雖受佛教影響,但保留已有的文字。)

Ⅶ 古希臘文大概什麼時候發明的

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Arthur John Evans)在希臘克里特島發現的泥版殘片,有兩種文字形式,被專稱為線形文字A和線屬形文字B。線形文字B於1950年被文屈斯(Michael Ventris)破譯,證明其為希臘語的一種古代形式,使用於邁錫尼文明時期。而線形文字A則至今未被破解。它的破解是考古學上的「聖杯」。

線形文字A
盡管這兩種文字共用許多符號,使用線形文字B所表達的音節來套用線性文字A所得到的結果和任何已知的語言都沒有關系。這種語言被命名為米諾斯語。使用時間對應於米諾斯文明先於約前1450年,邁錫尼人入侵的階段,即前1800年至前1450年。

Ⅷ 傳說希臘誰發明了文字

希臘復文是西方文明第一制種偉大的語言;許多人認為它是所有語言中最有效、最值得敬佩的交際工具。由於結構清楚、概念透徹清晰,加上有多種多樣的表達方式——似乎多得無窮無盡,它就能既適合嚴謹的思想家的需要,又適合有才華的詩人的要求。

Ⅸ 文字的發明

文字的發明與演變

中國文字的特性
與世界上大多數的文字相較,中國文字最大的特性,乃在於它不是拼音文字,而是一種由圖形演變而成的文字。除了具有一般文字的表音作用之外,它的特質是可以從字型上揣摩文字的意義;因此方言之間,只要意義相同,並不需要隨著語音的不同而改變文字的形體。例如:用國語、閩南語和粵語說到「江」,語音都不同;如果是拼音文字,就必須有三個不同的字;但是,中國字卻只要共同寫一個「江」字就可以了。這種文字特性,克服了中國幅員的廣闊,因此盡管各種方言之間有極大的語音分歧,各地方的人卻可以透過統一的文字互通聲息,有助於消除隔閡。這種文字特性,也超越了中國歷史的漫長悠久,使得現今學者可以根據造字原則來辨識商代的甲骨文,並進而以甲骨文來證經述史。
由於中國文字「單音」、「獨體」、結構「方正」的特色,因此易於創造對仗工整的駢體詩文,和寶塔詩、迴文詩等文字游戲。再由於中國文字起源於圖畫,又保留了象形文字的特質,基本上已含有濃厚的藝術性,因此發展出體勢妍巧、剛柔並蓄的書法及篆刻藝術。

中國文字的發明
自古以來中國即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但根據現有的可靠資料,只能說商代甲骨文是目前所知中國最古而六書較完備的文字。
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大略屬於商代盤庚遷殷至紂王亡國兩百七十餘年間的遺物,內容多半為貞卜之辭,因此又稱為「甲骨卜辭」。根據近代學者的研究,已出土的商代甲骨文總數約有四千六百多個單字,其中可以辨識的大約有一千三百字左右。這些文字因系刀刻之故,因此多作方形,而且方向正反不拘,筆畫繁簡亦未定;一方面充分顯露了象形文字的特色,另一方面也顯示出是未完全成熟的文字。雖然如此,甲骨文字仍然經過相當程度的簡化,圖畫的意味已淡,大部分的結構系由橫豎的線條組成,可以說是「寫」上去,而不是「畫」上去的。此外,甲骨文中已有大量的形聲字,可見甲骨文雖未完全成熟,亦非草創時期的文字,若與西安半坡的陶文相較,已有兩三千年的發展演進。

中國文字的構造
關於中國文字的造字原則,漢朝的學者已開始整理、研究,而有所謂的「六書」之說。在各家說法中以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的解說最為詳備,此即是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在整部說文解字中,許慎便依以上這些原則對文字結構加以分析說明,供後學者參考研究,對中國文字學貢獻極大,是舊時中國最重要的一部字書。

中國文字的演變
中國文字形成之後,其書體本身也屢經嬗變。商周銅器上的銘刻文字,一般稱為「金文」或「鍾鼎文」。這一系的文字與甲骨文一脈相承,保有書體方向不拘,筆畫未定的特色,但是有些字與甲骨文也有顯著差異,可見當時文字已有相當演變。
漢書藝文志稱周宣王時太史籀作大篆十五篇,因此「大篆」又稱「籀文」。據近代學者研究,戰國時代秦國即採用大篆,而六國則採用另一種漢人稱為「古文」的文字。這種文字是西漢景帝至武帝間,魯恭王壞孔壁所發現的經書上的文字。其字頭粗尾細,極似蝌蚪,因此又名「蝌蚪文」。
大篆結體繁重,而「古文」分布地域廣,

閱讀全文

與文字發明希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