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霍金花了多少時間創造了時間簡史

霍金花了多少時間創造了時間簡史

發布時間:2021-07-11 12:01:20

❶ 霍金的著作(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是從幾幾年寫到幾幾年寫完的

從《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中的《感謝》一文可得知該書寫於1982年,1987年10月20日成書。該書於1988年首次出版發行。

❷ 霍金的時間簡史,主要簡述了什麼內容

《時間簡史》主要向人們介紹了什麼是宇宙論,以及宇宙論最新的發展狀況。由於針對的是非專業讀者,為了不至於嚇倒他們,通篇只放了一個數學公式,就是著名的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
上個世紀的科學進展是無與倫比的,《時間簡史》以最通俗的語言,對一些最古老的問題做了闡述,諸如:
* 宇宙是什麼樣的
書中並沒有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科學並不能保證所有問題都有一個答案。雖然我們不能找到一套解釋整個宇宙的理論,但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分成很多小塊,並發明許多部分的理論,每一部分理論解釋有限的范圍,同時忽略其他影響。這種方法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例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只要知道星球的質量就能精確的計算出他們的軌道,而對於星球的結構,上面有沒有智慧生物等等完全可以忽略。
正由於這種方法的成功,我們對自己生活的宇宙的了解比起古人已經進了一大步了。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地球只是圍繞著太陽這顆恆星轉的行星,月亮是我們的衛星,我們都處在太陽系之中,而太陽系只是銀河系無數個太陽系中的一個。銀河系之外還有數之不盡的河外星系。
由此我們忽然發現了最重要的一點:宇宙並不是任意的,它是由確定的規律所制約的。因此,科學的終極目標就是:把所有的部分理論合並為能描述宇宙中任何東西的完整統一理論。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個完整統一的理論必定包含我們人類自身,也就是說制約了我們的行為,作為這個理論中一小部分的人類,是否有能力去了解整個理論呢。也就是說,對於人類而言根本不可能找到一個終極的結論,或者只能找到一個錯誤的結論。
對不久之前才發現的問題同樣做出了很好的解釋:
* 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
在愛因斯坦以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愛因斯坦所創立的相對論則告訴人們,沒有絕對的事物,一切都是相對的。
讓我們來考慮一個特殊的情況:假設有一個宇宙,其中什麼東西都沒有,有的只是虛空。對於這樣的宇宙,時間和空間就毫無意義,因為實在沒有方法來度量它們。可見時間和空間都是依附於「物」來存在的。
相對論最大的貢獻是告訴了人們,光是有速度的,而且沒有任何東西的速度能超過光速。正由於此,對於同一件事的發生,不同的觀察者所測得的時間是不同的。最簡單的例子是通過望遠鏡觀察極遠處的星球。假設某個星球不幸遇到了彗星碰撞,大爆炸後毀滅了,同時發出的光通過10億光年到達了地球,並被某個天文學家看到。對於這個天文學家來說星球毀滅這一事件正在發生,而其實這個星球早在10億年前就已經不存在了。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06251802.html

❸ 霍金與《時間簡史》

霍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英雄,雖然他的肢體是殘疾的,可他卻用堅強的毅力,不僅在科研上取得了成功,還出版了名噪世界的科普名著《時間簡史》。下面這篇文章就是介紹霍金寫作《時間簡史》的經過,相信凡是讀了這篇文章的讀者一定會被霍金拼搏的精神所感動,會為世界出了這樣一位奇才而驕傲!

1982年,霍金為了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決定寫一本關於宇宙學研究的通俗讀物。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霍金一家在經濟方面的壓力愈來愈大,孩子們上學需要錢,支付霍金的護理費用也需要一大筆錢,使得霍金不得不想辦法來解決這令人頭疼的經濟問題。於是,他決定寫一本大眾都能讀得懂、專業性不太強的關於宇宙學研究的書,一方面向普通大眾介紹關於宇宙學研究的一些問題,另一方面也從中得到一些稿酬以支付自己的護理費用和孩子們的教育費用。

恰在這時,劍橋大學出版社的西蒙·米頓也想同霍金商量出版一本關於宇宙學研究的科普讀物。米頓認為由霍金來寫一本關於宇宙學研究的通俗讀物,一定會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也會給出版社帶來很大的收益。劍橋大學出版社在出版科普讀物方面有許多成功的經驗,由著名科學家阿瑟·愛丁頓、弗雷德·霍伊爾寫的科普讀物,都十分暢銷。米頓憑借他多年的經驗和職業敏感性,意識到霍金寫出的科普讀物一定也會銷得很好。他肯定了霍金的想法,讓霍金著手寫作。

米頓對於霍金目前的狀況表示同情,也理解霍金的想法。他覺得霍金憑他現在的國際威望,在國外的其他大學里完全可以獲得高得多的薪水,但他由於對劍橋大學的熱愛和忠誠,多少年來一直留在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雖然他這些年來經濟狀況陷入了困境,但他並沒有打算離開劍橋大學,僅就這一點來說,就值得贊賞。現在霍金強調這個問題,顯然是不得已而為之。由於米頓對霍金的理解和對這件事情所持的通達態度,他們很快達成了協議。

於是,霍金開始撰寫初稿。霍金每寫完一部分,就帶著初稿去見米頓。米頓對科普讀物的市場運營有著豐富的經驗,他看了霍金的稿子之後,告訴霍金,說他的稿子技術性太強了。他認為,這種專業性太強的著作往往銷路很難打開。他希望霍金能把稿子寫得更通俗一些。霍金接受了米頓的意見,對初稿進行加工。又過了一段時間,霍金拿著修改了的稿子來見米頓。米頓看稿子時,霍金神情木然地坐在一旁,等待著米頓關於稿子的意見。米頓看完稿子後,抬起頭來,對霍金說:「你的書中的每一個方程都會使你的書的銷量打折扣。」他要求霍金寫得再通俗一些,把那些技術性太強的文字和方程去掉。米頓向他解釋說,當人們在書店裡准備買一本書時,拿起來一翻,發現裡面有許多數學方程,認為這是專業方面的書籍,就會把書放回到書架上去。

霍金相信米頓是正確的,因為他在這方面經驗太豐富了,曾經成功地策劃出版過多本科普讀物,後來這些書在市場上都成為暢銷書。霍金也終於說服了米頓,米頓答應給霍金1萬英鎊的預付款,這是劍橋大學出版社曾經支付過的最大的一筆預付款,同時還答應在版稅方面給霍金十分優惠的條件。他們達成一致的意見之後,米頓第二天把一份合同送到了霍金那裡。但是,霍金卻沒有立即簽這份合同,而是把它放在了一邊。

1983年1月,《紐約時報》的專刊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宇宙和霍金博士》的文章,連同霍金在輪椅上的照片,刊登在專刊的封面上。文章介紹了霍金在黑洞和宇宙學研究上的突破和貢獻,也介紹了霍金20多年來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頑強斗爭的事跡。一位名叫彼得·戈扎迪的年輕編輯對這篇報道發生了興趣,他著迷地盯著封面上霍金的那幅照片,心裡在想:一個身患嚴重疾病、幾乎全身癱瘓的人,竟然幾十年來在同疾病頑強地作斗爭的同時,在宇宙學研究方面作出了驚人的成就,這實在是太了不起了。彼得·戈扎迪是美國矮腳雞圖書公司的高級編輯,他的職業敏感性使他感覺到眼前照片上這位坐在輪椅上的人,可以成為公眾喜愛和崇拜的對象。如果請霍金寫一本通俗讀物,該書一定會成為暢銷書。

彼得·戈扎迪立即找來出版中介人艾爾·朱克曼,把想請霍金寫一本書的想法告訴了他。朱克曼很贊成戈扎迪的意見,並認為如果按照戈扎迪的想法去做,一定會獲得很大的成功。

回去之後,艾爾·朱克曼與霍金取得了聯系,霍金在接電話時,正准備在劍橋大學出版社的合同上簽字。朱克曼向霍金解釋說,雖然劍橋大學在出版科普讀物方面有一定的經驗,但總的來說,它是一家著名的學術出版社,因而請它來出版這樣一本普及讀物並不完全適宜。這樣的書如果能找一家以出版通俗讀物見長的出版社出版,那麼銷路一定會更好。朱克曼勸告霍金在與劍橋大學出版社簽約之前,不妨再好好考慮一下,等到確實找不到好的出版社之後,再與劍橋大學出版社簽約。朱克曼的建議不無道理,霍金採納了他的意見。

霍金聽從了朱克曼的勸告之後,便草擬了一份寫作計劃,連同一部分樣稿,交給了朱克曼,再由朱克曼把它們寄給多家出版社。朱克曼告訴出版商們,如果他們對這本書感興趣,必須在拍賣這本書的當天,提出預付款的報價。在拍賣這本書的那天,報價單像潮水一樣涌進朱克曼的辦公室。一直到了天快黑的時候,紐約的兩家出版社還在競爭。一家是諾頓出版社,它在出版科普讀物方面一向有很好的業績;另一家是矮腳雞出版社,在出版科普讀物方面也取得過很大的成功。兩家出版社的競爭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矮腳雞出版社拿出了最後一著,把預付款的價格提到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水平,此書在美國和加拿大地區的預付款達到25萬美元。有的人認為這樣的報價有很大的風險,但戈扎迪為了最後拿到這本書,還是採取了最後的斷然行為。果不其然,矮腳雞出版公司的最後一著奏了效,戈扎迪的報價使諾頓出版社望而生畏,卻步不前。美國矮腳雞出版公司不僅所給的預付款是最高的,而且在精裝本和平裝本的版稅方面也是極為優惠的。

在芝加哥費米實驗室會議上,戈扎迪第一次見到了霍金。費米實驗室是一個高能物理機構,在世界上很有名氣,有很多高層次的學術會議在那裡召開。當戈扎迪見到霍金時,霍金剛剛作完報告,顯得很疲憊,但他見到戈扎迪時還是顯得非常熱情。霍金給戈扎迪以很深的印象,戈扎迪後來回憶道:「他的風度令人生畏,個性很強。」

那時,霍金的演講由他的一個研究助理擔任翻譯,同時也負責在霍金演講時放幻燈片和宣讀霍金事先准備好的講稿。當戈扎迪與霍金會面時,戈扎迪完全聽不懂霍金說的話,還得由霍金的研究助理作翻譯才能實現與霍金溝通。戈扎迪後來回憶說:「我聽他的話像在聽外語,只是能夠感受到語言的節奏,但對於他說的話一點兒也聽不懂。」

霍金一談起他的這本正要問世的著作,就把一天的疲勞完全忘記了。他津津有味地談著他的這本書,而戈扎迪發現,霍金的助手們對這本書的熱情並不高。因為霍金的助手們認為霍金花這么大的精力搞這樣一本通俗化的科普讀物有點兒劃不來,以一種通俗的語言來解釋這樣高深的理論,實在是有點兒貶低了科學理論。對於助手們的不滿態度霍金也有感覺,但霍金認為自己完全沒有必要去遷就這種態度,並堅持認為把宇宙學的理論通俗化是很有必要的。一開始的時候,霍金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家庭的經濟問題,但現在他越來越意識到,用通俗的語言向大眾介紹宇宙學理論,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霍金對宇宙學理論的通俗化產生了很大興趣,戈扎迪認為霍金在這方面具有一種對大眾進行宇宙學啟蒙的神聖使命感。

在這次會面之後,霍金便開始准備書稿。他把書稿分批地寄給紐約的戈扎迪,由戈扎迪對書稿作出評論和提出建議後再退給霍金。戈扎迪沒有宇宙學方面的專業知識,是霍金這本書的理想的「試驗者」。他要求霍金能把科學的概念和它們之間的關系解釋得淺顯明了。他認為,霍金的稿子必須能讓他讀懂。如果戈扎迪都讀不懂霍金的書稿,讀者們也難以讀懂。

當霍金把稿子寫完的時候,戈扎迪寫給霍金的信的頁數,至少是書稿的兩倍。信的內容是戈扎迪要求霍金在書稿中盡可能地把他的每一個復雜的思想通俗化,使之能讓一般大眾讀得懂。這個過程大約花了一年半的時間,通過這一段時間的討論、修改,稿子終於接近完成。然而,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霍金又經歷了一場大的劫難。

1985年8月初的一個晚上,他的專職護士幫他上床後,就到相鄰的房間去了。她按常規每半個小時到霍金房間里去查看一次。早晨3點鍾左右,護士又走進霍金的房間去查看,發現霍金已經醒了。他臉色發紫,呼吸困難,喉嚨里發出咯咯的聲音。護士立即叫醒霍金的研究助理拉弗拉姆,並叫來了一輛救護車。他們一起把霍金送到了日內瓦的州立醫院。在那裡,霍金立即被接上了呼吸器。

主治醫生懷疑霍金的氣管可能被堵住了,也可能是得了肺炎,這都是肌萎縮病人容易得的病。醫生建議對霍金施行氣管切開手術,認為不這樣,霍金生存的希望幾乎沒有。因為當時霍金已經不能用嘴或鼻呼吸,如果把呼吸器拿開他就會窒息。霍金夫人珍妮心情很復雜,盡管斯蒂芬許多年來說話非常困難,言語能力十分微弱,但他畢竟還能發出聲音,他的家人和他的親密朋友還能夠聽懂他說的話的意思。現在施行的氣管切開手術,很可能要剝奪他的全部言語能力。這對霍金和他的家人來說是十分殘酷的。珍妮的一段話可以表露出她的復雜的心情:「前途是那樣的暗淡,看不到任何希望,我簡直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如果要使斯蒂芬生存下去,我就要為他作決定,施行氣管切開術。但我的心情很沉重,我究竟作出了什麼樣的決定?我使斯蒂芬陷入了一種什麼樣的處境?」

霍金最後還是做了氣管切開手術。彼得·戈扎迪得知霍金患了重病,被送往醫院搶救。他十分著急,擔憂霍金的病情,多次給醫院打電話詢問情況。霍金在醫院里剛剛恢復一點,就開始繼續修改他的書稿。

出版中介人艾爾·朱克曼這時也在加緊活動,他把版權賣給了美國和加拿大後,還試圖尋找世界其他地方的出版商。德國和義大利的出版商在沒有看到書稿的情況下,都願意出3萬美元的預付款買下版權,日本、法國和西班牙也對這本書表示出了很大的興趣。朱克曼甚至沒有預料到,中國、朝鮮和土耳其也打出了報價,還有兩家俄羅斯的出版公司也報了價。

全世界都表現出對斯蒂芬·霍金所寫的書的極大興趣,這有些出乎艾爾·朱克曼的意料。然而,霍金的書在英國的發行卻遇到了麻煩,這是朱克曼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的。英國的出版商對斯蒂芬·霍金的這本著作持有懷疑態度。朱克曼認為他們的態度不夠認真,所以就主動放棄了與他們的合作。

1988年的初春,霍金的《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經過了長達5年的寫作和修改過程,終於與讀者見面了。這本書在美國的各大書店裡一面世,立刻就大受歡迎。在美國的洛克菲勒學院還舉行了一次大型發行會,引來了無數出版界的人士和讀者。晚間,出版社為了答謝作者,還舉行了盛大宴會,霍金出席了宴會並作了簡短的講話。這次宴會開得隆重而熱烈,霍金在宴會上興致也很高。盡管霍金已經在那天白天的慶賀活動中度過了很長時間,被無休止的會見和介紹所纏繞,但他看起來依然精力充沛,毫無疲憊之態。他已經沉浸在晚會的歡樂氣氛之中。

在美國掀起「霍金熱」的同時,英國在1988年6月也開始發行《時間簡史》。霍金的書在英國圖書市場上剛一露面,就被搶購一空,銷售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從科學家、大學生到工人、商販,幾乎每一個階層的人都喜歡這本書,這確實有些出乎人的意料。一位科學家在美國的一個加油站與一個服務員聊天時,當服務員得知他是一個科學家時,就問他是否知道霍金的名字,並說他最崇拜的英雄就是霍金。由此,人們猜測,這本書在發行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功,也可能與霍金在世界上的威望有關系。人們突然都成了霍金迷,對霍金的理論也崇拜得五體投地。

不管《時間簡史》所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究竟是什麼,但它確實大大超過了當時與霍金簽約的出版商的最大膽的預測。霍金的出版代理人估計到了這本書的商業價值,《時間簡史》的作者和編輯共同創造了這一出版界的盛事。

❹ 霍金 時間簡史的內容

霍金《時間簡史》介紹:

《時間簡史》主要向人們介紹了什麼是宇宙論,以及宇宙論最新的發展狀況。由於針對的是非專業讀者,為了不至於嚇倒他們,通篇只放了一個數學公式,就是著名的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
上個世紀的科學進展是無與倫比的,《時間簡史》以最通俗的語言,對一些最古老的問題做了闡述,諸如:
* 宇宙是什麼樣的
書中並沒有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科學並不能保證所有問題都有一個答案。雖然我們不能找到一套解釋整個宇宙的理論,但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分成很多小塊,並發明許多部分的理論,每一部分理論解釋有限的范圍,同時忽略其他影響。這種方法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例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只要知道星球的質量就能精確的計算出他們的軌道,而對於星球的結構,上面有沒有智慧生物等等完全可以忽略。
正由於這種方法的成功,我們對自己生活的宇宙的了解比起古人已經進了一大步了。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地球只是圍繞著太陽這顆恆星轉的行星,月亮是我們的衛星,我們都處在太陽系之中,而太陽系只是銀河系無數個太陽系中的一個。銀河系之外還有數之不盡的河外星系。
由此我們忽然發現了最重要的一點:宇宙並不是任意的,它是由確定的規律所制約的。因此,科學的終極目標就是:把所有的部分理論合並為能描述宇宙中任何東西的完整統一理論。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個完整統一的理論必定包含我們人類自身,也就是說制約了我們的行為,作為這個理論中一小部分的人類,是否有能力去了解整個理論呢。也就是說,對於人類而言根本不可能找到一個終極的結論,或者只能找到一個錯誤的結論。
對不久之前才發現的問題同樣做出了很好的解釋:
* 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
在愛因斯坦以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愛因斯坦所創立的相對論則告訴人們,沒有絕對的事物,一切都是相對的。
讓我們來考慮一個特殊的情況:假設有一個宇宙,其中什麼東西都沒有,有的只是虛空。對於這樣的宇宙,時間和空間就毫無意義,因為實在沒有方法來度量它們。可見時間和空間都是依附於「物」來存在的。
相對論最大的貢獻是告訴了人們,光是有速度的,而且沒有任何東西的速度能超過光速。正由於此,對於同一件事的發生,不同的觀察者所測得的時間是不同的。最簡單的例子是通過望遠鏡觀察極遠處的星球。假設某個星球不幸遇到了彗星碰撞,大爆炸後毀滅了,同時發出的光通過10億光年到達了地球,並被某個天文學家看到。對於這個天文學家來說星球毀滅這一事件正在發生,而其實這個星球早在10億年前就已經不存在了。

❺ 霍金的時間簡史,主要簡述了什麼內容

《時間簡史》主要向人們介紹了什麼是宇宙論,以及宇宙論最新的發展狀況.由於針對的是非專業讀者,為了不至於嚇倒他們,通篇只放了一個數學公式,就是著名的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2.
上個世紀的科學進展是無與倫比的,《時間簡史》以最通俗的語言,對一些最古老的問題做了闡述,諸如:
*
宇宙是什麼樣的
書中並沒有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因為科學並不能保證所有問題都有一個答案.雖然我們不能找到一套解釋整個宇宙的理論,但我們可以把這個問題分成很多小塊,並發明許多部分的理論,每一部分理論解釋有限的范圍,同時忽略其他影響.這種方法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例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只要知道星球的質量就能精確的計算出他們的軌道,而對於星球的結構,上面有沒有智慧生物等等完全可以忽略.
正由於這種方法的成功,我們對自己生活的宇宙的了解比起古人已經進了一大步了.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地球只是圍繞著太陽這顆恆星轉的行星,月亮是我們的衛星,我們都處在太陽系之中,而太陽系只是銀河系無數個太陽系中的一個.銀河系之外還有數之不盡的河外星系.
由此我們忽然發現了最重要的一點:宇宙並不是任意的,它是由確定的規律所制約的.因此,科學的終極目標就是:把所有的部分理論合並為能描述宇宙中任何東西的完整統一理論.
隨之而來的問題是,這個完整統一的理論必定包含我們人類自身,也就是說制約了我們的行為,作為這個理論中一小部分的人類,是否有能力去了解整個理論呢.也就是說,對於人類而言根本不可能找到一個終極的結論,或者只能找到一個錯誤的結論.
對不久之前才發現的問題同樣做出了很好的解釋:
*
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
在愛因斯坦以前,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愛因斯坦所創立的相對論則告訴人們,沒有絕對的事物,一切都是相對的.
讓我們來考慮一個特殊的情況:假設有一個宇宙,其中什麼東西都沒有,有的只是虛空.對於這樣的宇宙,時間和空間就毫無意義,因為實在沒有方法來度量它們.可見時間和空間都是依附於「物」來存在的.
相對論最大的貢獻是告訴了人們,光是有速度的,而且沒有任何東西的速度能超過光速.正由於此,對於同一件事的發生,不同的觀察者所測得的時間是不同的.最簡單的例子是通過望遠鏡觀察極遠處的星球.假設某個星球不幸遇到了彗星碰撞,大爆炸後毀滅了,同時發出的光通過10億光年到達了地球,並被某個天文學家看到.對於這個天文學家來說星球毀滅這一事件正在發生,而其實這個星球早在10億年前就已經不存在了.

❻ 英國科學家霍金寫的那(時間簡史)主要講的是什麼呢

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自1988年首版以來的歲月里,已成為全球科學著作的里程碑.它被翻譯成40種文字,銷售了近1000萬冊,成為國際出版史上的奇觀.該書內容是關於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識,但是從那以後無論在微觀還是宏觀宇宙世界的觀測技術方面都有了非凡的進展.這些觀測證實了霍金教授在該書第一版中的許多理論預言,其中包括宇宙背景探險者衛星(COBE)的最近發現,它在時間上回溯探測到離宇宙創生的30萬年之內,並顯露了他所計算的在時空結構中的漣漪.
為了把許多觀測揭示的新知識,以及他最新的研究納入該書.霍金教授為這一增訂版准備了新的前言,全面更新了原書的內容,而且還新增加了一章,有關蟲洞和時間旅行的激動人心的課題.
盡管霍金教授的著述極為清晰而機智,有些讀者仍然覺得難以掌握復雜的概念.為了使讀者加深理解,本版還增加了240多幅彩色插圖,包括衛星圖像和照片.這些都應歸功於諸如哈勃空間望遠鏡和電腦三維和四維實體成像等技術進步之賜.詳細的插圖說明使讀者能體驗到星系際太空的廣漠、黑洞的奇妙性質以及物質和反物質碰撞的粒子物理的微觀世界.
作為一本饗以讀者宇宙學的最新理解的經典著作,《時間簡史》插圖本是探索時間和空間核心秘密的引人入勝的故事.內容簡介史蒂芬·霍金生於1942年,他的生日恰好與伽利略去世的紀念日是同一天.他現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系教授教席(這一職位曾由艾薩克·牛頓擔任).他被譽為繼愛因斯坦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於1993年出版了《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這本書是理論物理學方面的經典著作,其中的內容已被許多科學論文和書籍引用.
史蒂芬·霍金的《時間簡史》自1988年首版以來的歲月里,已成為全球科學著作的里程碑.它被翻譯成40種文字,銷售了近1000萬冊,成為國際出版史上的奇觀.該書內容是關於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識,但是從那以後無論在微觀還是宏觀宇宙世界的觀測技術方面都有了非凡的進展.這些觀測證實了霍金教授在該書第一版中的許多理論預言,其中包括宇宙背景探險者衛星(COB.
作者簡介史蒂芬·霍金出生於1942年,他的生日恰好是伽利略逝世三百年忌日.他現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這一教席曾由艾薩克·牛頓所任).他廣被推崇為繼愛因斯坦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的其他兩部主要著作是《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和《果殼中的宇宙》. 目錄前言
第一章 我們的宇宙圖像
第二章 空間和時間
第三章 膨脹的宇宙
第四章 不確定性原理
第五章 基本粒子和自然的力
第六章 黑洞
第七章 黑洞不是這么黑的
第八章 宇宙的起源和命運
第九章 時間箭頭
第十章 蟲洞和時間旅行
第十一章 物理學的統一
第十二章 結論
阿爾伯特·愛因期坦
伽利略·伽利雷
艾薩克·牛頓 媒體評論走近霍金
宇宙論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作為宇宙里高等生物的人類不會滿足於自身的生存和種族的綿延,還一代代不懈地探索著存在和生命的意義.但是,人類理念的進化是極其緩慢和艱苦的.從亞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說到哥白尼——伽利略的日心說的演化就花了2000年的時間.令人吃驚的是,盡管人們知道世間的一切都在運動,只是到了20世紀20年代因哈勃發現了紅移定律後,宇宙演化的觀念才進入人類的意識.人們甚至從來沒有想到過宇宙還會演化.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表明,宇宙的物質在引力作用下不可能處於穩定的狀態.即使在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中,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為了得到一個穩定的宇宙模型,他曾將宇宙常數引進理論中.他們都希望在自己的理論中找到穩定的宇宙模型.可見,宇宙演化的觀念並不是產生於這些天才的頭腦之中.
可以公平地說,哈勃的觀測標志著現代宇宙論的誕生.哈勃發現,從星系光譜的紅移可以推斷,越遠的星系以越快的速度離開我們而去,這表明整個宇宙處於膨脹的狀態.從時間上倒溯到過去,估計在100億到2O0億年前曾經發生過一樁開天闢地的大事件,即宇宙從一個極其緊致極熱的狀態中大爆炸而產生.伽莫夫在1948年發表的一篇關於熱大爆炸模型的文章中作出了一個驚人的預言,早期大爆炸的輻射仍殘存在我們周圍,不過由於宇宙膨脹引起的紅移,其絕對溫度只餘下幾度左右.在這種溫度下,輻射是處於微波的波段.然而,在1965年彭齊亞斯和威爾遜觀測到宇宙微波背景輻射之前,人們並不認真對待此預言.
一般認為,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用於描述宇宙演化的正確的理論.在經典廣義相對論的框架里,霍金和彭羅斯證明了,在很一般的條件下,時空一定存在奇點,最著名的奇點即是黑洞里的奇點以及宇宙大爆炸處的奇點.在奇點處,所有定律以及可預見性都失效.奇點可以看成空間時間的邊緣或邊界.只有給定了奇點處的邊界條件,才能由愛因斯坦方程得到宇宙的演化.由於邊界條件只能由宇宙外的造物主所給定,所以宇宙的命運就操縱在造物主的手中.這就是從牛頓時代起一直困擾人類智慧的第一推動問題
如果時空沒有邊界,則就不必勞駕上帝進行第一推動了.這只有在量子引力論中才能做到.霍金認為宇宙的量子態是處於一種基態,可把時空看成一個有限無界的四維面,正如地球的表面一樣,只不過多了兩維而已.宇宙中的所有結構都可歸結於量子力學的不確定性原理所允許的最小起伏.從一些簡單的模型計算可得出和天文觀測相一致的推論,如星系、恆星等等的成團結構,大尺度的各向同性和均勻性,時空的平性,即空間基本上是平坦的,並因此才使得星系乃至生命的發展成為可能,還有時間的方向箭頭等等.霍金的量子宇宙論的意義在於它真正使宇宙論成為一門成熟的科學.它是一個自足的理論,即在原則上,單憑科學定律我們便可以將宇宙中的一切都預言出來.
本書作者是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家和宇宙論家.20世紀70年代他和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即隨著時間的增加黑洞的面積不減.這很自然使人將黑洞的面積和熱力學的嫡聯系在一起.1973年,他考慮黑洞附近的量子效應,發現黑洞會像黑體一樣發出輻射.其輻射的溫度和黑洞質量成反比,這樣黑洞就會因為輻射而慢慢變小,而溫度卻越變越高,它以最後一刻的爆炸而告終.黑洞輻射的發現具有極其基本的意義,它將引力、量子力學和統計力學統一在一起.
1974年以後,他的研究轉向量子引力論.雖然人們還沒有得到一個成功的理論,但它的一些特徵已被發現.例如,時空在普郎克尺度(10-33厘米)下不是平坦的,而是處於一種泡沫的狀態.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純態,因果性受到破壞,因此使不可知性從經典統計物理、量子統計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個層次.
1980年以後,他的興趣轉向量子宇宙論.
本書的副標題是從大爆炸到黑洞.霍金認為他一生的貢獻是,在經典物理的框架里,證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點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變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又指出,黑洞國輻射而越變越小,大爆炸的奇點不但被量子效應所抹平,而且整個宇宙正是起始於此.
理論物理學的細節在未來的20年中還會有變化,但就觀念而言,現在已經相當完備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貢獻是在他20年之久被盧伽雷病禁銅在輪椅上的情況下做出的,這真正是空前的.因為他的貢獻對於人類的觀念有深遠的影響,所以媒介早已有許多關於他如何與全身癱瘓作搏鬥的描述.盡管如此,譯者之一於1979年第一回見到他時的情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那是第一次參力.劍橋霍金廣義相對論小組的討論班時,門打開後,忽然腦後響起一種非常微弱的電器的聲音,回頭一看,只見一個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電動輪椅上,他自己驅動著電開關.譯者盡量保持禮貌而不顯出過分吃驚,但是他對首次見到他的人對其殘廢程度的吃驚早已習慣.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舉起頭來.在失聲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變形的語言交談,這種語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幾個月後才能通曉.他不能寫字,看書必須依賴於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必須讓人將每一頁攤平在一張大辦公桌上,然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人們不得不對人類中居然有以這般堅強意志追求終極真理的靈魂從內心產生深深的敬意.每天他必須驅動輪椅從他的家——劍橋西路5號,經過美麗的劍河、古老的國王學院駛到銀街的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系的辦公室.該系為了他的輪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
在富有學術傳統的劍橋大學,他目前擔任著也許是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斯數學教授.
本書譯者之一曾受教於霍金達4年之久,並在他的指導下完成了博士論文.從他對譯者私事的幫助可以體會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此書即是受霍金之託而譯成中文,以供占人類五分之一的人口了解他的學說.

❼ 霍金的時間簡史簡介

《時間簡史》是英國物理學家斯蒂芬·威廉·霍金創作的科普著作,首次出版於1988年。

全書共十二章,講述了關於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識,包括:我們的宇宙圖像、空間和時間、膨脹的宇宙、不確定性原理、黑洞、宇宙的起源和命運等內容,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遙遠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質等知識,並對宇宙的起源、空間和時間以及相對論等古老命題進行了闡述。

在該書里,霍金探究了已有宇宙理論中存在的未解決的沖突,並指出了把量子力學、熱動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統一起來存在的問題,該書的定位是讓那些對宇宙學有興趣的普通讀者了解他的理論和其中的數學原理。

(7)霍金花了多少時間創造了時間簡史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在發表《最初的宇宙》不久之後,霍金決定寫一本將對大眾極具吸引力的宇宙學著作。這本書就是《時間簡史》。可惜這本書一直拖延到1985年才完稿,因為霍金在訪問歐洲原子能研究機構在瑞士日內瓦的量子物理實驗室的時候,不幸染上了肺炎。

由於病得很嚴重,霍金被送進劍橋大學的阿登布魯克醫院進行了氣管切開手術。這次手術雖然挽救了霍金的生命,但他再也不能使用他的嗓音了。霍金採用一個連在輪椅上的,可用手操控的小型電腦語音合成器來「說話」。

這對霍金來說很不方便,但是,對於之前根本聽不清他說話的聽眾來說,這樣反倒容易理解了。在使用這個語音合成器之前,只有他身邊最親密的人能聽懂他說的話。霍金的《時間簡史》最終發表於1988年。

❽ 霍金的簡歷和時間簡史的概括

史蒂芬·霍金簡介 史蒂芬·霍金,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現年50多歲,出生於伽利略逝世周年紀念日,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地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皇家學會會員。他因患盧伽雷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2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廣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教授是現代科普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寫的《時間簡史》,這是一篇優秀的天文科普小說。作者想像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 40種語言。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本書是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本書一出版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時間簡史》對我們這些喜用言語表達甚於方程表達的讀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書。她長於一個對人類思想有接觸貢獻者之手,這是一本對知識無限追求之作,是對時空本質之謎不懈探討之作。 《時間簡史續編》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 《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 《時空本性》80年前廣義相對論就以完整的數學形式表達出來,量子理論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現,然而這兩種整個物理學中最精確、最成功的理論能被統一在單獨的量子引力中嗎?世界上最著名的兩位物理學家就此問題展開一場辯論。本書是基於霍金和彭羅斯在劍橋大學的6次演講和最後辯論而成。 《未來的魅力》本書以斯蒂芬·霍金預測宇宙今後十億年前景開頭,以唐·庫比特最後的審判的領悟為結尾,介紹了預言的發展歷程,及我們今天預測未來的方法。該書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還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問題,讀來饒有趣味。 霍金生平 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的牛津。 1962年在牛津大學完成物理學學位課程,搬到劍橋大學攻讀研究生,1963年霍金被診斷患有運動神經元疾病。 1965年被授予博士學位。他的研究表明:用來解釋黑洞崩潰的數學方程式,也可以解釋從一個點開始膨脹的宇宙。 1970年霍金研究黑洞的特性。他預言,來自黑洞(現在叫霍金輻射)的射線輻射及黑洞的表面積永遠也不會減少。 1974年被選為皇家學會會員。他繼續證明,黑洞有溫度,黑洞發出熱輻射,以及氣化導致質量減少。 1980年任劍橋大學數學魯卡斯教授(艾薩克·牛頓曾任此職)。 1988年出版《時間簡史》,成為關於量子物理學與相對論最暢銷的書。 1996年至今繼續在劍橋大學工作

❾ 霍金與時間簡史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曾先後畢業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三一學院,並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在大學學習後期,開始患「肌肉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運動神經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殘疾的種種困難,於1965年進入劍橋大學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任研究員。這個時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問題上,創立了宇宙之始是「無限密度的一點」的著名理論。1969年起任岡維爾和凱厄斯學院科學傑出成就研究員。1972-1975年先後在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應用數學和理論物理學部進行研究工作,1975-1977年任重力物理學高級講師,1977-1979年任教授,1979年起任盧卡斯講座數學教授。其間,1974年當選為皇家學會最年輕的會員。1974-1975年為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費爾柴爾德講座功勛學者。1978年獲世界理論物理研究的最高獎愛因斯坦獎。霍金的成名始於對黑洞的研究成果。在愛因斯坦之後融合了20世紀另一個偉大理論——量子理論,他認為,宇宙是有限的,但無法找到邊際,這如同地球表面有限但無法找到邊際一樣;時間也是有開始的,大約始於150億到200億年前。1988年獲沃爾夫物理學獎。

1985年霍金喪失語言能力,表達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電腦聲音合成器。他用僅能活動的幾個手指操縱一個特製的滑鼠器在電腦屏幕上選擇字母、單詞來造句,然後通過電腦播放聲音,通常製造一個句子要5、6分鍾,為了合成一個小時的錄音演講要准備10天。1988年寫成科普著作《時間簡史》,至1995年10月該書發行量已超過2500萬冊,譯成幾十種語言,中譯本也已出版。
1990年與結婚25年之久的妻子簡·懷爾德離婚。1995年9月16日,與他的護士伊萊恩·梅森結婚。
史蒂芬·霍金教授是當代享有盛譽的偉人之一,被稱為在世的最偉大的科學家,當今的愛因斯坦。他在統一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論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1989年獲得英國爵士榮譽稱號。他是英國皇家學會學員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霍金1942年1月8號出生於英國牛津,這一天正好是伽利略的300年忌日。可能因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代,所以小時候對模型特別著迷。他十歲時不但喜歡做模型飛機和輪船,還和學友製作了很多不同種類的戰爭游戲,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這種渴望驅使他攻讀博士學位,並在黑洞和宇宙論的研究上獲得重大成就。霍金十三、四歲時已下定決心要從事物理學和天文學的研究。十七歲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學的獎學金,順利入讀牛津大學。大學畢後他轉到劍橋大學攻讀博士,研究宇宙學。1963年,21歲的霍金被診斷出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1965年獲得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1974年3月1日,他在《自然》上發表論文,闡述了自己的新發現—黑洞是有輻射的(所指的輻射被稱為霍金輻射)。他的新發現,被認為是多年來理論物理學最重要的進展。該論文被稱為「物理學史上最深刻的論文之一」。同年成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75—1976年間,獲得倫敦皇家天文學會的埃丁頓勛章、梵蒂岡教皇科學學會十一世勛章、霍普金斯獎、美國丹尼歐海涅曼獎、馬克斯韋獎和英國皇家學會的休斯勛章6項大獎中。1978年他獲得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1979年,被任命為著名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既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1979年出版了《廣義相對論評述:紀念愛因斯坦百年誕辰》。1988年,霍金的驚世之著《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A Brief History of Time: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發行。從研究黑洞出發,探索了宇宙的起源和歸宿,解答了人類有史以來一直探索的問題:時間有沒有開端,空間有沒有邊界。這是人類科學史上里程碑式的佳作。該書被譯成40餘種文字,出版了1000餘萬冊,至今已經銷售2500萬冊。霍金教授的通俗演講在國際上也享有盛譽,他的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他試圖通過自己的書籍和通俗演講,將自己的思想與整個世界交流。1993年出版了《黑洞與嬰兒宇宙及其它論文》。2000年初,霍金在美國白宮做了演講,這是世界之夜(Millenium Evenings)活動的一部分,柯林頓總統親切會見他並向他表示祝賀。2001年10月又一部力作《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出版發行。該書是《時間簡史》的姐妹篇。在該書中,霍金揭示了自《時間簡史》發表以來,理論物理學的偉大突破。

霍金的魅力不僅在於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為他是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個知道他的人。

研究領域:

理論物理學:70年代霍金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光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教授是現代科普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寫的《時間簡史》,這是一篇優秀的天文科普小說。作者想像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 40種語言。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本書是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時間簡史續編》 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

《時空本性》80年前廣義相對論就以完整的數學形式表達出來,量子理論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現,然而這兩種整個物理學中最精確、最成功的理論能被統一在單獨的量子引力中嗎?世界上最著名的兩位物理學家就此問題展開一場辯論。本書是基於霍金和彭羅斯在劍橋大學的6次演講和最後辯論而成。

斯蒂芬.霍金,是本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現年60歲,出生於伽利略逝世周年紀念日,劍橋大學應用數學及理論物理學系教授,當代最重要的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論家。70年代他與彭羅斯一道證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為此他們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他因此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學思想家和最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還證明了黑洞的面積定理。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傳奇性的,在科學成就上,他是有史以來最傑出的科學家之一。他擔任的職務是劍橋大學有史以來最為崇高的教授職務,那是牛頓和狄拉克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教授。他擁有幾個榮譽學位,是皇家學會會員。他因患盧伽雷氏症(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禁錮在一張輪椅上達20年之久,他卻身殘志不殘,使之化為優勢,克服了殘廢之患而成為國際物理界的超新星。他不能寫,甚至口齒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對論、量子力學、大爆炸等理論而邁入創造宇宙的「幾何之舞」。盡管他那麼無助地坐在輪椅上,他的思想卻出色地遨遊到光袤的時空,解開了宇宙之謎。 霍金教授是現代科普小說家,他的代表作是1988年撰寫的《時間簡史》,這是一篇優秀的天文科普小說。作者想像豐富,構思奇妙,語言優美,字字珠璣,更讓人咋驚,世界之外,未來之變,是這樣的神奇和美妙。這本書至今累計發行量已達2500萬冊,被譯成近 40種語言。1992年耗資350萬英鎊的同名電影問世。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理念可以不用數學來表達,世人應當可以通過電影——這一視聽媒介來了解他那深奧莫測的學說。本書是關於探索時間本質和宇宙最前沿的通俗讀物,是一本當代有關宇宙科學思想最重要的經典著作,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觀念。本書一出版 即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響。《時間簡史》對我們這些喜用言語表達甚於方程表達的讀者而言是一本里程碑式的佳書。她長於一個對人類思想有接觸貢獻者之手,這是一本對知識無限追求之作,是對時空本質之謎不懈探討之作。
《時間簡史續編》 作為宇宙學無可爭議的權威,霍金的研究成就和生平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時間簡史續篇》是為想更多了解霍金教授生命及其學說的讀者而編的。該書以坦白真摯的私人訪談形式,敘述了霍金教授的生平歷程和研究工作,展現了在巨大的理論架構後面真實的「人」。該書不是一部尋常的口述歷史,而是對二十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頭腦之一的極為感人又迷人的畫像和描述。對於非專業讀者,本書無疑是他們享受人類文明成果的機會和滋生寶貴靈感的源泉。
《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是由霍金1976-1992年間所寫文章和演講稿共13篇結集而成。討論了虛時間、有黑洞引起的嬰兒宇宙的誕生以及科學家尋求完全統一理論的努力,並對自由意志、生活價值和死亡作出了獨到的見解。[MRMY.NET收集]
《時空本性》80年前廣義相對論就以完整的數學形式表達出來,量子理論的基本原理在70年前也已出現,然而這兩種整個物理學中最精確、最成功的理論能被統一在單獨的量子引力中嗎?世界上最著名的兩位物理學家就此問題展開一場辯論。本書是基於霍金和彭羅斯在劍橋大學的6次演講和最後辯論而成。
《未來的魅力》本書以斯蒂芬·霍金預測宇宙今後十億年前景開頭,以唐·庫比特最後的審判的領悟為結尾,介紹了預言的發展歷程,及我們今天預測未來的方法。該書文字通俗易懂,作者在闡述自己觀點的同時,還穿插解答了一些有趣的問題,讀來饒有趣味。

作品:

1、《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A Brief History of Time:from the Big Bang to Black Holes—— (1988年)

2、《時間簡史續篇》

3、《霍金講演錄——黑洞、嬰兒宇宙及其他》

4、《時空本性》

5、《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2001年10月)

獎項:

1、 1989年獲得英國爵士榮譽稱號

2、 是英國皇家學會學員和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3、 倫敦皇家天文學會的埃丁頓勛章

4、 梵蒂岡教皇科學學會十一世勛章

5、 霍普金斯獎

6、 美國丹尼歐海涅曼獎

7、 馬克斯韋獎

8、 英國皇家學會的休斯勛章

9、 1978年獲物理界最有威望的大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獎

10、與彭羅斯共同獲得了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11、1988年霍金的書《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獲沃爾夫基金獎

簡介

1942年 1月8日生於劍橋

1950年 舉家遷往聖奧爾本斯

1959年 入牛津大學

1962年 牛津畢業,去劍橋讀研究生

1963年 被診斷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

1965年 獲劍橋博士學位,與珍妮.懷爾德(簡·瓦爾德)結婚

1967年 長子羅伯特出生

1970年 女兒露西出生/開始使用輪椅

1973年 首部著作《空時的大型結構》出版

1974年 宣布發現黑洞輻射,成為皇家學會會員

1977年 被任命為劍橋大學引力物理學教授

1979年 次子蒂莫西出生/被任命為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廣義相對論評述:紀念愛因斯坦百年誕辰》出版

1981年 參加梵蒂岡宇宙學大會,宣布無邊界構想/《超時空和超引力》出版/被授予大英帝國高級騎士

1985年 在瑞士病倒/實行氣管造口手術從而失去語言能力,使用帶造音器的計算機1988年 《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出版/獲沃爾夫基金獎

1989年 被授予大英帝國榮譽爵士

1990年 與妻子離異

1991年 《時間簡史》同名電影上映

1993年 《「黑洞與嬰兒宇宙」及其他論文》出版

2001年10月又一部力作《果殼中的宇宙》出版發行

❿ 霍金編寫時間簡史花了多長時間

史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的牛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現代科學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於300年前的同一天。

霍金在牛津大學畢業後即到劍橋大學讀研究生,這時他被診斷患了「盧伽雷病」,不久,就完全癱瘓了。1985年,霍金又因肺炎進行了穿氣管手術,此後,他完全不能說話,依靠安裝在輪椅上的一個小對話機和語言合成器與人進行交談;看書必須依賴一種翻書頁的機器,讀文獻時需要請人將每一頁都攤在大桌子上,然後他驅動輪椅如蠶吃桑葉般地逐頁閱讀……

霍金正是在這種一般人難以置信的艱難中,成為世界公認的引力物理科學巨人。霍金在劍橋大學任牛頓曾擔任過的盧卡遜數學講座教授之職,他的黑洞蒸發理論和量子宇宙論不僅震動了自然科學界,並且對哲學和宗教也有深遠影響。

從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到黑洞輻射機制,霍金對量子宇宙論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的目標是解決從牛頓以來一直困擾人類的「第一推力」問題。他的宇宙模型是一個封閉的無邊界的有限的四維時空——不需要上帝的第一推力,宇宙的演化完全取決於物理定律。

耐人尋味的是,霍金的宇宙論事實上使上帝沒有存身之處,但梵蒂岡教廷仍對他表示了敬意。在承認了對伽利略審判的錯誤之後,教廷科學院又選舉霍金為該院院士。世俗的偏見和神學的權威,都不能阻擋科學的透射力。

霍金堅信,關於宇宙的起源和命運的基本思想可以不用數學來陳述,而且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也能理解。他曾在通俗演講里,生動地向聽眾解釋「利用光速,從『黑洞』進去,從『白洞』到宇宙另一區域去作時空旅行」的設計,是有趣的科學幻想,而現實卻是難以做到的簡明道理。經過數年的辛勤寫作和修改,於1988年4月正式出版宇宙論科普著作《時間簡史》。書中引導讀者遨遊外層空間奇異領域,對遙遠星系、黑洞、誇克、大統一理論、「帶味」粒子和「自旋」的粒子、反物質、「時間箭頭」等進行探索。《時間簡史》,已用33種文字發行了550萬冊,如今在西方,自稱受過教育的人若沒有讀過這本書,會被人看不起。

醫生曾診斷身患絕症的霍金只能活兩年,他之所以能支持到今天並取得卓越成就,最主要的是他具有強烈的使命感和極其堅強的意志。霍金的一生,是人類意志力的記錄,是科學精神創造的奇跡。

一生的心願是做個常人

與其說斯蒂芬·霍金證明的是宇宙大爆炸和黑洞的存在,不如說他用一生在證明另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自己是一個常人,並沒有因為受困輪椅而成了低人一等的「廢人」。然而,證明的結果甚至比他當年發現「黑洞並不全黑」時還要讓自己大吃一驚———自己怎麼變成了高人一等的「超人」?

所以,當8月11日他癱坐在輪椅上、面無表情地被推出杭州香格里拉酒店2樓電梯的那一剎那,霍金在瞬間亮起的無數閃光燈前多少顯得有些勉為其難。就像此前在浦東國際機場受到幾乎是超級明星式的媒體追逐,這位自愛因斯坦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最後選擇了閉緊雙眼,任憑身邊緩緩落下的窗簾將狂熱的「時間簡史迷」們阻擋在外。他寧願一個人靜靜地思考宇宙的命運。

也許,這才是霍金的世界。霍金曾經說,他清晰地記得小時候有一天很晚從倫敦回家,「那時人們為了省錢,半夜裡把路燈都關掉。我走在路上,那晚的夜空是我從來沒有看見過的,整個銀河系彷彿剛好劃過頭頂。」對此,他母親說,「只要看看這孩子仰望星空的樣子,就知道他心裡有多好奇。」霍金甚至表示,「哪怕置身一個無人的荒島,我也寧可沒有燈光,因為那樣我就可以更好地看到星星。」

直到22歲,霍金被診斷患有運動功能萎縮的盧伽雷病,最多隻能活幾年時,這種對星空的執著才逐漸開始成為一種信仰———他想自己可以像常人一樣生活下去。即使是全身動彈不得,為了和心愛的女孩結婚,他就必須有工作,必須先完成劍橋的博士學位,於是就有了「宇宙起源於空間中一個奇點」的大爆炸理論。即使失去了說話功能,為了替女兒付學費,他就必須賺一筆錢,於是就有了銷量與《聖經》和莎士比亞作品媲美的《時間簡史》。人們能否想像,霍金廣為傳頌的科學成就,不過來自他想證明自己能如常人一般的初衷。

只不過,每一次霍金試圖證明自己是常人,證明的結果都遠遠高於他的預期。他發現,既然大質量的恆星在「油盡燈枯」後會坍塌成一個奇點,那麼是否可以把這個過程倒過來,宇宙就是從一個奇點大爆炸誕生的呢?既然天體間有萬有引力,那麼是否存在一種引力大到連光線也會被吸進去的黑洞呢?霍金關於奇點和黑洞的理論,「一不小心」觸動了理論物理學的神經。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適用於天體類的大物質,量子力學適用於微觀粒子,但是這兩者卻無法統一。而霍金的奇點理論正好統一到「無限小的物質爆炸成為天體」上。他曾經預言,到上世紀末,這種「大一統」理論將最終發現———也許只要幾個簡單的方程式,人類對於宇宙的知識就到達極限,理論物理學也隨之終結。

但是,20多年過去了,他的預言並沒有實現。當記者就此問題請教霍金時,他的助手替他說,「我想霍金同意是他錯了。」這次不能開口講話的霍金不再向記者眨眼暗示什麼,而是直接咧嘴微笑表示同意。他費了好長時間才通過擬聲器回答,「科學是不可預測的。如果我要是知道的話,我早就把它做出來」———終於,他用自己預言的失敗向世人「成功」地證明了自己也是一個常人。

「保持安靜,老闆正在睡覺」

看到霍金的人都不會忍心去打擾這位天才。盡管有心理准備,但是記者見到他的那一瞬間還是被深深觸動。40年的盧伽雷病讓他的身體徹底變形:他的頭只能朝右邊傾斜,肩膀也是左低右高,雙只手緊緊地並在當中,握著手掌大小的擬聲器鍵盤,兩只腳則是朝內扭曲著。10年前的照片中還蠻勻稱的嘴,此時已經歪成一個S型。只要略帶微笑,馬上就會變成「齜牙咧嘴」的樣子———現在,這已經成了他的標志。

在現場幾十隻攝影「炮筒」的「狂轟濫炸」下,那台神奇的擬聲器看起來也完全不同於一般的液晶屏電腦。記者悄悄地溜到霍金身後,發現擬聲器中詞彙的選擇不是按照字母順序來排,而是按邏輯順序組合,比如表示選擇或並列的連詞成為一組,主語人稱成為另一組。霍金就是用它來選擇詞彙,並最後按下發音鍵,讓電腦合成的聲音來代他講話。

哪怕事先知道記者的提問,霍金的回答也慢得出奇。記者幾乎看不到他的手指在按動鍵盤,他彷彿永遠一動不動。現場在提問過後只有一片寂靜,無數的眼光齊刷刷地落在霍金身上,直到耳邊突然傳出幾句略顯怪異的英語———英國人說帶有美國口音,而美國人認為帶有北歐口音或愛爾蘭口音。他的回答極為簡短,往往漫長的十幾分鍾才等來一句只有主謂賓的簡單句。不到一小時,霍金就滿臉倦意,記者甚至看到他開始無聊地按起鍵盤,把屏幕弄得一閃一閃的。

從1980年起擔任劍橋大學盧卡斯教席的霍金就是這樣在輪椅上洞悉宇宙的一切。不過,也許對他而言,比起整天被人「眾星捧月」般的頂禮膜拜,獨自在劍橋的辦公室里安靜思考要簡單和自在得多。霍金每天坐著輪椅去辦公室,穿過整齊地掛著包括牛頓在內的所有盧卡斯教授畫像的長長走廊,霍金的辦公室就在一排落地窗戶的盡頭。辦公室的門口通常會掛上一塊木排,上面寫著:「請保持安靜,老闆正在睡覺。」

那多半不是真的———霍金只是不願被外人打擾。此時他一定坐在這間有著高高天花板的舒適小屋裡,安靜地在電腦前工作上好幾個小時,馳騁在自己的宇宙里。周圍兩三盆植物當中擺放的是三個孩子的照片。每天下午4點,他會在護士的幫助下與研究生們交談。他們喝著午茶,交流對宇宙的看法。一個護士托住霍金的臉頰,扶正他歪斜的頭,這樣茶水就不會漏出來。有時他的眼鏡還會從鼻子上滑下來,但是如果有學生對他的理論提出帶有質疑的問題,他立即會給一個咧嘴笑容。

至少,「老闆正在睡覺」的托詞讓霍金最感自由自在。就像他用莎士比亞的話給自己的書取名———「即便把我關在果殼之中,仍然自以為無限空間之王」,霍金告訴記者,「我發現真實的宇宙甚至比《星球大戰》更吸引人。如果你想去太空,那麼必須先學物理學。」

願意帶著《安魂曲》去荒島

有記者問他,除科研之外最大的快樂是什麼,霍金的回答似乎要迅速得多,「我熱愛生活。音樂、家庭都讓我從中得到許多快樂。」宇宙之外,音樂正是他找到自己歸宿的地方。迄今為止,關於霍金最成功的一次訪談是1992年聖誕節時英國廣播公司的「荒島唱片」節目。這個節目要求被訪者假設自己在荒島上孤身一人,只能選擇8張唱片帶在身邊。只有這次,霍金破天荒地回答問題很少使用簡單句———談到音樂,他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 霍金很喜歡瓦格納的音樂。他說,「我是從1963年開始喜歡上瓦格納的,那年我被查出患有盧伽雷病。瓦格納音樂的暗色調和啟示錄式的情緒正好符合我當時的心情。」他甚至不厭其煩地復述了瓦格納的《魔戒》的情節———要知道,就是正常人也要頗費一番口舌,更何況是一個個詞選出來。

然而,如果只讓他選擇一張唱片,他說自己還是會選莫扎特的《安魂曲》。「15歲生日的時候,我得到一套莫扎特的CD,整整有200小時,現在我還經常聽。我最喜歡的是莫扎特臨終前寫的《安魂曲》,如果我只能帶一張唱片去荒島,我會帶上它,並且一直聽到DISCMAN的電池走光為止。」

1950年 舉家遷往聖奧爾本斯
1959年 入牛津大學
1962年 牛津畢業,去劍橋讀研究生
1963年 被診斷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ALS)
1965年 獲劍橋博士學位,與珍妮.懷爾德結婚
1967年 長子羅伯特出生
1970年 女兒露西出生/開始使用輪椅
1973年 首部著作<<空時的大型結構>>出版
1974年 宣布發現黑洞輻射,成為皇家學會會員
1977年 被任命為劍橋大學引力物理學教授
1979年 次子蒂莫西出生/被任命為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教授/
<<廣義相對論評述:紀念愛因斯坦百年誕辰>>出版

1981年 參加梵蒂岡宇宙學大會,宣布無邊界構想/<<超時空和超引力>>出版/被授予大英帝國高級騎士
1985年 在瑞士病倒/實行氣管造口手術從而失去語言能力,使用帶造音器的計算機
1988年 <<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出版/獲沃爾夫基金獎
1989年 被授予大英帝國榮譽爵士
1990年 與妻子離異
1991年 <<時間簡史>>同名電影上映
1993年 <<"黑洞與嬰兒宇宙"及其他論文>>出版

閱讀全文

與霍金花了多少時間創造了時間簡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