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發動機是誰發明的,在那年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台柴油機誕生於1893年的德國。一位德國皮革商的兒子,在慕尼黑技術大學上學時對「蒸汽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他34歲那年(1892年)取得了把空氣壓進容器並且和煤粉充分混合直至被壓燃而提供動力的機械裝置的發明專利。
第2年,位於德國奧古斯堡的MAN公司根據這一專利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柴油發動機的原型機,並取名叫『狄塞爾(DIESEL)』發動機。像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樣,狄塞爾發動機從誕生到不斷完善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狄塞爾先生在他55歲那年不幸逝世了,沒有能夠見到他發明的發動機裝在汽車上。10年之後,MAN公司終於在柏林的汽車展覽會上推出了第一台裝在卡車上的狄塞爾發動機。後來,設在曼海姆的賓士公司製造出了帶預燃室的狄塞爾發動機。
(1)魯道夫發明擴展閱讀:
約1679年法國物理學家丹尼斯·巴本在觀察蒸汽逃離他的高壓鍋後製造了第一台蒸汽機的工作模型。約與此同時薩繆爾·莫蘭也提出了蒸汽機的主意。
1698年托馬斯·塞維利、1712年托馬斯·紐科門和1769年詹姆斯·瓦特製造了早期的工業蒸汽機,他們對蒸汽機的發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貢獻。1807年羅伯特·富爾頓第一個成功地用蒸汽機來驅動輪船。瓦特運用科學理論,逐漸發現了這種蒸汽機的毛病所在。
從1765年到1790年,他進行了一系列發明,比如分離式冷凝器、汽缸外設置絕熱層、用油潤滑活塞、行星式齒輪、平行運動連桿機構、離心式調速器、節氣閥、壓力計等等,使蒸汽機的效率提高到原來紐科門機的3倍多,最終發明出了現代意義上的蒸汽機。
『貳』 愛因斯坦的發明有哪些
愛因斯坦不是發明家。
他的貢獻有:光電效應,相對論,質能聯系方程等等。
愛迪版生才是,發明權有: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鎢絲燈泡等等。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成功地揭示了能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堅守著「上帝不擲骰子」的量子論詮釋(微粒子振動與平動的矢量和)的決定論陣地,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恆星能源來源的難題。
近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高能物理現象,狹義相對論已成為解釋這種現象的一種最基本的理論工具。其廣義相對論也解決了一個天文學上多年的不解之謎——水星近日點的進動(這是牛頓引力理論無法解釋的),並推斷出後來被驗證了的光線彎曲現象,還成為後來許多天文概念的理論基礎。
2009年10月4日,諾貝爾基金會評選「1921年物理學獎得主愛因斯坦」為諾貝爾獎百餘年歷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獲獎者之一。(其他兩位是1964年和平獎得主馬丁·路德金、1979年和平獎得主德蘭修女。)
『叄』 柴油機是魯道夫.狄塞爾發明的,那動畫片《托馬斯火車和他的朋友》中的那輛名字叫狄塞爾的火車是不是柴油
狄塞爾是內燃火車。
是柴油發動機供能
『肆』 魯道夫·狄塞爾發明了什麼
拖拉機在田野里發出轟鳴,載重汽車在公路上賓士,輪船在海洋上破浪前進,它們都需要柴油機提供的動力。柴油機的應用十分普遍。它作為一種熱效率較高的動力機,直到今天,在許多地方和生產部門中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柴油機的發明者,是近代德國的一位工程師,名叫魯道夫·狄塞爾。
1858年3月18日,狄塞爾出生在巴黎一個德國僑民的家庭里。
1879年,21歲的狄塞爾以優異成績在慕尼黑工科大學畢業。畢業後,他成為林德教授的助手。不久,又到瑞士文特圖爾的蘇爾壽機器工廠進行短期實習。第二年,狄塞爾到達巴黎,在林德冷凍公司所屬的巴黎製冰廠工作,擔任這個廠的工程師。從1880年到1890年,狄塞爾在巴黎整整工作了10年。在這10年中,他一直致力於動力機的研究和改進。
研究工作是從對蒸氣機的改造開始的。自從瓦特發明蒸汽機以來,蒸汽機作為惟一的動力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蒸汽機在使用過程中,暴露出它的很多缺點。例如:體積大、操作不方便、運行不夠安全,等等。特別是它的效率不高,在10%以下,有的效率甚至只有5%~6%。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需要一種使用方便、效率更高的動力機。
為了克服蒸汽機的缺點,很多人都在進行研究和改進。人們發現,蒸汽機的很多缺點,都是由於它的外部燃燒方式帶來的。只有改變這種外部燃燒方式,使燃料直接在汽缸內部燃燒,熱能直接做功,才會提高動力機的效率。正是根據這些設想,有位名叫里諾的法國工程師,曾在1860年製成一台煤氣機。里諾的煤氣機雖然是比蒸汽機體積要小的一種內燃機,但是燃料消耗很大,熱效率也只有4%左右。
動力機的效率,指的是它在使用過程中,起動力作用的能量在使用的燃料能量中所佔的比例。既然煤氣機的效率還不如蒸汽機的效率高,當然也就沒有應用價值廠。不過,煤氣機的內部燃燒方式優於蒸汽機,因而是可取的。
狄塞爾在研究如何改造蒸汽機的時候,也是本著將外部燃燒方式改變為內部燃燒方式的思路,進行探索的。他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新型動力機的研究和製造工作。在這個過程中,他打算製造一部用氨氣來驅動的新型動力機。在研究「氨氣發動機」時,他深入地探討了卡諾的理論。卡諾是法國的著名物理學家。他曾設想通過內燃來為熱力發動機提供熱源,從而提高熱力發動機的效率。要想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找到一種比蒸汽更好的工質。所謂「212質」,是「工作介質」的簡稱,指的是機器中藉以完成能量轉化的媒介物質。卡諾認為,可以將空氣作為工質。其他一些工程師也曾提出過用空氣、碳酸和乙醇來代替蒸汽,作為工質。狄塞爾在卡諾理論的啟發下,打算用氨氣來作為工質。
狄塞爾為什麼會想到用氨氣來作為工質呢?這同他在巴黎期間的實際工作有著密切的關系。由於他是製冰廠的工程師,非常了解氨氣的性質和用途。在製冰生產過程中,離不開氨。氨是一種製冷劑,它在製冷機中能夠把熱量從低溫處傳送到高溫處。正因為氨氣具有促使熱量轉移的性能,所以狄塞爾就想利用它來代替蒸汽。他想把氨氣作為熱力發動機中的媒介物質,促使熱能轉化為機械能,成為動力做功。
可是,狄塞爾花了大量時間進行研究和實驗,結果都失敗了。實踐證明,利用氨氣作為工質來製造熱力發動機,是不可能做到的。他認識到這一點之後,就果斷地把研製「氨氣發動機」的計劃放棄了。對「氨氣發動機」的研究,可以說是狄塞爾走過的一段彎路。但是,這件事也說明,狄塞爾對在科學技術方面的發明創造,表現了實事求是的態度。
1890年,狄塞爾回到德國,到奧格斯堡機器製造廠工作。從這時起,他全力投入到內燃機的研究之中,決心製造出一部經濟實用、效率更高的新型熱力發動機。
當時,無論從理論上或者技術上來說,研製內燃機的條件都已經完全具備了。前面已經提到,將熱力發動機從外部燃燒方式改變為內部燃燒方式,從而提高效率,這方面的研究工作早就有人進行了。里諾在1860年發明的煤氣機,應用價值不高。1862年,法國人德羅夏提出了四沖程內燃機的理論。理論問題解決了,但是要製造出能夠實際應用的內燃機,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直到1876年,有一位名叫奧托的德國工程師,才根據德羅夏的理論,經過反復研究試驗,對里諾的煤氣機進行重大改造,製成了一台四沖程內燃機,使熱效率提高到了14%。但是,奧托的內燃機仍然用煤氣作燃料,缺點不少。1883年,德國的另一位工程師戴姆勒製成了汽油發動機,進一步提高了效率。
狄塞爾早在大學學習期間,就已經萌發了研製內燃機的想法。這時,奧托和戴姆勒的成功又使他受到極大的鼓舞。於是,他便在奧托和戴姆勒發明的內燃機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研究。狄塞爾雄心勃勃,希望超過他們。為了使發動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他打算使用價格低廉的燃料,作為內燃機的熱能來源。
起初,狄塞爾也曾試圖使用煤粉作燃料,設計出煤粉壓燃式內燃機,並於1892年獲得了專利。但這種內燃機在實際操作中並不成功。經過實驗,發現利用壓縮點火方法實現煤粉燃料,非常困難。於是,他便放棄煤粉,改用柴油作為內燃機的燃料了。
不過,使用柴油作燃料,仍然遇到了很多困難。例如:汽油的燃點(也叫「著火點」或「發火點」)低,容易點燃;而柴油的燃點比汽油要高,不容易點燃。因此。利用柴油作燃料,必須解決怎樣在汽缸里點燃柴油的問題。
狄塞爾不畏困難,積極進取。他深入鑽研卡諾等人的有關理論,反復進行計算和實驗,終於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將自己的研究心得加以總結,於1892年寫成了題為《合理的熱機的理論和設計》的論文。這篇論文發表後,得到了工程界和一些著名教授的重視。
狄塞爾在這篇論文中提出的「合理的熱機」,就是他設計的一種新型內燃機。他認為,這種新型內燃機,可以代替蒸汽機以及當時正在使用的其他內燃機。那麼,這種新型內燃機是怎樣操作的呢?按照狄塞爾的設計,先向汽缸內送人空氣,然後強力壓縮空氣,使空氣的溫度升高。接著,向汽缸內噴人柴油。在高溫高壓之下,柴油就會自然著火。汽缸內的溫度由於柴油的燃燒而變得更高,使氣體急劇膨脹,從而推動活塞做功。
這種內燃機不用設置點火裝置,因此就結構來說比汽油發動機更為簡化了。同時,它開始吸進汽缸內的是純凈的空氣,而不是空氣與燃料的混合物,因此,在加大壓縮壓力時,不會發生「爆燃」。這樣,也就可以提高壓縮壓力,使壓縮的空氣溫度達到或超過柴油的燃點,引燃柴油。狄塞爾認為,柴油燃燒時火力很強,因此,使用柴油的內燃機,是一種輸出功率很大的發動機。
新式內燃機雖然研究設計出來了,但要把它製造出來,還有很長一段路程。首先面臨的是經費問題。為此,狄塞爾又不得不到各地去進行宣傳。他耐心地向工廠老闆們介紹這種機器的性能、優點和實用價值,希望得到他們資助。經過不懈努力,他終於說服了克虜伯公司和奧格斯堡機器製造廠的老闆?他們表示,願意在資金方面給予合作。要做成一件事,是多麼不容易啊!
經費問題解決後,狄塞爾干勁倍增,1893年,他製成了第一台使用柴油的發動機,一般稱之為柴油機。但是,這台柴油機在試驗時卻沒有成功。據說,當時在場觀看的人很多;他們懷著各種心態,注視著狄塞爾的試驗操作。試驗開始時,機器運轉得還比較正常。可是,就在往汽缸里噴人燃料的瞬間,突然發生了爆炸。隨著一聲巨響,安裝在汽缸蓋上的測功指示器被炸飛了,一股濃煙從排氣管內噴射出來,火花向四處飛濺。人們見到這種情景,嚇得紛紛逃跑了。
第一次試驗失敗後,各種各樣的議論接踵而來。除了冷嘲熱諷之外,還有人對狄塞爾的設計是否合理表示懷疑。面對著失敗帶來的沉重打擊,狄塞爾並沒有灰心喪氣。他鎮靜地總結經驗教訓,尤其是仔細檢查機器結構和操作過程,以便發現問題,找到解決辦法。狄塞爾認為,這次試驗雖然總的說來沒有成功,但是其中也有成功的地方。例如,通過試驗證明,將燃料噴入高壓空氣中是能夠自動著火的。這一點特別重要,因為它符合狄塞爾設計時所依據的原理。於是,狄塞爾的信心反而進一步增強了。
狄塞爾針對發現的問題,繼續進行研究和改進。經過7個月的辛勤勞動,1894年2月,他又製成了一台柴油發動機。這台柴油機在試驗時實現了運轉,可是運轉的時間很短,僅僅有1分鍾,就停了下來。故障在哪裡呢?經過檢查發現,原因在於汽缸內承受的壓力太大,使汽缸內壁產生了裂痕。這次試驗雖然仍未完全成功,但是同第一次試驗比較起來,顯然是前進了一大步。
狄塞爾毫不氣餒,鼓起干勁繼續進行研究和改進。針對汽缸出現的問題,他取消了原來設計的等溫燃燒過程,採用水冷式汽缸,並且適當降低了壓縮空氣的壓力。這次重新設計和改制的柴油機,又花費了長達三年的時間,直到1897年,才算最後完成。
這是何等勞累的三年啊。狄塞爾在這次研製工作中,特別慎重。他根據前兩次試驗失敗中獲得的教訓,重新審視了自己原來提出的理論和設計,經過反復推敲,毅然拋棄了不正確的部分。同時,他還把科學技術發展中出現的新知識,特別是有關內燃機方面的技術知識吸收進來。正因為如此,狄塞爾的內燃機理論,在幾年的研製過程中進行了不斷的修改,也就更為完善了。
當然,在新型柴油機製造過程中,狄塞爾還遇到了經費不足、材料缺乏和技術跟不上等困難。但所有這些困難,他都以頑強的精神一個個地克服了。他的研製工作,一直是在奧格斯堡機器製造廠進行的。除了奧格斯堡機器製造廠對他的支持外,他還得到了克虜伯公司在財力上的援助。應當承認,這些也都是狄塞爾獲得成功的條件。
狄塞爾研製的柴油發動機,在1897年正式誕生了。它運轉時輸出的功率,起初為18馬力,後來達到25馬力。柴油機的熱能損耗較少,使用時效率可以達到38%,超過了其他熱力發動機的效率。1898年,在慕尼黑舉行的國際展覽會上,狄塞爾發明的新式柴油機首次公開展出,得到人們的普遍贊揚。由於柴油機與狄塞爾的名字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此人們也將他的柴油機稱為「狄塞爾機」。
『伍』 愛因斯坦有哪些發明
愛因斯坦不是發明家,所以他沒有發明過什麼。他是提出了很多理論 比如《相對論》,很多東西都是在他的理論上發明的。他是一位物理學家,主要進行物理理論研究,有許多傑出的物理成就。愛因斯坦的成就如下:
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廣義相對論;發現了光電效應,對能量守恆定律進行了更加突出的研究。
雖然這兩條偉大的定律相繼被人們發現了,但是人們以為這是兩個風馬牛不相關的定律,各自說明了不同的自然規律。甚至有人以為,物質不滅定律是一條化學定律,能量守恆定律是一條物理定律,它們分屬於不同的科學范疇。
愛因斯坦認為,物質的質量是慣性的量度,能量是運動的量度;能量與質量並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不可分割的。物體質量的改變,會使能量發生相應的改變;而物體能量的改變,也會使質量發生相應的改變。
在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質能公式:E=mc²(E代表能量,m代表質量,c代表光的速度,近似值為3×10^8m/s,這說明能量可以用增加質量的方法創造!)。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3.14-1955.4.18)猶太裔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是和平主義者和人道主義者,晚年成為民主社會主義者。他曾經說:「我認為甘地的觀點是我們這個時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我們應該朝著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過暴力達到我們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認為邪惡的勢力結盟。」愛因斯坦反對共產主義、麥卡錫主義和種族主義。他還是德國自由民主黨的建立者之一。
『陸』 魯道夫·狄賽爾的生平
魯道夫·狄賽爾1858年3月18日出生於巴黎,父親是奧格斯堡人,母親是紐倫堡人。他童年時期在巴黎受教育。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兩國關系交惡,全家不得不逃往倫敦。因為生活艱難,年僅12歲的狄賽爾被送到奧格斯堡的叔叔家裡。在這里他讀了職業學校,並作為成績最優秀的學生畢業。1875年,他獲得獎學金,進入慕尼黑工業大學(TUM)讀機械製造專業,成績優異,頗受著名的機械教授林德的器重。
1879年,21歲的狄賽爾畢業,在瑞士溫特圖爾一家機械廠任零件設計員,兩年後轉巴黎任林德冷藏企業熱機工程師、安裝工和推銷員。在工作中,他深感蒸汽機的效率低下,於是萌發了設計新型發動機的念頭。並開始積蓄資金。1885年,他辭去製冷工程師職務,在巴黎設立了自己的發動機實驗室。
在1893年發表的文章中他如此描述這種新型發動機:這將是一種新式的理性的機器。實際上,他甚至提前一年申請了專利。為了實現他的想法,他找到奧格斯堡機器製造廠作為合夥者——這便是今天MAN公司的前身。這些條件使狄賽爾在奧格斯堡成功地製造出這種新式發動機成為可能,而狄賽爾當時的年薪是30000馬克。1893到1897年間,狄賽爾不斷完善發動機的各方面性能。1893年第一次試驗時,壓力達到了80大氣壓,為當時人類第一次記錄下來的最高壓力,但是立刻發生了爆炸。經過第一次失敗後,狄塞爾改進機器並在1894年繼續試驗。這次試驗運轉了一分鍾,證明這種原動機有強大的發展潛力。1896年柴油機試驗成功。1897年狄塞爾完善了他的發明。他把燒煤粉改為燒液體燃料,把無冷卻改為用水冷卻,把定溫加熱改為定壓加熱 。他在奧格斯堡親手點燃發動機的那一瞬間,一次新的科技革命誕生了。這台於1897年實驗的發動機就是後來狄賽爾發動機的原型,它的功率為14瓦特,遠遠超過當時的蒸汽機和已經發明的奧拓發動機。這台機器被收藏在慕尼黑德意志科技博物館里。
由於這種發動機功率大,油耗低,並可使用劣質的燃油,顯示出輝煌的發展前景。狄塞爾工廠的資助者們也意識到它有發展前途,故從維護自身利益出發,在奧格斯堡廠外另設一試驗車間。1897年,在發動機廠投產之際,好幾家公司紛紛要求訂貨。翌年,柴油發動機問世,並在各地展覽會上正式展出。1904年和1912年他兩次到美國。盡管狄賽爾在科技上取得了很大成功,他的個人生活卻並不幸福。他的發明受到對手的非難和排擠。另外,雖然他在當時可稱得上百萬富翁,但由於缺乏商業頭腦,他玩股票輸了很多錢,經濟上漸漸陷入了困境。1898年,狄賽爾因為嚴重的神經虛弱,在慕尼黑附近的療養所呆了一段時間。1913年9月29日,僅僅55歲的他乘船通過英吉利海峽時——據稱他是想到倫敦加盟狄賽爾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的——不幸神秘失蹤。對此,一般的看法是他投海自盡 。也有人推測他是被石油工業的人蓄意謀殺的,據說那時狄賽爾腦子里已經有了用生物汽油製造發動機的想法。
這位舉世聞名的發明家的死亡是悲慘的,但是他的發明直到今天仍然隨處可見,魯道夫·狄賽爾作為柴油發動機的發明者已被載入史冊,他將永遠得到人們的尊敬。
『柒』 世界上第一台柴油機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第一台柴油機誕生於1893年的德國。蒸汽機發明後,魯道夫?狄塞爾(RUDOLF DIESEL)——一位德國皮革商的兒子,在慕尼黑技術大學上學時對「蒸汽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他34歲那年(1892年)取得了把空氣壓進容器並且和煤粉充分混合直至被壓燃而提供動力的機械裝置的發明專利。第2年,位於德國奧古斯堡的MAN公司根據這一專利製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柴油發動機的原型機,並取名叫『狄塞爾(DIESEL)』發動機。像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樣,狄塞爾發動機從誕生到不斷完善經歷了漫長的過程。狄塞爾先生在他55歲那年不幸逝世了,沒有能夠見到他發明的發動機裝在汽車上。10年之後,MAN公司終於在柏林的汽車展覽會上推出了第一台裝在卡車上的狄塞爾發動機。後來,設在曼海姆的賓士公司製造出了帶預燃室的狄塞爾發動機。
『捌』 魯道夫·迪塞爾為其發明的柴油機取得了專利。
1893年
『玖』 魯道夫狄賽爾對社會最大的貢獻是什麼
魯道夫·狄賽爾是柴油機的發明人,被譽為柴油機之父。德語的柴油一詞,就是從他的名字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他的柴油機成為各國潛艇的主要動力。如今,他發明的柴油機,在汽車、船舶等整個工業領域都得到越來越廣泛的發展。
狄塞爾於1885年開始研究動力機器,他用壓縮空氣的高溫直接在氣缸中點燃燃料,並於1892年獲得了這種機器的專利,同年製造了第一種試驗機,即原始的柴油機。當時尼古拉斯·奧托發明的點火式內燃機已較成熟,但那時奧托發動機的燃料是煤氣,儲存、攜帶均不方便,效率也受到影響。19世紀末,石油產品在歐洲極為罕見,於是狄塞爾決定選用植物油來解決機器的燃料問題(他用於實驗的是花生油)。因為植物油點火性能不佳,無法套用奧托內燃機的結構。狄塞爾決定另起爐灶,提高內燃機的壓縮比,利用壓縮產生的高溫高壓點燃油料。後來,這種壓燃式發動機循環便被稱為狄塞爾循環。
像所有偉大的發明家一樣,狄塞爾的前進道路上困難重重。實驗證明,植物油燃燒不穩定,成本也太高,難以承擔狄塞爾的「重任」。好在當時石油製品在歐洲逐漸普及,狄塞爾選擇了本來用於取暖的重餾分燃油——柴油作為機器的燃料。壓燃式發動機的結構強度始終是個難題。一次實驗中,汽缸上的零件象炮彈碎片一樣四處飛散,差點兒造成人員傷亡。實驗不順利,狄塞爾的資金也漸漸耗盡。他不得不回到製冷機工廠謀生。但狄塞爾沒有向困難屈服,他利用業余時間繼續實驗,一步步完善自己的機器。
1892年,狄塞爾終於能夠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成果——一台實用的柴油動力壓燃式發動機。這種發動機功率大,油耗低,可使用劣質燃油,顯示出輝煌的發展前景。狄塞爾隨即投入到柴油機生產的商業冒險中。不幸的是,作為優秀的工程師,狄塞爾缺乏商業頭腦。他在經濟上漸漸陷入困境。1913年狄塞爾已處於破產的邊緣。這一年夏天,狄塞爾在乘坐英吉利海峽的渡輪時,突然失蹤,據認為是投海自殺。但狄塞爾發明的柴油機,在汽車、船舶和整個工業領域得到越來越廣泛的發展。
『拾』 德國的發明有哪些
倫琴射線 X光
發明人:威廉•康拉德•倫琴
(Wilhelm Conrag Röntgen)
發明時間:1895年
透視方法
1895年,倫琴射線的發明者無意中發現了這一透視的奧秘。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物理學家威廉•康拉德•倫琴在實驗規定的范圍內發現了一種光線,根據當時 的物理學認識水平在該范圍內這種光線是不應存在的。這種光線的特別之處在於它能夠穿透物質。於是,倫琴想利用它進入人體內部拍照。因為與軟組織相反,骨骼 組織會吸收特別多的輻射,從而在透視照片上留下白色陰影。利用這一方法人們可以很容易地診斷出骨折等傷病。由於在世界范圍內其在醫學上的廣泛應用以及在民眾中引起的振奮,這一由威廉•康拉德•倫琴發現的X射線被命名為倫琴射線。
柴油機
發明人:魯道夫•迪塞爾(Rudolf Diesel)
發明時間:1890年
「長達數年、懸而未決的柴油機專利權官司和沉重的債務讓魯道夫•迪塞爾徹底絕望了。1913年,在他乘船從比利時前往英國時,這位身心具疲的工程師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高溫氣體產生推動力,壓力在不斷升高。活塞內部的空氣在轉瞬間受到如此擠壓,以致於其內部溫度高達700度。只需一小滴油,活塞內部的汽油混和物就能輕易自燃。1890年,魯道夫•迪塞爾成功地發明了一項全新的推動技術,在效率方面遠遠超過了四沖程發動機。利用壓縮空氣的原理,新機器耗能少,能量大,可達到20馬力。起初,這一 技術只是在小作坊里作為生產輔助工具使用。沒過多久,在技術革新中,柴油機就得到了全面推廣。1903年,第一艘裝有柴油發動機的輪船投入使用。1913 年柴油機車問世了。10年之後,貨車和客車也裝上了柴油機。工程師多年來在技術革新研究中所花費的心血得到了報償,柴油機讓這個世界動了起來。與其它發動機相比,在相同壽命前提下,柴油機在效率方面有其明顯的優勢。正是因為這一點,柴油發動機成為了在全世界范圍內推廣的技術。90%的商船都是通過柴油機驅動的
電話
發明人:菲利普•萊斯 (Philipp Reis)
發明時間:1859年
「在手機時代座機幾乎被認為是老掉牙的東西, 迅捷便利是當今衡量一切事務的標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菲利普•萊斯的聲音傳輸裝置在150年前還被當作是奇技淫巧。1859年這位教數學和物理老師就成 功的將聲音轉化為電信號,並在另一個地方還原為聲音。第一個超過100米的電話通話內容是:「馬不吃黃瓜色拉。」這個發明在當時顯然太過超前,萊斯只賣出了可憐的幾套。隨著電報的普及,電話才受到了大家的重視。1874年,萊斯臨死前預言,他給世界留下的是一個偉大的發明。1875年,美國人貝爾將改進後的電話申請了專利。貝爾電話的成功徹底改變了人們之間的交流方式,這是之前該領域的所有發明都無法比擬的。
社會保障法
開創者: 奧托•馮•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
開創時間: 1883年至1891年
社會保障的開創者
「皇帝御批——1881年9月17日,威廉一世在國會要求工人階級在物質上得到保障。當然他如此表示並非出於大公無私,他希望削弱社會民主力量,工人能重新歸國家政府所利用。帝國首相俾斯麥相信,建立由醫療保險,工傷保險,養老保險和 失業保險組成的法律體系,能解決很多社會問題並能穩定工人階級。他倡導的醫療保險由資方和勞方共同支付。工商保險則由資方肚子承擔,這一度引起了工業界的 強烈反彈。俾斯麥的社會保障法是現代國家的基礎。德國社會保障法被很多國家當作榜樣借鑒,比如英國政府在1942年通過貝弗里奇計劃,建立了社會保障體系。中國也借鑒了其中的很多內容。
牙膏
發明人:奧托馬•海因斯烏斯•馮•邁恩伯格
(Ottomar Heinsius von Mayenburg)
發明時間:1907年
人人都用它
它的口味多種多樣,但是它的作用只有一種——無論是草本的、薄荷的還是運動型的牙膏,它都至少每天兩次為我們的口腔保健效勞,使我們擁有清新的口氣。葯劑師奧托馬•海因斯烏斯•馮•邁恩伯格致力於牙齒健康保護。1907年,在萊奧(LEO)實驗室——一間位於德累斯頓勒文葯房(Löwen- Apotheke)閣樓上的小實驗室,馮•邁恩伯格用牙粉、漱口葯水和香精油做實驗,嘗試製造一種牙齒清潔軟膏,定期使用它能夠保證對牙齒的最佳保護。試驗的結果就是可登可登(Chlorodont)牙膏(這是德國最古老的牙膏品牌)。為了使它擁有更好的味道,他在其中加入了少量胡椒薄荷,並將牙膏直接裝入金屬軟管中。在1911年慕尼黑舉辦的首屆國際衛生保健展覽會上,可登可登牙膏榮獲了金質獎章。這項來自德累斯頓的發明不久就受到了全世界的歡迎。它實現了快速、深入的刷牙效果。因為有了它,一代又一代的人們才能擁有健康的牙齒。
真空
發現者:奧托•馮•俞雷克
發現時間: 1650年
虛無的巨大力量
馬格德堡的兩個半球幾乎是不可分離的。1663年自然科學家奧托•馮•俞雷克證明,要想將兩個中間空氣抽空的半球分開,至少需要16匹馬的力量。正是活塞真空泵為這次舉世矚目的實驗創造了前提。奧托•馮•俞雷克堅信,包圍在地球周圍的宇宙空間是虛無的真空世界,因此他想盡辦法證明真空的存在。為此他將滅火水泵作了簡單的改裝,在氣缸的一頭連接上可密封的活塞,另一頭則裝上閥門。當上拉活塞時,空氣被吸進氣缸,下壓時,空氣被排除出去。藉助空氣泵,奧托•馮•俞雷克將特殊的容器抽成真空。容器閥門上的開口保證了容器能夠很快達到內外壓平衡。由此證明了真空的存在。很多著名的創造發明都是在發現了真空的基礎上產生的。比如電燈泡和光學顯微鏡。
有軌電車
發明人:威吶•馮•西門子
發明時間:1881年
如果能乘坐軌道交通工具,人們可以少走很多路。1879年威吶•馮•西門子在柏林行業展覽會上向人們介紹了第一輛有軌電車。他希望這種時速7公里的交通工具能夠引起柏林人的注意。雖然剛開始的時候反響甚微,但西門子還是買下了位於里希特費爾德區的一段停運的貨運軌道,並自發改裝了兩輛馬車。 1881年5月16號,第一輛有軌電車正式投入使用。到如今還有很多人乘坐有軌電車。
掃描儀
發明人:魯多夫•黑爾
發明時間:1951年
魯多夫•黑爾一生中共申請了131項專利發明。2002年100歲高齡的魯多夫•黑爾逝世。
被解析的圖片
1951年電子技師魯多夫•黑爾研發出了圖片數碼處理器的雛形:通過克林版刻機將圖片首次以電子數據的形式讀入,並將圖像刻在金屬板上,以方便印刷。報紙的印刷時間大大縮短。黑爾在之後的幾年中,進一步改進了這一技術。1963年,他的事業達到了巔峰時期。膠版復寫器的發明標志著第一台可以分辨彩色圖片的掃描儀誕生。魯多夫•黑爾被視為圖像界的愛迪生。他的發明為數碼圖片處理技術和數碼照相技術奠定了基礎。
留聲機
發明人:埃米爾•博林爾
發明時間:1887年
聲音的紋路
現在的年輕人很多沒見過留聲機,許多喜歡音樂的四十歲以上的人是不會忘記留聲機給自己帶來的歡樂地。1887年埃米爾•博林爾發明的留聲機將音樂帶入了千家萬戶,之後的一百餘年間人們都在使用它。他將唱片與磁針間的角度改為90度。成功的秘訣正是這個Z形紋路上產生出的垂直電磁波。
直流發電機
發明人:威吶•馮•西門子
發明時間:1866年
永無止境地激發
發電機雖然停轉,但仍殘留了一部分電壓。1866年威吶•馮•西門子成功發現的電磁感應原理使得日後每個人都有機會使用電力。不管是用作機械運轉的動力還是房間的照明,電磁發電機可以不藉助其他輔助機械或是電池生產出夢寐以求的能源。按西門子的話說,電磁發電機可以通過自激發電。他這一理論的根據是,發電機電磁鐵中保有的磁性足以在轉動中的電樞上激發微弱電壓。由此引發的電樞運動反過來可使電磁鐵中的磁性達到飽和值。在西門子看來,他的發現使得在地球上的每個角落都可以發出不同強度的電。不管是在熱電廠,核電廠,水電廠還是風電廠,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電都是通過電磁發電機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