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第十四屆陳嘉庚青少年發明獎

第十四屆陳嘉庚青少年發明獎

發布時間:2021-07-11 11:12:42

① 史上今日: "陳嘉庚基金會"在北京成立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里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作者: 孔祥宇[責任編輯: 張端穎]

② 陳嘉庚青少年發明獎是全國性比賽嗎

不是的,僅限於上海地區。

③ 歷屆華表獎獲獎名單

歷屆華表獎獲獎名單

第一屆(1994年度)

最佳故事片:《被告山杠爺》

優秀故事片:《彈道無痕》《步入輝煌》《留村查看》《一家兩制》《天網》《絕境逢生》《警魂》

最佳導演:張建亞(《絕境逢生》)

最佳編劇:畢必成、范元(《被告山杠爺》)

第二屆(1995年度)

最佳故事片:《孔繁森》

優秀故事片:《贏家》《七七事變》《士兵的榮譽》《信訪辦主任》《九香》《紅櫻桃》

最佳導演:陳國星、王坪(《孔繁森》)

最佳編劇:鄭沂、沈貽煒(《信訪辦主任》)、思蕪(蘇小衛)(《贏家》)

第三屆(1996年度)

優秀故事片:《大轉折》《紅河谷》《喜蓮》《夫唱妻和》《離開雷鋒的日子》《男婚女嫁》《彝海結盟》《軍嫂》《青年劉伯承》《一棵樹》

最佳導演:韋廉(《大轉折》)、馮小寧(《紅河谷》)

最佳編劇:王興東(《離開雷鋒的日子》)、郭中束、郝國忱(《喜蓮》)

第四屆(1997年度)

優秀故事片:《鴉片戰爭》《大進軍——席捲大西南》《安居》《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惹事生非《黑眼睛》《長征》《紅西服》《燈塔世家》、《非常愛情》

最佳導演:胡炳榴(《安居》)、楊光遠(《大進軍——席捲大西南》)

最佳編劇:劉一兵(《朗朗星空》)、趙冬苓(《激情辯護》)

第五屆(1998年度)

優秀故事片:《春天的狂想》《男婦女主任》《世紀之夢》《快樂老家》《一個都不能少》《故園秋色》《不見不散》《龍飛鳳舞》《良心》《上海紀事》

最佳導演:孫沙(《快樂老家》)、張藝謀(《一個都不能少》)、滕文驥(《春天的狂想》)

最佳編劇:張笑天(《世紀之夢》)、 張繼、何慶魁、趙德平(《男婦女主任》)

第六屆(1999年度)

優秀故事片:《大進軍——大戰寧滬杭》《國歌》《緊急迫降》《我的1919》《黃河絕戀》《我的父親母親》《女帥男兵》《沖天飛豹》《賽龍奪錦》

優秀導演獎:陳國軍(《沖天飛豹》)、吳子牛(《國歌》)、張建亞(《緊急迫降》)

優秀編劇獎:黃丹(《我的1919》) 唐婁彝(《西洋鏡》)馮小寧(《黃河絕戀》)孫曉青、繆魯(《女帥男兵》)

第七屆(2000年度)

優秀故事片:《生死抉擇》《相伴永遠》《真心》《月圓今宵》《英雄鄭成功》《毛澤東與斯諾》《彩練當空舞》《詹天佑》《走出硝煙的女神》《走過嚴冬》

優秀導演:於本正(《生死抉擇》)、陳力(《月圓今宵》)、霍建起(《藍色愛情》)

優秀編劇:賀子壯、宋繼高(《生死抉擇》)胡建新、顧保孜(《相伴永遠》)

第八屆(2001年度)

優秀故事片:《毛澤東在1925》《沖出亞馬遜》《背水一戰》《聲震長空》《天上草原》《法官媽媽》《荔枝紅了》《面對生命》《高原如夢》《嘎達梅林》

優秀導演獎:宋業明(《沖出亞馬遜》) 塞夫、麥麗絲(《天上草原》)

第九屆(2002年度)

優秀故事片一等獎:《驚濤駭浪》

優秀故事片二等獎:《鄧小平》《美麗的大腳》《首席執行官》

優秀故事片三等獎:《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走了》《庫爾班大叔上北京》《周恩來萬隆之行》《和你在一起》《暖春》

優秀導演獎:翟俊傑(《驚濤駭浪》)、楊亞洲(《美麗的大腳》)

第十屆(2003年度)

優秀故事片獎:《台灣往事》《天地英雄》《驚心動魄》《三十八度》《疑案忠魂》《心跳墨脫》《暖》《婼瑪的十七歲》《毛澤東去安源》

優秀導演獎:鄭洞天(《台灣往事》)、霍建起(《暖》)

第十一屆(2004年度)

優秀故事片獎:《一輪明月》《任長霞》《我的法蘭西歲月》《鄧小平·1928》《鄭培民》《花腰新娘》《風起雲涌》《可可西里》《沉默的遠山》《張思德》

優秀導演獎:尹力(《張思德》)、陸川(《可可西里》)

第十二屆(2005-2006年度)

優秀故事片獎:《太行山上》《東京審判》《我的長征》《雲水謠》《千里走單騎》《別拿自己不當幹部》《小巷總理》《山鄉書記》《生死託付》《香巴拉信使》

優秀導演獎:尹力(《雲水謠》)、高群書(《東京審判》)

優秀編劇獎:劉恆(《雲水謠》) 陸柱國(《我的長征》、《太行山上》)

第十三屆(2007-2008年度)

優秀故事片獎:《突發事件》《鐵人》《沂蒙六姐妹》《高考1977》《集結號》《梅蘭芳》《大河》《我的左手》《八月一日》《袁隆平》

優秀導演獎:馮小剛(《集結號》)、陳凱歌(《梅蘭芳》)

優秀編劇獎:思蕪(蘇小衛)(《沂蒙六姐妹》)、張冰(《大河》)

第十四屆電影華表獎完全獲獎名單 (2009-2010年度)

優秀故事片獎 :《唐山大地震》《建國大業》《飛天》《楊善洲》《秋之白華》《山楂樹之戀》《鋼的琴》《建黨偉業》《郭明義》《趙氏孤兒》

優秀導演獎 :王珈、沈東(《飛天》) 韓三平、黃建新(《建國大業》)

優秀編劇獎: 《老寨》《建黨偉業》

第十五屆電影華表獎獲獎名單(2011-2012年度)

優秀故事影片獎:《中國合夥人》、《一九四二》、《周恩來的四個晝夜》、《失戀33天》、《辛亥革命》、《忠誠與背叛》、《錢學森》、《金陵十三釵》、《搜索》、《萬箭穿心》、《警察日記》

優秀導演獎:馮小剛 《一九四二》/陳力 《周恩來的四個晝夜》

優秀劇作獎:原創劇作周智勇,張冀《中國合夥人》改編劇作劉震雲《一九四二》

第十六屆中國電影華表獎獲獎名單(2016年度)

優秀故事片:《捉妖記》《破風》《狼圖騰》《失孤》《解救吾先生》《親愛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智取威虎山》《百團大戰》《戰狼》

優秀編劇獎:邢原平、賈茹《土地誌》

優秀導演:徐克

第十七屆中國電影華表獎獲獎名單(2018年度)

優秀故事片:《紅海行動》《戰狼2》《十八洞村》《建軍大業》《湄公河行動》《大魚海棠》《大唐玄奘》《老阿姨》《龍之戰》《明月幾時有》

優秀編劇:苗月《十八洞村》

優秀導演:林超賢《紅海行動》


(3)第十四屆陳嘉庚青少年發明獎擴展閱讀:中國電影華表獎(Huabiao Film Awards),是由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電影局主辦的電影獎項。正式設立於1994年,是中國電影界的政府獎。與中國電影金雞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並稱中國電影三大獎。網路-華表獎

④ 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學院是野雞大學嗎

新紀元大學學院,是繼新加坡南洋大學1980年關閉後,馬來西亞華人於1997年傾注全國華人心血籌辦的一所非盈利大學,也是南洋大學校友會籌募基金而成立的一所綜合類大學,所頒發的學歷得到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的認證,中國教育部涉外監管信息網公布新紀元大學為馬來西亞正規院校。

新紀元大學學院到底怎麼樣?是否名不副實?
學術成就

1.出版社區報《觀察家》,拓展學術研究—成立學術研究中心。

2.新加坡陳嘉庚國際學會與馬來西亞新紀元學院再度聯合主辦陳嘉庚青少年發明獎(馬來西亞)。

3.成立南洋大學史料中心 。

4.榮獲馬來西亞最具影響力的權威媒體《星洲日報》頒發《星洲教育獎》。

5.全國唯一一所具有學術及技職類教育一體的一流大學。

6.全國唯一一所擁有最多華人企業家支持及投入義捐的大學,掌握最多華社資源的大學。新紀元大學學院的建設基金源自華人社會的富豪、企業家、慈善家,乃至平民百姓的捐款,這都因為新紀元大學學院的辦學理念得到社會認可。

7.全國最快速獲得新政府支持的大學,新政府執政不滿一年即捐款200萬予新紀元,並有多名部長及高級官員到訪為眾多大型活動致開幕辭。

8.唯一一所獲政府學術鑒定機構認證的合法使用中文函授的戲劇與影像專業文憑、語言及應用語言學專業文憑及學士學位、媒體研究系課程。

9.產學研聯合打造新紀元精品實用教育!

10.企業網路最健全,企業脈搏最強的大學!

11.豐富的國內外企業實習機會,將學術實踐化,技職再培訓。

12.國際教育學院企業學堂提供中馬企業導師及全球最火商業課程。

13.與世界各地110所大學建立學術往來與交流計劃。

14.2015年世界大學網路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s of World Universities)全國私立學院第3名,全國第53名 以及東南亞區第452名。2016年世界大學網路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s of World Universities)全國私立學院第2名,全國第65名以及東南亞區第473名。2018年世界大學網路排名(Webometrics Rankings of World Universities)全國私立大學學院第11名,全國第78名以及東南亞區第645名。
新紀元大學學院是馬來西亞華人社會多年來創辦民辦高等教育的成果。1998年創校以後,新紀元歷經多年奮斗,終於在2016年12月30日獲得高等教育部批准由學院升格為大學學院,迎來更大的發展格局。

新紀元大學學院目前設有5個學院與10個科系。5個學院為研究生院、國際教育學院、文學與社會科學院、商業與資訊工藝學院以及媒體與藝術學院。10個科系則是中國語言文學系、教育系、輔導咨商與心理學系、東南亞研究系、商學系、金融與會計系、電腦科學與資訊工藝系、美術與設計系、戲劇與影像系以及媒體研究系。除了學士和專業文憑課程,新紀元大學學院已開設碩士和博士課程。

2015年,新紀元大學學院成立陳六使研究所,進一步強化本校的華人研究,以此出發,放眼東南亞華文教育,與世界接軌。我們期盼有朝一日做到「起步新紀元、立足東南亞、放眼全世界」的目標,在馬來西亞華文教育基礎上,辦好一所大學。

馬來西亞留學——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
優勢與榮譽

1.本地唯一一所兼具學術及技職類教育的一流大學;

2.提供從本科到博士學位,完善使用中文書寫的課程;

3.馬來西亞高等教育秉承英聯邦體制,受中國教育部承認;

4.國內擁有最多華社資源的大專;

5.產學研聯合打造新紀元精品實用教育;

6.敦聘學界專家與業界精英,分別組成學術顧問與企業顧問團隊;

7.提供學費低廉,品質優越的雙學位課程(英國格林多大學+新紀元大學);

8.500+企業提供實習機會,締造企業網路最健全的大學;

9.馬來西亞開銷少,適合工薪家庭;

10.本地唯一一所面向中國留學生提供全額獎學金資助計劃的高校;

11.本地唯一一所獲教育部認證,開辦以中文為教學媒介語的媒體研究及漢語國際教育課程的大學;

12.國內僅有的一所高校以「一帶一路」為研究課題,設東盟研究碩博課程及聘請訪問學者;

13.與世界各地150+大學建立學術往來與交流計劃;

14.提供學位課程以外的技職體驗(如精品咖啡拉花、烘焙、彩妝造型設計、電子游戲開發等課程導覽及體驗);

15.就業形勢較好,擁有馬來西亞乃至東南亞在地經驗,回國後更容易找到工作。

馬來西亞留學——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
馬來西亞新紀元大學可申請本科、碩士、博士。

⑤ 取得輝煌成就不忘祖國的海外華人有哪幾個啊

據我所知:華人企業家有陳嘉庚,1874年出生於中國福建省廈門集美鎮。陳嘉庚用一生的心血,無私的愛,對新加坡與中國的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辦學精神也影響了李光前、陳六使、劉玉水等人。他被譽為南洋千萬華僑中的傑出偉人。為了鼓勵在學青少年從事創新思考與發明,楊振寧教授等於一九八六年在新加坡成立了「陳嘉庚青少年發明獎」基金,由潘國駒教授任基金會主席。為了弘揚「嘉庚精神」,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田長霖和王賡武教授於一九九二年八月在香港成立了「陳嘉庚國際學會」一九九二年十月創辦了「陳嘉庚國際學會會訊」。

教育家有田長霖一九三五年出生於武漢市。在上海完成小學和初中學業。一九四九年隨家人遷居台灣。一九五五年獲國立台灣大學理學士學位。一九五六年赴美進修,一九五七年獲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機械工程學碩士學位。一九五九年獲晉林斯頓大學文學碩士學位和哲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在柏克萊加利福尼亞大學執教,先後擔任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兼系主任。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五年擔任研究副校長。一九八七年起任馬丁·伯林講座教授。一九八八年起任常務副校長。一九九零年,時年五十四歲,被加州大學董事會提名而出任該大學第七任校長,是第一位亞裔人,也是該校一百二十二年歷史上的第一位華裔校長。一九九七年卸任,被聘為香港首任科學創新委員會主席。一九九九年卸任,旋又就任美國國家科學委員會委員兼任美國多家公司顧問和多家大學客座教授。同時也被聘為中國科學物理研究所及多家著名大學名譽教授。曾在專業刊物上發表了二百三十多篇學術論文。是國際上「熱輻射」和「熱傳導」的權威。且獲多項成就獎和教育獎項。2002年10月17日,因腦瘤手術失敗,在美國逝世,享年67歲。田校長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他出任柏克萊大學校長是全球華裔的無限光榮。田長霖也是熱力學家,他曾研發一種太空梭絕緣體,並研發一種供太空計劃使用的土星火箭推進器。1999年國家天文學會以他的名字重新為一個行星命名。

還有很多人 比如李政道,楊振寧等等,好多好多了。

⑥ 航海技術 讀研 轉行

就我的讀研同學情況,要是你能考到特別好的學校讀研可以,若是沒有958的 ,還是盡快找個好工作。

⑦ 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舉出現代具有這種高尚品德的人,並簡述其事跡,並做簡要評論

焦裕祿同志(1922—1964),博山縣崮山鄉北崮山村(今屬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崮山鎮北崮山村)人。中共蘭考縣委書記、革命烈士。
一九二二年八月十六日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里。因生活所迫,幼年時代只讀了幾年書就在家參加勞動。
抗日戰爭初期,日寇、漢奸和國民黨反動派對勞動人民的剝削和壓迫越來越殘酷,焦裕祿同志家中的生活越來越困難。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年代裡,他的父親焦方田走投無路,被逼上吊自殺。日偽統治時期,焦裕祿同志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後又被押送到撫順煤礦當苦工。焦裕祿同志忍受不了日寇的殘害,於一九四三年秋天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無法生活下去,又逃到江蘇省宿遷縣,給一家姓胡的地主扛了兩年長工。
一九四五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焦裕祿同志從宿遷縣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當時他的家鄉雖然還沒有解放,但是,共產黨已經在這里領導群眾進行革命活動,焦裕祿同志自動要求當了民兵。當民兵後,他參加過解放博山縣城的戰斗。
焦裕祿同志是一九四六年一月在本村參加中國共產黨的。1946年3月他又正式參加了本縣區武裝部的工作,在當地領導民兵,堅持游擊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他帶領民兵參加過不少戰斗,以後又調到山東渤海地區參加過土地改革復查工作,擔任過組長。
解放戰爭後期,焦裕祿同志隨軍離開山東,到了河南,被分配到尉氏縣工作,一直到一九五一年。他先後擔任過副區長、區長、中共區委副書記、青年團縣委副書記等職。而後又被先後調到青年團陳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團鄭州地委工作,擔任過團地委宣傳部長、第二副書記等職。
一九五三年六月,焦裕祿同志響應黨的號召,被調到洛陽礦山機器製造廠參加工業建設,直到一九六二年。他在這個工廠擔任過車間主任、科長。在這期間,焦裕祿同志還到大連起重機廠實習了一年多。一九六二年六月,為了加強農村工作,焦裕祿同志又被調回尉氏縣,任縣委書記處書記。一九六二年十二月,焦裕祿同志被調到蘭考縣,任縣委第二書記、書記。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焦裕祿同志因患肝癌不幸逝世,時年四十二歲。
1964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號召全省幹部向他學習。1966年2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稱號。1966年2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了《向毛澤東同志的好學生焦裕祿同志學習》的社論和《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長篇通訊,高度贊揚了焦裕祿徹底的革命精神。
焦裕祿同志逝世後,蘭考人民為了緬懷他,專門為他建立了蘭考焦裕祿紀念園,以供人們來憑吊他。現在,蘭考焦裕祿紀念園不僅是一個學習和教育的場所,同時也是一個紅色旅遊的景觀。2007年8月20日,蘭考焦裕祿紀念園經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電影《焦裕祿》電影《焦裕祿》劇照製片公司:峨嵋電影製片廠
出品年份:1990年
導演:王冀邢
主演:李雪健
李仁堂
梁 音
獲獎記錄:1991年獲第十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李雪健),第十四屆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男演員獎(李雪健),廣播電影電視部1989-1990年優秀影片獎。
劇情:風沙、水澇、鹽鹼等「三害」困擾蘭考地區,焦裕祿受上級委派,來到這里擔任縣委書記。為了根治「三害」,盡快幫助群眾脫貧,焦裕祿到蘭考後馬上深入調查,制訂治理方案。但救災物資運到蘭考,焦裕祿主動率領縣委幹部去火車站卸貨、發貨,縣委副書記、縣長吳榮先對本應完成的工作坐視不管,還對焦裕祿帶頭工作感到不滿。縣園藝場老場長被活活累死,焦裕祿很受震動,決定為基層幹部增加口糧配給,但有人卻在吳榮先的指使下向地委告狀。上級前來了解情況,幾百名群眾堵住會議室大門,為焦裕祿鳴冤叫屈。不久,蘭考又遇特大水災,焦裕祿強忍肝痛,沖在搶險救災第一線。但因長期操勞過度,焦裕祿的肝病持續惡化,於1964年5月14日晨病逝。他的遺體被安葬在了黃河故道的沙丘上,近十萬群眾自發為他送葬,以表達對這位好書記的敬愛、懷念之情。
焦裕祿同志參加革命工作十八年間,一貫聽黨的話,對黨的工作忠心耿耿,為人民鞠躬盡瘁,為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奮鬥了一生。焦裕祿同志不愧為黨的好乾部縣委書記的好榜樣、人民群眾的貼心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光輝的一生。他沒有死,他將永遠活在全國人民的心裡!
我們國家需要有很多誠心為人民服務,誠心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服務的人,焦裕祿同志就是這樣的人。
焦裕祿同志對革命無限忠誠,為人民鞠躬盡瘁。他參加革命工作以後,特別是擔任領導職務以後,始終繼承與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身不離勞動,心不離群眾,艱苦樸素,永葆勞動人民的本色。他嚴於律己,堅決反對特殊化,堅持同破壞黨的組織紀律等一切不正之風,作不懈地斗爭。
焦裕祿同志誠懇待人,他時刻想著人民群眾,愛護人民群眾,關心人民群眾,熱情幫助人民群眾解決具體困難,始終和廣大人民群眾保持最密切的聯系,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貼心人。
為了改變蘭考縣面貌,焦裕祿同志在困難面前不退縮、不畏懼,堅持實事求是、調查研究的工作作風。他深入到生產第一線,把群眾的革命干勁和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結合起來,通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摸索自然條件和客觀規律,從而找到了改造客觀世界、戰勝自然災害的正確途徑。在蘭考的除「三害」斗爭中立下了不朽功勛。
焦裕祿同志是黨的好乾部、好黨員。他不為名、不為利,不怕苦、不怕死,一心為革命,一心為人民,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焦裕祿同志是我們永遠學習的好榜樣。
第一部分 在急風暴雨中成長
一九二二年,正是軍閥混戰時期。那家軍閥打過來,派捐要款;這家軍閥打過來,搶糧抓夫,鬧得民不聊生。就在這年八月十六日,焦裕祿出生在山東博山縣北崮山村一戶貧苦農民的家裡。

焦裕祿同志逝世了,他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永遠激勵著人們前進;他留下的徹底改變蘭考面貌的未競事業,正由蘭考人民繼續完成;他生前沒有寫完的文章,正由蘭考人民繼續撰寫。
焦裕祿同志逝世後,人們在他的日記本上,看到了這樣一段話: 「 我想,作為一個革命戰士,就要象松柏一樣,無論在烈日炎炎的夏天,還是在冰天雪飄的嚴冬,永不凋謝,永不變色;還要象楊柳一樣,栽在哪裡活在哪裡,根深葉茂,茁壯旺盛;要象泡桐那樣,抓緊時間,迅速成長,盡快地為人民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 。 這就是對焦裕祿同志一生所走過道路的最生動的寫照。
焦裕祿同志在黨的哺育下,從一個受盡日寇、地主殘酷壓迫的長工,迅速成長為一名共產主義戰士。在炮火連天的戰爭年代,他懷著刻骨的仇恨,大智大勇的和敵人進行了頑強的戰斗;在暴風驟雨的土改運動中,他不畏艱險,勇作勇為,積極參加了鏟除封建剝削制度的斗爭;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他勤學苦練,又紅又專,成為工業戰線上的一名尖兵;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大自然的搏鬥中,他以最大的膽略,喊出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最強音: 「 不制服蘭考的 『 三害 ' 死不瞑目! 」
焦裕祿同志不愧為黨的好乾部,不愧為人民的好兒子,不愧為縣委書記的好榜樣,不愧為人民群眾的貼心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光輝的一生。他沒有死,將永遠活在全國人民的心裡!
焦裕祿同志,山東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一九二二年八月十六日出生,一九四六年一月參加革命工作,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解放戰爭初期,焦裕祿同志在本縣區武裝部任分隊長時帶領民兵參加過不少戰斗,以後又調到山東渤海參加土地改革復查工作隊,擔任組長。
解放戰爭後期,焦裕祿同志隨軍離開山東,到了河南被分到尉氏縣工作,一直到一九五一年,先後擔任過付區長、區長、中共區委付書記,青年團縣委副書記等職,後又調到青年團陳留地委和青年團鄭州地委工作,擔任過團地委宣傳部部長、第二副書記等職。
一九五三年六月,焦裕祿同志響應黨的號召,被調到洛陽礦山機器廠參加工業建設,直到一九六二年先後擔任車間主任、科長,在這期間焦裕祿同志還到大連起重機廠實習了一年多。一九六二年六月,為了加強農村工作,焦裕祿同志又被調回尉氏縣,任縣委書記處書記,同年十二月焦裕祿同志調到蘭考縣,任縣委第二書記、書記。
焦裕祿同志不愧是中國共產黨的忠誠戰士。他在參加工作十八年間,特別是在蘭考的一年多的時間里,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革命精神,對革命忠心耿耿,為人民鞠躬盡瘁,直至最後積勞成疾,不幸於一九六四年五月十四日在鄭州病故,時年四十二歲。
2004年 5月14日,是人民的好公僕、幹部的好榜樣焦裕祿同志逝世40周年紀念日。40多年前,焦裕祿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心裡裝著群眾,惟獨沒有自己;他實事求是,腳踏實地,艱苦奮斗,不向困難低頭,不斷開拓進取;他清正廉潔,無私奉獻,為人民利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焦裕祿精神的影響,已遠遠跨過了蘭考,跨過了河南,催生了一批又一批焦裕祿式的好乾部。
在中國三字經里流傳著,焦裕祿,好公僕,一身死,萬民哭這樣氣質凜然句子。焦裕祿為蘭考,治理風沙,水澇,鹽鹼地不顧個人安危的感人事跡。後來他身患肝癌,仍然走村串戶,對困難群眾問寒問暖,關心群眾生活,勝過關心自己。焦裕祿的感人事跡一直是後人學習的榜樣。

⑧ 如何做科研

如何做科研或如何科技創新?我覺得這個題目很大,不好講:如果真的要展開的話,很多東西都可以講,比如如何選題,如何做實驗,如何寫文章等等,不是短時間能講完的。並且,很多東西也沒有標准答案,每個老師都會給你講一套他自己做科研的方法,有的也許是泛泛而談,比如要勤奮刻苦、善於觀察等等。這些東西很難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第三個原因是,學校有很多做科研相當出色的老師,我自己的科研並不是做得最好的。不過,經過長期的訓練,還是有些感想和經驗。我不是教你怎麼做實驗,也不是教你怎麼寫論文,而是大范圍地說些學習和科研的思維方法。什麼是化學家的人生? 當開花的時候一定要燦爛地開,卑微一點沒有關系;當結果的時候一定要飽滿,小一點沒有關系。就是不要等到結果的季節,花苞尚未含!戀愛,只能自己參與,別人無法分享。傷痛,只能自己承受,別人無法分擔。知識可以積累,但是知識的芬芳,只能自己去體會。人生,如果不能快樂渡過,沒有下一次機會。 關於學習 楊振寧認為,一個學者的taste的形成要比style要早一點。如果一位學子大學畢業的時候沒有形成自己的taste,這位學生的發展肯定不樂觀。有一個非常年輕、聰明的學生,來自南京一所著名高校。他雖然很聰明,比如說楊振寧問他幾個量子力學的問題,他都會回答,但楊振寧問他:這些量子力學問題,哪一個你覺得是妙的?他卻講不出來。對他講起來,整個量子力學就像是茫茫一片。楊振寧對於他的看法是:盡管他吸收了很多東西,可是他沒有發展成一個taste。所以楊振寧覺得他的前途發展不是最樂觀,沒有接受。該學生後來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學習。入學時,學校就對新生進行了博士資格考試,該生通過,且通過者僅有一位。立即成了該校教授眼中的「嬌子」,爭相收入門中。後來的發展出乎物理系所有教授的意料。盡管助教工作很出色,幾乎沒有不會的習題,但在研究小組中研究工作總也進不了狀態。在研究小組熱火朝天的氣氛中,他居然三年都產生不了新想法。導師很著急,但也很負責。在第三年末,導師找了一位電子工程系的教授聯合培養,商量安排一個體力大於智力的博士論文題目,勉強進入了博士論文階段。 因為學一個東西不只是要學到一些知識,學到一些技術上面的特別的方法,而是更要對它的意義有一些了解,有一些欣賞。假如一個人在學了量子力學以後,他不覺得其中有的東西是重要的,有的東西是美妙的,有的東西是值得跟人辯論得面紅耳赤而不放手的,那我覺得他對這個東西並沒有學進去。他只是學了很多可以參加考試得很好分數的知識,這不是真正做學問的精神。他沒有把問題裡面基本的價值掌握住。學一個學科,不但要掌握住它們裡面的知識、定理和公理的意義、精神及其重要性,等到你覺得這些東西重要到一個程度時,你才是真正把這些東西吸收進去了。我想一個思考比較成熟的、書念得很好的學生,如果能夠在一個早的時候接觸到一些風格比較合適或者是比較重要的文章,並吸收了它們的精神,這對他將來選擇正確的問題和正確地解決問題的方法會是有很大幫助的。關於科研:現在學生可以參加的項目有哪些?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寶鋼優秀學生獎」,上海市大學生「挑戰杯」競賽,上海市「科創杯」競賽,「上汽教育杯」競賽,上海市陳嘉庚青少年發明獎競賽,還有上海市「市長獎」。學校里有各種各樣的項目,比如團委科創項目、「挑戰杯」孵化項目、教務處科研項目、學院今年也推出科技成果競賽,為申報學校科研項目做准備。各種項目報名的人很多,但是我時常有些疑惑:有多少人是真正出於科研興趣而申請這些項目,而有多少人是為了評獎學金、保送研究生、簡歷上好看一點而申請的?如果你說你申請了這些計劃,沒有被入選,還能堅持在實驗室做實驗並出了成果,那才是科研的誠心,沒有誠心,科研是不會長久的。和誠心相關的是激情。有激情倒並不是讓大家成天不睡覺做實驗,而是說你要有科研的熱情,有主觀能動性,真正把研究當作你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用星雲大師的話說:「做什麼像什麼」。有了這種激情和「做什麼像什麼」的習慣以後,以後無論你做科研還是上台講課,都能做好。 做科研除了要有誠心和激情,還要有好正確的思維方法。 學生科研最關鍵的一步是如何找研究課題。但這一步沒法教(不象解題有固定技巧和步驟),只能自己悟。各人會有不同經歷和不同的找課題的辦法。有的人善於找熱點課題;有人找課題全憑興趣和感覺;有人的研究課題主要來源於聽報告和讀論文。我鼓勵年青學子多聽學術報告。你至少可以看一看和欣賞 how the best science is done。聽報告可以啟發你擴展研究方向。有的課題想法來源於與同事閑侃或爭論,有的來源於企業界朋友,有的來源於喝酒,五花八門,也挺好玩的。但很少有那種蘋果掉下來打在腦袋上就發現萬有引力的機會。 大家可以看一些好的論文的引言部分。一個好的科研工作,應該師出有名。什麼理由呢?往往是:某個研究課題非常熱門,對於解決人類什麼問題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並有可能帶來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在文獻中,別人曾經針對這一個問題做了研究,取得了進展,但是還有什麼東西不清楚,或者還有什麼地方不夠完善。因此,現在我們來進行這個研究。我們採用什麼方法,得到了什麼結果,有什麼意義和價值。以上,不但是一篇論文引言的寫法,也體現了做科研選題和表達的思路。假設你遇到業內重要人士,你要把你的研究結果兜售給他,但只有五分鍾時間,你就用這種思路去說。無論你面對來訪的老師,還是參加外國大學面試,都可以用這種思路去描述你的研究。另外,你在做科研的過程中就得很清楚這些,而不能像無頭蒼蠅一樣說不清楚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這個課題有多重要、別人做了什麼、你做了什麼、你做的有什麼重要價值。 科研的思維方法就像骨架一樣,事實上每一塊骨頭都可以深入探討。比如關於別人做了什麼,就涉及到文獻閱讀、對比和總結。「太陽底下沒有什麼東西是新的。」也就是說,科學的發展是建立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礎上,你的發現,也許是前人的改進,也許推翻了前人的結論,但正是前人鋪墊性的研究,才使你想到了目前所要研究的東西。而前人研究的東西,大多發表在文獻中了。看文獻有幾個功能:首先,你可以知道別人做了什麼,沒有做什麼,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做。其次,你可以借鑒別人的方法來研究你要研究的東西。再次,你可以對自己已經得到的數據和結果有更清楚的「上下文」。有時候,你以為你得到的數據是黃金,但是看了文獻,發現你的數據是稻草;還有時候,你以為你的數據是稻草,但讀了文獻,發現你的數據是黃金。最後,看了大量文獻,在寫文章的時候能夠旁徵博引地進行討論,提高論文的學術水平。一篇好的學術論文,不能一廂情願地把數據「傾倒」給讀者,告訴他們你要報道什麼,而要告訴讀者你的工作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和文獻中的結果一致還是不一致,不一致的原因在什麼地方,而這些都離不開研讀大量文獻。以後如果別人問起你的課題,你能脫口而出文獻中誰誰誰做了什麼,他們發現了什麼,那麼別人對你的印象會很深刻,否則,就會給人一種你只是按照導師的吩咐去做實驗而自己對課題沒有概念的感覺。 除了科研的基本思維,科研具體進展或方案也極其重要。做科研一定要有很清晰的頭腦,在任何時候都能說清楚我要做什麼,或者說我要往哪裡走,我現在在什麼地方,我怎樣才能從「這里」到「那裡」。即目標問題。這個目標可以是搞清楚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比如研究中國人和非洲人的血緣關系,也可以是一個實際應用的產品,比如使神五、神六發射成功。有了目標以後,如果是大的項目,比如神五、神六,可以進行目標的分解,比如有的人研製發射控制裝置,有的人研究外殼,有的人研究動力系統。對於小的科研項目或者科研點子的實現來說,你可以「跟著感覺走」,但是做科研還沒有入門或者剛入門的人常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有的做著做著,課題就做沒了,或許是因為實驗數據很混亂、自相矛盾,或許是發現別人已經做過了、報道過了,或許是自己東打一槍、西打一槍,心太活,最後沒有一個點子成功。此時就要不斷進行階段性的整理,梳理做了什麼東西、得到什麼結果,還需要做哪些東西才能把這個課題做完整,然後討論完以後,就盯著沒有完成的東西去做。用這個方法做科研、做事,我覺得很有用。 每個人科研過程都會遇到困境,大家往往只看到本科生發表SCI論文、獲獎這個結果,而忽略了科研的心路歷程和起伏跌宕,讓大家誤以為做科研很簡單,把東西放在儀器上測一下就能發論文、獲得成果。其實,科研不是尋找你已經知道的東西,而是探索你本來不知道的東西。既然是探索,結果往往出乎想像。你也許本來以為你按照這個實驗思路會得到成功的結果,但結果反而失敗了。 遇到困難怎麼辦呢?首先,靜下心來想一想:得到的數據,哪些是確鑿的,哪些是不靠譜的(比如實驗設計有問題、測試數據時儀器狀態不佳)。研究中遇到的瓶頸,是這個課題額外衍生出來的枝節,還是這個課題的一部分?如果說是額外衍生出來的枝節,能否在以後進行單獨研究?如果說是這個課題的一部分,應該死死頂住,還是象壁虎一樣斷尾求生?其次,科研瓶頸的存在是有原因的,並且可能不只一個原因。如何吃大象?把大象切成一段一段吃。克服科研瓶頸也是一樣,乍一看困難,嚇趴下了,但是找出原因,把它分解為可以解決的片斷,然後分別進攻。當你完成一件事情後,頓時有種愉悅的感覺,這會促使你充滿鬥志地攻克下一個難關。在生活中,有個墨菲定律,就是說你原本以為做一件事情需要花一個月,但實際上花的時間比你想像的多,比如兩、三個月。在科研中也是如此。所以遇到困難不要沮喪,而要把這當作是一種正常的、必經的過程、一個學習、鍛煉的過程。再次,當你在科研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如果你越來越急,會導致忙中出錯。如果這時候你能靜下心來保持充足的睡眠,適當到外面(比如到公園里)去走走,經過幾天、幾周的冷處理後再來看你研究的東西,也許會有新的視角、新的收獲。一些原本你以為是問題的問題,也許不再是問題了。最後,多向周圍的師兄、師姐、老師討教。 事實上,科研中的學問和經驗遠遠不止這些。以前,本科生只要跟著師兄、師姐做就行了,其實,科研不僅僅是做,而且還是思考、設計、總結。並且,科研還涉及時間、管理、與實驗室成員的相處等。科研工作者除了做好實驗以外,還需要很好的表達溝通能力,比如能夠寫論文、能夠寫項目申請書,能夠作報告,能夠說服評委把獎給你。最後,我想說,科研重在過程,這和心態有關。例如:我曾經對學生的報告進行了打分,並把分數告訴學生。有個學生便來要求加分,我就說:「不要把分數看得太重,如果你能在我的講課和對你報告的點評中收獲什麼,這不是比你加個一、兩分更重要嗎?」我想說的是,在科研上也是一樣的,你參加挑戰杯,當然結果只有兩個:要麼得獎,要麼不得獎。如果得獎,當然皆大歡喜,如果不得獎,也別沮喪,在科研活動中學到的東西,將會很有用。科研不是百米沖刺,而是馬拉松賽跑。並不能象趕時髦似地別人進實驗室,你也進實驗室,別的本科生發SCI論文,你也想立竿見影地發篇SCI論文。如果能在科研實踐中學到科研的技能、方法和思路,那會非常有幫助。 1.科研靠積累。 象倫琴發現X射線那樣憑借一次簡單觀察就得諾貝爾獎的機會越來越少。更多的科研成果來自於實驗室長期積累。最終實至名歸。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設計課題不要好高騖遠。選導師要想好:你是要白手起家,還是要為人作嫁?
2.文獻要追蹤。 開題時通過查文獻了解的情況,到結題的時候可能有很大不同。實驗過程中要注意追蹤。運氣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線索;運氣不好,發現別人搶先了。據此修正你的實驗。寫論文之前一定要重新查一遍文獻。
3.記錄要復習。前面的實驗記錄要經常復習。隨著經驗的增加和認識的提高,你會發現最初的判斷未必正確。
4.材料要變質。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試劑會降解,有些設備會老化,這導致你在完全按照以前的方法操作後得不到以前的結果。如果某種試劑只是有效量的減少,你需要加大用量。如果變質以後產生了有害的物質,恐怕該換試劑了。如果設備讀數有漂移,就得校正。總之,出了問題要找原因,每一步都要"確切"!否則就是刻舟求劍。
5.導師要看清。 導師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他的想法隨時在變。覺得事情不好,他會轉向。你要擦亮眼睛,看清苗頭,否則會被轉暈。可以適當地引導一下,互動嘛。

⑨ 吳江的研究領域

燃燒污染物監測與控制、可再生能源開發與利用。主講本科生課程「鍋爐原理」、「工程燃燒學」、「專業英語」、「熱能與動力工程測試技術」和研究生課程「燃燒理論與污染物控制」、「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英語」。在燃燒科學與污染物控制研究領域有一定影響,擔任「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Fuel」、「Energy & Fuels」、《燃料化學學報》、《安全與環境學報》審稿專家、《中國電機工程學報》特約審稿專家、《內燃機學報》、《環境科學與技術》特邀編委。2003年12月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獲博士學位,2004年2月進入上海電力學院,隨後赴美訪問研究近3年,2006年10月回國,在美國期間任副研究員、Hg-SCEM項目組組長,作為項目經理承擔美國能源部(DOE)、國家能源技術實驗室(NETL)等資助的10餘個項目。
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基金」、上海市重點科技攻關、「創新行動計劃」、曙光人才計劃、白玉蘭科技人才基金、上海市教委科技創新重點項目等10餘項,以子項負責人承擔國家863計劃(子課題)、上海市重大科技攻關、科技啟明星跟蹤、寶鋼集團等資助的科研項目10餘項。參與國家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近10項。發表論文80餘篇,被EI收錄近50篇,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主編教材2部,其中一部入選國家「十二五「規劃教材。承擔的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項目(A類),驗收綜合評價為優秀。曾獲上海市科教黨委系統第二屆「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獎」、全國大學生「挑戰杯」上海市優秀指導教師、國家節能減排大賽指導教師三等獎、上海市技術發明三等獎、上海市教學成果二等獎、上海市優秀發明選拔賽優秀發明銀獎、銅獎,上海市「市級教學團隊」主要成員(排名第二),指導的學生團隊獲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大賽」三等獎、全國大學生「挑戰杯」上海市三等獎、上海市大學生科創基金、上海市「上汽教育杯」、上海市「科創杯」創造發明三等獎、陳嘉庚青少年發明獎等20餘項,目前指導博士生1名、碩士生8名。

⑩ 如何做科研

如何做科研或如何科技創新?我覺得這個題目很大,不好講:如果真的要展開的話,很多東西都可以講,比如如何選題,如何做實驗,如何寫文章等等,不是短時間能講完的。並且,很多東西也沒有標准答案,每個老師都會給你講一套他自己做科研的方法,有的也許是泛泛而談,比如要勤奮刻苦、善於觀察等等。這些東西很難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第三個原因是,學校有很多做科研相當出色的老師,我自己的科研並不是做得最好的。不過,經過長期的訓練,還是有些感想和經驗。我不是教你怎麼做實驗,也不是教你怎麼寫論文,而是大范圍地說些學習和科研的思維方法。什麼是化學家的人生? 當開花的時候一定要燦爛地開,卑微一點沒有關系;當結果的時候一定要飽滿,小一點沒有關系。就是不要等到結果的季節,花苞尚未含!戀愛,只能自己參與,別人無法分享。傷痛,只能自己承受,別人無法分擔。知識可以積累,但是知識的芬芳,只能自己去體會。人生,如果不能快樂渡過,沒有下一次機會。 關於學習 楊振寧認為,一個學者的taste的形成要比style要早一點。如果一位學子大學畢業的時候沒有形成自己的taste,這位學生的發展肯定不樂觀。有一個非常年輕、聰明的學生,來自南京一所著名高校。他雖然很聰明,比如說楊振寧問他幾個量子力學的問題,他都會回答,但楊振寧問他:這些量子力學問題,哪一個你覺得是妙的?他卻講不出來。對他講起來,整個量子力學就像是茫茫一片。楊振寧對於他的看法是:盡管他吸收了很多東西,可是他沒有發展成一個taste。所以楊振寧覺得他的前途發展不是最樂觀,沒有接受。該學生後來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學習。入學時,學校就對新生進行了博士資格考試,該生通過,且通過者僅有一位。立即成了該校教授眼中的「嬌子」,爭相收入門中。後來的發展出乎物理系所有教授的意料。盡管助教工作很出色,幾乎沒有不會的習題,但在研究小組中研究工作總也進不了狀態。在研究小組熱火朝天的氣氛中,他居然三年都產生不了新想法。導師很著急,但也很負責。在第三年末,導師找了一位電子工程系的教授聯合培養,商量安排一個體力大於智力的博士論文題目,勉強進入了博士論文階段。 因為學一個東西不只是要學到一些知識,學到一些技術上面的特別的方法,而是更要對它的意義有一些了解,有一些欣賞。假如一個人在學了量子力學以後,他不覺得其中有的東西是重要的,有的東西是美妙的,有的東西是值得跟人辯論得面紅耳赤而不放手的,那我覺得他對這個東西並沒有學進去。他只是學了很多可以參加考試得很好分數的知識,這不是真正做學問的精神。他沒有把問題裡面基本的價值掌握住。學一個學科,不但要掌握住它們裡面的知識、定理和公理的意義、精神及其重要性,等到你覺得這些東西重要到一個程度時,你才是真正把這些東西吸收進去了。我想一個思考比較成熟的、書念得很好的學生,如果能夠在一個早的時候接觸到一些風格比較合適或者是比較重要的文章,並吸收了它們的精神,這對他將來選擇正確的問題和正確地解決問題的方法會是有很大幫助的。關於科研:現在學生可以參加的項目有哪些?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寶鋼優秀學生獎」,上海市大學生「挑戰杯」競賽,上海市「科創杯」競賽,「上汽教育杯」競賽,上海市陳嘉庚青少年發明獎競賽,還有上海市「市長獎」。學校里有各種各樣的項目,比如團委科創項目、「挑戰杯」孵化項目、教務處科研項目、學院今年也推出科技成果競賽,為申報學校科研項目做准備。各種項目報名的人很多,但是我時常有些疑惑:有多少人是真正出於科研興趣而申請這些項目,而有多少人是為了評獎學金、保送研究生、簡歷上好看一點而申請的?如果你說你申請了這些計劃,沒有被入選,還能堅持在實驗室做實驗並出了成果,那才是科研的誠心,沒有誠心,科研是不會長久的。和誠心相關的是激情。有激情倒並不是讓大家成天不睡覺做實驗,而是說你要有科研的熱情,有主觀能動性,真正把研究當作你自己喜歡做的事,並且用星雲大師的話說:「做什麼像什麼」。有了這種激情和「做什麼像什麼」的習慣以後,以後無論你做科研還是上台講課,都能做好。 做科研除了要有誠心和激情,還要有好正確的思維方法。 學生科研最關鍵的一步是如何找研究課題。但這一步沒法教(不象解題有固定技巧和步驟),只能自己悟。各人會有不同經歷和不同的找課題的辦法。有的人善於找熱點課題;有人找課題全憑興趣和感覺;有人的研究課題主要來源於聽報告和讀論文。我鼓勵年青學子多聽學術報告。你至少可以看一看和欣賞 how the best science is done。聽報告可以啟發你擴展研究方向。有的課題想法來源於與同事閑侃或爭論,有的來源於企業界朋友,有的來源於喝酒,五花八門,也挺好玩的。但很少有那種蘋果掉下來打在腦袋上就發現萬有引力的機會。 大家可以看一些好的論文的引言部分。一個好的科研工作,應該師出有名。什麼理由呢?往往是:某個研究課題非常熱門,對於解決人類什麼問題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並有可能帶來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在文獻中,別人曾經針對這一個問題做了研究,取得了進展,但是還有什麼東西不清楚,或者還有什麼地方不夠完善。因此,現在我們來進行這個研究。我們採用什麼方法,得到了什麼結果,有什麼意義和價值。以上,不但是一篇論文引言的寫法,也體現了做科研選題和表達的思路。假設你遇到業內重要人士,你要把你的研究結果兜售給他,但只有五分鍾時間,你就用這種思路去說。無論你面對來訪的老師,還是參加外國大學面試,都可以用這種思路去描述你的研究。另外,你在做科研的過程中就得很清楚這些,而不能像無頭蒼蠅一樣說不清楚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這個課題有多重要、別人做了什麼、你做了什麼、你做的有什麼重要價值。 科研的思維方法就像骨架一樣,事實上每一塊骨頭都可以深入探討。比如關於別人做了什麼,就涉及到文獻閱讀、對比和總結。「太陽底下沒有什麼東西是新的。」也就是說,科學的發展是建立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礎上,你的發現,也許是前人的改進,也許推翻了前人的結論,但正是前人鋪墊性的研究,才使你想到了目前所要研究的東西。而前人研究的東西,大多發表在文獻中了。看文獻有幾個功能:首先,你可以知道別人做了什麼,沒有做什麼,還有什麼東西可以做。其次,你可以借鑒別人的方法來研究你要研究的東西。再次,你可以對自己已經得到的數據和結果有更清楚的「上下文」。有時候,你以為你得到的數據是黃金,但是看了文獻,發現你的數據是稻草;還有時候,你以為你的數據是稻草,但讀了文獻,發現你的數據是黃金。最後,看了大量文獻,在寫文章的時候能夠旁徵博引地進行討論,提高論文的學術水平。一篇好的學術論文,不能一廂情願地把數據「傾倒」給讀者,告訴他們你要報道什麼,而要告訴讀者你的工作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和文獻中的結果一致還是不一致,不一致的原因在什麼地方,而這些都離不開研讀大量文獻。以後如果別人問起你的課題,你能脫口而出文獻中誰誰誰做了什麼,他們發現了什麼,那麼別人對你的印象會很深刻,否則,就會給人一種你只是按照導師的吩咐去做實驗而自己對課題沒有概念的感覺。 除了科研的基本思維,科研具體進展或方案也極其重要。做科研一定要有很清晰的頭腦,在任何時候都能說清楚我要做什麼,或者說我要往哪裡走,我現在在什麼地方,我怎樣才能從「這里」到「那裡」。即目標問題。這個目標可以是搞清楚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比如研究中國人和非洲人的血緣關系,也可以是一個實際應用的產品,比如使神五、神六發射成功。有了目標以後,如果是大的項目,比如神五、神六,可以進行目標的分解,比如有的人研製發射控制裝置,有的人研究外殼,有的人研究動力系統。對於小的科研項目或者科研點子的實現來說,你可以「跟著感覺走」,但是做科研還沒有入門或者剛入門的人常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有的做著做著,課題就做沒了,或許是因為實驗數據很混亂、自相矛盾,或許是發現別人已經做過了、報道過了,或許是自己東打一槍、西打一槍,心太活,最後沒有一個點子成功。此時就要不斷進行階段性的整理,梳理做了什麼東西、得到什麼結果,還需要做哪些東西才能把這個課題做完整,然後討論完以後,就盯著沒有完成的東西去做。用這個方法做科研、做事,我覺得很有用。 每個人科研過程都會遇到困境,大家往往只看到本科生發表SCI論文、獲獎這個結果,而忽略了科研的心路歷程和起伏跌宕,讓大家誤以為做科研很簡單,把東西放在儀器上測一下就能發論文、獲得成果。其實,科研不是尋找你已經知道的東西,而是探索你本來不知道的東西。既然是探索,結果往往出乎想像。你也許本來以為你按照這個實驗思路會得到成功的結果,但結果反而失敗了。 遇到困難怎麼辦呢?首先,靜下心來想一想:得到的數據,哪些是確鑿的,哪些是不靠譜的(比如實驗設計有問題、測試數據時儀器狀態不佳)。研究中遇到的瓶頸,是這個課題額外衍生出來的枝節,還是這個課題的一部分?如果說是額外衍生出來的枝節,能否在以後進行單獨研究?如果說是這個課題的一部分,應該死死頂住,還是象壁虎一樣斷尾求生?其次,科研瓶頸的存在是有原因的,並且可能不只一個原因。如何吃大象?把大象切成一段一段吃。克服科研瓶頸也是一樣,乍一看困難,嚇趴下了,但是找出原因,把它分解為可以解決的片斷,然後分別進攻。當你完成一件事情後,頓時有種愉悅的感覺,這會促使你充滿鬥志地攻克下一個難關。在生活中,有個墨菲定律,就是說你原本以為做一件事情需要花一個月,但實際上花的時間比你想像的多,比如兩、三個月。在科研中也是如此。所以遇到困難不要沮喪,而要把這當作是一種正常的、必經的過程、一個學習、鍛煉的過程。再次,當你在科研中遇到問題的時候,如果你越來越急,會導致忙中出錯。如果這時候你能靜下心來保持充足的睡眠,適當到外面(比如到公園里)去走走,經過幾天、幾周的冷處理後再來看你研究的東西,也許會有新的視角、新的收獲。一些原本你以為是問題的問題,也許不再是問題了。最後,多向周圍的師兄、師姐、老師討教。 事實上,科研中的學問和經驗遠遠不止這些。以前,本科生只要跟著師兄、師姐做就行了,其實,科研不僅僅是做,而且還是思考、設計、總結。並且,科研還涉及時間、管理、與實驗室成員的相處等。科研工作者除了做好實驗以外,還需要很好的表達溝通能力,比如能夠寫論文、能夠寫項目申請書,能夠作報告,能夠說服評委把獎給你。最後,我想說,科研重在過程,這和心態有關。例如:我曾經對學生的報告進行了打分,並把分數告訴學生。有個學生便來要求加分,我就說:「不要把分數看得太重,如果你能在我的講課和對你報告的點評中收獲什麼,這不是比你加個一、兩分更重要嗎?」我想說的是,在科研上也是一樣的,你參加挑戰杯,當然結果只有兩個:要麼得獎,要麼不得獎。如果得獎,當然皆大歡喜,如果不得獎,也別沮喪,在科研活動中學到的東西,將會很有用。科研不是百米沖刺,而是馬拉松賽跑。並不能象趕時髦似地別人進實驗室,你也進實驗室,別的本科生發SCI論文,你也想立竿見影地發篇SCI論文。如果能在科研實踐中學到科研的技能、方法和思路,那會非常有幫助。 1.科研靠積累。 象倫琴發現X射線那樣憑借一次簡單觀察就得諾貝爾獎的機會越來越少。更多的科研成果來自於實驗室長期積累。最終實至名歸。做科研不要指望一步登天。設計課題不要好高騖遠。選導師要想好:你是要白手起家,還是要為人作嫁? 2.文獻要追蹤。 開題時通過查文獻了解的情況,到結題的時候可能有很大不同。實驗過程中要注意追蹤。運氣好,你可以得到更多的線索;運氣不好,發現別人搶先了。據此修正你的實驗。寫論文之前一定要重新查一遍文獻。 3.記錄要復習。前面的實驗記錄要經常復習。隨著經驗的增加和認識的提高,你會發現最初的判斷未必正確。 4.材料要變質。 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試劑會降解,有些設備會老化,這導致你在完全按照以前的方法操作後得不到以前的結果。如果某種試劑只是有效量的減少,你需要加大用量。如果變質以後產生了有害的物質,恐怕該換試劑了。如果設備讀數有漂移,就得校正。總之,出了問題要找原因,每一步都要"確切"!否則就是刻舟求劍。 5.導師要看清。 導師也是摸著石頭過河。他的想法隨時在變。覺得事情不好,他會轉向。你要擦亮眼睛,看清苗頭,否則會被轉暈。可以適當地引導一下,互動嘛。

閱讀全文

與第十四屆陳嘉庚青少年發明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