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水性筆的發明歷史
水性筆的發明歷史:
1984年:日本櫻花公司推出中性墨水筆。它是圓珠筆和記號筆的中間產品,用的是中性墨水。
中性筆由此誕生。
中性筆,又稱水筆,起源於日本,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一種新穎的書寫工具。中性筆兼具自來水筆和圓珠筆的優點,書寫手感舒適,油墨粘度較低,並增加容易潤滑的物質,書寫介質的粘度介於水性和油性之間,因而比普通油性圓珠筆更加順滑,是油性圓珠筆的升級換代產品。
按筆頭類型、油墨色彩、結構等又可分為不同類型的中性筆。從筆頭類型看,分為子彈頭型、針管型、半針管;從油墨色彩看,分為紅藍黑3種基本色中性筆和特殊色中性筆。由此可見,中性筆的類型可謂是多種多樣。
(1)水筆的發明者擴展閱讀:
水性筆的優點:
具有結構簡單、攜帶方便、書寫潤滑,且適宜於用來復寫等優點,從學校的學生到寫字樓的文職人員等各界人士都樂於使用。圓珠筆與自來水筆不同,由於它使用的是干稠性油墨,油墨又是依靠筆頭上自由轉動的鋼珠帶出來轉寫到紙上,因此不滲漏、不受氣侯影響,並且書寫時間較長,省去了需經常灌注墨水的麻煩。
該筆比一般鋼筆堅固耐用,但如果使用保管不當,往往寫不出字來,這主要是因干固的墨油粘結在鋼珠周圍阻礙油墨流出的緣故。油墨是一種粘性油質,是用胡麻子油、合成松子油(主含萜烯醇類物質)、礦物油(分餾石油等礦物而得到的油質)、硬膠加入油煙等而調製成的。
『貳』 水筆什麼時候發明的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現代的鋼筆,是1809年美國人沃特曼發明的。 匈牙利的新聞工作者艾爾斯茲爾·比羅與其兄弟喬治版合作於1938年製造了第一支圓權珠筆。 現在一般所謂的水筆、中性筆都是圓珠筆的改良產品。 西方人早就知道使用羽毛筆等方便快捷的書寫工具,後來又不斷創新發明了鉛筆,自來水筆(實際上,最早的金屬蘸水筆在公元前的羅馬共和國就已經出現了。發掘於龐貝古城廢墟,現收藏於尼泊爾的國家博物館),圓珠筆,並傳入中國,對推動中國的文化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魯迅也曾經對自來水筆的作用進行過精闢的闡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筆的發明和傳入中國遠比紙的使用貢獻要大。
記得採納啊
『叄』 世界上第一隻水筆是誰發明的
鋼筆是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工具,它是在19世紀初發明的。1809年,英國頒發了第一批關於貯水筆的專利證書,這標志著鋼筆的正式誕生。
在早期的貯水筆中,墨水不能自由流動。寫字的人壓一下活塞,墨水才開始流動,寫一陣之後又得壓一下,否則墨水就流不出來了。這樣寫起字來當然是很不方便的。
到1884年,美國一家保險公司的一個叫沃特曼的雇員,發明了一種用毛細管供給墨水的方法,比較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這種筆的筆端可以卸下來,墨水用一個小的滴管注入。
最早的能夠自己吸墨水的筆出現於20世紀初期,採取了一個活塞來吸墨水。當筆中採用了皮膽後,就要用一個鐵片插入一個縫中去擠壓皮膽來吸墨水。到1952年,又出現了用一根管子伸進墨水中吸水的施諾克爾筆。直到1956年,才發明了現在常用的毛細管筆。
圓珠筆誕生於1944年,匈牙利的一位編輯拉季斯洛·比羅發現,印刷油墨幹得很快而且不會弄臟稿紙,於是他決定製造一種使用同樣油墨的筆。可是這種粘稠的墨水無法從一般的筆尖流出來。在身為化學家的兄弟喬治的幫助下,他們設計出一種利用毛細作用把油墨送至圓珠的筆。1954年,派克鋼筆公司推出了高級的Jotter圓珠筆,這種筆容量大而且能在油墨用完後補充油墨。
圓珠筆具有結構簡單、攜帶方便、書寫潤滑,且適宜於用來復寫等優點,因而,從學校的學生到寫字樓的文職人員等各界人士都樂於使用。圓珠筆的書寫原理,主要是利用球珠在書寫時與紙面直接接觸產生摩擦力,使圓珠在球座內滾動,帶出筆芯內的油墨或墨水,以達到書寫的目的。
1888年,繼華特曼發明自來水筆4年後,美國的勞比提出一種全新概念的筆,它不同於自來水筆,而是在筆尖上裝上一個圓球,書寫時,隨著圓球的滾動,把墨水留在紙上,這就是今天人們所說的「圓珠筆」。令人遺憾的是,勞比的嘗試失敗了,一方面因為圓珠滾動不靈,寫不出字;另方面,通過圓珠流出的墨水無法控制,會大量漏水。這項發明被耽擱了下來。
半個多世紀後的1943年,匈牙利某印刷廠名叫拉茲羅·約瑟夫·比克的校對員,發現機器上剛印好的清樣含水分多,用自來水筆改正,會發生浸潤模糊的現象。為此,他經常琢磨用何種辦法進行改進。
一次,比克找來一根圓管,裝上油質顏料,把筆尖改成鋼珠,於是,世界上第一枝圓珠筆誕生了。後來,比克將這項發明提供給英國皇家空軍。不久,英國的一家飛機製造廠就推出了首批商業化的圓珠筆。
當時,美國有位名叫雷諾的商人看到這種圓珠筆,就像嗅覺靈敏的獵犬發現獵物一樣,以商人特有的敏感,認定這是前程無量的新產品。
當時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尾聲,原子彈在美國製造成功!為了聳人聽聞、招徠顧客,雷諾別出心裁地將他生產銷售的圓珠筆稱作「原子筆」。雷諾聲稱,他的原子筆可以在水下寫字,可以在寒冷的北極使用,可以長期書寫,而且方便攜帶。
圓珠筆油是一種墨油
『肆』 水筆是誰發明的
現代的鋼抄筆,是1809年美國人沃特曼發明襲的。
匈牙利的新聞工作者艾爾斯茲爾·比羅與其兄弟喬治合作於1938年製造了第一支圓珠筆。
現在一般所謂的水筆、中性筆都是圓珠筆的改良產品。
西方人早就知道使用羽毛筆等方便快捷的書寫工具,後來又不斷創新發明了鉛筆,自來水筆(實際上,最早的金屬蘸水筆在公元前的羅馬共和國就已經出現了。發掘於龐貝古城廢墟,現收藏於尼泊爾的國家博物館),圓珠筆,並傳入中國,對推動中國的文化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魯迅也曾經對自來水筆的作用進行過精闢的闡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筆的發明和傳入中國遠比紙的使用貢獻要大。
『伍』 中性筆是誰發明的
中性筆起來源於日自本,1988年日本PENTEL株式會社研製成功被稱為「HYBRID』』的產品,中性筆由此宣告誕生。中性筆是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一種新穎的書寫工具。中性筆兼具自來水筆和圓珠筆的優點,書寫手感舒適,油墨粘度較低,並增加容易潤滑的物質,因而比普通油性圓珠筆更加順滑,是油性圓珠筆的升級換代產品。
中性筆芯尾部的油狀物叫中性筆尾油鋰基酯,其作用如下:
1、保持良好的保濕密封,防止墨水蒸發或倒流溢出。
2、在中性筆書寫時,鋰基酯能象活塞一樣隨時跟進,利用大氣壓將墨水往下壓,保持中性筆書寫流暢,直至墨水書寫完。
『陸』 水筆是誰發明的求答案
水筆發明者是誰,無人知曉。而是從古代的蘸水筆發展來的。 古代的希臘人習慣用羽毛管削尖製成專蘸水筆,埃及人屬用蘆葦管削尖製成蘸水筆。 後來,人們在筆管里裝上一個小膠囊,用來儲存墨水,又換上一支鋼尖,就成為自來水筆。
『柒』 水性筆是誰發明的
水性筆種類繁多,所以發明人也不確定。
水性筆的主要溶劑是水,常見的水內性筆有鋼珠容筆、簽字筆、塑料、毛筆和螢光筆,水性筆較油性筆無味,筆尖不易乾燥,其筆跡耐光但不耐水,遇到水會渲染開來,不慎摔過就很容易斷水。
原理:在書寫液的液壓作用下,書寫液通過鋼珠和筆尖的縫隙,形成字跡。主要是利用球珠在書寫時與紙面直接接觸產生摩擦力,使圓珠在球座內滾動,帶出筆芯內的油墨或墨水,而後續水在大氣壓的作用下不停地補充過來,以達到書寫的目的。因此早期的大多數水性筆芯在靠近尾部的地方都會鑽一個小孔以保證空氣流通。
『捌』 筆是誰發明的
毛筆的起源:史記中曾記載:「秦始皇命太子扶蘇與蒙恬築長城以御北方專匈奴,蒙恬取山屬中之兔毛以造筆」,文房四譜上也記載:「昔日蒙恬造筆,以拓木為管,鹿毛為柱,兔毛為被,此乃謂蒼毫也」,博物志雲:「秦之蒙恬將軍取狐狸毛為柱,兔毫為被以書」,因此,我們通常稱蒙恬將軍為毛筆的史祖。毛筆的發明過程,最早可朔自新石器時代末期的仰韶文化期,雖然沒有足夠的文字記載可資證明,但由已出土的仰韶彩陶上的花文研究,可能是由類似毛筆的工具所繪制而成,及至商朝甲骨文的研究,可明顯的看出刀刻的甲骨文邊緣,是先用毛筆書寫其上再刻成的,可見此一時期已有毛筆的存在。周朝的青銅器上所鑄的文字,依其字形判斷,已明顯可知系由柔軟的筆尖所書寫筆觸的痕跡,由書寫的形狀與筆意,知道書寫的工具—也就是毛筆,1954年在湖南長沙郊外的左家公山出土的戰國時代楚墓文物中,已有多種古毛筆及其相關之書寫文物,這是首度使我們對漢朝以前的毛筆形象的想像,真像大白,該批文物中的毛筆稱之為「長沙筆」是由高級的兔毫所製成毛長2.42公分,筆管長達16.6公分,筆管是由細竹製成,製法是將兔毛夾插於管端,以細絲綁緊後用漆固定,此一製作在技術上已是相當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