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視機是誰發明的
人們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蘇格蘭人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在倫敦的一次實驗中「掃 電視描」出木偶的圖像看作是電視誕生的標志,他被稱做「電視之父」。但是,這種看法是有爭議的。因為,也是在那一年,俄羅斯人斯福羅金(Vladimir Zworykin)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向他的老闆展示了他的電視系統。 盡管時間相同,但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與斯福羅金(Vladimir Zworykin)的電視系統是有著很大差別的。史上將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的電視系統稱做機械式電視,而斯福羅金的系統則被稱為電子式電視。這種差別主要是因為傳輸和接收原理的不同。 電視的發展紛繁復雜。幾乎是同一個時期有許多人在做同樣的研究。 電視美國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到1953年設定全美彩電標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電視機
⑵ 電視機是誰發明的詳細一點
電視的誕生,是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在現代社會里,沒有電視的生活已不可想像了。各種型號、各種功能的黑白和彩色電視從一條條流水線上源源不斷地流入世界各地的工廠、學校、醫院和家庭,正在奇跡般地迅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形形色色的電視,把人們帶進了一個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尼普可夫圓盤 俄裔德國科學家保爾·尼普可夫還在中學時代,就對電器非常感興趣。當時正是有線電技術迅猛發展時期。電燈和有軌電車取代了古老的油燈、蠟燭和馬車,電話已出現並得到了普及,海底電纜聯通了歐洲和美洲,這一切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後來他來到柏林大學學習物理學。他開始設想能否用電把圖像傳送到遠方呢?他開始了前所未有的探索。經過艱苦的努力,他發現,如果把影像分成單個像點,就極有可能把人或景物的影像傳送到遠方。不久,一台叫作「電視望遠鏡」的儀器問世了。這是一種光電機械掃描圓盤,它看上去笨頭笨腦的,但極富獨創性。1884年11月 6日,尼普可夫把他的這項發明申報給柏林皇家專利局。在他的專利申請書的第一頁這樣寫道:「這里所述的儀器能使處於A地的物體,在任何一個B地被看到。」一年後,專利被批准了。 這是世界電視史上的第一個專利。專利中描述了電視工作的三個基本要素:1.把圖像分解成像素,逐個傳輸。2.像素的傳輸逐行進行。3.用畫面傳送運動過程時,許多畫面快速逐一出現,在眼中這個過程融合為一。這是以後所有電視技術發展的基礎原理,甚至今天的電視仍然是按照這些基本原則工作的。 1900年,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第一次使用了電視這個詞。可是最簡單最原始的機械電視,是在許多年以後才出現的。 貝爾德和機械電視 一個偶然的機會,英國發明家約翰·貝爾德看到了關於尼普可夫圓盤的資料。尼普可夫的天才設想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他立刻意識到,他今後要做的就是發明電視這件事。於是,他立刻動手幹了起來。正是對發明電視的執著追求和極大熱情支持著貝爾德,1924年,一台凝聚著貝爾德的心血和汗水的電視機終於問世了。這台電視利用尼普可夫原理,採用兩個尼普可夫圓盤,首次在相距4英尺遠的地方傳送了一個十字剪影畫。 經過不斷地改進設備提高技術,貝爾德的電視效果越來越好,他的名聲也越來越大,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後來「貝爾德電視發展公司」成立了。隨著技術和設備的不斷改進,貝爾德電視的傳送距離有了較大的改進,電視屏幕上也首次出現了色彩。貝爾德本人則被後來的英國人尊稱為電視之父。 幾乎就在同時,德國科學家卡羅魯斯也在電視研製方面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就。1942年,卡羅魯斯小組(包括兩名科學家,一名機械師和一名木工),造出一台設備。這台設備用兩個直徑為 1米的尼普可夫圓盤作為發射和接收信號的兩端,每個圓盤上有48個1.5毫米的小孔,能夠掃描 48行,用一個同步馬達把兩個圓盤連接起來,每秒鍾同步轉動10幅畫面,圖像投射到另一台接收機上。他們稱這台機器為大電視。這台大電視的效果比貝爾德的電視要清晰許多。但是,他們從未進行過公開表演,因而他們的發明鮮為人知。不同國度的科學家幾乎同時做出了類似發明,這充分說明了機械電視的發明是不依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是人類在自然界面前擁有創造力的一個見證。 1928年,「第五屆德國廣播博覽會」在柏林隆重開幕了。在這盛況空前的展示會中,最引人注目的新發明——電視機第一次作為公開產品展出了。從此,人們的生活進入了一個神奇的世界。然而,不能否認,有線的機械電視傳播的距離和范圍非常有限,圖像也相當粗糙,簡直無法再現精細的畫面。因為只有幾分之一的光線能透過尼普可夫圓盤的孔洞,為得到理想的光線,就必須增大孔洞,那樣,畫面將十分粗糙。要想提高圖像細部的清晰度,必須增加孔洞數目,但是,孔洞變小,能透過來的光線也微乎其微,圖像也必將模糊不清。機械電視的這一致命弱點困擾著人們。人們試圖尋找一種能同時提高電視的靈敏度和清晰度的新方法。於是電子電視應運而生。 電子電視 1897年,德國的物理學家布勞恩發明了一種帶熒光屏的陰極射線管。當電子束撞擊時,熒光屏上會發出亮光。當時布勞恩的助手曾提出用這種管子做電視的接收管,固執的布勞恩卻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1906年,布勞恩的兩位執著的助手真的用這種陰極射線管製造了一台畫面接收機,進行圖像重現。不過,他們的這種裝置重現的是靜止畫面,應該算是傳真系統而不是電視系統。1907年,俄國著名的發明家羅辛也曾嘗試把布勞恩管應用在電視中。他提出一種用尼普可夫圓盤進行遠距離掃描,用陰極射線管進行接收的遠距離電視系統。特別值得指出的是,英國電氣工程師坎貝爾·溫斯頓,在1911年就任倫敦學會主席的就職演說中,曾提出一種令人不可思議的設想,他提出了一種現在所謂的攝像管的改進裝置。他甚至在一次的講演中幾乎完美無缺地描述了今天的電視技術。可是在當時,由於缺乏放大器,以及存在其它一些技術限制,這個完美的設想沒有實現。 俄裔美國科學家茲沃雷金,開辟了電子電視的時代。茲沃雷金曾經是俄國聖彼德堡技術研所的電氣工程師。早在1912年,他就開始研究電子攝像技術。1919年茲沃雷金遷居美國,進入威斯汀豪森電氣公司工作。他仍然不懈地進行電子電視的研究。1924年茲沃雷金的研究成果——電子電視模型出現。 茲沃雷金(1889-1982)美國發明家。1923年發明電子電視攝像管,1931年研究成功電視顯像管。 茲沃雷金稱模型的關鍵部位為光電攝像管,即電視攝像機。遺憾的是,由於圖像暗淡,幾乎同陰影差不多。1929年矢志不渝的茲沃雷金又推出一個經過改進的模型,結果仍然不很理想。美國的 ARC公司最終投資了 5千萬美元,1931年茲沃雷金終於製造出了令人比較滿意的攝像機顯像管。同年,進行了一項對一個完整的光電攝像管系統的實地試驗。在這次實驗中,一個由240條掃描線組成的圖像被傳送給4英里以外的一架電視機,再用鏡子把 9英寸顯像管的圖像反射到電視機前,完成了使電視攝像與顯像完全電子化的過程。 隨著電子技術在電視上的應用,電視開始走出實驗室,進入公眾生活之中,成為真正的信息傳播媒介。1936年電視業獲得了重大發展。這一年的11月 2日,英國廣播公司在倫敦郊外的亞歷山大宮,播出了一場頗具規模的歌舞節目。這台完全用電子電視系統播放的節目,場面壯觀,氣勢宏大,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同年在柏林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報道,更是年輕的電視事業的一次大亮相。當時一共使用了 4台攝像機拍攝比賽情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算佐爾金發明的全電子攝像機。這台機器體積龐大,它的一個1.6米焦距的鏡頭就重45公斤,長 2.2米,被人們戲稱為電視大炮。這4台攝像機的圖像信號通過電纜傳送到帝國郵政中心的演播室,在那裡圖像信號經過混合後,通過電視塔被發射出去。柏林奧運會期間,每天用電視播出長達 8小時的比賽實況,共有16萬多人通過電視觀看了奧運會的比賽。那時許多人擠在小小的電視屏幕前,興奮地觀看一場場激動人心的比賽的動人情景,使人們更加確信:電視業是一項大有前途的事業,電視正在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員。
⑶ 電視機是誰發明的
電視機是由費羅·法恩斯沃斯、維拉蒂米爾·斯福羅金和貝爾德三人各自獨立發明的,但是三人發明的電視是有區別的,貝爾德(他全名是約翰·洛吉·貝爾德)的電視是機械掃描電視,費羅·法恩斯沃斯和維拉蒂米爾·斯福羅金的電視是電子電視。人們通常把1925年10月2日蘇格蘭人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在倫敦的一次實驗中「掃描」出木偶的圖像看作是電視誕生的標志,他被稱做「電視之父」。但是,這種看法是有爭議的。因為,也是在那一年,俄羅斯人維拉蒂米爾·斯福羅金(Vladimir Zworykin)(他在西屋公司(Westinghouse)向他的老闆展示了他的電視系統)和1927年費羅·法恩斯沃斯兩人也分別發明了電視。 盡管時間相同,但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與維拉蒂米爾·斯福羅金(Vladimir Zworykin)和費羅·法恩斯沃斯的電視系統是有著很大差別的。史上將約翰·洛吉·貝爾德(John Logie Baird)的電視系統稱做機械式電視,而維拉蒂米爾·斯福羅金和費羅·法恩斯沃斯的電視系統則被稱為電子式電視。這種差別主要是因為傳輸和接收原理的不同。 第一台電視機面世於1924年,由英國的電子工程師約翰·貝爾德發明,到1928年,美國的RCA電視台率先播出第一套電視片《FelixTheCat》,從此,電視機開始改變了人類的生活、信息傳播和思維方式。從此 ,人類開始步入了電視時代。從黑白到彩色、從模擬到數字、從球面到平面。 電視的發展紛繁復雜。幾乎是同一個時期有許多人在做同樣的研究。 1928年貝爾德的公司生產出貝爾德c型電視機,這是世界上第一台量產電視機。
⑷ 是誰發明了電視機
美國管達荷州一個叫做里加拜的小城鎮里,有一個名叫費羅·法恩士沃斯的小孩。他在別人面前總是非常害羞,但在老師賈斯廷·托曼面前,卻一點也不拘束。托曼非常了解他,在小費羅的身上,他發現了一種別的學生所不具有的素質,托曼相信這孩子日後一定會大有出息。費羅上中學一年級沒幾天,就出現在四年級的學生中間。他學習異常勤奮,不久就掌握了四年級的全部課程。課余時,他還到學校圖書館,閱讀了有關科學進展的所有圖書。一天放學後,老師托曼發現費羅一個人還在教室的黑板前畫著什麼,整塊黑板都讓費羅給畫滿了。「你又在干什麼呀?」托曼走進教室,挺有興趣地問。「我要搞一些發明。」費羅回答,他指著黑板上的草圖說「,這就是我第一個發明的設計草圖。」托曼仔細地看著這些草圖,微笑著問道「:你這個發明是什麼呀?」「我有一個發明電視機的設想。現在,讓我把整個設想都告訴您,您是唯一能理解我的人。」在1922年,無線電收音機對於人們來說,也還是十分新奇的東西。全美國,無線電台還不到30個。
⑸ 請問世界上的第一台電視機是誰發明的
第一台電視機面世於1924年,由英國的電子工程師約翰·貝爾德發明
⑹ 是誰發明了電視機
第一台電視於1925年由英國工程師約翰 貝爾德製造。
⑺ 電視機是由誰發明的
電視機是由費羅·法恩斯沃斯、維拉蒂米爾·斯福羅金和貝爾德三人各自獨立發明的,但是三人發明的電視是有區別的,貝爾德(他全名是約翰·洛吉·貝爾德)的電視是機械掃描電視,費羅·法恩斯沃斯和維拉蒂米爾·斯福羅金的電視是電子電視。
⑻ 電視機是誰發明的
發明者:貝爾德
1924年,英國人貝爾德發明了最原始的電視機,用電傳輸了圖像。
美國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到1953年設定全美彩電標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電視機。
現在是智能電視的天下,有如下優點:
方便,省錢(只要有寬頻不用再繳納任何費用),內容多(可下載各種大牌視頻軟體,如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等等)
推薦給盒子(小米盒子,天貓魔盒,泰捷webox這3種盒子性價比較高)或者電視裝個裝機必備,先在電腦上下載裝機必備到U盤中,然後再將U盤插到盒子或者電視上的usb介面進行安裝,(需要在設置中打開ADB調試或者叫開發者模式或者是允許未知來源)完了就可以裝一個當貝市場,從中下載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芒果tv,泰捷視頻,vst全聚合,電視貓,教育,游戲,娛樂等精品應用啦。其他具體教程可以去當貝官網查詢。
⑼ 電視機是誰發明的
貝爾德(J. L. Baird)(1888—1946)。出生在英國,從小體弱多病,好多次差一點被病魔奪去生命。然而,身體的脆弱磨煉了他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大學畢業後,他在電氣公司工作。他對工作一絲不苟,很短時間就修好了幾台幾乎淘汰的機器,深受公司器重。 無情的病魔纏住了他,只好辭職養病。1923年的一天,一個朋友告訴他:「既然馬可尼能夠遠距離發射和接收無線電波,那麼發射圖像也應該是可能的。」這使他受到很大啟發。貝爾德決心要完成「用電傳送圖像」的任務。他將自己僅有的一點財產賣掉,收集了大量資料,並把所有時間都投入到研製電視機上,最後,完成了電視機的設計工作。 在一間小小的屋子,既是卧室又是工作室。雖然疾病折磨著他,但他頑強地工作著,常常是日以繼夜,連夜戰斗,餓了吃麵包,困了和衣睡一會兒,沒有錢買實驗器材就以舊茶葉箱、舊帽子盒蓋、編織針等代替。 經過長時間的艱苦奮斗和無數次失敗之後,貝爾德終於用電信號將人的形像搬上了屏幕。1929年,英國廣播公司允許貝爾德公司開展公共電視廣播業務。 貝爾德 公元1930年,他語出驚人,提出了「彩色電視系統」構圖;為此理想,百折不撓,如故頑強奮斗,終於公元1941年12月測試成功 公元1928年,貝爾德將影片從英國倫敦用無線電波傳送到美國紐約,舉世更驚喜其成就。電視事業被各國廣播公司納為主要開發目標。貝氏已有英國政府及英國廣播公司(B B C)資助,更進一步全心力研發努力不懈下,公元1929年底電視台播送了他的新發明「有聲電視」。公元1930年,他語出驚人,提出了「彩色電視系統」構圖;為此理想,百折不撓,如故頑強奮斗,終於公元1941年12月測試成功之第二日,時正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轟炸倫敦,殃及池魚他的實驗室淪為毀燼,前功盡去。不過他不氣餒,仍然在戰亂惡劣情況下抱病另起研究。公元1946年6月8日,貝氏公演他已發明的彩色電視機,從英國電視廣播公司(B B C)播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大遊行」彩色電視節目。參與盛會人士都對於有顏色的電視影像贊不絕口,感念貝爾德對電視開創出偉大的事跡時,他已病重在床未能躬身與會,第六日年僅56歲與世長辭了,他的堅忍不拔科學家精神為電視研發可以說「鞠躬盡瘁」,永懷世人心中。
⑽ 電視機是誰發明的
發明者:
1924年,英國人貝爾德發明了最原始的電視機,用電傳輸了圖像。
美國RCA193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電視機,到1953年設定全美彩電標准以及1954年推出RCA彩色電視機。
由於射頻信號在空中傳輸的過程中要混入一些干擾信號並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大而衰減,電視機從有線或天線(RF-IN)接收到微弱的射頻電視信號後,首先要通過調諧器對它進行解調,經過放大、混頻和檢波,濾掉高頻載波分量,得到PAL、NTSC或SECAM制式的復合全電視信號。
從全電視信號中分離伴音信號和視頻信號。音頻信號經音頻電路處理後送揚聲器輸出。
視頻信號經視頻放大,並把亮度、色度信號分離開,得到YC分量信號。最後,把YC分量信號轉換成YUV、進而轉換成RGB分量信號並送顯象管顯示。
在全電視信號中,由於色度信號佔用了2.6MHz的帶寬,電視機的電子電路在亮度、色度信號分離處理時有的直接截取亮度低端約3MHz的信號。在這種情況下,雖然電視機的熒光屏可以達到水平約500線的分解率,實際從天線輸入的電視信號其水平分解率只有約260線。另外,不同頻道的信號強弱不同,最終反映到熒光屏上的圖像分解率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