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移一移的發明

移一移的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11 07:39:10

1. 移動技術的發展歷史

發展過程

移動通信可以說從無線電通信發明之日就產生了。1897年,M.G.馬可尼所完成的無線通信試驗就是在固定站與一艘拖船之間進行的,距離為18海里。

現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始於本世紀20年代,大致經歷了五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從本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為早期發展階段。

在這期間,首先在短波幾個頻段上開發出專用移動通信系統,其代表是美國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車載無線電系統。該系統工作頻率為2MHz,到40年代提高到30~40MHz可以認為這個階段是現代移動通信的起步階段,特點是專用系統開發,工作頻率較低。

第二階段從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

在此期間內,公用移動通信業務開始問世。1946年,根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的計劃,貝爾系統在聖路易斯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公用汽車電話網,稱為「城市系統」。當時使用三個頻道,間隔為120kHz,通信方式為單工,隨後,西德(1950年)、法國(1956年)、英國(1959年)等國相繼研製了公用行動電話系統。美國貝爾實驗室完成了人工交換系統的接續問題。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從專用移動網向公用移動網過 渡,接續方式為人工,網的容量較小。

第三階段從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

在此期間,美國推出了改進型行動電話系統(1MTS),使用150MHz和450MHz頻段,採用大區制、中小容量,實現了無線頻道自動選擇並能夠自動接續到公用電話網。德國也推出了具有相同技術水平的B網。可以說,這一階段是移動通信系統改進與完善的階段,其特點是採用大區制、中小容量,使用450MHz頻段,實現了自動選頻與自動接續。

第四階段從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

這是移動通信蓬勃發展時期。 1978年底,美國貝爾試驗室研製成功先進行動電話系統(AMPS),建成了蜂窩狀移動通信網,大大提高了系統容量。1983年,首次在芝加哥投入商用。同年12月,在華盛頓也開始啟用。之後,服務區域在美國逐漸擴大。到1985年3月已擴展到47個地區,約10萬移動用戶。其它工業化國家也相繼開發出蜂窩式公用移動通信網。日本於1979年推出800MHz汽車電話系統(HAMTS),在東京、大膠、神戶等地投入商用。西德於1984年完成C網,頻段為450MHz。英國在1985年開發出全地址通信系統(TACS),首先在倫敦投入使用,以後覆蓋了全國,頻段為900MHz。法國開發出450系統。加拿大推出450MHz行動電話系統MTS。瑞典等北歐四國於1980年開發出NMT—450移動通信網,並投入使用,頻段為450MHz。

這一階段的特點是蜂窩狀移動通信網成為實用系統,並在世界各地迅速發展。移動通信大發展的原因,除了用戶要求迅猛增加這一主要推動力之外,還有幾方面技術進展所提供的條件。首先,微電子技術在這一時期得到長足發展,這使得通信設備的小型化、微型化有了可能性,各種輕便電台被不斷地推出。其次,提出並形成了移動通信新體制。隨著用戶數量增加,大區制所能提供的容量很快飽和,這就必須探索新體制。在這方面最重要的突破是貝爾試驗室在70年代提出的蜂窩網的概念。蜂窩網,即所謂小區制,由於實現了頻率再用,大大提高了系統容量。可以說,蜂窩概念真正解決了公用移動通信系統要求容量大與頻率資源有限的矛盾。第三方面進展是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而出現的微處理器技術日趨成熟以及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從而為大型通信網的管理與控制提供了技術手段。

第五階段從80年代中期開始。

這是數字移動通信系統發展和成熟時期。 以AMPS和TACS為代表的第一代蜂窩移動通信網是模擬系統。模擬蜂窩網雖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例如,頻譜利用率低,移動設備復雜,費用較貴,業務種類受限制以及通話易被竊聽等,最主要的問題是其容量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移動用戶需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是開發新一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數字無線傳輸的頻譜利用率高,可大大提高系統容量。另外,數字網能提供語音、數據多種業務服務,並與ISDN等兼容。實際上,早在70年代末期,當模擬蜂窩系統還處於開發階段時,一些發達國家就著手數字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的研究。到80年代中期,歐洲首先推出了泛歐數字移動通信網(GSM)的體系。隨後,美國和日本也制定了各自的數字移動通信體制。泛歐網GSM已於1991年7月開始投入商用,預計1995年將覆蓋歐洲主要城市、機場和公路。可以說,在未來十多年內數字蜂窩移動通信將處於一個大發展時期,及有可能成為陸地公用移動通信的主要系統。

與其它現代技術的發展一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也呈現加快趨勢,目前,當數字蜂窩網剛剛進入實用階段,正方興末艾之時,關於未來移動通信的討論已如火如菜地展開。各種方案紛紛出台,其中最熱門的是所謂個人移動通信網。關於這種系統的概念和結構,各家解釋並末一致。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未來移動通信系統將提供全球性優質服務,真正實現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向任何人提供通信服務這一移動通信的最高目標。

移動通信史上的十件大事

一、上帝創造了何等奇跡!——電報的發明
二、「沃森特先生,快來幫我啊」——電話的發明
三、無形的信使——電磁波的發現
四、「要是我能指揮電磁波,就可飛越整個世界」——無線電報的發明
五、載著聲音飛翔的電波——無線電通信的發明
六、個人通信的發源地——傳呼的誕生
七、實現個人電話的夢想 ——蜂窩式行動電話的誕生
八、讓手機走近每一個人——GSM手機的出現
九、輝煌的失敗 ——全球「銥」星系統
十、山雨欲來風滿樓——新一代手機的誕生

2. 移動公司的前身及發展歷史

移動公司的前身及發展歷史: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是按照國家電信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於2000年4月20日成立的中央企業。2017年12月,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進行公司制改制,企業類型由全民所有制企業變更為國有獨資公司,並更名為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移動是一家基於GSM、TD-SCDMA和TD-LTE制式網路的移動通信運營商。中國移動全資擁有中國移動集團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國移動有限公司在國內31個省和香港設立全資子公司,並在香港和紐約上市。

主要經營移動語音、數據、寬頻、IP電話和多媒體業務,並具有計算機互聯網國際聯網單位經營權和國際出入口經營權。

注冊資本3000億人民幣,資產規模近1.7萬億人民幣,員工總數近50萬人。中國移動除原有動感地帶、神州行、全球通、動力100、G3外,在2013年12月18日公布了4G品牌。標志著中國移動4G業務的正式啟動。

2016年7月20日,財富世界500強出爐,中國移動名列財富世界500強之一。2016年8月,中國移動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10。

2017年7月,中國移動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名第6。2018年7月,中國移動在《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53名。12月18日,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強》揭曉,中國移動排名第76位。

(2)移一移的發明擴展閱讀:

2013年中國移動4G網路覆蓋將超過100個城市,4G終端采購將超過100萬部,在2月26日巴塞羅那2013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發布了中國移動TD-LTE雙百計劃。

自2012年全球TD-LTE發展倡議組織在巴塞羅那發表聯合行動宣言,宣布「將在2014年部署超過50萬基站,覆蓋人口超過20億以來,TD-LTE全球商用步伐突飛猛進。

一方面TD-LTE加速構建起了全球產業廣泛參與、產品高度成熟的端到端的完備產業鏈,在終端晶元環節取得重大突破;另一方面商用網路數和商業用戶數開始形成規模,LTE全球漫遊能力得到驗證。

3. 行動電話是在哪一年發明的

最新摩托羅拉手機大全就是手提式電話機的簡稱,或稱行動電話,香港地區也稱行動電話,是一種攜帶型無線電話。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紐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並打了一通,引得過路人紛紛駐足側目。這個人就是新款手機的發明者馬丁·庫帕。當時,庫帕是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

4. 地球以後會發明出瞬間移動的東西嗎,不然怎麼轉移到另一個星球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早晚的事。上世紀80年代科幻電影巜激光》,現在都有了。軍事上都有激光炮。不過瞬移你我可能趕不上了

5. 可以移動的電話是怎麼發明的

近20年來,對中國大眾影響最大的發明是什麼呢?毫無疑問,它是手機。那麼,手機是誰發明的呢?關於世界上第一部手機到底是誰發明的,科學界有一個小小的爭議。第一種說法是內森·斯塔布菲爾德發明了手機。

世界上的第一部手機像垃圾箱蓋一般大,而且信號只能覆蓋800米左右。與現代手機當然有太大差別。現在的手機體積非常小,可以放進衣兜內,通過它幾乎能與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取得聯系。但是,手機發明者內森·斯塔布菲爾德在申請無線電話專利100多年後,才被承認是手機之父。

這位瓜農將他所有閑暇時間和每一分錢都投入到這項發明中。他在美國肯塔基州默里的鄉下住宅內製成了第一個電話裝置,於1902年推出了他的發明。他在自己的果園里樹起一根高36.5米的天線,利用磁場將語音從一部手機傳輸到另一部手機里。然而,這部電話內的線圈所需的電線總量比連接它們的線還長,不過這項發明的確具有可以移動的優點。

1902年元旦,這位自學成才的電學家在該鎮的公共廣場上示範了他的裝置。給五個接收器播送了音樂和語音。後來他為馬車和船隻等移動交通工具設計了電話新版本,並與1908年申請了專利。不幸的是,在他的一生中,這項無線電話發明並沒有實現商業化,因此1928年在他去世時,仍然一貧如洗。

不過現在的一本書已經將他尊稱為現代手機之父,在他的發明周年紀念日,維珍移動網站用一個屬於他的網頁紀念他。維珍移動網的創始人理查德·布蘭森爵士說:「內森是手機之父,他的發明是改變世界通信方式的方法之一,能為他的發明舉行一百周年慶典,讓我感到萬分激動。」

新聞學教授鮑勃·勞克是2001年出版的《肯塔基州農民發明無線電話》一書的作者,他表示,斯塔布菲爾德是一位移動業界的先驅,但是他的發明並沒給他帶來足夠的榮譽。他說:「完全確定是他發明世界上第一部行動電話非常困難,但是他確實第一個申請了專利。因此他很有可能發明了第一部移動手機,只是他的發明從沒投入到商業應用。那時來看,這項發明非常不切實際,當時的人根本不知道以後手機的命運將會怎樣。」

斯塔布菲爾德是個好人,他只想利用行動電話幫助當地的社團與各家取得聯系,因為這些住戶都間隔著一段距離。可嘆的是,斯塔布菲爾德一部電話也沒有賣出去。因為他太保密,他不在的情況下,他的家人不能離開農場,他也不願意讓訪客踏入他的農場,因為他害怕他們可能會偷走他的發明。

他有六個孩子,他們一家一直一貧如洗,因為他將所有閑錢都花在這項電話試驗上了。後來他妻子離開了他,在生命的最後十年,斯塔布菲爾德過著像流動隱士一樣的生活。1928年他離開人世,埋葬在一個沒有墓碑的墓穴里。

這個說法至今沒有被社會認可。大家更為熟知的手機發明者是馬丁·庫帕。

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紐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並打了一通,引得過路人紛紛駐足側目。這個人就是手機的發明者馬丁·庫帕。當時,庫帕是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

這世界上第一通行動電話是打給他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一位對手,對方當時也在研製行動電話,但尚未成功。庫帕後來回憶道:「我打電話對他說:『喬,我現在正在用一部攜帶型蜂窩電話跟你通話。』我聽到聽筒那頭的『咬牙切齒』——雖然他已經保持了相當的禮貌。」

到現在,手機已經誕生整整30多年了。這個當年科技人員之間的競爭產物現在已經遍地開花,給我們的現代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馬丁·庫帕現在已經80多歲了,他在摩托羅拉工作了29年後,在矽谷創辦了自己的通訊技術研究公司。目前,他是這個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丁·庫帕當時的想法,就是想讓媒體知道無線通訊——特別是小小的移動通訊手機——是非常有價值的。另外,他還希望能激起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興趣,在摩托羅拉同AT&T(AT&T也是美國的一家通信大公司)的競爭中,能支持前者。

其實,再往前追溯,我們會發現,手機這個概念,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出現了。當時,是美國最大的通訊公司貝爾實驗室開始試制的。1946年,貝爾實驗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謂的移動通訊電話。但是,由於體積太大,研究人員只能把它放在實驗室的架子上,慢慢人們就淡忘了。

一直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期,AT&T和摩托羅拉這兩個公司才開始對這種技術感興趣起來。當時,AT&T出租一種體積很大的移動無線電話,客戶可以把這種電話安在大卡車上。AT&T的設想是,將來能研製一種行動電話,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車上的無線電設備來加以溝通。庫帕認為,這種電話太大太重,根本無法移動讓人帶著走。於是,摩托羅拉就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規定移動通訊設備的功率,只應該是1瓦,最大也不能超過3瓦。事實上,今天大多數手機的無線電功率,最大隻有500毫瓦。

從1973年手機注冊專利,一直到1985年,才誕生出第一台現代意義上的、真正可以移動的電話。它是將電源和天線放置在一個盒子中,重量達3千克,非常重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樣背著它行走,所以就被叫做「肩背電話」。

與現在形狀接近的手機,誕生於1987年。與「肩背電話」相比,它顯得輕巧得多,而且容易攜帶。盡管如此,其重量仍有大約750克,與今天僅重60克的手機相比,像一塊大磚頭。

從那以後,手機的發展越來越迅速。1991年時,手機的重量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現了體積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機。此後又進一步小型化、輕型化,到1999年就輕到了60克以下。也就是說,一部手機比一枚雞蛋重不了多少了。

除了質量和體積越來越小外,現代的手機已經越來越像一把多功能的瑞士軍刀了。除了最基本的通話功能,新型的手機還可以用來收發郵件和短消息,可以上網、玩游戲、拍照,甚至可以看電影!這是最初的手機發明者所始料不及的。

在通訊技術方面,現代手機也有著明顯的進步。當庫帕打世界第一個行動電話時,他可以使用任意的電磁頻段。事實上,第一代模擬手機就是靠頻率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用戶的不同手機。第二代手機——GSM系統則是靠極其微小的時差來區分用戶。到了今天,頻率資源已明顯不足,手機用戶也呈幾何級數迅速增長。於是,更新的、靠編碼的不同來區別不同的手機的CDMA技術應運而生。應用這種技術的手機不但通話質量和保密性更好,還能減少輻射,可稱得上是「綠色手機」。

6. 中國移動的來歷從什麼時候誕生第一部手機

1989年,第一個模擬蜂窩行動電話系統在廣東省建成並投入商用。

1997年,郵電部移動通信局成立。

1995年,GSM數字電話網正式開通。

1996年,中國電信行動電話實現全國漫遊,並開始提供國際漫遊服務。

1997年,中國電信第1000萬個行動電話客戶在江蘇誕生。

1997年,廣東數字移動通信和浙江數字移動通信資產分別注入中國電信(香港)有限公司,分別在紐約和香港掛牌上市。

1998年,中國電信客戶突破2000萬。

1999年,根據國務院批復的《中國電信重組方案》,移動通信分營工作啟動。

1999年,「新時空」行動電話號碼升11位。

2000年,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正式成立。

1973年4月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發明者馬丁庫泊發明世界第一部電話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中國的第一部手機叫科健KCH-2000,廣東深圳-中國科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4年,隸屬於中國科學院,1998年開發成功國產第一部GSM數字行動電話——科健KCH-2000。

(6)移一移的發明擴展閱讀:

1、從1983年第一部商用行動電話誕生至今,手機已經在人們的生活中悄然走過了將近30年的時光。隨著功能的日益完善,手機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打電話用的工具,而是逐步成為我們平時必不可少的隨身物品。

2、世界上第一部商用的行動電話,開啟手機時代的首個終端DynaTAC 8000X出自摩托羅拉之手,它也就是我們後來俗稱的"大哥大"的鼻祖。DynaTAC 8000X的開發周期超過了10年,耗資更是高達1億美元。

3、當時,負責摩托羅拉無線領域研發,後來被尊稱為手機之父的Martin Cooper認命Krolopp為項目組長,負責世界上第一台手機的開發工作,在DynaTAC 8000X的專利證書上總共有三個人的名字,Krolopp、Cooper以及當時摩托羅拉通訊部領袖John Mitchell。

4、第一部進入國內的手機;正式進入大陸市場的第一部模擬手機是摩托羅拉3200,然而它的意義不只是手機那麼簡單,它曾經以絕對的優勢壟斷了中國的手機市場;它造就了"大哥大"這個詞;它成為了80年代香港電影的重要道具之一,它因不菲的身價和昂貴的費用也成為了當年有錢人的標志。

5、相比第一部商用行動電話DynaTAC 8000X,摩托羅拉3200依然保持了"大哥大"的造型,但重量已減至520g左右。中國最早出現"大哥大"這個詞其實就是因摩托羅拉3200的碩大身形,當年被戲稱為打架武器之一。

6、第一款進入中國大陸的GSM手機,鑒於模擬行動電話的諸多弊端,中國大陸於1994年在相對發達的廣東省建立了第一個GSM網路。而愛立信的GH337則是第一款登陸中國大陸的GSM手機當時廣東省的GSM網路剛剛開通,GH337作為一款數字手機,無論是性能還是其它方面都較模擬手機好得多,也可說是當時的時尚潮流。

7、全球第一款全中文手機;全中文操作系統在90年可以說是一件非常高端的事情。依然記得早已是21世紀諾基亞發布的高端機型8850還不支持中文的電話簿。最早真正意義上的全中文手機是摩托羅拉CD928+。

8、第一款內置天線手機,漢諾佳推出的採用了機械控制和符合人體工學S型設計的CH9771,雖然冷冷的線條讓人覺得缺乏親和力,但它是第一款使用了內置天線的手機,CH9771重達168克,有灰、黑、紅三種顏色可選。雖然,這款手機在中國市場的反響不大,但內置天線設計卻為諾基亞和西門子等公司採用。

9、第一款內置游戲的手機,一直主攻年輕人市場的諾基亞是手機游戲的首創者,後來一直被其它品牌的手機模仿,游戲類型也越出越多,但諾基亞推出的第一款內置游戲的手機當屬6110,內置有貪食蛇、記憶力、邏輯猜圖三款游戲,其中"貪食蛇"一直流傳至今,成為諾基亞手機的傳統項目。

參考資料:網路-中國移動 網路-第一步手機的誕生

7. 行動電話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現代通訊技術的長足進步

——1973年行動電話的發明1973年4月的一天,一名男子站在紐約街頭,掏出一個約有兩塊磚頭大的無線電話,並打了一通,引得過路人紛紛駐足側目。這個人就是行動電話的發明者馬丁·庫帕。

庫帕是美國著名的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

這世界上第一個行動電話是打給庫帕在貝爾實驗室工作的一位對手——研發總監喬·恩格的。喬·恩格這時也在研製行動電話,但尚未成功。庫帕對喬·恩格說的話是:「喬,我現在正在用一部攜帶型蜂窩電話跟你通話。」

聽筒那頭一聽,氣得咬牙切齒。

行動電話的概念,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出現了。美國最大的通訊公司貝爾實驗室首先開始試制。1946年,貝爾實驗室製造出了第一部所謂的移動通訊電話。但是,由於體積太大,研究人員只能把它放在實驗室的架子上,慢慢人們就淡忘了。

一直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期,AT&T和摩托羅拉兩個公司才開始對這種技術感興趣起來。當時,AT&T出租—種體積很大的移動無線電話,客戶可以把這種電話安在大卡車上。AT&T的設想是,將來能研製一種行動電話,功率是10瓦,並利用卡車上的無線電設備來加以溝通。庫帕認為,這種電話太大太重,根本無法移動讓人帶著走。於是,摩托羅拉公司就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規定移動通訊設備的功率,只應該是一瓦,最大也不能超過3瓦。事實上,今天大多數行動電話的無線電功率,最大隻有500毫瓦。

經過兩年多的研製,世界上第一部行動電話終於從馬丁和他的夥伴們手中誕生了。這傢伙的個頭為7×9×1.75英寸,重2.55斤,足足像一瓶滿滿的大號可樂。1973年4月3日,馬丁拿著它,在車水馬龍、人來人往的紐約曼哈頓街頭希爾頓飯店附近打出了第一個電話後,就徑直走進希爾頓飯店,步入新聞發布會的大廳。

從1973年行動電話注冊專利,一直到1985年,才誕生出第一台現代意義上的、真正可以移動的電話。它是將電源和天線放置在一個盒子中,重量達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樣背著它行走,因此,被叫做「肩背電話」。

行動電話現在被我們俗稱為手機。與現在手機形狀接近的行動電話,誕生於1987年。與「肩背電話」相比,它輕巧得多,而且容易攜帶。盡管如此,其重量仍有大約750克,與今天僅重60克的手機相比,像一塊大磚頭。但從這以後,手機的發展越來越迅速。1991年時,手機的重量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現了體積為100立方厘米、重量100克的手機。此後又進一步小型化、輕型化,到1999年就輕到了60克以下。也就是說,一部手機比一枚雞蛋重不了多少了。

到2004年4月,行動電話即手機已經誕生整整30周年了。這個當年科技人員之間的競爭產物現在已經遍地開花,給人類的現代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馬丁·庫帕在摩托羅拉工作了29年後,在矽谷創辦了自己的通訊技術研究公司。目前,他是這個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

閱讀全文

與移一移的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