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發明無籽水果

發明無籽水果

發布時間:2021-07-11 05:48:00

❶ 無籽水果是怎樣形成的

最近流行吃無籽葡萄,這可讓很多懶人嘗到了甜頭,不用吐籽就能品嘗到香甜的葡萄,但是最近的傳言又讓很多愛吃葡萄的人感到恐慌,怕自己吃了無籽葡萄對身體有害。實際上,無籽葡萄並非是通過打避孕葯的方法來達到無籽的,我們都知道,葡萄屬於被子植物的果實,所以才會有籽,但是後來為了人們吃起來方面,果農會通過特別的方式來培育葡萄,讓其達到無籽,只是在葡萄的生長過程中,打一些植物激素來達到效果,並不會影響水果的安全性。

無籽葡萄是第一類和第三類無籽水果的典型例子。例如,我國栽培面積最大的巨峰葡萄,本身是產生種子的。但如果在葡萄盛花期及幼嫩果穗形成育期用一定濃度的赤黴素進行處理,便可以抑制種子發育,促進果實膨大,從而獲得無籽的巨峰葡萄。通過赤黴素處理的葡萄,不僅能夠達到較高的無核率,還有增加果粒大小的效果。另外一些葡萄品種,例如「京可晶」、「大粒紅無核」等,由於其本身的變異,在授粉之後,受精胚囊很快停止發育,但果實本身可以產生激素,從而使得果實膨大發育為無籽果實。

❷ 無籽西瓜是怎樣發明的呢

生物技術發展的成果

——1938年無籽西瓜的發明

1938年,中國的黃昌賢曾用植物激素處理西瓜雌花,第一次獲得了無籽西瓜。但由於果實小、成瓜率低而沒有應用於生產。1942年,日本首次培育成功三倍體無籽西瓜。

西瓜在所有瓜果中果汁最為充足,含水量高達96.6%,是人們喜食的時令水果。但是西瓜好吃吐籽煩,西瓜能不能像香蕉那樣沒有籽呢?於是人們開始研究利用生物技術培育無籽西瓜。

1938年,中國的黃昌賢曾用植物激素處理西瓜雌花,第一次獲得了無籽西瓜。但由於果實小、成瓜率低而沒有應用於生產。同年,日本生物學家寺田甚七使用萘乙酸和吲哚乙酸處理西瓜雌花柱頭,獲得多倍體西瓜。1942年,日本首次培育成功三倍體無籽西瓜。

1950年,日本育成了9個品種的無籽西瓜。無籽西瓜得到大面積推廣,到1957年,日本種植無籽西瓜的面積約達100萬平方米,從而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先後有印度、美國、義大利、智利、匈牙利、羅馬尼亞、泰國等國家的科學工作者,開展了西瓜多倍體的研究工作。中國從50年代至60年代初,進行無籽西瓜的試種。1965年,湖南無籽西瓜已銷往港澳市場。以後許多地區也積極推廣,並選育出適合當地特點的優良品種。

無籽西瓜是利用三倍體不育的原理培育成功的。你知道嗎,一般的生物細胞,染色體總是成雙成對的。譬如人就有46條、共23對染色體,每一對染色體長度一樣,看起來像雙胞胎,這樣的生物叫做二倍體。普通西瓜、猴等和人一樣都屬於二倍體。香蕉等天然無籽水果則例外,屬於三倍體,它的細胞中的染色體不是「雙胞胎」,而是有三套。這些「三胞胎」細胞在減數分裂形成生殖細胞時,染色體總是不能成雙成對等量分配,不是多了就是少了。這樣的生殖細胞雖能刺激果實發育成熟,但不能受精結籽成為種子。這好比有的人長大成年了卻不會生育一樣。

培育無籽西瓜的關鍵就是要把二倍體西瓜變成三倍體西瓜。主要方法是:將正常的二倍體有籽西瓜在幼苗期用一種叫做秋水仙素的神奇化學葯物進行人工誘變,使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加倍,創造出四倍體西瓜。然後把四倍體西瓜植株作母本,用正常的二倍體有籽西瓜作父本,在開花時用人工授粉進行雜交,就能得到三倍體的種子。第二年用三倍體的種子種植,長成的花用二倍體有籽西瓜花授粉,就可得到無籽西瓜。由於無籽西瓜體細胞染色體為33條,它在生殖過程中無法均勻配對,生殖力顯著衰退,只能形成我們平常看到的那種白嫩種子,這樣的西瓜故稱無籽西瓜。

無籽西瓜由於沒有種子不能繁殖後代,所以必須採用年年制種的方法,成本較高,當然,無籽西瓜的價格就要略高於普通西瓜了。

❸ 無籽水果是怎麼種植出來的呢

一般也是用種子種的,如
無籽西瓜
。但現在在實驗室中也有用
組織培養
的方法繁殖的。

❹ 無籽西瓜是誰發明的

1938年,黃昌賢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時,就以應用植物激素首次成功培育出無籽西瓜而轟動美國及歐洲生物學界,登入園藝科學的殿堂。當時,美國的許多報刊以「以中國人育成無籽西瓜」、「無籽西瓜由年輕華人育成」等為題,刊登了黃昌賢的事跡和照片,譽他為「無籽西瓜之父」,「無籽西瓜大師」。因為這一傑出成就,他被選為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AAS)榮譽會員、獲美國西格馬賽(Sigma Xi)科學榮譽學會會員稱號,並獲得金鑰匙獎。美國科學促進會將應用植物激素育成無籽西瓜列為1938年世界生物學成就之一。 先前,1936年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植物生理學教授古斯塔佛遜(F.G. Gustafson)博士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做實驗,第一次使番茄、西葫蘆、茄子、辣椒和一些觀賞植物獲得了單性結果的無籽果實,證明了應用某種植物激素能使植物子房不經受精作用就自然發育成無核果實,但他在西瓜、南瓜方面的實驗則未獲成功。但黃昌賢受到古氏論文的啟發,敏銳地意識到植物激素能產生無籽果實,將會使植物生理學發生重大突破,對植物花果發育生理理論的發展和植物果實的優化將會有深遠影響,在生產應用上也很有發展前景。於是,他充分利用美國圖書館的豐富資料,全面系統地研究了30年代初期一些植物生理學家利用化學葯劑在植物扦插繁殖上的應用技術,還特別與從事植物激素研究並獲得多種植物插條生根的專家齊摩門博士聯系。根據齊氏的經驗,他採用了扦插生根最有效的激素——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對西瓜進行試驗。他夜以繼日地學習、研究,實踐,經過反復試驗,終於在1938年培育成功大小正常、品質優良的無籽西瓜。在同年的美國園藝學會年會上,黃昌賢報告了這一成果,闡述了培育的方法,提出用化學葯劑——秋水仙鹼(C22H25O6N)處理普通西瓜的植株,可促其染色體倍增,產生四倍體植株。再採用萘乙酸混合其他激素塗抹花的柱頭,便能獲得果形大小正常、完全無籽的西瓜。而他用這種激素處理的黃瓜、辣椒等,經專家鑒定,認為所結無籽果實都比古斯塔佛遜的要好

❺ 從科學角度來說,「無子水果」如何培育

無籽西瓜
普通西瓜為二倍體植物,即體內有2組染色體(2N=22),永秋水仙素處理其幼苗,令二倍體西瓜植株細胞染色體成為4倍體(4N=44),這種4倍體西瓜能正常開花結果,種子能正常萌發成長。然後用4倍體西瓜植株做母本(開花時去雄)、二倍體西瓜植株做父本(取其花粉授4倍體雌蕊上)進行雜交,這樣在4倍體西瓜的植株上就能結出3倍體的植株,在開花時,其雌蕊要用正常二倍體西瓜的花粉授粉,以刺激其子房發育成果實。由於胚珠不能發育為種子,而果實則正常發育,所以這種西瓜無子!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介紹了幾種無籽果實,如無籽番茄、無籽西瓜和香蕉等。我們知道,果實是由子房發育而來的,在子房發育成為果實的過程中,需要一定量的生長素。一般來說,果實發育所需生長素是由胚珠發育形成的幼嫩種子提供的,三倍體無籽西瓜是根據染色體變異的原理培育而來的。但是,無籽西瓜的發育仍然需要生長素,那麼沒有種子,生長素從何而來呢?

一般來說,生長素在植物體內的合成部位是葉原基、嫩葉和發育中的種子,在這些部位,存在著與生長素合成有關的酶系。在多種酶的催化作用下,植物體內的色氨酸經過氨基轉換、脫羧作用和兩個氧化步驟,最終變成生長素(吲哚乙酸)。在二倍體西瓜的花粉中,除含有少量的生長素外,同樣也含有使色氨酸轉變成生長素的酶系。當二倍體花粉萌發時,形成的花粉管伸入到三倍體植株的子房內並將自身合成生長素的酶體系轉移到其中,從而在子房內仍能合成大量的生長素,促使子房發育成無籽果實。

無子西瓜是用種子種出來的,但這個種子不是無籽西瓜里的種子,而是自然的二倍體西瓜跟經過誘變產生的四倍體雜交後形成的三倍體西瓜里的種子.由於是三倍體,所以他本身是沒有繁殖能力的,所以也沒有子. 問題如下:

❻ 哪些是無籽水果

無核果實是指沒有成熟種子的果實。由於食用無籽水果通常更容易,更方便,因此被認為具有商業價值。

大多數商業生產的無籽果實是從植物中開發的,這些植物的果實通常含有分布在整個果肉中的許多相對較大的硬種子。

無核水果的常見品種包括西瓜,西紅柿,葡萄和香蕉。此外,還有許多無籽柑橘類水果,例如橙子,檸檬和酸橙。

大多數無核作物的缺點之一是該物種遺傳多樣性的顯著減少。作為基因上相同的克隆,影響一個人的害蟲或疾病很可能能夠影響其每個克隆。

❼ 無籽西瓜誰發明的

1938年,黃昌賢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時,就以應用植物激素首次成功培育出無籽西瓜而轟動美國及歐洲生物學界,登入園藝科學的殿堂。當時,美國的許多報刊以「以中國人育成無籽西瓜」、「無籽西瓜由年輕華人育成」等為題,刊登了黃昌賢的事跡和照片,譽他為「無籽西瓜之父」,「無籽西瓜大師」。因為這一傑出成就,他被選為美國科學促進協會(AAAS)榮譽會員、獲美國西格馬賽(Sigma Xi)科學榮譽學會會員稱號,並獲得金鑰匙獎。美國科學促進會將應用植物激素育成無籽西瓜列為1938年世界生物學成就之一。
先前,1936年美國密執安州立大學植物生理學教授古斯塔佛遜(F.G. Gustafson)博士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做實驗,第一次使番茄、西葫蘆、茄子、辣椒和一些觀賞植物獲得了單性結果的無籽果實,證明了應用某種植物激素能使植物子房不經受精作用就自然發育成無核果實,但他在西瓜、南瓜方面的實驗則未獲成功。但黃昌賢受到古氏論文的啟發,敏銳地意識到植物激素能產生無籽果實,將會使植物生理學發生重大突破,對植物花果發育生理理論的發展和植物果實的優化將會有深遠影響,在生產應用上也很有發展前景。於是,他充分利用美國圖書館的豐富資料,全面系統地研究了30年代初期一些植物生理學家利用化學葯劑在植物扦插繁殖上的應用技術,還特別與從事植物激素研究並獲得多種植物插條生根的專家齊摩門博士聯系。根據齊氏的經驗,他採用了扦插生根最有效的激素——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對西瓜進行試驗。他夜以繼日地學習、研究,實踐,經過反復試驗,終於在1938年培育成功大小正常、品質優良的無籽西瓜。在同年的美國園藝學會年會上,黃昌賢報告了這一成果,闡述了培育的方法,提出用化學葯劑——秋水仙鹼(C22H25O6N)處理普通西瓜的植株,可促其染色體倍增,產生四倍體植株。再採用萘乙酸混合其他激素塗抹花的柱頭,便能獲得果形大小正常、完全無籽的西瓜。而他用這種激素處理的黃瓜、辣椒等,經專家鑒定,認為所結無籽果實都比古斯塔佛遜的要好

http://www.hpe.sh.cn/ShowNews.asp?ArticleID=1431

❽ 無子水果是怎樣培育出來的

無子水果培育方法:

  1. 組織培養或營養繁殖,比如香蕉的繁殖。香蕉本身是自發的三倍體,靠莖下的不定芽來繁殖。

  2. 激素誘導 如無籽番茄,使用生長素處理去掉雄蕊的子房,使子房發育成為無子果實。

  3. 三倍體 如無籽西瓜。是靠二倍體西瓜和四倍體西瓜雜交,產生的三倍體西瓜結實,產生無籽西瓜。

通常情況下,植物的花要經過受精作用才能結出果實.但是,也有些植物的花不經過受精,也能有子房直接發育成果實,這樣的果實里不含種子.這種現象叫做單性結實,所形成的果實就叫無子果實. 單性結實可分為自然單性結實和刺激單性結實兩種.如香蕉、菠蘿、無核蜜橘等屬於自然單性結實。

刺激單性結實是指外界給予某種刺激,如冷、熱、光等物理刺激和化學刺激等刺激而誘導形成無子果實。例如,將赤黴素或生長素噴灑或塗抹在番茄花雌蕊的柱頭上,就能刺激番茄子房膨大形成無子番茄。用同樣的方法還可以得到茄子、黃瓜等無子果實.還可以通過二倍體和四倍體雜交的方法得到三倍體,如西瓜等。

❾ 世界上有真正無籽的水果嗎(除人工培育的)

天然的無籽果實:如香蕉、蜜柑、葡萄、菠蘿、鳳梨等。這些植物的祖先都是靠種子繁殖的,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個別植株或枝條發生變異,結出無籽果實,人類在實踐活動中發現了這些無籽果實,就採用營養生殖的方式栽培保存下來,形成了無籽品種。我們知道,雌蕊受粉後,在胚珠發育成種子的過程中,發育的種子合成的大量生長素。只有在這些生長素的作用下,子房才能發育成果實。那麼這些無籽果實的子房是如何發育成果實的呢?這是由於這些品種在開花後期子房合成的生長素多,不需要外源生長素或花粉刺激就可直接發育成無籽果實。天然的無籽果實這種特點雖受遺傳基因控制,但也受環境尤其是溫度的影響。如霜害可引起無籽梨的形成;低溫和高強光可誘導無籽番茄;短日照和較低的夜溫可引起瓜類產生無籽果實,這可能是因為低溫和霜害抑制了胚珠的正常受精發育。因為無籽果實不形成種子,所以這些品種只能靠扦插、嫁接等營養繁殖的方式進行繁育。

閱讀全文

與發明無籽水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