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南宋的突火槍在什麼時候發明的

南宋的突火槍在什麼時候發明的

發布時間:2021-07-10 21:54:57

❶ 火銃是什麼時候發明

火銃發明於中國元代,由南宋突火槍演變而來。

元朝時,管形火器得到發展。火槍,火炮的竹管改用金屬製作, 起初是用銅鑄造,叫做「銅火銃」,後來又改用生鐵鑄造,稱為「鐵火銃」。這時金屬管形火器不僅裝填火葯,而且還裝有球形鐵彈丸或石球,從而開創了在金屬管形火器中裝填彈丸的先例。

現存最早的有銘文的元代火銃,是陳列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至順三年(公元1332 年)的製品。火銃採用青銅鑄造管身,能耐較大膛壓,可以填較多的火葯和較重的彈丸,因而大為提高了火器的威力。火銃使用壽命長,能反復裝填使用發射。因此,在發明以後不久就成為軍隊的重要裝備之一。

(1)南宋的突火槍在什麼時候發明的擴展閱讀

火銃的實用意義有:

1、元代創制和使用的火銃,使中國管形射擊火器出現了由原始的竹筒火槍向金屬材質鑄造的火槍的一次飛躍性過渡,同南宋創制的突火槍相比較,它們在構造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反映了火銃對突火槍的繼承性,也可以認為元火銃是突火槍發展的產物。

2、相比宋代的突火槍,火銃的優點無疑是明顯的,突火槍用的是天然的竹筒,火銃是金屬鑄造,在使用壽命、使用安全性和射程上突火槍都是難以比擬的。突火槍是最早自發運用發射原理的管形射擊火器,元火銃也是自發運用發射原理的較為先進的金屬材質管形射擊火器。

3、元末火銃在攻守城戰和水戰中初步使用,以顯示其特有的優越性,成為在這些樣式作戰中火銃與冷兵器相結合戰術的基礎,並為明初火銃的擴大製造和使用,提供了重要的經驗。

❷ 南宋突火槍的誕生對歷史有什麼意義

突火槍世界上第一支火葯輕武器。
宋理宗開慶元年(公元1259),宋軍發明此種管狀火器。以巨竹筒為槍身,內部裝填火葯與子窠--子彈。點燃引線後,火葯噴發,將「子窠」射出,射程遠達150步(約230米)。這是世界第一種發射子彈的步槍。

突火槍的誕生標志著火葯武器的重大突破,開啟了漫長的冷熱兵器交替時代,最終,火葯武器取代了冷兵器成為了戰場的主宰,在歐洲,熱兵器的出現宣告了城堡和騎士再也不能保護封建主的利益,火葯武器引起的軍事革命讓封建主義賴以生存的裝備精良的騎士鎧甲和堅固的城堡變得不堪一擊,封建制度從此走向末路。在世界范圍內,由於熱兵器對冷兵器的絕對優勢,能夠建立起熱兵器軍隊所需的龐大後勤體系的只剩下了歐洲的工業化國家,草原騎馬民族退出了歷史舞台,東方的龐大帝國也不再不可一世,世界最終被歐洲人和他們的後裔完全征服並結為一體,沒有一塊土地是西方人無法征服的,資本主義全球化的時代開始了。

❸ 中國明朝的火槍是誰發明的

清朝的統治者是女真族,女真族是馬上民族,精通騎射,是靠騎射奪取天下的。他們把騎射之外的一切東西視為「奇伎淫巧」,火器當然得不到發展。如果誰在清朝時期,特別是前期搞火器製造,會被清廷視作「造反」。

❹ 槍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132年,復南宋時期。

公元1132年,中制國南宋的軍事家陳規發明了一種火槍,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

到了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壽春府人創造了一種突火槍,該槍用巨竹做槍筒,發射子窠(內裝黑火葯、瓷片、碎鐵、石子等)。燃放時,膛口噴火焰,子窠飛出散開殺傷對陣的敵人,雖可算作霰彈槍但與現代霰彈槍並無關聯。

(4)南宋的突火槍在什麼時候發明的擴展閱讀

槍的老祖宗是火門槍,作為最早的金屬管形火槍,早期的小型火銃等都屬火門槍,火門槍的發射一般需要兩個人,命中率較低,操作麻煩,發射效率低。

步槍的變更:火門槍、火繩槍、轉輪打火槍、燧發槍、擊發槍、轉管槍—連珠槍、栓式步槍、機槍、半自動步槍、沖鋒槍、自動步槍(突擊步槍)。

❺ 火槍最早是南宋發明的嗎

是的。火槍早期是用一個或者兩個竹筒裝上火葯,綁縛在長槍槍頭下面,與敵人交戰時,可以先發射火焰燒灼敵兵,再用槍頭刺殺。火槍發明於中國南宋時期,這種火器在南宋時期非常盛行。

❻ 宋代發明的火槍和突火槍分別是怎樣的

在南宋時,人們還發明兩種管形火器,它們是火槍和突火槍。1132年宋將陳規守德安時,率先使用了火槍。它由長竹筒製成,內裝燃燒性火葯,由二人共持一枝,點燃後由前端開口處噴出強烈的火焰,給敵方以很大的威脅。實際上這是早期的火焰噴射器。《宋史·兵志》記載,1259年壽春府「又造突火槍,以鉅竹為筒,內安子窠,如燒放,焰絕,然後子窠發出如炮聲,遠聞百五十餘步。」近代的槍炮就是由這種管形火器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❼ 突火槍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南宋理宗開慶元年(1259年),宋軍發明突火槍。以巨竹筒為槍身,內部裝填火葯與子窠--子彈。點燃引線後,火葯噴發,將「子窠」射出,射程遠達150步(約230米)。是世界第一種發射子彈的步槍。

❽ 槍是誰發明的 最早的火槍是宋朝陳規發明的

公元1132年,中國南宋來的軍事家陳規發明了源一種火槍,這是世界軍事史上最早的管形火器,它可稱為現代管形火器的鼻祖。到了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壽春府人創造了一種突火槍,該槍用巨竹做槍筒,發射子窠(內裝黑火葯、瓷片、碎鐵、石子等)。——軍事知識篇。

❾ 什麼時候發明了火葯(最早)

火葯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的煉丹術,後在隋朝被真正發明,在唐朝被用於軍事。

火葯的最初使用並非在軍事上,而是在宋代諸軍馬戲的雜技演出,以及木偶戲中的煙火雜技 ——葯發傀儡。宋代演出「抱鑼」、「硬鬼」、「啞藝劇」等雜技節目,都運用剛剛興起的火葯製品「爆仗」和「吐火」等,以製造神秘氣氛。宋人同時也以火葯表演幻術,如噴出煙火雲霧以遁人、變物等,以收神奇迷離之效。

唐代煉丹家於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首創了硫磺伏火法,用硫磺、硝石,研成粉末,再加皂角子(含炭素)。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又創狀火磯法,用硝石、硫磺及馬兜鈴(含炭素)一起燒煉。這兩種配方,都是把三種葯料混合起來,已經初步具備火葯所含的成分。

火葯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導彈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成就。火葯是以其殺傷力和震懾力,帶給人類消停戰事、安全防衛的作用,成為了人類文明重要發明之一。

(9)南宋的突火槍在什麼時候發明的擴展閱讀

黑火葯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黑火葯是在適當的外界能量作用下,自身能進行迅速而有規律的燃燒,同時生成大量高溫燃氣的物質。

在軍事上主要用作槍彈、炮彈的發射葯和火箭的推進劑及其他驅動裝置的能源,是彈葯的重要組成部分.火葯最初主要用於醫葯,這從其命名的"葯"字即可見一斑,後來火葯傳至歐洲才用於軍事。

中國是最早發明火葯的國家,黑色火葯在晚唐(9世紀末)時候正式出現。火葯是由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從戰國至漢初,帝王貴族們沉醉於神仙長生不老的幻想,驅使一些方士道士煉「仙丹」,在煉制過程中逐漸發明了火葯的配方。

一個由30多位文物界、勘探界專家組成的「中國古代火葯原料科學考察探險隊」日前結束在四川綿陽江油市老君山的考察。專家們宣布,他們發現了迄今為止我國規模最大的火葯原料——硝的開采提煉基地,而這一發現將有助於揭開中國火葯發明的千古之謎。

據史書記載,我國古代的煉丹家在長期的煉制丹葯過程中,發現硝、硫磺和木炭的混合物能夠燃燒爆炸,由此誕生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葯。公元808年,唐朝煉丹家清虛子撰寫了《太上聖祖金丹秘訣》,其中的「伏火礬法」是世界上關於火葯的最早文字記載,中國學術界由此認為火葯的發明不遲於

11月底,由四川省川西北地質工程勘察院、北京華城九洲文化研究所、四川省綿陽市文物局等單位組成的「中國古代火葯原料科學考察探險隊」,對老君山進行了為期5天的實地考察。發現老君山地區有朝陽洞、天雨洞、高官洞等十幾個人工開鑿的山洞,其洞深在數百米至近十公里不等。

考察隊在朝陽洞等山洞中,發現了排列有序的用來生產的硝池,以及堆積如山的下腳料、廢棄物和生活用的灶台等。其中煙子洞寬約60米,高達50米,在長約1公里的山洞內,人為形成了4處數百平方米的工作面,每個工作 面均有幾個硝池和大大小小的灶台,洞內還散落著大量破碎的明朝以前的瓷器。

專家們通過對老君山周邊環境及文化的考察,發現重華鎮物產有限,交通不便,卻匯集了江西、廣東、福建、湖北、湖南、陝西、浙江等省的會館,有的會館至今保存完好。專家們一致認為,極有可能是經營硝的各省客商雲集在這里,並建起了各省的會館。在這些會館的旁邊,至今還有一條名為「火炮街」的古街,當地居民說這條街古代是經營火葯原料和爆竹的。

專家們還認為,四川是中國本土教道教的發祥地,兩漢前後道教煉丹盛行,火葯又是道教的發明,而老君山的深山密林中至今有宋代修建的4座道教教觀,這其中一定有必然的聯系。而作為火葯基本原料的硝、木炭、硫磺,在當地也都一應俱全,具備了火葯生產的基本條件。

徐向東稱,國家文物局專家組組長羅哲文在看了探險隊的文字考察報告和照片後,認為「這是一個重大發現,能找到火葯發明的物證的話,太令人振奮了」。國家文物局文研所所長榮大為同樣認為「這是重大發現,意義深遠,一定要做好保護工作」。如果經過進一步考察論證,老君山就是中國火葯的發明地,

並且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火葯原料開采地,那將是中國和全世界考古界的最為重大的發現之一。

在經過一段探索後,火 葯開始被實際應用。火葯的最初使用並非在軍事上,而是在宋代諸軍馬戲的雜技演出,以及木偶戲中的煙火雜技 ——「葯發傀儡」宋代演出「抱鑼」、「硬鬼」、「啞藝劇」等雜技節目,都運用剛剛興起的火葯製品「爆仗」和「吐火」等,以製造神秘氣氛。

宋人同時也以火葯表演幻術,如噴出煙火雲霧以遁人、變物等,以收神奇迷離之效!火葯被引入醫學,成為葯物,用於治療瘡癬,以及殺蟲、 辟濕氣瘟疫。

大約在10世紀初的唐代末年,火葯開始在戰 爭中使用。火葯被引入軍事,成為具有具大威力的新型武器,並引起了戰略 、戰術、軍事科技的重大變革。初期的火葯武器,爆炸性能不佳,主要是用來縱火。隨著工藝的改 進,火葯的爆炸性能加強,新型的火器亦不斷出現。抗戰中,中共軍隊還使用過黑火葯武器打仗

宋時,火葯在軍事上更得到了廣泛使用,北宋為了抵抗遼 西夏和金的野蠻進攻,很重視火葯和火葯武器的試驗和生產,1000年(宋真宗咸平三年)和1002年(咸平五年),神衛水軍隊長唐福和冀州團練使石普,曾先後分別在皇宮里作了火箭,火球等新式火葯武器,受到真宗的嘉獎。

從此,火葯成為宋軍必備裝備,後來北宋政府在首都汴梁建立了火葯作坊,是專門製造火葯和火器的官營手工業作坊(也就是「廣備攻城作」)其「日出弩火葯箭七千支 ,弓火葯箭一萬支 ,蒺藜炮(內裝有帶刺鐵片的火葯包)三千支 皮火炮二萬支」。

1044年,曾公亮著有《武經總要》, 裡面記錄了 三種火葯配方及多種火葯武器 並配有插圖 這是世上最早的熱兵器製作工藝流程記載至南宋時 ,火葯武器技術愈發先進, 陳規守德安(湖北安陸)曾經使用火槍沖鋒。

至南宋中晚期又出現了突火槍 技術又向前推進了一步 發明了有深遠影響的管形火器 竹筒改為鐵管或銅管 則子窠用鐵塊等物質製成(類似子彈) 然後火葯利用爆破的張力把推子窠出去 ,這是後來步槍和子彈的雛形. 當然有槍必然有炮, 爆破原理是一樣的 ,宋滅南唐 ,奪金陵時就使用了火炮 ,也使用中國象棋中有了炮這一棋子(參見) 這使得宋成為史上最早使用"熱兵器"的國家。

❿ 突火槍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中國的早期,宋朝時.

閱讀全文

與南宋的突火槍在什麼時候發明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