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核電發明家

核電發明家

發布時間:2021-07-10 18:12:09

⑴ 世界上第一台電動機的發明者是誰

電動機是邁克爾·法拉第發明的。

1821年法拉第完成了第一項重大的電發明專,1831年10月28日他屬成功地發明了一種簡單的裝置,事實上法拉第發明的是第一台電動機,是第一台使用電流將物體運動的裝置。

邁克爾·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公元1791~公元1867),世界著名的自學成才的科學家,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發明家即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者。

(1)核電發明家擴展閱讀:

法拉第在皇家研究院提供了大量成功的物理及化學演講,名為「蠟燭的化學史」;這個演講成為了皇家研究院聖誕節演講之起源,此演講並以法拉第為名。法拉第和威廉·休艾爾發明了許多如「電極」、「離子」等耳熟能詳的字。

由於道德原因,法拉第拒絕參與為克里米亞戰爭製造化學武器。在倫敦薩弗伊廣場,電工程師協會外,聳立著一個法拉第的雕像,而在布魯內爾大學新建的一個接待廳以法拉第為名。

法拉第的照片在1991年至2001年時,被印在20元的英鎊紙幣上。南極洲的前英國實驗室:法拉第氣候研究站以他為名,而電容則以法拉作為單位。

⑵ 發電廠的發展簡史

1、19世紀70年代,歐洲進入了電力革命時代。不僅大企業,就連小企業也都紛紛採用新的動力──電能。最初,一台發動機設備只供應一棟房子或一條街上的照明用電,人們稱這種發電站為 「住戶式」電站,發電量很小。

2、隨著電力需求的增長,人們開始提出建立電力生產中心的設想。愛迪生1882年在美國紐約珍珠街建立擁有6台發動機的發電廠。

發電廠起初是直流發電。美國的著名發明家愛迪生在1881年開始籌建中央發電廠,1882年總共有兩座初具規模的發電廠投產。1882年1月,倫敦荷陸恩橋的愛迪生公司開始發電,供應聖馬廠郵局橋西的城市大教堂和橋頭旅館等。

當時發電廠利用蒸汽機驅動直流發電機,電壓為110伏,電力可供1000個愛迪生燈泡用。同年末,紐約珍珠街愛迪生公司發電廠也裝上了同型機組,這是美國的第一座發電廠,內裝6台發動機,可供6000個愛迪生燈泡用電。

3、後來俄國彼得堡的芬坦克河上出現了水上發電站,發電站建在駁船上,為涅夫斯基大街照明供電。

在電力的生產和輸送問題上,早期曾有過究竟是直流還是交流的長年激烈爭論。愛迪生主張用直流,人們也曾想過各種方法,擴大直流電的供電范圍,使中小城市的供電情況有了明顯改善。

但對大城市的供電,經過改進的直流電站仍然無能為力,代之而起的是交流電站的建立,因為要作遠程供電,就需增協電壓以降低輸電線路中的電能損耗,然後又必須用變壓器降壓才能送至用戶。

3、直流變壓器十分復雜,而交流變壓器則比較簡單,沒有運動部件,維修也方便。

美國威斯汀豪斯公司的工程師斯坦利研製出了性能優良的變壓器。1886年該公司利用變壓器進行交流供電試驗獲得成功。

1893年威斯汀豪斯公司承接為尼亞加拉瀑布水力發電計劃提供發動機的合同,事實證明必須用高壓交流電才可實現遠征電力輸送,從而結束了長時間的交、直流供電系統之爭,交流電成為世界通用的供電系統。

早期發電機靠蒸汽機驅動。1884年發明渦輪機,直接與發電機連接,省去雲齒輪裝置,既運行平穩,又少磨損。1888年在新建的福斯班克電站安裝了一台小渦輪機,轉速為每分鍾4800轉,發電量75千瓦。

1900年在德國愛勃菲德設置了一台1000千瓦渦輪機。到1912年芝加哥已有一台25,000千瓦渦輪發電機,如今渦輪發電機最大已超過100萬千瓦,而且可以連續多年不停運轉。

(2)核電發明家擴展閱讀

發電廠分類

1、水力發電廠

利用水流的動能和勢能來生產電能的工廠,簡稱水電廠。水流量的大小和水頭的高低,決定了水流能量的大小。從能量轉換的觀點分析,其過程為:水能→機械能→電能。

2、小水電

從容量角度來說處於所有水電站的末端,它一般是指容量5萬千瓦以下的水電站。世界小水電在整個水電的比重大體在5%-6%。中國可開發小水電資源如以原統計數7000萬kW計,佔世界一半左右。

3、火力發電廠

利用可燃物作為燃料生產電能的工廠,簡稱火電廠。從能量轉換的觀點分析,其基本過程是:化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

4、垃圾發電廠

垃圾發電作為火力發電的一種,截至2007年底,中國垃圾焚燒發電廠總數已達75座,其中建成50座,在建25座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收益穩定、運營成本低廉並享有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能給投資者帶來穩定的收益,但是垃圾發電帶來的環境問題不容忽視。

5、核能發電廠

利用核能來生產電能工廠,又稱核電廠(核電站)。原子核的各個核子(中子與質子)之間具有強大的結合力。重核分裂和輕核聚合時,都會放出巨大的能量,稱為核能。

技術已比較成熟,形成規模投入運營的,只是重核裂變釋放出的核能生產電能的原子能發電廠從能量轉換的觀點分析,是由重核裂變核能→熱能→機械能→電能的轉換過程。

6、太陽能發電廠

太陽能發電廠是一種用可再生能源——太陽能來發電的工廠,它利用把太陽能轉換為電能的光電技術來工作的。

7、風能發電廠

截止到2003年底,全國風能資源豐富的14個省(自治區)已建成風電場40座,累計運行風力發電機組1042台,總容量達567.02MW(以完成整機吊裝作為統計依據)。

⑶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的一生簡介

愛迪生被世人譽為「發明大王」。他一生為人類提供了約二千項發明。他發明的電燈、電報、電影、留聲機等,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當有人稱愛迪生是個「天才」時,他卻說道:「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1847年,愛迪生生於俄亥俄州邁蘭的一個荷蘭移民家庭,7歲時上了小學。由於愛迪生喜歡尋根究底,對每件事情都要問個為什麼。因此他的老師對愛迪非常反感,認為他是故意讓老師為難。並在愛迪生母親的面前當眾罵他是傻瓜。母親不得不讓他退學,打算親自教育愛迪生。在母親的指導下,愛迪生閱讀了大量的書籍。

由於生活所迫,他只得外出打工,後來他到火車上去賣報紙。並經列車長的允許在火車的行李箱建立一個小實驗室,業余時間做化學實驗研究。有一次,他不慎將一塊磷掉到地板上,頃刻間便燃燒起來,差點燒掉整個車廂。列車長盛怒之下把他的設備全部扔出了窗外,並重重地打了他一記耳光,使他的耳朵幾乎失聰。

1869年,愛迪生來到紐約,靠自己嫻熟的技術在一家通訊所找到了管理電報機的工作。沒過多久,他就發明了一種新式電報機。他的這一發明對現代電報業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愛迪生的名字迅速傳遍了全國。這時,他才26歲。

1876年,愛迪生在新澤西州的「門羅公園」建造了第一所「發明工廠」,它標志著集體研究的開端。從此,科學技術研究工作從個體勞動轉變成相互協作的集體勞動。愛迪生的「發明工廠」就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實驗中心的前身。在從電氣到核電站的廣泛研究上,這個研究中心當時在世界上一直是名列前茅。

愛迪生在發明留聲機的同時,經歷無數次失敗後終於對電燈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1日,愛迪生成功地點亮了自熾炭絲燈,穩定地點亮了兩整天。為了使燈絲的使用壽命更長一些,他又重新試驗,大約試用了六千多種纖維材料,才找到了新的發光體——日本竹絲,可持續一千多小時。接著,他又創造了一種供電系統,使中心發電站能夠給遠處的燈具配電,這是一項重大的工藝成就。

1931年10月18日,愛迪生因病逝世,享年84歲。在愛迪生葬禮的夜晚,曼哈頓的全部路燈都熄滅了,這是市民們表達對他哀悼的心情。1979年,美國花費了幾百萬美元,舉行長達一年之久的紀念活動,來紀念愛迪生發明電燈一百周年。

⑷ 蒸汽機輪船汽車飛機的發明者分別是誰為+核能的利用+奠定理論基礎的科學家是

瓦特,XX,萊特兄弟 查看原帖>>

⑸ 外國人的發明

20世紀人類的發明有許多,以下是一個不完整的統計,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激光、原子能、半導體和計算機。
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論,導致了20世紀物理學的一場革命;
1900年,《夢的解析》出版,這是一本驚世核俗的書;
1901年,發現了X射線的德國物理學家倫琴成為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901年,諾貝爾獎成為國際最高榮譽獎;
1902年,威利斯·開利設計了第一個空調系統;
1903年,齊奧爾科夫斯基公式:造就了一位火箭之父;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駕駛著自己設計製造的飛機沖向碧藍的天空,這是人類航空史上首次自主操縱飛行;
1904年,世界上第一隻電子管在英國物理學家弗萊明的手下誕生,標志著人類從此進入電子時代;
1905年6月,年僅26歲的愛因斯坦發表了一篇論文,這篇論文包含了一個將要改變整個世界的理論:狹義相對論;
1906年,美國發明家福雷斯特對二極體加以改進,研製出三極體,這看似小小的一步,卻是人類在打開電子時代大門過程中最重要的事件,福雷斯特因而當之無愧地被稱為「無線電之父」;
1906年,世界上第一台電動洗衣機由美國芝加哥人費歇爾設計製造;
1907年11月22日,世界上第一艘現代化客輪「茅利塔尼亞」號第一次成功橫渡大西洋;
1910年,同位素被發現,使人類認識並可以利用的化學元素的實際數量增加了很多倍;
1911年,有人製成了一個磁墊列車模型,在其後的幾十年裡,德國、日 本、加拿大、美國等對磁懸浮列車進行了反復試驗;
1912年,第一塊霓虹燈廣告出現在巴黎大街上;
1912年,英國化學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飼料喂養動物的過程中發現了維生素;
1912年,法國人發明人造棉;
1913年,第一條汽車生產線開始應用;
1915年,魏格納寫成《海陸的起源》一書,提出了大陸漂移說;
1917年,加拿大科學家發現細菌的天敵:噬菌體;
1921年,挪威氣象學家向世人公布了大氣環流圖案,從而揭示出地球上空大氣運動的規律;
1921年,對結核感染具有免疫作用的卡介苗進行人體試種,取得良好效果;
1923年,世界上第一張彩色膠片誕生;
1923年,世界上第一台冰箱在瑞典問世;
1924年4月到9月,人類完成首次環球飛行;
1925年,德國科學家海森堡和其他科學家一起創立了著名的矩陣力學理論,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量子力學第一定律;
1925年,蘇格蘭發明家第一次推出電視系統;
1928年,青黴素問世,開創醫學新紀元;
1928年,大陸漂移的內在動力被發現:地幔對流;
1929年,世界上第一批石英鍾問世;
1931年,拉鏈開始在世界范圍內被廣泛使用;
1931年,世界上第一條微波通信線路在英國多佛和法國加萊之間建起;
1931年,德國科學家製成世界上第一台電子顯微鏡,這是「人類的第三隻眼」;
1932年,美國專家研製出第一台有效的心臟起博器,這一發明使很多心臟病人得以起死回生;
1932年,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在德國出現;
1933年,「尼龍之父」卡羅瑟斯的發明,引起一場全球性的尼龍騷動;
1935年,第一個實用雷達裝置發明成功;
1936年,年僅24歲的圖靈發表了奠定整個計算機和人工智慧基礎的論文;
1937年,世界上第一架射電望遠鏡在英國建成;
1938年,匈牙利人比羅兄弟獨立設計發明圓珠筆,使整個人類受益非淺;
1938年,中國的黃昌賢用植物激素處理西瓜雌花,第一次獲得無籽西瓜;
1942年,在義大利科學家費米領導下設計和建造的第一座核反應堆成功運行,這標志著原子能時代的開始;
1943年,荷蘭醫生科爾夫製成了第一個人工腎臟,首次以機器代替人體的重要器官;
1945年,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爆炸;
1946年2月15日,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多用途電子數字電腦,標志著電腦時代的開始;
1946年,核磁共振現象被科學家發現,70年代以來,核磁共振技術與圖象重建技術相結合,形成了核磁共振成像技術;
1947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家弗蘭克·利比首次用反射性同位素碳14,准確測定了曾經有過生命的有機體的年代,碳14測年法的發明,對於考古學、海洋學和地球科學是一個巨大的貢獻;
1947年,第一台微波爐問世,掀起了炊用爐具的革命;
1947年,第一個半導體電子增幅器——晶體管問世,成為人類微電子革命的先聲;
1948年,美國工程師香農發表兩篇有關「通信的數學理論」的文章,系統地討論了通信的基本問題,由此奠定了資訊理論的基礎;
1950年,信用卡問世,「一卡走天下」的時代到來;
1951年,美國的克羅斯公司研製出第一台實用的磁帶錄像機;
1952年,美國在太平洋上的馬紹爾群島試爆成功了世界上第一顆氫彈;
1953年,生物學家沃森和克里克發現了生命遺傳的基因物質——DNA的雙螺旋結構模型;
1954年,美國設計製造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進行處女航,宣告了核潛艇時代的到來;
1954年,蘇聯建成並正式啟用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這是人類和平利用核能的開始;
1954年,美國生物學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種有效口服避孕葯,並進行了首批臨床試驗;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人類進入太空時代;
1958年,美國人發現激光,兩年後的1960年,第一台紅寶石激光器誕生;
1959年,美國工程師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
1960年4月1日,美國發射世界上第一顆試驗性氣象衛星;
發明於16世紀的抽水馬桶在本世紀開始盛行;
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成為世界上第一位飛上太空的人;
1962年,美國物理學家首次提出誇克模型,並預言這種非凡的粒子不僅存在,而且正是這種粒子構成了其他一切粒子;
1963年,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的外科醫師創造了斷手再植的奇跡;
1964年,美國IBM公司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個採用集成電路的通用
1964年,中國一所農校的教師袁隆平在茫茫稻海中找到一刻自然株,中國農業從此開始了第二次綠色革命;
1964年,美國貝爾公司推出電視電話;
1965年,中國科學家人工合成胰島素,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物活力的結晶蛋白質;
1967年,南非開普敦成功進行了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
1968年,美國和法國的科學家提出板塊構造學說;
1968年8月11日,一艘名叫「格格瑪·挑戰者」號的科學考察船開始處女航,目的是深海鑽探。經過15年的航行,不僅驗證了大陸漂移說、板塊構造說,而且還有許多重大科學發現;
1968年,美國斯坦福研究所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機器人;
1969年,美國五角大樓首創網際網路;
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飛船發射升空。21日11時56分,宇航員阿姆斯特朗踏足月球,??
他的一小步標志著人類的一大步;
1971年4月19日,蘇聯用「質子」號火箭將世界上第一座空間站「禮炮」1號送入地球軌道;
1971年,世界上第一個通用微處理器問世,被稱為第一代微處理器,第一台微型電子計算機誕生;
1972年,CT掃描儀在英國問世,這是繼倫琴發現X射線以來,在醫學診斷領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1973年,世界上第一個光纖通信實驗系統在美國貝爾實驗室建成,為信息高速公路奠定了基石;
1975年,美國人威廉·米勒製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小型電子游戲機;
1976年,美國開始使用第一代無繩電話系統,行動電話逐漸成為現代「順風耳」;
1977年,美國宣布研製出了中子彈並開始投入生產和裝備部隊;
1978年7月25日,一位名叫路易斯·布朗的嬰兒在英國哇哇墜地,成為第一個試管嬰兒;
1979年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天花病人在地球上消失;
1981年4月12日,美國耗資100億美元,第一次把「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發射上天,使之成為自由往返於天地間的航天器;
1982年,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研究所研製出高純度、高效的乙肝疫苗;
1983年,數字式電視機由美國研製成功;
1983年10月,中國一位名叫王永民的奇人發明了五筆字型漢字輸入法,計算機漢字輸入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
1984年,美國蘋果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多媒體電腦;
1990年,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始實施,標志著人體「生命之書」掀開第一頁;
1991年,建立在網際網路基礎上的環球網(萬維網)正式露臉,這張無形之網使人們相互傳遞信息猶如在網中穿梭,十分便捷;
1993年,在與世隔絕的「生物圈2號」中生活了兩年之久的8位科學家,平安地走出這一人造小世界,標志著美國「生物圈2號」計劃首次試驗結束;
1993年,美國將信息高速公路列入政府建設計劃,一時間信息高速公路在全世界成為人們最感興趣的話題;
1994年,與英吉利海峽隧道工程、香港新機場工程、中東和平管道引水工程等一起入選世界超級工程的長江三峽工程正式開工;
1995年6月,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對接成功,標志著人類在空間活動中的國際合作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1997年2月24日,多利羊問世,克隆技術給全世界帶來了震撼;
1997年,美國探路者號火星探測飛船成功地在火星著陸,科學家們相信,終有一天人類登上火星將不僅僅是夢想;
1997年5月11日,在歷時9天的比賽中,IBM超級計算機「深藍」以兩勝、三平、一負的成績,戰勝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羅夫,這次人機大戰在世界引起了不同的反響;
1998年6月3日,北京時間清晨6時06分,探索宇宙本源的人類第一個高能物理實驗「阿爾法磁譜儀」搭載美國「發現」號太空梭順利升空,幾千年來,人類第一次直接觀測宇宙空間的帶電粒子;
1998年11月20日,俄羅斯質子火箭載著國際空間站的第一個組件——「曙光」號功能貨物艙順利升空,進入預定軌道,標志著國際空間站建設正式開

⑹ 改良蒸汽機,飛機的發明者分別是誰「核能的利用」奠定理論基礎的科學家是誰

瓦特只是改良蒸汽機
飛機的發明者是萊特兄弟
核能的利用」奠定理論基礎的科學家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⑺ 死於自己發明的發明家有哪些

發明創造是人類的天賦,有些發明可以讓我們戰勝自然,例如火和工具;有些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例如飛行器;有些發現能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所生活的世界,例如元素周期表。

但發明不一定都是好的東西,例如艦船大炮,這是把雙刃劍,有風險也有回報,例如在歷史上就有一些發明家,因為自己的發明推動了人類的進步,但卻不幸死於自己的發明。

有些令人惋惜,有些則讓人哭笑不得,甚至由於他的發明對人類造成的傷害,還被評為了歷史上最糟糕的發明家。

以下就是7位因自己的發明而死亡的發明家。

亞歷山大·波格丹諾夫

他是18世紀瑞典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化學家,發現了很多的化學元素,最著名的就是鎢、鉬、錳、氯,甚至還有氧,但他當時沒有意識到他發現了地球上生命作為重要的化學元素。

最後氧氣的發現被英國化學家約瑟夫·普里斯特利首先發表。

舍勒跟我國古代的神農有同樣的壞習慣,發現了新東西喜歡放嘴裡嘗一嘗,這個過程被稱為品味測試,可以直到這種化學元素的味道,但是他起初並沒有意識到這些化學元素其中有些是劇毒。

直到有一次他測試氰化氫的時候差點喪命,但依舊沒有改掉這個壞習慣,最終他死於汞中毒。所以說喜歡嘗未知的東西是一個壞習慣。

讓·弗朗索瓦·德羅齊耶

人類飛天是由來已久的夢想,最初的插翅飛行、坐火箭飛行都以失敗告終,也有一些勇敢的人在這些嘗試中付出了生命。

而德羅齊耶也有同樣的夢想,1783年世界上第一個熱氣球升空,這次飛行雖然沒有載人,但是為人類飛天提供了一個不錯的思路。

這也是德羅齊耶看到熱氣球以後產生的想法,他首先利用熱氣球將雞、鴨、羊送上天空,並成功返回,在一切准備就緒之後,它乘坐熱氣球實現了載人飛行,高度達到了

讓-弗朗索瓦是一位化學和物理老師。1783年,他目睹了世界上第一次氣球飛行。這段經歷使他對飛行感應產生了強烈的熱情。他幫助一隻雞、一隻鴨和一隻羊自由飛行。在這之後,他第一次乘坐熱氣球進行載人飛行,到達了900米的高度,並安全著陸。

俗話說見好就收,可德羅齊耶並不滿足,他打算乘坐熱氣球從法國穿越英吉利海峽去英國逛一圈,事實證明這是他最後的一次飛行,當熱氣球上升到400米時,漏氣摔死了。

居里夫人

這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一位科學家,也是在兩個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她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和放射性元素打交道,但可惜的以人類當時的認知並不知道放射性會對人體產生危害。

所以瑪麗·居里經常會將裝有放射性的元素的試管放到自己的口袋,辦公桌的抽屜里,而且經常會在夜間思考問題睡不著覺的時候來到實驗室將放射性元素拿到手裡,被它們發出的藍綠色輝光所吸引。

現在我們很清楚,短時間接觸放射性元素沒有太大的問題,我們甚至可以把用於核電站提純後的鈾235拿在手裡,但是長期的接觸肯定會超過可接受的輻射劑量,患上放射性導致的疾病。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因為長期的放射性照射,倒在了通往科學真理的道路上。她的一生非常的坎坷,真的令人惋惜。

⑻ 歷史上有哪些背離發明者初衷的發明

歷史上其實有非常多的背離發明者初衷的發明,其中有幾樣尤為特殊非常受人關注,在這里列舉其中的兩樣作為代表介紹給大家。

除此之外還要提一下高跟鞋,在古歐洲的時候,高跟鞋的發明可是為男人准備的,因為在古代的歐洲,所有的男人都必須學會騎馬,而身材矮小的男人騎馬的時候,腳會碰不到馬鞍,所以就發明了高跟鞋,這樣不但可以顯得自己非常高,增加不少的男子氣概,還可以讓自己起碼的時候更加方便,實在是一舉兩得的發明。

⑼ 改良蒸汽機,飛機的發明者分別是誰「核能的利用」奠定理論基礎的科學家是誰

瓦特只是改良蒸汽機
飛機的發明者是萊特兄弟
核能的利用」奠定理論基礎的科學家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閱讀全文

與核電發明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