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唯物史觀從人民群眾創造歷史這一基本前提出發,科學地說明了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它認為( )。 A
ABCDE 都要選
㈡ 關於個人創造歷史原理是不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問題
在誰是歷史創造者的問題上,歷史唯物主義認為(A) A.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B.英雄人物是歷史的創造者 C.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共同創造歷史 D.上帝才是真正的歷史創造者
㈢ 如何理解人們創造歷史的第一個活動與唯物史觀中人的
歷史究竟是誰創造的?是人民群眾還是少數英雄人物,這是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根本對立的焦點.唯心史觀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基本前提出發,認為歷史是由少數英雄人物創造的,否認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其主要形式是唯意志論和宿命論.唯意志論認為少數英雄豪傑、帝王將相的意志可以決定歷史的進程;宿命論則認為社會歷史發展是某種神秘的力量,如上帝、天命、神、絕對精神等,而英雄人物則是天命的執行者、體現著,人民群眾只能俯首聽從這些神秘精神力量的支配和英雄人物的擺布.唯物史觀從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本觀點出發,認為社會的發展史是物質資料生產的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活動的歷史,從而科學的解決了誰是歷史創造者的問題.人民群眾是一個廣泛的社會歷史范疇,是質和量的統一.從量的規定性看,人民群眾是指居民中的大多數;從質的規定性看,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促進作用的人們.在階級社會中,包括一切促進社會進步的階級或社會力量.人民群眾作為歷史范疇是隨著歷史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個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內涵.然而無論歷史的情況如何變化,人民群眾的主體和穩定部分,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和參與社會生產活動的知識分子.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決定作用主要表現在:第一,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之所以是歷史的創造者,從根本上講,就在於人民群眾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社會生產力的體現者.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有吃、穿、住、用等必需的物質生活資料,人們若不首先獲得這些物質生活資料,就根本談不上從事政治、科學和藝術等其他社會活動,而這一切,都是勞動群眾創造的.同時,勞動群眾在生產活動中不斷積累經驗,改進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推動了生產方式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這里所講的勞動群眾,包括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兩個部分.沒有體力勞動者積累的生產經驗,腦力勞動者的活動就失去了基礎;而沒有腦力勞動者的總結和概括,生產經驗往往不能形成新的科學技術,不能出現新的發明創造.第二,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是一切精神財富的源泉.科學的產生和發展根源並依賴於勞動群眾生產經驗.古代的科學知識是直接總結勞動群眾的生產經驗的結果.同時,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蘊含著文學藝術的豐富資料,許多世界名著,如《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浮士德》等等,都是在民間口頭文學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修琢提煉而成的.作為精神生產重要工具的語言,也是人民群眾創造的,豐富生動而又浩瀚無邊的語言海洋存在於人民群眾的社會活動之中.人民群眾不僅為思想家、科學家和藝術家的精神生產創造了物質前提,提供了豐富的原料,而且還對這些原料做了初步的加工,甚至直接創造出精神財富的珍品.第三,人民群眾是變革社會制度的決定力量.人民群眾不僅以勞動培育了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而且以革命時期的歷史主動性推動了社會形態由低級到高級的飛躍.在階級社會的歷史上,生產關系的根本變革,社會制度的新舊更替,都是通過階級斗爭、人民群眾的革命來實現的.人民群眾是社會革命的主體,一切真正的革命運動,實質上都是人民群眾自己起來摧毀那些腐朽的社會制度的斗爭.奴隸們的英勇斗爭為新興地主階級的上台創造了有利條件;農民戰爭為資本主義的興起鋪平了道路;無產階級革命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在革命時期,人民群眾是以新社會秩序創造者的身份出現的.縱觀歷史的長河,人民群眾的人心向背是社會發展中始終起作用的因素.人心之所向,體現著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代表著每一歷史時代的時代精神,預示著社會進一步發展的方向.「得人心者昌,逆人心者亡」,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歷史是人民群眾創造的,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和作用,又是受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所謂歷史條件就是指人民群眾在進行歷史創造活動時所遇到的一切現存的社會要素的總和.主要包括經濟條件、政治條件和精神條件三大類.經濟條件,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不同時代的人們所遇到的生產力,對於他們創造歷史的作用具有決定性意義.不同的生產力狀況為人們的活動提供了不同的物質基礎和手段,同時也使人們處於不同的生產關系體系中,從而制約著人們的歷史活動;即使在統一生產關系體系中,人們所處的經濟地位不同,其作用的發揮程度也各不相同.在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奴隸和農民固然是推動歷史前進的力量,但他們都不是新生產方式的代表,他們的斗爭受到所處的經濟地位的制約,帶有階級的歷史的局限性,他們進行革命斗爭的成果往往落到剝削階級手中,由新的剝削制度代替舊的剝削制度.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無產階級是新生產方式的代表,它擺脫了先前那些被剝削階級的局限性,不僅能推翻舊世界,而且能建設新世界,使自身和整個人類獲得真正解放.盡管如此,在資本主義條件下無產階級創造歷史的活動仍然受經濟條件制約.即使到了共產主義社會,人們仍然不能超越歷史制約性.政治條件,主要是指國家的政治制度特別是國家制度.在剝削階級占統治地位的社會里,國家總是通過各種途徑、運用一切手段維護剝削階級的利益.勞動人民在政治上處於無權地位,不能真正地參與管理國家的活動,相反總要受到統治階級的政治壓迫.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總要受到統治階級的政治壓迫,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只有在同反動統治階級的殘酷斗爭中,經過多次曲折和反復,承受巨大的流血和犧牲,才能實現.只有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廣大人民群眾成了社會的主人,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為廣大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當然,在社會主義制度下,由於種種原因,也存在某些壓抑群眾積極性的現象,但這種現象通過政治體制的改革,能逐步得到克服.精神條件,包括科學文化水平和道德面貌以及傳統、風俗習慣等多種因素.其中,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整個社會的科學文化發展程度,特別是人民群眾掌握科學文化的程度,不僅對於創造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有著巨大的影響,而且對於社會的思想道德、精神傳統、風俗習慣以及社會心理的破舊立新有著直接的影響,對於群眾政治覺悟的提高及其管理國家、社會的能力的增強也是一個重要條件.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科學文化對於人民群眾政治積極性的發揮,對於人民群眾創造物質和精神財富,都是極其重要的條件.當前,我們必須把科學和教育作為戰略任務來抓,大力發展科學文化事業;同時要繼續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結合起來,這是改革開放,實現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綜上所述,以上三個條件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相互交錯,形成綜合的大背景制約著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如果這些條件與社會歷史進步趨勢相一致,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就獲得了良好的社會環境,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就有可能最大限度的得到實現.認識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社會制約性,對於高度發揮人民群眾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2.個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並不是否定個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相反,對群眾作用的肯定本身,就內在的包含了對包括歷史人物在內的個人作用的肯定.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是由無數個個體的活動組成的,每個人都會在社會的發展中起到或大或小、或好或壞的作用.根據個人對社會作用的大小,可以區分為普通個人和歷史人物.普通個人是相對於歷史人物之外的一切個人,其作用雖然不如歷史人物的作用那麼大,但不可忽視.在現代科技高度發達的條件下,普通個人素質好壞,又可能對歷史發展產生「超常性影響」.
㈣ 人人創造歷史為什麼不符合唯物史觀
因為有的人對於創造歷史沒有任何作用,所以說人人創造歷史違背基本歷史事實(「物」),當然不符合唯物史觀。
㈤ 為什麼「人人創造歷史」不是唯物史觀「人人」不是人民群眾嗎
人人不等於人民群眾
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起著推動作用的人們。在階級社會中,它包括一切對歷史發展起著促進作用的階級、階層和社會集團。
人人既包括對社會歷史起著推動作用的人,又包括對社會歷史起著阻礙作用的人。人民群眾這個概念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個國家的不同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容。但不論在任何情況下和任何歷史時期,人民群眾的主體,都始終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群眾和勞動知識分子。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恩格斯曾經說過: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決定歷史發展的是「行動著的群眾」。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范疇,人民群眾從質上說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從量上說是指社會人口中的絕大多數。
歷史唯物主義的創立,第一次科學地解決了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這個歷史觀的基本問題,以此確立起科學的群眾史觀,真正揭開了社會歷史發展的本來面目。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而在生產方式中,生產力又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是全部歷史發展的基礎。
從這個基本點出發,必然得出人類的歷史首先是生產發展的歷史,當然也就是作為生產過程的基本力量物質物質資料生產者本身的歷史,以及代表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各個階級和階層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歷史,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創造者的正確結論。
㈥ 唯物史觀認為,歷史由人創造的,這里的人指的是
C 分 析: 本題考查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指一切對社會歷史發展起推動作用的人們。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第一,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第二,人民群眾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第三,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C正確且符合題意;A 、B 、D說法錯誤,屬於唯心史觀,均應排除;故本題答案選C。 考點: 本題考查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㈦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觀點在唯物史觀中的地位
基本觀點。
㈧ 材料題: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關於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原理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揭示人民群眾在歷史發展中的決定作用,是唯物史觀區別於唯心史觀的一個根本點。馬克思主義認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人們」是指社會的一切成員。由於各人所處的經濟地位和其他社會條件不同,其意向、要求和利益亦各異。他們的活動,或者遵循或者
違背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因此,不同的人在歷史進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要研究歷史的發展,必須在承認「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的基礎上,探討誰是歷史的創造者。唯心史觀從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根本觀點出發,認為少數帝王將相、英雄豪傑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些人,或者具有非凡的才智,或者秉承上帝的旨意,他們的思想動機決定歷史的發展。這種觀點不符合客觀實際,是反科學的。
唯物史觀則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物質資料的生產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從而確認作為物質生產和階級斗爭的主體的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不僅創造著自己的歷史,而且對整個社會的發展起最終決定作用。正是他們的生產斗爭和包括階級斗爭在內的各種社會斗爭,推動歷史的發展。因此,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具體地說:(一)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是物質資料生產的承擔者。他們生產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物質資料,創造社會的一切物質財富,並為政治、科學、文化等其他社會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因此,停止了生產,人類就不能生存,社會就要滅亡。必須充分估計創造物質財富的人民群眾對社會發展所起的決定作用。(二)人民群眾在精神財富創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階級社會里,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相分離,剝削階級壟斷了科學文化,勞動人民被剝奪了受教育的權利,他們的聰明才智受到很大的壓抑。在這種歷史條件下,出身於剝削階級、從事腦力勞動的知識分子往往成為精神財富的直接創造者。但他們的發明創造,歸根到底要以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為基礎。人民群眾的生產斗爭和階級斗爭是人類科學文化發展的源泉和動力。不僅如此,人類歷史上有許多科學發明、藝術創作是勞動人民親自製作和創造的,在勞動人民中產生了許多發明家、科學家、文學藝術家,直接為人類創造了重要的精神財富。(三)人民群眾是變革社會的決定力量。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的發展通過被剝削、被壓迫階級反對反動的統治階級的革命斗爭來實現。奴隸階級、農民階級和無產階級盡管在革命斗爭中有過挫折和失敗,但它們始終是各自時代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在新興的剝削階級領導的革命斗爭中,革命的主力軍仍是勞動者階級。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17世紀的英國和18世紀的法國,甚至資產階級的最光輝燦爛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爭得的,而是平民大眾,即工人和農民為它爭得的。」強調人民群眾是變革社會的決定力量,並不意味著對傑出人物作用的否定。但馬克思主義認為,偉大人物發動的重大歷史運動,不僅要考慮人心的向背,而且要以不同的方式同人民群眾的斗爭相結合。 1)人民群眾是一個歷史的范疇。從量上說,人民群眾是指居民中的多數;從質上說,人民群眾是指對社會歷史起推動作用的人們。勞動群眾是人民群眾的主體。
(2)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
①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創造的社會物質財富,是社會得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保障。人民群眾的這一創造作用同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這一原理具有邏輯上的一致性,因為作為人民群眾主體的勞動群眾,乃是生產力的體現者。
②人民群眾是社會精神財富的創造者。首先,人民群眾的社會實踐活動是科學、文化、藝術的唯一源泉;其次,勞動群眾為人們從事精神文化活動提供了一切物質手段和物質條件;再次,勞動知識分子在精神財富的創造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③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既是社會革命的決定力量,又是社會改革的決定力量。社會革命、社會改革根源於社會基本矛盾,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狀況的規律不可能自發地起作用,必須通過人民群眾這一社會變革的主體才能實現其作用。
總而言之,人民群眾是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創造主體,是社會變革的主體,同時也是實現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社會制約性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但人民群眾不可能隨心所欲地創造歷史,不可能離開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創造歷史。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要受到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這些條件包括:經濟條件、政治條件、精神條件。
①經濟條件的制約。廣義的經濟條件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生產力發展狀況不同,人們創造歷史的作用不同,生產關系制約著人們的歷史活動。
②政治條件的制約。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大不相同。在階級對抗的條件下,人民群眾的創造作用極大地被抑制。在社會主義社會中,人民當家作主,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有了全新的意義。
③精神條件的制約。人民群眾掌握科學文化水平的程度,同人民群眾創造歷史作用的程度成正比。
㈨ 人民創造歷史到底是唯物史觀還是唯心史觀啊。人民不也是物嗎,為啥那麼多人說是唯心啊
唯物論,人民用勞動創造了人類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