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叫悖論有什麼著名例子求解答
「悖論」也可叫「逆論」,或「反論」,這個詞的意義比較豐富,它包括一切與人的直覺和日常經驗相矛盾的數學結論,那些結論會使我們驚異無比。它包括邏輯學、概率論、數論、幾何學、統計學和時間等六個方面的數學悖論.悖論有三種主要形式。
1.一種論斷看起來好像肯定錯了,但實際上卻是對的(佯謬)。
2.一種論斷看起來好像肯定是對的,但實際上卻錯了(似是而非的理論)。
3.一系列推理看起來好像無懈可擊,可是卻導致邏輯上自相矛盾。
悖論是屬於領域廣闊、定義嚴格的數學分支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一分支以「趣味數學」知名於世。這就是說它帶有強烈的游戲色彩。然而,切莫以為大數學家都看不起「趣味數學」問題。歐拉就是通過對bridge-crossing之謎的分析打下了拓撲學的基礎。萊布尼茨也寫到過他在獨自玩插棍游戲(一種在小方格中插小木條的游戲)時分析問題的樂趣。希爾伯特證明了切割幾何圖形中的許多重要定理。馮·紐曼奠基了博弈論。最受大眾歡迎的計算機游戲—生命是英國著名數學家康威發明的。愛因斯坦也收藏了整整一書架關於數學游戲和數學謎的書。
再來幾個例子
M:我們陷入了著名的說謊者悖論之中。下面是它的最簡單的形式。甲:這句話是錯的。M:上面這個句子對嗎?如果是對的,這句話就是錯的!如果這句話是錯的,那這個句子就對了!像這樣矛盾的說法比你所能想到的還要普遍得多。
M:頒發一枚勛章,勛章上寫著:禁止授勛!
M:或者塗寫一個告示:不準塗寫!
M:很多年以前,一台設計用於檢驗語句正誤的計算機中饋入了說謊者逆論。語句:「這句話是錯的」。
M:這台可憐的計算機發起狂來,不斷地打出對、錯、對、錯的結果,陷入了無休止的反復中
M:機器受到的難題就像人碰到要解答一個古老的謎?。問題:雞和雞蛋,到底先有哪個?M:先有雞嗎?不,它必須從雞蛋里孵出來,那末先有雞蛋?不,它必須由雞生下。好!你陷入了無窮的倒退之中。
M:一天,有個旅遊者回答——旅遊者:我來這里是要被絞死。M:這時,衛兵也和鱷魚一樣慌了神,如果他們不把這人絞死,他就說錯了,就得受絞刑。可是,如果他們絞死他,他就說對了,就不應該絞死他。
M:著名的理發師悖論是伯特納德·羅素提出的。一個理發師的招牌上寫著:告示:城裡所有不自己刮臉的男人都由我給他們刮臉,我也只給這些人刮臉。
M:誰給這位理發師刮臉呢?M:如果他自己刮臉,那他就屬於自己刮臉的那類人。但是,他的招牌說明他不給這類人刮臉,因此他不能自己來刮。
M:如果另外一個人來給他刮臉,那他就是不自己刮臉的人。但是,他的招牌說他要給所有這類人刮臉。因此其他任何人也不能給他刮臉。看來,沒有任何人能給這位理發師刮臉了!我最喜歡刮臉這個~ 不過這些都是邏輯學部分的
⑵ 悖論的來源,以及有沒有書
悖論的定義可以這樣表述:由一個被承認是真的命題為前提,設為B,進行正確的邏輯推理後,得出一個與前提互為矛盾命題的結論非B;反之,以非B為前提,亦可推得B。那麼命題B就是一個悖論。當然非B也是一個悖論。我們可以按照某些制定或約定的公理規則去判定或證明某一命題的真假,但是我們按照制定或約定的公理規則去判定或證明有些命題的真假時,有時卻出現發生了無法解決的悖論問題,這種情況說明了什麼問題?
自然在整體上是包含多樣性的,而我們卻置這些情況於不顧,而專門關注屬於我們感興趣的那一種特殊情況,當特殊情況與其它相反的情況或普遍性存在的一般情況相遇時必然產生某種相悖的結論。不是數學悖論對數學基礎產生大的危機影響,而是對邏輯和認識產生重大影響。
無限集合本身就是一個模糊不清的概念規定,有限是可以稱為集合,無限是不能稱為集合的。集合是指表示在某一個范圍內無限則是指范圍為無限大的,否則就不應該稱為無限而稱有限。無限不應該成為一個任意性選擇或適用的范圍,一個數量當超過人類所能達到或認識的程度便進入無限的范圍之中。到現在為止,人類還沒有完全清楚地知道我們所能認識到的半徑有多大,所以無法准確精確地規定無限與有限它們之間的界限究竟在那裡。
集合本身的概念就是一個沒有限制性的概念,總的集合可任意分成若干集合,都是集合,確切地說我們不知道究竟是在那種意義前提限制下的集合。
子集合中存在悖論,或與別的集合之間存在悖論,子母集合之間也還存在悖論,因為在每種具體的子集合中都有屬於它自身的規定規則,只在自身范圍有效。超越范圍則失效,這是永遠不可避免或取消的。除非取消類的集合層次之間的區別,那麼又不符合對待具體事物的態度,無法滿足實際應用要求。另外集合的本義與引申義常混合使用,有時與元素意義混同,集合在低層次相當於元素,當上升時為集合,當再次上升時又相當於元素,是累積式的。
羅素悖論在當它們還沒有進行相互聯系時是有效的,當它們進行相互聯系時即它們已經成為一個類或一個整體,那麼一個類或一個整體中是不允許或無法執行兩種衡量標准或規定的,自我否定是和沒說一個樣,或等於沒有規定一樣。
哥德爾關於一階邏輯完全性定理與不完全性定理的本身就是悖論,已經暴露出邏輯導致發生的問題。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是缺乏評判,以決定的主導方面為衡量標准,或衡量標准過多而引起的悖論。所謂的標准也是一種規定。失效以後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再次進行新的規則規定,反正原來的規則也是規定,為什麼出現發生悖論以後不可以再次重新進行規定規則,以滿足實際應用的目的的需要呢?明明是自己的規定,可是自己又製造新的規定來破壞原來的規定,如果這樣來幹活,那麼將永遠有活幹了,永遠有干不完的活。
類是人為區分出來的,但類是根據需要人為任意性製造的,若分類,故類有所不同。在整體上卻不存在類同與不同,由於類不同,故數也有所不同,有些不同相悖是很正常必然的。然而人們又想進行類與數之間變換,那麼又不得不重新再作新的規定。
證明也只是按照預先所設置和認為的規定去操作,必然會符合規定,我們只管按規定操作執行好了,證明又有什麼作用或意義呢?類的悖論問題不是通過進行證明就所能解決得了的。
悖論是屬於領域廣闊、定義嚴格的數學分支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一分支以「趣味數學」知名於世。這就是說它帶有強烈的游戲色彩。然而,切莫以為大數學家都看不起「趣味數學」問題。歐拉就是通過對bridge-crossing之謎的分析打下了拓撲學的基礎。萊布尼茨也寫到過他在獨自玩插棍游戲(一種在小方格中插小木條的游戲)時分析問題的樂趣。希爾伯特證明了切割幾何圖形中的許多重要定理。馮·紐曼奠基了博弈論。最受大眾歡迎的計算機游戲—生命是英國著名數學家康威發明的。愛因斯坦也收藏了整整一書架關於數學游戲和數學謎的書。
悖論(paradox)來自希臘語「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這個詞的意義比較豐富,它包括一切與人的直覺和日常經驗相矛盾的數學結論,那些結論會使我們驚異無比。 悖論是自相矛盾的命題。即如果承認這個命題成立,就可推出它的否定命題成立;反之,如果承認這個命題的否定命題成立,又可推出這個命題成立 如果承認它是真的,經過一系列正確的推理,卻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認它是假的,經過一系列正確的推理,卻又得出它是真的。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論,它們震撼了邏輯和數學的基礎,激發了人們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來許多思想家和愛好者的注意力。解決悖論難題需要創造性的思考,悖論的解決又往往可以給人帶來全新的觀念。
最早的悖論被認為是古希臘的"說謊者悖論".
⑶ "芝諾悖論"錯在哪裡
錯在了時間上。
「烏龜」 動得最慢的物體不會被動得最快的物體追上。由於追趕者首先應該達到被追者出發之點,此時被追者已經往前走了一段距離。因此被追者總是在追趕者前面。」
如柏拉圖描述,芝諾說這樣的悖論,是興之所至的小玩笑。首先,巴門尼德編出這個悖論,用來嘲笑"數學派"所代表的畢達哥拉斯的" 1-0.999...>0"思想。
然後,他又用這個悖論,嘲笑他的學生芝諾的"1-0.999...=0,但1-0.999...>0"思想。最後,芝諾用這個悖論,反過來嘲笑巴門尼德的"1-0.999...=0,或1-0.999...>0"思想。
以上初等數學的解決辦法,是從結果推往過程的。悖論本身的邏輯並沒有錯,它之所以與實際相差甚遠,在於這個芝諾與我們採取了不同的時間系統。
人們習慣於將運動看做時間的連續函數,而芝諾的解釋則採取了離散的時間系統。即無論將時間間隔取得再小,整個時間軸仍是由無限的時間點組成的。換句話說,連續時間是離散時間將時間間隔取為無窮小的極限。
盡管看上去我們要過1/2、1/4、1/8秒等等,好像永遠無窮無盡。但其實時間的流動是勻速的,1/2、1/4、1/8秒,時間越來越短,看上去無窮無盡,其實加起來只是個常數而已,也就是1秒。所以說,芝諾的悖論是不存在的。
(3)發明者悖論擴展閱讀:
悖論由於被記錄在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一書中而為後人所知。芝諾提出這些悖論是為了支持他老師巴門尼德關於「存在」不動、是一的學說。這些悖論中最著名的兩個是:「阿基里斯跑不過烏龜」和「飛矢不動」。
這些方法可以用微積分(無限)的概念解釋,但還是無法用微積分解決,因為微積分原理存在的前提是存在廣延(如,有廣延的線段經過無限分割,還是由有廣延的線段組成,而不是由無廣延的點組成。),而芝諾悖論中既承認廣延,又強調無廣延的點。
這些悖論之所以難以解決,是因為它集中強調後來笛卡爾和伽桑迪為代表的機械論的分歧點。
⑷ 最早發現最大序數悖論的是德國的誰
布拉里-福蒂悖論是由布拉里·福蒂1897年3月28日在巴洛摩數學會上宣讀的一篇文章里提出的。這是頭一個發表的近代悖論,它引起了數學界的興趣,並導致了以後許多年的熱烈討論。有幾十篇文章討論悖論問題,極大地推動了對集合論基礎的重新審查。
這個悖論是說,序數按照它們的自然順序形成一個良序集。這個良序集合根據定義也有一個序數Ω,這個序數Ω由定義應該屬於這個良序集。可是由序數的定義,序數序列中任何一段的序數要大於這段之內的任何序數,因此Ω應該比任何序數都大,從而又不屬於Ω。
布拉里·福蒂本人認為這個矛盾證明了這個序數的自然順序只是一個偏序,這與康托爾在幾個月以前證明的結果序數集合是全序相矛盾,後來布拉里·福蒂在這方面並沒有做工作。
羅素在他的《數學的原理》中認為,序數集雖然是全序,但並非良序,不過這種說法靠不住,因為任何給定序數的初始一段都是良序的。法國邏輯學家茹爾丹找到—條出路,他區分了相容集和不相容集。這種區分實際上康托爾已經私下用了許多年了。不久之後,羅素在1905年一篇文章中對於序數集的存在性提出了疑問,策梅羅也有同樣的想法,後來的許多人在這個領域都持有同樣的想法。
⑸ 穿越到未來看到未來的新發明,回到現代後製造出了在未來看到的東西,成為該東西的發明者..這個叫什麼悖論
外祖母悖論
⑹ 悖論來源於哪裡有什麼典故
悖論
[漢語拼音] bèilùn
[英文]paradox
[簡要解釋] 邏輯學和數學中的「矛盾命題」
[其他詳盡解釋]
也可叫「逆論」,或「反論」,是指一種導致矛盾的命題。
悖論有點像魔術中的變戲法,它使人們在看完之後,幾乎沒有—個不驚訝得馬上就想知道:「這套戲法是怎麼搞成的?」當把技巧告訴他時,他就會不知不覺地被引進深奧而有趣的數學世界之中。正因為如此,悖論就成了一種十分有價值的教學手段。
悖論是屬於領域廣闊、定義嚴格的數學分支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一分支以「趣味數學」知名於世。這就是說它帶有強烈的游戲色彩。然而,切莫以為大數學家都看不起「趣味數學」問題。歐拉就是通過對bridge-crossing之謎的分析打下了拓撲學的基礎。萊布尼茨也寫到過他在獨自玩插棍游戲(一種在小方格中插小木條的游戲)時分析問題的樂趣。希爾伯特證明了切割幾何圖形中的許多重要定理。馮·紐曼奠基了博弈論。最受大眾歡迎的計算機游戲—生命是英國著名數學家康威發明的。愛因斯坦也收藏了整整一書架關於數學游戲和數學謎的書。
悖論(paradox)來自希臘語「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這個詞的意義比較豐富,它包括一切與人的直覺和日常經驗相矛盾的數學結論,那些結論會使我們驚異無比。 悖論是自相矛盾的命題。即如果承認這個命題成立,就可推出它的否定命題成立;反之,如果承認這個命題的否定命題成立,又可推出這個命題成立 如果承認它是真的,經過一系列正確的推理,卻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認它是假的,經過一系列正確的推理,卻又得出它是真的。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論,它們震撼了邏輯和數學的基礎,激發了人們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來許多思想家和愛好者的注意力。解決悖論難題需要創造性的思考,悖論的解決又往往可以給人帶來全新的觀念。
例如比較有名的理發師悖論:某鄉村有一位理發師,一天他宣布:只給不自己刮鬍子的人刮鬍子。這里就產生了問題:理發師給不給自己刮鬍子?如果他給自己刮鬍子,他就是自己刮鬍子的人,按照他的原則,他不能給自己刮鬍子;如果他不給自己刮鬍子,他就是不自己刮鬍子的人,按照他的原則,他就應該給自己刮鬍子。這就產生了矛盾。
1900年前後,在數學的集合論中出現了三個著名悖論,理發師悖論就是羅素悖論的一種通俗表達方式。此外還有康托爾悖論、布拉利—福爾蒂悖論。這些悖論特別是羅素悖論,在當時的數學界與邏輯界內引起了極大震動。觸發了數學的第三次危機。
悖論有三種主要形式。
1.一種論斷看起來好像肯定錯了,但實際上卻是對的(佯謬)。
2.一種論斷看起來好像肯定是對的,但實際上卻錯了(似是而非的理論)。
3.一系列推理看起來好像無懈可擊,可是卻導致邏輯上自相矛盾。
悖論有以下幾類:
邏輯悖論、概率悖論、幾何悖論、統計悖論和時間悖論等。
歷史上著名的悖論
NO.1
說謊者悖論(1iar paradox or Epimenides』 paradox)
最古老的語義悖論。公元前6世紀古希臘哲學家伊壁孟德
所創的四個悖論之一。是關於「我正在撒謊」的悖論。具體為:如果他的確正在撒謊,那麼這句話是真的,所以伊壁孟德不在撤謊,如果他不在撒謊,那麼這句話是假的,因而伊壁孟德正在撒謊。
NO.2
伊勒克特拉悖論(Eletra paradox) 邏輯史上最早的內涵悖論。由古希臘斯多亞學派提出。它的基本內容是:伊勒克特拉有位哥哥奧列斯特回家了.盡管伊勒支持拉知道奧列斯特是她的哥哥.但她並不認識站在她面前的這個男人。
寫成一個推理.即:
伊勒克持拉不知道站在她面前的這個人是她的哥哥。
伊勒克持拉知道奧列期特是她的哥哥。
站在她面前的人是奧列期特。
所以,伊勒克持拉既知道並且又不知道這個人是她的 哥哥。
NO.3
M:著名的理發師悖論是伯特納德·羅素提出的。一個理發師的招牌上寫著:
告示:城裡所有不自己刮臉的男人都由我給他們刮臉,我也只給這些人刮臉。
M:誰給這位理發師刮臉呢?
M:如果他自己刮臉,那他就屬於自己刮臉的那類人。但是,他的招牌說明他不給這類人刮臉,因此他不能自己來刮。
M:如果另外一個人來給他刮臉,那他就是不自己刮臉的人。但是,他的招牌說他要給所有這類人刮臉。因此其他任何人也不能給他刮臉。看來,沒有任何人能給這位理發師刮臉了!
NO.4
唐·吉訶德悖論
M:小說《唐·吉訶德》里描寫過一個國家.它有一條奇怪的法律:每一個旅遊者都要回答一個問題。
問,你來這里做什麼?
M:如果旅遊者回答對了。一切都好辦。如果回答錯了,他就要被絞死。
M:一天,有個旅遊者回答——
旅遊者:我來這里是要被絞死。
M:這時,衛兵也和鱷魚一樣慌了神,如果他們不把這人絞死,他就說錯了,就得受絞刑。可是,如果他們絞死他,他就說對了,就不應該絞死他。
⑺ 什麼是悖論它歸到什麼學科
「悖論」也可叫「逆論」,或「反論」,這個詞的意義比較豐富,它包括一切與人的直覺和日常經驗相矛盾的數學結論,那些結論會使我們驚異無比。它包括邏輯學、概率論、數論、幾何學、統計學和時間等六個方面的數學悖論.悖論有三種主要形式。
1.一種論斷看起來好像肯定錯了,但實際上卻是對的(佯謬)。
2.一種論斷看起來好像肯定是對的,但實際上卻錯了(似是而非的理論)。
3.一系列推理看起來好像無懈可擊,可是卻導致邏輯上自相矛盾。
悖論有點像魔術中的變戲法,它使人們在看完之後,幾乎沒有—個不驚訝得馬上就想知道:「這套戲法是怎麼搞成的?」當把技巧告訴他時,他就會不知不覺地被引進深奧而有趣的數學世界之中。正因為如此,悖論就成了一種十分有價值的教學手段。
悖論是屬於領域廣闊、定義嚴格的數學分支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一分支以「趣味數學」知名於世。這就是說它帶有強烈的游戲色彩。然而,切莫以為大數學家都看不起「趣味數學」問題。歐拉就是通過對bridge-crossing之謎的分析打下了拓撲學的基礎。萊布尼茨也寫到過他在獨自玩插棍游戲(一種在小方格中插小木條的游戲)時分析問題的樂趣。希爾伯特證明了切割幾何圖形中的許多重要定理。馮·紐曼奠基了博弈論。最受大眾歡迎的計算機游戲—生命是英國著名數學家康威發明的。愛因斯坦也收藏了整整一書架關於數學游戲和數學謎的書。
再來幾個例子
伊: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是撒謊者。M:他說的是真的嗎?如果他說的是實話,那麼克里特人都是撒謊者,而伊壁孟德是克里特人,他必然說了假話。他撒謊了嗎?如果他確實撒了謊,那麼克里特人就都不是說謊的人,因而伊壁孟德也必然說了真話。他怎麼會既撒謊,同時又說真話呢?
M:我們陷入了著名的說謊者悖論之中。下面是它的最簡單的形式。甲:這句話是錯的。M:上面這個句子對嗎?如果是對的,這句話就是錯的!如果這句話是錯的,那這個句子就對了!像這樣矛盾的說法比你所能想到的還要普遍得多。
M:頒發一枚勛章,勛章上寫著:禁止授勛!
M:或者塗寫一個告示:不準塗寫!
M:很多年以前,一台設計用於檢驗語句正誤的計算機中饋入了說謊者逆論。語句:「這句話是錯的」。
M:這台可憐的計算機發起狂來,不斷地打出對、錯、對、錯的結果,陷入了無休止的反復中
M:機器受到的難題就像人碰到要解答一個古老的謎?。問題:雞和雞蛋,到底先有哪個?M:先有雞嗎?不,它必須從雞蛋里孵出來,那末先有雞蛋?不,它必須由雞生下。好!你陷入了無窮的倒退之中。
M:小說《唐·吉訶德》里描寫過一個國家.它有一條奇怪的法律:每一個旅遊者都要回答一個問題。問,你來這里做什麼?M:如果旅遊者回答對了。一切都好辦。如果回答錯了,他就要被絞死。
M:一天,有個旅遊者回答——旅遊者:我來這里是要被絞死。M:這時,衛兵也和鱷魚一樣慌了神,如果他們不把這人絞死,他就說錯了,就得受絞刑。可是,如果他們絞死他,他就說對了,就不應該絞死他。
M:為了做出決斷,旅遊者被送到國王那裡。苦苦想了好久,國王才說——國王:不管我做出什麼決定,都肯定要破壞這條法律。我們還是寬大為懷算了,讓這個人自由吧
M:著名的理發師悖論是伯特納德·羅素提出的。一個理發師的招牌上寫著:告示:城裡所有不自己刮臉的男人都由我給他們刮臉,我也只給這些人刮臉。
M:誰給這位理發師刮臉呢?M:如果他自己刮臉,那他就屬於自己刮臉的那類人。但是,他的招牌說明他不給這類人刮臉,因此他不能自己來刮。
M:如果另外一個人來給他刮臉,那他就是不自己刮臉的人。但是,他的招牌說他要給所有這類人刮臉。因此其他任何人也不能給他刮臉。看來,沒有任何人能給這位理發師刮臉了!
我最喜歡刮臉這個~ 不過這些都是邏輯學部分的
⑻ 悖論為什麼會產生
悖論的定義可以這樣表述:由一個被承認是真的命題為前提,設為B,進行正確的邏輯推理後,得出一個與前提互為矛盾命題的結論非B;反之,以非B為前提,亦可推得B。那麼命題B就是一個悖論。當然非B也是一個悖論。 悖論有點像魔術中的變戲法,它使人們在看完之後,幾乎沒有—個不驚訝得馬上就想知道:「這套戲法是怎麼搞成的?」當把技巧告訴他時,他就會不知不覺地被引進深奧而有趣的數學世界之中。正因為如此,悖論就成了一種十分有價值的教學手段。 悖論是屬於領域廣闊、定義嚴格的數學分支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一分支以「趣味數學」知名於世。這就是說它帶有強烈的游戲色彩。然而,切莫以為大數學家都看不起「趣味數學」問題。歐拉就是通過對bridge-crossing之謎的分析打下了拓撲學的基礎。萊布尼茨也寫到過他在獨自玩插棍游戲(一種在小方格中插小木條的游戲)時分析問題的樂趣。希爾伯特證明了切割幾何圖形中的許多重要定理。馮·紐曼奠基了博弈論。最受大眾歡迎的計算機游戲—生命是英國著名數學家康威發明的。愛因斯坦也收藏了整整一書架關於數學游戲和數學謎的書。 悖論(paradox)來自希臘語「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這個詞的意義比較豐富,它包括一切與人的直覺和日常經驗相矛盾的數學結論,那些結論會使我們驚異無比。 悖論是自相矛盾的命題。即如果承認這個命題成立,就可推出它的否定命題成立;反之,如果承認這個命題的否定命題成立,又可推出這個命題成立 如果承認它是真的,經過一系列正確的推理,卻又得出它是假的;如果承認它是假的,經過一系列正確的推理,卻又得出它是真的。 古今中外有不少著名的悖論,它們震撼了邏輯和數學的基礎,激發了人們求知和精密的思考,吸引了古往今來許多思想家和愛好者的注意力。解決悖論難題需要創造性的思考,悖論的解決又往往可以給人帶來全新的觀念。 最早的悖論被認為是古希臘的"說謊者悖論".
求採納
⑼ 物理學家發現了一個新的悖論是什麼
雙生子悖論。談及人類在科學上的探索,對自然界的無限追問,那真是一段波瀾壯闊,讀來非常“勵志”的故事。從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對宇宙的思考開始;人類一直沒有放棄過,用科學來改變自己的生活,讓人類文明變得與眾不同!
時至今日,諸多科學理論已經發展的十分完備了。但是,仍然有許多謎題在等待我們的驗證!物理學的發展,也帶來了很多困擾,不斷的讓世人去印證,吸引我們找到答案!
這個悖論,時至今日還沒有解決!有很多人,因此推導出了,達到光速,或許就能實現永生!但是小編認為可能性不大。
⑽ 什麼叫悖論有什麼著名例子
「悖論」也可叫「逆論」,或「反論」,這個詞的意義比較豐富,它包括一切與人的直覺和日常經驗相矛盾的數學結論,那些結論會使我們驚異無比。它包括邏輯學、概率論、數論、幾何學、統計學和時間等六個方面的數學悖論.悖論有三種主要形式。
1.一種論斷看起來好像肯定錯了,但實際上卻是對的(佯謬)。
2.一種論斷看起來好像肯定是對的,但實際上卻錯了(似是而非的理論)。
3.一系列推理看起來好像無懈可擊,可是卻導致邏輯上自相矛盾。
悖論有點像魔術中的變戲法,它使人們在看完之後,幾乎沒有—個不驚訝得馬上就想知道:「這套戲法是怎麼搞成的?」當把技巧告訴他時,他就會不知不覺地被引進深奧而有趣的數學世界之中。正因為如此,悖論就成了一種十分有價值的教學手段。
悖論是屬於領域廣闊、定義嚴格的數學分支的一個組成部分,這一分支以「趣味數學」知名於世。這就是說它帶有強烈的游戲色彩。然而,切莫以為大數學家都看不起「趣味數學」問題。歐拉就是通過對bridge-crossing之謎的分析打下了拓撲學的基礎。萊布尼茨也寫到過他在獨自玩插棍游戲(一種在小方格中插小木條的游戲)時分析問題的樂趣。希爾伯特證明了切割幾何圖形中的許多重要定理。馮·紐曼奠基了博弈論。最受大眾歡迎的計算機游戲—生命是英國著名數學家康威發明的。愛因斯坦也收藏了整整一書架關於數學游戲和數學謎的書。
再來幾個例子
伊: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是撒謊者。M:他說的是真的嗎?如果他說的是實話,那麼克里特人都是撒謊者,而伊壁孟德是克里特人,他必然說了假話。他撒謊了嗎?如果他確實撒了謊,那麼克里特人就都不是說謊的人,因而伊壁孟德也必然說了真話。他怎麼會既撒謊,同時又說真話呢?
M:我們陷入了著名的說謊者悖論之中。下面是它的最簡單的形式。甲:這句話是錯的。M:上面這個句子對嗎?如果是對的,這句話就是錯的!如果這句話是錯的,那這個句子就對了!像這樣矛盾的說法比你所能想到的還要普遍得多。
M:頒發一枚勛章,勛章上寫著:禁止授勛!
M:或者塗寫一個告示:不準塗寫!
M:很多年以前,一台設計用於檢驗語句正誤的計算機中饋入了說謊者逆論。語句:「這句話是錯的」。
M:這台可憐的計算機發起狂來,不斷地打出對、錯、對、錯的結果,陷入了無休止的反復中
M:機器受到的難題就像人碰到要解答一個古老的謎?。問題:雞和雞蛋,到底先有哪個?M:先有雞嗎?不,它必須從雞蛋里孵出來,那末先有雞蛋?不,它必須由雞生下。好!你陷入了無窮的倒退之中。
M:小說《唐·吉訶德》里描寫過一個國家.它有一條奇怪的法律:每一個旅遊者都要回答一個問題。問,你來這里做什麼?M:如果旅遊者回答對了。一切都好辦。如果回答錯了,他就要被絞死。
M:一天,有個旅遊者回答——旅遊者:我來這里是要被絞死。M:這時,衛兵也和鱷魚一樣慌了神,如果他們不把這人絞死,他就說錯了,就得受絞刑。可是,如果他們絞死他,他就說對了,就不應該絞死他。
M:為了做出決斷,旅遊者被送到國王那裡。苦苦想了好久,國王才說——國王:不管我做出什麼決定,都肯定要破壞這條法律。我們還是寬大為懷算了,讓這個人自由吧
M:著名的理發師悖論是伯特納德·羅素提出的。一個理發師的招牌上寫著:告示:城裡所有不自己刮臉的男人都由我給他們刮臉,我也只給這些人刮臉。
M:誰給這位理發師刮臉呢?M:如果他自己刮臉,那他就屬於自己刮臉的那類人。但是,他的招牌說明他不給這類人刮臉,因此他不能自己來刮。
M:如果另外一個人來給他刮臉,那他就是不自己刮臉的人。但是,他的招牌說他要給所有這類人刮臉。因此其他任何人也不能給他刮臉。看來,沒有任何人能給這位理發師刮臉了!
我最喜歡刮臉這個~ 不過這些都是邏輯學部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