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壽司或者叫做紫菜包飯到底是哪國發明的,起源於哪裡
在日本,壽司料理又名漢字「鮨及鮓」。這兩個在中文裡不常用到的字,都是指用鹽漬可以久藏的魚類。據考證,現今的壽司便是由鹽腌制的魚類發展而來,大約在西元三世紀由中國沿海地方傳至日本,原先只是以鹽腌制的咸魚,後來改為以米飯腌魚,製成後將魚與米飯一起食用,這即是現今壽司料理的前身。雖然壽司最早來自中國,但在千餘年發展之後,卻成為日本文化的代表之一!!!其實,壽司的名字是因為壽司吃起來有點酸酸的,因此當時日本人一邊吃一邊喊著好酸!好酸!就這樣喊著喊著就喊出了壽司的讀音羅。壽司的漢字原為「鰭」,意思是只以鹽腌製成的魚肉,因為所有利用魚所做的料理當中,就屬壽司最好吃了,因此在魚字旁再加上旨字,就出來這各漢字了,早在後漢時期,壽司已在中國廣為流傳了,直到西元700年時壽司才開始慢慢傳入日本,當時的日本商人是為了長途的商旅,即用腌制的飯團加上海鮮或肉類,壓成一小塊長型的形狀,作為沿途食用的糧食,這即是現今壽司料理的前身,雖然壽司最早源自於中國,但在千餘年發展之後,已成為日本飲食文化的一大代表之一。
鮨、鮓源自中國
壽司雖然是日本食品,但源本來自中國。壽司亦作「鮨」,這個字首先出現於公元前3至4世紀的中國辭典《爾雅.釋器》,其中記載「肉謂之羹,魚謂之鮨。」意指肉醬叫羹(也叫醢,hǎi,ㄏㄞˇ),而攪碎的魚肉叫鮨(qí,ㄑ-ˊ)。
壽司的另一寫法「鮓」出現在五百多年後,公元2世紀中國漢朝的另一本辭典。劉熙的《釋名.卷二.釋飲食第十三》中記載「鮓滓也,以鹽米釀之加葅,熟而食之也。」意指鮓滓是種用鹽、米等腌制,讓魚肉發酵後剁碎,煮熟後進食。
一百年後,漢字傳到日本,鮨、鮓兩字已混為一談。中國也停止用米來釀制食品,到了明代,鮨、鮓更從中國菜中消失了。
㈡ 紫菜包飯是韓國人發明的嗎
是日本人發明的
原料:紫菜(必須是薄薄的紫菜)、大米、雞蛋1個、黃瓜1根、胡蘿卜1根、菠菜半斤、火腿腸1根、芝麻少許。
步驟:
1.准備工作:整根黃瓜、胡蘿卜、火腿腸切成細長條,然後撒些鹽,翻動幾下使鹽均勻分布,然後放置10分鍾。將菠菜根切掉(我們用的是一根根的莖葉,而不是一整棵的菠菜哦),洗凈後放入開水中燙熟,然後取出來並把水擠出。鍋中放少許油,用小火將雞蛋攤成薄薄的餅(加少許鹽即可),取出後切成細長條。
將上述准備好的黃瓜條、胡蘿卜條、雞蛋條、火腿腸條、菠菜條依次排成一排,以方便拿取。
2.做一鍋米飯,然後將適量的鹽和芝麻撒入米飯中,並攪拌均勻(秘訣:攪拌後先嘗一嘗鹹度是否合適)。
3.在干凈墊子上平鋪一張紫菜,將攪拌好的米飯放在紫菜上抹平。(注意:米飯不要鋪的太厚!)
4.將准備好的黃瓜條、胡蘿卜條、雞蛋條、火腿條、菠菜條依次放在飯的上面,然後用力把紫菜捲起來,捲成一個細長的卷。(注意:卷得越緊越好!!)
5.所有的卷都卷好以後,把做好的紫菜卷切成小段(刀子鋒利,切起來會容易,而且切出來的樣子會更好看哦),然後把它們擺到一個漂亮的盤子裡面。這樣,美味可口的紫菜包飯就OK啦!
米飯:
在做米飯時已放了大喜大調料及少許鹽
米飯蒸好後放入了,香油及少許白糖。
配菜:
雞蛋、胡蘿卜、火腿、黃瓜、甜蘿卜、菠菜
現在介紹一下做紫菜包飯必備的材料:
一 米飯一小鍋 不要太熱會燙手也不要太冷太硬了也不好吃(可以大米 糯米等摻著煮 吃起來會更香)
二 韓國紫菜若干張 (是那種薄的一大片一大片的 在韓國有很多 可是在中國很少 買不到就不好辦了!)
三 若干個香腸 最正宗的做法是加這個但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肉鬆或臘腸~~
四 若干個雞蛋 一定要適量 不要浪費了——其實我很喜歡吃煎雞蛋的
五 胡蘿卜一至二條 與之搭配的是日本腌蘿卜---太咸了 ---建議如果買不到的話可以把它省略 反正不好吃
六 新鮮嫩綠的菠菜 一定要的 不管你愛不愛吃 就象我一點也不喜歡胡蘿卜 可是一定要放~~ 這樣才可以吃到正宗的紫菜包飯
七 少許的鹽 白芝麻 芝麻油
做紫菜包飯的步驟:
一 首先在溫熱米飯放進中放進鹽 白芝麻 香香的芝麻油 最好用手攪拌均勻了 放在一邊晾著
二 蛋打散後 加少許鹽調味 入平底鍋中煎成蛋皮後 切作長條~~~ 趁油鍋還熱 把切成條的火腿和胡蘿卜炒一炒 一定要注意火候 不要焦了也不要硬邦邦的沒有熟
三 一切准備就緒 開始包了拿出兩張紫菜細細鋪好 米飯倒在上面 倒上四分之三 用手弄散 鋪滿紫菜的四分之三的每個角落 不要太用力把米飯壓得扁扁的 這樣就不好看了~~
然後按順序放上雞蛋條 胡蘿卜條 火腿條 菠菜 最後是日本腌蘿卜
四 把紫菜捲起來
一定要卷緊 這是最重要的 因為如果卷的不緊的話 切的時候就會鬆散開來
五 最後再用刀把捲成條形的紫菜包飯切成1.5cm的小片就可以了
紫菜包飯的做法
方法1
材料:烤紫菜2張,米飯一碗,白醋2大匙,鹽,糖少許,蟹柳2條,玉米筍2條,胡蘿卜 黃瓜1根 肉鬆 火腿 香腸 雞蛋2隻那種薄的,一片一片的,不是平時做湯的那種啊。當然是韓國運來的味道最正宗了~薄紫菜用微波爐烘半分鍾,不要過頭,懶人和無設備者還是可跳過這一步雞蛋(2個)攤成蛋皮,切長條。具體方法是:蛋打散後,入平底鍋中煎成蛋皮後,切成長方型,再切作長條。懶人和不愛好雞蛋者也可跳過這一步。胡蘿卜、黃瓜各1長條。胡蘿卜不會吃就算啦,輔料是肉鬆、蟹肉柳、火腿、香腸任選一樣或幾樣,你也可以放自己稀飯的其它好吃滴。除了肉鬆,其它能切的要切成條啊。把大米在清水中浸泡一兩個小時,蒸出的米飯要軟硬適中,有條件的還可以准備些煮熟的糯米和小米,三種米摻在一起做會比較正宗的說。米飯與水1:1煮熟後,盛入碗中,趁熱加入壽司醋(白醋,糖,鹽按5:2:1比例調制)攪拌均勻,米飯和醋的比例是5:1,然後將其放涼. ps:烘過的紫菜包晾涼的米飯,直接就包的米飯只要晾一會兒,不太燙就行。不過一般都是等米飯溫度略低於手溫時,把紫菜放在壽司竹簾上攤開,把米飯平鋪在紫菜上 用勺子弄扁鋪平(米飯的厚度大約0.5厘米),最好用專門製作紫菜,日本料理專用的紫菜就可以。鋪米飯的過程要盡量快速完成,不然紫菜會因吸收過多水分而變軟,無法成型。包裹的時候,米飯不要外露,松緊要適中。(可以在身邊擺放一盆水,隨時用清水蘸蘸就不會粘手了。)然後壓實,並空出上端2厘米左右的紫菜。均勻放入適量蟹柳條,玉米筍和黃瓜.用手捲起竹簾,一定要卷緊,包成飯團。打開時用刀切成1.5cm的小片就ok即可.上面可以放點魚子醬,還有,沾綠介茉和日式醬油吃才好吃.沙拉醬番茄醬什麼的也可以。另外,雞蛋、香腸、黃瓜、蘿卜、豆腐、芝麻也可搭配,這些東西看起來都沒什麼關系,可是搭配起來就會特別的好吃.^^(雞蛋、香腸、黃瓜、蘿卜、豆腐、芝麻等切成末 芝麻就不用切啦,該煮熟的也要提前煮熟),放在米飯中央.方法同上。把卷好的包飯切成段裝盤。趁熱吃或者放在冰箱里冰了以後吃都可以,風味各異。黃瓜,香腸(火腿也成)切丁,用番茄醬、沙拉醬、一點白糖拌勻 也可炒熟後加入
方法2
材料准備: 1-熟米飯若干,蒸米飯的時候注意控制時間,太久了米飯就很硬,不適合作紫菜包飯 有條件的還可以准備些煮熟的糯米和小米 我的經驗是一張紫菜包一碗米飯。這些飯也可以事先加些白醋和白糖攪拌一下 2-准備要加的輔料。 黃瓜,香腸(火腿也成)切丁,用番茄醬、沙拉醬、一點白糖拌勻; 腌蘿卜條切絲;炒兩個雞蛋攤成蛋皮,再切條; 芝麻少量;蟹肉或蝦肉切末 做法: 1-拿一張紫菜鋪好,在上面均勻鋪上一層約5毫米的米飯 可以事先准備一碗水在旁邊,米飯粘手擦擦^^ 鋪米飯要盡快完成,不然紫菜太軟了就不好辦了 2-在米飯上鋪上輔料 3-注意鋪米飯和輔料時不要太滿,給紫菜邊緣留些空間 也不要太多,不然一會兒卷的時候就擠出來啦 4-把紫菜卷好(有那種專門的卷紫菜工具,不過我沒買到) 一定要卷緊,還要小心,不要讓米飯從紫菜縫隙逃出來喔 開動:OK,可以吃啦!啊```那麼長條怎麼咽,對了,還要切成塊兒,大約15毫米就可以 可以趁熱吃或者放到冰箱冷藏一下,味道也不錯
㈢ 韓國的紫菜包飯和日本的壽司,到底有什麼不同
受韓流的影響,大家對於紫菜包飯應該不會太陌生。由於製作方法簡單,相信大家都在家裡試著做過。可是不要搞混這兩種美食哦~
小編曾在韓國旅遊的時候,有一位店員問我要不要吃紫菜卷,我很開心的答應了。因為那時候我一直在尋找紫菜卷,想要嘗嘗正宗的紫菜卷是什麼味道。結果一到店裡,我就蒙了。店員領我來的是壽司店,店員十分肯定地說這是紫菜卷,說的我都懷疑了自己的認知。
於是,為了解釋清楚兩者的區別,小編特意研究了一番。下面我就以最直觀的表格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們的區別吧~
紫菜卷卷完之後一定要封口,如果米飯的熱氣無法封口的話可以在手指上沾點水,塗抹在紫菜飯的封口處。
大家對於日本壽司和韓國紫菜卷的區別都了解了嗎?
在外觀和口感上兩者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只是名字常常會叫人弄混。
㈣ 韓國紫菜包飯的起源
韓國的紫菜包飯其實是由日本壽司演變過來的。日本壽司和韓國紫菜包飯雖然在細節上有所不同.
但是大致的吃法是一樣的,都是同一種原理.
甲午戰爭朝鮮割讓給日本之前 都沒有紫菜包飯這種食物,是被日本殖民後留下的飲食文化。但中國很早以前就有啦。
本人認為 是中國現傳入日本 又傳入韓國
㈤ 有誰知道紫菜包飯的製作過程
紫菜包飯把飯包在海苔里嘛
http://file.house.sohu.com/file/20980/shousi.doc
請詳細看上面這個網站,看完你就知道了
壽司的做法
在日本料理中,日本人最引以為代表的就是將米飯與料理材料搭配做成的飯團和壽司。飯團和壽司在日本人飲食生活中的地位有點類似於中國的面點、義大利的比薩或美國的漢堡,是一種獨樹一格、自身擁有豐富變化的餐點。
你是不是在「蠟筆小新」中看到過旋轉壽司、自己也去價錢並不菲的日式料理店中吃過壽司呢?其實,自己在家也可以做上一頓美味的壽司,雖然外觀和味道可能並不正宗,但是做壽司的過程一定會帶給你一種創造的樂趣,而且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閃亮登場時,也會讓你享受成功的喜悅。那麼,我們現在就開始來做一道簡單的壽司吧!
一、 材料
餡料:胡蘿卜、黃瓜、香菇、蟹足棒、 雞蛋、綠芥末……其實用什麼餡料都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的。比如還可以用三文魚、蘿卜干、梅子等。而且可以放一種或者多種。創造出不同口味的壽司。
外層材料:米飯、片狀的海苔或者烤紫菜。片狀的海苔和烤紫菜超市就有賣的,但是這樣的超市比較有限,我曾經像尋寶一樣徘徊於好多超市,甚至還用比較貴的波力海苔拼湊起來作為替代品。但最後終於還是找到了它。
調料:白醋、白糖、醬油、綠芥末。
工具:壽司卷簾。在我向朋友學習做壽司的那天,還意外的得到了一個壽司卷簾,日本原裝。而且那個朋友也是剛從日本回來,所以讓我深信這種做壽司的方法一定非常的民間、非常的正宗。
二.材料的處理
1.壽司飯:
把米飯煮熟,比平時在家吃的米飯稍微軟一些,就是煮的時候多放一點點水。煮好的先不要開鍋,讓飯再燜10~15分鍾,使米粒的口感更能發揮出來。趁熱盛出,因為熱的米飯在拌醋的時候才能入味。把米飯盛到一個稍大的容器中,放進適量白醋,之後就用飯勺翻攪、碾壓等,把米飯擠壓成一體,最終達到分不出米飯的顆粒是最好的效果。晾涼後就可以使用了。
2. 雞蛋:
雞蛋打散後放入適量鹽攪拌均勻。用平底鍋煎成雞蛋餅,切成條即可。我曾經試過把蛋清和蛋黃分開,做成白色和黃色兩種餅,這樣做成的壽司顏色會更豐富的。雞蛋餅也可以不切條,用整塊。但是我覺得這樣比較浪費,還是切條比較好,每天吃一個雞蛋就能滿足營養需求,過量反而不好。要是用整塊的雞蛋餅那豈不是一個壽司就得用一個雞蛋,所以肯定會過量了。
3.蟹足棒:
買直接可以生吃的就可以,超市冷凍食品中就有賣的,去掉包裝,也是切成條,備用。
4.香菇:
洗凈去菇柄,切成條,用少量水煮,水沒過香菇就行。放入適量醬油和白糖。煮開後用小火燜煮至收汁即可。
5. 胡蘿卜、黃瓜:
去皮、切成條,待用。生的就可以。
三.壽司卷的做法
現在開始做壽司卷了:
1. 展開壽司卷簾
2. 在壽司卷簾上放一片片狀的海苔或者烤紫菜。
3. 在片狀的海苔或者烤紫菜上平鋪一層米飯。米飯經過碾壓後都粘到了一起,所以這個步驟可能會比較麻煩,不過有訣竅的,如果太粘的話就用勺沾點水吧,那樣米飯就會乖乖聽話了。
4. 米飯鋪好後可以在上面擠一些綠芥末,如果喜歡吃芥末的話也可以把它當成餡料的一種。然後就可以把之前准備好的餡料放到上面了,集中放在中間,可以占滿整個米飯的寬度,材料一定要放均勻,這樣切壽司的時候才能保證每塊壽司內的材料都一樣。根據自己喜歡的口味,可以有選擇的用餡料,一種到多種的搭配就形成不同的口味。
5. 利用壽司卷簾把這些材料都卷在一起,一個壽司卷就做好了。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是不是有一種發自內心的喜悅呢?
四.切壽司
不要小看這一步,這也是有訣竅的。如果直接用刀切,那很有可能切成的壽司不是圓形。因為米飯很粘,會讓刀變鈍。要有耐心,切一塊,然後把刀上的米飯洗干凈,讓刀保持一定的濕度,再切下一塊。這樣,一盤精緻的壽司就做好了。還可以挑選一些具有日式風格的精緻的小盤子,放上這些壽司,那就再合適不過了。還可以用一個小碟子放上一些醬油和芥末,沾壽司吃。
好了,這下可以看出來,做一頓美味的壽司也不是很難吧?在家也可以嘗到日式料理了。現在就動手做吧!
㈥ 壽司(紫菜包飯)是哪國的
鮨、鮓源自中國
壽司雖然是日本食品,但原本來自中國。壽司亦作「鮨」,這個字首先出現於公元前3至4世紀的中國辭典《爾雅.釋器》,其中記載「肉謂之羹,魚謂之鮨。」意指肉醬叫羹(也叫醢,hǎi,ㄏㄞˇ),而攪碎的魚肉叫鮨(qí,ㄑ-ˊ)。
壽司的另一寫法「鮓」出現在五百多年後,公元2世紀中國漢朝的另一本辭典。劉熙的《釋名.卷二.釋飲食第十三》中記載「鮓滓也,以鹽米釀之加葅,熟而食之也。」意指鮓滓是種用鹽、米等腌制,讓魚肉發酵後剁碎,煮熟後進食。
一百年後,漢字傳到日本,鮨、鮓兩字已混為一談。中國也停止用米來釀制食品,到了明代,鮨、鮓更從中國菜中消失了。
日本的壽司
在日本,「鮨」一字最早出現於718年的《養老律令》(Yōrōritsuryō)中,當中提及國民要繳付「雑鮨五斗」,不過這個「鮨」指的是甚麼已無從稽考。
㈦ 紫菜包飯是哪個國家的
紫菜包飯在很多國家都有,只不過韓國比較盛行,而中國也是非常的喜歡 每一個地方的美食都非常的有特色 不能完全的把一個美食全部都歸功於以任何一個國家
㈧ 紫菜包飯和壽司那個先出現的
兩種東西咋分得出先後啊。紫菜包飯也就是俗稱的飯團,日本人以前外出帶的干糧,為了攜帶方便,將米飯捏成飯團,為了好吃,再將紫菜包上。米飯基本上是無味的。
壽司的米飯一般是酸甜口,外蓋生魚片。兩種食品,難分先後。
㈨ 紫菜包飯里酥酥的東西是什麼啊
壽司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