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發明用於手術是哪項發明
麻沸散。
東漢末年華佗發明專用於手術的麻沸散,但是後面失傳了。
2. 醫學的手術是哪個國家發明的
很多不同的國家發明的。
3. 開刀是誰發明的
中國的手術先驅者當然是華陀.西方的手術開創者好像是一位叫做葛蘭紐斯的希臘醫學家\解剖學家.
4. 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術是誰發明的
據文獻記載,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術就是我國神醫華佗發明的麻沸散。
早在公元2世紀,華佗就應用中葯「麻沸散」作為外科手術時的麻醉劑,進行全身麻醉剖腹手術,使中國醫學在麻醉學和腹腔手術方面遙遙領先於世界其他各國。後來無人繼承,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外科醫生施行手術是在沒有麻醉情況下進行的,病人的痛苦程度可想而知。當時為了能使病人忍受手術的疼痛,一般在手術前先在病人嘴裡塞上一團布,讓病人在難以忍受的痛若中,用咬碎布團來分散或減輕手術時的疼痛。也有的採用放血、壓迫頸部血管,造成腦部缺血昏迷等辦法進行手術。這不僅使病人對手術產生恐懼,還常常在慘痛中死去,就是醫生也感到可怕。疼痛直接阻礙了外科手術的發展。
19世紀初,隨著工業生產的發展,特別是化學工業的發展,為麻醉葯的發明奠定了基礎。英國化學家戴維,有一次走進一間充滿氧化亞氮的房間,他的牙痛突然消失。氧化亞氮這種作用引起了美國牙科醫生威爾士的興趣,猜想氧化亞氮有麻醉作用。經過幾次試驗後,他在波士頓一家醫院里作了有關氧化亞氮麻醉下進行無痛拔牙的表演,可惜因麻醉不足而失敗,威爾士被當作騙子趕出醫院。後來,威爾士的學生摩頓對老師的失敗進行了總結和研究,又從化學家傑克遜那裡得到啟示,採用乙醚進行麻醉,經過反復實驗,終於在1846年10月獲得成功。它的成功為外科手術發展開辟了廣闊前景,推動了現代醫學的發展進步。
5. 麻醉手術是誰發明
在我國,傳說中的麻醉術發明者是華佗,因為他發明了麻沸散。麻沸散傳說是華佗創制的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葯。《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發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kū,剖開)破腹背,抽割積聚(腫塊)。」
故事要從19世紀初說起。當時,莫頓是一位波士頓小診所的牙醫。在工作中,他發現在沒有麻醉劑的情況下拔牙,對病人來說是一種痛苦的經歷。他曾看見過不止一個病人,還沒等把牙拔完,就憤怒地大踏步離開他的診所,發誓不再登門。因此莫頓立志一定要找到一種無痛拔牙的方法。
之後,他找到了位叫查理傑克森的化學家,此人也懂醫學。有一天,莫頓向老師請教如何使拔牙無疼痛的問題,傑克森建議可試用乙醚,但莫頓實驗失敗了。他並沒有氣餒,繼續用家中的愛犬做實驗:莫頓將蘸了乙醚的海綿捂住犬的口鼻使它吸入,幾秒鍾後,犬軟弱無力了,躺下了,失去了知覺。這時的犬不是昏迷,而真是睡著了。他拿開海綿,用力搖動,犬漸漸睜開眼,並站起來搖擺著走路,不久即恢復了原狀。這是他第一次得到的最滿意的實驗結果。
有一天,來了一個牙痛病人,要求他先催眠再拔牙。莫頓說,他已經找到更好的辦法,於是他用手帕加上乙醚使病人吸入,然後把壞牙拔除。病人蘇醒後,他故意向病人說:「你准備好,現在要拔牙了!」這時病人回答說:「我准備好了」,莫頓笑著說:「我已經給你拔掉了!你看,這是你的牙。」病人這時從座椅上跳起來喊道:「上帝呀,這不可能,我一點也沒有感到痛呀,真了不起,哈利路亞!」這是1839年9月30日發生的一起無痛拔牙成功實例。
隨後莫頓決定找外科醫生商量做大手術,如果成功了,那就是最好的宣傳:1846年10月16日,他們成功將一個吸入乙醚的裝置(把蘸了乙醚的海綿放在瓶里,瓶口有活瓣可開關)應用於一個頸部腫瘤切除術的病人一正是在這個光輝的日子裡莫頓把人類經受手術痛苦的歷史劃分成為兩個時代,這是他的不朽業績。從此,莫頓出名了,乙醚麻醉劑也傳遍各地並逐漸成為全世界各家醫院手術室里不可缺少的葯品。所以,在奠頓的墓誌銘上寫著這樣的話:「在他以前,手術是一種酷刑;從他以後,科學戰勝了疼痛」。
還有一位名叫朗(Crawford Long)的美國鄉村醫生,他早在1842年3月30日就成功為一位手術病人施行了第一例乙醚麻醉。而3月30 日這一天,也被美國政府定為了「美國國家醫師節」。
6. 麻醉手術是誰發明的
三國時期,傳神抄醫華佗的兒襲子誤食了一種名為蔓陀羅的植物果實而不幸身亡,華佗悲痛之餘,研究了蔓陀羅果實,又在其中加入幾味中草葯,製成了服用後讓人麻醉的葯物,他給這種葯物取名為——麻沸散,它由此成為了世界上公認的最早的麻醉葯。
7. 術最早是哪個朝代的誰發明的
造紙術(Papermaking technique/Paper Making technics)
中國四來大發明之源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古人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東漢元興元年(105)蔡倫發明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等植物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製造的紙,是現代紙的淵源。自從造紙術發明之後,紙張便以新的姿態進入社會文化生活之中,並逐步在中國大地傳播開來,以後又傳布到世界各地。
紙是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一般由經過制漿處理的植物纖維的水懸浮液,在網上交錯的組合,初步脫水,再經壓縮、烘乾而成。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紙的國家。根據考古發現,西漢時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8年),我國已經有了麻質纖維紙。質地粗糙,且數量少,成本高,不普及。
8. 誰發明了什麼麻醉術
麻沸散
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劑,比西方早1600多年。
麻沸散是華佗創制的用於外科手術的麻醉葯。《後漢書·華佗傳》載:「若疾發結於內,針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無所覺,因刳(kū,剖開)破腹背,抽割積聚(腫塊)。」華佗所創麻沸散的處方後來失傳。傳說系由曼陀羅花(也叫鬧羊花、萬桃花、醉心花、狗核桃)1斤、生草烏、香白芷、當歸、川芎各4錢,天南星1錢,共6味葯組成;另一說由羊躑躅3錢、茉莉花根1錢、當歸1兩、菖蒲3分組成。據後人考證,這些都不是華佗的原始處方。
1979年中外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華佗神方》,由唐代孫思邈編集,裡面就有人們所渴望而急欲一觀為快的「麻沸散」配方。它的組成是:羊躑躅9克、茉莉花根3克、當歸30克、菖蒲0.9克,水煎服一碗。
編輯本段記載
書中還記載著此方專治腹中病結或患圓形或長形腫塊,各葯不效,必須割破小腹取出,或腦內有病,必須劈開頭腦,取出病邪之物則頭風自去。服此能令人麻醉,不知人事,任人劈破不知痛癢,說明麻醉作用還很強。由此可知華佗當時對於腦外科和普外科及麻醉學方面已達到相當水平。如果再向前推算,曾有一個故事記載了戰國時期神醫扁鵲使用「毒酒」麻醉,給兩個心臟病患者做了心臟對換手術。只可惜「毒酒」由什麼成分組成沒有文字記載,否則我國麻醉劑的發現還要早得多哩!
編輯本段傳說
傳說華佗的兒子沸兒誤食了曼陀羅的果實不幸身亡,華佗萬分悲痛,在曼陀羅的基礎上加了其他的幾味中草葯研製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葯,為了紀念他的兒子將這種葯命名為——麻沸散。華佗曾經試圖利用麻沸散給關羽刮骨療毒,遭到了關羽的拒絕,結果他在沒有接受麻醉的情況下進行了手術。後來華佗建議曹操進行開顱手術,也利用麻沸散,曹操不相信華佗,將他處死。麻沸散的配方被獄卒的妻子燒掉。
9. 古代發明用於手術的是什麼
「麻沸散」就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和使用的麻醉劑
10. 手術是誰發明的
你好!這來是醫學發展史的長期經驗源積累的結果,中國最早有記載的麻醉手術可能要算是華佗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有個「關雲長刮骨療毒」的故事,描寫了關雲長一面下棋,一面讓華佗切肉刮骨解毒。祝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