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法西斯誰提出的
喬瓦尼·秦梯利,
他生於 1875 年,是二十世紀上半葉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喬瓦尼相信有兩種「完全相對的」民主。一種是自由式民主,比如美國的那種,秦梯利將其歸類為個人主義式——太注重自由和個人權利——因此是自私的。另一種是秦梯利推薦的「真正民主」,個人自願從屬於政府。
正如他的哲學導師卡爾·馬克思,秦梯利想要創造一個類似於家庭的社區,一個大家「都在一條船上」的社區。這個觀點的吸引力太強了。確實,這至今是左派共同的修辭主題。
比如,1984 年的民主黨大會上,紐約州州長馬里奧·科莫把美國比作一個大家庭,通過政府,大家彼此關照。
什麼都沒改變。30 年後,2012 年的民主黨大會的一個口號是「我們都只屬於政府」。他們簡直就像在引用秦梯利的話。
記住,秦梯利是一名左派人士。他是一個忠誠的社會主義者。對秦梯利來說,法西斯主義是社會主義的一種形式——確實,是其最可行的形式。當馬克思社會主義基於階級動員人們時,法西斯主義訴諸於國家認同與階級來動員人們。法西斯主義者是帶有國家認同的社會主義者。1930 年代德國法西斯主義者被稱為納粹——基本上是「國家社會主義者」的縮寫。
對於秦梯利,所有個人行為都應以服務社會為目的;個人利益和公眾利益之間沒有區別。正確理解下,兩者是相同的。那麼誰是社會的行政機構呢?正是政府。因此,遵從社會就是遵從政府——不僅是在經濟問題上,而且是在所有事務上。因為一切都是政治的,政府開始告訴任何人如何思考,做什麼事。
是另一個義大利人貝尼托·墨索里尼,1922 年到 1943 年的義大利法西斯獨裁者,將秦梯利的言辭化為行動。在墨索里尼的著作《法西斯的教條》(譯註:《法西斯的教條》實為墨索里尼與秦梯利合著)中,他寫道,早期法西斯主義其中一條教義是「一切都是政府的,政府以外沒有人或價值」。他不過是在轉述秦梯利的話。
這個義大利哲學家現在默默無聞,但他的哲學意義重大,因為它與當代左派的哲學極其相似。秦梯利的努力對支持中央集權制的進步主義者非常重要。在美國,左派已大規模擴大政府對私營領域的控制,從醫保到銀行業;從教育到能源。這種政府主導的資本主義正好是德國和義大利的法西斯主義者在 1930 年代所實施的。
左派不能承認他們的同伴,秦梯利,因為這將破壞他們把保守主義與法西斯主義聯系起來的努力。保守主義想要小政府,這樣個人自由就能蓬勃發展。左派,如秦梯利,要的恰恰相反:想要個人和產業的資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政府服務。承認秦梯利就是承認法西斯主義與今天左派意識形態有深厚的淵源。所以,他們會把秦梯利留藏在內心深處:死去,埋葬,已被遺忘。
但我們應該銘記,不然法西斯主義的幽魂將會一直糾纏我們。
作者為迪內什·狄索薩,我傳遞了他的一部分觀點(其實也沒剩下多少了),原作網路法西斯是左還是右
❷ 什麼為日本的法西斯主義萌發創造了條件
政黨政治在民眾中威信掃地。不難看出,經濟危機的影響大大激化了日本的社會矛盾,從而為法西斯主義在日本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
❸ 法西斯原來是一種宗教嗎他的原旨意是什麼有什麼主張有什麼代表人物
關於法西斯主義,人們談論最多、記憶猶新的是其滔天罪行,而對法西斯主義本身,其思想觀點、政治主張、理論體系,卻逐漸淡忘。而青少年一代,對這些缺乏了解。而不對此正本清源,就會有法西斯思想謬論復活和重新蔓延的危險。
(一)法西斯主義的由來和三大形態
首創法西斯主義的並不是德國的希特勒,而是義大利的墨索里尼。「法西斯」一詞來自拉丁文fasces,原指中間插著一把斧頭的「束棒」(古羅馬使用的權力標志棒),象徵暴力和強權高於一切。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墨索里尼在義大利建立了法西斯黨,鼓吹和推行法西斯主義,黨徒身穿黑色制服,故又稱「黑衫黨」。1922年,墨索里尼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在義大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法西斯專政。
希特勒1919年加入「德意志工人黨」,轉年改組成「國社黨」(全稱「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德文Natia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故又簡稱「納粹黨」),自任黨的領袖,推行「納粹主義」(德國法西斯主義)。納粹黨徒身穿褐色制服,又稱「褐衫黨」。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壟斷資本家們的支持下,出任內閣總理。1934年德國總統興登堡逝世,希特勒製造「國會縱火案」,發動政變,奪取政權,自任國家元首,廢除德國的民主共和制,建立了比義大利更加專制和殘暴的法西斯專政。
日本法西斯主義與德意法西斯主義有所不同。在日本,鼓吹和推行法西斯主義的主要是日本軍部,一些右翼黨派和「御用文人」則充當了幫凶和吹鼓手。日本法西斯主義更具有軍事專制獨裁色彩,故稱為「日本軍國主義」。
德國納粹主義、義大利法西斯主義、日本軍國主義是世界法西斯主義的三大形態。當時奉行法西斯主義還有幾個中小國,例如西班牙等。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以柏林-羅馬-東京為軸心,建立了法西斯聯盟。他們的目的是瓜分世界,德意霸佔西方,日本霸佔東方。德意志確實也曾佔領歐洲大部分和非洲北部的一部分,只是西面未能跨過英吉利海峽征服英國;東面受阻於蘇聯,在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郊外吃了大敗仗。最後,在反法西斯盟國東(蘇聯)西(美英法)兩條戰線夾攻下,徹底失敗而滅亡。日本也曾橫行一時,蹂躪大半個中國,橫掃太平洋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最後被美中蘇三國聯合打敗。
反法西斯戰爭在東方和西方兩大戰場的勝利,粉碎了希特勒、墨索里尼、東條英機等法西斯惡魔瓜分世界、霸佔全球的夢想,拯救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免於滅亡,使數億人民擺脫了法西斯的殘暴摧殘和蹂躪,改變了世界面貌,戰勝了人類的一次空前浩劫,扭轉了歷史進程。所以,它的偉大意義和功勛是永世不可磨滅的。
(二)法西斯主義的五個基本理論
法西斯主義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初,曾經風行一時,與美英法的民主自由主義.蘇聯的社會主義並立,形成當時世界三大主要思潮。這說明法西斯主義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和蠱惑性,否則不會有那末多人迷信它,追隨它,為它犧牲性命。
法西斯主義的欺騙性在於它的五個理論:
1,種族優秀論。希特勒鼓吹,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種族,其他種族都應當接受日耳曼民族的領導和統治;猶太民族是世界上最「低劣」的種族,應當對之實行種族滅絕。
希特勒引用當時的一種社會學說--社會達爾文主義(註:這種學說同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毫無關系,而是歪曲了達爾文的生物學說)作為依據。社會達爾文主義認為,人類社會同動物社會一樣,服從「優勝劣汰,弱肉強食」的定律,優秀種族必然越來越強大,成為世界統治者;低劣種族必然被淘汰,趨於滅亡,就好像自然界的某些物種必然被淘汰一樣。這種披著「生物科學」外衣的謬論,為發動侵略戰爭、進行民族壓迫奴役以及種族滅絕製造借口,是極其反動的。
日本軍國主義鼓吹,大和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只有大和民族才能統帥亞洲各民族,建立「大東亞共榮圈」,一同對抗歐美民族,與西方平分世界。日本軍國主義不是引用西方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而是引用日本的神話傳說。這種傳說稱,日本民族是天造大神創造的,特別優秀,應當領導和統治其他民族。中日韓學者合著《東亞三國近現代史》(又名《開創未來的歷史》)中方作者之一步平,接受記者采訪,談及日本右翼歷史教科書的危害性時說:「教科書的體系和日本戰前軍國主義教科書的體系是一致的,這是個最大的危險」。「戰前舊的日本教科書,一開始講日本是神的國家。日本的國土是神的化身,日本天皇是神的化身.神的後代。日本國人也和神有聯系」;由於日本民族特別優秀,所以中國和朝鮮相繼被日本打敗;只有日本能國打敗西方,標志就是日本能夠打敗比自己強大得多的俄國(指日俄戰爭)。據媒體報道,最近日本右翼勢力又在借慶祝日俄戰爭勝利100周年大做文章,鼓吹日本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事實證明,日本軍國主義從來沒有承認失敗和滅亡,天天都在伺機而動,夢想卷土重來。
2,國家至上論。希特勒把它的主義叫做「國家社會主義」,其中「社會主義」是騙人的幌子,其實只是「國家至上主義」。法西斯主義反對「人民是國家的主人」的民主思想,主張「國家高於一切」。愛國本來是一種美德,但是任何真理詮釋過頭,都會變成「歪理」。「愛國主義」的正確理解應當是,熱愛自己的國家,同時尊重別的國家,而不歧視和侵犯別的國家,因為每一個國家的人民都有權利熱愛、保衛和治理自己的國家。法西斯主義則把「愛國主義」變成「國家沙文主義」,鼓吹只應當愛自己的國家,並且鼓吹日耳曼民族的國家既優秀又強大,理應實行擴張主義,侵略和佔領別的國家。
日本軍國主義除了同樣鼓吹國家至上主義,還加上日本特色,那就是把尊神(尊崇神道教)、忠君(效忠天皇)和愛國(為「大日本國」作貢獻和犧牲)三者合為一體。所以日本軍國主義比德國法西斯主義更具有「迷信狂熱」和「封建色彩」,這是中了日本軍國主義思想毒害的人,比中了希特勒思想毒害的人更難醒悟悔改的一個重要原因。
3,領袖至上論。希特勒極力推崇當時德國哲學家尼採的「超人」學說。尼采把人分為兩類,一類是少有的具有天才的「超人」,一類是占絕大多數庸庸碌碌、盲目服從的「庸人」。「超人」具有非凡的智慧和能力,是歷史的創造者,有權力領導和驅使「庸人」;「庸人」則應服從「超人」的命令和指揮,充當「超人」創造歷史的工具。希特勒利用這種學說,自詡為唯一能夠「拯救德意志」的領袖,通過納粹黨和「黨衛軍」大肆鼓吹對「領袖」(希特勒)的狂熱信仰.絕對崇拜和絕對服從,在納粹黨內和德國軍隊內實行「鐵的紀律」,對人民實行極端獨裁專制的法西斯統治。
日本軍國主義同樣鼓吹「領袖至上」。不同的是,日本軍國主義把「天皇「奉為天照大神賜給大和民族「萬世一系」世代繼承的「神聖領袖」。鼓吹對天皇的狂熱信仰、絕對崇拜和絕對服從。另一個不同是,日本軍國主義把等級森嚴「下級絕對服從上級」的軍事專制制度,推廣到國內和殖民地統治的各個方面,形成日本軍部享有「一人(天皇)之下,億萬人之上」的絕對權力,強迫一切民眾對日本軍國主義「絕對服從」,任其宰割。
4,意志至上論。希特勒還極力推崇尼採的「唯意志論」。尼采認為意志就是力量,只要意志堅強,具有「主觀奮斗精神」,沒有辦不成的事情。為了實現自己的意志,就必須握有權力。他創造了「權力意志」的概念,認為人生的目的在於掌握和發揮權力,「擴張自我」。這是一種極端自大狂妄,權力欲薰心;只要個人意志,不要理性思維;只憑個人奮斗,蔑視廣大民眾;不顧客觀現實,不尊重客觀規律的荒謬邪說。希特勒深受尼采學說影響,寫了自傳體的《我的奮斗》一書,鼓吹堅強意志和主觀奮斗精神可以戰勝一切。這本書的毒害作用很深,使得許多希特勒信徒追隨「領袖」,甘當侵略戰爭的炮灰。
日本軍國主義也極力鼓吹「意志至上」。他們不是引用德國的尼采哲學,而是鼓吹日本傳統的武士道精神。這種「精神」的首要信條是絕對效忠天皇和自己的主人(日本古代的武士是由封建主豢養的);其次是勇敢作戰,「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再次是堅忍不拔,恩仇必報;等。日本軍國主義用這種精神對其追隨者和日軍官兵進行「洗腦」。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若干日本官兵面向天皇所在方向,下跪剖腹自殺,以示「效忠天皇,寧為玉碎」,正是中武士道精神毒害太深的表現。
5,暴力和強權就是真理論。墨索里尼鼓吹,羅馬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羅馬大帝國滅亡以後一直未能復興,是因為缺乏傑出的英明領袖,以鋼鐵意志實行「鐵腕」統治。他和希特勒、東條英機一樣,堅決反對民主自由、人道主義、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認為,這些學說使人心浮動,社會動盪,國家渙散軟弱。他們認為,武力能戰勝一切,「強權就是公理」,不論在國內還是在國際社會,都必須實行強權統治,進行武力征服。
日本軍國主義奉行的也是「強權政治,武力征服」。這種遺毒至今猶存。日本厚生勞動省政務官森岡正宏,推翻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14名甲級戰犯的判決的理由是:「該法庭是由美國等戰勝國單方面主持」的「違法審判」。按照他的邏輯,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不是根據14名甲級戰犯發動侵略戰爭,屠殺數千萬人民的滔天罪行進行判決,只是因為反法西斯盟國取得了勝利,於是「失敗者(日本戰犯)就成了罪人」。這表明「強權就是公理」的陰魂還盤據著森岡正宏這類人的頭腦。
(三)法西斯主義滋生和蔓延的土壤
法西斯主義上個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初在德意日等國家盛行,有以下原因;
一,復興的德意和新興的日本,不甘心忍受英法美等國操控的世界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法美等戰勝國與德奧等戰敗國於1919年簽訂了《凡爾賽合約》,重新劃分了列強的勢力范圍,建立起所謂「凡爾賽體系」。這個體系對戰勝國特別是英法美有利,而對德國是嚴苛的束縛。十幾年後,德國再次興起,不但急於打破對本國的束縛,同時也有復仇和雪恥之心。義大利和日本,在簽訂《凡爾賽合約》時也是戰勝國,但是在英法美的壓力下,他們沒有分到所要的份額,十幾年後,這兩個國家興起了,要求打破「凡爾賽體系」。特別是日本,野心勃勃,必欲重劃東半球的版圖。
二,連續發生的世界性經濟危機,激化了列強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沖突。1929年,世界爆發了持續幾年的空前的經濟大危機。整個西方世界,股票狂跌,市場萎縮,工人大量失業,工廠企業紛紛倒閉,社會一片混亂,政局動盪不已。德日意的大財團們和統治階層認為,要擺脫經濟危機,必須向外擴張,爭奪更大的市場和勢力范圍。德國有一個特殊「借口」,要收回戰敗失去的土地。日本也有一個特殊「借口」:島國地小人多資源貧乏,要生存和發展必須向外擴張。當時日本軍國主義內部,有「北進」和「南進」兩種主張。「北進」是經朝鮮半島進攻「滿洲」(中國東北三省),佔領中國北部;「南進」是經台灣,進攻中國東南沿海,佔領中國南部,進而擴展到東南亞。後來的事實證明,日本軍國主義是先「北進」,後「南進」,兩種主張都實行,也都失敗了。現在,日本小泉政府的動作,包括企圖霸佔釣魚島和沖之鳥礁,侵犯台灣漁場,把台灣島納入日本保護范圍之內,等等,讓我們又看到了當年日本軍國主義「南進」路線的影子。
三,國內勞工運動和革命運動高漲,引起了大資階級和統治階層的恐慌和瘋狂鎮壓。1919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歐洲深受影響。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工人運動風起雲涌。德國、匈牙利、波蘭、保加利亞、西班牙都爆發過短暫的革命,雖然都失敗了,但對歐洲震動不小。特別是德國,信奉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政黨勢力強大,控制著國會。在這種國內形勢下,德國大財團和統治階層支持希特勒上台,與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力量對抗。希特勒為了爭奪民眾,標榜自己也主張「社會主義」,自己的黨也是「工人黨」,只是自己的「社會主義」是「國家第一」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納粹黨)就是這樣產生的。希特勒奪得政權後,立即翻了臉,撕掉「社會主義」和「工人黨」外衣,對共產黨、社會民主黨和工人運動進行了血腥鎮壓。
日本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民主主義思潮、社會主義思潮和勞工運動也曾興起,並且遭遇了同樣命運,被日本軍國主義血腥鎮壓下去。
❹ 德國法西斯是什麼時候建立的
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漸集總統和總理大權與一身,稱國家元首,在德國建立起法西斯恐怖獨裁統治.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
獨裁統治的表現:
(1)納粹黨利用"國會縱火案",打擊德國共產黨,逮捕和迫害大批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
(2)解散一切工會,取締納粹黨以外的所有政黨.
(3)強化專政機器,鎮壓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戰士.
(4)加強思想控制,焚毀大量進步書籍.
(5)瘋狂迫害猶太人。
❺ 法西斯是什麼意思
法西斯,(拉丁語fasces的譯音)原指中間插著一把斧頭的「束棒」,為古羅馬執法官吏的權力標志。
現象徵強權、暴力、恐怖統治,對外侵略掠奪,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極端獨裁形式。
後來,奉行獨裁統治的義大利法西斯黨用來作為該黨的標志。法西斯逐漸成為是一種國家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在1939年~1945年的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蔓延大半個歐洲。在1933年~1945年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在1922年~1943年墨索里尼統治下的義大利等等,其專制統治都是法西斯。
法西斯三大形態相關資料
德國納粹主義、義大利法西斯主義、日本軍國主義是世界法西斯主義的三大形態。
當時奉行法西斯主義還有幾個中小國,例如西班牙等。
德國、義大利、日本以柏林-羅馬-東京為軸心,建立了法西斯聯盟。他們的目的是瓜分世界,德意志霸佔西方,日本霸佔東方。德意志確實也曾佔領歐洲大部分和非洲北部的一部分,只是西面未能跨過英吉利海峽征服英國;東面受阻於蘇聯,在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郊外吃了大敗仗。
最後,在反法西斯盟國東(蘇聯)西(美英法)兩條戰線夾攻下,徹底失敗而滅亡。日本也曾橫行一時,蹂躪大半個中國,橫掃太平洋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最後被美中蘇三國聯合打敗。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法西斯
❻ 法西斯的統治是如何開始的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為德國總理。納粹黨從此一躍而成了德國主要的執政黨。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是在危機中執掌大權的。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的時候,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使得二十年前慘不忍睹的德國,又重新崛起成為歐洲強國。
1933年希特勒剛上台的時候,德國可謂是滿面瘡痍,幾乎一半在飢餓和貧困線上掙扎。1933年2月1日,也就是希特勒上台後的第三天,他就在廣播電台發表《告德意志國民書》,聲稱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農民,維持給養和生存基礎!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業展開一場大規模的全面進攻!」這不僅僅是納粹用來騙人的空話。事實上,通過納粹當局的努力,到1938年德國失業率僅1.3%,而同時美國失業率為1.89%,英國為8.1%,比利時為8.7%,荷蘭為9.9%。可以說已經將失業率降至最低了,納粹創造了一個經濟奇跡。
納粹德國在解決就業問題的同時,也高度重視社會福利政策。希特勒在1930年就說過,「用警察、機關槍和橡皮棒,不能持久地單獨維持統治」。這不僅是他的思想,也是他的實踐。希特勒上台後大力推行社會保險制度,增加和提高國民的社會福利,完善了職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納粹還不斷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和勞動環境。就經濟發展而言,從1932年到1937年,國民生產增長了102%,國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納粹創造了德國經濟恢復的另一個奇跡。
這一切無疑給德國人民打了一劑強心劑,民眾生活的改善,加上媒體的大肆宣傳和對其他聲音的封鎖,使得人們認為自己的社會地位提高了,渙散了民眾內部對法西斯統治的抵抗情緒,廣大下層民眾對納粹在政治上持順從和支持態度。
其實納粹上台後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德國在國際地位上得到了提高,希特勒通過不流血的外交手段,一步步使德國從一個戰敗國恢復成為了「正常」國家。到入侵波蘭時,希特勒僅用短短的幾年時間,就使德國的空軍力量已經超過英國,陸軍力量也超過法國,成為歐洲軍力最強大的國家。德國再次成為歐洲強國。同時,納粹也為二戰做好了一切准備。
❼ 法西斯黨是怎樣誕生的
墨索里尼成功了!他激動不已。1915年9月3日,墨索里尼對《義大利人民報》的同仁說:「我去前線作戰了,希望後面要有保障,要睜開眼睛,盡力奮斗。謹祝諸君努力!」
為了這場戰爭,墨索里尼曾經揮動了數千次筆桿。如今戰爭降臨,他迫不及待地投筆從戎了!
戰場上墨索里尼為了他的野心,奮勇頑強。一次戰斗中他受重傷,險些喪命,前後動了27次手術,從身上取出大約44個彈片,他只好回到米蘭報社。
為了實現自己的反動抱負,墨索里尼於1919年3月在米蘭招集舊時政治上和行伍中的同志150人,組成了一個「戰斗的法西斯黨」。在古羅馬時代,法西斯是執政官的權力象徵。入黨的人,多是些亡命之徒,抱定決心要摧毀布爾什維克在義大利的勢力,決心與人民為敵。
1919~1920年的局勢表明,義大利的無產階級已經覺醒,壟斷資產階級眼看依靠資產階級議會已經不能保持政權,於是支持墨索里尼建立公開的法西斯恐怖專政來鞏固他們的統治地位。
墨索里尼組成義大利第一屆法西斯政府此外,扶植法西斯的另一直接目的,便是義大利帝國主義准備參加世界再瓜分的斗爭。義大利法西斯主義,曾經得到國際反動勢力,尤其是英、美壟斷組織和梵蒂岡在財政和政治上的廣泛支持。
法西斯黨魁墨索里尼為了在小資產階級、富農、反動的大學生、軍官和思想墮落分子中招募擁護者,展開了民族沙文主義的蠱惑宣傳煽動。
法西斯黨誕生後,這幫匪徒就對革命團體和工人階級的先進分子開始了恐怖活動。工人們對法西斯匪幫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是當時他們缺乏堅強的革命領導,而且沒有很好地組織起來。社會黨中的右派和中派的領袖們,實際上以自己的姑息政策為法西斯主義掃清了道路。
為了廣泛招攬黨徒,墨索里尼除了進行蠱惑人心的宣傳外,還制定了黨旗、黨徽。義大利法西斯黨的標志(也是該黨名稱的來源)是一束棒子。這原是古羅馬高級執法官的標志,墨索里尼拿它來作為法西斯黨的黨徽。一束棒子捆在一起,中間捆著一柄斧頭,棒子象徵人民,斧頭象徵領袖,意思是人民要絕對服從他們勇武的領袖。同時,這標志也象徵義大利人民古代的光榮。
法西斯黨還規定必須行羅馬式敬禮,高唱青年進行曲。
墨索里尼用「信仰、服從、戰斗」的口號,代替他所鄙視的民主政治的「自由、平等、博愛」。墨索里尼不愧為一代梟雄,而且不斷地使用一些厚黑手段迷誘、蠱惑人心,「假如現在誰要反對已完結、已勝利的戰爭,我們就要直言不諱地承認我們是主戰者,我們感到十分榮幸,我們將要大聲疾呼:『滾開,你們這些流氓!』沒有一個人能忘記為戰爭而死的將士。他們形成神聖不可侵犯的群體,好像埃及的金字塔上接天空,他們不是屬於任何人的,沒有一個人能將他們分開。他們也不是屬於任何黨派的,他們屬於整個的祖國。他們屬於全人類……我們能看著死者受辱而袖手旁觀嗎?」
這一手段真是高明!墨索里尼別有用心的宣傳果然在軍界產生了影響,一些主戰者、退伍軍人、暴徒、解職軍官以及阿爾地特手榴彈大刀隊,紛紛聚集在法西斯的旗幟之下。這使野心勃勃的墨索里尼更加不可一世!
同時,墨索里尼在思想上組織上進行了徹底的統治。凡是加入「戰斗的法西斯」組織的,必須遵守墨索里尼的信條,即:服從命令,不準空口說白話;目的明確,要不顧一切地去為勝利而戰;紀念死者,尊敬傷殘者及死亡者的家屬。總之,就是反共,反社會主義,在政治上創造一個新的法西斯的義大利。
當時,在義大利,有些人說,他們不明白法西斯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有些人說,法西斯在義大利如同花草長在無花匠的花園里。為了擴大宣傳,墨索里尼急忙把他的綱領、主張寫出來,連續發布了3個布告:
第1次是3月23日,宣告法西斯舉行會議,表示向一切為爭取義大利的偉大與世界自由而死的意國人民致敬;向一切因戰爭而殘廢和獲有不治之症者致敬;並向一切牢記不忘和努力完成他們的責任的人致意。法西斯還宣稱,他們准備全力保護和支持個人所擁有的一切物質的和精神的財富。
這一聲明爭取了軍界,穩定了資產階級。
第2次布告,宣稱法西斯反對有害於義大利的任何帝國主義;揚言接受國際聯盟關於義大利的「提示」;聲明要確保義大利邊境在阿爾卑斯山與亞得里亞海之間的穩定。這一布告進一步煽起了沙文主義的狂熱。
第3次的宣言中,說到最近的選舉。法西斯聲明他們將全力與一切黨派競爭,他們要拯救義大利,要充當救世主。
1916年6月,協約國針對德國的和約終於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簽訂了,這對墨索里尼來說,無疑是一場噩夢!憤怒之火和不滿情緒在軍界、法西斯黨徒和狂熱的擴張主義分子中燃燒著、蔓延著。250萬軍人復員之後,造成普遍失業和社會動亂。戰後通貨膨脹和經濟危機扼殺了衰弱的國民經濟。
更為危險的是,在墨索里尼的煽動下,民族主義分子到處興風作浪。他們認為,盡管義大利在戰後獲得了一些領土,但覺得受了欺騙。當年參戰時,英、法曾答應把某些奧匈帝國的領土劃歸義大利,但是美國並沒有兌現這種許諾,主張民族自決的威爾遜總統,不贊成把這片土地劃歸義大利。爭論中心是亞得里亞海的港口阜姆,義大利人和南斯拉夫人都要求占據這個地方。
阜姆的命運,具體而微妙地顯示了義大利歷史發展的趨勢。1919年9月,狂熱的民族主義詩人鄧南遮在法西斯黨的贊助下,決心攫取阜姆。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募集了一批沖鋒隊員。
在這支名叫「阿迪蒂」的沖鋒隊里,有許多是從監獄里出來的願效忠死戰的囚徒。這幫亡命之徒在鄧南遮的率領下,向阜姆進發,決心在那裡建立一個獨裁專政的法西斯式的政權。
為奪取政權,迅速發展和壯大自己的勢力,他左右逢源,不擇手段耍手腕,下黑手,達到了無以復加的惡劣程度。他攻擊義大利社會黨,反對馬克思階級斗爭學說。1919年3月23日,在米蘭商人俱樂部的集會上,墨索里尼的講話受到了資本家們的「熱烈歡迎」,事後墨索里尼對心腹們得意地說:「我們的政策左右逢源,既討好貴族,又討好平民;既反動,又革命。」
但是,事情的發展,並未使墨索里尼如願以償。11月16日大選揭曉了,法西斯一敗塗地。他們之中沒有一個人被選入國會,甚至在墨索里尼的老巢米蘭,他的票數也很少。
鄧南遮一夥進軍阜姆也不甚順利。暴徒們霸佔了阜姆15個月,由於義大利和南斯拉夫簽訂了《拉帕洛條約》,在強大的國際輿論壓力下又被迫撤出。
諸多事實表明,廣大民眾是反法西斯的。他們擔心,法西斯會把人們拖入陰暗的地獄。
面對這種情況,墨索里尼故作鎮靜,他在給黨徒們打氣時說:「不要害怕,義大利會自己醫治它的病的。我們應當鼓起勇氣,努力!努力!再努力!再過兩年我們的機會就要來了。」
他在一篇題為《讓我們航行》的文章中還寫道:「我們應不顧一切地去航行!甚至逆流而上,即使冒覆舟的危險也在所不辭!」
為了煽動民族沙文主義,轉移國內人民對法西斯的注意力,墨索里尼對尼蒂政府進行不遺餘力的攻擊。在1920年1月8日的《義大利人民報》上,頭版載有這樣的標題:《蝸牛先生卡戈亞的驚人的言語》。這個外號是鄧南遮送給尼蒂的,後來此外號就無人不曉了。
墨索里尼還採用同樣的手法,寫了一篇題為《不幸》的社論,集中攻擊尼蒂在巴黎談判中如何步步退讓、喪權辱國。
經過一番宣傳,群情騷動起來了。在外交使團中也生出一些無稽的謠傳,南斯拉夫人要佔領整個亞得里亞海岸了,羅馬陷於異常緊張、恐怖之中。學生、教授、工人、市民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要求政府收回達爾馬提亞和阜姆,以表示他們對祖國的忠誠。
在群眾的要求下,尼蒂政府第三次倒台了,以首相為職業的饒里蒂繼續組閣,但是他的政府日甚一日地軟弱無能。人民群眾對局勢愈來愈不滿,革命運動蓬勃發展。他們紛紛佔領工廠,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象徵蘇維埃的鐮刀和斧頭的紅旗,飄揚在工廠上空。人民發出要當家作主的吼聲,對法西斯暴徒充滿無限的仇恨。
墨索里尼和他的黨徒們對此咬牙切齒,恨之入骨。他們認為「愚昧」充滿了工人與農民群眾的胸中;要想用好話,或用宗教式的勸告是無用的;最需要的就是一種「合時的、懇切的對英武的暴力的承認」。
他們要大打出手,向人民開刀了。正如墨索里尼所供認的,法西斯所需要的是暴力、流血與犧牲,「絕不能用乳水難融的宣傳方法,用言語——國會與新聞界中無聊的斗爭」。
法西斯的暴力是異常兇猛的。有不少暴徒來自軍隊和學校。他們的戰斗小分隊四處活動,對人民群眾進行恐嚇、搶劫、勒索和騷擾。
當時,在大街上與田野中,每天都有血戰發生。星期日、假日和任何集會的時間,都有斗爭發生。法西斯別動隊四處襲擊工會,焚燒社會黨的《前進報》報館,毆打、槍殺進步人士和共產黨人。
在第二次大選中,法西斯匪徒口出狂言:誰不投黑衫黨的票,重者將遭到致命的報復,輕者也要喝一杯蓖麻子油。在暴徒們的恐嚇和槍棒威脅面前,不少人懾服了,因此法西斯黨所獲選票大增。他們不僅在米蘭佔有壓倒優勢,而且在波倫亞、弗利也獲得成功。
1919年11月,選舉墨索里尼的票數不過4000,1921年的選票驟增至17.8萬。法西斯黨為此大肆慶祝。他們在國會組織了法西斯黨團。法西斯黨在國會535席中雖然只贏得了35席,但他們的反動能量卻很大,成了操縱國會、干預國事的一支不可忽視的威懾力量。
墨索里尼不僅指揮法西斯黨徒進行武鬥,而且還身體力行,親自參加決斗。他先後與政敵西科蒂·斯克日斯和巴斯吉奧對陣廝殺,交戰數回合,最後利用他擅長的劍術擊敗對方。為了鼓勵黨徒們的決斗精神,墨索里尼將奧格斯塔的墳場變為羅馬的音樂會場,藉以發揚武士精神,並要求黨徒「決戰決勝,視死如歸」。
由於連年戰爭,加上法西斯的搗亂、破壞,義大利經濟日益惡化,難以維持,到1922年,義大利最大的銀行——國家銀行也倒閉了。這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震動。
急於奪權的墨索里尼,面對這一情況,陷入了沉思:「無知、愚蠢、過失、輕浮,今後如何接管這樣一個爛攤子呢?」
1922年1月,墨索里尼以《義大利人民報》總編輯的身份出席了正在法國要納召開的國際聯盟會議。他從會上了解到,義大利貨幣的比值比法國的少一半。他認為這是一種恥辱,是對戰勝國的打擊,表明義大利正在走向破產。他在題為《嘎納會議以後》一文中驚呼:「在目前精神與經濟恐慌的情形之下,必須往前進,否則就要沉淪下去了。」
隨著法西斯的胡作非為,奪權慾望愈切,義大利的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一天,一個狂熱支持法西斯的軍官菲德烈克·佛羅瑞阿中將被他的下屬刺殺了。
墨索里尼對此頗為傷感,他狂吠:「這是一個令人驚駭的事件!」他要法西斯黨徒繼承死者的遺志,堅決按著既定的目標走下去。他說:「在義大利近代史上,沒有一個黨,沒有一種運動能比得上法西斯。沒有一種理想及得上法西斯,它是青年人的血所供奉的。」
法西斯匪徒們發誓,要對革命黨團血戰到底。在大街上,在公共場所,法西斯匪徒們以維持秩序的名義,到處行凶作亂,槍殺進步人士。墨索里尼聲嘶力竭地說:「我拿我的名譽擔保,誓將紅色的黨團擊碎。」
為了壯大反革命武裝力量,准備全面奪權,墨索里尼專門組織了一個軍事參議會,廣招軍官和舊軍人,訓練武裝匪徒,對共產黨和革命人民團體進行殘酷鎮壓,製造恐怖氣氛。
所有法西斯黨徒,都著黑色制服,號稱黑衫黨。他們對自己的領袖無限崇拜,每次見到墨索里尼都行古代的致敬禮。他們殺氣騰騰,性格粗野,頗有古代羅馬帝國軍人的姿態。在大街上,常常聽見他們「殺!殺!殺!」的狂吠聲。
❽ 什麼是法西斯為什麼要叫法西斯
1、法西斯:象徵強權、暴力、恐怖統治,對外侵略掠奪,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極端獨裁形式。
奉行獨裁統治的義大利法西斯黨用來作為該黨的標志。法西斯逐漸成為是一種國家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在1939年~1945年的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蔓延大半個歐洲。在1933年~1945年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在1922年~1943年墨索里尼統治下的義大利等等,其專制統治都是法西斯。
2、法西斯的來源
「法西斯」是古代羅馬高級長官的一種權力標志,系用皮帶捆紮的一束棍杖,其中間常夾有一柄鋒刃向外的斧頭,得名「法西斯」。初為早期王權的標志,後高級長官出行時由扈從肩扛(每人一束),象徵其行政權力,法西斯主義即取名於此。
「法西斯」是一個古老的名詞,起源於羅馬。當時,羅馬的每一個執政官都有12名侍衛官。侍衛官肩上荷著一束打人的笞棒,中間插著一把斧頭,象徵著國家最高長官的權力。這種笞棒就叫「法西斯」。它是用來處人以死刑的一種刑具。倘若有人犯了嚴重罪行,執政官便聲若洪鍾地宣判:「用『法西斯』對他處以死刑。」侍衛官立即從肩上解開笞棒束———「法西斯」,狠狠地抽打罪人,直到把他打得皮開肉綻時,再拉他跪在地上,從「法西斯」中抽出斧頭,當場砍下他的頭顱。這就是「法西斯」的來歷。
(8)法西斯創造擴展閱讀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牽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戰爭分為西、東兩大戰場,即歐洲太平洋戰場,是繼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發生的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
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等軸心國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衛星國為一方,以中國、美國、英國、蘇聯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同盟國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戰爭中軍民共傷亡7000餘萬人,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中國、美國、蘇聯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而告終。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日、意等法西斯國家實行侵略擴張、爭霸世界權所挑起的,經過多次局部戰爭逐漸演變而導致全球戰爭。
❾ 法西斯的定義是什麼
法西斯主義是義大利文fascismo的音譯,現代意義指資本主義危機時期的壟斷資產階級。
二戰時期法西斯主義有幾個基本理論,被廣泛用來判斷當今社會是否存在法西斯思想。
1、種族優秀論。
2、國家至上論。
3、領袖至上論。
4、意志至上論。
5、暴力和強權就是真理論。
樓主的意思我也懂,其實對於現在社會種種惡行的不滿也有不少反應。不過和法西斯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的。上述五大理論,我國官方從未公開提出其中的一個,而且第1、3條壓根就不沾邊。至於國家至上、領袖至上、暴力強權,都不算太嚴重(所謂「嚴重」的標准就是「公開」。如公然用教科書宣傳強權思想)。目前我們看到的腐敗現象在中國歷史上由來已久,那個朝代不會有官員賄賂的情形?幾千年了,想改,不是五六十年的事情。
腐敗的現象在處於前現代社會(http://..com/question/123945291.html?si=1)
的國家當中是非常普遍的。俄羅斯,印度等都有這樣的現象
❿ 法西斯是什麼意思啊
法西斯,(拉丁語fasces的譯音)原指中間插著一把斧頭的「束棒」,為古羅馬執法官吏的權力標志。現象徵強權、暴力、恐怖統治,對外侵略掠奪,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極端獨裁形式。
後來,奉行獨裁統治的義大利法西斯黨用來作為該黨的標志。法西斯逐漸成為是一種國家民族主義的政治運動,在1939年~1945年的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蔓延大半個歐洲。在1933年~1945年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在1922年~1943年墨索里尼統治下的義大利等等,其專制統治都是法西斯。
(10)法西斯創造擴展閱讀
法西斯三大形態
德國納粹主義、義大利法西斯主義、日本軍國主義是世界法西斯主義的三大形態。
當時奉行法西斯主義還有幾個中小國,例如西班牙等。
德國、義大利、日本以柏林-羅馬-東京為軸心,建立了法西斯聯盟。他們的目的是瓜分世界,德意志霸佔西方,日本霸佔東方。德意志確實也曾佔領歐洲大部分和非洲北部的一部分,只是西面未能跨過英吉利海峽征服英國;東面受阻於蘇聯,在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郊外吃了大敗仗。
最後,在反法西斯盟國東(蘇聯)西(美英法)兩條戰線夾攻下,徹底失敗而滅亡。日本也曾橫行一時,蹂躪大半個中國,橫掃太平洋十幾個國家和地區,最後被美中蘇三國聯合打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