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創設和諧,寬松的英語學習氛圍
對英語學習不夠重視等等也一直令許多老師大為頭疼。本文嘗試討論如何從營造英語學習氛圍入手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的,作為新課標倡導下的英語教師,我們確實應該改變以往的思路,嘗試多方面考慮學生興趣不濃的原因,多方面解決現實當中存在的種種矛盾。 英語學習氛圍 學習興趣 活動策劃小學英語本身是一門非常富有趣味性的學科,它結合豐富的教學方式,形象的教學用具以及可愛的教材編寫,通過一個個生動的生活場景帶領學生走進英語世界,學會用簡單的英語進行日常交流與溝通。但長期以來,小學英語教學一直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它是一門主課,但跟語文數學比起來還是顯得不夠「強勢」;它是一門語言技能,但當孩子們一回到這種普通話與長沙方言混雜的語言環境當中時,這門技能便馬上顯得「無用武這地」。那麼如何把小學英語教得有聲有色呢?改教材?我們的教材已經編寫得相當不錯了。改環境?就目前全國英語的普及程度來看,學習英語的環境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得了的。所以,當前要想真正樹立起小學英語教學的鮮明旗幟,只能從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入手,只有孩子的興趣提高上來了,他從主觀上願意學習這門課程了,那麼所有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 那麼,另一個問題又提到我們面前。如何提高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我通過觀察,發現現在的英語教學面臨著一系列現實的問題: 1、學生缺乏對英語學習的正確認識。 對於我們來說英語是一門技能,學習了英語能夠更直接地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能夠方便地跟外國人交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英語也是隨處可見,掌握了英語就是掌握了一門生存技巧。沒錯,這是我們大人的想法。但孩子們會這么想嗎?他們會想得這么遠嗎?他們能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嗎?答案是一個問號。首先,對於孩子而言,他們的世界是充滿色彩的,無憂無慮的,似乎很少會有學生想到,如果沒學好英語,我的將來會怎麼樣,更不用說什麼高考,就業,生活技能之類的。那麼,從這一點上他們缺乏對英語學習的正確認識,同時也缺乏學習英語的動機與目標。 2、學生課時量有限,缺乏合適的語言環境。 對孩子來說,學習英語的環境太局限了,一周7 天,只有2 天在學校接觸到了英語課,而且只有 40 分鍾,其他時間全部生活在「漢語世界」中,這樣一種環境怎麼能夠顯現英語學習的魅力?也許孩子會這樣想:「我每天上學用漢語,回家用漢語,只有在英語課上老師才跟我們說英語,我為什麼要學英語啊?他們都不說,我一個人說別人還要笑我。況且,即便我說了,他們也聽不懂呀!那為什麼還要學啊?」當我們面對這樣的質疑時,我們還能說什麼?孩子根本缺乏一種學習英語的成就感,他學會一個單詞,背誦一個句子,最多在英語課上獲得老師的表揚,除此之外還有什麼?他跟家長說,家長不懂;他跟其他老師說,老師不配合;他跟同學說,同學不合作;他跟外國人說,沒有那個膽兒。由此,英語對他們而言就是一堆看不懂,用不了的字母組合,那他學的英語用處何在?動力何在?自信何在? 3、小學英語的尷尬地位。 小學英語本身尷尬的地位也決定了她不能充分調動孩子的興趣。平時都在說語數外,語數外。但真正跟語數比起來,外語一周2 節的課時真是太少了,學生一接觸得少就認識得少,認識得少,自然不會有什麼多大的興趣,他何必要花那麼多時間精力「浪費」在復雜的英語單詞身上?再加上不少家長也缺乏對英語的了解,認為小學英語不重要,到了初中還要重新再學,所以放鬆對孩子在家學習英語的要求,這也是學生不重視英語,不愛好英語的一個重要原因。 發現了種種問題,就應該想辦法克服,對症下葯。通過剛才的分析,我們發現,如何提高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應該算是一個難度不小的「工程」。我們應該抓住問題的根本所在,有針對性地開展活動,爭取通過一個又一個的活動讓孩子重新認識英語,擺正學習英語的態度,不僅要讓他們發現學習英語的樂趣,更要讓他們明白為什麼要學習英語,學習英語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只有這樣,他們的學習之路才會越走越順。 以我在楚怡為例,通過對楚怡學校學生英語學習情況的了解,我發現現在的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英語基礎較為薄弱,對英語不夠重視,興趣不濃,也許問題是多方面的,包括之前提到的幾個方面。針對這一問題,我覺得可以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將英語學習的氛圍逐步在校內開展起來,主動為學生創造一個寬松的,趣味的,自由的,豐富的英語環境,讓他們在平時的游樂嬉戲中,在競爭比賽中,在與人交流中盡可能地接觸到英語,了解英語,並不知不覺地使用到英語。 經過學校開會討論決定,今年4 月為學校英語學習活動月,目的也正是希望通過開展一系列的活動,將英語學習的氛圍逐步擴展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讓每一個孩子能夠真切地感受到英語就在我們身邊。下面,我以這次活動月的幾個策劃為例,從具體細節方面談談可行性措施。 本活動旨在大力號召學生將英語帶到課堂之外,在平時的游戲中,課余活動中,以及與同學、老師的打招呼中多使用英語,例如見面時使用:Good morning! Hello! How are you? 再見時使用:Goodbye! See you! 道謝時使用:Thank you! 幫助別人時使用:May I help you?等等。這些日常用語可以先通過老師在課堂上逐漸地傳授給學生,然後再提倡他們在課後多多使用,並對真正做到的同學進行表揚,這樣,當他們發現自己所學的英語句子能夠在課堂之外使用並獲得肯定時,成就感就逐步樹立起來了。這個活動已在我校開展了近半個月的時間,通過學生的表現來看,效果是相當不錯的,他們已經逐漸養成了一個習慣,那就是見到老師不再是一陳不變的:老師好!而是: Hello! 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等等,而他們也很樂意以這樣的形式跟老師打招呼,得到老師的回應後更是興奮不已。 English 「Do-re-me」 在現行的教材中有很多動聽的英語歌曲提供給學生,平時的課堂上由於課時不夠,往往對這一板塊不夠重視,等到把課文內容真正講完了,也就沒有時間進行歌曲的演唱了。我覺得要想提起孩子的興趣,這部分還是應該再拿出來與學生共同分享英語學習的快樂,我們不能一味地強調學生對課文內容要掌握多少,也不能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單詞,語句的教學上。要知道英語歌曲的學習同樣也是教學任務,它既然被放在教材上,就有它存在的理由。歌曲的學習往往與這個模塊的教學是相關聯的,讓孩子們學唱英文歌曲不僅可以使課堂更加生動,親切,更能讓孩子在演唱中練習語音。例如,當我在四年級教學生演唱《At the Factory》時,我發現讓孩子單獨的朗讀歌詞,他們可能讀得不夠准確,學得較慢。但當讓孩子跟著曲調演唱出來,他們無論從發音還是節奏上都能做得相當不錯,練習次數多了他們還能自然明白歌曲大意,將自己的感情帶入到演唱當中,最後達到脫離原聲也能准確演唱的效果。這種現象是我之前沒有想到過的,也是讓我驚喜的。所以,在今後的課堂上,包括在課余時間,老師都可以播放動聽的英語歌曲,有意無意地教孩子們學習如何演唱。我們也許能夠換一種方式把這種學習的氛圍放輕松,再放輕松;放隨意,再放隨意。 學習英語也應該重視平日的積累,只有通過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日積月累,學生才能不斷地為自己的「知識倉庫」積累原料,當真正拿出來用時才會有「貨」。所以在小學英語教育中,我們也應該考慮如何讓孩子養成平日多積累的習慣。首先,今年是奧運年,我認為可以充分運用這個契機,以奧運為載體向孩子們進行英語教學。人人都在迎奧運,我們能否拿出自己的實際行動呢?那就是學習與奧運有關的英文短語比如:Welcome to Beijing! I love China! We are ready! One World, One Dream! 等等。相信只要一提到奧運,孩子們就一定會興奮,再趁他們熱情未減之時恰當地進行英語教學,相信會取得不錯的效果。為此,我們專門在校門口樹立起精美的奧運倒計時牌,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讓他們了解奧運,期待奧運,熱愛奧運;另一方面我們還充分利用這塊宣傳陣地,在倒計時牌上開辟出英語小板塊:每周一句。每周向孩子們推薦一句英語名言或常用語,寫在倒計時牌上,這樣他們一進校門就能夠看見。然後,老師再在課堂上,生活中多詢問孩子們是否注意到本周一句是什麼,考考他們的記憶力,對回答出來的同學進行表揚。這樣,就充分地將這塊陣地利用起來了,起到了一箭雙雕的效果。比如我們最近的兩周,分別在倒計時牌上展示了: We are ready!( 我們准備好了) 以及 gymnastics(體操:楚怡的校本課程)。很受學生的歡迎,他們一下就都記住了。 興趣的培養離不開游戲,如何將游戲帶入到英語學習當中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除了平時在課堂上恰當地進行英語小游戲外,我覺得游戲的范疇可以進一步拓展到學生的作業設計當中。我們應該擺脫以往一成不變的抄寫,背誦,朗讀等呆板的作業,學生對於這些已經變得厭倦了,而且這種作業的收效往往不大。而將游戲引入到作業設計當中應該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單詞接龍,我們可以給一個單詞給學生,要他們回去在作業本上進行單詞接龍,看誰接得最多,接得最棒!考慮到小學生的詞彙量有限,我們可以「開卷有益」,可以翻閱各種詞彙書籍(但最好是曾經學過的單詞),這樣他們便沒有了壓力,每個人都能完成,每個人都能參與,最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接龍,他們動用了各種方法手段去尋找合適的單詞,在這種尋找的過程中完成了學習,收獲了快樂。 我們每周都有定期的紅領巾小廣播,我們充分利用學校廣播這塊陣地,利用每周五中午的時間向全校學生播放英語小知識,英語歌曲等等,並認真組織學生收聽。通過廣播向孩子們直接傳授英語趣味小知識,外國文化及風土人情等,讓校園的每個角落都跳動著英文字母,飄揚著英文旋律。我們甚至還設立一個英語信箱,只要孩子們有英語學習方面的困難與疑惑都可以寫信投到信箱裡面,老師再利用廣播時間向全校進行典型問題的解答,號召大家把自己的問題說出來,共同解決。比如,我們最近兩周的紅領巾廣播站就由英語老師親自出馬擔任嘉賓,向全校的孩子們介紹奧運會的口號: One World, One Dream! 以及奧運會: Olympic Games 的說法。還有通過播放奧運會歌曲《We are ready!》告訴孩子們怎麼說:我們准備好了!這種形式的英語教學覆蓋面廣,趣味性強,且效果明顯,易於讓孩子接受。 通過以上的策劃,我們可以發現,英語學習氛圍的營造,孩子學習興趣的提高並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實現的,也並不是通過一兩個游戲就能讓孩子馬上感覺到英語學習的趣味性與實用性。我們還需要做很多准備工作,並通過一段時間的嘗試與實踐才能逐步發現其中奧妙。在具體操作與實施過程中,有以下幾點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1、 必須做好廣泛的宣傳與動員工作,讓每位同學都了解到,感受到甚至參與到活動中來,只有這樣才真正做到了拉近英語跟學生距離的作用。 2、 持續關注學生表現,對於活動開展情況及時反饋。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應該所有老師都參與進來,配合好英語老師與學生開展一系列的互動,比如用英語跟學生打招呼,對於表現好的學生應該及時在班上進行表揚,讓學生意識到老師對此十分重視。同時經常反饋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以便及做出必要調整。只有老師重視了,學生才會重視。 3、 各種活動應當根據學生實際水平來設計。每個學校的孩子都是不同的,因此我們在設計活動的時候一定要以孩子為中心,充分了解到什麼才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什麼才是真正對他們有用的。任何粗製濫造,照搬照抄的成品都不會成為精品。所謂「因材施教」,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 4、 活動的開展應該是持續而有序的,切忌虎頭蛇尾。說是英語活動月,實際上所有的活動策劃都是准備今後長久地在我校展開,因為學習環境的營造絕非朝夕就能完成的事,只有通過我們一天一天不斷地努力,在活動開展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我們的學生才能逐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培養起學習興趣。只有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才會形成。虎頭蛇尾的做法,只會帶來更加負面的後果。 綜上所述,提高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不是一句空話,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還有很多矛盾需要去解決。當然,這個艱巨的工程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取得顯著成效的,但我相信,只要邁出了這第一步,先將氛圍營造起來,再讓英語學習變得活起來,生動起來,那麼孩子們就一定能夠慢慢接受,慢慢喜愛。到那時,英語才能真正變成一個學生樂於學習,學之受益的科目。
② 如何創設和諧的英語課堂氛圍
[摘要] 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自由探索學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從而落實"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構建高效課堂 [關鍵詞] 英語課堂教學; 課堂氛圍; 和諧課堂 點擊這里下載閱讀PDF格式全文(不支持迅雷等下載工具,請關閉相關下載軟體後點擊下載。) 下載所需積分:10 獲取積分的辦法: 1.在本站上傳教學資源,具體請見:考試周刊雜志社會員上傳教學資源獎勵辦法(試行);2.購買積分,具體請見:考試周刊雜志社積分購買辦法(暫行)
③ 怎樣營造和諧的小學英語課堂氛圍
羅傑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新的英語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關鍵是教學理念的更新,更新教學理念的核心是教學課堂的改革,是要改變過去那種過於重視語法和詞彙的講解與傳授,強調課程應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全過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旨在通過激發興趣,激活教學活動,以趣促學,以趣促進,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師生互動。
④ 談如何營造寬松和諧的英語課堂氣氛
要培養這樣的人才,就必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更新我們的教育觀念,營造一個讓人的個性得以充分發展的教育氛圍。 【關鍵詞】營造;寬松;和諧;英語;課堂;氣氛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09)03-0005-01目前,英語教育目標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的。英語並非我們的母語,再者我們沒有應用英語的語言環境,如果英語課堂上只是老師一味的「填鴨式」講解,而不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揮教學相長的作用,學生只會把學英語當成任務來完成,而沒有達到英語教學的目的——為應用而學。因此只有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從教師的「教會」變成學生的「會學」,既要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興趣,保護好奇心,給學生提供表演的舞台,才能讓學生得以全面發展。 1. 教學觀念的改變 我們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我們的教學也是為學生設計的,而不是單純地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設計的。我們不能過分地強調自己在課堂上的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忽視了學生的自我探索、自我發展,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現代課堂教學要求教師放下架子,平等地看待學生,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是合作的夥伴關系。課堂上,教師給予學生更多的是鼓勵、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批評,更不是羞辱和責罵。 2. 以身作則,樹立威信 教師的威信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保證。有威信的老師,他的表揚和鼓勵就能更深入學生的心靈。教師只有各方面都嚴格要求自己,時刻牢記「身正為范,學高為師」,才能樹立威信。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有精湛的教學藝術,又要有高尚的品格,成為學生的楷模。 3. 以精湛的教學藝術吸引學生 只有科學的藝術的課堂教學,才能營造出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師要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組織教學,在課堂上隨機應變,以形成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氣氛。教師要成為學生運用知識積極探索的「向導」,要和學生一起分享參與探究,參與思維的幸福體驗。 首先在課堂上,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明確目標,提出學習和研究的問題;善於調控教學進程,組織各種活動和信息交流;善於解答各種疑難,指導學生探究;善於引導學生自我評價和評價別人以及系統總結;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提前給學生提出疑問有利於保持學生整節課的求知慾望;在解決疑難的過程中給予他們方法上的指導與建議比直接給出答案更能夠維持學生的好奇心;而在課後布置一些研究性課題往往也更能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4. 以飽滿的激情感染學生 情緒、情感都是具有感染性的。教師的情感,能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某種氣氛。教師健康的情緒,積極的情感是形成良好課堂氣氛的前提條件。教師要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千萬不能因為自己的家庭的不愉快,或者對集體的誤會,或者對頑皮學生的失望等,而綳著臉孔走進教室,使整個課堂蒙上陰影,陷入一種緊張的氣氛中。這樣,不僅影響了這一節課的氣氛,還會影響下一節課的氣氛,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 5. 重視課外師生交流 「親其師,必信其道」。教師成為學生的朋友、知已,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課堂四十分鍾畢竟有限,我們可以利用課外活動的時間跟學生多做交流,多了解學生,也讓學生更了解他自己,了解我們教師。作為班主任,我既要重視學生的學習,也關心他們的思想和生活,而這一點無形中為我英語課堂教學氣氛的營造提供了幫助。我發現許多在課堂上和辦公室里都無法解決的問題,通過課下的交流與溝通都可以迎刃而解。這也為下一節課的順利開展掃清了障礙。 當然,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只有當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得以充分發揮,只有當學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智慧得以顯露,行為得到認同時,才能形成活躍、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我願意和所有的同行一道,沿著這條道路繼續探索下去。
⑤ 如何創設和諧寬松的英語教學環境
利用李陽老師的一句話:「Don』t be shy, just try!」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在工作或學習上都不要害羞,盡管去做。英語教學更是如此。那麼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怎樣創設寬松、民主、和諧的氛圍呢?下面就來談談本人一些小看法。
創設寬松、民主與和諧的英語教學氛圍,既不是「超級保姆式」,也不是新版「放羊式」,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學科的要求,英語教師從「傳道、授業、解惑」的「講解者」轉變到注重教學方法的「參與者」,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模式並轉變角色。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善於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因為只有和諧民主的環境,才能使學生精神煥發、個性張揚。只有和諧民主的教學,才能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發揮學生的最大潛能,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那麼,親愛的老師們,你們意識到微笑的重要性了嗎?雖然,微笑會使您的臉上出現幾道您不想看見的皺紋,可是您知道嗎?----那不叫皺紋,那是您智慧的溝壑和歷史的見證,所以,為了讓您的智慧更好的發揮,請盡情的帶著您甜美的微笑走進課堂,讓課堂其樂融融,教師要以平等和寬容的態度積極鼓勵學生,教師不是知識的權威,而是激發學生創造力的支持者。教師要有一顆博愛的心,平等對待學生,不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是發自內心的對學生的愛。在「知識」本位轉變為「能力」本位的今天,教師要善於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教師應該帶上微笑走進教室,讓您微笑感染每一個學生,帶給他們一個好心情。教師還可以用微笑來代替語言。比如,對於發言較好的同學,微笑就是對他的贊賞;對於想發言而又不敢發言的同學,微笑是對他的鼓勵;對於發言不夠好的同學,微笑是對他的安慰。親切的話語會縮短師生間的距離。讓微笑來傳遞師生之間的愛。讀書筆記 <wbr>---如何創設寬松、民主與和諧的英語教學氛圍讀書筆記 <wbr>---如何創設寬松、民主與和諧的英語教學氛圍
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切忌不能理解為新版的「放羊式」。教師要做到,尊重每一位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把英語教學與情感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我執教的一年級中,有這樣一個學生,他叫姜晨陽,爸爸媽媽都是教師,可這孩子在一開始就給人留下了與眾不同的印象,上課每時每刻都在做著自己的事情,幾乎是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對上課沒有任何規矩可言,很隨意,文化成績平平,在老師同學眼裡是個不太聽話的孩子,可是一年下來,他變了,不僅英語成績在班級頂呱呱,各方面的表現都在發生轉變,他的表演天份、繪畫才能尤為突出。在期末測試中,英語成績名列前茅。在繪畫課上不需要老師指導,他所看過的東西,經過他的小手一畫,直接就能把畫背下來,讓做老師的我都自嘆不如,針對他的優點,我給予積極的評價,不斷用他的優點來一點一點覆蓋小缺點,以至於讓他慢慢進步。在這里我想說,這就是積極鼓勵的結果,老師給予積極關注,讓他的個性得到了有效發揮,學生找到了自信,有一句話說的好,如果你能給我一個支點,我能將地球翹起。孩子同樣需要尋找一個支點,然而,他們的發展空間是如此之廣。所以,老師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學生,用你寬廣的胸懷容納每一位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多給他們一些鼓勵。
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構建平等、民主、和諧、夥伴式的師生關系,才能進一步創造和諧、愉快、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暢所欲言。
⑥ 如何在英語教學中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教師教學的心態,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情緒,它是教師自身心理素質的反映,也是教師課堂教學藝術的體現,要保持教學是最佳的心理狀態,首先,課前准備要充分。課前應認真仔細地做好准備工作,特別是對教案要胸有成竹,教學各主要環節能歷歷在目,做到教學過程清新、結構合理、方法恰當、內容適度,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和認知特點。
⑦ 如何營造和諧輕松的小學英語課堂氛圍
羅傑斯說:「成功的教育依賴於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新的英語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英語課程改革的關鍵是教學理念的更新,更新教學理念的核心是教學課堂的改革,是要改變過去那種過於重視語法和詞彙的講解與傳授,強調課程應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全過程,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旨在通過激發興趣,激活教學活動,以趣促學,以趣促進,在課堂教學中實現師生互動.
⑧ 如何營造寬松,和諧的英語課堂氛圍
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形成良好課堂氣氛的基礎。課堂交往中,學生對教師的人格態度、專業水平、教學方法、甚至對某一問題的看法,都會自覺不自覺地進行評價,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斷和「親近」或「不親近」的情感反應,甚至於把對教師的好惡遷移到教師所授課程上來。對教師沒有好感,也就不想學他教的課。
⑨ 如何為學生營造愉悅的英語教學氛圍
在英語教學中營造一種良好氛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礙,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切實提高教學效果。職高學生普遍厭惡學習英語,因在初中階段英語基礎沒打好,認為自己不是學英語的料子,就越學越沒有勁,成績也越來越差,心態就更不佳,並產生惡性循環,形成心理障礙。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我認為就是當前職業高中英語教學中缺少良好的英語教學氛圍。要想讓學生喜歡學,要求學,有迫切的學習願望,自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這就要靠教師的教學藝術,要靠教師組織富有成效的學習活動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讓他們在愉悅的氛圍當中學習。如何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呢?
一 英語教師在潛意識里要努力創設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緊要。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並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這種現象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吧!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於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願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這門課。這種現象也是大家司空見慣的。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當然,這並非說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而是批評和表揚是出於同一個目的的愛護他們。因而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從內心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也只有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教師必須因勢利導,不要為了盲目追求課堂紀律打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上課時,教師盡可能多地用抑揚頓挫、語調豐富、風趣幽默、充滿誘因或懸念的語言,並配以豐富的表情和手勢來組織課堂教學,能給學生創造一個開放寬松的教學環境。在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可以使學生們懷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學習,自然就敢用英語大膽發言,積極思維,不斷產生學習英語和施展能力的興趣。新教材中有很多內容都涉及到學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教師應適當地把教室變成他們的活動場所,讓他們自由地施展個性,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學習內驅力自然逐步增強。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二、巧用多媒體教育技術,創設直觀情境
多媒體教育技術具有傳統教學無可比擬的優勢,特別在營造課堂氛圍這方面。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教育技術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為多媒體課件的優勢就在於它能運用音樂、圖片、動畫、影視等手段,使學生觀其境、聞其聲、觸景生情,充分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能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而初中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利用一切可行的手段創設直觀情境,使學生的視覺、聽覺、思維等交叉活動,對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強化教學效果和營造課堂氛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例如,在學習表達天氣的課文時,筆者把幾種天氣的情況用多媒體影片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並賦以一定的音響效果,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後根據影片的內容問學生:「What』s the weather like?」學生一邊看投影一邊回答,形象直觀,效果非常好。根據課文內容,利用多媒體、實物、幻燈片等教學手段,創設直觀的語言發生情境,營造積極主動的課堂氛圍,枯燥的課文內容就會變得趣味橫生。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英語交際活動,創建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給學生英語實踐提供具體的交際環境,可以使學生成為語言的創造者。活動的開展是學習的外化過程,是學生動口的過程,更是一個動手動腦的過程。因此,教師要創造條件多組織活動,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經過頭腦的加工說出來、寫出來、做出來,從而提高他們使用英語的能力。例如,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個的活動或者一系列任務:角色扮演、歌曲歌謠、律動舞蹈等。角色扮演要求學生表演時盡量全身心投入,要像演員拍電影一樣,面部表情、身體動作要符合此情此景和說話人的語氣、心情。歌曲歌謠可以有不同組織方式,像男女生二重唱、小組多重唱、一問一答式說唱等,要富於變化,花樣翻新,才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律動舞蹈是學生非常喜愛的課堂活動,在教Come here. Look left. Look Right. Cross the street幾個短語時,筆者設計了四個舞蹈動作,讓全班學生起立隨著音樂的節奏做律動,學生們都特別來勁,許多學生都做出不同姿態的表演,個性得到極大張揚。組織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表演,舉辦各種展覽,其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表現能力,促進學生潛能的充分發展。例如,在教Apples are sweet. Grapes are sour時,利用形體語言來演示讓學生猜測單詞的不同意思。吃一口蘋果表示很高興的樣子,接著板書「sweet」;吃一口葡萄捂著臉表示很酸的樣子,並板書「sour」。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出了單詞的意思,接著可以再要求學生說出有哪些水果是甜的,哪些是酸的。
總之,古人雲: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就是說教師不僅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本領,以適應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需要。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為了養成學生有一輩子自學的能力」。因此我們教師應採取多種手段,讓全體學生活起來,從動腦、動口、動手等方面提高學生興致,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與創新能力,使英語課堂學習氣氛真正的「活」起來。
⑩ 如何關注學生情感、營造和諧的英語學習氛圍
加籍華裔心理學家江召倫教授說:「教學是一個涉及教師和學生在理性和情緒兩方面的動態的人際過程」。筆者管中窺豹,僅談談情感態度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學表明,教學的任何途徑,都要作用於學生的情感。所以布盧姆在他的教育目標分類中,把情感領域作為三個主要部分之一。其中第二點就是:情感的前提特徵在學習中起百分之二十五的作用。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戈爾曼更認為:在對一個人成功起作用的要素中,智商佔20%,情商佔80%。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成績。心理學家利玻(Leapper)指出「情感本身就是動機」。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多會有這樣的感受,若學習能滿足學生的需要,他們對學習會產生樂的正性情感體驗,反之,則產生苦的負性情感體驗。倘若學生能在教學活動中懷以愉快的情感體驗進行學習,就能發揮情感功能的積極作用,優化教學效果。教學過程是師生情感雙向交流的過程,教學活動是否充滿熱烈的情感,決定著能否產生良好的課堂心理氛圍。學生是否樂學,情感的激發是一個重要方面。 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革命導師列寧也曾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高中生正值青春期中期,思想活躍,感情豐富,具有激發情感的良好條件。這為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和契機。「寓教於情」就是教師要以自身強烈而真實的情感,贏得學生的理解和支持,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學生的情感與教學的內容產生共振和共鳴,但「寓教於情」絕非一個孤立的事物,而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空間上的課堂內外、時間上的情起情落以及教師自身的情感素質。首先,師生之間坦誠、真摯的情感交流不是一下子在課內建立的,它要求教師必須注重在課外去播種情感,通過經常接觸學生,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幫助他們解決在學習、生活、交往、成才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這樣,教師關心、體貼的話語,和藹可親的笑容,理解、尊重的態度,自然會使學生感到親近和愉快,情感溝通也就有了基礎。古人曾說:「以誠感人者,人亦以誠而應。」學生一旦理解了這種情感,必然會移植到課堂上,進而「親其師」而「信其道」。其次,從教師自身來看,「寓教於情是以一定的情感素質為基礎的。教師自身應該有高潔的人品,使人「如沐春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飽滿的工作熱情,合理的情感導入,恰當的語言表達和動作、手勢,平等探討、循循善誘的教學方式等,也會使學生不覺得有一種外界的力量去強迫他們接受教育,從而能夠保持信息接受系統的開放狀態,對教育內容保持一種親和的、積極的和興奮的情緒,在接受情感感染的同時,樂於學習英語這門課程。 具體到英語這門課程,教師應在課堂上創設情景,把激情帶進課堂,把微笑帶進課堂,課堂里應有笑聲,學生間有交流,師生之間有交流。要給學生體驗成功快樂的機會,以積極樂觀的情緒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尊重每個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的嘗試,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對於一些發音,表達有困難的學生要去關心,鼓勵,而不是簡單歸咎於學生的腦子笨,瞧不起他們,故意嘲諷、訓斥,傷害他們的情感、自尊。這樣做只會刺痛他們的心靈,從而使師生感情形成對立:學生學習灰心喪氣,悶悶不樂,隨時擔心被訓斥,頭腦處於麻木狀態,無法進行良好的學習。因此教師濫用權威,必然會造成一部分學生學習困難,產生苦的負性情感體驗,不利於英語學習。事實上,有的學生學不好英語只是因為他們性格內向,不善表達;或語言天賦不好。但他們的理科卻可能熠熠生輝,因此作為英語教師應特別關注他們,盡可能多的為他們創造語言實踐的機會,用飽含情感的語言讓學生愉快的在知識的海洋里遨遊。正如湯金斯所說「情感易於被人理解,而且能以可靠的方式相互交流」。我們教師就是要找這么一個方式,使課堂氣氛活躍、寬松,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實施情感原則,關鍵在於教師的滿腔熱情,如陶行知所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不僅是學生的良師,也應是學生的益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身教重於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