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OLED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1947年出生於香港的美籍華裔教授鄧青雲在實驗室中發現了有機發光二極體,也就是版OLED,由權此展開了對OLED的研究。1987年,鄧青雲教授和Vanslyke 採用了超薄膜技術,用透明導電膜作陽極,AlQ3作發光層,三芳胺作空穴傳輸層,Mg/Ag 合金作陰極,製成了雙層有機電致發光器件。而oled的真正興起,則是在1990 年,Burroughes 等人發現了以共軛高分子PPV 為發光層的OLED之後。鄧教授也因此被稱為「OLED之父」。 這些在網路上都有的。
B. OLED屏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OLED最早是發端於學術研究上電致發光有機材料的發現,比較公認的是柯達公司的鄧青雲發明了第一個OLED器件並申請了專利(1985年),採用的是小分子有機材料,後劍橋申請了採用聚合物有機材料的OLED專利(大概1990年吧),這些最早的基礎專利現在已經過期了。
C. oled核心關鍵專利技術有哪些
OLED有權權利轉移閱讀公開文獻
申請號:200880003575.1申請日:2008-01-16
摘要:OLED器件包括陰極、陽極並具有在它們之間的發光層,其中該發光層包含(a)2-芳基蒽化合物和(b)在最少兩個位置具有氨基取代的發光第二蒽化合物,其中至少一個胺在該第二蒽化合物的2位取代。
申請人:全球OLED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美國特拉華州
發明(設計)人:K·P·克盧貝克L·廖V·V·賈里科夫D·Y·康達科夫W·J·貝利M·L·里克斯
主分類號:H01L51/00(2006.01)I
分類號:H01L51/00(2006.01)I
D. AMOLED最先是由哪個廠家研發出來的
韓國三星SDI及台灣廠家奇晶光電這兩家從2003-2005年就開始研究這方面的屏了,不過三星在這方面進步很大也很快,目前三星和奇晶光電都在4寸以下的AMOLED上做開發工作,三星以經可以做到Super amoled的水平了,這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家能生產super amoled的工廠了。
(4)oled發明人擴展閱讀:
工作原理:AMOLED的基礎是有機物發光體,成千上萬個只能發出紅、綠或藍色這三者顏色之中的一種的光源被以一種特定的形式安放在屏幕的基板上,這些發光體在被施加電壓的時候會發出紅、綠或者藍色,電壓的變換同樣需要依靠TFT,在調節三原色的比例之後,才能發出各種顏色。
技術優勢:
1、AMOLED屏幕非常薄,並且可以在屏幕中集成觸摸層,做超薄機更有優勢。
2、高解析度AMOLED採用pentile排列,不像傳統LCD那樣一個像素點等於紅綠藍三個亞像素的合集,而是一個像素=1綠0.5(藍紅),大幅強調綠色,使畫面看起來更鮮艷。
3、AMOLED自發光,單個像素在顯示黑色時下不工作,顯示深色時低功耗。所以AMOLED在深色下省電,並且具有傳統LCD幾百倍的對比度,還不會漏光。
4、AMOLED具有一定的柔韌性,比起玻璃基板的LCD屏幕不易損壞。
5、AMOLED和SUPER AMOLED的色域都非常廣。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機發光二極體)是指利用有機半導體材料和發光材料在電場驅動下,通過載流子注入和復合導致發光的二極體。OLED發光原理是用ITO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分別作為器件的陽極和陰極。
在一定電壓驅動下,電子和空穴分別從陰極和陽極注入到電子和空穴傳輸層,電子和空穴分別經過電子和空穴傳輸層遷移到發光層,並在發光層中相遇,形成激子並使發光分子激發,後者經過輻射弛豫而發出可見光。輻射光可從ITO一側觀察到,金屬電極膜同時也起了反射層的作用。
參考資料:網路-AMOLED
E. OLED是什麼東西
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又稱為有機電激光顯示、有機發光半導體(Organic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OLED)。
OLED屬於一種電流型的有機發光器件,是通過載流子的注入和復合而致發光的現象,發光強度與注入的電流成正比。
OLED在電場的作用下,陽極產生的空穴和陰極產生的電子就會發生移動,分別向空穴傳輸層和電子傳輸層注入,遷移到發光層。
當二者在發光層相遇時,產生能量激子,從而激發發光分子最終產生可見光。
(5)oled發明人擴展閱讀:
OLED器件由基板、陰極、陽極、空穴注入層(HIL)、電子注入層(EIL)、空穴傳輸層(HTL)、電子傳輸層(ETL)、電子阻擋層(EBL)、空穴阻擋層(HBL)、發光層(EML)等部分構成。
其中,基板是整個器件的基礎,所有功能層都需要蒸鍍到器件的基板上;通常採用玻璃作為器件的基板,但是如果需要製作可彎曲的柔性OLED器件,則需要使用其它材料如塑料等作為器件的基板。
陽極與器件外加驅動電壓的正極相連,陽極中的空穴會在外加驅動電壓的驅動下向器件中的發光層移動,陽極需要在器件工作時具有一定的透光性,使得器件內部發出的光能夠被外界觀察到;陽極最常使用的材料是ITO。
空穴注入層能夠對器件的陽極進行修飾,並可以使來自陽極的空穴順利的注入到空穴傳輸層;空穴傳輸層負責將空穴運輸到發光層;電子阻擋層會把來自陰極的電子阻擋在器件的發光層界面處,增大器件發光層界面處電子的濃度。
發光層為器件電子和空穴再結合形成激子然後激子退激發光的地方;空穴阻擋層會將來自陽極的空穴阻擋在器件發光層的界面處,進而提高器件發光層界面處電子和空穴再結合的概率,增大器件的發光效率。
電子傳輸層負責將來自陰極的電子傳輸到器件的發光層中;電子注入層起對陰極修飾及將電子傳輸到電子傳輸層的作用;陰極中的電子會在器件外加驅動電壓的驅動下向器件的發光層移動,然後在發光層與來自陽極的空穴進行再結合。
F. 海信ULED和OLED有什麼區別啊
ULED和OLED的區別有:
1、發光原理不同
ULED需要通過背光源發光,液晶分子自身不能發光,LED指的是背光源。而OLED是有機發光二極體,能夠自發光,因此不需要背光源。
2、技術上的不同
OLED是下一代顯示技術,而ULED只是一個優化技術,這兩個技術並不在一個層面。
3、畫面顯示上的不同
相較OLED電視基於液晶原理的ULED提供了優於其4倍的白場、2倍對比度,同時提供了兩倍的亮度可視范圍,畫面細節層次更高。
(6)oled發明人擴展閱讀
關於ULED
ULED是面向電子醫療顯示和液晶電視研發的顯示畫質技術處理引擎,採用多分區獨立背光控制和Hiview 畫境引擎技術,在畫面亮度、畫面對比度、畫面層次感、暗場細節、色彩精準還原和畫面流暢度以及響應速度方面較傳統LED顯示具有大幅提升,其畫質表現在多項主觀評測數據已全面超越OLED 。
ULED技術研發最初階段獲得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項目支持,項目名稱為《液晶顯示用LED背光及其關鍵材料研發和產業化》,也獲得2014工信部專業(醫療)顯示模組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創新重大專項支持。
ULED已獲得13項發明專利,包括美國、歐洲專利授權,打破了以往重大顯示技術革新均由國外企業主導的局面。
ULED已發展到3.0版本,並實現了8K顯示,色域比OLED更廣,對比度比OLED更高。
關於OLED
有機發光二極體(英文: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縮寫:OLED)又稱有機電激發光顯示(英文: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縮寫:OELD)、有機發光半導體,OLED技術最早於1950年代和1960年代由法國人和美國人研究,其後索尼、三星和LG等公司於21世紀開始量產。
與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為不同類型的產品,前者具有自發光性、廣視角、高對比、低耗電、高反應速率、全彩化及製程簡單等優點,但相對的在大面板價格、技術選擇性
、壽命、解析度、色彩還原方面便無法與後者匹敵,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可分單色、多彩及全彩等種類,而其中以全彩製作技術最為困難,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依驅動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被動式(Passive
Matrix,PMOLED)與主動式(Active Matrix,AMOLED)。
G. oled是夏普發明的後來傳給索尼的嗎然後傳到三星和lg有誰知道
OLED不是夏普發明的,是柯達發明的,索尼製造出第一台OLED電視機。
H. oled技術是誰發明的
OLED是如何發現的
1979年的一天晚上,在柯達公司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華裔科學家鄧青雲(專Dr. C. W. Tang)博屬士在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有東西忘記在實驗室。回到實驗室,他發現黑暗中有個亮的東西。打開燈,原來是一塊做實驗的有機蓄電池在發光。這是怎麼回事?OLED研究就由此開始。鄧博士也因此被稱為「OLED之父」。
I. OLED專利與行業的關繫到底有多大 商標授權需要注意什麼
發明專利申請官費官費原價3450元 包含:申請費:900元,文件印刷費:50元,實質審查費:2500元。減緩85%之後需要560元,包含:申請費:135元,文件印刷費:50元,實質審查費:375元。減緩70%之後需要1070元,包含:申請費:270元,文件印刷費:50元,實質審查費:750元。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費用減緩辦法》:符合條件的申請人,為一個個人或一個單位可減繳85%,為其他情況可減繳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