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際通用盲文是誰發明的
國際通用盲文發明者是路易·布萊爾。
Louis Braille(路易斯·布萊葉,1809年1月4日——1852年1月6日)一位法國盲人少年,他在盲人學校製作了第一個字母,起名為盲人點子法。當他發明供盲人使用的由突起的點組成的書寫和閱讀方法時,年內僅15歲。1829年他提出了他的公用碼,並為使該碼被人們接受而進行了斗爭。
路容易斯·布萊葉在1852年42歲時便去世了,但他的編碼今天仍舊存在著!
『貳』 盲文是誰發明的
1809年1月4日,「盲文之父」路易·布萊爾誕生,15歲時其發明國際通用正式盲文.
「夜間書寫法」的靈感
布萊爾於1809年1月4日出生在法國一個貧苦的馬具匠家裡,他3歲時玩弄小刀不慎失手,刺傷了一隻眼睛,不久又感染另一隻眼睛,以致雙目失明。
父母沒有放棄對這個盲孩子的培養。父親在木板上用釘子組成字母,教他認字,後來又送他去讀書。1819年,布萊爾被送進巴黎皇家盲人學校。那時,盲生的課本是用放大的凸版普通字母印刷而成,又重又笨,摸起來很慢,書寫更困難,而且課本的數量很少,大部分課程還得依靠口授。
1821年的一天,學校校長請來退休海軍軍官查爾斯·巴比埃,給學生們講授和示範一種「發音」法,這是一種「夜間書寫」符號,用兩行各6個凸點符號表示音標,是專為夜間作戰時傳遞命令和加強聯絡而創造的。年僅12歲的布萊爾得到了啟發,他激動地對巴比埃說:「以凸點代替線條的方法肯定可以創造新的盲文……」
創造6點制盲文
此後,布萊爾專心致志地研究這種盲文。1824年,剛滿15歲的布萊爾從人的體形受到啟發,擬訂了以不同方式排列的6點方案:6個凸點,加上空白,共有64個變化,形成了一套有規律可循的法語字母方案。
1829年,布萊爾在原方案基礎上加入數學符號和音樂符號,1837年正式定稿。次年,世界上第一本布萊爾盲文讀物出版了。
不過,布萊爾的6點制盲文遭到校領導的反對,他們堅持延用原來的盲文,布萊爾不得不與保守勢力進行頑強斗爭,抑鬱成疾。1852年1月,巴黎皇家盲人學校被迫採用受人歡迎的布萊爾點字。消息傳到布萊爾的病榻前,奄奄一息的他為辛勤勞動成果終於被承認而感到欣慰。不久即去世,年僅43歲。
『叄』 盲文是誰發明的呀
1809年1月4日,「盲文之父」路易·布萊爾誕生,15歲時其發明國際通用正式盲文.
「夜間書寫法」的靈感
布萊爾於1809年1月4日出生在法國一個貧苦的馬具匠家裡,他3歲時玩弄小刀不慎失手,刺傷了一隻眼睛,不久又感染另一隻眼睛,以致雙目失明。
父母沒有放棄對這個盲孩子的培養。父親在木板上用釘子組成字母,教他認字,後來又送他去讀書。1819年,布萊爾被送進巴黎皇家盲人學校。那時,盲生的課本是用放大的凸版普通字母印刷而成,又重又笨,摸起來很慢,書寫更困難,而且課本的數量很少,大部分課程還得依靠口授。
1821年的一天,學校校長請來退休海軍軍官查爾斯·巴比埃,給學生們講授和示範一種「發音」法,這是一種「夜間書寫」符號,用兩行各6個凸點符號表示音標,是專為夜間作戰時傳遞命令和加強聯絡而創造的。年僅12歲的布萊爾得到了啟發,他激動地對巴比埃說:「以凸點代替線條的方法肯定可以創造新的盲文……」
創造6點制盲文
此後,布萊爾專心致志地研究這種盲文。1824年,剛滿15歲的布萊爾從人的體形受到啟發,擬訂了以不同方式排列的6點方案:6個凸點,加上空白,共有64個變化,形成了一套有規律可循的法語字母方案。
1829年,布萊爾在原方案基礎上加入數學符號和音樂符號,1837年正式定稿。次年,世界上第一本布萊爾盲文讀物出版了。
不過,布萊爾的6點制盲文遭到校領導的反對,他們堅持延用原來的盲文,布萊爾不得不與保守勢力進行頑強斗爭,抑鬱成疾。1852年1月,巴黎皇家盲人學校被迫採用受人歡迎的布萊爾點字。消息傳到布萊爾的病榻前,奄奄一息的他為辛勤勞動成果終於被承認而感到欣慰。不久即去世,年僅43歲。
『肆』 盲文是誰發明的
1809年1月4日,「盲文之父」路易·布萊爾誕生,15歲時其發明國際通用正式盲文.
「夜間書寫法」的靈感
布萊爾於1809年1月4日出生在法國一個貧苦的馬具匠家裡,他3歲時玩弄小刀不慎失手,刺傷了一隻眼睛,不久又感染另一隻眼睛,以致雙目失明。
父母沒有放棄對這個盲孩子的培養。父親在木板上用釘子組成字母,教他認字,後來又送他去讀書。1819年,布萊爾被送進巴黎皇家盲人學校。那時,盲生的課本是用放大的凸版普通字母印刷而成,又重又笨,摸起來很慢,書寫更困難,而且課本的數量很少,大部分課程還得依靠口授。
1821年的一天,學校校長請來退休海軍軍官查爾斯·巴比埃,給學生們講授和示範一種「發音」法,這是一種「夜間書寫」符號,用兩行各6個凸點符號表示音標,是專為夜間作戰時傳遞命令和加強聯絡而創造的。年僅12歲的布萊爾得到了啟發,他激動地對巴比埃說:「以凸點代替線條的方法肯定可以創造新的盲文……」
創造6點制盲文
此後,布萊爾專心致志地研究這種盲文。1824年,剛滿15歲的布萊爾從人的體形受到啟發,擬訂了以不同方式排列的6點方案:6個凸點,加上空白,共有64個變化,形成了一套有規律可循的法語字母方案。
1829年,布萊爾在原方案基礎上加入數學符號和音樂符號,1837年正式定稿。次年,世界上第一本布萊爾盲文讀物出版了。
不過,布萊爾的6點制盲文遭到校領導的反對,他們堅持延用原來的盲文,布萊爾不得不與保守勢力進行頑強斗爭,抑鬱成疾。1852年1月,巴黎皇家盲人學校被迫採用受人歡迎的布萊爾點字。消息傳到布萊爾的病榻前,奄奄一息的他為辛勤勞動成果終於被承認而感到欣慰。不久即去世,年僅43歲。
『伍』 你知道盲文是誰發明的
盲文,是專為盲人設計、靠觸覺感知的文字。1829年法國盲人路易·布萊爾發明了點字,它是用六個凸點組成的符號體系,以點數的多少和點位的不同來區分不同的符形,可變化成63個不同的圖形符號,是現代國際上普遍使用的盲文形式。
我國最早使用的通用漢語盲文叫"康熙盲字",俗稱"408"。它是一種代碼性質的盲字,以兩方盲符的排列組合,組成408個號碼,代表漢語的408個音節,每個音節按一定規律變換其圖形可以表示四聲。
20世紀初,"心目克明"盲字開始流行於除東北以外的地區,它以南京音為標准,有18個聲母、36個韻母,聲韻雙拼為一個音節,再加上另一個盲符標調。
1953年開始,全國普遍推廣現行盲字,它是以普通話為基礎、北京語音為標準的拼音盲字。它有18個聲母、34個韻母,聲韻雙拼為一個音節,用另一個盲符作調號。
1975年,盲文工作者提出了盲文改革,歷經十幾年的研究和探索,確定了"漢語雙拼盲文"方案。它是以兩方盲符拼寫漢語的一個實有音節,即帶調音節,聲方在左,韻方在右。聲方有聲母、半生母、介母和零聲符;韻方有韻母、零韻符和調號。
『陸』 盲文是那個國家發明的
盲文或稱點字、凸字,是專為盲人設計、靠觸覺感知的文字。透過點字板、點字機、點字列印機等在紙張上製作出不同組合的凸點而組成,一般每一個方塊的點字是由六點組成。 它是由法國盲人路易·布萊爾於1824年創造的,故國際上通稱盲文為「布萊爾(Braille)」。
六點盲文的發明者是:路易·布萊爾(Louis Braille),也有人翻譯為劉易斯·布萊葉。他1809年1月4日出生在法國一個貧苦的馬具匠家裡,他3歲時玩弄工具時不慎失手,刺傷了一隻眼睛,不久又感染另一隻眼睛,以致雙目失明。
布萊葉的父母沒有放棄對這個盲孩子的培養。父親在木板上用釘子組成字母,教他認字,後又送他到村裡的小學讀書。布萊葉學習既刻苦又聰明,深受老師和校長的喜愛。
1819年,布萊葉被送進巴黎皇家盲人學校。盲生的課本,用放大的凸版的普通字母印刷而成,又重又笨,摸起來很慢,書寫更困難,而且課本的數量很少,大部分課程靠口授。布萊葉學習刻苦、成績好、求知慾強,但沒有可供閱讀的書籍。他由此意識到,必須創造一種容易摸讀和書寫的盲文,才能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
1821年,有一天學校校長請來退休海軍軍官查爾斯·巴比埃,給學生們講授和示範一種「發音」法,或叫「夜間書寫」法符號,它是一種用兩行各6個凸點的符號來表示各種音標的方法, 是專為夜間作戰時傳遞命令和加強聯絡而創造的。年僅12歲的布萊葉聽完這個報告後,激動地對巴比埃說:「以凸點代替線條的方法肯定可以創造新的盲文……」
此後,布萊葉專心致志地研究這種盲文:究竟需要多少凸點為最佳?怎樣編排字母和其他符號?用什麼樣的寫字工具?點距應多大……
1824年,剛滿15周歲的布萊葉從人的體形受到啟發。他想,每個人都有兩個肩膀、兩臂和兩個膝蓋,在這些部位上若各加上一個凸點,不就成了放大了的6個凸點了嗎?多麼有意思的6個點啊!經過一番精心安排,一套以不同方式排列、有規律可循的法語字母方案擬定出來了。6個凸點,加上空白,共有64個變化。
1829年,布萊葉在原方案基礎上加入了數學符號和音樂符號。他把這個方案首次向皇家盲人學校全體師生宣讀,要求校領導予以審查和推廣。1837年正式定稿。次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布萊葉盲文讀物。
但是,布萊葉的6點制盲文遭到校領導的反對,他們堅持延用原來的盲文,不準布萊葉在學校傳授和使用他的盲文。布萊葉又把修改後的盲文方案提交給法國學術研究院的教授們,請他們評價,但得到的回答仍是否定。
布萊葉從盲人學校畢業後,一直留校任教。他曾擔任過代數、幾何、史地和音樂的教學工作。盡管他工作繁重,健康狀況不佳,又遭遇很大挫折,但他並不氣餒。由於他的盲文具有很大的 優越性,既便於摸讀,又便於書寫,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學校里不準學,他們就在校外偷偷地跟布萊葉學,並義務為他作宣傳。
1851年12月,這位年輕的發明家終於積勞成疾,一病不起。就在他去世的前幾天,他的一個女學生在一次盛大的音樂會上演奏鋼琴。這個雙目失明的盲人,對音樂皇冠上的明珠———鋼琴,竟有如此嫻熟的演奏技巧,令觀眾大為驚嘆!他們紛紛要求她介紹學習鋼琴的經過,並傳閱擱在鋼琴上的盲文樂譜。而這位女學生則將自己的成就完全歸功於老師布萊葉,她把他怎樣創造盲文,又怎樣耐心地教她,以及這種盲文至今尚未被學校當局所採用的情況一一講了出來,大家深受感動。第二天,巴黎報紙上詳細登載了這則消息。巴黎皇家盲人學校在社會輿論壓力之下,不得不採用了布萊葉的盲文。
1852年1月,消息傳到布萊葉的病榻前,奄奄一息的他為自己的辛勤勞動成果終於被承認而感到欣慰。不久,他即去世,年僅43歲。
『柒』 盲文是誰發明的
路易·布萊爾
盲文或稱點字、凸字,是專為盲人設計、靠觸覺感知的文字。透過點字板、點字機、點字列印機等在紙張上製作出不同組合的凸點而組成,一般每一個方塊的點字是由六點組成。 它是由法國盲人路易·布萊爾於1824年創造的,故國際上通稱盲文為「布萊爾(Braille)」。
盲文發明者:路易·布萊爾(Louis Braille),也有人翻譯為劉易斯·布萊葉。 布萊葉1809年1月4日出生在法國一個貧苦的馬具匠家裡,他3歲時玩弄小刀不慎失手,刺傷了一隻眼睛,不久又感染另一隻眼睛,以致雙目失明。 布萊葉的父母沒有放棄對這個盲孩子的培養。父親在木板上用釘子組成字母,教他認字,後又送他到村裡的小學讀書。布萊葉學習既刻苦又聰明,深受老師和校長的喜愛。 1819年,布萊葉被送進巴黎皇家盲人學校。盲生的課本,用放大的凸版的普通字母印刷而成,又重又笨,摸起來很慢,書寫更困難,而且課本的數量很少,大部分課程靠口授。布萊葉學習刻苦、成績好、求知慾強,但沒有可供閱讀的書籍。他由此意識到,必須創造一種容易摸讀和書寫的盲文,才能打開知識寶庫的大門。 1821年,有一天學校校長請來退休海軍軍官查爾斯·巴比埃,給學生們講授和示範一種「發音」法,或叫「夜間書寫」法符號,它是一種用兩行各6個凸點的符號來表示各種音標的方法, 是專為夜間作戰時傳遞命令和加強聯絡而創造的。年僅12歲的布萊葉聽完這個報告後,激動地對巴比埃說:「以凸點代替線條的方法肯定可以創造新的盲文……」 此後,布萊葉專心致志地研究這種盲文:究竟需要多少凸點為最佳?怎樣編排字母和其他符號?用什麼樣的寫字工具?點距應多大…… 1824年,剛滿16周歲的布萊葉從人的體形受到啟發。他想,每個人都有兩個肩膀、兩臂和兩個膝蓋,在這些部位上若各加上一個凸點,不就成了放大了的6個凸點了嗎?多麼有意思的6個點啊!經過一番精心安排,一套以不同方式排列、有規律可循的法語字母方案擬定出來了。6個凸點,加上空白,共有64個變化。 1829年,布萊葉在原方案基礎上加入了數學符號和音樂符號。他把這個方案首次向皇家盲人學校全體師生宣讀,要求校領導予以審查和推廣。1837年正式定稿。次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布萊葉盲文讀物。 但是,布萊葉的6點制盲文遭到校領導的反對,他們堅持延用原來的盲文,不準布萊葉在學校傳授和使用他的盲文。布萊葉又把修改後的盲文方案提交給法國學術研究院的教授們,請他們評價,但得到的回答仍是否定。 布萊葉從盲人學校畢業後,一直留校任教。他曾擔任過代數、幾何、史地和音樂的教學工作。盡管他工作繁重,健康狀況不佳,又遭遇很大挫折,但他並不氣餒。由於他的盲文具有很大的 優越性,既便於摸讀,又便於書寫,深受學生們的歡迎。學校里不準學,他們就在校外偷偷地跟布萊葉學,並義務為他作宣傳。 1851年12月,這位年輕的發明家終於積勞成疾,一病不起。就在他去世的前幾天,他的一個女學生在一次盛大的音樂會上演奏鋼琴。這個雙目失明的盲人,對音樂皇冠上的明珠———鋼琴,竟有如此嫻熟的演奏技巧,令觀眾大為驚嘆!他們紛紛要求她介紹學習鋼琴的經過,並傳閱擱在鋼琴上的盲文樂譜。而這位女學生則將自己的成就完全歸功於老師布萊葉,她把他怎樣創造盲文,又怎樣耐心地教她,以及這種盲文至今尚未被學校當局所採用的情況一一講了出來,大家深受感動。第二天,巴黎報紙上詳細登載了這則消息。巴黎皇家盲人學校在社會輿論壓力之下,不得不採用了布萊葉的盲文。 1852年1月,消息傳到布萊葉的病榻前,奄奄一息的他為自己的辛勤勞動成果終於被承認而感到欣慰。不久,他即去世,年僅43歲。 布萊葉逝世後,他發明的6點制盲文逐漸為世人承認。1887年,布萊葉的盲文被國際公認為正式盲文。為了紀念這位卓越的創造者,1895年,人們將他的姓——布萊葉,作為盲文的國際通用名稱。
『捌』 誰發明了盲文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盲人文字,叫做布拉爾(Braille)點字,它是由盲人路易·布拉爾發明的。
早在1819年,法國有一個叫巴比爾的炮兵上尉,為了夜戰的需要,發明了一套符號來代替字母。他在紙板上鑲上一個個凸起的圓點,讓夜戰的士兵用手指摸索著閱讀。這種稱之為夜讀文字的符號系統,由於每個字母都要用12個圓點來表示,比較復雜而且較難掌握。法國人路易·布拉爾5歲失明後入巴黎盲人學校讀書。20歲時,他進入巴黎皇家青年盲人學院攻讀,當時學校已採用巴比爾所創制的夜讀文字進行教學。布拉爾對其進行了系統的簡化,改12點為直3橫2的6點,並依照點的多少及部位的變化來分別表示26個拉丁字母及詞句、標點等。將這些圓點刺在紙上,盲人就可用手指觸摸而懂得文字的意思了。後來,這種簡便易學的摸識文字逐漸發展成為今天國際上通用的布拉爾盲人文字系統。
1878年英國傳教士穆威廉把點字傳入我國,結合我國當時的特點,搞出了第一個漢語盲文方案《康熙盲字》。而後出現了閩南話(1898年)、南京話(1900年)、廣東話和客家話的方言漢語盲文,這些都是用拼音形成的。1953年教育部推行由盲人黃乃設計的以注音字母為字母基礎,以普通話為拼音標准,參照布拉爾盲字元號體系的全國統一規定的漢語盲文點字,即現行的漢語盲文。
『玖』 盲文是誰發明的
1809年1月4日,「盲文之父」路易·布萊爾誕生,15歲時其發明國際通用正式盲文.
「夜間書寫法」的靈感
布萊爾於1809年1月4日出生在法國一個貧苦的馬具匠家裡,他3歲時玩弄小刀不慎失手,刺傷了一隻眼睛,不久又感染另一隻眼睛,以致雙目失明。
父母沒有放棄對這個盲孩子的培養。父親在木板上用釘子組成字母,教他認字,後來又送他去讀書。1819年,布萊爾被送進巴黎皇家盲人學校。那時,盲生的課本是用放大的凸版普通字母印刷而成,又重又笨,摸起來很慢,書寫更困難,而且課本的數量很少,大部分課程還得依靠口授。
1821年的一天,學校校長請來退休海軍軍官查爾斯·巴比埃,給學生們講授和示範一種「發音」法,這是一種「夜間書寫」符號,用兩行各6個凸點符號表示音標,是專為夜間作戰時傳遞命令和加強聯絡而創造的。年僅12歲的布萊爾得到了啟發,他激動地對巴比埃說:「以凸點代替線條的方法肯定可以創造新的盲文……」
創造6點制盲文
此後,布萊爾專心致志地研究這種盲文。1824年,剛滿15歲的布萊爾從人的體形受到啟發,擬訂了以不同方式排列的6點方案:6個凸點,加上空白,共有64個變化,形成了一套有規律可循的法語字母方案。
1829年,布萊爾在原方案基礎上加入數學符號和音樂符號,1837年正式定稿。次年,世界上第一本布萊爾盲文讀物出版了。
不過,布萊爾的6點制盲文遭到校領導的反對,他們堅持延用原來的盲文,布萊爾不得不與保守勢力進行頑強斗爭,抑鬱成疾。1852年1月,巴黎皇家盲人學校被迫採用受人歡迎的布萊爾點字。消息傳到布萊爾的病榻前,奄奄一息的他為辛勤勞動成果終於被承認而感到欣慰。不久即去世,年僅43歲。
『拾』 盲文是誰發明的
1829年法國盲人路易·布萊爾發明了點字,它是用六個凸點組成的符號體系,以點數的多少和點位的不同來區分不同的符形,可變化成63個不同的圖形符號,是現代國際上普遍使用的盲文形式。
我國最早使用的通用漢語盲文叫"康熙盲字",俗稱"408"。它是一種代碼性質的盲字,以兩方盲符的排列組合,組成408個號碼,代表漢語的408個音節,每個音節按一定規律變換其圖形可以表示四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