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翻土的科學道理
有利於植物的根吸收氧氣,進行呼吸作用,放出的能量可用於根吸收土壤中的無機鹽,從而有利於植物的生長。
Ⅱ 原始農業由最初的刀耕火種發展到用什麼等翻土工具進行各種
第2課 原始農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生活流域:黃河流域。
生活地點:陝西西安東部半坡村一帶。
距今時間:距今約6000年。
居住環境:居住區有房屋、窯穴、壕溝,居住區外有公共墓地和超值陶器的窯場。
房屋特點: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屋內有灶坑。
使用工具:使用磨製石器,稱為新石器時代。製造骨器、角器等。
生產活動:從事農業生產,主要種植粟;飼養豬和狗等家畜;
用弓箭、長矛、石球等捕獵斑鹿、獐、兔。用漁叉、魚鉤、漁網捕魚。採集野果作為食物的補充。
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為彩陶。彩陶以紅底黑色紋飾為主,紋飾多為幾何圖案,還有動植物紋飾,其中魚紋、鹿紋較多。還有裝飾品和少量的樂器,如陶塤。還有紡織、制衣用的骨針、骨錐、紡輪。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生活流域:長江流域中下游地區。
生活地點:浙江餘姚。
距今時間:距今約7000年。
房屋特點:干欄式房屋,這是中國最早的木結構建築。
木構水井:河姆渡遺址發現了木結構水井,是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木構水井。
主要作物:水稻,遺址中發現了人工栽培水稻的遺址,說明長江下游是亞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農業工具:最為典型的農業工具是骨耜。
主要家畜:豬、狗和水牛。
其他器具:會製作陶器和玉器,還有簡單的樂器骨哨。
藝術品:會運用雕刻等技術,將象牙和獸骨製成藝術品。懂得使用天然漆。河姆渡出土了中國最早的象牙雕刻。
三、原始農耕的發展
人工栽培水稻: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水稻的國家。
栽培粟:黃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原始農業發展:由最初的「刀耕火種」發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進行耕種。
原始農業的重要標志: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以及聚落、磨製工具的發展是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
原始農業的地位: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Ⅲ 什麼是鬆土 翻土啊
鬆土不只是翻土。
鬆土,就是將凝結在一起的土層翻起、打碎,使植株周圍黏結在一起的表面土層松解透氣的行為,稱作鬆土。
因此,人工種植的花木、莊稼等,要想它們生長的旺盛,就要在澆水、或雨後不再泥濘時進行鬆土透氣。
Ⅳ 唐朝發明的先進農具,其中用於翻土的是什麼,用於灌溉的是什麼。
翻土:唐朝農民改進犁的構造,製造了曲轅犁
灌溉:創制了新型灌溉工具——筒車。
Ⅳ 翻車是什麼時期發明的
翻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又名龍骨水車,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農業灌溉機械之一。《後漢書》記有畢嵐作翻車,三國馬鈞加以完善。翻車可用手搖、腳踏、牛轉、水轉或風轉驅動。龍骨 葉板用作鏈條,卧於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如此連續循環,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運方便,還可及時轉移取水點,即可灌溉,亦可排澇。我國古代鏈傳動的最早應用就是在翻車上,是農業灌溉機械的一項重大改進。 蘭州水車 又名天車、翻車、老虎車。為明嘉靖年間進士段續所造。據《皋蘭縣志》載,蘭州人段續,博學多才,進士及第,曾宦遊南方數省,多有惠政。致仕歸里後,參考南方所見「創翻車,倒挽黃河水以灌田,致有巧思。沿河農民皆仿效焉。」蘭州水車,與南方的龍骨水車不同,外形酷似巨大的古式車輪,輪輻直徑大的有20米左右,小的也有10米,可提水達15—18米高處。輪輻中心是合抱粗的輪軸,圓輪四周斜裝有40—50 個長1米,寬、高30—40厘米的木斗,以及比木斗多一倍的橫板。急流沖擊圓輪上的橫板,車輪便緩緩沿逆時針方向轉動。這時沒入水中的木斗便盛滿了水,待它上升至圓輪頂端時,河水就會傾入事先置好的槽內,流入農田,然後空斗又隨圓輪返回水中,進行下一個循環。
Ⅵ 春天為什麼要翻土
是為了將底下的生土翻上來,通過太陽暴曬及吸收氧氣等自然現象,變為熟土、增加土壤肥力,將來好有益於莊稼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