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人叩頭個數有何講究
「跪拜禮」。早在原始社會就以產生,但那時人們僅僅是以跪拜的形式表示友好和敬意,並無尊卑關系。進入階級社會後,情況就不同了,特別是在封建社會里,「跪拜」是一種臣服的表示,「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即使是平輩跪拜,也有彼此恭敬的意思。「跪拜禮」其表現形式有多樣,但主要有以下幾種:⑴「稽首」:是臣拜君之禮。拜者頭首著地,並停留較長一段時間;⑵「頓首」:即叩首、叩頭。頭一觸地就起,是一種用於平輩間的,比較莊重的禮節。古人就常常在書信的頭或尾書以「頓首」二字,以表敬意;另外,還有「空首」、「再拜」等。
【九拜】我國古代特有的向對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禮。《周禮》謂「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動,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肅拜。」這是不同等級、不同身份的社會成員,在不同場合所使用的規定禮儀。
② 中國古人都在什麼場合會進行三拜九叩呢
一是「稽首」,指跪拜的幅度碰到地面;二是「頓首」,指拜頭叩地;三是「空首」,指拜頭至手;四是「振動」,指兩手相擊而拜;五是「吉拜」,指先跪拜,然後用頭觸碰地面;六曰「凶拜」,即只先用頭碰到地面,然後再拜;七是「奇拜」,即屈膝後空首拜;八曰「褒拜」,指連續兩次;九曰「肅拜」,即作揖、鞠躬。其中,稽首、頓首和空首這三拜是大眾所認知的「正拜」,這是跪拜中最基本的一種方式,其它的不同的方式都是在中國幾千年的發展中,由人們在逐一的去分類整理而成。
③ 三跪九叩是哪一朝的禮節
叩頭什麼時候傳到宮廷,成為君臣的禮節,無人考證。大概從有君王皇帝起就有這種禮節了。臣見君必行三跪九叩之禮,口裡還得喊:吾皇萬歲,萬萬歲!受到帝王賞賜,即使賜死也要叩頭,高喊:謝主龍恩!有的大臣上諫,頭都叩得鮮血直流,仍得不到皇上的恩准。中國歷史上,由叩頭釀成外交爭端的事不少,有的還因叩頭點燃了戰火。戰國時,魯昭公和齊君會盟,人家給他叩頭,而他還禮時只作了個揖,結果釀成大禍,兩國兵戎相見,魯國戰敗割地給齊國。到了清代,圍繞叩頭引起外交爭端的就更多了。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歐洲的外交使臣多次要見皇帝,皇帝都堅持給他行三跪九叩之禮,皇帝認為中國是世界的中心,他是宇宙的主宰,是唯一不朝別人叩頭而只接受別人叩頭的天子。有學者做過統計:從康熙到乾隆一百四十多年間,歐洲各國使節覲見皇帝達十七次,十六次行了三跪九叩之禮。這對外國使節來說,簡直就是污辱,是不能長久咽下這口惡氣!最後一次是通過一場武力懸殊的戰爭來解決的,皇帝輸了。1793年英國的馬戛爾尼伯爵和他的扈從,是最早在熱河享受到不行叩頭禮喜悅的歐洲人。到了1873年,年輕的同治皇帝即將舉行親政大典,在西方各國使節朝覲的禮儀問題上,朝廷陷入困境。要不要洋人行三跪九叩之禮呢?要,實力雄厚的西方列強早已開罪不起;不要,則大清皇帝和帝國的臉面又置於何地?正在這時,一個叫吳可讀的御臣上奏說:洋人無異於禽獸,讓他們行三跪九叩之禮,等於是強迫禽獸遵行五倫。能讓其不榮,不能不讓其不恥。如洋人也像國人一樣行禮,那才是咱大清國的奇恥大辱呢!吳大臣的一番高論博得了滿堂喝彩。於是朝覲時,國人行三跪九叩的「文明」之禮,洋人行免冠鞠躬的「野蠻」之禮。
隨著皇帝被攆出皇宮,叩頭禮不再用了。但它的習俗仍在延續。老百姓叩頭現象層出不窮:為感謝官員為他們辦了一件好事,就涕零淚下,下跪叩頭;屈服於權勢、惡霸,為了免災,叩頭求饒;進佛堂上香跪拜叩頭的就更多了。中國有些官員為什麼驕橫跋扈,貪污腐化?就是老百姓的叩頭給寵壞了。什麼時候人人都能高昂起自已的頭顱,不再叩頭了,中國人才有自已的尊嚴!
關於叩頭的起源,我聽到過另一種說法:據說叩頭是一種聯系氣功的方式,人在出生時,膝蓋和頭部的骨頭是軟的,通過叩頭和跪膝,能讓這兩處的骨頭得到鍛煉,變得更加堅硬。
後來叩頭的方式被宗教所引用,表示虔誠,然後被統治者所引用表示尊重。到了民間,作為一種表達內心激動情感的方式,可以表達各種不同的意思。
④ 哪朝人發明了三叩九拜
是三拜九叩,也叫三跪九叩,是古代覲見帝王及祭拜祖先的大禮。
《周禮》記載,古代跪拜禮有九種: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
能查到的史料記載,大約最早就是周朝,但考慮到周商文明的承接性,這種跪拜禮應該至少在商朝就存在了。
⑤ 去死者靈堂前祭拜是自己的什麼人方可行三跪九叩頭之禮
據書籍據載應在周就有三跪九叩禮了!而三跪九叩禮是針對天、地、君(皇帝)、師、父。
跪拜是尊敬到極點的象徵,下跪表示內心誠服。三跪九叩是大禮,表示內心非常非常尊敬和誠心,是拜神最大禮節。
所謂三跪九叩就是一跪三拜,拜時頭要碰地,三跪九叩拜跪,拜神時先出左腳,手背向上。喪事叩頭時,真正大禮是四跪十二拜,先出右腳且叩頭時手心向上。
⑥ 三跪九叩禮是怎麼跪法的
三跪九叩就是雙膝跪地下三次,磕九個頭。具體做法為一跪三拜,拜時頭要碰地,三跪九叩拜跪,拜者必須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撐在地上,然後,緩緩叩首到地,稽留多時,手在膝前,頭在手後。
三跪九叩禮的對象:是針對天、地、君(皇帝)、師、父。
三跪九叩禮介紹:
據《周禮》記載,古代跪拜禮有九種: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唐道士朱法滿《要修科儀戒律鈔》一書中稱道士拜禮有四種:「一稽首、二作禮、三遵科、四心禮」。稽首是三跪九叩禮。
跪拜是尊敬到極點的象徵,下跪表示內心誠服。三跪九叩是大禮,表示內心非常非常尊敬和誠心,是拜神最大禮節。
(6)哪朝人發明三跪九叩擴展閱讀:
除「三跪九叩禮」外其它跪拜禮介紹:
1、行頓首禮時,其他和稽首相同,不同者拜時必須急叩頭,其額觸地而拜。一般用於下對上的敬禮。(「頓首」兩首,後來也用於書信中的起頭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對人家恭敬。)
2、行空首禮時,雙膝著地,兩手拱合,俯頭到手,與心平而不到地,故稱「空首」,又叫「拜手」。這是「九拜」中男子跪拜禮的一種。
3、其他如振動,不僅要跪拜、頓首,拜後還要「踴」,即跳踴,一般都在喪事時,拜者往往捶胸、頓足,跳躍而哭,表示極度悲哀。
4、凶拜,即行禮時,先頓首,後空首;
5、吉拜,則在行禮時,先空首,後頓首;
6、奇拜,奇為單數,即一拜;
7、褒拜,即再拜、三拜。古代以再拜為重。
8、肅拜,是古代女子跪拜禮的一種。拜時跪雙膝後,兩手先到地,再拱手,同時低下頭去,到手為止,故又稱「手拜」。肅,手到地的意思。所以後來在書信來往中,為了表示對對方的尊敬,往往上「謹肅」。婦女行禮也稱「端肅」,即源於此。
⑦ 磕頭這一禮節是在什麼時候開始有的是誰提出來的,是怎麼形成的
看下下面的史料,因該在周朝以前,夏就有了吧,而在周朝時《周禮》對其有明確的解釋。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拜曰: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賈公彥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頭至地多時,則為稽首也。此三者(指稽首,頓首,空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
參考一下這篇文章
在時代變化了的時候,自古產生了下跪,從參拜天和朝拜地,也就隨之而來產生了參拜帝王將相。過去大臣早朝見皇帝都要跪呼萬歲,到了清朝尤盛。老外們是無法理解大清帝王和官僚們的邏輯,即:下跪禮是君權至上的象徵,是對帝王臣服忠誠的標志。原來威權主義,不僅僅是靠制度維持,還靠物化的禮儀形式。帝王正是在臣民反復的下跪中,培養臣民對下跪主義的自覺敏感性,時刻提醒。大臣們不但自覺下跪了,也自覺的強制外人下跪。這其實就是宗教:它具備了宗教的所有特徵,即排他的教義和拜物的神器。帝王是神,下跪是神器之一。對神器的蔑視即是對宗教本身的不尊。在官員看來,拒絕下跪都不過是異教徒,道不合不足與謀。我相信每個中國人都跪過的,因為在這個國度里過去祭神連皇帝都要下跪。後來人死了,為了表示對死人的尊敬,都要對死了的人下跪。跪也有不同樣的,單個膝蓋著地為跪,雙膝蓋著地為叩。俗稱:三跪九叩。這在古代是一種盛大的禮節。
⑧ 我特想知道,古代宮里人下跪請安的姿勢是誰設計發明的!!!
更詳細!下跪是中國人發明的一種禮儀,也算是一大發明。據說外國以前無下跪,後來也學會了。它的意義深刻,單從感情色彩上理解有不同意義。第一是褒義的,膜拜、感激、尊重;第二是貶義的,乞求、謝罪、懺悔。還有一種中性的,就是屈辱、哀悼。下跪也叫叩首,《現代漢語詞典》則解釋為:舊時的禮節,磕頭,例:三跪九叩首。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拜曰: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賈公彥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頭至地多時,則為稽首也。此三者(指稽首,頓首,空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 在時代變化了的時候,自古產生了下跪,從參拜天和朝拜地,也就隨之而來產生了參拜帝王將相。過去大臣早朝見皇帝都要跪呼萬歲,到了清朝尤盛。老外們是無法理解大清帝王和官僚們的邏輯,即:下跪禮是君權至上的象徵,是對帝王臣服忠誠的標志。原來威權主義,不僅僅是靠制度維持,還靠物化的禮儀形式。帝王正是在臣民反復的下跪中,培養臣民對下跪主義的自覺敏感性,時刻提醒。大臣們不但自覺下跪了,也自覺的強制外人下跪。這其實就是宗教:它具備了宗教的所有特徵,即排他的教義和拜物的神器。帝王是神,下跪是神器之一。對神器的蔑視即是對宗教本身的不尊。在官員看來,拒絕下跪都不過是異教徒,道不合不足與謀。我相信每個中國人都跪過的,因為在這個國度里過去祭神連皇帝都要下跪。後來人死了,為了表示對死人的尊敬,都要對死了的人下跪。跪也有不同樣的,單個膝蓋著地為跪,雙膝蓋著地為叩。俗稱:三跪九叩。這在古代是一種盛大的禮節。作為人,我們的膝蓋並不是用來跪的。這里還是虧得發明跪的人。我們對死去的人跪,那叫敬仰,那麼對活著的人跪也是敬仰嗎?是否變成了臣服? 下跪主義,從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古文化中的「奴性」。孔孟思想讓人民要對官下跪,因此孔子被稱為聖人。是聖人,那麼我們今天也要給他下跪。孔子可謂是聰明極頂。創立了儒教,他便是儒教的創始人。 下跪主義的具體表現為:小孩不聽話,大人就要他跪下。這是讓小孩屈辱。犯罪的人在刑場上,也讓他跪下,據說這是讓他跪死謝罪。給死人下跪,那叫哀悼。人民給官下跪,那叫臣服。 對於一個民族的脾性,我們可以用剛烈強悍來形容,也可以用懦弱來形容。帝王們往往將下跪主義用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來作隱蔽。你下跪了,你就是愛國的;你愛國了就要下跪。因此下跪主義是要培養一批奴才,奴才也算有才的,但終究是奴才,脫不了奴性。而今天的人才卻是把人放在第一位,這也是一種深刻的社會進步了。社會的發展需要人才,人民也需要人才,經濟的提高需要人才,科技的發展需要人才。但是某些人還是期望培養出奴才。因為奴才他聽話,從下跪主義熏陶下就象巴兒狗一樣,見到主人會搖著尾巴向主人獻媚。如果你的穿著不夠體面,如果你不是富人,或者比它的主人差,那你得小心。就算你不惹它,也會耀武揚威的奔過來咬你,十足的一副奴才嘴臉。培養奴才是很多帝王和官員必要的任務,如果培養出人才來,哪天超過了自己,怎麼辦?哪天造反了,怎麼辦? 因此妒賢也是下跪主義的一種實質表現。就算你是賢人,你向他下跪了,他還是不安。岳飛為什麼會被戴上「莫須有」的罪名處死。秦燴就是妒賢。岳飛這樣的忠君報國之士是絕不會給他這樣的人下跪的,只對皇帝下跪。因為岳飛忠君,自古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這便是給秦燴有機可乘了。忠君下面才是報國,可想孔子的儒家教道不過是變相的下跪主義。因此下跪主義也就扭曲了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 下跪主義的另一實質表現是,在下跪時,你還得裝著笑臉,他可能還用冷屁股讓你貼。若是不笑,搞不準挨上一頓皮鞭。這樣便又培養出馬屁精英。那張嘴臉是可愛至及。 如今也行跪了。小女孩手機被偷,小偷不給,沒有辦法小女孩只有向小偷下跪,小偷也就還了她。一女孩自行車不小心把一個富人的豪華轎車給蹭破了一個指甲大的漆,富人讓賠錢;女孩沒有錢,於是給富人下跪。副市長也下跪了,這似乎讓我們震驚。一直以來是下官給上官跪的,或者老百姓給官下跪的,可如今官給民跪了,那一定是犯了罪。從這里我們看到了貪官的丑態。折射出一種自身輕賤,誕生出一個民族中的弱性。超市保安向顧客下跪,因為到點不關門,安防部得負安全責任。交警下跪,說是為了排除交通障礙。路上時常見到乞討的,不分男女,不分年齡,也流行下跪。這跪,已經跪出了一種水平,跪出了一種文化。作為人,膝蓋本是用來走路時彎曲所用。如今有了新的用場,更有新的意義。它的價值更不可估量。因此有些人便從下跪中發現了利益。可以得到商計,可以逃避罪孽。 過去當官的叫父母官,所以走到哪裡,人民都要給他下跪,因為有著嚴格的等級。我們中國在被滿族人統治了260多年下做了260多年的亡國奴。這下跪主義就更被發揮的淋漓盡致了。下屬跪拜上級後,如果要退出去只能面對面的腳步向後退,而不能轉過臉,將屁股對著上級,這是大不敬的。所以一般都是跪拜後直接後退著出門,再轉過臉來離去。這一副奴才的嘴臉演繹了多少年,我是無法查證。不過這跪倒是也讓很多人升了管,發了財。 在當今的時代,難道還是流行下跪嗎? 自古中國人有「跪天、跪地、跪父母」的說法。跪天地是一種膜拜,天地給了人們生存的環境。跪父母是感謝他們的生身養身的恩情。當然還有跪亡人那是對亡人的哀悼。「男兒膝下有黃金」看來人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會屈膝的。因此我就不懂,一不是膜拜天地,二不是感激父母,三不是哀悼死難者,為什麼要下跪?下跪主義在時代的變遷中沒有被遺忘。看看當今的電視、電影,大多是明、清朝時期的下跪文化,可謂發揮到及至。人有徵服自然的慾望,更有徵服人的慾望。男人的征服慾望更強,所以那些極端主義分子一定要把外族人給打垮,在自己的面前下跪稱臣。 世界上有一「名跪」。前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Willy Brandt),1971年訪問波蘭時,在紀念被德國納粹殺害的波蘭人紀念碑前下跪。非但沒有因為下跪而丟絲毫臉面,而被稱為驚天動地的一跪,偉大的一跪。維利·波蘭特的一跪盡釋前仇,德國被全世界所諒解。 小日本沒有像德國一樣向世界人民謝罪,而各屆首相向日本戰犯下跪參拜,繼續堅持反動的軍國主義立場,繼續與世界人民為敵。世界人民不會忘記小日本的罪行,打倒小日本的呼聲時起彼伏。最近又傳出日本修改歷史教科書事件,遭到亞洲各國人民的激烈反對。就是這樣一個不知悔改堅持軍國主義的小日本竟然還要擠進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真是不知羞恥。 某副市長也有一跪,但他的一跪可說是卑鄙的一跪。 他的一跪徹底暴露了貪官污吏的卑鄙可憎嘴臉。他的一跪也是貪官污吏們一種可悲、可鄙的寫照。一切損害人民利益的、與人民為敵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某交警為了疏導交通,也有一跪。他是對人民的下跪,他的一跪是對人民的尊重,他的一跪是恪盡職守的一跪。這點我是難以理解,警服的威嚴本身就是國家的、民族的象徵。軍人是不下跪的,在重大的悼念活動中都是以摘下軍帽表示。軍人也是不跪的,我們的軍服本身就是一種威嚴的象徵。 太多了你自己打開網頁慢慢看吧!參考資料: http://www.qykk.com/inc/news/20050904/12014637198.asp
⑨ 人死下跪的來源時期
下跪是中國人發明的一種禮儀,也算是一大發明。據說外國以前無下跪,後來也學會了。它的意義深刻,單從感情色彩上理解有不同意義。第一是褒義的,膜拜、感激、尊重;第二是貶義的,乞求、謝罪、懺悔。還有一種中性的,就是屈辱、哀悼。下跪也叫叩首,《現代漢語詞典》則解釋為:舊時的禮節,磕頭,例:三跪九叩首。
《周禮·春官·大祝》辨九拜曰: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賈公彥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頭至地多時,則為稽首也。此三者(指稽首,頓首,空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
在時代變化了的時候,自古產生了下跪,從參拜天和朝拜地,也就隨之而來產生了參拜帝王將相。過去大臣早朝見皇帝都要跪呼萬歲,到了清朝尤盛。老外們是無法理解大清帝王和官僚們的邏輯,即:下跪禮是君權至上的象徵,是對帝王臣服忠誠的標志。原來威權主義,不僅僅是靠制度維持,還靠物化的禮儀形式。帝王正是在臣民反復的下跪中,培養臣民對下跪主義的自覺敏感性,時刻提醒。大臣們不但自覺下跪了,也自覺的強制外人下跪。這其實就是宗教:它具備了宗教的所有特徵,即排他的教義和拜物的神器。帝王是神,下跪是神器之一。對神器的蔑視即是對宗教本身的不尊。在官員看來,拒絕下跪都不過是異教徒,道不合不足與謀。我相信每個中國人都跪過的,因為在這個國度里過去祭神連皇帝都要下跪。後來人死了,為了表示對死人的尊敬,都要對死了的人下跪。跪也有不同樣的,單個膝蓋著地為跪,雙膝蓋著地為叩。俗稱:三跪九叩。這在古代是一種盛大的禮節。作為人,我們的膝蓋並不是用來跪的。這里還是虧得發明跪的人。我們對死去的人跪,那叫敬仰,那麼對活著的人跪也是敬仰嗎?是否變成了臣服?
下跪主義,從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古文化中的「奴性」。孔孟思想讓人民要對官下跪,因此孔子被稱為聖人。是聖人,那麼我們今天也要給他下跪。孔子可謂是聰明極頂。創立了儒教,他便是儒教的創始人。
下跪主義的具體表現為:小孩不聽話,大人就要他跪下。這是讓小孩屈辱。犯罪的人在刑場上,也讓他跪下,據說這是讓他跪死謝罪。給死人下跪,那叫哀悼。人民給官下跪,那叫臣服。
對於一個民族的脾性,我們可以用剛烈強悍來形容,也可以用懦弱來形容。帝王們往往將下跪主義用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來作隱蔽。你下跪了,你就是愛國的;你愛國了就要下跪。因此下跪主義是要培養一批奴才,奴才也算有才的,但終究是奴才,脫不了奴性。而今天的人才卻是把人放在第一位,這也是一種深刻的社會進步了。社會的發展需要人才,人民也需要人才,經濟的提高需要人才,科技的發展需要人才。但是某些人還是期望培養出奴才。因為奴才他聽話,從下跪主義熏陶下就象巴兒狗一樣,見到主人會搖著尾巴向主人獻媚。如果你的穿著不夠體面,如果你不是富人,或者比它的主人差,那你得小心。就算你不惹它,也會耀武揚威的奔過來咬你,十足的一副奴才嘴臉。培養奴才是很多帝王和官員必要的任務,如果培養出人才來,哪天超過了自己,怎麼辦?哪天造反了,怎麼辦?
因此妒賢也是下跪主義的一種實質表現。就算你是賢人,你向他下跪了,他還是不安。岳飛為什麼會被戴上「莫須有」的罪名處死。秦燴就是妒賢。岳飛這樣的忠君報國之士是絕不會給他這樣的人下跪的,只對皇帝下跪。因為岳飛忠君,自古有「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這便是給秦燴有機可乘了。忠君下面才是報國,可想孔子的儒家教道不過是變相的下跪主義。因此下跪主義也就扭曲了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
下跪主義的另一實質表現是,在下跪時,你還得裝著笑臉,他可能還用冷屁股讓你貼。若是不笑,搞不準挨上一頓皮鞭。這樣便又培養出馬屁精英。那張嘴臉是可愛至及。
如今也行跪了。小女孩手機被偷,小偷不給,沒有辦法小女孩只有向小偷下跪,小偷也就還了她。一女孩自行車不小心把一個富人的豪華轎車給蹭破了一個指甲大的漆,富人讓賠錢;女孩沒有錢,於是給富人下跪。副市長也下跪了,這似乎讓我們震驚。一直以來是下官給上官跪的,或者老百姓給官下跪的,可如今官給民跪了,那一定是犯了罪。從這里我們看到了貪官的丑態。折射出一種自身輕賤,誕生出一個民族中的弱性。超市保安向顧客下跪,因為到點不關門,安防部得負安全責任。交警下跪,說是為了排除交通障礙。路上時常見到乞討的,不分男女,不分年齡,也流行下跪。這跪,已經跪出了一種水平,跪出了一種文化。作為人,膝蓋本是用來走路時彎曲所用。如今有了新的用場,更有新的意義。它的價值更不可估量。因此有些人便從下跪中發現了利益。可以得到商計,可以逃避罪孽。
過去當官的叫父母官,所以走到哪裡,人民都要給他下跪,因為有著嚴格的等級。我們中國在被滿族人統治了260多年下做了260多年的亡國奴。這下跪主義就更被發揮的淋漓盡致了。下屬跪拜上級後,如果要退出去只能面對面的腳步向後退,而不能轉過臉,將屁股對著上級,這是大不敬的。所以一般都是跪拜後直接後退著出門,再轉過臉來離去。這一副奴才的嘴臉演繹了多少年,我是無法查證。不過這跪倒是也讓很多人升了管,發了財。
在當今的時代,難道還是流行下跪嗎?
自古中國人有「跪天、跪地、跪父母」的說法。跪天地是一種膜拜,天地給了人們生存的環境。跪父母是感謝他們的生身養身的恩情。當然還有跪亡人那是對亡人的哀悼。「男兒膝下有黃金」看來人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會屈膝的。因此我就不懂,一不是膜拜天地,二不是感激父母,三不是哀悼死難者,為什麼要下跪?下跪主義在時代的變遷中沒有被遺忘。看看當今的電視、電影,大多是明、清朝時期的下跪文化,可謂發揮到及至。人有徵服自然的慾望,更有徵服人的慾望。男人的征服慾望更強,所以那些極端主義分子一定要把外族人給打垮,在自己的面前下跪稱臣。
世界上有一「名跪」。前西德總理維利·勃蘭特(Willy Brandt),1971年訪問波蘭時,在紀念被德國納粹殺害的波蘭人紀念碑前下跪。非但沒有因為下跪而丟絲毫臉面,而被稱為驚天動地的一跪,偉大的一跪。維利·波蘭特的一跪盡釋前仇,德國被全世界所諒解。
小日本沒有像德國一樣向世界人民謝罪,而各屆首相向日本戰犯下跪參拜,繼續堅持反動的軍國主義立場,繼續與世界人民為敵。世界人民不會忘記小日本的罪行,打倒小日本的呼聲時起彼伏。最近又傳出日本修改歷史教科書事件,遭到亞洲各國人民的激烈反對。就是這樣一個不知悔改堅持軍國主義的小日本竟然還要擠進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真是不知羞恥。
某副市長也有一跪,但他的一跪可說是卑鄙的一跪。 他的一跪徹底暴露了貪官污吏的卑鄙可憎嘴臉。他的一跪也是貪官污吏們一種可悲、可鄙的寫照。一切損害人民利益的、與人民為敵的人都沒有好下場。
某交警為了疏導交通,也有一跪。他是對人民的下跪,他的一跪是對人民的尊重,他的一跪是恪盡職守的一跪。這點我是難以理解,警服的威嚴本身就是國家的、民族的象徵。軍人是不下跪的,在重大的悼念活動中都是以摘下軍帽表示。軍人也是不跪的,我們的軍服本身就是一種威嚴的象徵。
⑩ 三跪九叩是哪個朝代發明
周朝
《周禮》記載,古代跪拜禮有九種: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