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喜歡吃人造肉 人造肉是誰發明的
20世紀30年代後期,美國化學家波耶受汽車製造商福特僱用,研究汽車座墊套皮革的代用品。他在研究中發現,榨油和製造人造黃油後的大豆殘渣中,蛋白質含量豐富,並可纏繞成股。他從中受到啟發,想用這類物質製造清淡而又易消化的 「肉類」。但當時限於已擔負的科研任務,不能用更多的精力從事此研究,直到1953年,他才取得「人造肉」的發明專利。
2. 焟肉是誰發明的
臘肉是中國民間喜愛的傳統美食,也是人們相互饋贈的佳品,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相傳在上古夏朝時,人們於農歷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因而十二月叫臘月。臘肉,就是在冬天將肉類以鹽漬經風干或熏干製成而得名。寒冬臘月,以「家」為社會組成細胞的中國人都會圍坐在爐前燈下,吃臘肉,放爆竹,辭舊迎新。臘肉以及各類腌臘製品的美味,慢慢就融入了「家」的元素,家的幸福。
3. 過油肉是誰發明的
過油肉是山西最著名的傳統特色菜餚,歷經代代廚師精心烹制相傳至今。1957年2月經市飲食公司組織專家評審,將名廚吳萬庫技師製作的過油肉評為「太原十大名吃」之一。後經名師張殿華、白寶山、方明鎖等幾位名廚參加全市、全省及全國的烹飪大賽,曾獲得金獎,為太原人民爭了光。市場經濟以來,凡是經營山西飯菜的餐館、飯店都有過油肉這道菜。但是,可能出於某種意圖,有些餐館將過油肉改造得五花八門、面目全非,派生出什麼系列過油肉,如白菜過油肉、尖椒過油肉、麻辣過油肉等等,為適應食客的需要往過油肉里配洋蔥、蒜苔、干紅辣椒、黃豆芽……久而久之, 原來那傳統的過油肉已難覓蹤影了。其實,過油肉應從選料,配菜,烹調上下功夫,這樣才能更加凸顯濃厚的山西地方特色。 特點 軟嫩清香。 主料 鮮瘦豬肉 配料 木耳、冬筍,黃瓜、蔥、姜、蒜 調料 鹽、老抽、生抽、黃酒、雞蛋、水澱粉等 將鮮肉橫紋切薄片3毫米厚左右,然後加雞蛋黃和水澱粉、5克生抽調勻。 將配料黃瓜切馬蹄片,冬筍橫刀片,蔥切馬蹄段,蒜切片,姜切片。 將鍋燒熱8成,加冷油熱50克至7成,將肉片入鍋炸成金黃色起鍋撈出。 將老油倒出3分之2,燒熱放黃瓜片和冬筍片及木耳翻炒,等香味出放入炸好的肉,翻炒數下,放叢姜蒜加生抽、少許老抽和黃酒翻炒,香味出,起鍋。 注意炸肉火候和時間的掌握和炒配料的火候不能太小或過大! 過油肉 一.派系:晉 烹制技法:滑炒 成菜後芡汁:緊汁芡(包芡) 二.原料: 主料 豬後腿元寶肉 配料 雞蛋,澱粉,鹽 木耳,黃瓜,冬筍 調料及其它料 食用油 馬蹄蔥,薑末,蒜片 醋,料酒,醬油,鹽,(白糖),味精,鮮湯 水澱粉,材料油 三.工藝流程:初加工→改刀→肉片上漿→滑油→烹制→調味→成熟→勾芡→裝盤→成菜 四.烹飪工藝:①將豬肉切銅錢片加入適量的蛋液、鹽、澱粉上漿。②鍋中加入適量的油升溫3――4成,將上漿後的肉片滑出(注意不要滑老)。③黃瓜改刀成象眼片,冬筍改刀成片,木耳摘成自然小片備用。④炒鍋上火放底油,加入馬蹄蔥,薑末,蒜片熗鍋,放入滑好的肉片及木耳,黃瓜,冬筍翻炒均勻,烹入醋,料酒,醬油,鹽,白糖,味精,鮮湯調好口味,熟後勾芡成包芡,淋材料油略翻出鍋裝入盤中即可。 五.風味特點:色澤金黃,口味咸鮮略有醋香味,入口滑嫩。 六.注意事項:1.成菜後要求味咸鮮,略帶有醋香味,質地滑嫩,漏油不漏汁。2.在上漿時加入適當的「食粉」(小蘇打)可使肉片更加鮮嫩,但切記,不能放得太多,以免影響口味。如是初次操作,採用對汁芡操作更易掌握火候,保持肉質的嫩滑程度。飯店目前多採用將輔料也拉油的手法,目的是為了加快成熟度,節約時間。 七.命名方法:是以原料中主料的操作特點及其性質結合命名的方法命名。 八.盛裝技巧:過油肉做為山西的名菜在裝飾上當然要考究了,做為宴會菜餚時常選用一些帶有造型的盤子做為盛裝器皿。如楓葉形、正方形矩形邊、橢圓形等盤子來盛放,顏色以白色,淺綠色,淡藍色等色調為佳。
4. 是誰發明了紅燒肉
老百姓發明了紅燒肉,做的最好吃的應該是東坡肉
做法
食材明細
五花肉500克
姜五片
草果一個
冰糖適量
八角八顆(小)
鹽一茶匙
老抽三分之一湯匙
生抽適量
料酒一湯匙
味精適量
酸咸口味
燉工藝
一小時耗時
普通難度
1原料
2五花肉切麻將大小的塊,沖洗干凈後,放一湯匙料酒,浸泡一小時。撈出來瀝干。
3鍋里放油煸炒肉塊到微黃。
4放入干辣椒,草果,八角,姜,炒出香味。
5放料酒兩湯匙,炒幾下,再放老抽,生抽,炒勻。
6放入開水,淹沒肉,轉入砂鍋煨兩個小時調入鹽。
7煨到酥爛的五花肉,放冰糖大火收汁,晃動鍋,不要翻動。
8到湯汁均勻的裹在肉上就好了!放點味精提味。
5. 紅燒肉是誰發明的
宋朝蘇東坡發明的
宋朝蘇東坡(1036-1101年),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詞與辛棄疾並為雙絕;書法與繪畫也都獨步一時。就是在烹調藝術上,他也有一手。當他觸犯皇帝被貶到黃州時,常常親自燒菜與友人品味,蘇東坡的烹調,以紅燒肉最為拿手。他曾作詩介紹他的烹調經驗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不過,燒制出被人們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東坡肉"。
6. 東坡肉是誰發明的
東坡肉相傳為北宋詞人蘇東坡做出來的一種食物,指的是做成方塊的紅燒肉,有著薄皮嫩肉、味醇汁濃和香糯而不膩口等優點。
東坡肉的主要食材是豬肉,下面看一下東坡肉的主要做法:
1、准備好食材,製做東坡肉需要的食材有豬肉、料酒、姜、蔥、醬油、白糖等。
2、把豬皮身上的毛清理干凈後放入沸水鍋內氽5分鍾,直到煮出血水,然後撈出切成方塊。
3、在砂鍋內先放一個蒸架墊底,蔥、姜塊放在最下面,豬肉放在上面,然後再加入白糖、醬油、紹酒。
4、先用旺火燒開,然後在小火燜兩個小時左右,直到煮熟即可。
東坡肉選用的豬肉都是半肥半瘦的豬肉,成品的東坡肉都是較為方整的方塊兒肉,呈現出鮮亮的紅色。
但是現在,在多個菜系中均處出現了東坡肉,而且做法各不相同,有著先煮後蒸、直接燜煮收汁和先煮後燒等多種做法。
東坡肉這道菜有著較高的營養價值、超高的顏值和絕佳的食用口感,深受人們的喜愛。
7. 是誰發明吃豬肉的
等你餓瘋了就能發現只要是能動的有肉的都能吃,估計還是吃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