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排球是誰發明的
詹姆斯-耐史密斯和威廉-摩根是一對好友,他們兩人都屬於那種不願生活在對方陰影下的人,這對體育運動來說實在是一件幸事。誰能知道他們會發明出什麼呢?
1892年在美國馬薩諸塞州,耐史密斯博士掛起了兩個籃筐從而發明了籃球,而摩根在觀察了他的朋友的新發明之後想,對於那些已過中年的商人來講籃球運動也許過於激烈了一些。因此,四年之後,摩根發明了自己的運動項目。又過了一個世紀,他的發明——排球同籃球一道成為了奧運會上速度最快、對抗性最強的比賽項目之一。
摩根最初給他的發明起的名字是「mintonette」,當地的一位教授很快將其定義為一種把球擊過球網的游戲,於是,它最初的名字也就發生了改變。
從排球出現的第一天起就一直處於各種改變之中,並很快普及開來。1896年,排球傳到了日本以及臨近的一些亞洲國家。1900年,一種經過專門設計的球開始用於比賽當中,在接下來的20年中,排球逐漸發展成為今天的樣子。比賽按局來計分以及每局設有最高比分的規則1916年在菲律賓率先實行,1918年起規定每隊只能有6名上場隊員,1920年,規則又規定一方擊球不得超過三次,同時允許後排進攻。
20世紀20年代在美國創立了國家青年排球錦標賽,日本、蘇聯、美國等國先後成立了國家排球協會。二戰期間,美國士兵將排球帶到了駐扎在歐洲的基地,歐洲人很快就對這一新運動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國際排聯1947年在巴黎成立,1949年國際奧委會承認排球為非奧運會的比賽項目.
❷ 中國排球運動員在上世紀60年代,發明了哪些技戰術
平拉開扣球,蓋帽式攔網
中國排球運動員在上世紀60年代,發明了「平拉開扣球」和「蓋帽式攔網」。
❸ 排球"短平快"扣球是由哪個國家創造的
扣球隊員和二傳手相距1.5~2米,在二傳手出手的同時或在二傳手出手前起跳,截扣二傳傳出的平球。日本排球隊首先使用,並將此種扣球稱為B快球。
❹ 排球運動是誰發明的
排球運動起源於美國。1895年,美國麻省霍利約克城基督教青年會幹事威廉摩根創造了一項球類游戲人們分站在網球場球網的兩側,用籃球膽之類的球托來拍去,擊球的次數不限。這就是排球運動的雛形。首次排球比賽是1896年在美國斯普林費爾體育專科學校舉行的。出場人數由雙方共同商定,不限多少,但必須相等。一次比賽共打九盤,一方的一名隊員發球連得3分為一盤;場地的面積為7、62米15、24米;球網寬0、61米,長8、235米離地高度為1、98米;球重255-346克,橡膠球膽,外殼用皮革和帆布縫制而成,球的圓周為63、5-68、8厘米;發球者必須一足踩在端線上,有兩次發球機會等等。1912年,規定雙方上場的隊員必須輪轉位置。1917年,規定每隊上場隊員為六人。1922年,規則已趨完備,規定每方必須在三次以內將球擊過網。1977年,國際排聯對規則又進行了修改。將標志桿內移20厘米;攔網觸手後還可擊球三次。這兩條規則有利於防守,對進攻技術、戰術的發展是一個很大的促進。 排球運動首先傳入加拿大、古巴、巴西等國,在美洲流行開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排球傳入法國、義大利、蘇聯、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由於當時六人制」,位置輪轉」等項規則已被確定,故歐洲排球運動逐漸普及起來。 排球傳入亞洲較早,1913年首屆遠東運動會即把排球列入競賽項目。六十年代以前,蘇聯、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尼亞、民主德國、匈牙利等東歐國家的排球水平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亞洲地區開展六人制排球之後,特別是中國首創的快球打法得到迅速傳播後,水平提高較快,六十年代即變成一支能與歐洲強隊相抗衡的力量。 首先是日本女排颳起遠東台風」,從1962年到1967年,連奪三次世界性比賽的冠軍。六十年代末日本男排又躋身於世界先進地位。接著,朝鮮女排和南朝鮮女排取得了世界性比賽第三名的成績。1981年,中國女排崛起,以全勝的戰績奪得第三屆世界盃賽冠軍。1982年,中國女排又贏得了第九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的桂冠,取得了參加1984年奧運會的當然資格,譽滿世界排壇。 七十年代以前,美洲人一直把排球運動看成娛樂性的游戲項目,運動水平遠遠落後於歐洲和亞洲。到七十年代中期,古巴人首先崛起,以驚人的彈跳力,高打重扣結合亞洲打法,颳起一陣加勒比旋風」。與此同時,巴西、美國、阿根廷、秘魯等隊的技術也迅速提高,形成強大的美洲勢力。 近年來,非洲的排球技術水平也有不少提高,其中突尼西亞和埃及隊進步顯著。現在,排球運動已進入歐、亞、美三大洲鼎立的時代。 目前世界性的排球比賽有世界排球錦標賽、奧運會排球賽、世界盃排球賽,均為每四年舉辦一次。
❺ 排球攔網動作的要領是什麼
排球攔網動作的要領是:
1、面對球網,兩腳分開基本上跟肩部差不多寬,然後兩個膝蓋微微彎曲,兩個手臂在胸前自然的屈肘。
2、原地起跳的時候,就直接垂直向上跳就好了,要是需要移動,盡量腳尖向網子,用雙臂的擺動來協助起跳,所以很多時候看到球員移動攔網的時候手都是放下來的,還是為了保證高度。
3、攔網的時候盡量的兩個手臂伸到對方的上空,然後讓手更接近球,手接觸到球,兩手發力,壓一下手腕,這樣就形成一種"蓋帽式"的攔網了。
(5)排球蓋帽攔網是那個國家創造的擴展閱讀:
攔網的方法
1、伸臂動作。攔網擊球時,兩臂應盡量伸直,兩肩盡量上提,前臂要靠近球網,兩手間距離應小於球體的直徑,以防止漏球。起跳時機和攔網上做的都很好,端攔這個和移動攔網是不一樣的,相比較來說端攔要更側重卡位,和手型,移動攔網的移動速度更加重要。但是不管是移動攔還是端攔,起跳時間都是很重要的。
2、攔球動作。攔網擊球時兩手應主動用力蓋帽或捂球,使球反彈角度小,對方保護困難。一般來講,攔高球,攔網人要比扣球人起跳稍晚一些,攔快球,要起跳早一些或者跟對方同時。。伸手的時候最好就是對方擊球的時候,你伸手,這樣他一般就是打主要線路,而你封在主要線路上慢給手,他也不好藉手。
參考資料:網路-攔網
❻ 排球運動中什麼是攔網
攔網:
只准前排隊員進行單人或集體攔網。
在1次攔網中,球可連續觸及1個或幾個攔網隊員的手
、頭或腰部以上身體任何部位均算1次攔網。
攔網後本隊可再擊球3次。攔網手觸球後
,球落界外為觸手出界,判失誤。
❼ 排球「滾動防守」是哪個國家創造的
日本女排創造的
前臂墊球和滾動防守是日本女排創造的
❽ 中國運動員創造了(A)快板球(B)短平快球(C)蓋帽攔網(D)空間差扣球(E)勾手大力發球
E
1957年,廣東男排根據排球比賽的對抗規律和本隊的具體條件,在當時舉行的全國排球甲級聯賽中,大膽地運用了勾手大力發球技術。在實踐中,他們通過系統的、嚴格的訓練,摸索出一套運用大力發球的規律。
❾ 排球是那個國家發明的啊
排球運動起源於美國。1895年,美國麻省霍利約克城基督教青年會幹事威廉摩根創造了一項球類游戲人們分站在網球場球網的兩側,用籃球膽之類的球托來拍去,擊球的次數不限。這就是排球運動的雛形。首次排球比賽是1896年在美國斯普林費爾體育專科學校舉行的。出場人數由雙方共同商定,不限多少,但必須相等。一次比賽共打九盤,一方的一名隊員發球連得3分為一盤;場地的面積為7、62米15、24米;球網寬0、61米,長8、235米離地高度為1、98米;球重255-346克,橡膠球膽,外殼用皮革和帆布縫制而成,球的圓周為63、5-68、8厘米;發球者必須一足踩在端線上,有兩次發球機會等等。1912年,規定雙方上場的隊員必須輪轉位置。1917年,規定每隊上場隊員為六人。1922年,規則已趨完備,規定每方必須在三次以內將球擊過網。1977年,國際排聯對規則又進行了修改。將標志桿內移20厘米;攔網觸手後還可擊球三次。這兩條規則有利於防守,對進攻技術、戰術的發展是一個很大的促進。 排球運動首先傳入加拿大、古巴、巴西等國,在美洲流行開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排球傳入法國、義大利、蘇聯、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由於當時六人制」,位置輪轉」等項規則已被確定,故歐洲排球運動逐漸普及起來。 排球傳入亞洲較早,1913年首屆遠東運動會即把排球列入競賽項目。六十年代以前,蘇聯、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尼亞、民主德國、匈牙利等東歐國家的排球水平一直處於領先地位。亞洲地區開展六人制排球之後,特別是中國首創的快球打法得到迅速傳播後,水平提高較快,六十年代即變成一支能與歐洲強隊相抗衡的力量。 首先是日本女排颳起遠東台風」,從1962年到1967年,連奪三次世界性比賽的冠軍。六十年代末日本男排又躋身於世界先進地位。接著,朝鮮女排和南朝鮮女排取得了世界性比賽第三名的成績。1981年,中國女排崛起,以全勝的戰績奪得第三屆世界盃賽冠軍。1982年,中國女排又贏得了第九屆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的桂冠,取得了參加1984年奧運會的當然資格,譽滿世界排壇。 七十年代以前,美洲人一直把排球運動看成娛樂性的游戲項目,運動水平遠遠落後於歐洲和亞洲。到七十年代中期,古巴人首先崛起,以驚人的彈跳力,高打重扣結合亞洲打法,颳起一陣加勒比旋風」。與此同時,巴西、美國、阿根廷、秘魯等隊的技術也迅速提高,形成強大的美洲勢力。 近年來,非洲的排球技術水平也有不少提高,其中突尼西亞和埃及隊進步顯著。現在,排球運動已進入歐、亞、美三大洲鼎立的時代。 目前世界性的排球比賽有世界排球錦標賽、奧運會排球賽、世界盃排球賽,均為每四年舉辦一次。
❿ 排球的攔網有哪兩種
1,攔網時,手臂有撲打動作,容易觸網犯規:
糾正方法:講清攔網手臂的正確動作,並再次讓學生看示範動作。也可用對比的方法,讓學生分辨正確動作和撲打動作,以加深對正確動作的理解。
示範講解後,教師在網邊拋球讓學生體會正確動作。
2,攔網時起跳時間不對,較多的是早跳:
產生早跳的原因主要是判斷不準而造成的。也有些學生是因有急於攔到球的心理而造成。
糾正方法:指出早跳的原因和急於求成反而攔不到球的道理。
講解攔各種球的起跳時間。起跳時間要給以具體的概念。
讓扣球技術好的學生幫助練習。什麼時候起跳,讓學生自己判斷,教師用語言給以強化。
3,攔網時手指手腕放鬆,易挫傷手指:
糾正方法:結合實例講解手指手腕放鬆為什麼容易挫傷手指道理。
教師扣球(掌握力量),讓學生原地站立攔網(球要扣在攔網手上),讓學生結比體會手指手腕緊張用力和放鬆的不同感覺,以加深對攔網時手指手腕緊張用力的認識。
利用低網,讓學生站在球網兩側,做原地扣攔練習,體會手指手腕正確用力。
4,漏球。一是兩手之間空隙大而漏球;二是扣球隊員將球擊入(或塞入)攔網隊員的手與球網之間的空檔,造成球在攔網隊員身前落地。其原困主要是兩手之間的距離和人與球網之間的距離過大造成的。
糾正方法:講解並示範兩手在攔網時的間距。然後教師向學生手上拋不同力量和速度的球,讓學生原地快速伸臂體會動作。手觸球後不動,檢查兩手之間的距離是否合適。
解決人與球網的距離保持不好造成漏球的現象,教師可利用低網講解示範人與球網的正確距離。講解示範後,可讓學生左右和前後移動,當看到信號,在網前突然停止,結合起跳動作(腳不離地面)進行攔網練習。同時檢查人與球網保持的距離是否正確。
另外,還要解決學生怕觸網的心理活動。
5,雙人攔網,由於配合不好,二人中間空隙過大漏球,或者互撞。
中間距離大,多是移動距離判斷不準或移動不及時造成的;也有怕互撞不敢靠近造成的。互撞多是速度快制動不好或行動匆忙造成的。
糾正方法:講解什麼距離用什麼步法合適。然後可在地面劃不同距離的線,練習掌握移動距離,熟練移動步法,練習制動動作。
二人一組,一人作目標,一人判斷距離練習移動。作目標的人可以隨時改變距離,使另一人判斷移動、制動。
中間漏球也有因四隻手不向球集中,而各自上伸造成的。可用女子網,教師拋球,讓學生二人中間距30-40厘米起跳,四隻手向一起並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