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08修正)第二十二條
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版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權創造性和實用性。
新穎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不屬於現有技術;也沒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
創造性,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
B. 請教專利的創造性
我認為你復應當盡可能的陳述意見制,說服審查員,因為專利的修改有很多的要求,比如不能擴大保護范圍,不能超出原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的范圍等等,因此審查員如果沒有要求你修改權利要求書,不建議修改權利要求。但是,如果你的權利要求1(獨立權利要求)確實沒有什麼創造性,很難辯駁,而權利要求2、3...作為權利要求1的從屬權利要求,可能有創造性的爭辯點的話,也可以刪除權利要求1,把從屬權利要求合並成新的權利要求1,以具備創造性。這種情況,審查意見通知書中有時是會有提示的。
現在專利申請很少有一次通過的,基本都會有第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所以你最好還是先不要修改,盡量嘗試說服審查員,結構相似,你就要盡量的從其中找不同點,而且最好找審查員沒有發現的不同點,分析不同點的重要意義,有沒有實質性特點和顯著進步。他如果說了你把對比文件2中的材料應用到對比文件1中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想到的慣常手段,是顯而易見的,你在這點上爭辯的餘地就較小了,可以說一說你的發明帶來的意想不到的效果,跟對比文件的數據比對下,但是說服審查員的可能性不大,當然也千萬不要承認審查員的意見,最好找到其他的審查員沒有發現的不同點進行爭辯。
C. 專利法中的創造性的定義是什麼
專利法中所說的創造性是指:專利申請同申請提交日前的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D. 什麼是專利的創造性
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E. 專利申請中的創造性是怎樣界定的有模稜兩可的情況嗎
創造性的判斷標准參照下文。創造性的判斷本身就是一種主觀性較強的判斷,當然有模稜兩可的情況了。在國內外的專利法中,關於創造性的判斷標准均是定性的描述,沒有一個完全客觀的定量標准,各國現行的專利判斷方法都是只能盡量將判斷標准客觀化。因此在專利的審查過程中,創造性的把握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審查員的主觀判斷。但是,審查員的主觀判斷又是在對技術方案和專利法的理解基礎上,進而採取某種判斷方法得出的,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創造性的判斷方法就是判斷標準的體現。如果審查員所採取的判斷方法不能客觀的體現一項發明創造的創造性高度,對專利制度的發展非常不利。為了盡量消除創造性判斷中的主觀成分,各國在多年的專利實踐中均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判斷方法。例如美國在其1952年修改的專利法中首次規定了創造性的非顯而易見性標准,該法增加了第103條:「一項發明雖然沒有像本法第102條所規定的那樣被相同地披露或記載過,如果要求專利保護的發明主題與現有技術的區別,使得在該主題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做出該發明的時刻來看,該發明作為一個整體是顯而易見的則不能獲得專利權。可專利性不因做出發明的方式而被否定。」而在1966年,美國最高法院在Graham v. John Deere CO.案的判決中對第103條的適用做出了司法解釋,該判決得到了美國專利商標局的認同,並總結出了「Graham四要素——即:現有技術的范圍和內容;現有技術與所審查的權利要求之間的區別;相應領域的普通技術水平;輔助性考慮因素,包括商業上的成功、長期渴望解決的需求、他人的失敗等」,並要求審查員按此標准進行創造性的審查。而歐洲專利局的審查指南則規定,為了客觀地、可預期地判斷是否具有發明步驟,審查員應採用所謂「問題——方案法」,也稱作「三步法」:第一步、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第二步、確定要解決的「客觀技術問題」;第三步、考慮所申請發明,以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和客觀技術問題為出發點來看,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我國在從外國引進專利制度的同時,也對西方國家關於創造性的判斷方法進行了吸收,並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適當的修改。目前對於專利創造性的判斷方法採用的是最早於2001年版《審查指南》中提出的「三步法」。所謂「三步法」,在我國現行的2010版《審查指南》第二部分第四章3.2.1.1小節有詳細介紹,即:(1)確定最接近的現有技術、(2)確定發明的區別特徵和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3)判斷要求保護的發明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否顯而易見。誠然,該判斷方法簡便易行、條理清晰,是我國的專利工作者在參考了發達國家上百年的專利工作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專利工作的實際而總結出的一套比較合理的創造性判斷方法,該判斷方法的精神也與世界上主流的判斷方法大體相同。在我國的專利審查過程中,該方法得到了最廣泛的運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F. 創造性發明專利的請求書怎麼寫啊
說實在的,這個真的是有點說不清楚,要是隻字片語就可以把發明專利如何撰寫說清楚,那我們這些專利代理事務所還有存在的價值么???
還是建議找專利事務所代理比較恰當一點。
因為發明專利不只是遞交專利申請文件那麼簡單,後面還要通過實質審查,這不是很容易就可以通過的事情
G. 如何申請專利及其對創造性的要求
一、如何申請
1.准備申請文件,包括請求書、說明書、權利要求書、說明書附圖、說明書。外觀設計類的專利要有請求書、圖片或照片、簡要說明。 (自己申請或者委託專利巴巴等代理事務所申請)。申請文件的格式要注意以下幾項:1、用黑色筆跡填寫,要求字跡清楚,無塗改。2、使用中文簡體字。3、表格表單使用,不能分欄寫。4、實用標准表格、A4紙,一式兩份。5、附圖需用黑色墨水盒繪圖工具製作。6、按順序編寫頁碼。可去官方網站下載寫作範文。
2.提交材料,可以選擇兩種方式提交材料,1、直接去專利局大廳或地方的專利代辦窗口交。2、通過郵寄的方式交,但是只能使用使用EMS,快遞、平信都不要用。
3.接受國家專利局下發的受理通知書,通知書發放意味著專利的申請正式進入審批流程。
4.繳納申請費,除直接去專利局收費處、專利局代辦處繳費外,還可通過銀行或者郵局匯款繳納申請費,在繳納費用時,應注意寫申請號,並要求銀行或郵局的工作人員錄入專利申請號、名稱、地址、郵編等。但是不應直接郵寄現金給專利局,沒人會收。注意要在接到受理通知書之日起15個工作日內繳費。
5.專利局對申請審查,首先初步審查,對於除了發明之外的專利申請,只要初審合格,則可授權專利,不合格的修改重新提交。對於發明專利,則需要先初步審查,合格之後,還要進行實質審查,只有在實質審查之後,才能獲取專利。對於實質審查,有的可立即進行,有的則需18天之後才能進行。
6.領取專利證書。
二、創造性
1.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即: 指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對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非顯而易見的。 如果發明是其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試驗可以得到的,則該發明是顯而易見的, 不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就不能申請專利;非顯而易見,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可以申請專利。
2.顯著的進步: 如果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能夠產生有益的技術效果。有益是指: 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更好的技術效果,如質量改善、產量提高、節約能源、防治環境污染等; 發明提供了一種技術構思不同的技術方案,其技術效果能夠基本上達到現有技術的水平;發明代表某種新技術發展趨勢 :盡管發明在某些方面有負面效果,但在其他方面具有明顯積極的技術效果等等。
H. 專利的創造性是如何規定的
專利法第二十二條規定:
授予專利權的發明和實用新型,應當具備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
新穎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不屬於現有技術;也沒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布的專利申請文件或者公告的專利文件中。
創造性,是指與現有技術相比,該發明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實用性,是指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能夠製造或者使用,並且能夠產生積極效果。
本法所稱現有技術,是指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為公眾所知的技術。
專利法第二十三條規定:
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應當不屬於現有設計;也沒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外觀設計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並記載在申請日以後公告的專利文件中。
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與現有設計或者現有設計特徵的組合相比,應當具有明顯區別。
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不得與他人在申請日以前已經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
本法所稱現有設計,是指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為公眾所知的設計。
審查指南規定:
22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是指對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是非顯而易見的。如果發明是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僅僅通過合乎邏輯的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試驗可以得到的,則該發明是顯而易見的,也就不具備突出的實質性特點。
23顯著的進步
發明有顯著的進步,是指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能夠產生有益的技術效果。例如,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或者為解決某一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不同構思的技術方案,或者代表某種新的技術發展趨勢。
I. 專利中的創造性如何區分
創造性是各國專利法中必需涉及到的一個重要概念。《歐洲專利條約》以及《專利合作條約》規定:如果一項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對所屬領域的人員來說是非顯而易見的,則該發明具備創造性。美國專利法規定:「所申請專利的客體與現有技術的差別,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認為是顯而易見的,不能取得專利。」 日本專利法規定:一項發明,在專利申請提出之前由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做出的,則不具備創造性。 雖然專利制度的建立在西方各國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但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各種關於創造性的定義,無論是《歐洲專利條約》以及《專利合作條約》規定的「非顯而易見」,還是日本專利法的「容易做出」,都存在著概括不全面、不準確的問題。例如,由多個公知產品或者方法組合在一起的各種 「拼湊」發明,也完全有可能是非顯而易見的,或者是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容易做出、不能輕易完成的,但這樣的「拼湊」發明在各國的專利司法實踐中通常會被認定沒有創造性。反之,很多被授權的發明專利其實並非是非顯而易見的,或者說其實是由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容易做出甚至是可以輕易完成的,但只要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相對於現有技術具備質變,則該發明創造在各國的專利司法實踐中,都會被認定為具有創造性。 我國專利法關於創造性的定義是這樣規定的:創造性,是指同申請日以前已有的技術相比,該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該實用新型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上述關於創造性概念的文字論述雖然與其他各國有著的明顯的不同,但我國的專利審查指南在對「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進行解釋時,明確指出:「發明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是指發明相對於現有技術,對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是非顯而易見的」。這樣一來,我國專利法關於創造性概念的定義就回歸到了歐洲專利條約等國際規定。 有趣的是,盡管各國關於創造性概念的定義存在著種種漏洞或不足,但在世界各國的專利司法實踐中,這些漏洞通常都由各國在審查指南中的具體論述予以彌補了。換言之,世界各國在審查指南中關於創造性概念的具體論述,並不能被其法規給出的創造性概念所概括。那麼,怎樣定義創造性的概念,才能概括世界各國的審查指南中關於創造性的具體論述呢?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宇宙中事物變化的形式只有兩種,一種是量變,一種是質變。發明創造也不例外,發明創造概念的定義,完全可以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下給出,即:新穎性是指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相對於現有技術具備量變。創造性是指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相對於現有技術具備質變。 二、發明創造是質和量的統一 發明創造的質就是一發明創造區別於現有技術的規定性特徵。世界上的發明創造所以千差萬別、形形色色,就是因為在它們的特徵中各有自己特殊的規定性。 發明創造的內容是由其權利要求中區別於現有技術的規定性特徵決定的,區別於現有技術的規定性特徵的有無,直接決定著發明創造的質。因此,發明創造的質與發明創造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就是說,規定性特徵即質與發明創造是直接聯系在一起的,是不可分割的。發明創造總是具有一定規定性特徵(質)的發明創造,不存在沒有規定性特徵(質)的發明創造。 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即質是發明創造本身所固有的,它通過屬性表現出來。屬性就是一發明創造與現有技術發生聯系時表現出來的規定性特徵。發明創造的屬性是發明創造規定性特徵的表現,人們正是通過認識發明創造的屬性去認識發明創造的規定性特徵即質的。 發明創造不僅有規定性特徵即質的特徵,還有量的特徵。發明創造的量是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可以用數值表示的規定性特徵。 發明創造量的規定性特徵同發明創造質的規定性特徵一樣,是發明創造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觀存在的,同發明創造不可分離。一方面,發明創造總是具有一定量的規定性特徵的發明創造,沒有量的規定性特徵的發明創造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脫離開發明創造的量的規定性特徵的發明創造也是不存在的。 理解發明創造量的特徵,要注意把握兩點:第一,量的特徵和發明創造不是直接同一的。質的特徵與發明創造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某一發明創造改變了自己的質,就意味著該發明創造發生了具有創造性的變化。量的特徵則不同,同一發明創造可以有不同的量。在一定的范圍內,量的增減並不影響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的質。第二、量的特徵是多方面的。量和質一樣,也是多種多樣的。有內涵的量與外延的量、精確的量與模糊的量、要素的量與結構的量等。內涵的量標志質的程度,如溫度的高低,顏色的深淺、硬度的大小。外延的量標志質的規模,如物的數量、體積、重量等。質把不同發明創造區別開來,量則進一步把同質的發明創造從量上區別開來,量和發明創造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同質的發明創造可以有不同的量。 在對發明創造的認識中,確定現有技術是認識發明創造的前提,以現有技術為前提認識發明創造所具有的質,是認識發明創造的基礎,認識發明創造的量是對發明創造認識的深化和精確化。認識發明創造的質是由確定現有技術開始,再由質進到量。 任何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都既有質又有量,是質和量的統一體。質和量是有區別的。質使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成為某種發明創造而不是其他發明創造。質發生了變化,該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就發生了具有創造性的變化。而量則不同,同質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可以有不同的量。量發生了變化,是指該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發生了具有新穎性的變化。在一定范圍內,量的變化並不影響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的質。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的質和量又是相互聯系的。質決定量,沒有一定的質就沒有一定的量,量總是一定質的量,質規定著量的范圍。另一方面,一定的量又是質的條件,質總是一定量的質,量制約著質,沒有量也就沒有質。質和量是統一的,這種統一,就是「度」。 度是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的質和量的統一,是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保持自己質的數量界限、范圍或幅度。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的度的兩端的界限叫閾值點或臨界點。閾值點或臨界點是一定質的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所能容納的量的活動范圍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的量在度的范圍內變化,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不會發生質變,量變超出度的范圍,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就會發生質變。 發明創造相對於現有技術的度的原理,要求我們在分析、理解發明創造時,都必須注意正確選擇現有技術,在此基礎上再把握好「適度」的原則,如果未能正確的選擇現有技術,則絕不可能把握好「適度」的原則。在正確選擇現有技術的基礎上要把握「界限」,注意「分寸」,掌握「火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