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兔子坡的彩虹讀後感
那隻彩色兔子,現在成了兔子坡上年齡最大的白兔。它站在兔子坡上,抬起頭看著彩虹,看了許久許久,它的眼睛裡閃爍著快樂的淚花。
這是《彩虹》的結尾,是著名的童話作家湯素蘭寫的。這篇童話主要寫了:
那時候世界上的彩虹還有很多,熊谷有熊谷的彩虹,猴山有猴山的彩虹,兔子頗有兔子坡的彩虹。兔子坡住著美麗的白兔子,它們生活的自由自在,雨後便會出現彩虹,它們爬上彩虹染上顏色,玩了一會兒便跳進了下邊的水潭中,但有些兔子為了漂亮,便沒有到水潭中去沖洗,保留著顏色。
不久它們生兒育女了,但生出來的小兔子卻是白色的絨毛,漸漸的,那些小兔子懷疑自己不是爸爸媽媽親生的,便大膽的去問自己的爸爸媽媽,爸爸媽媽都回答說:「你當然是我們親生的。」還撒謊騙它們說它們長大後便有彩色的絨毛了,所以小兔子們盼著長大,但直到他們生兒育女了還沒有,他們便不再相信它們的話了,漸漸的疏遠他們。
『貳』 求<創造孩子生命中的彩虹>電子版
是不是作者:陳進隆,謝慧燕著 出版日期:2010.10 的?
『叄』 讀做個有夢想的孩子趙靜著讀後感
世界上最美妙的東西是什麼?是七色的彩虹,是幽深的大海,還是無垠的天空?不,都不是,是夢想.夢想比彩虹更絢麗,比大海更深沉,比天空更廣闊;它擁有夢幻般的華美、純潔和甜蜜;它是每個人心中最崇高的凈土.
夢想如清風,在你迷茫時吹醒你昏睡的大腦,將遠航的船兒吹向成功的彼岸;夢想似烈火,在你無助時給予你無限的溫暖,將智慧燃燒化作成功的種子;夢想若甘露,在你絕望時滋潤你乾燥的咽喉,將汗水融化為成功的源泉.夢想是一把鑰匙,用心把握,便可開啟成功的大門;夢想是一盞明燈,用心點燃,便可照亮成功的大道;夢想是最忠誠的朋友,用心呵護,便可了解成功的奧秘.
擁有了夢想,就擁有了成功的一半.夢想是前進的動力,山因為有了夢想,而擁有了生機,擁有了植物和動物;水因為有了夢想,而擁有了活力,擁有了魚兒和波浪;人因為有了夢想,而擁有了生活,擁有了親人和朋友.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充滿艱辛,是夢想在我們摔倒時告訴我們趕快爬起;是夢想在我們遇到風雨時告訴我們勇往直前;是夢想在我們失敗時告訴我們永不言棄.夢想讓我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看到了明天的希望.
『肆』 讀《做個有夢想的孩子》讀後感
人的一生猶如一張儲存卡,50%是慾望,50%是理智。慾望驅使人們去「干什麼」,可理智又告訴人們不能「干什麼」,於是慾望和理智構成了靈魂深處的永恆的矛盾沖突。每個人都夢想著成功,可成功的路上必須要經歷挫折、失敗、疼痛,必須要承受孤獨、委屈、隱忍,這就要很強的自製能力。
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失去自控力的人,將在慾望的沼澤中永遠無法自拔。失控,是一種對時間和生活失去自主能力的心理病變。它會蠶食自信、樂觀、淡定等正能量,還會摧毀人的創造力與意志力。失控的後果很嚴重。本書運用心理學、醫學與神經學的方法,幫助你認識住在身體里的7個分身,同時激發正能量,遠離負面小情緒。本書是邢一麟寫的《自控力,成就人生和事業的心理學課程》。
《自控力》這本書主要寫了十一個內容:1、意志力的本能。2、「我不要」力量的局限性。3、淪為慾望動物。4、大腦的彌天大謊。5、習慣成自然。6、氣場的秘密。7、天堂與地獄的抉擇。8、熬出來的勝利。9、累到無力抵抗。10、誰偷走了你的時間。11、自控力的傳染。
《自控力》一書首先講述了什麼是自控力,通過實際的案例解釋了人為什麼會缺乏自控力,作者綜合了心理學、神經學和經濟學等學科的最新理論,從生理學、心理學以及社會影響力等幾個方面來尋找原因,本書以通俗易懂的語言為不同類型的自控力缺乏症進行具體地分析,每段章節終了,都會有一個意志力實驗,如果讀者有興趣可以將此付之於實踐,對於提高意志力應該會有一些幫助,當然,前提是你得有這個意志力做完這些實驗。
『伍』 無私母愛創造生命奇跡讀後感50字
範文一:
《孝心無價》這篇文章出自著名作家畢淑敏之手,作者在文章開始舉得兩個關於「孝」的例子,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比比皆是。一種求學的苦孩子,一種離家的遊子,作者並不認可他們的「孝」,由此引發出行孝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話題。作者相信天下每一個赤誠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但作者更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殘酷的現實:時間的流逝,將會帶走行孝的機會。因為人生是短暫的,父母可能在我們想行孝之時已離開人世。
的確,子女對待父母的「孝」,無論什麼方式,無論這種方式是豐厚還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獻上一份孝心,這種感情都是無比珍貴和美好的。不養兒不知父母恩,自己做了媽媽後對「父母」有了更深的認識,父母為兒女全心全意,盡管深知兒女對父母的愛會大打折扣,但沒有哪一個父母會因此控制自己的「愛心」。有了做父母的體會,和媽媽之間的交流也多了這方面的內容。村裡誰家的兒女孝順了,誰家的孩子對老人不好了,家長里短成了媽媽的世界的主要內容之一。大致聽上去,孝各有各的「孝」法,而不孝之子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兒子妻管嚴,想孝不敢孝。我一直片面的認為這種情況責任還是在兒子身上,歸根到底,是兒子不孝順。
二、啃老族,父母不斷給予,在兒女看來是理所應當,除了伸手要,其他的就沒什麼事了。在父母需要兒女的時候,兒女則很默然。
三、上樑不正下樑歪,用媽的話來說是——像「根」;
四、天生不孝之子,對待父母的行徑令人發指……
反思一下現實中這些活生生的例子,我感覺許多「不孝」的行為是由於缺乏家教,父母溺愛、縱容造成的。這樣的孩子不懂得愛,體會不到愛,更不懂得感恩,在他們眼裡,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他們應該做的,而兒女的義務呢,則早已拋到九霄雲外去了。不過,從媽媽的嘮叨中,我也聽出來了,與過去的窮日子相比,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有了經濟條件的支撐,不孝的人或事都少了許多。但「孝」的界定僅僅與「金錢」有關嗎?由此,又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什麼是「孝」?
曾經讀過《子游問孝》的典故。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子游問老師什麼是「孝」?孔子說:「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孝僅僅是能夠贍養父母罷了,但是像貓狗這樣的寵物尚且被人們飼養喜愛。如果對待父母沒有順從恭敬的心態,那麼用什麼來區分孝順與飼養呢?」孔子的話雖然有些逆耳,不過我們不得不稱道聖人的教訓實在是金玉良言。父母和子女所處的時代不同,思想觀念和文化水平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自然也不一樣,這一點是做子女應該體諒的。我們不能因此不屑於傾聽父母「淺薄」的談論,剝奪他們傾聽兒女「高深」理論的權利。我們講求的快樂包括物質和精神的共同享受,現在大多數子女都能夠滿足父母的物質消費,所以「孝」的要求也就相應提高。如果不順從父母的意願做事使他們開心,又怎麼滿足他們的精神享受呢?喂飽小貓小狗之後,還知道給它們一些線團皮球之類的東西讓它們自得其樂,難道「生我夠勞」的「哀哀父母」還不如它們嗎?其實父母會對子女提出什麼非分要求嗎?只不過是子女因為各種各樣的意願不願意去做罷了。只要稍微用一點自製力,我們就可以做到「孝」了。孝心是實實在在的,但它又沒有什麼固定的標准,一款珠寶是孝心,一雙襪子也是孝心。孝心不在於物質的高低,而在於你的心。
憑心而論,要說「孝」,我遠不如對象。他的心思細,兩頭的老人需要什麼,他都會想到。但我也感到他的「孝」有些變化。結婚前幾年,每次回公婆家(對象家在外地),老公第一個晚上都會通宵達旦地和父母秉燭夜談。我很是奇怪地問他:說什麼說一個晚上?是啊,無非就是說工作,說生活,說雞毛蒜皮的瑣事。可慢慢的,老公自己也奇怪:幾個月回一次家,和父母也沒什麼說的了,可能是老婆孩子現在已經成了生活的全部?我呢,自小媽就比較慣我,有了孩子後,媽媽也一直照顧著我們全家。但不善交流的我卻很少和媽媽溝通,可能物質上我比姐姐付出的多點,但我深知,精神上的慰藉,我給媽媽的很少。自己一直在拒絕長大,很少陪母親說說話,寬慰母親的一些心結。因為在我眼裡,有時候和媽媽簡直是無法溝通,她說的我不感興趣,我說的媽媽又聽不明白。從這個角度來說,我真是個「不孝子」啊!
年輕的朋友們,我們經常談要孝順父母,請問你准備什麼時間去孝敬你的父母呢?有人說要等到長大了、做事了、有收入了就有能力孝敬父母了,你有沒有想過,你做事了以後,每天忙忙碌碌,面對比競爭的壓力,你那有時間去孝敬父母?等你結婚了,有了自己的孩子,你把父母接到身邊,說可以孝敬父母了,其實不如說你是讓父母幫你養孩子,幫你整理煩亂的生活,是你孝敬父母,還是父母用無私的愛再次為你支撐起一片安靜的天空?等你的孩子長大了,你終於有了時間可以給自己的父母,可是你想過嗎,此時的父母是70還是80了,有多少父母可以堅持到80多歲,90多歲,即使堅持到八、九十歲父母又能吃的下多少你做的飯-------朋友們,孝敬父母是沒有時間和能力的限定的,人生不是總有是守侯在父母身邊,趁我們現在可以經常守在父母身邊的時候,敞開心扉告訴父母你應該說的話,對父母說你深深的愛著他們,也感謝他們深深的愛著你;做現在有能力為父母做的事情,為父母沏一杯茶,多用心聽聽父母好象很煩人的要求,不要等到明天———時間是一條單行道啊……
人都會有老的一天,但不到老誰都不會知道老人心裡想些什麼,老人心裡有什麼需求。但我想我們能做的盡力去做:給他們買件喜歡的衣服,買些可口的食品,耐心地聽他們絮絮叨叨地告訴你一些「新聞」,盡管你對此絲毫沒有興趣。把生活中,工作上的事跟他們說說,盡管他們可能並不能體會你的艱辛……這樣,才不會在老人離開我們的時候,留下遺憾或者懊悔。
「孝心無價」,從自己做起吧!
範文二:
今天,我讀了《花季信風》。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作者家境貧寒,整日揭不開鍋,只能以胡蘿卜充飢,父親得了浮腫病。一日,作者發現大櫥中有一紙包,便好奇打開發現是紅棗,他難忍飢餓而偷偷吃了。最後父親發現便痛打一頓,並告知是要寄給遠方的奶奶吃的。
讀完全文,我被文中爸爸的那份孝心深深感動了。盡管自己生活艱難,朝不保夕。可是,他心中卻想著自己的生他養他的老母親。我想:他在動手打自己孩子的同時,自己的心也在哭泣,他又何嘗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可是那份可貴的孝心卻戰勝了自我,怎麼不讓人感動?
讀著讀著,我眼前不由出現了這樣一幕:一間低矮的小屋,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無助的坐在桌旁,孤獨、寂寞……外面禮花此起彼伏,有那麼一家圍坐在一起吃著團圓飯。歡聲傳遍整間屋子。那就是我的一家,這位老人就是生了三個兒子的奶奶。
奶奶生活在艱苦的年代,爺爺病逝,奶奶為了三個兒子沒有改嫁。艱難的度過了那段歲月,為三個兒子娶妻。可是,她老了,三個兒子不知置老人於何處。最後,大伯母提議為老人蓋了一間小屋。大伯雖有不忍,但迫於壓力點頭贊同。從此,三家全心全意賺錢撫養自己的孩子。奶奶常說:當初她帶三個孩子完全是一條心,而現在三個兒子卻三條心,一個媽也養不活。
讀了本文,我想大伯兄弟幾人總有一天你們也要老,自己的孩子也要娶妻生子,到那時你們的境遇也會和奶奶一樣,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天下的子女,我真想讓你也來看看《花季信風》中的那位父親,那份可貴的孝心,記住:有了父母的付出,才有了今天的參天大樹,有了父母的付出,才有了現在的我們。千萬不要忘本。衷心的希望天下的家長都有讓自己滿意的兒女,希
追問:
望每一個孩子都更懂事。
『陸』 無私母愛創造生命奇跡讀後感25字
一位普通的母親,在醫生已經宣判女兒「死刑」的情況下,仍然不肯向命運低頭,以她無私博大的胸懷和堅忍頑強的毅力,又陪伴殘疾弱智的女兒走過了16年風雨人生路,讓當初接診孩子的醫生也大為驚奇,他發自內心地說,是無私的母愛,創造了生命學上的奇跡.
執著的母親啊,令死神也望而卻步
1985年春天的—個上午,正在岳陽市南正街水果批發部上班的顧小梅接到父親的電話,讓她馬上趕到市一醫院,女兒生病了,顧小梅心急火燎地直奔醫院急診室,眼前的情景讓她驚呆了:剛剛兩歲的女李葉雙目緊閉,臉色慘白,全身不停地抽搐著.醫生—邊給李葉輸液,一邊催顧小梅回家拿些尿布來.顧小梅匆匆趕回家裡,見到正在學習的丈夫,眼淚下子子涌了出來.丈夫李曉雄是市教委的幹部,這幾天為了參加電大的考試,正在家裡埋頭復習功課,女兒李葉—直住在城陵磯外公外婆家,他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顧小梅本不想告訴他真相,怕影響他學習,可丈夫一再追問,也只得哭著說了出來.李曉雄摟住顧小梅柔弱的雙肩,哽咽著說:「沒事,沒事,孩子會好的.」夫妻倆一起來到醫院,李葉的病情更加嚴重了.李曉雄把女兒抱在懷里,孩子的每一次哆嗦,都像鞭子一樣抽打著他的心.醫生們竭力搶救著,但到了晚上,病情急劇惡化,醫生也無能為力了.他們無奈地對顧小梅夫婦說:「孩子沒有希望了,你們還是抱回去,准備後事吧.」夫妻倆—下子懵了,他們無論如何不能接受這個事實.
從醫院回來,兩人以淚洗面,默默地對坐著.忽然,顧小梅站了起來,一把抱起女兒,「我不甘心,我一定要救活她.」顧小梅想起有個同事說過,岳城村有個姓徐的土郎中專冶疑難雜症,於是夫妻倆又連夜趕往岳城村,一路上磕磕絆絆,費盡周折,終於找到了徐郎中.徐郎中為李葉把脈後,開了兩付中葯.第—付葯服下後,奇跡出現了,李葉緊閉了一天的眼睛緩緩睜開了.第二付葯服下後,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情況:李葉的雙眼全部歪向了右邊,一動不動,父母用手在眼前晃也沒有了反應;右手右腳變得僵直,任憑怎麼擺弄都無法彎曲;原來甜甜的小嘴,再也叫不出「爸爸媽媽」.顧小梅抱著女兒,淚如雨下.有好心人勸她算了,別給自己背上一生的包袱.然而顧小梅說什麼也不肯放棄,她和丈夫決定去長沙求治.在長沙湘雅醫院,幾位教授仔細會診了李葉病情,認定是病毒性腦炎後遺症,但他們同樣無能為力.此後,夫婦倆又去了北京、山東等地,依然勞而無獲.顧小梅鍥而不舍地遍訪名醫,終於得到一個偏方:在煤爐子上放一個蒸鍋,鍋里放上中葯,待煮開後,夫婦倆輪流托著一絲不掛的小孩,用蒸汽蒸孩子,每天蒸七八次,每次半個小時.此外,顧小梅還要經常用手指輕輕按摩李葉的眼眶,幫她活動眼珠;不斷地在李葉耳邊說話,教她基本的發音.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李葉的病情有了明顯好轉;眼球能轉動了,右手右腳能轉彎了,也能夠開口說話了.一朵幾乎凋謝的小花,就這樣又恢復了生機.
堅強的母親啊,含辛茹苦永不言悔李葉的性命雖然保住了,但大腦的嚴重受損,使她基本上喪失了計算能力,右手右腳仍然不靈活,說話口齒不清.為了更方便地照顧女兒,在組織的幫助下,顧小梅調到岳陽師范附小.1989年,6歲的李葉坐進了學前班的教室,盡管只是—名旁聽生,卻掀開了她人生中嶄新的一頁.作為一名弱智學生,李葉不可能在課堂上有多少收獲,顧小梅便每天放學後給女兒補課,手把手地教她識字、寫字.顧小梅發現,李葉雖然沒有計算能力,但對文字還是有感覺的,這使她非常興奮.為了把女兒這—寶貴的智力資源充分開發出來,顧小梅想出了—個好辦法.她用粉筆在沙發的布墊上寫好「李葉」兩個字,再教女兒用針線把字細細密密地縫起來.縫好以後,再握著女兒的手,用剪刀把字上的線—點一點剪掉.這樣,寫了縫,縫了剪,剪了又縫,周而復始,既認了字,又鍛煉了手部肌肉,可謂一舉兩得.經過半個多月的訓練,李葉終於歪歪扭扭地寫出了自己的名字,那—刻,顧小梅緊緊攥住丈夫的手,幸福得泣不成聲.李葉對文字和圖片的興趣越來越濃厚,顧小梅夫婦便購買了大量的連環畫,一邊給她看,一邊為她講解,使她的形象思維能力斷得到提升.李葉也很努力,—有機會就主動認字、寫字、畫畫,盡管作品有時很難辯認,但畢竟一天天在進步著.如今,她已能粗略地瀏覽書報,可以寫一些簡單的信件了.
『柒』 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讀後感
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心裡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影響是長遠和深刻的。家長與孩子在心靈的溝通,對教育孩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孩子與父母平等交流,不僅是互愛的體現,而且能夠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明辨是非,豐富想像力和創造力,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但其實,我們的孩子到頭來大部分是因為他們本身不能優秀,而且被父母耽誤了。
因此要培養的優秀的孩子,當父母的首先要「無條件的愛」當一個被無條件愛著的時候,他們的自信心就會大增,自己尊重自己,進而尊重別人。
「鼓勵」——每位家長都應牢記,孩子的勇氣和自信是被鼓勵出來的,而鼓勵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
「表揚」——當孩子的一個行為做對了,我們及時的表揚,才能使孩子的行為固定下來,才能使他下次接著做對。
「確認」——要知道,孩子不會自動的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分清是非善惡,樹立正確價值觀。
「理解」——家長要所孩子當成平等的人來對待,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孩子。
「陪伴」——孩子需要家長的陪伴,通過陪伴了解孩子,通過陪伴來消除孩子的恐懼感。
「批評」——「批評」是在針對行為本身才可能起的作用,使用這個工具的前提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關愛、關系穩定,這樣批評才有作用,反之,批評只會起反作用。
「嚴格」——對孩子要嚴格,但不能嚴厲,要寬嚴適度,在孩子犯錯誤時,父母打罵或者體罰,是不能取得很好效果的,父母不能以「法官」的面孔對待孩子。而要多聽孩子的心聲,民主化,平等對待他們做到溫情明理既嚴又親。
我開始深信任何優秀都不足無緣無故的,孩子某方面或者全方位的優秀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有關,更確切地說一定和父母的教育有關,讀過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獲就是,改變自己比單純地督導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遠大於言教。
『捌』 孫瑞雪的生命成長歷程讀後感
《愛和自由》一書從2000年出版到現在,已經修訂到第四版了,每一次的再版,在銷量上都有一次質的飛躍。這本書其實是一本孫瑞雪的演講實錄,開始的時候,由家長們根據錄音整理而成,在家長內部和網上廣泛流傳,後經作者整理,出版成書,出版10多年來,這本書給無數的家長帶來了思想上的轉變,也為無數的孩子帶來了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正如這本書的序言中所說的,《愛和自由》的流傳,不是因為潮流或者炒作,而在於思想的吸引力,因為這是一本可以改變孩子一生的書。
確實如此,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就有一種強烈的相見恨晚的感覺。我們大多數人都覺得自己非常愛自己的孩子,即使打他、罵他、限制他、恐嚇他也認為是愛他,可是這真的是愛嗎?當然不是。大多數人都是在自以為是的愛的名義下,控制、壓抑或者迫害著孩子,不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人去平等地對待,總是將自己的訴求投射到孩子身上,帶給孩子過多的壓力和限制,孩子過早地和內心的快樂遠離。所以我們現在看到那麼多的成年人都不快樂,我想可能都是因為在0-6歲的時候沒有得到過足夠的愛的滋養,而得到了過多的迫害了吧。
在孫瑞雪所發揚的蒙氏教育看來,每個孩子來到世間,都是帶著一種精神能量來的,這種精神能量被蒙特梭利稱之為「精神胚胎」,這個精神胚胎在肉體的胚胎形成的那一刻,已經置入到了孩子的身體里。這個精神胚胎里有孩子的成長密碼,這個密碼以敏感期的形式出現,在不同的敏感期,如果給予孩子尊重友愛的環境,以及適當的刺激,孩子的能力就會得到事半功倍的發展。即在0-6歲期間,如果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尊重和理解,孩子就會在精神胚胎的內在動力的引領下,發展自己完整的生命。
但是會有多少孩子能幸運地獲得真正的愛、尊重和理解呢?孫瑞雪說,兒童的智力來源於感覺,他們的感覺經驗無人能夠替代。他們用嘴啃東西、用手觸摸東西、扔東西、摔東西、他們自己吃飯吃得哪兒都是,他們打小朋友……這些在大人看來不衛生、不禮貌或者具有破壞性的事情,都是孩子在用感覺獲得對世界的認知,這是一種對生命的探索,這種探索行為有助於建立孩子的自主性和獨立性,這種自主性和獨立性直接決定著他們心理的正常發展。可是,有多少孩子因為父母的無知而被限制了這種對生命的探索。
書中舉了一個例子,說外公給自己的外孫買了一輛很好的小汽車,外孫看到後很喜歡,就拆著想看看怎麼回事。可是外公看到小汽車被拆壞了覺得很可惜,就把小汽車放到大衣櫃上藏著了,說要等到孩子不會拆的時候再給他玩。過了幾年,等再把小汽車給外孫的時候,外孫已經對拆小汽車不感興趣了。如此這般,買這個小汽車對孩子來說還有什麼意義呢?如果給孩子一件東西,不讓他按照自己內心的需要去和小汽車相處,而是因為自己內心對東西的可惜,那這個東西是買個自己呢,還是買給孩子的呢?顯而易見,這不是愛孩子,是愛自己內心對東西的可惜的這一想法。
正如孫瑞雪所說的:「你以為你愛孩子,你想像你可以愛孩子,你認為這就是愛孩子,和你真的愛孩子是有差別的。也許,你需要停下來思考:你是不是基於你的想法,你的恐懼,你的焦慮,你的習性來愛的。這可能就意味著你更愛你的想法,更愛你的恐懼,更愛你的焦慮,更愛你的習性。愛就是愛,恐懼就是恐懼,焦慮就是焦慮,一切如是。我們要學會從一切如是中將愛剝離出來,你的孩子才真正可以接收到愛的禮物。」
所以,要真正地愛孩子,不僅需要家長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需要,給予孩子內心真正所需要的愛和尊重。同時還需要家長覺察自己,看自己是否將自己內心的想法、恐懼、焦慮投射到了孩子的身上,限制孩子按照自身的內在發展動力來發展自己。
歸根結蒂,要真正學會愛孩子,就要學會覺察自己,覺察自己內心不是愛的那些東西,然後讓自己有能力將孩子作為一個完整的獨立的人來尊重。這樣才是孩子按照自己的內在動力來發展的基礎。
『玖』 從孩子得到的啟示,讀後感
作者一方面竭力贊美童真世界,一方面不時地譴責大人們的虛偽
無聊,這也不能不說明他對病態社會的厭惡和世俗的鞭撻。在他看來,大人們的一切言行都不能與兒童相比,即使兒時伴侶中的英雄好漢,一旦長大成人,就會失去兒童的天性,一個個變得像綿羊似的,喪失了率真、自然、熱情的美德,失去了可貴的創造力,一味地只會退縮、順從,妥協與屈服,這是因為,長大後步入這病態社會,就被世俗的塵埃所蒙蔽,就被社會的桎梏所禁錮。所以,作者對童真世界的歌頌,實際上也是對病態社會的討厭與憎惡。
雖然,這是一首童真世界的贊歌,但這首贊歌帶著苦澀味。作者知道,這個黃金的兒童時代必將隨著時間的推移,兒童的長大成人而消逝。為了挽留這黃金時代,他把孩子們的天真無邪、活 潑可愛的生活作為他作畫的題材,結集成冊,企求略微保留一點「春的痕跡」。但是,到孩子們懂得他的「這片心意」時,都已推動了童心。因此他一方面對童真世界加以贊美,一方面又為童真世界的終究要逝去感到悲哀。文章結尾時,作者無可奈何地嘆道:「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所以,這又是一首悲愴的贊歌。
豐子愷的散文與他的繪畫一樣,追求一種深沉樸素、單純明快的風格。他不追求詞藻的繁華絢麗,而是「寄至味於淡泊」,通過素淡雋永的文字表達深婉的情致。在這篇散文中,他描述孩子們的言行,如數家珍,娓娓而談,質朴而明朗,「其詞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顯得極其樸素自然,讀著它就如在聽作者敘說家常,感到十分親切。同時,作者的語言又是十分精煉簡潔,尤其在講述孩子們的天性時,一兩句話就畫出了孩子們的一個舉動。由於作者是個畫家,其繪畫的藝術素養也不能不影響他的散文風格,因此,在文中,其語言
40
的形象性也十分明顯,他在描繪孩子們的舉動時,每一句話都可以想像出一幅圖畫。所以讀了這篇代序,如果不看畫冊,《子愷畫集》的內容也可以從文章中略知一二,這正是語言形象化的結果。
散文的語言質朴無華,簡潔形象,但作者的感情卻是真摯深沉的。
散文中直呼孩子們的名字,用第二人稱代詞「你、你們」這種敘述方式,增強了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使讀者感到作者似乎在與一群孩子訴說自己的真情實感。在自譴自責壓抑孩子們的創造力的過錯時,作者分別呼喊著阿寶、瞻瞻、軟軟的名字,一面訴說自己的過錯,一面又揣摩孩子們的心理,這是一種你父子(女)之間的情感交流,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拾』 品質成就孩子的一生的讀後感
品格鑄就人生,什麼樣的品格鑄就什麼樣的人生。
今天還有多少父母注重品格的教育?還有多少的學校看重品格的塑造?還有多少青年人注意自己品格的操練??
如果一個青年人在自己的生命中,鑄就了這九種品格,就可以走向成功。其實,一個在品格上有這九個方面的操練的人,不是在走向成功,他是已經成功了。對於一個生活在這樣一個「缺德失格」的時代中的青年人,活出這九種品格,就是一種得勝,就是一種成功。
這九種品格是什麼呢?
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這九種品格,在聖經里,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聖靈九果。
〈聖經•加拉太書第5章22-23節〉: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生命如樹,品格如果。
看一棵樹的好壞,就看果子的好壞!
看一個人的好壞,就看品格的好壞!
耶穌說,好樹結好果子,壞樹結壞果子。從果子就可以認出樹。
其實,從果子也可以認出人。
一棵樹,生命豐不豐盛,看果子!
一個人,生命豐不豐盛,看品格!
品格就是生命的記錄,品格才是最好的名片!
人生需要鑄就品格,品格可以鑄就人生。
http://hi..com/%C8%CB%B5%AD%C8%E7%BE%D5%CF%E3%D7%D4%D2%E7/blog/item/5d570b1395810e846438db2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