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曰本發明什麼公路,噪音被美化成旋律
日本研究者發明出一種奏樂公路,可將汽車行駛在公路上產生的噪音轉化為美妙的旋律。
英國媒體13日報道,日本北海道工業研究所的一個研究小組已在日本北部和中部建成3條奏樂公路,其中一條公路能演奏一首日本流行歌曲。
研究者稱,這種奏樂公路的表面嵌有間距精確的凹槽。
正如汽車行駛在減速帶和道路標線塗料上會發出「轆轆」的聲音,奏樂公路能藉助凹槽的間距讓汽車司機經過時聽到動聽的音符。研究者的靈感來源於一名推土車司機。這名司機不慎將推土鏟跌落,把公路砸出褶皺。他後來發現駕車駛過褶皺時會奏出音符。
曾在奏樂公路上試駕的司機們對公路的奏樂效果褒貶不一。一些司機認為,他們聽到的實際上就是「轆轆」的聲音,而非音樂旋律。但另一些司機說他們可以和著公路奏出的旋律哼唱。
英國《每日電訊報》說,聆聽「公路音樂」的理想駕駛速度是約每小時45公里。在時速限制在48公里以內的路段,公路的奏樂功能可有效減少超速現象。
2. 馬路上產生的噪音怎麼那麼響
音速340米/秒,排除空氣密度及其它因素的影響理論上講從一定距離發出聲音340米高的樓中任何一層所接收到的聲音都在1秒內。我們都知道回聲的現象回聲是聲波在傳播過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築物的牆壁等)在界面發生反射,人們把能夠與原聲區分開的反射聲波叫做回聲。也就是說公路噪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樓的阻擋而反射,因為時間短不足以形成回聲但是確加強了聲音的強度。聲波在傳播過程中消減量是一個常量,而噪音是一個變數,當噪音不斷增加時確有可能加強噪音。較好的地勢一般公路兩旁都有高大的建築相當於環形建築,為聲音的反射提供了基礎。聲音傳播可能受建築物影響而在連續反射中上升,因此一定高度建築內聽到的聲音反而更大些。
3. 道路噪音反射
1、雜訊反射後就不能傳播過去,保護綠化帶後面的居民區.
2、雜訊反射後增加了雜訊傳播的路程,使雜訊衰減的更弱一些.(路程越長,雜訊能量衰減越多,聲音越小)
3、樹葉使雜訊向各個方向反射,使每個方向上的的雜訊都很小.
4. 房子在馬路邊上如何降噪音
其實關於住在馬路邊的房子,做隔音的方法還是有很多的。首先個人建議使用布料來做隔音。因為布料它是可以降低噪音的。將窗簾掛在對面馬路的牆上是可以很有效的降低噪音的。還可以使用牆面隔音。一般人們都會刻意在牆面上貼上一些凹凸不平的瓷磚,這樣可以阻擋噪音的傳播。
5. 公路雜訊的主要來源
發動機,喇叭。高速路上還包括車身擾動空氣的聲音與車輪和地面接觸發出的聲音
6. 馬路噪音
四周太吵了。。要相當地社區泛音
7. 科學家想出了什麼方法來降低公路噪音
"折疊格柵"原型能降低道路上的噪音,這個系統藉助的是一種能夠散射噪音的圓柱體,它們能夠通過拖動靠近和遠離有選擇的抑制不同頻率的噪音。
長期以來,交通噪音問題都給研究人員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最主要是因為不同類型的車輛會在路上產生不同頻率的噪音。目前只有如牆壁一般厚重的障礙物能夠有效抑制所有的汽車噪音。
這項最新研究是由密歇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人員稱這個系統是受到了手工折紙的啟發。這種降噪系統依靠的一種名為三浦折疊的折紙手法打造的,有點類似於將一張紙折疊成手風琴一樣的樣子。
圓柱體被放置在一張通過藉助三浦折疊手法打造的鋁板上。當將鋁板格柵進行折疊時,圓柱體就被拉近或者扯遠,將不同頻率范圍的噪音散射出去。這項研究的合著者Manoj Thota稱:"這種系統有著一度的自由度,因此很容易實現折疊和擴張。"利用這樣一種系統能夠讓交通專家根據不同的頻率范圍調整噪音抑制裝置。
比如說,與較輕的車輛相比,較重的車輛產生的噪音頻率更低。汽車在非高峰時間高速行駛時比交通擁堵時產生的噪音頻率更高。雖然一些道路上的混凝土牆能夠有效的降低一系列頻率的噪音,但是它們阻擋的風會增加底部受力,此外筆直的頂部邊緣會增加噪音的傳播。
據Thota稱,那些降噪系統存在唯一的缺點就是設計。如果一個降噪系統是為降低交通擁堵時的噪音設計的,那麼當汽車高速行駛時它就會變得失效。隨著路上汽車數量的增多,人們開始關注這些噪音對血壓、聽力甚至是工作和學習注意力的影響。
當Thota和另外一位論文合著者Kon-Well Wang測試他們的原型時,他們發現這個系統能夠降低10分貝的噪音,大約可以降低90%的噪音。Thota稱:"交通噪音能夠從1.6公里以外的地方聽到,藉助這個音障系統我們把這一感知距離縮短到500米以內。"這種折疊降噪系統或許還能夠給其它研究領域帶來好處,這在結構給予我們一個適應環境變化的有效平台。
8. 馬路是誰發明的
早在古羅馬時代,義大利龐貝市的一些街道上,人、馬、車混行,交通經常堵塞,事故經常發版生。為了解決這個權問題,人們把人行道加高,使人與馬、車分離。後來,又在接近馬路口的地方,橫砌起一塊塊凸出路面的石頭,叫做跳石,作為指示人通過的標志。行人可以踩著跳石穿過馬路,而跳石剛好在馬車的兩個輪子中間,馬車可以安全通過。 19世紀出現了汽車。汽車的速度及其危險性都超過了馬車,所以,跳石已與此不相適應了。經過多次試驗,於19世紀50年代初在英國倫敦的街道上,首先出現了當今這種橫格狀的人行橫道線,這就是第一條人行橫道線的由來。從它出現到現在,對指示車輛、行人在街道上有秩序的行進和停止,對減少交通事故和保護人身安全起了很大的作用。
9. 馬路噪音的噪音源是什麼
主要來自車輛的發動機雜訊及輪胎與道路的摩擦聲
10. 馬路噪音大怎麼辦
可以用以下方法緩解噪音。
1、給靠近馬路的一面牆加裝隔音材料,例如泡沫板、吸音棉等,可以有效吸收噪音,阻隔室外的噪音傳入房間。
2、窗戶上使用雙層玻璃或者真空玻璃,具有很強的隔音效果。
3、選用厚重的、多孔的布藝窗簾能幫助吸音,進一步降低傳入室內的馬路噪音。
4、使用隔音門,模壓隔音門內芯填充的是蜂窩狀結構的紙基,它形成的密閉空氣層能起到很好的隔音作用。對於實木門和實木復合門來說,木材本身密度越高,重量越重,門板越厚的門隔音效果越好。
5、有條件的可以在房屋的周圍家裝隔音板。隔音板常常用於公路的兩側,反射馬路上的噪音,阻擋聲音傳播,可以是合成塑料,也可以是合金板。
6、在房屋的周圍種植綠化帶,樹木、花草不僅美化環境,還可以吸收馬路上傳來的噪音,降低噪音的音量。
(10)馬路噪音發明擴展閱讀:
噪音對人類的危害:
1、損害聽力。
有關資料表明: 當人連續聽摩托車聲, 8小時以後聽力就會受損; 若是在搖滾音樂廳, 半小時後, 人的聽力就會受損;若在80分貝以上的噪音環境中生活,造成耳聾的可能性可達50%。
2、噪音損害視力
噪音會嚴重影響聽覺器官,甚至使人喪失聽力,盡人皆知。然而,耳朵與眼睛之間有著微妙的內在「聯系」,當噪音作用於聽覺器官時, 也會通過神經系統的作用而「波及」視覺器官, 使人的視力減弱。
3、有害於人的心血管系統、我國對城市噪音與居民健康的調查表明: 地區的噪音每上升一分貝, 高血壓發病率就增加3%。
4、影響人的神經系統, 使人急躁、易怒。
科學研究發現,噪音可刺激神經系統,使之產生抑制,長期在噪音環境下工作的人,還會引起神經衰弱癥候群(如頭痛、頭暈、耳鳴、記憶力衰退、視力降低等)。
5、 影響睡眠, 造成疲倦。
雜訊對睡眠的危害:突然的雜訊在40分貝時,可使10%的人驚醒,達到60分貝時,可使70%的人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