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敢於發明

敢於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10 04:08:28

1. 古今中外因敢於懷疑而有所發現或發明的人

愛因斯坦,牛頓力學三定律自提出以來就倍受推崇,堪稱科學界的聖經。愛因斯坦卻大膽提出相對論,起初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是瘋子,但後來通關一系列研究終於證明了愛因斯坦的偉大。

2. 各種各樣的發明都是勇於嘗試、勇於實踐的結果

選擇D是正確的.

3. 求關於敢於創新的小故事

美國管理大師拿破崙希爾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兩個歐洲人到非洲去推銷皮鞋,由於炎熱,非洲人向來都是打赤腳.第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腳,立刻失望起來:"這些人都打赤腳,怎麼要我的鞋呢?"於是放棄努力,失敗而回;另一個推銷員看到非洲都打赤腳,驚喜萬分。"這些人都沒有皮鞋穿,這皮鞋市場大得很呢."於是想方設法,引導非洲人購買皮鞋,最後發大財而回。

這是一念之差導致的天壤之別.,同樣是非洲市場,同樣面對打赤腳的非洲人,由於一念之差,一個灰心喪氣,不戰而敗;而另一個人滿懷信心,大獲全勝。

4. 有哪些關於發明的名言

關於發明創造的名人名言:
無可否認,創造力的運用、自由的創造活動,是版人的權真正的功能;人的創造活動,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在創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證明了這一點。
——阿諾德
人材最本質的特點在於創造。
——箴 言
人可以老而益壯,也可以未老先衰,關鍵不在歲數,而在於創造力的大小。
——盧爾卡爾斯基
創造者才是真正的享受者。
——富爾克

5. 關於勇於發現的名言

1.謬誤的好處是一時的,真理的好處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時,這些弊病是很快就會消滅的,而謬誤的弊病則與謬誤始終相隨。---狄德羅(法國)
2.探索真理比佔有真理更為可貴。---愛因斯坦(美國)
3..追求客觀真理和知識是人的最高和永恆的目標。---愛因斯坦(美國)
4.在真理的認識方面,任何以權威者自居的人,必將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愛因斯坦(美國)
5..我要做的只是以我微薄的力量為真理和正義服務,即使不為人喜歡也在所不惜。---愛因斯坦(美國)
6.真理可能在少數人一邊。---柏拉圖(希臘)
7.最初偏離真理毫釐,到頭來就會謬之千里。---亞里士多德(希臘)
8.沒有一個人能全面把握真理。---亞里士多德(希臘)

如果我們過於爽快地承認失敗,就可能使自己發覺不了我們非常接近於正確。---卡爾·波普爾

「難」也是如此,面對懸崖峭壁,一百年也看不出一條縫來,但用斧鑿,能進一寸進一寸,得進一尺進一尺,不斷積累,飛躍必來,突破隨之。---華羅庚(中國)

我真想發明一種具有那麼可怕的大規模破壞力的特質或機器,以至於戰爭將會因此而永遠變為不可能的事情。---諾貝爾(瑞典)

只有順從自然,才能駕馭自然。---培根(英國)

真理的大海,讓未發現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尋。---牛頓(英國)

謬誤的好處是一時的,真理的好處是永久的;真理有弊病時,這些弊病是很快就會消滅的,而謬誤的弊病則與謬誤始終相隨。---狄德羅(法國)

凡在小事上對真理持輕率態度的人,在大事上也是不足信的。---愛因斯坦(美國)

人的天職在勇於探索真理。---哥白尼(波蘭)

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對我怎樣評價。我卻這樣認為:我好像是在海上玩耍,時而發現了一個光滑的石子兒,時而發現一個美麗的貝殼而為之高興的孩子。盡管如此,那真理的海洋還神秘地展現在我們面前。---牛頓(英國)

科學的靈感,決不是坐等可以等來的。如果說,科學上的發現有什麼偶然的機遇的話,那麼這種「偶然的機遇」只能給那些學有素養的人,給那些善於獨立思考的人,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會給懶漢。---華羅庚(中國)

一個科學家應該考慮到後世的評論,不必考慮當時的辱罵或稱贊。---巴斯德 (法國)

我們在享受著他人的發明給我們帶來的巨大益處,我們也必須樂於用自己的發明去為他人服務。---富蘭克林(美國)
科學的事業就是為人民服務。 托爾斯泰

學習和鑽研,要注意兩個不連良,一個是「營養不良」,沒有一定的文史基礎,沒有科學理論上的准備,沒有第一手資料的收集,搞出來的東西,不是面黃肌瘦,就是畸形發展;二是「消化不良」,對於書本知識,無論古人今人或某個權威的學說,要深入鑽研,過細咀嚼,獨立思考,切忌囫圇吞棗,人雲亦雲,隨波逐流,粗枝大葉,淺嘗輒止。 馬寅初(現代學者教育家)轉引自年月日《北京晚報》

教師必須具有健康的體魄,農人的身手,科學的頭腦,藝術的興味,改革社會的精神。 陶行知

科學書籍讓人免於愚昧,而文藝作品則使人擺脫粗鄙;對真正的教育和對人們的幸福來說,二者同樣的有益和必要。 車爾尼雪夫斯基

教育!科學!學會讀書,便是點燃火炬;每個字的每個音節都發射火星。 雨果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愛因斯坦

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的實在因素。 愛因斯坦

作為一個科學家來說,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愛科學——在長期思索任何問題上的無限耐心——在觀察和搜集事實上的勤勉——相當的發明能力和常識。 達爾文

對搞科學的人來說,勤奮就是成功之母。 茅以升

如果沒有系統的知識的幫助,先天的才能是無力的。直觀能解決很多事,但不是一切。天才和科學結合後才能得到最高的成功。 斯賓塞

成功的科學家往往是興趣廣泛的人。他們的獨創精神可能來自他們的博學。……多樣化會使人的觀點新鮮,而過於長時間鑽研一個狹窄的領域則易使人愚鈍。 貝弗里奇

科學不是可以不勞而獲的,誠然,在科學上除了汗流滿面是沒有其他獲得成功的方法的;熱情也罷,幻想也罷,以整個身心去渴望也罷,都不能代替勞動。 赫爾岑

聰明的資質、內在的干勁、勤奮的工作態度和堅忍不拔的精神,這些都是科學研究成功所需要的其他條件。 貝弗里奇

作為一個科學家來說,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愛科學作者:在長期思索任何問題上的無限耐心作者:在觀察和搜集事實上的勤勉作者:相當的發明能力和常識。 達爾文

聰明的資質、內在的干勁、勤奮的工作態度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這些都是科學研究成功所需的其他條件。 貝弗里奇

作為一個科學家來說,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愛科學在長期思索任何問題上的無限耐心,在觀察和搜集事實上的勤勉,相當的發明能力和常識。 達爾文

對搞科學的人來說,勤奮就是成功之母! 茅以升

「座右銘」,本指古人寫出來放在座位的右邊的格言,後泛指人們激勵、警戒自己,作為行動指南的格言。歷史上,中外許多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銘」,這些「座右銘」永遠值得我們這跨世紀的一代人學習。

世界著名傳染病學家巴斯德的座右銘——意志、工作、等待,是成功的金字塔的基石。

近代電磁學的奠基者法拉第的座右銘——拚命去爭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會成功。

加拿大著名科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班廷的座右銘——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於佔有什麼,而在於追求什麼的過程中。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馬克思的座右銘——思考一切。

法國著名作家司湯達的座右銘——誰要干白紙上寫黑字這一行,別人說他笨拙,就不應該驚訝或者動氣。

法國著名作家左拉的座右銘——沒有一天不寫一行。

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座右銘——切勿飄飄然。

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的座右銘——早。

中國現代無產階級文學家、軍事家葉挺的座右銘——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中國現代傑出畫家徐悲鴻的座右銘——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

中國當代著名美學家朱光潛的座右銘——恆、恬、誠、勇。

中國當代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座右銘——見面少敘寒暄話,多把藝術談幾聲。

中國當代著名氣象學家竺可楨的座右銘——一絲不苟。

中國當代著名數學家蘇步青的座右銘——今天能作完的事,決不拖到明天。

中國當代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的座右銘——勤能補拙,勤儉立業。

(馬志國 《中國中學生報》第1008期) 名人座右銘

成功的科學家往往是興趣廣泛的人。他們的獨創精神可能來自他們的博學。多樣化會使人觀點新鮮,而過於長時間鑽研一個狹窄的領域,則易使人愚蠢。 貝弗里奇

我之所以能在科學上成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科學的熱愛,堅持長期探索。 達爾文

聰明的資質、內在的干勁、勤奮的工作態度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這些都是科學研究成功所需的其它條件。 貝弗里奇

成功的科學家往往是興趣廣泛的人。他們的獨創精神可能來自他們的博學。多樣化會使人觀點新鮮,而過於長時間鑽研一個狹窄的領域,則易使人愚蠢。 貝弗里奇

一個研究人員可以居陋巷,吃粗飯,穿破衣,可以得不到社會的承認。但是只要他有時間,他就可以堅持致力於科學研究。一旦剝奪了他的自由時間,他就完全毀了,再不能為知識作貢獻。 坎農

沒有思想自由,就沒有科學,沒有真理。 勒南

科學給青年以營養,給老人以慰藉;她讓幸福的生活錦上添花,她在你不幸的時刻保護著你。 羅蒙諾索夫

科學不但能「給青年人以知識,給老年人以快樂」,還能使人慣於勞動和追求真理,能為人民創造真正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能創造出沒有它就不能獲得的東西。 門捷列夫

科學,給青年以養料,給老人以慰藉;她讓幸福的生活錦上添花,她在不幸的時刻保護著你。 羅蒙諾索夫

青年的敏感和獨創精神,一經與成熟的科學家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相結合,就能相得益彰。 貝弗里奇

我想,人有兩個肩膀,應該同時發揮作用,我要用一個肩挑著送貨上門的擔子,把科學知識和科學工具送到工人師傅手裡;另一個肩膀可以作人梯,讓青年們踏著攀登科學的更高一層山峰。 華羅庚

自尊心、幻想、情思的早熟和智能的呆滯,再加上必然的後果。懶散,這些就是禍根。科學,勞動,實際工作。才能夠使我們病態的,浪盪的青年清醒過來。 岡察洛夫

科學,勞動,實際工作??才能夠使我們病態的,放盪的青年清醒過來。 岡察洛夫

青年的敏感和獨創精神,一經與成熟科學家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相結合,就能相得益彰。 貝弗里奇

科學不能或者不願影響到自己民族以外,是不配稱作科學的。 普朗克

當喉嚨發干時,會有連大海也可也一飲而盡的氣概——這便是信仰;一等到喝時,至多隻能喝兩杯——這才是科學。 契訶夫

想喝水時,彷彿能喝下整個海洋似的——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來,一共也只能喝兩杯罷了——這是科學。 契柯夫

想喝水時,彷彿能喝下整個海洋似的這是--信仰;等到真的喝起來,一共也只能喝兩杯罷了--這是科學。 契柯夫

作為一個科學家來說,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愛科學——在長期思索任何問題上的無限耐心——在觀察和搜集事實上的勤勉——相當的發明能力和常識。 達爾文

作為一個科學家來說,我的成功……最主要的是:愛科學在長期思索任何問題上的無限耐心,在觀察和搜集事實上的勤勉,相當的發明能力和常識。 達爾文

對搞科學的人來說,勤奮就是成功之母! 茅以升

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因為它是屬於全人類的財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但科學家是屬於國家的。 巴斯德

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國界。 巴甫洛夫

科學雖沒有國界,但是學者卻有他自己的國家。 巴斯德

在學習中,在勞動中,在科學中,在為人民的忘我服務中,你可以找到自己的幸福。 捷連斯基

青年的敏感和獨創精神,一經與成熟的科學家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相結合,就能相得益彰。 貝弗里奇

學習和鑽研,要注意兩個不連良,一個是「營養不良」,沒有一定的文史基礎,沒有科學理論上的准備,沒有第一手資料的收集,搞出來的東西,不是面黃肌瘦,就是畸形發展;二是「消化不良」,對於書本知識,無論古人今人或某個權威的學說,要深入鑽研,過細咀嚼,獨立思考,切忌囫圇吞棗,人雲亦雲,隨波逐流,粗枝大葉,淺嘗輒止。 馬寅初(現代學者教育家)轉引自年月日《北京晚報》

6. 名人勇於打破常規,發明創新的事例

1.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跟大家在後院玩耍,有個小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別的版孩子們一見出了事,權都嚇跑了,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擊去。水湧出來,小孩也得救了。

2.袁隆平

1986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分為「三系法品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到一系法遠緣雜種優勢利用」的戰略設想。被同行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3.哥白尼的「日心說」

日心說,也稱為地動說,是關於天體運動的和地心說相對立的學說,它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有力地打破了長期以來居於宗教統治地位的「地心說」,實現了天文學的根本變革。

4.牛頓

通過論證開普勒行星運動定律與他的引力理論間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體與天體的運動都遵循著相同的自然定律;為太陽中心說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並推動了科學革命。

5.盛田昭夫

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在逐漸邁入國際化時,盛田昭夫感覺公司全名過於冗長,有礙國際化發展,於是就和井深大翻閱字典找尋新名稱,最終決定使用「SONY」。1958年1月,盛田昭夫和井深大說服了持反對意見的董事會,正式將「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的名稱改為「SONY」(索尼)。

7. 名人發明東西的故事

名人發明東西的故事有:

1、愛迪生發明電燈

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是鐵路工人的孩子,小學未讀完就輟學,在火車上賣報度日。愛迪生是一個異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製作出許多巧妙機械。他對電器個性感興趣,自從法拉第發明電機後,愛迪生就決心製造電燈,為人類帶來光明。

愛迪生在認真總結了前人製造電燈的失敗經驗後,制定了詳細的試驗計劃,分別在兩方面進行試驗:一是分類試驗1600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二是改善抽空設備,使燈泡有高真空度。他還對新型發電機和電路分路系統等進行了研究。

愛迪生將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地試驗下來,唯獨白金絲性能量好,但白金價格貴得驚人,務必找到更適宜的材料來代替。1879年,幾經實驗,愛迪生最後決定用炭絲來做燈絲。他把一截棉絲撒滿炭粉,彎成馬蹄形,裝到坩鍋中加熱,做成燈絲,放到燈泡中,再用抽氣機抽去燈泡內空氣,電燈亮了,竟能連續使用45個小時。就這樣,世界上第一批炭絲的白熾燈問世了。1879年除夕,愛迪生電燈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燈火通明。

為了研製電燈,愛迪生在實驗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有時連續幾天試驗,發明炭絲作燈絲後,他又接連試驗了6000多種植物纖維,最後又選用竹絲,透過高溫密閉爐燒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絲,裝到燈泡里,再次提高了燈泡的真空度,電燈竟可連續點亮1200個小時。電燈的發明,曾使煤氣股票3天內猛跌百分之十二。

繼愛迪生之後,1909年,美國柯進而奇發明了用鎢絲代替炭絲,使電燈效率猛增。從此,電燈躍上新台階,日光燈、碘鎢燈等形形色色的燈如雨後春筍般登上照明舞台。

(7)敢於發明擴展閱讀:

1、發明,是應用自然規律解決技術領域中特有問題而提出創新性方案、措施的過程和成果。產品之所以被發明出來是為了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要。發明的成果或是提供前所未有的人工自然物模型,或是提供加工製作的新工藝、新方法。

機器設備、儀表裝備和各種消費用品以及有關製造工藝、生產流程和檢測控制方法的創新和改造,均屬於發明。

2、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葯、活字印刷術。

(1)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2)印刷術的出現: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改變了歐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讀書況。

(3)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環球航行和發現美洲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

(4)火葯武器的發明: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8. 勇於創造發明的人應該具備哪些特點

敢說敢做。不怕辛苦,不怕苦,不怕累。
什麼都敢做

遇到事情不屈不撓。
做事情積極樂觀上進。別人說什麼不在乎。我都不怕。
自己什麼都敢做。
做事情都很給力。加油!
做事情都是積極上進的。都是這樣的特點
所以,挺好的性格

9. 正是懶惰激勵了發明的事例

懶惰使社會進步!勤勞使世界止步!
    「懶惰使社會進步!勤勞使世界止步!」不要驚訝,是不是寫錯了,不!這是著名的憑借網路起家的,掌控著阿里巴巴、淘寶、雅虎的馬雲,在並購著名國外網站Yahoo雅虎,在內部會議給員工們上了一課,會議中提出這句話語,「懶惰使社會進步!勤勞使世界止步!」當時也是引起與會者的一片騷動一片議論。
    馬雲進一步解釋道,「很多人可能認為我是在胡說八道,好,我就舉例子證明我說得這是對的。」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比爾蓋茨,他是個程序員,懶的讀書,他就退學了。他又懶的記那些復雜的dos命令,於是,他就編了個圖形的界面程序,叫什麼來著?我忘了,懶的記這些東西。於是,全世界的電腦都長著相同的臉,而他也成了世界首富。
    世界上最值錢的品牌,可口可樂。他的老闆更懶,盡管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巴西的咖啡香味濃郁,但他實在太懶了。弄點糖精加上涼水,裝瓶就賣。於是全世界有人的地方,大家都在喝那種像血一樣的液體。
    世界上最好的足球運動員,羅納耳朵,他在場上連動都懶的動,就在對方的門前站著。等球砸到他的時候,踢一腳。這就是全世界身價最高的運動員了。有的人說,他帶球的速度驚人,那是廢話,別人一場跑90分鍾,他就跑15秒,當然要快些了。
    世界上最厲害的餐飲企業,麥當勞。他的老闆也是懶的出奇,懶的學習法國大餐的精美,懶的把握中餐的復雜技巧。弄兩片破麵包夾塊牛肉就賣,結果全世界都能看到那個M的標志。必勝客的老闆,懶的把餡餅的餡裝進去,直接撒在發面餅上邊就賣,結果大家管那叫PIZZA比10張餡餅還貴。
    還有更聰明的懶人:
    懶的爬樓,於是他們發明了電梯;
    懶的走路,於是他們製造出汽車,火車和飛機;
    懶的一個一個的殺人,於是他們發明了原子彈; 
    懶的每次去計算,於是他們發明了數學公式;
    懶的出去聽音樂會,於是他們發明了唱片,磁帶和CD;
    那句廢話也要提一下,生命在於運動,你見過哪個運動員長壽了?世界上最長壽的人還不是那些連肉都懶的吃的和尚?」
    馬雲不愧是聰明的領導者、高深的演講高手,一系列的黑色幽默式例子引發了員工的共鳴,讓員工就能夠不用聽什麼其他干澀言語,就能明白所要表達的思想。
    馬雲傳遞給員工的思想是,在阿里巴巴等馬雲旗下公司內不僅需要有勤勞踏實肯乾的員工,而且需要有創新精神,敢於探索創新的員工,當然這也是我們北國電器這樣大型企業所需要的優秀員工。
    「懶惰」,並不是錯,關鍵在於你能夠開動頭腦,將現階段工作中繁瑣步驟簡化,能夠將凌亂的事情歸檔,將難以駕馭的下屬管理的團結有序,當然這些你都能做到了,同事、領導不再會只盯著你的「懶惰」了,而會同事表揚你的肯鑽研,愛工作,你就會讓領導贊賞你愛崗敬業。
    一個不太光彩的出發點,想更偷懶更省事,讓「懶惰」鞭策我們更加去鑽研本職崗位的工作的規律性,去其繁瑣,留下關鍵、留下精華,就能夠使我們的工作更加高效,更加有序;當然也節省下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好讓我們完成更多更多的工作,學習更多的知識,也有更多的時間與家人相伴。
    我們的企業也需要「懶惰的」精明員工,花最短的時間、最高效地開展促銷活動,製作廣告宣傳,打擊競爭對手,佔領空白市場。
    從馬雲的演講中我們同樣可以發現他也是一個「懶惰的」領導者,不需要太多的言語,不需要長篇大論,就讓下屬明白所以表達的思想,這些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10. 科學家敢於創新的故事

氧的發現

物體為什麼會燃燒?18世紀時的權威理論的回答是「燒素說」,認為能燃燒的物體內含有一種名叫「燒素」的特殊物質。

1774年,英國有位叫普列斯特列的科學家,他在給氧化汞加熱時,發現從中分解出的純粹氣體可以促使物體燃燒。這是一種什麼東西呢?普列斯特列習慣地從「燃素說」的常識出發,就將它命名名「失燃素的空氣」。

同年10年,普列斯特列帶著他的實驗到法國游歷,受到化學家拉瓦錫的接待。當拉瓦錫得知普列斯特列的實驗後,他立即重做一遍得到了那種新的氣體,並第一個命名為氧,再通過思考研究建立了燃燒的氧化理論。這是化學史上的一次革命。為此,我們除了對拉瓦錫敢於從「常識」頭上邁過一步的勇敢精神表示欽佩外,對普列斯特列被「常識」像夢魔一樣拉著,不能不為之嘆惜。

揭開天體的層層面紗

長期以來,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玫的「地心體系」的理論統治著人們的頭腦,托勒玫認為地球居於中央不動,日、月、行星和恆星都環繞地球運行。後來,哥白尼推翻了托勒玫的理論。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闡明了日心說,告訴我們: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圍繞太陽旋轉。而後,布魯諾接受並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認為宇宙是無限的,太陽系只是無限宇宙中的一個天體系統。伽利略通過望遠鏡觀察天體,發現:日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個衛星,太陽有黑子,銀河由無數恆星組成,金星、水星都有盈虧現象等。不久,開普勒分析第谷·布拉赫的觀察資料,發現行星沿橢圓軌道運行,並提出行星三大運動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打下了基礎……因此可以這樣說:科學是不斷發現的過程,真理是不斷創新的過程。

閱讀全文

與敢於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