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李小龍創建了什麼拳法
李小龍本來是也問得徒弟,那麼他學的就是詠春啦。。但是因為李的用心良苦,他將西洋拳擊和詠春等等的拳術融合在一起之後就成了現在有名的截拳道了。。。特別懷念李的叫喊聲, 那是一種振奮人心的吶喊!
Ⅱ 太極拳始於張三豐,那麼他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發明了這種拳法呢
張三豐曾經觀察到喜鵲捕獵的場景,喜鵲雖然居高臨下,攻擊犀利,但是身為獵物的小蛇卻總能巧妙地逃跑,所以他深受啟發,之後綜合百家拳法,發明了以柔克剛的太極拳。張三豐應該是在為了提高武術實戰性能的情況下發明了太極拳。
還有一點就是雖然張三豐從動物捕獵的方法中得到了靈感,但這只是一方面。還有一方面就是他自身武藝高強,精通百家武學,能夠從中汲取精華,最終才能發明太極拳。
張三豐應該是在為了提高武術實戰性能的情況下發明了太極拳。畢竟在張三豐那個時代,大多數拳法都是剛猛類型的,以柔克剛的很少,所以張三豐為了提高武術的對戰性,從反面思考。發明了「以柔克剛」的太極拳。
Ⅲ 李小龍的拳法有什麼
李小龍生於美國三藩市,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香港度過的。李小龍幼時身體非常瘦弱。他父親為了使兒子體魄強壯,在他7歲時便教其練習太極拳。李小龍在13歲時跟隨名師葉問系統地學習了詠春拳,並在家中設一座木樁,每天對著木樁勤練不輟。此外,他還練過螳螂拳、洪拳、譚腿、少林拳、戳腳、節拳、白鶴拳等拳種,為後來自創截拳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提高技擊水平,李小龍除了勤習中國拳術外,還研究西洋拳的拳法,他一邊參加西洋拳訓練班,一邊節省零用錢購買世界拳王路易士的拳擊賽紀錄片,從中學習拳王的步法、身法、拳法和訓練方法;他還經常參加校內外的拳擊比賽,不斷豐富實戰經驗,赴美深造自創截拳道 。 李小龍經過精益求精的潛修苦練,使功夫逐漸嫻熟乃至達到更高的境界。其中的「李三腳」、「寸拳」和「勾漏手」更是他的絕招。 李小龍是個多面手,除了精通各種拳術外,還擅長長棍、短棍和雙節棍等各種器械,並研習氣功和硬功。
Ⅳ 李小龍發明的是什麼拳法第一個字念什麼
jié截拳道
Ⅳ 如何自己發明一套武術拳法
首先拜師要多
事實上不拜師都可以,但是一定要跟很多老師學過,這樣才顯得你對武術一片熱忱。也顯得博覽眾長。「為什麼大師要自創武術」「因為我跟著很多名師學習,發現武術的真諦是xx/綜合各派的精華xx」等等等等,這樣帶節奏。
其次要有人捧
這個簡單,首先要打,有人上門學,就以實戰訓練的名義打一頓,反正能來你這館肯定對武術不了解。還有記得創編一些給小朋友跳來跳去練的套路和給老年人練的健身氣功之類的,這個很重要!(敲黑板)別忘了給你的招數取一些酷炫狂拽的名字!而且教學的時候要解釋,比如說教直拳了,要說我們這個直拳跟其他直拳看起來一樣,但是有不一樣的內涵!裡面的勁力那是其它門派比不了的,你們做不到我不怪你們。
慢慢地大家就以為你很厲害了!
有人捧了,就是第三步,說話要猛!
要猛!
有人信服你了,你就要有意無意的透露你以前都打過那些手下敗將,有過哪些壯舉。
還可以講自己以前學藝時如何如何艱苦卓絕,老師怎麼刁難你,你怎麼費盡千辛萬苦才練到今天的程度。
你要是當過兵,可以吹自己以前因為武藝高強被選中參加特殊任務。
別忘了吹你的老師,吃水不忘挖井人。
但是不能細節太多!細節太多你就穿幫了,要講得呼之欲出,要講出一副坦然天下事,深藏功與名的感覺。
這還是初步!說話還沒開始猛呢!當有意無意談及其它武術時,要面帶無奈輕言不屑,其它武術境界太低!拳擊晚年帕金森!泰拳踢樹長不高!跆拳道花拳綉腿!柔道摔跤都是蠻力!不過爾爾!還有那劍道,不過就那幾下,根本贏不了我們的閃展騰挪幽靈步!現在這個社會什麼都快餐文化,所以這些二流武術才大行其道,沒有匠心!沒有內涵!
最好再模仿幾下現代武術的動作,顯示出你什麼武術都有涉獵!你們那一套我都會!看盡天下蒼涼!
但是光是踩其它武術,那還沒有上升到生意經的境界,你還要說,但是這些武術練練也很還好的!開拓一下眼界。
這樣講才盡善盡美,其它就是注意提拔對你忠心耿耿的大弟子,有錢了也可以請個專業運動員來鎮館。
再有就是收錢了。
Ⅵ 誰發明了散打
散打又稱為散手,在中國歷代有許多種稱謂,如相搏、手搏、白打、對拆、技擊等。由於多種對抗都採用擂台的形式,因此在中國民間還有「打擂台」之稱。然而,現在的散打與傳統的散打有著本質的區別。 現在的散打是兩人按照一定的規則,運用武術中的踢、打、摔和防守等方法,進行徒手對抗的現代體育競技項目,它是中國武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武術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套路演練形式,一種是格鬥對抗形式。散打就是格鬥對抗形式的一種。 1979年,隨著中國武術熱的再度興起,中國體委按照競技體育模式,首先在浙江省體委、北京體育學院和武漢體育學院進行了武術對抗性項目的試點訓練,並於同年5月在廣西南寧舉行的全國武術觀摩交流大會上做了首次匯報表演。同年,又進行了幾次比賽。1982年制定了《散打比賽規則》,1987年,散打被國家體委批准為正式比賽項目,並設「團體錦標賽」和「個人錦標賽」賽制。 現在武術散打對傳統技擊術進行歸納、整理,舍棄它們的具體形態,找出其中帶有共性的規律,即把中國各拳種門派的拳法、腿法通過規整,總結出它們的基本運動形式,經過高度抽象,確立進攻技術具有兩種運動形式:一種是直線型方法,另一種是弧線型方法。拳法以沖、摜、抄、鞭,腿法以蹬、踹、掃、擺、勾為內容,摔法則根據「快摔」的要求和「無把」的特點,主要把握「破壞重心」和「掄圈」的要點,創造出「接招摔」和「夾打摔」的方法。同時,防守技術也劃分為「接觸式防守」和「不接觸式防守」兩種。 散打從比賽形式上採用了中國傳統的「打擂台」的方式,一方掉擂出局即為輸方。在競賽方法上採用三局兩勝制,先贏兩局者即為贏家。2000年首屆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湖南長沙市舉行,湖南衛視對賽事作了全程報道,這是中國武術散打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中國武術散打進入了專業賽制的時期。眾多散打高手登台競技,當年的散打王是來自解放軍體院的「劈腿王」柳海龍。2001年3月27日,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中國武術協會散打館拉開帷幕,比賽的直播工作在2000年湖南衛視現場直播的基礎上,採取國內各地方與國外電視台同步直播的形式進行。從2001年2月15日開始,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體育報、北京電視台、北京有線電視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等全國180多家媒體對賽事的籌備情況進行了跟蹤報道,引起了社會各界對2001年散打王爭霸賽的廣泛關注。 通過2000年一年來的比賽,散打王爭霸賽已經在體育界、武術界尤其是散打專業隊中得到了普遍認同,廣大教練員、運動員參加散打王爭霸賽的熱情空前高漲。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報名工作業已於2月10日截止,報名隊由2000年的25支增加到40多支,報名人數由117名增加到200多名,其中很多是國內、國際比賽的冠軍。由於報名人數的大幅度增加,比賽採用單循環淘汰制。 2001年的散打王爭霸賽以北京為主賽區,在全國各大重點城市輪回比賽的形式進行比賽,這場賽事給越來越多的人帶去新的驚喜。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整體燈光、音響、舞台包裝、武舞表演比2000年更精彩,更具有觀賞性和娛樂性,這是競技體育、時尚文化和影視藝術的完美結合,是中國體育產業發展的新的里程碑。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在競賽組織方面的最大突破是邀請外國選手正式組隊參加常規比賽。這標志著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國際化理念將由設想變成為現實。2001年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將分為資格晉級賽、八強賽、半決賽、決賽(各級別冠軍賽)、總決賽(王者爭霸賽)、超級散打王爭霸賽等六個階段進行比賽。當年的散打王是來自北體大的「白眉大俠」「鞭腿王」苑玉寶。
滿意請採納
Ⅶ 李小龍發明什麼拳法
哲學和武學的結合 截拳道
Ⅷ 黃飛鴻之鐵公雞斗蜈蚣中黃飛鴻後來發明的拳法叫什麼拳,怎麼練
那是武術指導編出來的 ,沒得練
Ⅸ 太極拳誰發明的
關於太極拳起源的幾種說法
關於太極拳起源和創始人,眾說紛紜,大致有唐許宣平、宋張三峰、明張三豐、清陳王廷和王宗岳等五種不同說法。唐代許宣平,安徽歙縣人,李白東游,見許宣平題詩傳舍,以為是「仙詩」,至歙縣屢訪之,不得。宋計有功《唐詩紀事本末》說許「辟穀不食,行如奔馬。唐時每負薪賣於市中。李白訪之不遇,為題詩於望仙橋」。說他是太極拳的創始人,則無他證。宋張三峰為武當丹士之說,宋、元、明三代並無史料可據。黃黎洲於清初為明遺民內家拳家王征南撰《王征南墓誌銘》,系據高辰四所寫王征南言行而成,以為內家拳「蓋起於宋張三峰,三峰為武當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進,夜夢玄帝授之拳法,闕明,以單丁殺賊百餘」。其言荒誕不足信。明代內家拉扯宋徽宗時代有所謂武當丹士張三峰為祖師爺,原與清初創造的太極拳無關。
張三豐,據《明史·方伎傳》記載,「遼東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其號也。以其不修邊幅,又號張邋遢。」但《明史》又說:「或言三豐金時人,元初與劉秉忠同師,後學道於鹿邑之太清宮」。至於張三豐創太極拳一說,是辛亥革命(1911)後的一種附會而已。
王宗與王宗岳是兩個時代的人。據現有資料,王宗岳是清乾隆年間人,著有《太極拳論》。關於王宗岳的生平待後詳述。
陳王廷是太極拳的創始人
陳王廷是陳家溝第九世,其父名撫民,祖名思貴,均好拳習武,《陳氏家譜》說王廷又名奏廷,「明末武庠生,清初文庠生。在山東稱名手……陳氏拳手刀槍創始人也。」但族譜、墓碑、《溫縣志》都作「王廷」,故應作陳王廷。陳王廷出身地主家庭,據《溫縣志》記載,在明思宗崇禎十四年(1641),任溫縣「鄉兵守備」,明亡後隱居家鄉,晚年造拳自娛,教授弟子兒孫。如《遺詞》上半首說:「嘆當年,披堅執銳,掃盪群寇,幾次顛險。蒙恩賜,枉徒然;到如今,年老殘喘,只落得《黃庭》一卷隨身伴。悶來時造拳,忙來時耕田,趁余閑,教下些弟子兒孫,成龍成虎任方便……」。陳王廷於明亡時正當壯年,到「年老殘喘」,尚能「耕田」、「造拳」,可推定其創造太極拳,應在十七世紀的七十年代,即1644年明亡後的三十年光景。《黃庭經》,是道家「噓吸廬外,出入丹田」的導引、吐納方法,從《陳氏拳械譜》可知,太極拳套路有太極拳(一名十三式)五路,長拳一百零八式一路,炮捶一路。結合導引、吐納,成為內功拳一種流派。他的《拳經總歌》卻總括了其所創拳套的理法,錄於後: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劈打推壓得進步,搬撂橫采也難敵。鉤棚逼攬人人曉,閃驚取巧有誰知?佯輸詐走誰雲敗,引誘回沖致勝歸。……
此歌訣見於陳氏兩儀堂《拳譜》,歌詞深受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的影響.戚繼光是明代整理民間拳術的傑出人物,他總結和整理了明代十六家民間著名拳法,並吸收了其中三十二式編成拳套,收入《紀效新書》中,被稱作士練武之源。戚氏的《拳經》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它遠及宋太祖趙匡胤的長拳三十二式,長拳短打,去蕪存精,用剛用柔,兼收並蓄。它的拳法「式式相承,遇敵制勝,變化無窮」,大大矯正了當時流行的滿片花草,華而不實的花拳之弊害,成為新的拳派。
Ⅹ 自己發明的拳法pk跆拳道
這個太沒追求了吧?自己發明拳法和花拳綉腿打?贏了都不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