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幼兒音樂創造力

幼兒音樂創造力

發布時間:2021-07-10 01:49:39

Ⅰ 幼兒園音樂區如何挖掘幼兒的創造

心理學家把兒童的創造力描述為回憶過去的經驗,並對這些經驗進行選擇、重新組合,以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產品的能力,而音樂形式的活動不僅通過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悅的形式,潛移默化地陶冶幼兒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它對增強幼兒自信心、成功感及合作能力,發展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等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以音樂活動形式為主的音樂區正是注重幼兒主動、活潑、自主地展開學習,使幼兒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及生活經驗進行獨立思考,表達表現自己對音樂的獨特見解,音樂創造力的潛在資源在這里得到充分發掘。 一、豐富優美的環境資源激起幼兒的創造慾望 《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由於幼兒年齡小,堅持性與忍耐性較差,因此我們應有目的創設符合幼兒心理的環境和提供能滿足幼兒需要的材料,以激發其對音樂的興趣和積極創造的內驅力。 如:在開學初我們就在音樂區的環境設置上花了一番功夫:從屋頂上吊下長長的帷幔,配上鮮艷的彩條,擺上屏風,使音樂區形成了一個精美小巧的舞台,顯得獨特而醒目,一下子抓住了孩子們的眼球,再加上我們在那裡擺放了各種幼兒喜歡熟悉的樂器、頭飾、表演道具等,使音樂區的上座率大大提高,孩子們都爭著來這里過一把表演的癮,在這個獨特的情景中,就好象真的在舞台上表演一樣,他們自娛自樂互相欣賞,大大提高了表現自己的積極性。 又如《小鳥的舞》韻律活動中,我們和幼兒一起用廢舊的紙板做了許多棵大樹,在音樂區布置成樹林的場景,並製作了各種小鳥的頭飾,還用廣告紙、彩色塑料紙、絲巾綵帶等做成小鳥的翅膀,幼兒可以根據需要來把自己裝扮成各種各樣的小鳥,在這個特定的場景中孩子們很快就融入了角色中,跟著音樂翩翩起舞,不但創編出小鳥各種飛舞的姿勢,還編出了小鳥捉蟲、吃食、逗趣嬉戲等情景,顯得情趣盎然。 由此可見,優美的區域環境和豐富的材料才能激發幼兒參與和表現的慾望,而這正是創造力發揮的重要前提和條件。 二、 自由自主的想像表現發揮幼兒的創造潛力 活動區作為相對獨立開放的空間為幼兒的活動提供了更為自由寬松的物質環境和心理氛圍,而音樂區更為幼兒在音樂的天地里表現獨特的意識和感受創造了廣闊的空間,為幼兒創造力的發揮提供了可能,就是一些平時不願在集體面前表現自己的幼兒在這里也顯得輕松自在,勇於表現。孩子們有這樣的心理素質為基礎,常能產生一些創造意識、創造行為。 如:在節奏游戲中,孩子們正看著節奏卡用各種小樂器嘗試演奏,突然,點點的小鈴掉在地上發出清脆的響聲,這樣小鈴也會發出聲音啊!點點象發現新大陸一樣,興奮地拿起小鈴在地板上敲擊起來,其他幼兒看見了也紛紛效仿,我見此情景順勢引導:小樂器還可以怎樣發出聲音呢? 孩子們受到啟發積極嘗試起來,鈴鼓可以搖一搖。鼓棒可以敲小椅子。響板放在腿上拍也有聲音。孩子們各抒己見,並爭著展示自己的發現和創造,好象要比比誰的主意最多,就連不聲不響的凡凡在這樣的氣氛感染下也用沙球演奏出了不一樣的方法。於是新的樂曲合奏又開始了,孩子們不再是使用一種方法來演奏樂器,而是用上了渾身解數,將想到的各種演奏方法都用上了,由孩子們這樣全新演繹的節奏樂顯得更有活力和多姿多彩。 而只有音樂區的活動才能為幼兒提供更為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幼兒去充分探索表現,使創造的潛力得到更有效的發揮。 三、合作交往的游戲情景促進幼兒的創造行為 愛玩游戲是幼兒與生俱來的天性,他們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感知成長,音樂區的活動也不例外,有趣的音樂游戲能激發他們與音樂互動的積極性,從而進一步融入音樂、體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而合作交流的形式在音樂區的游戲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幼兒在積極的討論中傳遞經驗,探索新方法,在他人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特質,而交往的方式是自由變化的,減少了思維的框框與內在壓力,促進了對音樂感受、想像、理解、創造等階段的逐步完善。 如:音樂游戲《辦家家》中,孩子們分角色,合作表演爸爸和媽媽,邊唱歌邊為寶寶炒菜、喂飯,慢慢的他們不滿足於單一的歌詞形式了,這個說還要給寶寶穿上衣服,那個說要讓寶寶睡一覺,聽到討論,我忙提供上了娃娃家常玩的被子、衣服等玩具,並鼓勵他們在照顧寶寶時也要把好聽的歌唱給他聽,寶寶更喜歡聽爸爸媽媽編的新歌呢,於是他們你一句、我一句地唱起來,邊唱還邊商量哪一件事該媽媽做,哪一句由媽媽唱;哪一件事該爸爸做,哪一句由爸爸唱,一首新的《辦家家》在游戲和合作的過程中就誕生了,雖然歌詞不是很工整,旋律也不完美,卻讓我們看到孩子們的思維在相互碰撞中擊起的創造性火花,這種火花正是可燎原的星星之火,特別難能可貴。 又如:在音樂游戲《蝴蝶找花》中,孩子們在音樂區相互合作,扮演小花和蝴蝶,討論自己扮演角色的表情和動作,扮演花的幼兒有的認為自己是花園里的花;有的認為自己是開在樹上的花;有的則覺得自己應該長在山坡上。而扮演蝴蝶的幼兒也表現出了各種不同的飛舞和與花兒交流的姿態,每個孩子在交流的過程中都表現自信,能主動地表達想法和做法。然後他們通過角色互換進行了進一步的體驗,在這樣的互動中,幼兒學會了如何與人交流,合作以及與人協調,參加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得到大大提高。 四、切實有效的引導鼓勵提高幼兒的創造能力 雖然區域活動是促進幼兒自主發展的有效手段,但自主不等於放任自流,教師在為幼兒創設環境和提供材料的基礎上,還應時時關注幼兒的活動,成為一名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游戲幼兒是否感興趣;孩子們是不是在有目的地進行游戲;與材料的互動和與同伴的互動情況怎樣,特別是幼兒每一點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是否能被及時捕捉並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從而使幼兒的創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這都需要教師的介入與引導。在音樂區中幼兒創造能力的提高同樣需要教師的關注、引導與鼓勵。 如:在幼兒能想出與他人不一樣的動作或表達出對音樂不同的感受時,我們會用你真棒!你想的和別人不一樣,真特別!你有新的創造,太好了!等肯定的話語來激勵他,並用你還能想出更多嗎?還可以怎樣會更好呢?等來幫助幼兒進一步擴散思維,推動幼兒創造思維的深入。對於一味模仿跟從他人的幼兒,我們多說相信你能行讓我們來試一試一類的話,並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的提示或暗示,調動起他們的創造力。 在音樂區中,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幼兒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和給予不同的指導,多鼓勵、多接納、多欣賞,讓能力弱的幼兒積極表現自己,獲取成功感;對於富有探索精神的幼兒及時加以肯定,使其剛萌發的創新意念得以延續和發展。 幼兒的思維能力是幼稚的,但其發展潛力卻是巨大的,我們應該利用幼兒園的一切教育活動和適當的條件,對其進行創造性能力的培養。

Ⅱ 如何培養幼兒的藝術創造力

為什麼要培養幼兒的藝術創造力呢?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想像力遠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了世界的一切,並且是知識的源泉」。嚴格地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因素,愛因斯坦正因為有著無窮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才能成為偉大的科學家。巴特爾也說:「現實中,一點創造力都沒有的兒童是根本不存在的」。 生活中,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是沒有限制的,關鍵在於育人者如何看待幼兒的創造力。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藝術創造的過程。唱好一首歌,說好一句話或者畫好一幅畫對孩子來說就是藝術創造。正如日本教育家木村文一所說:「如果孩子的興趣和熱情得以順利發展,就會成為天才。」這也說明了想像力是邁向成功的翅膀,沒有豐富的想像就不會有創造,也不會有科技進步,不會有牛頓定律、不會有相對論。美國心理學家布盧姆指出:如果把人在17歲所達到的正常智力水平看作100%,那麼,從出生到4歲就獲得50%的智力,從4歲到8歲又能獲得30%的智力,而剩下的20%則可能在8歲到17歲這個年齡階段獲得。這說明早期教育對於人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如果我們盡可能早地對孩子進行積極的藝術創造教育,孩子長大後就有可能成為一個傑出的人。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進入了高科技時代。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具有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正因為如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時時培養幼兒的 創造力,特別是利用幼兒喜歡的藝術活動,如音樂、畫畫、故事等活動更好地啟發孩子,使他們思維活躍、想像豐富、富有創造力。 一、營造良好的氛圍,鼓勵幼兒大膽創造 音樂是幼兒歡樂的源泉,孩子能把它轉化為自己的創造力。所以我們教師要善於發現幼兒的創造性因素,對於幼兒的一點一滴的創造性活動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並及時抓住時機引導他們發展下去,充分發展幼兒的創造力。陶行知先生曾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為幼兒們創設一種寬松、自由、民主的氣氛,讓他們能夠自由思索,大膽想像、主動實踐,才能萌發最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並使最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發揮到最高峰。」音樂活動本身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活動形式。只要我們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游戲時間,選擇適合幼兒的音樂材料與活動,讓幼兒情不自禁地投入到音樂的角色中,在音樂的熏陶下隨心所欲、無拘無束地欣賞音樂、理解音樂,創編歌曲和動作。在充分滿足幼兒好奇心與興趣需要的同時,促進其積極性、能動性、創造性的發展。孩子在演唱歌曲的時候,經常搞不清而串了歌詞。這時候可通過啟發幼兒創編動作來幫他們記憶歌詞,表達情感。如歌曲《種瓜》:我在牆根下/種了一個瓜/天天來澆水/天天來看它/發了芽/開了花/結了個大西瓜/大西瓜呀大西瓜/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這首歌曲的歌詞具體生動並完整地講述了我是怎樣種瓜的。我充分利用歌詞,讓幼兒想像我當時種瓜的心情,自由創編動作來表現。我還鼓勵幼兒大膽地創設情景,幾個人合作表演。這樣的活動中,孩子是快樂的、自由的,不受拘束的,他們創造的激情同樣也是高漲的。通過這樣邊唱邊表演的活動,孩子們既不會忘記歌詞,又便於表達歌曲的情緒,還有利於幼兒音樂創造力的培養。 有些音樂的旋律帶有明顯的感染力,孩子往往在欣賞的過程中就能被音樂的氣氛感染,並粗淺地理解到音樂所表現的內容。例如《獅王進行曲》的音樂,在節奏、音高、結構和樂句的安排上,都表現出明顯的藝術形象。如趾高氣揚的獅子王,整齊有序的樂隊,輕巧的小兔子等等。因此,可以讓幼兒在傾聽熟悉音樂的基礎上,利用明顯的藝術形象讓幼兒創編一個完整的故事。了解音樂的象徵意義,正確理解作品的內容,並用動作節奏等音樂手段創造性的表現音樂。有的音樂的情節帶有明顯的感染力。幼兒往往被音樂的情節所吸引,並且在情節中創造性地表現其內容。例如音樂游戲「小兔乖乖」中,由幼兒扮演大灰狼、小兔子以及兔媽媽。在音樂情節及環境氣氛的渲染下,幼兒被歌曲中大灰狼那種兇狠的樣子、聲音及小兔子沉著的表現並與大灰狼鬥智斗勇的游戲情節所吸引。在老師的鼓勵下紛紛參與游戲、扮演角色。隨著音樂的變化『幼兒自由地創編出各種動作表情,使幼兒的創造力得以充分發揮。 二、適時提供話題,讓幼兒插上想像的翅膀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樂和游戲一樣是兒童童年不可缺少的。德國詩人歌德,從兩歲開始,媽媽每天將故事講到關鍵處就讓歌德給故事編結尾。歌德媽媽的這一教育形式,對歌德以後從事文學創作起了很大的作用。「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運用「續編」「創編」的方法可以激發幼兒對想像的興趣,積極互動地進入想像的空間。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想像是無邊無際的,思緒是來去無蹤的。很多時候他們是不滿意故事的結尾或一些詩歌的內容的,也不完全認同我們的想法。在故事和詩歌文學中,我嘗試對幼兒進行創造性的教學。如我在教詩歌《梳子》的時候,讓幼兒認真的理解詩歌的內容,大膽的想像,創編出這樣的詩句:抹布是玻璃的梳子,梳著玻璃的頭發;拖把是地板的梳子,梳著地板的頭發;白雲是天空的梳子,梳著天空的頭發;小魚是小溪的梳子,梳著小溪的頭發……幼兒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他們無窮的想像創編了許多精彩的詩句來。還有我在上《小花貓的鈴鐺》的時候,孩子們根據畫面提供的線索認真觀察,大膽想像,創造出這樣的情節:當主人給小花貓戴上鈴鐺後,小花貓很神氣,走起路來也把脖子伸得直直的,胸挺得高高的,到朋友們面前到處炫耀自己……在創編的過程中,有的幼兒就提出疑問:小花貓戴上鈴鐺,鈴鐺發出聲音後肯定抓不到老鼠,那它的主人還會喜歡它嗎?它還會像現在一樣神氣嗎?孩子們經過激烈的討論後又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編開了。在創編、否定、再否定、直到肯定的過程中,孩子們充分張開想像的翅膀進行大膽的藝術創造。慢慢地我又適當地讓幼兒給有懸念的故事進行創編,讓他們進行更大膽、更廣闊的藝術創造。我在活動中盡可能地多提供給幼兒想像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享受想像的快樂,從而激起他們的奇思妙想,發掘他們的創造力。 三、挖掘各種材料,提供幼兒創造的廣闊空間 藝術有它的不隨意性,也有它的隨意性。只要有藝術的效果,就不必拘泥於它的工具、材料及形式。因此,我在活動中為孩子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材料,如毛線、各種紙、布條、空瓶子、木板、各種瓜子殼、雞蛋殼、吸管、樹葉、樹枝、棉花、顏料、墨汁、水粉等等。讓幼兒自由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材料去進行操作、創造。如在紙上拼貼布條、布塊。開始,當孩子們把布條或布塊隨意進行擺放時,我就鼓勵他們充分發揮想像,「這像什麼?」房子、電冰箱、餅干、馬路、樹干、小狗、裙子、椅子、汽車……當孩子們海闊天空地進行想像時,我們要持肯定的態度。積極鼓勵每個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激發每一位幼兒的想像的慾望,讓他們從單一到復雜,不斷地創新。 事實也證明,孩子們在玩廢舊物品時,總是非常地投入,他們的創作空間也更廣闊。也可以利用各種環境布置,讓幼兒在各種環境布置的過程中充分地發揮想像,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想法。如利用各種布條拼貼圖畫;在紙上撒點水粉或墨汁進行吹畫;用樹枝在沙子里畫畫、寫作、壘城堡;在木板、雞蛋殼上進行創作……這些東西都是每位幼兒百玩不厭且極富創造性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每位幼兒不在乎自己所創作的東西有多麼的形象,多麼的逼真,他們只在乎這些東西能表達自己的想法,能表達自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活動中能把自己的想法充分的表達出來就行了。還有如利用散文欣賞

Ⅲ 幼兒園音樂創造性名詞解釋

幼兒園音樂創造性: 通過聆聽的方式及其他輔助手段體驗和領悟音樂的真諦,從而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傳統的音樂教學忽略了對孩子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對幼兒的個性發展及創造力的培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今音樂教育提倡適宜兒童個性,擴展創造性經驗的音樂欣賞教育

Ⅳ 幼兒音樂創新能力的特點有幾個大點

二十一世紀需要創造性人才。而音樂活動是開發培養幼兒想像力及創造力的一種有效載體。因此,在音樂活動中教師通過營造創造氛圍、激發創造興趣、提高創造意識、發展求異思維等創造表現教學來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促使他們打下堅實的基礎,向高素質人才方向發展。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的關鍵是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幼兒教育在培養民族創新精神和創造性人才方面同樣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作為最富於創造性的藝術,音樂活動是開發培育幼兒想像力及創造力的一種有效載體。在歡樂輕松的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幼兒教育中,通過音樂教育活動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促使他們打下堅實的基礎向高素質人才方向發展。 1 營造氛圍 陶行知先生說過:「創造力最能發揮的條件是民主。」為幼兒創設寬松愉悅、自由民主的音樂活動氛圍,讓他們能夠懷著愉悅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經驗自由探索、展開想像,充滿自信地與音樂進行交流,才能萌發出大多數幼兒的創造力。可怎樣能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的創造氛圍呢? 1.1 正向激勵法。任何活動起步的成與敗,將直接影響幼兒能否有足夠的信心去面對今後的一切活動。因此,在音樂活動中,對孩子的每一次創新,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應給予很大的幫助和鼓勵。如:當孩子創編歌詞、動作不盡人意時,請大家來討論並幫助他;當孩子斷斷續續說不清時,應盡力去了解他的想法,幫助他說清楚,並鼓勵孩子以後要好好說話,說完整話。孩子年齡小,常會出錯,並會因此遭到同伴的恥笑而產生壓抑感。對這些孩子,應激勵他們,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在教師的影響下,孩子們也能學會悅納別人,不挑剔別人。 1.2 自由創編法。音樂活動本身就需要豐富的想像力及創造力,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孩子提供進行創造性活動的機會,以發展幼兒的創造力。自由創編能給幼兒一個無拘無束的創作空間,如:在音樂《有趣的生日晚會》中鼓勵幼兒大膽參與,勇於表現小動物們幹了什麼、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小動物表演的動作等。所以在活動中有時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紊亂,但教師不要去訓斥孩子,而是鼓勵、支持和欣賞幼兒的創造表現,因而更喜歡參與音樂活動。 1.3 互動游戲法。在音樂活動中,教師不但要創設環境,還應重視幼兒的交往、互動。在各類活動中,讓幼兒與同伴相互熟悉,增強彼此間的情感交流。這樣師生間、同伴間共創的融洽氛圍,促成了輕松愉快的創造環境,幼兒在無拘無束的空間里,自由發揮創造才能。 2 豐富經驗,提高創新意識 創造源於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教師細細觀察,便能發覺許多現象是舞蹈動作的直接來源。如:樹枝搖曳、火花四射等。而教師只有多帶孩子走出去,走進孩子的心靈,才能發現和教育幼兒,引發創造潛能,教育才有效。 2.1 談話示範法。「談話」是師生間最平常、最自然的一種交流方式。平時,常帶幼兒到戶外觀察大自然等,回來後,圍坐在一起,把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說出來,讓他們彼此間得到啟發。同時,把孩子們聽說的一些事做示範、用動作表演給他們看,不斷豐富他們的動作經驗。 2.2 動態觀察法。「動態觀察法」是專用於動態事物的方法,要特別注意事物的變化和活動。孩子觀察仔細,獲得的表象、動作經驗豐富,為創造力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 發展求異思維,培養創造能力

Ⅳ 如何在音樂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喜歡音樂是孩子的天性.新綱要中指出:"給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藝術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達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通過學習新綱要使我進一步的認識到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創新的,而不是重復前人所做過的事的人.我們都知道,人的幼年期是生命力最活躍的成長期,也是接受音樂教育的最佳期.那麼,如何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培養,發展幼兒的想像,創造思維能力是我一直以來關注的問題 ,通過幾年來的實踐,研究和嘗試,我培養幼兒創造力和想像力等方面摸索了一些經驗,值此機會,與大家切磋,分享. 幼兒園音樂教學主要包括歌唱,韻律活動,打擊樂,音樂欣賞,音樂游戲五大領域,那麼在這五大領域中採用什麼形式來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呢 (一)發揮想像為歌曲創編新歌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幼兒給熟悉的歌曲增編新的歌詞或改變部分歌詞,這樣幼兒的演唱興趣會大大提高,同時想像,創造能力又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發展.例如:歌曲《胡說歌》圍繞"你把襪子穿在耳朵上嗎 "這樣一句與生活相違背的歌詞,以簡單的旋律展開.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同時,教師鼓勵幼兒自己來創編歌詞,最後編出了"你的手套穿在腳趾上嗎 ""你的褲子穿在胳膊上嗎 "你的鞋子穿在頭頂上嗎 "等等五花八門,荒誕可笑的歌詞,這樣孩子們在歡歌笑語中不知不覺地體會了音樂活動的快樂,還培養了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大班有一首歌曲叫《秋天多麼美》,這首歌曲是我和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歌曲之一,歌曲學完以後,我突發奇想,秋天美,冬天也很美呀!我們何不創編一首《冬天多麼美》,我的想法得到了全體孩子的響應,最後,在全班孩子的努力下,創編出了"冬天雪花輕輕吹,大地蓋上厚呀厚棉被,小朋友,一起堆呀堆雪人,雪人個個胖墩墩" (二)留住旋律,改編歌曲. 最近,經常聽到我們班的孩子在唱《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2002年的第一場雪》等流行歌曲,這些歌曲如果從一名時尚青年口中唱出時沒有人覺得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但若是一名四五歲的小朋友也開始哼唱它時,我們老師和家長不免會有些擔憂和緊張,因為幼兒對流行音樂缺少選擇和辨別能力.針對這些我們我覺得如果我們阻止孩子去唱是不可能的,所以與其去堵,不如去疏,採用留住旋律,改編歌詞的方法是非常可取得.南師大的許卓婭教授,就把孩子們流行歌曲《對面的女孩看過來》改了個面目全非,"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看過來……"成了"對面的兔子看過來,看過來,不要被我的樣子嚇壞,其實我,很可愛……"扮成大灰狼的男孩們邊跳邊唱,向對面由女孩們扮演的兔子發出"邀請",聽到大灰狼如此表白之後,她們迅速還擊:"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來看去你都是個大壞蛋,我想了又想,猜了又猜,做朋友的問題可真難辦……" 就這樣,一首流行歌曲變成了一台饒有興致的兒童音樂劇:《兔子和狼》,孩子們戴著頭飾,完全投入到大灰狼和小白兔的角色之中.結局也改得很巧:流行歌詞中的"愛真奇怪"變成悔過自新的大灰狼終於得到了小白兔的原諒,"你真可愛!"從此被接納成為兔子們的好朋友. 改編,而不是一味拒絕.在流行歌曲大行其道,少兒歌曲創作態勢日益衰微的今天,這種改頭換面不能不說是討巧之舉.流行歌曲對孩子來說未必是洪水猛獸,其實有太多資源可以利用.但可惜的是,目前我們在這方面動的腦筋實在是太少了. (三)為樂曲,歌曲編配動作 邊唱邊表演是幼兒喜愛的一種音樂活動形式,它們喜歡用動作來表達情感.如果歌曲或樂曲是具體的,並易於動作表現的話,應盡量引導幼兒自編動作表演.例如:在學習《兩只小手》這一歌曲時,要求幼兒自由想像動作來表現歌詞.("兩只小手做兩點,雨點從天空落下來""兩只小手做枕頭……")由於大多數幼兒都是隨意,即興創作的,當然不可能期望他們創作出多麼完美的動作.但畢竟是他們自己展開想像編的,對練習這一系列動作也特別有感情,格外認真.不僅調動了幼兒學習歌曲的積極性,培養了幼兒的動作協調能力,也使幼兒從中得到了創造的源泉. (四)在節奏教學活動中,為幼兒提供充分,自由的演奏空間,鼓勵幼兒利用已經有的經驗展開想像,用配器演奏來表現樂曲. 有一次晨間活動,我們放著音樂,耿春雪突然叫住了我,"老師,你聽這個歌曲裡面好像有鋼琴的聲音".她的這句話讓我感覺孩子不僅聽著歌曲的美,同時還夾雜了他們所熟悉的樂器的聲音.孩子的耳朵是靈敏的想像力是豐富的.如:x x .孩子們就會說像汽車的鳴笛聲---笛―笛;x x x 像小朋友走路;xxxx xxxx像小朋友跑步等.當我們在和孩子做節奏互動時,我每打一種節奏,孩子們就能發揮想像,說出它們像什麼:有的說像雨水的滴答聲;有的說像汽車的笛笛聲;有的說像火車的隆隆聲等. 我覺得對幼兒音樂節奏的培養,是貫穿在一日活動中的,通過不同的音樂性質,把音樂貫穿在常規中,培養幼兒的常規意識.如幼兒聽到《准備好了嗎》的音樂就馬上集中;聽到《拍手點頭》就知道跟著音樂有節奏地拍手;聽到《啄木鳥》的音樂就馬上收玩具;聽到抒情的《搖籃曲》就會安靜.孩子對節奏的感受,有時候會出乎大人的意料以外.如在就餐前和起床後是紀律最亂的時候,我會用節奏的變化來集中幼兒和安定幼兒的情緒,我會用鈴鼓拍出一個節奏,幼兒會情不自禁的跟著拍,然後再不斷的變換節奏.孩子們聽到節奏變化了,就會自然而然的豎起小耳朵集中精力來傾聽老師的節奏,並伸出小手來迎合,模仿老師的節奏.這樣聽到的只有整齊的節奏聲,沒有吵鬧聲.這樣的音樂化管理,既訓練了幼兒的聽辨能力,有很好地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培養了幼兒的常規意識.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通過欣賞音樂展開豐富的想像 用線條及色彩表現樂曲 一種色調能表現出一種情緒,而一段樂曲也能體現一種情緒.當兩者結合在一起時,音樂也就出現另一種理解方式.例如在欣賞《森里變奏曲》的時候,先讓孩子們體會樂曲的情緒,然後提問:"歡樂的情緒應當用什麼顏色來表現悲傷的呢 "並適時的啟發孩子,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豐富的想像力,有的回答:"歡快的用紅色,黃色,悲傷的用灰色,藍色等等".除了用色調來體現音樂,還可以啟發幼兒用線條和符號來體現音樂,當樂曲舒緩時,用直線;當樂曲激烈時,用波浪線;當樂曲歡快時,用圓點.這些都是隨著幼兒對樂曲的理解而產生的.如打擊樂《土耳其進行曲》圖譜中表示小鈴的",",表示串鈴的" … "和表示木魚的"?".這些符號對幼兒理解和再現樂曲的特性起到了非常大的幫助,提示作用.因此,對樂曲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種再創造,而用顏色和線條來表現音樂,則就是幼兒把音樂具體化,鮮明化. (2)用圖譜表現樂曲. 偉大的作曲家根據故事而創作改編歌劇,這是需要堅實的藝術功底,強烈的創作慾望,以及豐富的想像力及創作能力.作為幼兒,在欣賞音樂的時候如果光聽音樂,會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讓幼兒在欣賞音樂的時候,不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變成小故事,並用他們喜歡的圖譜的形式來表現,孩子們就會很容易的理解了音樂,並對音樂欣賞產生濃厚的興趣.如《獅王進行曲》圖譜中表現獅王出場的由小至大的腳印和表現吼聲的弧形鋸齒;《森林變奏曲》是一首三段體的音樂,我啟發幼兒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把自己想到的變成一段故事,並要求幼兒把音樂用圖譜記錄下來,音樂開始的時候開始,音樂結束的時候結束.孩子們紀錄的非常認真,而且五花八門,思路開闊.張炎雨小朋友是這樣紀錄的:第一樂段小動物們在快活的游戲,用小兔子來表示;第二樂段大灰狼來了,用牙齒來表示;第三樂段大灰狼走了,小兔子又可以游戲了,用太陽表示.所以說,用圖譜來表現音樂,不僅激發了幼兒的創作和想像慾望,又充分理解了音樂.對欣賞難懂的樂曲,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 《綱要》中多次提到:激發情趣,體驗審美愉悅和創造的快樂,體驗自我表現和創造的成就感.恢復幼兒的創造天性,歸還幼兒本應享受的愉悅音樂的機會,是音樂活動開發幼兒創造力的重要

Ⅵ 如何培養孩子音樂創造力

幼兒園音樂教學主要包括歌唱,韻律活動,打擊樂,音樂欣賞,音樂游戲五大領域,那麼在這五大領域中採用什麼形式來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呢
(一)發揮想像為歌曲創編新歌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幼兒給熟悉的歌曲增編新的歌詞或改變部分歌詞,這樣幼兒的演唱興趣會大大提高,同時想像,創造能力又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發展.例如:歌曲《胡說歌》圍繞"你把襪子穿在耳朵上嗎 "這樣一句與生活相違背的歌詞,以簡單的旋律展開.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同時,教師鼓勵幼兒自己來創編歌詞,最後編出了"你的手套穿在腳趾上嗎 ""你的褲子穿在胳膊上嗎 "你的鞋子穿在頭頂上嗎 "等等五花八門,荒誕可笑的歌詞,這樣孩子們在歡歌笑語中不知不覺地體會了音樂活動的快樂,還培養了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大班有一首歌曲叫《秋天多麼美》,這首歌曲是我和孩子們非常喜歡的歌曲之一,歌曲學完以後,我突發奇想,秋天美,冬天也很美呀!我們何不創編一首《冬天多麼美》,我的想法得到了全體孩子的響應,最後,在全班孩子的努力下,創編出了"冬天雪花輕輕吹,大地蓋上厚呀厚棉被,小朋友,一起堆呀堆雪人,雪人個個胖墩墩" (二)留住旋律,改編歌曲.
最近,經常聽到我們班的孩子在唱《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2002年的第一場雪》等流行歌曲,這些歌曲如果從一名時尚青年口中唱出時沒有人覺得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但若是一名四五歲的小朋友也開始哼唱它時,我們老師和家長不免會有些擔憂和緊張,因為幼兒對流行音樂缺少選擇和辨別能力.針對這些我們我覺得如果我們阻止孩子去唱是不可能的,所以與其去堵,不如去疏,採用留住旋律,改編歌詞的方法是非常可取得.南師大的許卓婭教授,就把孩子們流行歌曲《對面的女孩看過來》改了個面目全非,"對面的女孩看過來,看過來……"成了"對面的兔子看過來,看過來,不要被我的樣子嚇壞,其實我,很可愛……"扮成大灰狼的男孩們邊跳邊唱,向對面由女孩們扮演的兔子發出"邀請",聽到大灰狼如此表白之後,她們迅速還擊:"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來看去你都是個大壞蛋,我想了又想,猜了又猜,做朋友的問題可真難辦……" 就這樣,一首流行歌曲變成了一台饒有興致的兒童音樂劇:《兔子和狼》,孩子們戴著頭飾,完全投入到大灰狼和小白兔的角色之中.結局也改得很巧:流行歌詞中的"愛真奇怪"變成悔過自新的大灰狼終於得到了小白兔的原諒,"你真可愛!"從此被接納成為兔子們的好朋友. 改編,而不是一味拒絕.在流行歌曲大行其道,少兒歌曲創作態勢日益衰微的今天,這種改頭換面不能不說是討巧之舉.流行歌曲對孩子來說未必是洪水猛獸,其實有太多資源可以利用.但可惜的是,目前我們在這方面動的腦筋實在是太少了.
(三)為樂曲,歌曲編配動作
邊唱邊表演是幼兒喜愛的一種音樂活動形式,它們喜歡用動作來表達情感.如果歌曲或樂曲是具體的,並易於動作表現的話,應盡量引導幼兒自編動作表演.例如:在學習《兩只小手》這一歌曲時,要求幼兒自由想像動作來表現歌詞.("兩只小手做兩點,雨點從天空落下來""兩只小手做枕頭……")由於大多數幼兒都是隨意,即興創作的,當然不可能期望他們創作出多麼完美的動作.但畢竟是他們自己展開想像編的,對練習這一系列動作也特別有感情,格外認真.不僅調動了幼兒學習歌曲的積極性,培養了幼兒的動作協調能力,也使幼兒從中得到了創造的源泉.
(四)在節奏教學活動中,為幼兒提供充分,自由的演奏空間,鼓勵幼兒利用已經有的經驗展開想像,用配器演奏來表現樂曲.
有一次晨間活動,我們放著音樂,耿春雪突然叫住了我,"老師,你聽這個歌曲裡面好像有鋼琴的聲音".她的這句話讓我感覺孩子不僅聽著歌曲的美,同時還夾雜了他們所熟悉的樂器的聲音.孩子的耳朵是靈敏的想像力是豐富的.如:x x .孩子們就會說像汽車的鳴笛聲---笛―笛;x x x 像小朋友走路;xxxx xxxx像小朋友跑步等.當我們在和孩子做節奏互動時,我每打一種節奏,孩子們就能發揮想像,說出它們像什麼:有的說像雨水的滴答聲;有的說像汽車的笛笛聲;有的說像火車的隆隆聲等.
我覺得對幼兒音樂節奏的培養,是貫穿在一日活動中的,通過不同的音樂性質,把音樂貫穿在常規中,培養幼兒的常規意識.如幼兒聽到《准備好了嗎》的音樂就馬上集中;聽到《拍手點頭》就知道跟著音樂有節奏地拍手;聽到《啄木鳥》的音樂就馬上收玩具;聽到抒情的《搖籃曲》就會安靜.孩子對節奏的感受,有時候會出乎大人的意料以外.如在就餐前和起床後是紀律最亂的時候,我會用節奏的變化來集中幼兒和安定幼兒的情緒,我會用鈴鼓拍出一個節奏,幼兒會情不自禁的跟著拍,然後再不斷的變換節奏.孩子們聽到節奏變化了,就會自然而然的豎起小耳朵集中精力來傾聽老師的節奏,並伸出小手來迎合,模仿老師的節奏.這樣聽到的只有整齊的節奏聲,沒有吵鬧聲.這樣的音樂化管理,既訓練了幼兒的聽辨能力,有很好地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培養了幼兒的常規意識.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Ⅶ 幼兒在律動中的創造力

幼兒園韻律活動中的「創造性」培養 1.創設音樂環境氛圍,建構以音樂為手段的幼兒生活管理模式 改善園內環境,建立一個讓幼兒視覺、聽覺、運動覺等充分參與的音樂環境,園內的整體環境美化,如園內花木扶疏、綠草如茵,建築物場地色彩鮮明,走廊、過道、樓梯都有富有美感的意境及幼兒作品,同時構件以音樂為手段的幼兒生...活管理模式,如:晨間入園音樂:選擇輕松、優美、節奏明快的童謠,如《叮咚叮咚》調整幼兒情緒,使幼兒愉快的入園;晨間活動音樂:選擇節奏鮮明,歡快的歌曲如《王老先生有塊地》或《花之舞》、《頑皮的小紳士》等集體舞音樂,來調整幼兒活動中的情緒,產生參加韻律活動的興趣;午餐音樂:選擇流暢、優美、音量適中的鋼琴曲如《嬉戲曲》;餐後散步音樂:選擇優美舒暢的小號,薩克斯音樂;午睡音樂:選擇柔和、安靜的搖籃曲;起床音樂:選擇琵琶曲如《漁舟唱晚》音量由弱到中強,加速幼兒清醒程度;離園音樂:選擇帶有喜悅性質的廣東音樂或民歌,戲曲等。讓幼兒在這種多方位的可聽、可感、可想的氛圍中,被感染、被熏陶,從而潛移默化地接受音樂的洗禮,產生舞蹈的沖動,激發幼兒的創造潛能。 2.結合幼兒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音樂、選取動作 在進行創造性韻律活動創編前,針對活動教材及幼兒的實際水平,挖掘教材中可以創編有「點」,循序漸進地安排創編的內容和難度,盡量使每一個幼兒都能體驗到創編的樂趣。 (1)音樂選材: 在小班年齡階段,選擇幼兒較熟悉的兒童歌曲或一般性的中國風格音樂。讓幼兒有充分的機會對這些類型的音樂獲得熟悉和喜愛,並進行創編活動,如《這是小兵》、《小鳥飛》;在中班年齡階段,特別是中班的後期階段,有意識逐步加入具有民族個性的不同中國風格的音樂,如古代寓言改編的《狼來了》、《三個和尚》、《扮新娘》等等,使幼兒獲得民族「文化積淀物」,以提高幼兒對不同音樂的感受能力;在大班年齡階段,選擇具有明顯異國風格的音樂以及情緒、刺激適度的少量成人音樂。如:《頑皮的小紳士》、《威尼斯音樂種》、《對面的女孩走過來》等等,獨特、歡快的音樂風格,可以使幼兒產生舞蹈的興趣,並激發創編動作的慾望。 (2)動作設置 小班:在選材上對動作的考慮首先以「一般生活動作」為主,並同時注意逐步增加「律動模仿動作」。另外,簡單的舞蹈動作學習在小班後期也一點一點地進入; 中班:一方面注意提高「一般生活動作」本身的難度,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提高「律動模仿動作」的比例,同時,一些難度教高的基本舞蹈動作在總體學習內容中的比例也開始逐步提高。 大班:基本舞蹈動作、集體舞已逐步成為韻律活動主要學習內容,而一般生活動作則逐步退居更次要的地位。 3、根據幼兒發展水平的不同,分四階段開展創編活動 第一階段,創編終止造型。要求幼兒在律動的最後一拍或最後一小節,做一個自己最喜歡的造型動作,這種單個造型動作的創編使幼兒積累經驗,而且能激發幼兒的創編興趣。如:《小鳥飛》中小鳥覓食動作,《我是小兵》中小兵投彈的動作等; 第二階段,為樂句或樂段創編動作。選擇律動中的某一樂句或樂段讓幼兒創編,其他樂句,樂段則由教師事先設計好動作或不作具體要求。如:律動《猴子爬樹》、《水族館》等。 第三階段,創編隊形。教師首先教給幼兒各種隊形的編排方法,積累經驗,再根據音樂的不同性質和不同樂段創編與之匹配的隊形。如:集體舞《花兒朵朵》、《喜洋洋》等。 第四階段,根據情節線索與創編相關動作。在創編律動前先以講故事的形式給幼兒提供創編思路,然後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創編動作組合,並能用舞蹈圖譜將之記錄下來。如:寓言故事《龜兔賽跑》、《獅王進行曲》等。 這四個階段的創編難度是根據幼兒的發展水平,逐漸遞增的,幼兒易於達到目標,並積極主動地融入到韻律活動之中。 (一)科學、正確的創造理念,是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前提 1、營造幼兒自由創造的氛圍 首先,消除幼兒的恐懼和不安的心理,產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輕松愉快感。如果提供給幼兒充分自由的活動時間和空間,使他們能夠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展開想像的翅膀,並能自由地表現出來,就能取得比較理想的效果。 其次,鼓勵幼兒去和音樂活動中提供的音樂形象產生有意義的互動,例如:大班律動《泥巴樂》,提供主題音樂,玩泥巴的動作,但是在玩泥巴時,是怎樣捶泥巴、捏泥巴、泥人乾裂了,孩子們又是怎麼辦的。還用泥巴來干什麼的?打泥仗,用腳踩,往臉上塗抹等,這些都給了幼兒有模仿與想像的創編機會,促使幼兒與泥巴產生積極互動。教師在互動中不斷地發現幼兒身上最美好的東西,發展他們,鼓勵他們獨立工作和創造,但是,在活動中有時會出現一定程序的「紊亂」,教師要容忍這些現象,並學會在寬松的氛圍中鼓勵、表揚、支持、肯定、接納和欣賞幼兒的創造表現。 2、注重幼兒的自我表達和表現 每個幼兒都有自我表達和表現的需求。在創造性韻律活動中,幼兒的自我表達和表現得到了較完美的體現,幼兒能聽著音樂自由地動作,表現音樂的變化,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們能長時間地陶醉於這種充滿樂趣的想像之中。如「抬新娘」,通過新娘出嫁的情節,引導幼兒創編抬轎,吹喇叭等動作,他們用皺紋紙當轎子,拿油畫棒長盒子當喇叭,並創編出各種抬轎、吹喇叭的動作,尤其在表現角色的動態上基本上不需要教師的示範,而是通過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得到的,非常生動有趣。因此,當給幼兒提供能自我表達和表現的機會時,幼兒是最快樂最陶醉的。 3、樹立重「過程」不重「結果」的觀念 在創造性韻律活動中,幼兒自身對做的「過程」比對做的「結果」更感興趣,困為,做的過程給幼兒帶來了無比的滿足和精力的釋放,他們的許多創造性行為就表現在嘗試和熟悉事物的活動過程中,例如:小班韻律活動《這是小兵》幼兒在創造的積極性很高,創編出了很多的吹號、打搶的動作,可是過了一段時,再來復習這個內容時,發現幼兒對結果的關注比對過程中探究的創造慾望要低得多。 幼兒創造性韻律活動的開展,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創新能力的發展,要激發幼兒的創造慾望,要接納每一個幼兒不同的,多元的、有相當自由度的創意。只有這樣幼兒對創造的興趣和創造的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新穎、創意的教學模式,是培養幼兒創新能力的關鍵 1、替換法 替換法指用一種新的動作替換原有律動中的部分動作。這一方法適用於初步學習創編動作的小、中班幼兒,它能調動幼兒創編動作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學習新鮮感,使幼兒在整個活動中輕松自如,此方法一般用兩課時進行較好,第一課時教師可教一些簡單的動作讓幼兒模仿,第二課時教師引導幼兒創編不同的動作替換某一樂段原有的動作。如:中班《小星星》,第一課時,教師可教給幼兒簡單的律動,讓幼兒模仿,第二課時,教師可啟發幼兒創編不同的媽媽哄娃娃睡覺的動作,來替換前面的動作,還可創編星星眨眼的動作來替換。 2、聯想法 聯想法是由一種動作想到另一種動作的心理過程。如創編《紅綢舞》時,一位幼兒想出向前甩紅綢的方法,就抓住時機讓幼兒根據動作方法變化進行聯想,啟發幼兒想像向上、下、左、右等不同方法甩綵帶的方法。還可以先由教師示範一種動作,再啟發幼兒根據這種動作表達的內容、方法等進行聯想,創編相關動作,如創編《兒童樂園》律動時,教師教授了盪鞦韆的動作之後,啟發幼兒根據律動和主題想出其他兒童樂園遊玩的動作,如:翹翹板、滑滑梯等等,這種方法的運用,可使幼兒的創造思路更加清晰,創編的動作更豐富。 3、匹配法 匹配法就是指幼兒在熟悉音樂性質及結構的基礎

Ⅷ 在音樂區中如何培養幼兒的音樂創造力

德國著名兒童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所 說的:讓孩子自己去尋找、自己去創造音樂,是 最重要的。音樂創造有簡單復雜之分,兒童的音 樂創造與專業音樂人員的創造從水平上是無法 比擬的,但從創造的本質意義上說,兒童音樂的 創造和音樂大師的創造具有同等意義,同等價 值。而音樂區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輕松、和諧、愉 快的活動環境,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孩子們通過 自己對音樂的理解,能夠大膽的用各種方式來 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從而激發兒童創造的興 趣、創造的靈感。那麼,如何在音樂區中,促進幼 J七的創造力的發揮呢? 一、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幫助 積累音樂經驗,萌發創造靈感。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我認為兒童的 生活離不開音樂,我們應當重視兒童音樂教育, 用音樂來豐富兒童生活,培養兒童意志,陶冶兒 童的感情,使兒童能夠真正表現自己,導向於創 造性的發展」因此,我們應當創設了一個充滿美 好音樂的環境,用美好的音樂去感染幼兒,讓幼 兒在音樂中成長,使幼兒生活音樂化。

閱讀全文

與幼兒音樂創造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