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字機是怎麼發明出來的
電腦已經普及的今天,沒有人再用打字機了,但作為歷史,打字機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抹去的一筆,對使用字母文字的民族來說,更是如此。
他的名字叫G.L.邵爾斯,在美國一家煙廠里工作,本來跟寫字之類的事情沒有一點關系,但由於一連串的奇遇和巧合,使他成了這項專利的持有人。
他有一位在公司當秘書的妻子。妻子工作很忙,經常將做不完的工作帶回家,連夜趕寫材料,非常辛苦。邵爾斯怕把愛妻累壞了,只好幫助她抄寫,有時寫到深夜,兩人往往都寫得手酸臂疼。於是,邵爾斯開始有了發明寫字機器的想法。
最初,邵爾斯打聽到一位叫白吉納的老技工,他曾與一位朋友研究過寫字機器,於是邵爾斯去找白吉納。
白吉納很喜歡邵爾斯的認真勁兒,將他同那位已去世的朋友斷斷續續研究了十幾年沒有成功的寫字機體模型送給了邵爾斯,並告誡邵爾斯,研究成寫字機器是異常困難的事情。
邵爾斯決心已定,他把這些寫字機雛形的機件寶貝似地搬回家,開始了艱苦的研究工作。
打字機的字臂,照現在的結構而言,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形式,可是當時在設計時,卻使邵爾斯傷透腦筋。因為一開始他被蓋印章那種既簡單又實用的傳統方式禁錮住了:他認為字鍵與字印之間不宜距離太遠,最好是字鍵在上,字印在下,一按就可以有字出來,就像一般人蓋印章一樣,不僅簡單而且還能縮小機器的體形。可是,研究到最後,他覺得這一構想根本無法實現。
因為字鍵在上、字印在下的設計結構字臂不能太長,否則,就像樹根一樣盤在下面,既復雜又不實用。可是字臂太短,又不能運用自如。所以,他的創造陷入停滯階段。
有一天深夜,邵爾斯工作很累了,到院子里去散步,回到屋裡再想重新工作時,一抬頭,看到他太太彎著背寫字的側影。就在這不經意的一瞥之間,邵爾斯內心深處激起一陣輕微的顫動:燈下那個美麗的影子,是多麼感人的一幅畫面!他覺得坐在那裡的不再是他的太太,而是他冥思苦想的打字機形狀。如果把他太太的頭當做字鍵,彎曲的臂當做字臂,這種結構不是很理想的設計嗎?邵爾斯不禁跳了起來,喊道:「姬蒂,我成功了!」
正在聚精會神抄寫東西的邵爾斯太太聽到這一聲大叫,嚇了一大跳,睜著充滿驚恐的大眼睛,以為丈夫為搞發明神經錯亂了。
邵爾斯根據新產生的靈感,又改進了寫字機的構造。經過4年的努力,終於在1867年冬天發明出世界上第一台打字機。
在慶祝儀式上,邵爾斯太太淚光閃閃地對親友說:「今天,我的高興遠勝過任何人。因為我不但擁有了打字機,也重新獲得了我的丈夫。」她最後一句話的意義,只有邵爾斯理解得最深:本來打字機的發明是為了想減輕愛妻的勞苦,結果艱苦的發明工作不僅使自己對妻子照顧不夠,反過來卻要妻子關照自己,這就增添了愛妻的擔憂和勞苦。所以,邵爾斯用低沉而帶沙啞的聲音說:「如果時光能倒流,讓我重新研究打字機,我決不會做的。這就是我的感想。」
2. 打字機的發展歷史
電子打字機-打字機的歷史和影響
世界上最早的打字機誕生於1808年,它是由義大利人佩萊里尼.圖里發明的。他發明打字機的動機是幫助自己的一位失明女朋友。後來這台打字機失傳了,所以我們今天無法知道它的外形與結構,但使用該打字機打出的信件至今仍保存在義大利勒佐市的檔案館里。
首次投入商品化生產的英文打字機是由丹麥哥本哈根的尤爾根斯機械公司出品的,該機器的發明人是一位名叫馬林.漢森的神甫。
1866年以後,歐、美有很多人致力於打字機的發明與改進,其中以美國人肖爾斯和約斯特的設計對後來打字機的發展有較大影響。肖爾斯打字機的文字盤和今天的打字機基本一樣,而且設計了打完字後能自動移位的裝置,打出來的字也很清晰。但肖爾斯打字機的體積很大,外形很難看,而且操作也比較麻煩,因為他設計的字盤是大寫和小寫字母分別有自己的鍵,鍵盤上有78個鍵。另外,這種打字機無法觀察到打出來的字,即使打錯了,也要等整頁紙打完後才能看到。
幾乎與此同時,曾經是肖爾斯合作者的約斯特也在一家公司的資助下研究打字機。他通過一根控制桿使同一個鍵能分別打出大、小寫字母,這使鍵盤上的鍵一下子減少了26個。約斯特還對打字部分作了改進,使操作者能隨時看到所打出的字。
3. 打字機的發明者叫什麼
打字機的復發明者叫克里制斯托弗·肖爾斯,但他跟打字機沒有一點關系,他只是美國一家煙廠的工人。由於一連串的奇遇和巧合,他成了這項專利的持有人。
肖爾斯的妻子在一家公司當秘書。最初,由於妻子工作忙,經常將做不完的工作帶回家,連夜趕寫材料,非常辛苦。肖爾斯心疼妻子,只好幫忙抄寫,有時寫到深夜,兩人往往都手酸臂疼。於是,肖爾斯開始有了發明寫字機器的想法。經過6年苦心研究,他造出了一台像縫衣機那樣的打字機。
4. 打字機是誰發明的
義大利人佩萊里尼·圖里於1808年發明的
5. 打字機是誰發明的呢
世界上第一台打字機究竟是在何時何地由誰發明,各種資料說法不盡相同。可能是由於國人對發明打字機的成果看不上眼,國內系統介紹它的文章寥寥無幾。就是一些英文打字教材和講義,也只是在前言里順便提到而已。我們只能根據所搜羅的若干零星資料(包括英語原文)進行歸納和整理。
記錄時間最早的是1714年,即英國女皇安妮逝世的那年,一位名叫亨利·米爾的英國人首先登記了發明專利。據說米爾發明的這種機器,「無論什麼文章都可以用它寫在羊皮紙上,其整潔清晰的程度與印刷品毫無區別」。然而,沒有人知道它的模樣,甚至不能夠描述它看上去象什麼東西。
據美國人講,第一個美國打字機專利是底特律市的威廉·奧斯丁·伯特於1829年注冊,它的名字是「伯特家庭字母打字機」。
奧地利人認為,第一台有紀念意義的打字機是細木匠彼得·米堅霍費爾於1864年製作。這種打字機的接觸桿是木製的,木桿的前端釘上許多小針,組成不同的字母。當木桿打在紙上時,小針就把字母印在紙上——這一點倒與現代的「針式列印機」十分相似。
還有其他一些說法,比如法國馬賽的「與鋼筆書寫一樣快」的機器等等。當時這種機器的發明者,大概多為木匠、鍾表匠或機械工匠。
6. 第一台打字機是誰發明的
世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在哪裡?很多人會回答誕生在美國,並且會認為1946年2月14日在費城開始運行的ENIAC計算機(電子數字式積分器和計算機)是世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然而細心的讀者會發現,這台計算機的誕生地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在其官方文件中僅稱它是世界「第一台全電子數字計算機」,為什麼它的主人不稱它是世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呢?
1997年10月21日,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南岸的帝國戰爭博物館開始舉辦一個有關二戰期間破譯密碼的展覽,展覽中赫然出現了「世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科洛薩斯』」的字樣。據稱,「科洛薩斯」比ENIAC計算機問世早兩年多,在二戰期間曾破譯了大量德軍機密,戰爭結束後,它被秘密銷毀了。
11月14日,記者驅車來到「科洛薩斯」計算機當年的服役地點、倫敦以北約80公里處的布萊奇利園區,在那裡采訪了布萊奇利園區基金會主任托尼·塞爾先生。布萊奇利園區是二戰期間英國主要密碼破譯力量所在地,目前已辟為一個戰爭博物館。
塞爾先生並不急於向記者介紹「科洛薩斯」計算機,而是先向記者介紹了很多二戰期間盟軍與德、意、日軍之間破譯密碼的斗爭。在一台從德軍那裡繳獲的「洛倫茨」加密機旁,塞爾先生講述了這種加密機的故事。「洛倫茨」加密機是二戰後期包括希特勒在內的德軍高級將領之間通信用的主要加密機,破譯經它加密過的密碼難度非常大,希特勒至死都認為「洛倫茨」是不可戰勝的。
研製「科洛薩斯」計算機的主要目的是破譯經「洛倫茨」加密機加密過的密碼。塞爾先生說:「使用其他手段破譯這種密碼需要6至8個星期,而使用『科洛薩斯』計算機則僅需6至8小時,因而自它投入使用後,德軍大量高級軍事機密很快被破譯,盟軍如虎添翼。」
「科洛薩斯」計算機是1943年3月開始研製的,同年底運到布萊奇利園區。19 44年1月10日,「科洛薩斯」計算機開始運行。
塞爾先生帶領記者來到一處很不起眼的建築中,在那裡記者見到了尚未完工的「科洛薩斯」計算機的復製品。塞爾先生向記者出示了照片、圖表等有關原始資料,並指出,「科洛薩斯」計算機知名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它原先屬於高級軍事機密,直到70年代有關材料才逐漸解密,而且二戰期間研製的10台同類計算機在戰爭結束後均被秘密銷毀。他說:「『科洛薩斯』計算機作為世界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的地位已被逐漸公認。」
「科洛薩斯」計算機呈長方體狀,長4.9米,寬1.8米,高 2.3米,重約4噸。它的主體結構是兩排機架,上面安裝了2500個大小形狀如同電燈泡的電子管。它利用打孔紙帶輸入信息,由自動打字機輸出運算結果,每秒可處理5000個字元。它的耗電量為4500瓦。
「科洛薩斯」計算機研製工作的負責人是湯米·費勞爾斯博士。現年88歲的費勞爾斯目前在倫敦北區過著隱居生活,據其親友介紹,他的身體非常虛弱。
塞爾先生不無遺憾地指出,盡管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於英國,但英國沒有抓住由計算機引發的技術和產業革命的機遇。相比之下,美國抓住了這一歷史機遇,鼓勵發展計算機技術和產業,從而崛起了一大批計算機產業巨頭,大大促進了美國綜合國力的發展。他說,目前全世界范圍興起了一場以信息高速公路建設為龍頭的又一次信息技術革命,誰能更好地把握這一機遇,誰就有可能在21世紀立於不敗之地。
其他回答
7. 以前的打字機是誰發明的
義大利人:佩萊里尼.圖里發明的。
簡介:
世界上最早的打字機誕生於1808年,它是由義大利人佩萊里尼.圖里發明的。他發明打字機的動機是幫助自己的一位失明女朋友。後來這台打字機失傳了,所以我們今天無法知道它的外形與結構,但使用該打字機打出的信件至今仍保存在義大利勒佐市的檔案館里。
8. 列印機誰發明的```
列印機來是由約翰·沃特、戴夫·唐納自德合作發明的。1976年全球第一台噴墨列印機誕生。
噴墨列印機基本的工作原理都是先產生小墨滴,再利用噴墨頭把細小的墨滴導引至設定的位置上,墨滴越小,列印的圖片就越清晰。比較突出的優點有體積小、操作簡單方便、列印噪音低、使用專用紙張時可以打出和照片相媲美的圖片等等。
(8)打字機誰發明的擴展閱讀:
當噴墨列印機收到列印信號後,列印數據驅動電路,對列印頭施加電脈沖信號,列印頭內的電熱元件會迅速升溫,使其內部的墨水溫度急速上升,並氣化形成小氣泡,持續的預熱使氣泡膨脹,內部的壓力將墨水從噴嘴中擠出,電熱元件降溫氣泡開始冷卻,墨水收縮回到噴頭內,在噴嘴處形成的墨滴噴到列印的介質表面,形成圖案或者字元。
跟激光列印不同,噴墨列印不存在要一次生成整個頁面的問題,因此就不需要多大的內存。第一代產品到今天的變化只是工藝的進步,讓墨滴更小(目前最小1pl),精度更高,並且可以通過更多墨水的配置實現極高的照片列印質量,這是激光列印永遠也做不到的。
9. 誰發明了打字機
世界上第一台打字機究竟是在何時何地由誰發明,各種資料說法不盡相同。可能是由於國人對發明打字機的成果看不上眼,國內系統介紹它的文章寥寥無幾。就是一些英文打字教材和講義,也只是在前言里順便提到而已。我們只能根據所搜羅的若干零星資料(包括英語原文)進行歸納和整理。 記錄時間最早的是1714年,即英國女皇安妮逝世的那年,一位名叫亨利·米爾的英國人首先登記了發明專利。據說米爾發明的這種機器,「無論什麼文章都可以用它寫在羊皮紙上,其整潔清晰的程度與印刷品毫無區別」。然而,沒有人知道它的模樣,甚至不能夠描述它看上去象什麼東西。 據美國人講,第一個美國打字機專利是底特律市的威廉·奧斯丁·伯特於1829年注冊,它的名字是「伯特家庭字母打字機」。 奧地利人認為,第一台有紀念意義的打字機是細木匠彼得·米堅霍費爾於1864年製作。這種打字機的接觸桿是木製的,木桿的前端釘上許多小針,組成不同的字母。當木桿打在紙上時,小針就把字母印在紙上——這一點倒與現代的「針式列印機」十分相似。 還有其他一些說法,比如法國馬賽的「與鋼筆書寫一樣快」的機器等等。當時這種機器的發明者,大概多為木匠、鍾表匠或機械工匠。
10. 是誰發明了打字機
打字機的發明者叫克里斯托弗•肖爾斯,但他跟打字機沒有一點關系,他只是美版國一家煙廠權的工人。由於一連串的奇遇和巧合,他成了這項專利的持有人。
肖爾斯的妻子在一家公司當秘書。最初,由於妻子工作忙,經常將做不完的工作帶回家,連夜趕寫材料,非常辛苦。肖爾斯心疼妻子,只好幫忙抄寫,有時寫到深夜,兩人往往都手酸臂疼。於是,肖爾斯開始有了發明寫字機器的想法。經過6年苦心研究,他造出了一台像縫衣機那樣的打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