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烏金紙的介紹
烏金紙是浙江省特有的漢族傳統手工藝品。歷史悠久,在明末清初,有一個叫魏良再的人發明而成。原先稱「熏金紙」,後來叫「烏金紙」,並且只有浙江上虞才能製作,所以當時曾有「天下浙地有烏金紙」的說法。
Ⅱ 烏金紙是什麼東西啊
烏金紙歷史悠久,在明末清初,有一個叫魏良再的人發明而成。原先稱「熏金紙」,後來叫「烏金紙」,並且只有浙江上虞才能製作,所以當時曾有「天下浙地有烏金紙」的說法。
Ⅲ 竹子可以加工紙嗎一般用竹子加工什麼用途的紙成本好。竹子還有那些用途,謝謝!
竹紙(轉自網路)
網路名片
清代竹紙手寫真跡顧名思義竹紙就是以竹子為原材料造的紙。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古人用竹子造紙書寫文章,代替竹簡。我國四川省夾江縣和浙江省富陽市為竹紙的重要產地。
目錄
釋義
夾江竹紙夾江竹紙特色
夾江竹紙現狀
富陽竹紙釋義
夾江竹紙 夾江竹紙特色
夾江竹紙現狀
富陽竹紙
展開 編輯本段釋義
詞目:竹紙 拼音:zhú zhǐ 基本解釋 [bamboo paper] 以嫩竹為料所制的一種紙 詳細解釋 用嫩竹做原料製成的紙。 宋 趙希鵠 《洞天清祿集·古翰墨真跡辨》:「若二 王 真跡,多是 會稽 豎紋竹紙,蓋 東晉 南渡後難得北紙,又 右軍 父子多在 會稽 故也。其紙止高一尺許,而長尺有半,蓋 晉 人所用,大率如此。」 宋 周密 《癸辛雜識前集·簡槧》:「簡槧古無有也, 陸務觀 謂始於 王荊公 ,其後盛行, 淳熙 末始用竹紙,高數寸,闊尺餘者,簡板幾廢。」
編輯本段夾江竹紙
夾江竹紙特色
夾江的環境適合竹類生長,當地在唐代即開始以"竹料手工造紙",竹紙製作技藝興於明,盛於清。自唐代以來,夾江即享有"蜀紙之鄉"的美稱,所產手工紙素以質量佳、品種多、技術精、規模大、歷史悠久而載譽巴蜀,名揚海外。早在清代康熙年間,夾江手工紙便成為上貢朝廷的貢紙。乾隆年間,夾江紙更成為上貢朝廷的考場專用文闈卷紙。 以嫩竹為主料生產的夾江手工書畫紙具有潔白柔軟、浸潤保墨、纖維細膩、綿韌平整等特點,被人們贊之曰"淡畫不灰、淡潑濃、濃潑淡、詩有煙霞氣,書兼龍虎姿"。與安徽宣紙齊名,曾被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贊之為"國之二寶"。 夾江竹紙製作保持著完整的傳統工藝,它以手工舀紙術製作,從選料到成紙共有15個環節、72道工序,生產流程完全與明代《天工開物》所載的工序相合,用料講究,生產工藝復雜。特別是"操紙"一道環節,操紙師傅每一細小的動作都可影響紙質的成敗,技藝高超的師傅連操數百張紙,其纖維排列、紙張厚薄、沁潤速度、抗拉能力等完全一致。
夾江竹紙現狀
隨著時代的變遷,夾江手工紙生產面臨危機,原材料供給困難,傳承乏人。夾江全縣雖還有一千多家造紙作坊,但嚴格意義上的傳統手工紙生產已不多見。因此,有必要對夾江竹紙製作技藝這項具有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搶救、挖掘。
編輯本段富陽竹紙
浙江富陽素有"土紙之鄉"的稱號,其竹紙製造技藝始於南宋,世代相傳,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現在富春竹紙主要產於富春江南岸山區及青雲、龍羊、新登等地。 富陽素有"土紙之鄉"之稱。歷史上,富春竹紙名品竟出,以其紙質柔軟、卷舒雖久而墨中不渝,不為蟲蛀的特點,享譽國內外。竹紙製造技藝迄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它以當年生嫩毛竹為原料,包括制漿、造紙等72道大小工序,主要品種有元書紙、京放紙、高白、海放、花箋等近20種。 富春竹紙在繼承我國傳統造紙技藝的基礎上形成了一整套獨具特色的製作技藝,如制漿技藝中的"人尿發酵法",抄制技藝中的"盪簾打浪法"等,均是富陽竹紙生產的絕藝,為其他竹紙產區所無。富春竹紙製作技藝是富陽造紙工匠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形成的智慧結晶,也是繼承和發揚我國古代偉大發明造紙術的重要例子。 歷史上,富春竹紙名品競出,行銷國內並出口日、韓、新加坡、菲律賓等國。其中,昌山紙獲1915年農商部最高特貨稱號和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二等獎、1926年北京國貨展覽會三等獎,京放紙獲1915年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二等獎、1926年北京國貨展覽會三等獎,元書紙和烏金紙獲1929年杭州西湖博覽會特等獎,刷黃紙和五千元書紙獲1929年西湖博覽會一等獎。 伴隨著富春造紙技藝的傳承,富陽地區還派生出一年一度祭祀蔡倫、紙工諺語、山歌和長篇民間敘事歌謠《朱三與劉二姐》等民俗文化內容,說明富陽造紙技藝中蘊藏著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 目前雖仍有人沿襲傳統造紙技藝生產竹紙,但由於多種原因的影響,生產陷於窘境,加上造紙匠人大都年事已高,富春竹紙傳統製作技藝後繼乏人,瀕臨消亡,亟待搶救、保護。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四川省夾江縣的楊占堯和浙江省富陽市的庄富泉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
Ⅳ 什麼是烏金紙有什麼用途拜託了各位 謝謝
烏金紙 【詞語】:烏金紙 【注音】:wū jīn zhǐ 【釋義】:1.一種特製的黑色而有光澤的紙。多用於裱褙或包裝。 烏金紙騙局:事先在大腿上抹中葯姜黃粉,刀口沾上鹼水,有鹼水的刀口和有姜黃粉的皮膚一接觸,立刻就在皮膚上出現血口,鹼水再多些,「血」就會往下流,血流量的多少,取決於姜黃粉和鹼水得多少。 [編輯本段]淵源 烏金紙歷史悠久,在明末清初,有一個叫魏良再的人發明而成。原先稱「熏金紙」,後來叫「烏金紙」,並且只有浙江上虞才能製作,所以當時曾有「天下浙地有烏金紙」的說法。19世紀40年代從事烏金紙生產的朱趙炎,從桐鄉縣(今桐鄉市)石門鎮,遷回崧廈蔡林老家,為求生計辦起了烏金紙家庭作坊。新中國成立後,招親屬、鄰居為工人,言傳身教,逐步發展壯大,從而崧廈鎮有了烏金紙的製造行業。後逐漸衰弱,非遺普查後又重新進行挖掘與整理。 烏金紙的製作,工藝十分復雜。要把一張普通的黃紙製成精良的烏金紙要經過三大環節、許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做到力大、心細、手輕。所謂「三大環節」,第一就是要把黃紙經過浸紙、窄紙、晾紙、夾紙、發紙、敲紙、揭紙、剪紙等為後續工序作準備;第二就是製作熏紙的墨水,經過熏煤、刮煤、蒸牛皮膏、挨煙、放水等工序製成墨水;第三就是把製成的墨水,在准備好了的黃紙上通過刷煤、烘乾、理紙、敲紙、捉紙、數紙、剪紙等工序完成整個作業。 烏金紙主要用於製作金、銀、鋁箔時的墊鋪,用烏金紙夾住(做墊鋪)打出來的金、銀、鋁箔被許多工廠用作製造商標。崧廈烏金紙有其紙張既韌又薄,墨勻無斑塊、色澤烏黑錚亮的特點,所以一直受到省內外,乃至國外有關製造業的青睞。 [編輯本段]製作流程 1、黃金配比:從庫房中取出金塊。根據不同的產品要求,混合適量的銀、銅。 2、化金條:將混合物倒入坩堝內融化,直到化成金水。然後過濾掉雜質,把金水倒入鐵的溝槽中冷卻成金條。 3、拍葉:將厚金條打薄並切割,然後錘打成16*16厘米的金葉厚度和紙張相同。 4、做捻子:用薄竹刀將金葉切成1*1厘米的小片,稱為金捻子。 5、落金開子:將10*10厘米的烏金紙放入保溫箱中。 6、沾金捻子:將金捻子放入烏金紙中。兩張烏金紙夾一張金捻子,總層數大約為2048。金捻子必須放在烏金紙的中央。 7、打金開子 :把包裹金捻子的烏金紙包放在捶打機器上,捶打使金捻子變薄。 8、裝開子 : 金捻子放入烏金紙中就稱為金開子。將金開子仔細的放入烏金紙中(此時稱為家生)。 9、炕炕 : 將夾有開子的家生放入電爐中保持溫度,以免常溫影響它的溫度和濕度。 10、打了細 : 將家生放在箔打機中捶打成很薄的薄片。此時,金箔象蟬翼一樣薄,像絲一樣柔軟,像羽毛一樣輕,這一步驟非常重要。 11、出具 :將箔從家生放在軟模台上。 12、切金箔 : 將金箔用竹刀切成常用的形狀,這一過程需要很高的技巧。
Ⅳ 什麼是烏金紙 它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烏金紙主要用於製作金、銀、鋁箔時的墊鋪,用烏金紙夾住(做墊鋪)打出來的金、銀、鋁箔被許多工廠用作製造商標。崧廈烏金紙有其紙張既韌又薄,墨勻無斑塊、色澤烏黑錚亮的特點,所以一直受到省內外,乃至國外有關製造業的青睞! 【烏金紙】
1、黃金配比:從庫房中取出金塊。根據不同的產品要求,混合適量的銀、銅。化金條
2、化金條:將混合物倒入坩堝內融化,直到化成金水。然後過濾掉雜質,把金水倒入鐵的溝槽中冷卻成金條。
3、拍葉:將厚金條打薄並切割,然後錘打成16×16厘米的金葉厚度和紙張相同。
4、做捻子:用薄竹刀將金葉切成1×1厘米的小片,稱為金捻子。
5、落金開子:將10*10厘米的烏金紙放入保溫箱中。
6、沾金捻子:將金捻子放入烏金紙中。兩張烏金紙夾一張金捻子,總層數大約為2048。金捻子必須放在烏金紙的中央。
7、打金開子:把包裹金捻子的烏金紙包放在捶打機器上,捶打使金捻子變薄。
8、裝開子:金捻子放入烏金紙中就稱為金開子。將金開子仔細的放入烏金紙中(此時稱為家生)。裝開子
9、炕炕 :將夾有開子的家生放入電爐中保持溫度,以免常溫影響它的溫度和濕度。
10、打了細:將家生放在箔打機中捶打成很薄的薄片。此時,金箔像蟬翼一樣薄,像絲一樣柔軟,像羽毛一樣輕,這一步驟非常重要。
11、出具:將箔從家生放在軟模台上。
12、切金箔:將金箔用竹刀切成常用的形狀,這一過程需要很高的技巧。
Ⅵ 烏金紙的用途!
烏金紙:一種特製的黑色而有光澤的紙。多用於裱褙或包裝。 烏金紙騙局:事先在大腿上抹中葯姜黃粉,刀口沾上鹼水,有鹼水的刀口和有姜黃粉的皮膚一接觸,立刻就在皮膚上出現血口,鹼水再多些,「血」就會往下流,血流量的多少,取決於姜黃粉和鹼水得多少。
淵源
烏金紙歷史悠久,在明末清初,有一個叫魏良再的人發明而成。原先稱「熏金紙」,後來叫「烏金紙」,並且只有浙江上虞才能製作,所以當時曾有「天下浙地有烏金紙」的說法。19世紀40年代從事烏金紙生產的朱趙炎,從桐鄉縣(今桐鄉市)石門鎮,遷回崧廈蔡林老家,為求生計辦起了烏金紙家庭作坊。新中國成立後,招親屬、鄰居為工人,言傳身教,逐步發展壯大,從而崧廈鎮有了烏金紙的製造行業。後逐漸衰弱,非遺普查後又重新進行挖掘與整理。
烏金紙的製作,工藝十分復雜。要把一張普通的黃紙製成精良的烏金紙要經過三大環節、許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做到力大、心細、手輕。所謂「三大環節」,第一就是要把黃紙經過浸紙、窄紙、晾紙、夾紙、發紙、敲紙、揭紙、剪紙等為後續工序作準備;第二就是製作熏紙的墨水,經過熏煤、刮煤、蒸牛皮膏、挨煙、放水等工序製成墨水;第三就是把製成的墨水,在准備好了的黃紙上通過刷煤、烘乾、理紙、敲紙、捉紙、數紙、剪紙等工序完成整個作業。
烏金紙主要用於製作金、銀、鋁箔時的墊鋪,用烏金紙夾住(做墊鋪)打出來的金、銀、鋁箔被許多工廠用作製造商標。崧廈烏金紙有其紙張既韌又薄,墨勻無斑塊、色澤烏黑錚亮的特點,所以一直受到省內外,乃至國外有關製造業的青睞。
製作流程
1、黃金配比:從庫房中取出金塊。根據不同的產品要求,混合適量的銀、銅。
2、化金條:將混合物倒入坩堝內融化,直到化成金水。然後過濾掉雜質,把金水倒入鐵的溝槽中冷卻成金條。
3、拍葉:將厚金條打薄並切割,然後錘打成16*16厘米的金葉厚度和紙張相同。
4、做捻子:用薄竹刀將金葉切成1*1厘米的小片,稱為金捻子。
5、落金開子:將10*10厘米的烏金紙放入保溫箱中。
6、沾金捻子:將金捻子放入烏金紙中。兩張烏金紙夾一張金捻子,總層數大約為2048。金捻子必須放在烏金紙的中央。
7、打金開子 :把包裹金捻子的烏金紙包放在捶打機器上,捶打使金捻子變薄。
8、裝開子 : 金捻子放入烏金紙中就稱為金開子。將金開子仔細的放入烏金紙中(此時稱為家生)。
9、炕炕 : 將夾有開子的家生放入電爐中保持溫度,以免常溫影響它的溫度和濕度。
10、打了細 : 將家生放在箔打機中捶打成很薄的薄片。此時,金箔象蟬翼一樣薄,像絲一樣柔軟,像羽毛一樣輕,這一步驟非常重要。
11、出具 :將箔從家生放在軟模台上。
12、切金箔 : 將金箔用竹刀切成常用的形狀,這一過程需要很高的技巧。
Ⅶ 烏金紙是幹嘛的很貴嗎
烏金紙歷史悠久,在明末清初,有一個叫魏良再的人發明而成。原先稱「熏金紙」,後來叫「烏金紙」,並且只有浙江上虞才能製作,所以當時曾有「天下浙地有烏金紙」的說法。19世紀40年代從事烏金紙生產的朱趙炎,從桐鄉縣(今桐鄉市)石門鎮,遷回崧廈蔡林老家,為求生計辦起了烏金紙家庭作坊。新中國成立後,招親屬、鄰居為工人,言傳身教,逐步發展壯大,從而崧廈鎮有了烏金紙的製造行業。後逐漸衰弱,非遺普查後又重新進行挖掘與整理。
烏金紙的製作,工藝十分復雜。要把一張普通的黃紙製成精良的烏金紙要經過三大環節、許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做到力大、心細、手輕。所謂「三大環節」,第一就是要把黃紙經過浸紙、窄紙、晾紙、夾紙、發紙、敲紙、揭紙、剪紙等為後續工序作準備;第二就是製作熏紙的墨水,經過熏煤、刮煤、蒸牛皮膏、挨煙、放水等工序製成墨水;第三就是把製成的墨水,在准備好了的黃紙上通過刷煤、烘乾、理紙、敲紙、捉紙、數紙、剪紙等工序完成整個作業。
烏金紙主要用於製作金、銀、鋁箔時的墊鋪,用烏金紙夾住(做墊鋪)打出來的金、銀、鋁箔被許多工廠用作製造商標。崧廈烏金紙有其紙張既韌又薄,墨勻無斑塊、色澤烏黑錚亮的特點,所以一直受到省內外,乃至國外有關製造業的青睞。 [編輯本段]製作流程1、黃金配比:從庫房中取出金塊。根據不同的產品要求,混合適量的銀、銅。
2、化金條:將混合物倒入坩堝內融化,直到化成金水。然後過濾掉雜質,把金水倒入鐵的溝槽中冷卻成金條。
3、拍葉:將厚金條打薄並切割,然後錘打成16*16厘米的金葉厚度和紙張相同。
4、做捻子:用薄竹刀將金葉切成1*1厘米的小片,稱為金捻子。
5、落金開子:將10*10厘米的烏金紙放入保溫箱中。
6、沾金捻子:將金捻子放入烏金紙中。兩張烏金紙夾一張金捻子,總層數大約為2048。金捻子必須放在烏金紙的中央。
7、打金開子 :把包裹金捻子的烏金紙包放在捶打機器上,捶打使金捻子變薄。
8、裝開子 : 金捻子放入烏金紙中就稱為金開子。將金開子仔細的放入烏金紙中(此時稱為家生)。
9、炕炕 : 將夾有開子的家生放入電爐中保持溫度,以免常溫影響它的溫度和濕度。
10、打了細 : 將家生放在箔打機中捶打成很薄的薄片。此時,金箔象蟬翼一樣薄,像絲一樣柔軟,像羽毛一樣輕,這一步驟非常重要。
11、出具 :將箔從家生放在軟模台上。
12、切金箔 : 將金箔用竹刀切成常用的形狀,這一過程需要很高的技巧。
Ⅷ 什麼是烏金紙
http://ke..com/view/887026.htm?fr=ala0
Ⅸ 烏金紙是什麼東西
烏金紙是浙江省特有的傳統手工藝品。歷史悠久,在明末清初,有一個叫魏良再的人發明而成。原先稱「熏金紙」,後來叫「烏金紙」,並且只有浙江上虞才能製作,所以當時曾有「天下浙地有烏金紙」的說法。
【釋義】:一種特製的黑色而有光澤的紙。多用於裱褙或包裝。
明宋應星《天工開物·黃金》:「凡烏金紙由蘇、杭造成。其紙用東海巨竹膜為質。用豆油點燈,閉塞周圍,止留針孔通氣,熏染煙光,而成此紙。每紙一張,打金箔五十度,然後棄去,為葯鋪包朱用,尚未破損,蓋人巧造成異物也。」
在黃金被造成金箔的過程中,最關鍵的是紙,它是一種兩面塗有特種耐高溫膠層,「藏著」國家級技術秘密的紙——新型烏金紙。這種紙可承受千百萬次的錘打而不變形,使夾在其中的金片逐漸延展成箔,厚度僅為0.12微米。古老而神秘的「南京金箔鍛制技藝」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核心技術「金箔生產用新型烏金紙」的製造工藝是國家技術秘密。
(詳細解釋,請參閱《網路》「烏金紙」詞條裡面有詳盡的記載。)
Ⅹ 古代的烏金是什麼
你好:
古代的烏金指的是一種礦石,可以指的是煤炭
另外北宋科學家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記載了石油,這個也可以成為液體烏金。
清朝人魏良再發明的烏金紙就是用石油熏的。
北宋的石油墨汁就是石油點燃熏得黑製成的。
總之,古代的烏金指的就是煤炭一類的礦石,古人沒有明確的定義,反正指的就是那一類,中國古代沒有嚴格的科學,因為我們是一種象數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