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深入地進行創造性舞蹈教學
在學生負擔日益加重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更應該以人為本,關注學生、關注過程、關注發展。要體現這個基本理念,需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師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課程標准、學科特點、教學目標、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以教材為載
❷ 舞蹈教師如何進行有效的舞蹈教學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於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而舞蹈教育就是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舞蹈教學對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學生想像力,陶冶學生情操,拓展學生的鑒賞能力與藝術創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舞蹈是以人的肢體為表現工具,通過對身體素質、協調性、靈活性、控制能力、樂感、節奏感、表現力的訓練,最大限度的解放身體,運用肢體語言表達情感,創造美好形象。通過舞蹈訓練,可改變人體的自然形態,為舞蹈藝術需要的表現力打下物質的基礎。舞蹈教學不僅僅是以完成教學大綱的規定為任務,培養學生不僅具有一定的舞蹈基本功和舞蹈表演能力,還應培養學生的創編能力和舞蹈教學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如何如何進行有效的舞蹈教學,運用有限的教學時數,完成大綱所規定的教學任務,又在教學中使學生的舞蹈表演能力、創編能力、教學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是舞蹈教學的關鍵。 一、培養學生的舞蹈理解力 舞蹈是人的形體藝術,是用身體動律、韻律來反應現實生活,表現人的感情,塑造藝術形象的。理解舞蹈的內涵是跳好舞蹈的關鍵,學生只有充分了解舞蹈的內涵,才能具有表現作品情感的思想基礎。例如,在講解《掛帥》這一古典舞作品時,舞蹈老師首先可給學生講述作品背後的故事,即楊門女將的故事,北宋時期,西夏進犯中原,楊家將之一楊宗保為尋退兵良策,深夜入葫蘆谷找尋棧道,不幸中箭身亡。穆桂英驚聞噩耗,十分悲痛,泣不成聲,但左思右想之後,還是以國家大事為重,便強忍悲痛,應急掛帥,率眾出征。充分講解故事的同時,舞蹈老師應結合該作品的內容,再現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和思想斗爭,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穆桂英在國難當頭所具有的責無旁貸的民族氣節和民族精神。每一個舞蹈作品都具有不同的情感表現方式,學生只有充分理解並領會了作品的內涵,才能把握好這些情感表現,這是學好舞蹈的前提。 二、教師發揮示範作用 教師的示範能給學生一個整體印象,使學生對舞蹈動作有一個全面的理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慾望。在舞蹈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示範作用,可先作出示範動作,邊示範邊講解舞蹈動作的運動軌跡,動作的發力點和阻力點與點和線的關系,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教師的舞姿,使學生心領神會,然後讓學生模仿體會。例如,在學習山膀動作時,舞蹈教師先口頭敘述手的形狀是蘭花掌,起點為雙手叉腰,路線和方位是右手經過下弧線以3點撩至頭上,從體前蓋下立圓,再從3點撩起與肩同高,手臂保持弧線亮相。教師對每個動作細節都進行有效講解和示範,同時強調氣息與動作、音樂旋律的理解,之後學生模仿練習,學生練習時,開始不帶音樂,教師數著拍子,指導學生練習,發現問題及時糾正。當學生基本掌握動作時,再配合音樂,直到熟練。通過教師的示範和講解,學生從視覺上感受動作的形象,從聽覺上領悟動作的要領。教學過程中,舞蹈教師可根據能力形成原理,挖掘舞蹈動作內在的遞進關系,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順序,以加強學生對舞蹈動作的理解和運用,使其學得快,記得牢。 三、強化學生基礎訓練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訓練是構成舞蹈語匯的基本條件,是將學生推向舞蹈藝術的必經之路。縱觀世界級舞蹈大師在音樂處理上的細微變化和幾個動作的前後變化,我們可以知道,大師們都具備著扎實的基本功,他們能把幾個簡單的基本步,通過運用肌肉的拉伸,身體的擺盪,精確的控制,隨著音樂隨心所欲的調整步幅翩翩起舞。基礎訓練可以讓學生的身體更加有韌性,塑造身體學生的形態姿勢,使身體各部位達到柔韌性,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使整個動作更具美感。學生只有具備了嫻熟的基礎技能,才能進一步挖掘新的知識並且領會舞蹈的精神實質,基礎訓練是學生發展形象思維,自由地、創造性地組合表演動作,直至能較成功地創編舞蹈、舞蹈律動和游戲作品的基本。在舞蹈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從簡到繁,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教學。強化學生對擦地、蹲、劃圈、小踢腿、跨掖蹲、腰、控制、壓腿、下叉、大踢腿,大踢腿、擦地、蹲或控制、轉、腰或翻身、跳、手位或身段、步或圓場步等基本功的練習,注重情感、節奏、構圖的講解,講究呼吸的控制,教會學生運用自己的手、眼、腰、腿的表情和動作,去表現美,享受美,傳播美。舞蹈教學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課程,學生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練習,才能取得進步與提高,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一邊練習一邊講解,並做到言簡意賅,增加學生實際練習的機會,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並掌握其方法步驟以及實踐的內容,對所學知識進行藝術創造和展示,從而提高綜合能力。 四、因人施教 由於生源參差不齊,導致舞蹈教學對象的基本素質和基礎能力有較大差異,每位學生的思想認識、行為習慣、生活方式,領會能力,學習態度,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不同,其學校的效果自然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年齡、素質、生理和心理、興趣程度及個人條件,認清不同學生的能力差異,承認差異,加以區別對待。在集體教學的基礎上,本著遵循共性和個性兼顧的原則,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實施個別輔導,實現因人施教。具體做法是,根據學生的不同舞蹈學習水平,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實行分層舞蹈教學。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對舞蹈能力弱的學生,可適當降低動作難度,積極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對於性格內向、靦腆的學生,可多安排他們參與集體的舞蹈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觀眾的掌聲,受到別人的肯定,樹立學生對學習舞蹈的信心,從而培養其在舞蹈中的表現力。對基本技能較差而具有較強藝術表現力的學生,教師可強化對他們的基本功和耐力的訓練,必要時可以布置一些單獨的有針對性的練習,以彌補缺陷。對於舞蹈能力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給其設定更好的目標,要求他們能將所學知識和技術融會貫通,並在實踐中加以運用,使舞蹈知識和技術得以升華。根據每個學生出現錯誤動作的不同情況,採用相應的糾正手段,進行個別糾正,並提出不同的具體要求,讓每個學生既有練習機會,又有顯著的提高。 五、多媒體輔助舞蹈教學 舞蹈的材料和工具是人的身體,是一種自內而外的表現藝術。它的藝術形象是通過人體有韻律的運動來塑造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單憑語言沒法清楚地給學生介紹舞蹈的風格韻律、情感等這些內涵的東西,將多媒體引入到舞蹈教學中,可以使教材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准確地表達教學內容,增強學生對舞蹈的認識、了解,增強直觀效果,使學生充分認知生動、具體的舞蹈形象,激發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和記憶並能重復再現反復觀看,實現認識的不斷飛躍,充分傳達教學意圖,有利於培養學生興趣和創造性思維,加強培養學生對知識獲取與分析、處理能力,真正實現將知識技能內化為素質。例如:在技術動作教學當中,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清晰的了解動作對身體各部分的要求,並且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完美的演示,建立視覺的感性認識,有效提高舞蹈教學的效率及其教學的質量。
❸ 如何進行舞蹈教學
1、感受舞蹈作品。
幼兒思維發展的特點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有具體到抽象,因此感受舞蹈作品必須以感性知識或已有經驗為基礎,更多的依賴於直觀的、生動的、鮮明的形象,所以老師對只有曲調,沒有歌詞的舞蹈,應伴隨著啟發性、形象化的語言,為幼兒提供想像的內容,讓幼兒通過視覺直觀和聽覺直觀的共同感知活動,獲得一個比較清晰的形象。這樣幼兒才能逐步投入到作品的意境中,才能進行聯想和想像,才能感受作品,幼兒的能力才能提高。如:在教律動《採茶》時,音樂很美,但幼兒對《採茶》一無所知,教舞蹈之前通過常識活動,讓幼兒了解茶葉的外形、用途、採茶的方法以及勞動的情況,並初步感知採茶的音樂。
(1) 幼兒感受舞蹈時,要注意培養幼兒觀察的敏銳性,老師提出的問題要有目的性、系統性、准確性和敏銳性。每次讓幼兒感受都有要求,而且只能有一個要求,使幼兒的思維始終處在積極緊張的狀態之中,開始提的問題要提籠統的大問題,逐漸提小的問題,因為幼兒感受力發展的規律是對作品先有一個籠統的整體感受,反復的欣賞就能有進一步的感受,欣賞的越多,感受的越細微,越深入、越全面。
(2) 、在感受舞蹈是要不斷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注意是認識的門戶,人們只有在注意力高度集中而穩定的情況下,才能有明晰的感知,高效率的記憶和活躍的思維。
(3) 、幼兒的知識准備非常重要:每感受一個作品之前,都要豐富有關知識、印象,幼兒對作品有關的生活經驗豐富,能幫助幼兒更好的感知作品。
2、以情動情,樂在其中。
在幼兒舞蹈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優美的旋律,舒展的舞姿,來陶冶幼兒的情操,從中使受教育者得到美的教育。這種美育的教育方式有助於培養幼兒的形體美、舉止美、行為美、人格美。形成由內而外的統一美。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兒童對美的事物有著自己的感知,不同的是,兒童的直觀思維,一塵不染的內心世界,涉世未深的眼睛,其無法進行正確的審美活動。然而所有的一切無法阻止他們對美的渴求。這時,作為教師的我們便要發揮字的作用,採取措施進行誘導活動,例如:在《說唱臉譜》戲劇舞蹈中,作了一系列的誘導活動,如去看碟,看劇中的眼神亮相,一舉手,一投足等等。人們都知道古典舞蹈中,有「一身的戲在臉上,一臉的戲在眼上」這一說。中國舞蹈演員們要求講究眼部的傳情與內涵。他們通過眼目傳情,向觀眾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果眼睛裡沒有任何內容,一個再美的舞蹈動作也沒有感染力,可想而知,他拿什麼去吸引觀眾呢?作為一名觀眾,縱使無任何音樂細胞,都可以從舞者身上感受其中情感。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誰的臉上有表情,誰的臉上不會做戲,這中間的區別就在於眼睛、面部表情之中。
教師在教授動作的同時要教授表情,要讓孩子意識到舞蹈動作是為舞蹈主題服務的,而舞者的面部表情則是為舞蹈的整個靈魂所服務的。只有形的舞蹈,等於一個空殼。沒有靈魂也就沒有生命力。舞蹈作為一中藝術,他本身就為人們提供了發展想像力的廣闊空間。我們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摸式,把教學過程變成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我在教授舞蹈《綠色的夢》時,我先創設情境:「你們把自己當成一棵棵小草,在大草原上盡情吸引著太陽的光芒,通過太陽的照射使自己感到無比溫暖,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破壞環境,破壞生態平衡,導致草不綠、、、、、、」通過這些,讓孩子們展開討論,教師便引導孩子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去大膽的表現,並及時給予他們鼓勵和肯定。
在幼兒舞蹈教學中「情」字尤為重要。由於幼兒身心發育的局限性,不能對舞蹈形象的外在美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感染,作為教育者便要發揮他們自己的作用,做到「以情動情」。
二、 選擇作品區分年齡。
不同年齡的幼兒其理解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在欣賞作品和教授作品時教師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作品,假如選擇的作品題材過難或過易都不利於幼兒學習和欣賞。如小班的歌舞《拔蘿卜》,形象鮮明、角色突出、語言通俗,深受小班幼兒喜歡,而大班則會覺得過於簡單和幼稚,不僅起不到欣賞效果而且還可能壓抑幼兒的表演興趣。一般中小班適宜選擇帶有歌詞、音樂短的作品題材,而大班可以選擇沒有歌詞的樂曲,時間也可以長一些,音樂形象還可以多一些,但樂曲的節奏同樣要鮮明、生動、易於幼兒掌握。所以在音樂上,我會採用孩子們喜聞樂見、耳熟能詳的卡通、影視歌曲,同時加上曲中人物一些特有的動作,使孩子在學習和練習中不會覺得枯燥,並且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他們的表演力。比如中班的頸部練習,我採用了影視歌曲《濟公》,因為我覺得前移頸這個動作配上這首音樂,很適合體現濟公瘋癲的形象,加上孩子盤腿坐,雙手胸前合十立掌,閉上眼睛隨著音樂做前移頸的動作,就好象一群小濟公端坐在菩薩面前念經的樣子,既滑稽又可愛。孩子們也樂此不疲,整個課堂氣氛就活躍,教學也取得了事到功倍的效果。
三、 教學舞蹈
1、 教師必須重視對舞蹈教材的分析:分析舞蹈音樂的旋律、節奏、性質、情緒、速度、力度以及動作風格,協調的重點、難點,以及反映舞蹈情緒的動作要點,研究教練的方法。分析好動作要領後,老師再根據舞蹈動作的規律:身體的重心與平衡,動作的反作用,動作的控制與鬆弛、正確、熟練、優美示範。採用精講多練,舉一反三的方法,引導幼兒去發現,促進幼兒多思考,促進幼兒積極主動學習。
2、加強音樂課的趣味性: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學習不僅有感知、記憶、想像、思維等認識成分參加的智力活動,情感、意志非認識成分,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從激發興趣入手,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幼兒偉大教學,就本質來講,是一中藝術熏陶,因此我們要培養個幼兒對舞蹈的興趣,要重視培養過程,而不應該強調結果。要讓幼兒在有趣的音樂活動中發展能力,掌握一定的粗淺知識和技能後,感到快樂,提高興趣,又促進了能力的提高。
3、啟發性的教,創造性的學。
4、在教學中以表揚為主,教師要以自己的情緒感染幼兒。教師本人興致勃勃,幼兒才能精神飽滿,使幼兒沉浸在愉快的環境中,享受著音樂的美。
四\ 即興創作。
幼兒身上潛存著豐富的創造能力和敏銳的思維能力,老師要為幼兒設計創造的環境。幼兒學會了舞蹈,並掌握了風格、情緒、節奏後,組織幼兒進行即興創作,為幼兒創設遷移的條件,讓幼兒用掌握的知識技能進行創新
❹ 舞蹈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既然要學生創造,就別給他們太多死的東西,不知道你教的學生是什麼年齡段,如果是少兒,就比如說你想一個主題,小太陽要怎麼表現?你可以告訴她們太陽是放光芒的,示範一兩個動作,然後讓他們自己做,開始學生也許只會跟著你做,但是還是會有少數孩子有自己的動作,這時你就要及時的進行表揚誇獎,小孩子都喜歡被老師表揚,他們會為了你的表揚或獎勵開始自己想動作,久而久之,他們的創造性就越來越強了。如果是十幾歲的,年齡越大思維越禁錮,需要多讓他們進行舞蹈創作,多看,看的多了想法也就多了,而且看到別人的動作不如自己想的好,自然就有勇氣把自己的想法擺出來,就會越來越自信!
❺ 淺談幼兒舞蹈創新教學策略
教材內容也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才能被幼兒所理解,要克服成人化的傾向,舞蹈的動作要簡明,活潑,形象,這樣才能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我在教幼兒舞蹈時,先把舞蹈內容編成故事講給幼兒聽,幫助幼兒理解舞蹈內容,促使幼兒跳起舞蹈來能創造性地表達各種舞蹈形象,讓幼兒知道自己在舞蹈中扮演的是怎樣的角色,孩子們邊...唱邊學小老鼠畏縮的動作來走路,幼兒在跳這則舞蹈時覺得很開心,都感覺自己真的像一隻老鼠了。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恰當地,不斷地提供舞蹈刺激,激起幼兒愉快的情感,使幼兒的舞蹈天賦得以很好的發揮,主動參與活動。如在區域活動中,在班中設立"表演區"其中放置不同的頭飾、綵帶,及幼兒自身喜歡的舞蹈輔,通過播放音樂,讓幼兒自由aa www.homelunwen.com表演,自由創作,培養了幼兒舞蹈的活動能力和對舞蹈的樂趣。 素質教育是對兒童整體素質全面發展的教育,是一種全方位的教育。學前教育的重點應是習慣、興趣的培養和智力啟蒙。而不少藝術教育中採用的是灌輸式的教育方法,幼兒只能在教師的指揮下千篇一律地唱、千篇一律地舞,限制了幼兒的表現力,忽視了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思考力、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全面開發及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在幼兒舞蹈教學中常是把現成的作品教給幼兒,很少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以新觀念、新理念對待幼兒舞蹈,需要在創新教學的中進行嘗試,下面淺談幼兒舞蹈創新教學策略。 一、通過教材選擇進行幼兒舞蹈創新教學 教師要選用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本班幼兒具體情況的,具有教育性、藝術性、興趣性的教材,教材本身要能引起幼兒審美的興趣。在選擇教材時,要盡量選擇從歌詞到音樂,從體裁到形式,從結構到風格都能貼進幼兒的生活體現兒童情趣的教材。 因此,我選擇和編排的幼兒歌舞:如"波斯貓","一分錢","花仙子"等都受到了孩子的喜愛。如在歌曲"一分錢"這篇教材中富有一定的生活故事情節。在教學時,先讓兩個幼兒進行情境表演,讓幼兒知道這個故事表演的內容。從而理解歌詞,學會演唱這首歌,並讓幼兒進行表演,因為這首歌曲內容生動,所以幼兒喜愛這個表演,並從中讓幼兒通過表演受到啟發,陶治幼兒情操,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這樣的教材童趣足,並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而且有一定的教育性,藝術性。從而貫徹了《綱要》的教育思想。 這就需要我們在生活中隨機性地去觀察、引導孩子,這樣來自於大自然、生活中的音樂活動孩子才會表現出特殊的興趣與情感,從而滿足孩子自我表現的需要,提高能力,豐富孩子的生活,會造成一種事半功倍的學習成效。 在幼兒園的實踐教學中,好多活動也是自發生成的,餐後散步時,孩子們看見了火車,並對火車發出的"隆隆"聲十分感興趣,抓住教育時機,尊重孩子們的求知需求,我們會支持、鼓勵孩子主動去觀察火車是怎麼樣開動的,並學開火車的動作。由於火車開動的形象是孩子們發自內心的喜愛,為此他們會敢於去體驗,樂於去探究,我們再深入引導孩子發揮想像,進行再續創編,在良好、輕松的自然而然的學習氛圍中,孩子們其樂融融。 二、通過興趣法進行幼兒舞蹈創新教學 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動幼兒去探索知識並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它是指人對現實世界的一種特殊的態度,是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認識傾向和情緒狀態。興趣是老師、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幼兒主動學習的前提。幼兒在意識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較差,學習積極性直接受興趣支配,因此在幼兒舞蹈教育目標上應把激發幼兒的興趣放在重要位置,在激發興趣的基礎上,讓幼兒學習最基本的技能技巧。
❻ 如何創新幼兒舞蹈教學方法百度文庫
舞蹈是幼兒園音樂的教育內容之一,是在音樂的伴奏下根據音樂的性質,以動作姿態來表現音樂形象的一種形式。舞蹈是幼兒喜愛的活動,我們常常可以看到,孩子們一聽到旋律優美動聽的音樂時,會不由自主地蹦蹦扭扭,手舞足蹈,幼兒對舞蹈會有一種本能的反應。3歲以後,幼兒的動作就進入了初步分化的階段,並且日益精細、成熟,增強了學習舞蹈的興趣,但受到自身音樂感受能力、表現能力、知識經驗等的制約,需要成人通過游戲等多種方式使其初步體驗舞蹈。《綱要》也提出:幼兒舞蹈教育是作為實現全面啟蒙幼兒藝術素質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之一。 但是,由於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加上對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規律認識不足,依然有以下的一些幼兒舞蹈教育誤區。1、片面追求舞蹈技能的學習,強調舞蹈的動作技巧,一味要求幼兒進行枯燥的訓練,這樣既不利於幼兒的身心發展,也不能激發幼兒對舞蹈的興趣,甚至產生師生間的緊張關系。2、教師過多以成人的角度審視幼兒舞蹈,設計舞蹈動作,活動中忽視幼兒的主動參與,沒有激發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主動探索的慾望,而且,如果教師設計的動作沒有以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可能性為基礎,很容易使幼兒受傷。3、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自身舞蹈知識匱乏,舞蹈能力低下,更缺少正確的教育觀念,忽視對幼兒舞蹈的培養。許多家長認為,幼兒參加舞蹈活動沒用,是浪費時間,還不如多學其他的知識技能。這就使當前的舞蹈教育存在了種種誤區。 那我們該如何定位幼兒舞蹈,使得幼兒舞蹈以幼兒發展為本,促進幼兒健康人格的形成,注重活動的過程,強調幼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幼兒舞蹈教育向積極有序、全方位的、健康的方向發展呢?我認為首先我們應該對目標有一個正確的認識,結合《綱要》我們把目標主要概括在以下幾方面:1、能夠感知舞蹈音樂,理解舞蹈內容,感受舞蹈動作,體驗舞蹈情趣,並嘗試進行創造性動作表現,舞蹈動作能符合音樂的情感要求及表現手段。2、喜歡參加舞蹈活動,體現舞蹈活動的快樂,主動積極地用身體動作探索、表達音樂,並能與他人合作,增強對舞蹈活動的興趣。3、能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動作,掌握運用簡單的道具,並能用動作和表情與他人交流。下面我就從以下幾點來闡述一下我是如何進行幼兒園舞蹈教學的。一、選材。 在為幼兒選擇舞蹈教材時,應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原則。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生理、心理特點及實際動作發展和接受水平都各不相同,幼兒的注意力易轉移、好奇心強、易幻想、好模仿,所以教材內容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才能被幼兒所理解,要克服成人化的傾向,舞蹈的動作要簡明、活潑、形象,這樣才能激發兒童學習舞蹈的興趣。我在教幼兒舞蹈時,先將舞蹈內容編成故事講給幼兒聽,幫助幼兒理解舞蹈的內容,促使幼兒跳起舞來能創造性地表達各種舞蹈形象。如:小班舞蹈《摘蘋果》,開始我就自編了一則故事情節來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知道自己在舞蹈中扮演的是怎樣的角色,以果農阿姨的身份來表現自己,幼兒在跳這則舞蹈時覺得很開心,很有成就感,都感覺自己的蘋果豐收了。 在音樂方面我們應該選擇旋律流暢、順口、歌詞生動形象、具有知識性、趣味性能啟發幼兒對舞蹈聯想與想像的音樂。如在中班進行碎步教學時,我們就選擇了動物模仿音樂小鳥飛和開飛機等音樂,讓幼兒自己配合上肢和身體的動作進行,孩子們尤如在藍天飛翔的小鳥和飛機,自由大膽地做著不同的動作,這樣一來既達到教學效果又能讓幼兒自己創編動作,萌發了幼兒的創新意識。 二、創造性地開展舞蹈教學。1、興趣教學法。 興趣是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動幼兒去積極探索並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它是指人對現實世界的一種特殊的態度,是人對學習的一種積極認識傾向和情緒狀態。興趣是老師、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幼兒主動探索的前提。音樂是舞蹈的靈魂,音樂和舞蹈是一種相互表現、促進的統一體。孩子們非常喜歡音樂,音樂能帶給他們愉快、美好的情感體驗,恰當地,不斷地給幼兒提供適宜的音樂刺激,能夠激發幼兒的舞蹈熱情,他們就會饒有興趣地進行舞蹈表演,久而久之,隨著音樂,他們能夠大膽的表現自我,並逐漸培養出喜歡參與舞蹈活動的興趣,舞蹈天賦、創作潛能才能得以充分的發揮。2、生活化教學。 我國偉大的幼兒教育家陳鶴琴指出:大凡健康的幼兒無論是游戲、散步或工作、學習,他們本能地會唱唱歌,會表現舞蹈的韻律。是的,這就需要我們在生活中隨機性地去觀察、引導孩子,這樣來自於大自然、生活中的音樂活動孩子才會表現出特殊的興趣與情感,從而滿足孩子自我表現的需要,提高能力,豐富孩子的生活,會造成一種事半功倍的學習成效。(1) 將音樂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之中。 來園時,教室里播放一些輕聲悅耳世界名曲,使幼兒一入園就進入一個安靜、舒適音樂藝術環境,午睡、午餐彈奏一些合適的鋼琴曲,陶冶幼兒情操,加深幼兒對音樂的體驗和理解,拉近音樂與幼兒的距離,讓音樂走近幼兒的生活,讓音樂激發幼兒的舞蹈創作興趣。(2)為幼兒創設在音樂中表演的環境。 如:在區域活動中,我們設立小舞台,其中放置不同的頭飾、綵帶、扇子,適合年齡特點的節奏樂器,播放不同風格的音樂,讓幼兒自由表演,自由創作,體會隨音樂進行舞蹈活動的樂趣,培養了幼兒舞蹈的活動能力和對舞蹈的樂趣。3、情感性教學。 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劑,美學家施東昌說過:美感是最富有感情特徵的。藝術對人的培養是從怡情養性著手的,它要求以情動人,使人產生情緒體驗煥發高尚情感的激盪,思維的起伏,逐步地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因此,我們在幼兒舞蹈教學中,首先抓住「情」字,通過師生間的互諧環境促進幼兒身心發展,達到音樂教育的目的。(1)作為教師應有豐富的感情。在舞蹈創作中,教師的真情實感能夠強烈地感染幼兒,激發幼兒的創作熱情。首先教師應與幼兒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才能促發幼兒的舞蹈熱情;其次,教師在引導幼兒創作的過程中,要用充滿激情的眼神、動作、表情去強烈的感染幼兒。如:在創編舞蹈《泥娃娃》活動中,教師首先要把自己變成一個可愛的泥娃娃,滑稽的舞步、調皮的眼神、淘氣的哭鬧都要表現的惟妙惟肖,讓幼兒身臨其境的感覺到自己來到了一群泥娃娃中間,不知不覺地把自己也變成了一個頑皮的泥娃娃,泥娃娃的動作、表情也就自然而然的醞釀、表現出來了。(2)讓幼兒學會理解、表達情感。我在平時的舞蹈創作教學中,對每一首給幼兒進行創編舞蹈的歌曲都作深入地研究和分析,讓幼兒領會每一首歌曲中該表達的情感內容,要求幼兒在舞蹈創作中要溶入這些情感。例如,我在創編《我的好媽媽》這首歌曲的舞蹈時,我就根據歌詞內容分析出其中所表達的媽媽的溫柔,和藹可親,和孩子對媽媽的熱愛、尊敬、眷戀等情感,從媽媽的眼神中,通過孩子對媽媽的動作中一一表現出來。為了強化這幾種情感的表達,我要求幼兒在演唱歌曲時先用眼神、表情去表達媽媽和孩子之間的情感,再進行想像和創編。這樣不僅讓幼兒體會到歌曲的感染力,而且讓他們更能領會到此曲給他們的情感,幼兒有了這樣情感的體驗,創編出的舞蹈才更具有生命力。4、游戲性教學。 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而舞蹈本來就是與游戲有著重要的聯系,幼兒園的許多音樂游戲、表演游戲也與舞蹈有著密切的聯系。游戲法是運用游戲的形式和口吻進行輔導的一種方法,舞蹈學習也應該是一種游戲活動、是一種娛樂,如學習鴨走步,教師就可以扮演鴨媽媽,讓幼兒當鴨寶寶,請鴨寶寶跟著鴨媽媽學本領,還可以戴頭飾或穿上服飾。
❼ 舞蹈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通過舞蹈教學,學生參與模仿、表演、欣賞,獲得感受、體驗、理解、鑒賞舞蹈的美的經驗,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形象思維得到開發,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培養,為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舞蹈教學在開發學生潛能與創新能力方面,有著不可取代的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名舞蹈教師我們該怎樣在舞蹈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對舞蹈的興趣,我們又該怎樣在我們舞蹈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教師要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 舞蹈教學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展示和享受舞蹈美的過程。以舞蹈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當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新的課程標准要求教師要轉變觀念,在教學中要以舞蹈審美體驗為核心,降低專業要求,提升審美活動質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舞蹈實踐,從舞蹈中享受美和享受快樂,從而發展其創造性思維,提高審美能力,為學生的成長奠定良好基礎。中等職業學校的舞蹈教學就是應該讓學生在舞蹈學習中體驗快樂,享受美好,成為具有一定審美能力、欣賞能力、有藝術修養的公民。 新的教學觀念要求我們必須革除以「教師為中心」的舊觀念,打破教師一統課堂的舊格局。用新教育理念指導教學,改變舞蹈學習的方式,在每一課里關注學生創新精神和動身體、動腦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加強藝術實踐,鼓勵舞蹈創造。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動空間和時間,消除畏懼、膽怯心理,幫助每一位學生進行大膽地嘗試,展開自由想像的翅膀,提高學生的自我表達動作和表現動作能力。 二、激發學生的創新活力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因此在舞蹈課堂教學中首先應該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使學生在情感的促動下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產生一種積極創新的慾望。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兩點: 1.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和諧、有利於創新的教學環境 創新教育需要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旨在體現學生自主性的原則,並實現教學上的民主。教師要善於營造這種民主平等、敢想敢思敢為的優良學習氛圍,從而大大激活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實踐創新慾望,迸發出創造的火花。新型的師生關系必須是平等的。這是很重要的一點,師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可是有些教師往往認識不到這一點,師道尊嚴的意識太頑固。對學生不能像對朋友、同事一樣予以足夠的尊重,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與學的效果和師生關系的和諧。所以教師應該淡化角色,從舞蹈教室的最前面走下來,把自己當作學生中的一員,做學生的朋友,使學生敢吐真言,敢表真情,心靈相通,共同面對學習中的挫折、成功時的喜悅。 師生關系還必須是互動的。教學的過程就是師生相互作用的過程,師生互動的性質和質量對教學活動的結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要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把握好教學節奏,使動作量和內容更充實,既要引導學生對舞蹈動作的理解又要啟發學生姿體與情感都「動」起來與動作語言共舞,用心去感受舞蹈,與豐富的舞蹈世界進行心靈對話,真正產生心靈共鳴。從踏上舞蹈教室起,教師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就對學生起著十分微妙的作用,如果面無表情,舞蹈語言貧乏,缺乏熱情,當然激活不了學生互動的興趣。如果教師熱情洋溢,因材施教,適時加入學生習慣的、動作,讓語言和人體動作與學生時時共鳴,互動的局面就形成了。在課堂上,教師、學生、舞蹈之間的和諧共振,情感互動越多,師生之間就會有更多的理解和默契。 2.讓學生能體驗成功的快樂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和欣慰,便會激起無數次追求成功的願望和信心。我在舞蹈教學中經常對學生的表現做到多表揚少批評,時時去捕捉每個學生的閃光之處。如在教學印度舞時,學生王潔突出了印度舞中誘惑的眼神和手腕的韌性,我情不自禁地贊到:「好漂亮的印度姑娘!」王潔笑了,在她害羞的笑容中,我看到了喜悅、看到了自信。我認為,有時即使是一句不經意的贊語,對學生來說也會是一種激勵、一種鞭策,會使學生覺得「我能行」。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想方設法為不同能力的學生創設了許多次成功的機會,使學生們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以此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激勵其學習動機,點燃他們自信的火焰,使他們滿腔熱情地投入到舞蹈訓練中去。 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所謂教學形式的開放,就是改變過去原有的教師「教」學生「學」的傳統固定模式,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形式來推陳出新,改進教法,活躍氣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1.舞蹈創編中的小組合作 教學中,在引導學生聽唱了一段學生熟悉的歌曲旋律後,我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就如何結合音樂創編舞蹈動作讓他們開展熱烈的討論。學生們爭相發表了各自意見,相互得到啟發和指點,提高了認識、分析、理解和鑒賞舞蹈美的能力,創造性地解決了問題。我發現,不同水平的學生在一起時,優秀生可以為困難生提供極好的智力啟示和幫助,同時在對困難生的輔導幫助中也可以鞏固其自身知識與技能,提高動作表演的能力。因此,採取小組合作的教學形式,可以集體思維促進個體思維的發展,讓每個成員都能大膽地想像、構思與創造,同時培養團隊協作精神,從而創造出一些新穎、獨特的舞蹈小品來。 3.課堂評價中的組際競爭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教學中我還注意變學生個人競爭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形成了「組內成員合作,組際成員競爭」的新格局,通過課堂上對學生紀律常規、動作姿態、配合程度等多方面的評比,培養學生合作共處和勇於競爭的意識,促進了舞蹈教學實踐的水平。這樣使課堂氣氛愈加熱烈,學生能夠激情參與。通過合作,成員之間氣氛和諧,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在愉快的氣氛中,享受到了學習的樂趣;通過競爭,使學生樹立起自尊、自信與自強的精神,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敢於真實地表現自己,培養求異創新的精神,產生強烈的榮譽感與成就感。 綜上所述,舞蹈是生命情調最直接、最實質、最強烈、最尖銳、最單純,而又最充足的表現。舞蹈教學必須要創新,創新是舞蹈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只要我們運用新的教育理念,突出以舞蹈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開發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參與合作、探索能力,建立平等互助、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氣氛中學習舞蹈,體驗舞蹈,表現和創造舞蹈。那麼,我們舞蹈教學的路就會越走越寬闊。
❽ 如何提高舞蹈教學的實踐性
1.舞蹈教學對中職學校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
從舞蹈教學自身的發展規律而言,其是一個有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對舞者的智商、情商、體能都有著一定的要求,因此,良好的舞蹈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也是全面的和有效的。
1.1舞蹈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為了的職場不僅僅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技術能力,更要求其具有團隊精神、自控能力、社交能力等等綜合方面的素質,因此傳統的以技能培訓為唯一目標的職業教育已經越來越難以適應當前市場的需要。而舞蹈通過對美的形體、動作的學習,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掌握一種交際手段的同時,能夠促進個人情商的提高以及集體觀念的形成,因此對於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2舞蹈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的培養是一個長期全面的過程,需要從多個方面給予學生以指導和幫助。舞蹈能夠深入挖掘學生的潛能,對其形象思維、抽象思維能力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特別是在舞蹈創造的環節,教師可以通過積極的引導,讓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更為廣闊的空間和舞台,使學生能夠在自由的氛圍中,展示自己的觀念,在輕松的環境中激發思維的靈感,從而有效培養其創新精神。
1.3舞蹈教學能夠有效鍛煉學生身心健康
舞蹈是肢體與頭腦的藝術,對舞者生理和心理的成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職學校的學生,相對於高中生而言,其學習態度、能力都相對不足,因此在自信心、求知慾方面都有所欠缺,因此需要學校能夠正確的加以引導和糾正。而舞蹈能夠幫助學生有效擺脫負面情緒的影響,從中體會到的樂觀積極的情感,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改善人生態度,從而更為積極的投入的新的學習活動之中,對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都將發揮重要而積極的影響。
2.當前中職學校舞蹈教學的現狀與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當前中職學校舞蹈教學的實踐情況看,由於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學校和教師對舞蹈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教學方法僵化陳舊、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導致舞蹈教學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
2.1重視程度不足,舞蹈教學開展受影響
在不少中職學校中,對舞蹈教學的認識還有誤區,對舞蹈的積極作用認識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活動的開展。一是學校在舞蹈教學管理方面,給予的支持不足,特別是在硬體、軟體建設方面,給予舞蹈教學活動的開展得不到保證。二是教師自身也存在得過且過的思想,對如何開展教學活動考慮的不夠,加之相關專業的教師數量較少,彼此交流不夠,影響了教學的積極性。三是學生學習熱情不高,不少學生僅將舞蹈作為一項娛樂活動,認為其不過是今後社會交際的一種手段,滿足於技巧的掌握,忽視對自身綜合能力的鍛煉。
2.2生源參差不齊,學生學習興趣難激發
從客觀上講,中職學校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其生活背景、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差距較大,其所接受的教學內容與對舞蹈的認識水平也有較大的差距。而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教師不能夠有效地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使得學生們對舞蹈教學活動產生厭學的思想。而舞蹈訓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不少剛剛接觸到舞蹈的學生,在不能夠真實感受到自身能力變化時,就會你那一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從而經常在舞蹈教學課堂上出現一種懶散的教學氛圍,影響了下步教學活動的開展。
2.3教學模式不良,課堂教學活動不經常
在教學模式的選擇上,一方面課堂上依然採取一言堂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教學,而後通過示範教學、模仿訓練等模式來達到教學的模式,學生們參與教學的程度不高,只能是按部就班,學生的認可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教師對現代教學技術掌握的不夠,對網路、電腦等優勢的發揮不及時,與學生們現實的生活方式還有一定的差距,從而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也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主觀能動性。
2.4教師能力不強,教學活動質量難保證
教師素質的高低,對教學活動質量的保證具有重要的影響。從中職學校的實際情況看,不少學校由於對舞蹈教學認識的不足,導致其對相關專業教師的培養、選拔、使用等方面給予的關注不夠,加之教師自身的進取意識不強,造成了舞蹈教學質量難以保證,也進一步使得學生對舞蹈教學的認可度不高,長此惡性循環,就造成了舞蹈教學的尷尬局面。
3.提高中職學校舞蹈教學質量的意見建議
針對當前舞蹈教學工作開展的實際狀況,筆者認為要根據目前新時代的特點要求,結合學生興趣和實際的能力科學制定教學方案,發揮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材施教,有效發揮舞蹈教學的意義,完成教學目標。
3.1端正態度,促進舞蹈教學活動開展
學校、教師與學生要進一步加強對舞蹈教學活動的認識。學校與教師要能夠在教學管理方面給予舞蹈一定的支持,能夠給予其充足的教學時間保證,將舞蹈教學與心理教學、價值觀教學等內容統一起來進行考量,從而夯實舞蹈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另一方面,學生也要認識到舞蹈教學不僅僅是一種交際工具,也要認識到其對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所發揮的重要意義,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2因材施教,提高學生參與教學興趣
教師要能夠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和要求,採取不同的措施,促進教學目標的完成。特別是對於中職學校學生而言,其個體差異相對較大,因此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必須要因材施教,實現教學目標的全面完成。如對於一些基礎較弱的學生而言,教師應從基本功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熱情,使學生盡快掌握必需的技巧,提高學生的熱情;對於有一定基礎的學生而言,則要從鞏固現有、提升素質兩個方面做好工作。使學生能夠時刻保持學習的熱情和好奇心,帶動整體學習環境的轉變。
3.3改革模式,提升舞蹈教學質量層次
在教學模式的選擇上,要改革現有的教學模式,增強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比例,採取更為全面的評價體系。一方面要發揮現代教學技術的優勢,通過形象直觀的圖片、視頻等信息,來引導和激發學生的熱情,培養其創新意識的形成。另一方面,在教學質量評價方面,要將學生納入到評價體系之中,讓學生參與到自我評價和對他人的評價活動開展中,使其發展自身的不足,了解今後學習的方向和目標。
3.4增強素質,滿足舞蹈教學現實需要
作為教師自身而言,一是學校要加強培養,通過在崗學歷升級、交流培訓等形式,豐富教師的教學經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二是教師自身也要加強學習,了解新時期學生的特點和教學發展的現狀,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吸引力;三是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上,重視與中職學校教學目標相協調,從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入手,培養學生的全方面素質,增強舞蹈教學的吸引力。
❾ 如何進行課堂創新性教學
一、追求高效課堂要了解學生,做到因人而教。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工作的實踐使我們深信,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養一代新人的任務,首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
1、了解學生個性。大多學生的個性是在學習中他們最愛得到老師的誇獎,因此,經常開展一些小型競賽活動,可激發其學習興趣,增強其競爭意識。讓學生在競爭中共同前行。
在知識經濟時代,教育、學習、競爭已擴展到人的一生,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鼓勵學生參與競爭,可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可增強學生的參與精神,克服學生的膽怯心理、保守心理和自卑心理。還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在競爭中產生成功感。競爭還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使他們看到集體的力量、群眾的智慧,認識到團結的重要性。通過競爭學習能增強學生的自主自強的意識,從而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採用各種方式的競爭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的參與熱情,讓全體學生能夠共同進步。
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培優補差工作不是課後的工作,而是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有事實表明,利用課余補課的學生的成績並不比不補課的學生成績好。因此,加強課堂教學中的培優補差工作,尤其是補差工作尤其值得我們重視。補差,首先是「治懶」,差生之所以成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懶」,包括思維上的懶和練習中的懶。思維上的懶常常表現為學習過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練習中懶的表現為練習速度慢,作業完成不及時,家庭作業拖拉等。針對以上情況,分別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課堂中加強「快速提問」,增加提問的密度,把一些略簡單的問題請差生回答,讓他們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給他們板演的機會,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練習習慣;三是課堂作業堂堂清,教師要嚴格監督,不給他們抄襲的機會;四是不能讓他們有拖拉家庭作業的機會,一經發現及時進行批評,並嚴格處理。
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對學生能積極地發言、認真地練習,及時完成作業等都要及時地鼓勵。我們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實現課堂更大面積高效作準備。
2、了解學生原有認知基礎。任何人在學習新知識時,舊知識總是要參與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知,既提高了課堂教學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課堂上的無效空間,減少了學生的學習障礙。比如,在講解新的數學概念時,教師應盡可能地從實際中引出問題,使學生了解這些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同時又應用於生活實際,從而認識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同時,教師也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讓他們自己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實際問題。
3、了解學生已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和有針對性的進行團體學習輔導和個別學習輔導,搞好提優補差工作。
二、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傾聽這一行為,是讓學習成為學習的最重要的行為。善於學習的學生通常都是善於傾聽的兒童。
要打造高效課堂首先要轉變「發言熱鬧的教室」為「用心的相互傾聽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傾聽的教室」里,才能通過發言讓各種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則交流是不可能發生的。因此就需要引導學生在發言之前,要仔細地傾聽和欣賞每一個學生的聲音。不是聽學生發言的內容,而是聽其發言中所包含著的心情、想法,與他們心心相印。
傾聽學生的發言,好比是在和學生玩棒球投球練習。把學生投過來的球准確地接住,投球的學生即便不對你說什麼,他的心情也是很愉快的。作為教師要擅長接學生投過來的每一種球,特別是學生投得很差的球或投偏了的球,這也是作為教師其自身的專業素質和駕馭課堂能力的最好表現。
反思自己的教學,課堂上不失激情,但太過關注過程的設計和結構的完整,對於那些投偏了的球,通常是一帶而過或置之不理,按照早已制定好的教學目標按部就班、一絲不苟地前進,學生在我的帶領下有條不紊地走進預想的「領地」,作為教師的我有時更甚至替學生思考,代學生言論,無形中,控制著教學,操縱著學生。學生的思想的渴求和學習的需要被我置之腦後,無形中的一支指揮棒束縛住了自己的教學,也把學生們困在了一個固定的圈子裡畫地為牢。失去了傾聽的課堂永遠是沒有生命力的課堂。
葉瀾教授說:「要學會傾聽孩子們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句話語,善於捕捉每一個孩子身上的思維火花。」是的,只有學會傾聽,才能和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參與教育活動,才能與學生形成平等與友好,理解與尊重,信任與接納,關心與幫助的師生關系,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尊重學生的人格。這樣,在平等、和諧、快樂、安全的課堂氛圍中,教師展現出他們的才華和智慧,學生表現出他們的天性和聰穎。因此,有人說:「課堂因差錯而精彩」!
三、充分的課前准備
我們知道,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充分用好這四十五分鍾的每一秒,充分的課前准備就顯得非常重要了。我們不能因為自己預設得不充分、目標掌握得不明確,對於課堂即時生成調控不力而浪費時間。新《標准》)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准》,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嚴格按照《標准》的要求對照執行。首先,教學目標的定位要難易適中。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麼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其次,教者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再次,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於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於那些後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此外還要明確每節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不在面面俱到,不要鬍子眉毛一把抓;體會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之處,重點加以突破;合理地講練,每節課都要有比較深入的信息反饋與調整,確保每節課中目標的達成度。
❿ 怎麼培養學生在舞蹈教學中的創造能力
開發儲藏在學生身上的巨大學習能源和潛力。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意識到在學習中只有充分發揮自身主體作用時,才能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由機械模仿轉為思維型的學習,由此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比如,通過即興舞蹈的訓練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讓他們在即興舞蹈中自我發現、自我檢驗,在檢驗中調整自我表現,發揮主體的積極作用,真正成為創作主體,從而引導學生走上藝術創造的道路。 第三,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生活是藝術創造的源泉,也是舞蹈作品創造的源泉,只有具備觀察生活、觀察社會的敏銳能力,才能不斷從生活中汲取豐富的養料,才能創作出時代的精品。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善於觀察,善於從觀察中找出對比,從對比中找出竅門、找出本質,這樣才能把握時代,反映社會與生活,創造社會與生活。比如:學生做「根雕」的造型,先讓學生自己去觀察樹根或展覽品,找出根與根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結構、形態,再來塑造「根雕」的造型。 結語 時代需要創造性教育,藝術的創造性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舞蹈教學要把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和發展性能力作為現代舞蹈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筆者相信,每一個舞蹈教育者都會在這一教學領域中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為藝術的創造性教育而奮斗,這是提高全民素質、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振興教育事業的必然方向。 參考文獻 : [1]呂藝生.舞蹈教育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4). [2]金寧.創造性教學在舞蹈課中的運用[J].遼寧師專學報,2004(3). [3]孟敏.注重提高舞蹈學生潛在的創造力[J].舞蹈雜志,2002(1). [4]陳雯,崔鵑.淺談舞蹈教學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1(3). [5]劉華.創新舞蹈教學的思維方式[J].舞蹈雜志,2004(8). [6]徐愛華.舞蹈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策略[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