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周全斌發明的智能釣魚機器人
海竿就用一把鉤 未免也太少了吧 再好的鉤 釣魚的幾率也低啊 沒有好魚餌 什麼都沒用
Ⅱ 想買套好點的魚桿.
如果關心價格,光威的絕對便宜.
如果關心的是內在的品質、檔次以及手感,當然是迪佳好了!!
玩競技或者休閑釣還是選擇迪佳好,玩野釣用迪佳就可惜了,選擇光威好!
一般魚竿可分為手竿和海竿兩大類。
手竿的長度,一般在3.6--7.2之間,也有短竿為2.5米,常用於釣邊或在大蓬中垂釣.用竹竿、江葦、玻璃鋼、碳素鋼等材料製成。為了攜帶和儲藏的方便,很早人們就懂得把釣竿製成多節,由尖梢逐次向下一節比一節粗,相互插接。節數視長短需要和材料選擇不等,有的每節80--110公分,共4-5節。有的每節僅長60--80公分。不用時細節穿入粗節,最後只成兩節。50年代以前,最好的是日本產的用江葦製成的雙根釣竿。後來發明玻璃鋼,而後又發明碳素鋼,質輕耐用,各節改為按粗細相互套在一起,用時自內向外抽出,非常方便。也有用鋁材製成,質量更輕。
相比之下,碳素鋼較玻璃鋼質量更輕。韌性更好,為當前最高級的材料。但必須注意不能在高壓電線下或雷雨天氣使用,因其有較強的導電性能。
購買魚竿時除根據需要選擇適宜的長度外,,要注意魚竿各節竿口圓度是否勻稱、厚度是否均勻適度,插口是否堅固,竿身是否筆直,底把是否合手,整個魚竿輕重如何。
魚竿的軟硬韌性,常以「調子」來表示。一般分軟調、中調。硬調。調子就是指釣竿的堅挺程度,,是釣竿受力後彎曲的幅度,幅度小者為硬調,大者為軟調。用手平舉釣竿,前部必有彎曲,彎曲的起點至竿尖末梢的長度(即彎曲部分)與整個魚竿的比例,作為調子軟硬的表示。如彎曲部分與總長度比為2:8即稱二八調,為硬調;三七比為中調;四六比為軟調。當然也可以根據彎曲比例更加細分。
一般釣小魚,要求數量與速度,硬調為好。調大魚為了避免一下受力過猛,選中調或軟調為好。
海竿(亦稱投竿),長度一般為1。65--3。6米。2--6節。每節上裝有一個線環,供魚線穿過。底節有裝繞線輪的裝置。繞線輪種類繁多,檔次不一,應根據個人需要與經濟條件選擇,以實用為主。
僅供參考
Ⅲ 魚竿是怎麼發展起來的
古代的魚竿產生於何時、何地,已無跡可考。新石器時期,我們的祖先發明魚鉤後,僅用藤蔓、棕櫚、腸衣等作線釣魚。
竿的材料不外乎樹枝、蘆葦、竹、荊條之類,總之可以延長手臂使鉤拋遠施釣的長而輕的植物,似乎都用過了。竹竿又輕又堅韌,古代似乎每地均有所用,而且一直流傳下來。
用其他植物枝幹做釣竿的也不少。荊條,是無刺的灌木,種類很多,多叢生原野,光滑柔軟,堅韌不易斷,可以作釣竿。
用多種隨手可得的植物枝幹作釣竿,是為了釣到魚而發明的臨時工具。待到釣魚上升到娛樂階段,釣魚為了享樂,不免要在竿子上做些文章,使其既美觀又適用。比如在竹釣竿繪上或刻上美麗的花紋圖飾,使竿具有觀賞價值。
我們的祖先在連續不斷的釣魚實踐中,還發明了拋竿。
到了清代,已有關於延繩釣的詳細記載,《古今圖書集成》更有大量涉及釣魚內容的敘述。
這些都表明,我國的釣魚歷史源遠流長,經驗十分豐富。
魚竿
Ⅳ 請教釣魚的朋友:有什麼海竿能有魚吃就自動勾住,不用手動判斷魚吃到什麼地步往上扯
這是彈簧竿,也叫自動釣魚竿。魚吃餌後拉動釣線,觸發鎖扣,然後竿上彈簧作用,抬竿鉤住魚。當然並不是每次動作都能釣住魚,也會出現空竿。
大部分專業使用海竿垂釣者很少使用此竿,他們更喜歡憑經驗起竿。當然,有時在釣手竿時,插上二根彈簧竿,是很不錯的選擇。
Ⅳ 梁恩鉅的魚鉤真那麼神嗎
梁恩鉅魚鉤的確是根據大部份魚吃餌的規律來研發的,但是對提高上鉤率來講沒什麼實際意義。一般手竿都是看漂提竿,魚呑鉤後漂立即動作,提竿可上魚,總不會漂都拉跑了還不起竿吧。如釣海竿炸彈鉤的話,本來就是魚呑鉤後再吐鉤時鋒利鉤尖掛住魚嘴,也是魚自己掛上的,何必還要多此一舉用這樣的鉤呢。所以對這種專研發明的精神是值得大家學習的,但千萬不要盲目崇拜。
Ⅵ 中央10我愛發明的釣魚鉤
傳說中「釣魚神鉤」 這個鉤型感覺釣大魚可能比較合適,但是視乎並不太實用啊,釣上魚後取鉤感覺挺麻煩的吧,而且這種鉤型和子母鉤差不多一個道理啊。子母鉤是上下兩個鉤子,他這個是下面的鉤子直接焊上去了。
Ⅶ 沙灘拋竿釣魚技巧有哪些
用拋竿釣魚技巧的特點是拋得遠、釣得深,釣的魚品種多,魚體大。用拋竿在海洋上垂釣是最有效的工具,可有效彌補手竿的不足,在大水面釣取大魚有其獨特的效用。海釣釣具品種多,釣魚技巧多,現代拋竿釣引入大陸後,大多數釣者用於淡水釣,海釣僅限於沿海少數人在碼頭、磯頭、灘頭垂釣,20世紀90年代,一些釣魚愛好者採用拋竿釣法實施近海船釣。新世紀以來,海上船釣有所發展』但多數仍是近海拋錨底釣,只有我國香港和台灣的釣者乘船出外海游釣青槍魚、鰹魚或在深海釣大石斑魚。
我國隋唐時期發明了拋竿,唐中期以後至北宋使用比較普遍。與西方不同的是,西方的拋竿誕生於海釣,我國的拋竿源於淡水釣。從宋代畫家馬遠等人所畫的垂釣圖來看,我國古代的拋竿用法有兩種:一種是江湖釣所用,人坐在船頭,手拿3~4尺長(相當於今天1米左右)的一節竹竿,一隻小輪子拴於離竿梢1尺左右處,輪上纏放釣線,從竿梢一個環形線扣中穿過,下設鉤墜。釣時,將鉤餌、墜用手從船頭方向拋下,鉤餌到底後,人就坐船頭靜等魚上鉤。
如果是小魚吃鉤,就直接將魚拉到船上。如果是大魚吃鉤,力量大了,設在竿前方的輪子就會放線,緩解魚的拉力。但從圖和一些詩詞的描繪來看,這種竿只會放線,不能收線。待到魚掙扎疲勞了,人提竿收線,把魚曳上船來。另一種是輪竿,就是用一根長7~8尺(約合2米~2.5米)的竹竿,繞線輪為竹木所制,輪四周有把手,
置於竿的最後手柄處,線也是沿竿身引到竿梢頭再拴鉤墜。從原理上講,這種竿與今天弓丨進的西方拋竿是一樣的,也用於船釣。如唐代詩人陸龜蒙在《釣車篇》一詩中所說:「得樂湖海志,不厭華舟小。月中拋一聲,驚起灘頭鳥……」這種釣輪是從漢代車輪軸承發明後I引用來的,故名釣車。又因拋出後鉤墜快速前行,勢如奔馬,故又名奔車。這種輪竿可自由放、收線,』手持竿,一手撥動「奔車」的多個;把手即可收線,其優越性明顯優於前面的船釣輪竿。今天,這種輪竿,仍舊在沿用,但與現代拋竿比,其適用和威力不在一個檔次上。目前,釣者使用的拋竿和釣法在不斷增多。與手竿比,拋竿有其1:獨特的優越性,其構造與手竿有明顯的區別,不僅拋得遠,所釣魚品11種多,更在於它的負重能力。一般手竿釣最多可將5千克左右的大旨:魚擒住,已屬很了不起。據報道,曾有人用強力手竿、粗線、大鉤,與12千克的大魚搏鬥2個小時,用8米長竿、8米線將其擒獲,這是手竿釣的髙記錄了,很少有人能做到;而這與拋竿比,就是「小巫見大巫」了。用拋竿釣獲21千克重的魚屬於一般記錄,釣取30千克、40千克、50千克重的大魚不稀奇;而在海里拋竿釣,尤其是海上船釣,100千克、200千克,甚至500千克的大魚常有人釣獲,有多人釣取!1000千克以上大金槍魚的紀錄。在國外,除拋竿船釣外,還需有好的釣魚船艇,有電動起榜器等輔助設備,但拋竿起主導作用,用竿將:具魚釣住,拖到船上。
拋竿的結構就竿本身來講,與手竿區別不大,手竿細長,拋竿相丨比較粗而短,一般拋竿長1.2米~3.7米,只有在海濱重裝磯釣、江同河和湖泊拋遠釣大魚才用4.5米長的竿,這屬頂級的了。拋竿較手竿粗而結實、沉重,目的就是釣取大魚。拋竿也有軟竿、硬竿之分。淡法7欠釣和海邊棧橋釣、沙灘釣多用軟竿;磯釣,船釣多用硬竿。同樣是1.2米長的拋竿,老人、婦女、孩童使用的是輕軟型、單筒拔式的,放線器小,重約50克,可纏放50米長線,線、墜、竿、鉤、放線器五種主要部件加起來僅重200克~250克,可拋遠30米~50米,釣取海、淡水中的小型魚。遇到10千克、20千克的大魚也不怕,因為它可以收放線。同樣是1.2米長的拋竿,船釣用的竿就粗重得多,一般是二節插式,第二節是實心尼龍棒,竿重500克~1000克,放線器大,有單輪和雙輪兩種,單輪可儲放線1000米,雙輪可儲放粗長線2000米~3000米。單輪放線器重1000克~2000克,雙輪放線器重5000克。也就是說,海上船釣所用的拋竿自重就有七八斤、十多斤,老人、婦女、兒童是不能勝任的,只有年輕力壯者方可使用。
放線器,又名卷線器、漁輪、釣車等,它在拋竿施釣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所釣水域不同,放線器的輕重、形狀、突出的主要部件也不一樣,但基本構件差不多,功能的性質是一樣的,只是大小不同、拉力不同,收放線速度略有差異而已。海、淡水釣皆適宜使用的要數紡車式放線器,它形體小,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放線速度快,卷線輕巧靈活,卸力裝置簡單好用,是在10米以內深水釣取10千克以下中小型魚的最佳放線器。它不適用於10米以上的深水,尤其是50米以上的深水,不適用於釣取10千克以上的大魚。密封式放線器一般較小,繞線輪不似紡車式放線器暴露在外,而是套有一個塑料殼護罩,罩前有一小孔,線通過此孔收放,輪體後面有一個按鈕來控制收放線。拋投鉤餌墜時,只要用一個指頭按住鈕,即可將線放出。由於其形體小、輕,每個輪只可繞線20米~30米,大些的可繞線50米,適合近水釣中小型魚,適用於老人、婦女、兒童。其優點是線不易亂;缺點是放線阻力大,投擲不遠,一般僅可拋遠20餘米,釣到5千克以上大魚時放、收線困難,線在孔中緊綳,易磨損。有的釣者將這種放線器用到磯釣竿上,使用效果不錯。
大鼓式放線器外形像一面大鼓,主要用於海上船釣和溪河釣。它結實牢固,分量重,大者有5千克,其放線原理與紡車式放線器不同。紡車式放線器收放線時,線輪不轉動,只是撥線架在轉;大鼓式放線器收放線時,線輪轉動,收線順轉,放線逆轉。
放線器有上百種,選用稱手的放線器是很重要的。首先,放線器的選用要與竿的長短、軟硬綜合考慮。一般長拋竿、硬性拋竿需配繞糹線多、轉速快的較大型放線器;用短竿、軟竿、輕柔竿近釣中小型魚時,需配繞線少、轉速慢的小型放線器,以便使用稱手。當然,長和短也有例外,比如肌釣竿,長而細、輕,就配小型放線器;海上船釣竿,短而硬、重,就用大而重的大鼓式放線器。其次,要看轉速比的大小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轉速比又名齒輪傳動比,即搖柄轉動一圈,帶動撥線架轉動圈數的比例。威海、寧波等地漁輪廠生產的放線器的轉速比例最低為1:1.5,即轉柄轉一圈,撥線架轉一圈半,這是一種卷線最慢的放線器,製造簡單,價格便宜。其他的有1:2.15、1:2.58、1:3.23和1:4.10等,好的放線器的轉速比可達1:4.8,甚至更大。也就是說,搖柄轉一圈,撥線架要轉約5圈,甚至更多。轉速比越大,卷線的速度越快,可迅速將遠在50米、80米遠的水中的魚兒拉至身邊。除海上船釣和淡水湖泊釣,溪河釣哲羅魚、鮭魚等情況外,一般轉速比不需要太快的,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即可。第三,檢查卸力裝置(即調力旋鈕)是否合格。放線器的卸力裝置很重要,主要體現在釣住大魚後,魚的沖擊力瞬間可達到魚體重量的8~10倍,1條5千克~10千克的大魚,其上鉤後帶動魚線向前猛沖,瞬間的力量可達到50千克~100千克。這股力量,竿、線、鉤直接承受均擔當不起,這也是用手竿很少能釣起10千克大魚的主要原因。卸力裝置可有效地減小這股強大的沖擊力,卸力裝置一般設在兩個地方,價廉而簡易的放線器設在繞線輪的前方,是一個可以左右旋轉的圓蓋,順時針方向轉,越轉越緊,阻力越大;反時針方向轉,越轉越松,阻力越小,它所卸的力度大小靠釣魚人自己掌握調整。標識清楚的卸力器裝在繞線輪的後方,突出來的直徑為1.5厘米~2厘米的圓鈕下方有個刻有1~10格的圓盤,每一格旁標有卸力數字,圓鈕也可左右旋轉。圓盤上的數字從0~10.0順時針方向旋轉定位,數值越大,阻力越大;反之,阻力越小。使用時,如果線的拉力為4.78千克,可將旋鈕轉至3.8千克定位,這樣,當魚的拉力達到3.8千克時,卸力器就會自動放線,保護竿、線不受損壞。
拋竿可拋遠,釣大魚、多釣魚,除了放線器起主要作用外,其竿與放經器大小的匹配,線、竿、墜之間大小,粗細配搭也十分重要。主要是科學、合理、得當,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拋竿的威力。國外對拋竿的各個部件的配置十分講究,均標出詳細的型號配製。使用拋竿時間久的人已認識到這個問題,釣前充分准備、調試,達到滿意、稱手後才外出釣魚。許多初學者不注意這個問題,垂釣時,釣餌拋不遠,或收放線困難,造成斷線跑魚。
我國拋竿釣的技法沒有手竿釣多,主要技法有淡水團鉤底釣、淡水串鉤底釣、懸浮釣、拖釣、擬餌釣等。海釣有防波壩提釣、提壩拋遠底釣、磯頭礁石釣、沙灘漲潮釣、荒島多竿釣等。海上船釣有停船礁溝釣、拴船養殖區釣、行船拖曳釣等。
Ⅷ 拋海竿固定魚漂的太空豆老是滑
拋海竿固定魚漂的太空豆老是滑?威客旗艦店(天貓賣漁具的)小天為您解答:
您可以用棉線結試試
棉線結又叫線擋,主要用於磯釣,既能起到太空豆的作用,又可以非常方便的通過竿稍的導環,同時不傷主線,配合半圓擋珠使用。
太空豆/棉線結。這二者的作用相似,同為固定釣組用。除了誘餌的打法外,浮游磯釣與其他釣法相比,
最大的特點還在於釣者可以將釣餌設定在某一深度,讓水流把整個釣組推送到更遠、更多的地方去,這樣既降低了掛底的幾率,又無形增加了魚兒中鉤的機會。要想設定釣組深度,就必須要在釣組上方設定一個「線擋」,用它來決定整個釣組的動向。於是,尼龍線擋橫空出世。
早期的浮游磯釣玩家們通常在主線上用一小股尼龍繩隨便綁一個死結了事,可在具體的垂釣過程中,這套裝備的弊端就暴露出來了:如果要想改變釣棚的深度,就要不斷結了系、系了結,十分不便,同時也非常容易磨損主線。於是,聰明的釣魚人又發明出一個新的綁法:電車結(如圖)。顧名思義,就是可以像電車一樣再主線上自由滑動的線結。這種發明可謂是造福大眾,但用得久了,問題又出現啦:使用尼龍線在原本就是尼龍質的主線上打結,鬆了線擋就會走位,緊了又會使主線變形,上下調節就會帶來困難,弄不好還會弄傷主線。於是,線擋家族又一次改朝換代,這次粉墨登場的是棉線結。
目前市場上有已經綁制好的棉線結出售(木己子有售: 4元/包) ,這給那些好逸惡勞的釣魚人減少了很多麻
煩。把線結兩端多餘的線剪斷,把其中一根稍稍留長一點就可以使用了。掛底時,垂直提竿拉高主線,可由棉線結與水面的距離得知正確的水深,就可以馬上做出修正,真是既方便又實用。
懶無止境,即使棉線結具有如此多的優點,還是有許多釣魚人嫌它左拉右綁得太麻煩,而棉線本身也確有遇水容易返松及耐用性不高等缺陷,這些因素都促使太空豆問世。
的確,太空豆使用起來要比棉線結方便得多:只須像穿針引線一樣把主線穿過太空豆上方的小眼,再用手
指夾緊,用力一拉,太空豆便會滑到主線之上。但太空豆和棉線結一樣,都有與之相匹配的主線,而前者的個頭普遍要比後者大,所以,太空豆的精確程度成為其製作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如果太空豆的號數過大,不僅因為無法夾緊主線而造成釣棚深度不知不覺改變,更為嚴重的後果還在於一般的細竿的導線環細得無法讓太空豆通過,由此發生大小事故時有發生。所以在太空豆的選擇上,應本著越小越好的原則,不必擔心因為接觸面不夠大而造成釣組走位的現象,可以適量多加幾粒太空豆,一般不會影響垂釣效果。
無論使用棉線結還是太空豆,都應注意保持主線的濕滑,否則在調校的過程中很容易給釣線帶來傷害。
擋珠。前面說到使用棉線結和太空豆應本著越小越好的原則,但過於細小的線擋通常會帶來這樣一個問題:當釣組下沉到釣者設定的深度時,線擋很有可能滑進浮球的中通孔甚至將其堵死,更有甚者,太過細小的線擋會通過浮球在子線上滑行,令整個釣組不停下沉,最終的結果便是掛底。所以要在浮球*近線擋的一側加上一個擋珠。
這個東西沒啥說的,釣者對它的要求也很簡單:面積要比浮球的中通孔大且內壁要光滑的可以讓釣線自由
穿過。最近幾年,有些釣具廠家又生產出一種半圓形擋珠,據說可以減少由於風浪對主線造成的不利影響——效
果好壞不說,創意倒真是值得人欽佩。
Ⅸ 用台釣、路亞、海竿、手竿釣魚的區別是什麼
1.台釣,手竿: 兩種用法基本上一樣,就是普通靜釣方式,就是在魚池或者水庫,弄個小板凳坐那裡釣,餌料打窩,用餌料調法。
2.路亞:路亞是lure的音譯,其實是假餌,擬餌,誘餌的意思,這種專門用假餌(假魚 有塑料,橡膠,鐵片等等,分軟餌和硬餌)釣那種具有攻擊性的魚,也就是吃小魚的魚。
路亞干分兩種:直柄(SPNING)桿配紡車輪和槍柄(CASTING)桿配水滴輪。直柄就是直的手柄,槍柄就是手柄那裡有個槍把一樣的。初學著用直柄,槍柄的輪子你不會用,等熟練在用,不然就炒米粉了(意思是線打結了,呵呵!) 這種就屬於運動釣了,拋出去,漁輪收回來,再拋出去收回,再這個過程中假魚就會在水裡游動,吃小魚的魚就會來咬。呵呵! 最早發明路亞的是芬蘭一個人,幹活之後再水邊吃飯,吃玩了去洗鐵湯匙,掉去下去的 湯匙左右擺動,看到有魚咬,他就覺得奇怪,原來可以這樣,後來就...... 你懂的,呵呵 我是專業做釣具的。
3.海竿:就是那種有導環的,也裝娛樂,中間有很多導環,海釣的磯竿等等 都是,小短磯也有很多人在水庫釣,比如上面用爆炸鉤,竿子上放有鈴鐺,擺一排,中魚了鈴鐺就會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