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數字零發明

數字零發明

發布時間:2021-07-09 17:23:12

『壹』 0這個數字到底是不是中國人發明

是古代印度人發明的。注意,古代印度和今天的印度是兩個概念。古代印度人發明了包括「0」在內的十個數字元號,還發明了現在一般通用的定位計數的十進位法。由於定位計數,同一個數字元號因其所在位置不同,就可以表示不同數值。如果某一位沒有數字,則在該位上寫上「0」。「0」的應用,使十進位法臻於完善,意義重大。十個數字元號後來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被歐洲人誤稱為阿拉伯數字。由於採用計數的十進位法,加上阿拉伯數字本身筆畫簡單,寫起來方便,看起來清楚,特別是用來筆算時,演算很便利。因此,隨著歷史的發展,阿拉伯數字逐漸在各國流行起來,成為世界各國通用的數字。

『貳』 0是誰發明的

個人見解:就0的概念最早提出來的是瑪雅人,而真正的阿拉伯數字0是印度人發明的。
材料1. 據歷史記載,瑪雅人有一個被稱為「人類頭腦最光輝的產物」的數學體系,瑪雅人(或他們的歐梅克祖先)獨立發展了零的概念,它的發明與使用比亞非古文明中最早使用「零」的印度還要早一些,比歐洲人大約早了800年。 並且使用二十進制的數字系統;數字以點(・)代表1,橫棒(-)代表5。碑文顯示他們有時會用到到億。
論點:這里提的零並不是我們所用的阿拉伯數字0,但這應該是最早含有0的概念的數字了。
材料2. 「0」的發明和傳播
大約在公元前三世紀,古印度人終於完成了數字元號1到9的發明創造,但此時還沒有「0」。「0」的出現,是在1到9數字元號發明一千多年後的印度笈多王朝。剛出現時,它還不是用圓圈,而是用點來表示。至於何時由點轉為圓,具體時間已無從考證,但在公元876年,人們在印度的瓜廖爾地方發現了一塊刻有「270」這個數字的石碑。這也是人們發現的有關「0」的最早的記載。
後來,這套數字元號傳到阿拉伯,然後由阿拉伯人將這套數字介紹到歐洲。歐洲人誤認為是阿拉伯人發明的,所以稱它們為阿拉伯數字。
之前歐洲人使用的是羅馬數字。當「0」傳到歐洲時,羅馬教皇認為「0」是「異端邪說」,下令禁止使用。有一位羅馬學者從一本天文書中見到了阿拉伯數字,對「0」的作用十分推崇,專門在他的日記本上記下了「0」在記數和運算中的優越性。後來,這件事被教皇知道了,說他玷污了上帝創造的神聖的數,將他逮捕入獄,還對他施行了拶刑。但迫害無法阻擋先進知識的傳播,「0」不僅在歐洲傳播開來,還迅速地傳遍了全世界。
它們傳入中國的時間,大約在十三世紀。但據英國著名科學史專家李•約瑟博士的考證,「0」產生於中印文化,是中國首先使用的位值制促進了零的出現。印度是在中國籌算和位值制的影響下才創造「0」的。中國遠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期,就採用了位值制,甲骨文中有「六百又五十又九(659)」等數字,明確地使用了十進位。在《詩經》中,零的含義被解釋成為「暴風雨末了的小雨滴」,計數中把零作為「沒有」看待。中國魏晉時期的數學家劉徽在注《九章算術》時,已明確地將「0」作為數字了,使用過程中,開始用「口」表示,後來把方塊畫成圓圈。到了十三世紀,南宋數學家正式開始使用「0」這個符號。由此可見,中國是「0」的發源地。
論點:由此可知,最早提出的我們所用的阿拉伯數字0是印度。

『叄』 阿拉伯數字「0」的由來是什麼

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古代印度人創造了阿拉伯數字後,大約到了公元7世紀的時候,這些數字傳到了阿拉伯地區。到13世紀時,義大利數學家斐波那契寫出了《算盤書》,在這本書里,他對阿拉伯數字做了詳細的介紹。後來,這些數字又從阿拉伯地區傳到了歐洲,歐洲人只知道這些數字是從阿拉伯地區傳入的,所以便把這些數字叫做阿拉伯數字。以後,這些數字又從歐洲傳到世界各國。

阿拉伯數字傳入我國,大約是13到14世紀。由於我國古代有一種數字叫「籌碼」,寫起來比較方便,所以阿拉伯數字當時在我國沒有得到及時的推廣運用。本世紀初,隨著我國對外國數學成就的吸收和引進,阿拉伯數字在我國才開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數字在我國推廣使用才有100多年的歷史。阿拉伯數字現在已成為人們學習、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數字了。
由於生活和勞動上的需求,即使是最原始的民族,也知道簡單的計數,並由用手指或實物計數發展到用數字計數。在中國,至遲在商代,即已出現用十進制數字表示大數的方法;又至遲至秦漢之際,即已出現完滿的十進位值制。在成書不遲於1世紀的《九章算術》中,已載有隻有位值制才有可能的開平方、立方的計演算法則,並載有分數的各種運算以及解線性聯立方程組的方法,還引入了負數概念。劉徽在他註解的《九章算術》(3世紀)中,還提出過用十進小數表示無理數平方根的奇零部分,但直至唐宋時期(歐洲則在16世紀S.斯蒂文以後)十進小數才獲通用。雖然中國從來沒有過無理數或實數的一般概念,但在實質上,那時中國已完成了實數系統的一切運演算法則與方法,這不僅在應用上不可缺,也為數學初期教育所不可少。數的概念最初不論在哪個地區都是1、2、3、4..這樣的自然數開始的,但是記數的符號卻大不相同。
古羅馬的數字相當進步,現在許多老式掛鍾上還常常使用。實際上,羅馬數字的符號一共只有7個: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這7個符號位置上不論怎樣變化,它所代表的數字都是不變的。它們按照下列規律組合起來,就能表示任何數:
1.重復次數:一個羅馬數字元號重復幾次,就表示這個數的幾倍。如:「II」表示「3」;「XX」表示「30」。
2.右加左減:一個代表大數字的符號右邊附一個代表小數字的符號,就表示大數字加小數字,如「VI」表示「6」,「DC」表示「600」。一個代表大數字的符號左邊附一個代表小數字的符號,就表示大數字減去小數字的數目,如「IV」表示「4」,「XL」表示「40」,「VD」表示「495」。
3.上加橫線:在羅馬數字上加一橫線,表示這個數字的一千倍。
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則是普遍認同十位進制的記數符號,即1、2、3、4、5、6、7、8、9,遇到「零」就用黑點「·」表示,比如「6708」,就可以表示為「67·8」。後來這個表示「零」的「·」,逐漸變成了「0」。
如果你細心觀察的話,會發現羅馬數字中沒有「0」。其實在公元5世紀時,「0」已經傳入羅馬。但羅馬教皇兇殘而且守舊。他不允許任何使用「0」。有一位羅馬學者在筆記中記載了關於使用「0」的一些好處和說明,就被教皇召去,施行了拶刑,使他再也不能握筆寫字。
現在世界通用的數符號1、2、3、4、5、6、7、8、9、0,人們稱之為阿拉伯數字。實際上它們是古代印度人最早使用的。後來阿拉伯人把古希臘的數學融進了自己的數學中去,又把這一簡便易寫的十進制位值記數法傳遍了歐洲,逐漸演變成今天的阿拉伯數字。

附: 後來人們發現,僅僅能表示自然數是遠遠不行的。如果分配獵獲物時,5個人分4件東西,每個人人該得多少呢?於是分數就產生了。自然數、分數和零,通稱為算術數。自然數也稱為正整數。
接著人們又發現很多數量具有相反的意義,比如增加和減少、前進和後退,為了表示這樣的量,又產生了負數。正整數、負整數和零,統稱為整數。如果再加上正分數和負分數,就統稱為有理數。公元前2500年,畢達哥拉斯的學生在研究1與2的比例中項時,發現沒有一個能用整數比例寫成的數可以表示它,這個新數的出現使畢達哥拉斯感到震驚,緊接著人們又發現了很多不能用兩整數之比寫出來的數,如圓周率就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們就把這些數稱作無理數。有理數和無理數一起統稱為實數。但在解方程的時候常常需要開平方,如果被開方數負數,這道題還有解嗎?如果沒有解,那數學運算就像走在死胡同中那樣處處碰壁。於是數學家們就規定用符號「i」表示「-1」的平方根,即,虛數就這樣誕生了。
數的概念發展到虛數以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連某些數學家也認為數的概念已經十分完善了,數學家族的成員已經都到齊了。可是1843年10月16日,英國數學家哈密爾頓又提出了「四元數」的概念。所謂四元數,就是由一個標量 (實數)和一個向量(其中x、y、z為實數)組成的數。四元數在數論、群論、量子理論以及相對論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與此同時,人們還開展了對「多元數」理論的研究。 到目前為止,數的家庭已發展得十分龐大。

『肆』 數字元號中的『0』起源於

關於0的起源,有以下幾種觀點:


0是極為重要的數字元號,而關於0這個思維的概念在其它地區很早就有。


據歷史記載,瑪雅人有一個被稱為「人類頭腦最光輝的產物」的數學體系,瑪雅人(或他們的歐梅克祖先)獨立發展了零的概念,瑪雅文明最早發明特別字體的0。瑪雅數字中0 以貝殼模樣的象形符號代表。 並且使用二十進制的數字系統;數字以點(·)代表1,橫棒(-)代表5。碑文顯示他們有時會用到到億。


論點:這里提到的零,並不是我們所用的阿拉伯數字0,但這應該是最早含有0的概念的數字元號了。


古埃及早在公元前2千年就有人在記帳時用特別符號來記載零。


古巴比倫的文獻記載中有0的萌芽。但是與現在不同的是,0的符號是用空位來表示的,例如要表示一百零一,古巴比倫寫作1 1。


在中國很早便有0這個概念,許多文獻中均有記載。中國古代使用算籌進行計算,在算籌和算盤上,以空位表示0。公元前4世紀,中國數學家就已經了解負數和零的概念了。(而在我國遠古時代的結繩記數法中,「零」是在對「有」的否定中出現的,意思是「沒有」。)


公元1世紀的《九章算術》說:「正負術曰:同名相除,異名相益,正無入負之,負無入正之。其異名相除,同名相益,正無入正之,負無入負之。」(這段話的大意是「減法:遇到同符號數字應相減其數值,遇到異符號數字應相加其數值,零減正數的差是負數,零減負數的差是正數。」)以上文字里的「無入」通常被數學歷史家認為是零的概念。(全文見維基文庫的《九章算術》)雖然如此,但是當時並沒有使用符號來表示零。籌算數碼中開始沒有「零」的符號,遇到"零"就空位。比如「6708」就可以表示為"┴〧 ╥ "(由於七沒有對應的符號,用蘇州碼子代替的;畢竟蘇州碼子來源於算籌)。數字中沒有"零",是很容易發生錯誤的。所以後來有人把銅錢擺在空位上,以免弄錯,這或許與"〇"的符號出現有關。【印度直到7世紀初,印度大數學家葛拉夫.瑪格蒲達才首先說明了0的性質,任何數乘0是0,任何數加上0或減去0得任何數。遺憾的是,他並沒有提到以命位記數法來進行計算的實例.】


不過多數人認為,「0」這一數學符號的發明應歸功於公元6世紀的印度人。印度文明可遠溯到公元前2000年,但他們在公元前800年以前是沒有數學的。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以後,印度出現了數的記號,典型的的是婆羅門數字。婆羅門數字的出色之處是它給1到9的每個數都有單獨的記號,還沒有零和進位記法。他們最早用黑點(·)表示零,後來逐漸變成了「o」。


但是據說公元前2500年左右,印度婆羅門教最古老的文獻《吠陀》已有「0」這個符號的應用,當時的零在印度婆羅門教表示空的位置(按照這個說法,中國遠古結繩記數法中,〇是在對「有」的否定中出現的,意思是「沒有」。也可以算了)。---個人對最後這段存疑問,如果是真的;那麼為何公元六世紀印度人還在用黑點作為"零"的符號,至於何時由點轉為圓,具體時間已無從考證。(公元718年出書的《開元占經》104卷演算法,1089頁,譯制印度的《九執歷》;那個時候印度人的零依然是黑點。)



大約在公元前三世紀,古印度人完成了數字元號1到9的發明創造,但此時還沒有「0」。「0」的符號出現,是在1到9數字元號發明一千多年後的印度笈多王朝。剛出現時,它還不是用圓圈;而是用一個黑點來表示。至於何時由點轉為圓,具體時間已無從考證。直到公元876年,人們在印度的瓜廖爾(Gwalior)這個地方;發現了一塊刻有「27o」這個數字的石碑。這也是人們發現的有關「0」符號的最早記載,但是這個零的符號是個比〇小一圈的圓圈o;也不是現代「0」這個符號的樣子。



但是如果說符號的話,中國算籌里早已經有空格;後來更是用銅錢在算籌里表示零的符號。此後銅錢演變為〇,作為零的符號;是很正常的事情。在690年時;武則天頒布了則天文字,其中一個字就是「〇」了(比印度的0的小圓圈符號o早出現186年);雖然當時還不是零的意思。而中國古代數學上記錄「〇」時是用「囗」來表示的,一方面為了將數字區別開來;更重要的是由於我國古代用毛筆書寫。而毛筆行書連筆書寫的習慣,寫「〇」比寫「囗」要方便得多,所以零逐漸變成按逆時針方向畫「〇」;這就是中國的零號。1180年金朝《大明歷》中就有「四百〇三」,「三百〇九」等數字。


據英國著名科學史專家李·約瑟博士的考證,「0」產生於中印文化,是中國首先使用的位值制促進了零的出現。印度是在中國籌算和位值制的影響下才創造「0」的。中國遠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期,就採用了位值制,甲骨文中有「六百又五十又九(659)」等數字,明確地使用了十進位。


而印度一個黑點,又如何演化成〇的符號呢?不知道有沒有演變過程的證據?而且古印度是沒有十進位值制的,中國是全球最早有十進位值制的。古埃及雖然是十進制,但是沒有位置制。巴比倫雖然有位置制,但是巴比倫是60進制;只有中國有同時滿足十進制與位置制而來的十進位值制。但是中文文獻中〇的符號表示「0」最早出現時間,也是無法考據的。宋代蔡沈《律率新書》(1135一1198)中用方格「囗」表示空缺。1180年金朝《大明歷》中有「四百〇三」,「三百〇九」等數字。公元1247年,秦九韶在其著作數書九章中使用符號「〇」來表示零的概念。李冶《測圓海鏡》(1248)第十四問中就有「0」的圖像。


總之,有關〇的起源還沒有一個定論,但是無論如何,0自從一出現就具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現在,它廣泛應用於社會的各個領域。

『伍』 誰發明了數字零

0這個數據說是由印度人在約公元5世紀時發明,在1202年時,一個商人寫了一本算盤之書,在東方中由於數學是以運算為主,(西方當時以幾何和邏輯為主),由於運算上的需要,自然地引入了0這個數。

『陸』 為什麼說0這個數字,能稱得上是人類一個重要發明,

古代印度人發明了包括「零」在內的十個數字元號,還發明了現在一般通用的定位計數的十進位法。由於定位計數,同一個數字元號因其所在位置不同,就可以表示不同數值。如果某一位沒有數字,則在該位上寫上「0」。「0」的應用,使十進位法臻於完善,意義重大。十個數字元號後來由阿拉伯人傳人歐洲,被歐洲人誤稱為阿拉伯數字。由於採用計數的十進位法,加上阿拉伯數字本身筆畫簡單,寫起來方便,看起來清楚,特別是用來筆算時,演算很便利。因此隨著歷史的發展,阿拉伯數字逐漸在各國流行起來,成為世界各國通用的數字。
阿拉伯人在數學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突出體現在對印度數字與零符號體系的改造與推廣,它不僅方便了阿拉伯人的日常生活,也導致了人類計算領域的一場革命。

『柒』 零是誰發明的啊

就0的概念最早提出復來的制是瑪雅人,而真正的阿拉伯數字0是印度人發明的。 材料1. 據歷史記載,瑪雅人有一個被稱為「人類頭腦最光輝的產物」的數學體系,瑪雅人(或他們的歐梅克祖先)獨立發展了零的概念,它的發明與使用比亞非古文明中最早使用「零」的印度還要早一些,比歐洲人大約早了800年。 並且使用二十進制的數字系統;數字以點(

『捌』 數字0起源於哪裡什麼來源

「0」的起源:

印度數碼中表示零的「點號」逐漸演變為圓,也就是「0」這一演變過程最遲完成於九世紀。印度876年出土的瓜廖爾石碑見證這一過程。該石碑上有記載無誤的「0」,用圓圈表示零,是數學史的一大發明。「0」的出現是數學史上一大創造。

「0」一直被人們稱為阿拉伯數字,其實,它的誕生地卻是在古代印度,它的起源深受佛教大乘空宗的影響。大乘空宗流行於公元三至六世紀的古代印度。恰正是在它流行後期,在印度產生了新的整數的十進位值制記數法,規定出十個數字的符號。

以前計算到十數時空位加一點。用「.」表示,這時發明了「0」來代替。「0」的梵文名稱為Sunya,漢語音譯為「舜若」,意譯為「空」。0乘以任何一個數,都使這個數變成0。大乘空宗由印度龍樹及其弟子提婆所創立,強調「一切皆空」。0的這一特殊就反映了「一切皆空」這一命題所留下的痕跡。

0是正數和負數的分界點,也是解析幾何中笛卡兒坐標軸上的原點。沒有0也就沒有原點,也就沒有了坐標系,幾何學大廈就會分崩離析。這種認識,同樣有可能受了大乘空宗的啟發。大乘空宗的「空」,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看做是原點,是佛教認識萬事萬物的根本出發點。

大乘空宗認為,無論是正面的天堂還是反面的地獄,不管是天神或是魔鬼,都不免入相,脫離不了輪回之苦。天神享盡福報,照樣會墮入畜生道或餓鬼道,也有可能走向自己對立面而成為魔。大乘佛教說「空」道「有」,都強調不可執著。

這種說法與0的特殊在數學上表述,在哲學上有其相同之處。公元七世紀中葉,印度的記數法開始向西方傳播,公元八世紀末傳入阿拉伯國家。印度數字經阿拉伯人改進後傳入歐洲,被稱為阿拉伯數字或印度——阿拉伯數字。

(8)數字零發明擴展閱讀:

「數字0」等阿拉伯數字介紹:

阿拉伯數字由0,1,2,3,4,5,6,7,8,9共10個計數符號組成,阿拉伯數字最初由古印度人發明,後由阿拉伯人傳向歐洲,之後再經歐洲人將其現代化,人們以為是阿拉伯發明,所以人們稱其為「阿拉伯數字」。

採取位值法,高位在左,低位在右,從左往右書寫。藉助一些簡單的數學符號(小數點、負號、百分號等),這個系統可以明確的表示所有的有理數。為了表示極大或極小的數字,人們在阿拉伯數字的基礎上創造了科學記數法。

『玖』 數字0是誰發明的

個人見解:就0的概念最早提出來的是瑪雅人,而真正的阿拉伯數字0是印度人發明的。
材料1. 據歷史記載,瑪雅人有一個被稱為「人類頭腦最光輝的產物」的數學體系,瑪雅人(或他們的歐梅克祖先)獨立發展了零的概念,它的發明與使用比亞非古文明中最早使用「零」的印度還要早一些,比歐洲人大約早了800年。 並且使用二十進制的數字系統;數字以點(・)代表1,橫棒(-)代表5。碑文顯示他們有時會用到到億。
論點:這里提的零並不是我們所用的阿拉伯數字0,但這應該是最早含有0的概念的數字了。
材料2. 「0」的發明和傳播
大約在公元前三世紀,古印度人終於完成了數字元號1到9的發明創造,但此時還沒有「0」。「0」的出現,是在1到9數字元號發明一千多年後的印度笈多王朝。剛出現時,它還不是用圓圈,而是用點來表示。至於何時由點轉為圓,具體時間已無從考證,但在公元876年,人們在印度的瓜廖爾地方發現了一塊刻有「270」這個數字的石碑。這也是人們發現的有關「0」的最早的記載。
後來,這套數字元號傳到阿拉伯,然後由阿拉伯人將這套數字介紹到歐洲。歐洲人誤認為是阿拉伯人發明的,所以稱它們為阿拉伯數字。
之前歐洲人使用的是羅馬數字。當「0」傳到歐洲時,羅馬教皇認為「0」是「異端邪說」,下令禁止使用。有一位羅馬學者從一本天文書中見到了阿拉伯數字,對「0」的作用十分推崇,專門在他的日記本上記下了「0」在記數和運算中的優越性。後來,這件事被教皇知道了,說他玷污了上帝創造的神聖的數,將他逮捕入獄,還對他施行了拶刑。但迫害無法阻擋先進知識的傳播,「0」不僅在歐洲傳播開來,還迅速地傳遍了全世界。
它們傳入中國的時間,大約在十三世紀。但據英國著名科學史專家李•約瑟博士的考證,「0」產生於中印文化,是中國首先使用的位值制促進了零的出現。印度是在中國籌算和位值制的影響下才創造「0」的。中國遠在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期,就採用了位值制,甲骨文中有「六百又五十又九(659)」等數字,明確地使用了十進位。在《詩經》中,零的含義被解釋成為「暴風雨末了的小雨滴」,計數中把零作為「沒有」看待。中國魏晉時期的數學家劉徽在注《九章算術》時,已明確地將「0」作為數字了,使用過程中,開始用「口」表示,後來把方塊畫成圓圈。到了十三世紀,南宋數學家正式開始使用「0」這個符號。由此可見,中國是「0」的發源地。
論點:由此可知,最早提出的我們所用的阿拉伯數字0是印度。

『拾』 為什麼數字0是數學歷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從無到有才是質的飛躍。所以⓪是偉大的發明。

閱讀全文

與數字零發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