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宇宙是怎麼產生的
蒼茫天宇從何而來,這是一個自古以來就引人人勝的問題.幾千年以前,我國就流傳著盤古氏開天闢地的故事;西方則創造了一個「上帝」.《聖經》里記載著,上帝用說話的方式要來了天地萬物、光明和黑暗.當古代的人們無法解釋一些千奇百怪的自然現象時,就編造神話,藉助神靈的威力,這是可以理解的.
幾千年過去了.歷史發展到今天,關於宇宙的模型總算有了好幾個蘊藏著科學內涵的說法,其中最有影響的是「大爆炸宇宙學」.它能夠解釋許多的觀測事實.這個理論的主要觀點是,認為「我們的宇宙」——「觀測到的宇宙」曾經有過一段從熱到冷的演化史.在這個時期內,宇宙體系在不斷地膨脹著,物質密度也隨之從密到疏地演化.這一從熱到冷、從密到疏的過程如同一次規模巨大的爆炸.
其具體過程,可以這樣來理宇宙早期,如同一個「原始火球」,它具有100億度以上的高溫和極大的密度.因為高溫,「原始火球」很不穩定,大約在200億年前,它終於爆炸開來,整個體系剎那間快速膨脹著,宇宙間充滿了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形態的物質.膨脹繼續著,溫度很快地降了下來.幾分鍾後,溫度已下降到10億度左右,這時中子開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條件,它要麼發生衰變,要麼與質子結合成重氫、氦等元素,宇宙中的化學元素就是從這一時期開始形成的;溫度降到IOO萬度後,早期形成化學元素的過程告一段落;降到幾千度時,爆炸產生的強烈輻射進一步減退,宇宙間彌漫著氣態物質.氣體逐漸凝聚成氣雲,進而演化成各種各樣的恆星體系,直至人類今天看到的宇宙.有人像按比例尺畫地圖那樣,將過去的近200億年的宇宙演化歷程濃縮在一年裡,得出一個極為直觀和有趣的「宇宙日歷」:1月10日,大爆炸,宇宙脫穎而出;5月1日,浩渤的銀河系誕生;9月9日,太陽系問世;9月14日,地球形成.9月24日,地球上原始生命出現;11月12日,綠色植物破土而出;12月26日,更高級的哺乳動物來到了這個世界.12月31日0時22分30秒,原始人類站在地球上;23分46秒,北京猿人開始用火;23分59秒,中國歷史延續到春秋……宋代;24分,全球進入了迄今仍在繼續的現代化社會……,」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人類歷史只不過是宇宙歲月中極其短暫的一瞬間.
宇宙的形成真的是這樣的嗎?目前,誰也不能夠百分之百地肯定,但是比起其它宇宙模型的觀點來,大爆炸宇宙學確實能較好地解釋一些神奇的宇宙現象,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些事實:
已觀測到的宇宙間所有的天體年齡還沒有發現超過或者等於200億年的,這是因為它們都誕生在宇宙溫度急劇下降之後,太陽不過是50億年前的產物.
觀測還發現,許多星系的光譜都有「紅移」現象.天文學家們知道,當發光體向離開我們的方向運動的時候,人們接收到的光譜線就會移向紅色的這一端.星系光譜的紅移正意味著它們是在遠離我們而去,或者說它們正在退行.退行,意味著宇宙在膨脹,這正如一個氣球上的各點在吹氣球的時候各點的距離會因氣球脹大而增大是一個道理.1929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Edwin Powell Hubble,1889—1953)發現星系退行的速度和離我們的距離成正比,即距離越遠,退行速度越快.這個規律被稱之為「哈勃定律」.
第三個事實是,天文學家們指出,各類不同的天體上,氦的含量都相當大,比例也大體相同,約佔30%,靠恆星本身的核反應機制是不足以說明為什麼會有這么多氦的,而「大爆炸」早期的高溫,卻能較好地解釋這一點.
還有一點,大爆炸理論的創始人之一,原蘇聯科學家伽莫夫(1909—1968)曾預言,今天的宇宙很冷,只有絕對溫度幾度.1965年,這個預言被證實了,美國兩位科學家發現了彌漫於整個空間的「微波背景輻射」,其溫度約為3K,這一結果在定性上和定量上都與大爆炸宇宙理論不謀而合.
然而,大爆炸理論也不是萬能的,宇宙中還有很多困難問題無法解答.例如,讓天文學家們著迷了17年之久的宇宙膨脹.這種「砰」然一聲後的自我膨脹將會有一個什麼結果呢?是膨脹到一定程度時,天體間的引力使其停止,繼而收縮、升溫又回到「原始火球」,再爆炸?還是出現一個在擴張和崩潰之間實現臨界平衡的宇宙?或者最終導致一個具有「負曲線」和無限未來的宇宙呢?又比如,上面理論的提出和觀測到的事實都是建立在「我們看到的宇宙」,即「總星系」中的,這是狹義的宇宙,是「我們的宇宙」,這之外的那個更為廣闊的空間又是什麼模樣呢?這難免又是迷霧重重了.
⑵ 宇宙是怎麼被創造出來的
其實我們都知道在宇宙中存在很多目前未知人類解釋不了的現象。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系又繞著銀河系轉動,銀河系也在不停的運動當中,這都是因為力的作用,而力是怎麼產生存在的,宇宙是大爆炸形成的嗎?宇宙中的每一個天體都遵循著一定的規律,那這些規律又是怎麼形成的呢。正如當年發現萬有引力的牛頓,他引領了科學的發展與進步,然而在他晚年的時候他卻皈依了神學。
宇宙是一個神秘的存在,以目前人類的科技只能進行最初級的研究,想要探知宇宙的本質,要等到人類文明與科技得到更大的發展,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又逐漸的向神學靠攏,這到底是進步還是倒退呢。
⑶ 宇宙是怎樣創造出來的
很多西方人認為地球和天空是在6000年前是經超自然的創造形成的(至今很多人專仍然堅信這一屬結 論,盡管這樣做了以後他們的智力看起來就和那些相信地球是平面的人一樣)。無論如何,現在大多數科學家都接受這樣一個事實,即太陽系是在46億年前由塵埃雲和氣體雲經過一個自然過程後形成的,而且也許在150 億年以前宇宙形成後這些雲就已經存在了。
⑷ 宇宙是如何產生的
1、宇宙是由空間、時間、物質和能量,所構成的統一體。是一切空間和時間的綜合。一般理解的宇宙指我們所存在的一個時空連續系統,包括其間的所有物質、能量和事件。對於這一體系的整體解釋構成了宇宙論。世界上最早把空間和時間統一為宇宙的是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文子和屍子,他們都提出了宇是空間,宙是時間,合為宇宙。二十世紀以來,西方根據現代物理學和天文學,建立了關於宇宙的現代科學理論,稱為宇宙學。
2、現代物理宇宙學一般認為宇宙起源於大爆炸,即約137.3億(±1%)年前由一個密度極大,溫度極高的狀態膨脹而來。對於大爆炸以前的宇宙,目前只有一些猜測性的理論。而最新的研究則認為宇宙年齡為156億年,但是這個說法還未得到公認[黃永明, 2006年世界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重要進展, 科技導報. 2007, 25 (3): 第13-17頁.]。對於大爆炸以後的宇宙,則可以用較成熟的理論加以描述。一種典型的理論是:
10-43秒:宇宙從量子背景出現。
10-35秒:宇宙由誇克-膠子等離子體構成,強相互作用、引力與電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分開。
10-5秒:電子形成,宇宙主要包括光子、電子和中微子,溫度約1000億度。
10秒:質子和中子結合成氘、氦等原子核,溫度30億度。
35分鍾:形成原子核的過程(核融合,nucleosynthesis)停止,溫度3億度。
30萬年:電子和原子核結合成為原子。物質和輻射脫耦,大爆炸輻射的殘余成為今天的3K微波背景輻射。
4億年:第一批恆星形成。
20億年:星系形成。
50億年:太陽系形成。
目前宇宙還在繼續膨脹之中,這在觀測上為哈勃定律所概括。
⑸ 宇宙是誰創造的
這個說法是錯誤的,沒有誰創造宇宙這一說法。
宇宙起源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 宇宙是物質世界,它處於不斷的運動和發展中。千百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探尋宇宙是什麼時候、如何形成的。直到今天,許多科學家認為,宇宙是由大約137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宇宙內的所存物質和能量都聚集到了一起,並濃縮成很小的體積,溫度極高,密度極大,瞬間產生巨大壓力,之後發生了大爆炸,這次大爆炸的反應原理被物理學家們稱為量子物理。
大爆炸使物質四散出去,宇宙空間不斷膨脹,溫度也相應下降,後來相繼出現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恆星、行星乃至生命。
(5)宇宙是怎樣創造的擴展閱讀
電腦演化宇宙產生的模型:
2014年5月,科學家製作出最為成功的宇宙演化的電腦模型,模擬宇宙以暗物質為起點誕生並演化的過程。
本次建立的電腦模型和真實的宇宙驚人得相似。這個電腦模型可用於測試有關宇宙構造和運轉原理的理論。有關科研成果已經在《自然》雜志上發表。
電腦模型最初展示了虛空狀態下分散在各處神秘的「暗物質」。幾百萬年過去了,暗物質集中起來,為早期星系的產生埋下種子。反暗物質隨之出現,才有了將來的星球和生命。黑洞也在模型中佔有一席之地。它們吸入並吐出物質,產生一系列爆炸,影響星球的形成。
⑹ 這個宇宙是「誰」創造的呢宇宙是怎麼形成的
無論是東方神話還是西方神話,都有造物主的概念,也就是存在最初的那位“神”,神用他的智慧與思想創造了世界。
但是,好奇心促使我們不得不這樣想,“神”又是“誰”創造的?於是這個問題就陷入了無限的循環中了。
⑺ 宇宙是怎麼產生的宇宙是怎麼形成的
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我們的宇宙來源於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宇宙中所有的物質都來自於宇宙大爆炸時量子真空能量的實體化。
在宇宙誕生之前,沒有物質,沒有空間,時間也沒有意義,有的只是彌散的量子真空的零點場,真空零點場具有零點能。所謂零點能不是沒有能量,只是處於能量的最低狀態。當量子真空演化為極不穩定的閔可夫斯基真空時(誘發因素不詳),真空零點能分裂為正負能量,其中負能量回歸真空零點場,使真空零點場的能量更低。正能量產生出希格斯粒子(即所謂「上帝粒子」),再迅速分裂為正負粒子對。正負粒子對相遇即湮滅,回歸為能量。
由於宇稱不守衡原理,在產生正負粒子對時,正粒子比負粒子多10億分之一。就是說,在所有的正負粒子對湮滅完後,會有10億分之一的正物質粒子剩餘出來。正是這10億分之一的正物質粒子,產生出最初的原子。並在能量攜帶著物質極速擴散(膨脹)的過程中,通過自組織化和結構化過程,形成我們的物質宇宙以及我們自己。
在正能量產生物質時,是按照愛因斯坦的方程m=E/c^2產生的,當能量密度(大體上就代表E)達到能夠產生物質(就是m)的程度時,物質就會在其中產生出來。所以說,物質是高度凝聚的能量。根據美國著名物理學家約翰·惠勒的計算,真空零點能的能量密度可達10^94克/cm^3,遠大於目前已經發現的最大能量密度10^14克/cm^3,即原子核的能量密度。因此,一個點的能量就足以形成整個宇宙了。這個點就是大爆炸宇宙理論中的宇宙奇點。
宇宙大爆炸最初只是猜想,到上世紀60年代,通過宇宙的膨脹、宇宙中氫與氦的比例,及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宇宙大爆炸已經上升到了定量科學的高度。
雖然這個理論目前仍有一些無法自圓其說的地方,但仍是目前最好的宇宙形成理論。
⑻ 宇宙是怎樣形成的
宇宙是由大約138億年前發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爆炸之初,物質只能以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態存在。宇宙爆炸之後的不斷膨脹,導致溫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隨著溫度降低、冷卻,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並復合成為通常的氣體。氣體逐漸凝聚成星雲,星雲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和星系,最終形成我們如今所看到的宇宙。
廣義的宇宙定義是萬物的總稱,是時間和空間的統一。狹義的宇宙定義是地球大氣層以外的空間和物質。
⑼ 怎樣創造宇宙 有幾種方法
這個好像就象我們在地球上感受 四季變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