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龍源期刊網 文章。。。《略論想像力與創造力在動畫中的應用》
已經發到你的郵箱,請採納
❷ 想像力的作用和意義
想像力是在你頭腦中創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在創造性想像中,你運用你的想像力去創造你希望去實現的一件事物的清晰形象,接著,你繼續不斷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個思想或畫面上,給予它以肯定性的能量,直到最後它成為客觀的現實.
❸ 關於想像力的神奇魅力與想像力的作用
想像力的神奇魅力與想像力的作用
想像力是在你頭腦中創造一個念頭或思想畫面的能力。在創造性想像中,你運用你的想像力去創造你希望去實現的一件事物的清晰形象,接著,你繼續不斷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這個思想或畫面上,給予它以肯定性的能量,直到最後它成為客觀的現實.
聯想集團的廣告語還記得嗎?「人類失去聯想世界將會怎樣」。有了想像才會有所發明阿。如果人從來都沒想過要上天,又怎麼回發明飛機,甚至出現神六的誕生呢。
想像力的魅力在於他可以將你帶入一個虛擬世界,實現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想像力的作用就是他可以使你享受快樂,享受驚奇,享受自由,享受現實生活中少有的感受。
❹ 藝術的想像力在一個作品中有什麼重要作用
作品憑著它的內在視域,為超越現實的想像力提供了空間。偉大的作品在此意義上是人類永遠的導師,它們提高了我們作為人的存在.不斷地啟發我們去保存和發展那種去想像一個非現實世界的能力。真正的藝術滋養了我們的心靈,培育了我們的想像力。藝術的想像力一旦枯竭,任何創造,甚至在自然科學領域中的獨創性,都不再可能。
❺ 求幫看下龍源期刊網 文章。。。《略論想像力與創造力在動畫中的應用》~
❻ 動畫的好處(辯論)
好處多多:)
首先
1、開發我們的想像力,動畫片一般都充滿奇思妙想,對我們想像力的開發非常自然,又為我們所樂於接受,還可以幫助我們忘記現實中的不愉快經驗。
2、可以培養我們的幽默感,滑稽、幽默是動畫片的基本要素之一,我們受動畫片的耳濡目染,就算學不會創造幽默,至少也可以學會欣賞幽默帶給我們快樂,看動畫片的痴迷程度,狂熱地模仿動畫里的人物,誰能說我們不快樂?
3、滿足我們的求知慾,我們的好奇心和興趣會越來越大,在看動畫片中,我們能找到很多問題的答案,而且回答得非常形象生動,易為接受,印象深刻
4、凈化我們的心靈,優秀動畫片都宣揚真、善、美,提供一些可供模仿的模樣和行為規范,促進我們是非觀念的形成,培養我們良好的道德品質。
希望你能滿意我的回答:)
❼ 想像力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性
藝術創作是藝術家對現實世界的一種藝術反映的活動,其藝術創作必須首先進行藝術構思,構思出的藝術品乃是作者對客觀現實的一種表達方式。一件藝術品正是藝術創作者對當時的境況、情緒、心靈、情感、記憶以及想像等諸多方面的反映,而在進行藝術構思中,想像和情感是藝術家在創作藝術品中所必須具備的條件,書法藝術的創作中,情感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
對於一個書法創作者來說,他能夠用線條的不斷變化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情感作為創作活動中的重要心理因素滲透到整個藝術構思的活動中,作者對客觀現實在某一階段也持著特定的情感態度,書法是線條藝術、造型藝術,更應該是情感藝術,作為書者,什麼樣的筆墨、什麼樣的人品、什麼樣的素養以及什麼樣的情感就構成了什麼樣藝術風格的作品。於是,作品就有了清雅、冷艷、雄偉、奔放等眾多不同的風格。一幅書法藝術作品就是書者的心理情感活動的表現。由此,情感的變化亦即躍然紙上。情感在書法藝術中也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凡是帶有明顯的橫向線,通常表示安閑、和平與寧靜;斜線在一幅作品中通常包含著運動;鋸齒狀通常包含著痛苦與緊張;圓線或狐線則較圓滿而完美」(美—庫克《大師繪畫技法淺析》)。而呂鳳子先生對此也作了精闢的論述:「凡屬表示愉快感情的線條,無論其狀是方、圓、粗、細,其跡是燥、澀、濃、淡,總是一往流利,不作頓挫,轉折也是不露圭角;凡屬不愉快的感情的線條,就一往停頓,呈現也一種艱澀狀態,停頓過甚就顯示焦灼和憂郁感,有時縱筆如風趨電疾,如兔起鶻落,縱橫揮斫,鋒芒畢露,就構成表示某種激情或熱愛或絕忿的線條。」由此可見,線條的變化就是情感變化的表現。
一幅好的書法藝術作品能給人以美的感受和遐想,而書法美的本質正是書家本質力量的對象化的產物,是表現審美情感的藝術形式,也是以筆墨點畫形成造型手段,通過創造性的審美形象來表現書法家的精神、氣質,熔鑄和滲透著書家的思想感情、學識修養等。「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作者王羲之被世人稱為「書聖」,所書的《蘭亭》的文意和書法正是他當時無志仕途,樂在山水,集聚群賢,飲酒賦詩,雅興至極,揮毫即就的真實寫照!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情感,他才能寫得如此自然,毫無雕飾,遒勁飄逸、妙趣天成。而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則「合情於紙上」,創作時顏真卿年已半百,這幅作品氣勢磅礴,悲壯之氣溢於字面,可見雖無意書然遇見其鬱勃頓挫、見其力、其悲、其衷,確見其情。然顏若失去悲憤交集「感心亂如麻」的情感也就創造不出這一傑作。可見書法乃是「達其情性,形其衷樂」。情感的變化幕幕顯於紙面,其在書法創作過程中的作用也是極為重要的。
❽ 想像是什麼它在創作活動中起什麼作用
想像是對個人的或人類的已有經驗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創造出事物的新形象的過程。客觀事物作用於人腦後,人腦就會產生出這一事物的形象,心理學把它叫作記憶的表象。對於已形成的表象經過頭腦中的加工改造後,創造出並未直接感知過的事物的新形象就是想像。例如,神活小說《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豬八戒等形象,雖然從未在現實生活中存在過,但我們在頭腦中可以把人與猴子和豬的形象經過一番分析與綜合,用另一個形象的特徵補充這一個形象的方法,從而概括地創造出並未直接感知過的孫悟空與豬八戒的新形象。又如,學生從未親自看到過的歷史人物,經過教師生動地、形象地描述後,可以在頭腦中創造出來。 創造發明依靠想像作用。科學家、發明家在尚未創造發明之前,在頭腦中就已孕育呈現了新事物、新形象的初步輪廓與規模。電子計算機、宇宙飛船等,以及文學家塑造一個典型人物,如魯迅在《阿Q正傳》中塑造的阿Q等,它們既來源於現實,又高於現實,都是以頭腦中的記憶表象為基礎,經過艱苦的創造性思維活動而創造出來的。因此,創造發明既不是神秘虛幻的東西,也不是胡思亂想的產物。 想像和思維有著密切的關聯。想像離不開思維,人們在探索解決未來新事物時,必須要有思維活動的參加。想像和思維一樣,都是屬於比較高級形式的認識活動。人類只有藉助於思維和想像才可以預測未來。但是,想像和思維畢竟還有區別,主要表現在:想像活動的結果是以具體形象的表象形式表現出來;而思維活動的結果則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表現出來。以科學創造研究為例,想像只有在研究科學問題的早期階段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後期階段,就要完全依靠抽象思維活動,想像幾乎就不再起作用了。因此,不可過份誇大想像的作用。科學家有了豐富的想像能力,可以使他們順利地進行種種的預測、推論,從而促使他們活躍科學思維,發現規律、定理,形成理論,這時想像一般地說來,就不再起什麼作用了。 但是,實踐證明,在人的智力活動中,想像確實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我們可以把想像看成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思維活動。俄國的教育家烏申斯基評價想像的作用時說:「強烈的活躍的想像是偉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屬性。」社會的進步發展、生產力的改進提高、科學技術的發明創造等等,都需要想像。馬克思曾經指出:「勞動過程結束時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表象中存在著。」(《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2頁)豐富的想像力可以推動科學創造達到新的境界。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就是採用所謂的「思想實驗法」,在想像力的基礎上,經過嚴格的邏輯思維和嚴密的數學推導而形成的。英國的一位物理學家贊嘆愛因斯坦說:「作為一個發明家,他的力量和名聲,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想像力給他的激勵。」當然,豐富的想像力不是憑空產生和天賦賜予的,而是建立在淵博的知識和多種才能的基礎上的。因為具有豐富知識經驗的人,比起只有一種知識和經驗的人更容易產生新的聯想和獨到的見解。由此可見,要想發展豐富的想像力,就必須具備豐富而又精確的知識經驗。那麼,怎樣儲備豐富而又精確的知識與經驗呢?這就要靠對客觀世界的有關領域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與思索;靠努力學習,刻苦鑽研;靠積極地從事有關的實踐活動。
❾ 跪求龍源期刊網 文章。。。《略論想像力與創造力在動畫中的應用》 發質郵箱[email protected] 萬分感謝了
《略論想像力與創造力在動畫中的應用》
內容摘要: 想像力與創造力是動畫創作的生命與靈魂。本文從想像力與創造力在動畫中的重要意義、想像力與創造力在動畫中應用的內容、想像力與創造力在動畫中應用的方法三大理論層面,對想像力與創造力在動畫中的應用這一重要的藝術命題,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細致的論述。
關鍵詞: 想像;創造;動畫;應用;意義;內容;方法
想像力與創造力,是一切藝術創作的靈魂與生命,也是一切藝術創作的智力支撐與動力之源,影視創作如此,動畫創作亦如此。
本文結合筆者個人多年來動畫創作的藝術實踐與理性思考,對於想像力與創造力在動畫中的應用這一重要的藝術命題與美學命題,發表若干淺見,以期引起動畫人的關注與討論。
一、想像力與創造力在動畫中的重要意義
想像力與創造力,不僅是動畫創作的靈魂與生命,是動畫創作的智力支撐與動力之源,而且是動畫創作的唯一藝術途徑。
眾所周知,動畫是以非人物形象的動物形象、植物形象、器物形象為主的擬人化的形象,比起一般直接以人物形象為主的影片(例如許多故事片),尤其需要超常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唯其如此,才能賦予非人物形象的藝術形象以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性格、人的愛好、人的品格。
為了論述的方便,我們可以將想像力與創造力在動畫中的重要意義分開來討論。
首先說說想像力在動畫中的重要意義。可以說,想像力是動畫創作的發動機和動力線,沒有想像力,就沒有動畫創作。
想像是「指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①想像的基本材料是表象,但想像的表象又與記憶的表象有所不同:記憶表象基本上
是過去感知事物的重現,而想像表象則是人們頭腦中新創造的形象,它是對記憶表象進行加工改造,重新創作出來的新形象,這種新形象可以是世界上尚不存在或根
本不可能存在的形象。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彼得羅夫斯基在其主編的《普通心理學》一書中指出:「想像或想像力,也像思維一樣,屬於高級認識過程,其中明顯地
表露出人所特有的活動性質。如果沒有想像出勞動的已成結果,就不能著手進行工作。人類勞動與動物本能行為的根本區別在於藉助想像力產生預期結果的表象。任
何勞動過程必然包括想像。它更是藝術、設計、科學、文學、音樂以及任何創造性活動的一個必要方面。」②俄羅斯文藝理論家別林斯基也早就把想像看作是形象思
維的核心。黑格爾甚至認為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像。
如果說,動畫創作的想像力有什麼特殊之處的話,即就在於動畫創作的想像力更奇特多樣、更豐富多彩、更「異想天開」。
其次說說創造力在動畫中的重要意義。作為藝術生產過程,動畫創作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生產活動,這種精神生產活動比物質生產更需要創造性。動畫創
作同所有的藝術創作一樣,是一種高級的、特殊的、復雜的精神生產活動,它的生命就在於創造與創新。沒有創造,沒有區別,就沒有動畫藝術。因此,動畫創作必
須不斷地超越前人,超越同時代人,並不斷地超越自己。
關於想像力與創造力支撐起動畫的藝術世界,成為動畫生命與靈魂的成功例證,中外都有許多成功的例證。例如美國動畫片《星球大戰》,我國動畫片
《大鬧天宮》,無論是故事情節還是動畫形象,都以想像力與創造力為支撐。可以說,這些動畫之所以獲得巨大的成功,是以想像力與創造力為力點、亮點、看點
的,也是以想像力與創造力為生命與靈魂的。
二、想像力與創造力在動畫中應用的內容
明確了想像力與創造力在動畫中的重要意義之後,接下來就必須明確想像力與創造力在動畫中應用的具體內容,從而全面精準地把握,生動具體地落實。
具體而言,想像力與創造力在動畫中應用的具體內容,可以分解為以下幾個層面:
(一)題材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題材是文藝作品內容的構成要素之一,它是作品中構成藝術形象和故事情節的具體材料,是作者在觀察體驗社會生活的過程中,經過選擇、集中、加
工、發展而確定的。題材的選擇與處理,與作者的個性、人生經歷、生命閱歷、文化修養密切相關,也受到作者情感、思想、理念、藝術追求的影響和制約。題材是
文藝作品的基礎與前提。德國文學家歌德明確地認為:「還有什麼比題材更重要呢?離開題材還有什麼藝術學呢?如果題材不適合,一切才能都會浪費掉。」③
動畫創作的題材,在選擇、加工、發展的過程中,更需要超常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例如美國動畫片《天空戰記》、《花木蘭》,竟然把中國傳統的題材
想像、創造成一種全新的題材,把中國畫的技法與現代化的三維動畫融為一爐,「借中國的廟,念外國的經」,使中西文化珠聯璧合、水乳交融,令人驚嘆折服。
(二)主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主題是文藝作品的內容構成要素的中心,是作品中蘊含的基本思想。動畫中的主題,同樣需要超常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例如美國動畫片《海底總動員》的主題,居然通過擬人化的「眾魚」,表達了父愛這一人性化的主題,其想像力與創造力,令人羨慕。
(三)情節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情節是「敘事性文藝作品中具有內在因果聯系的人物活動及其形成的事件的進展過程。由一組以上能顯示人物行動、人物和人物、人物和環境之間的錯
綜復雜的關系的具體事件和矛盾沖突構成,是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它以現實生活中的矛盾沖突為根據,經作家、藝術家的集中、概括並加以組織、結構而成。
事件的因果關系亦更加突出」。④動畫的情節,更需要運用想像力與創造力進行精心編織與重新打造。例如《海底總動員》的情節,就充滿了豐富的想像力與奇特的
創造力:「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部充滿溫情的片子,而是幾乎整個片子展現的都是海洋中色彩的魅力,幽藍深邃的海洋中,橙紅色的海葵宛如海底盛開的花朵,除了
紅色的小丑魚尼莫、他的爸爸馬林、有健忘症的深藍色多莉之外,還點綴著紫色的、粉紅的、綠色的、橙色的、銀色的、黑色的、黃色的等各種各樣色彩絢爛、美麗
異常的海洋生物。……」整個影片就用色彩構成情節鏈條,以馬林尋找兒子的情節貫穿全片。其想像力之豐富生動、創造力之新穎奇絕,都達到了一定的美學高度。
又如美國動畫片《木乃伊歸來》中,4個會飛會打的木乃伊、變成「魔蠍兵團」的沙子、小骼骸成為森林裡的戰士,以及魔幻電影《哈利·波特》中會飛的掃把等情
節,也都是想像力與創造力的傑作。
(四)形象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形象是文藝作品的核心,動畫片同樣如此。動畫中形象的想像力與創造力,是形象塑造的靈丹妙葯與制勝法寶。例如《侏羅紀公園》中的恐龍、《海底
總動員》中的小丑魚莫尼和他的爸爸馬林、《大鬧天宮》中的孫悟空等成功的藝術形象,無不憑借想像力與創造力塑出來,有的達到了典型化的藝術高度。
三、想像力與創造力在動畫中應用的方法
明確了想像力與創造力在動畫中的重要意義與應用的主要內容之後,還要正確運用科學有效的方法。
方法雖然是手段,但是對於實現目的具有重要乃至決定性的作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兩大支柱就是認識論與方法論。認識論是關於人類認識的來源、發展過程,以及認識與實踐的關系的學說,方法論則是關於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學說。認識論與方法論是緊密相連、互相配套的。
具體來說,想像力與創造力在動畫中應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形象思維法
形象思維法是文藝創作中重要的藝術思維方法,它是人類能動地認識和反映世界的基本形式之一。它與抽象思維形成明顯的不同:抽象思維是運用一定
的概念來進行分析、判斷、推理、論證的一種思維形式和思維方法;形象思維則運用形象來感知、把握、認識事物,即通過具體感性的形象來達到對事物本質規律認
識的一種思維形式和思維方法。
形象思維依靠藝術感覺、藝術想像、藝術情感等要素進行,多半是心理要素與心理功能。因此黑格爾說:「哲學方式對於藝術家是不必要的。」⑤別林斯基也說:「哲學家用三段論法,詩人用形象和圖畫說話。」⑥
動畫的形象思維,主要依靠畫面形象與鏡頭語言進行,強調形象的獨特性、藝術性、典型性。
(二)靈感思維法
靈感思維也是動畫想像力與創造力應用的一種重要的思維方法。它是指在創造活動中,人的大腦皮層高只興奮時的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和思維形式與思
維方法,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維或形象思維的基礎上,突如其來地產生出新概念、新意象的頓悟式的思維形式與思維方法。在文藝創作與科學研究中,都運用這種靈感
思維的方法。正如我國「航天之父」、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教授所說:「凡是有創造經驗的同志都知道光靠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不能創造,不能突破;要創造要突破得
有靈感。」⑦
動畫的靈感思維,主要是善於激發靈感、捕捉靈感。
(三)創造性思維法
創造性思維是產生新思想的思維形式與思維方法,它能突破常規和傳統,不拘於既有的結論,以新穎、獨特的方式解決新的問題。具有開放性、開拓
性、靈活性、獨特性、有效性、非常規性、逆向性、換位性等特點。它既包括智力因素(如敏銳的洞察力、豐富的想像力、淵博的知識、深厚的修養等),也包括非
智力因素(如正確的動機、濃厚的興趣、熱烈的情感、堅強的意志、自主的性格等)。
動畫的創造性思維,主要體現在超常規性上。
綜上所述,想像力與創造力在動畫中的應用,是一項全方位、系列化、深層次、高水準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限於篇幅與水平,本文只能大略論及,故曰「略論」。
參考文獻:
① 彭吉象著.藝術學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P369.
② [蘇]彼得羅夫斯基主編.普通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P373.
③ [德]愛克曼輯錄.歌德談話錄[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P11.
④ 辭海[M]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P1198.
⑤ [德]黑格爾.美學[M]第1卷.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P349.
⑥ [俄]別林斯基選集[M]第2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P429.
⑦ 錢學森.關於形象思維的一封信[J].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80.6.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珠海學院)
❿ 急求想像力是動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類的論文
時代的進步,物質的更高追求,社會的發展,教育水平的提高。在生活給予我們更加優越的生活條件之下,為何伴隨的卻是想像力的匱乏。這次,我想談論一下與電影有關的想像力的話題。讓我們以動畫短片為例,研究一下動畫片中想像力的運用,以及動畫其中蘊含的想像力和應用能力。
相對於世界動畫產業的總體發展,我國動畫也在高速發展,但是卻總顯得不盡人意,歐美動畫和日本動畫的成功,靠的就是豐富的想像力和不斷創新的題材。沒有創作好的題材,再好的技術也不會受到觀眾認可,而國產動畫,最缺的就是這些。
本片意在呼籲重視想像力在動畫中的存在意義,用想像力來開啟中國動畫產業的高速發展之路,掀開中國動畫發展的新篇章。
自1927年有聲電影第一次出現在人們眼前,類似的革命就迅速出現在好萊塢的動畫領域:米老鼠開始伴隨音樂出現在大屏幕,好萊塢迎來動畫電影的黃金期,迪斯尼動畫也進入黃金期。在隨後將近八十年的好萊塢動畫電影發展史中,美國動畫長片在主題選材和迎合觀眾口味方面不斷作出努力,誕生了諸如《米老鼠和唐老鴨》、《貓和老鼠》等眾多經典的動畫形象。20世紀90年代,新的動畫技術的誕生和風格不同的製作理念使得動畫電影市場異彩紛呈。
但近些年來,中國動畫給人的感覺真的有點一年不如一年。盡管有政策和資金的扶持,可中國動畫給人的感覺還是有點像扶不起來的阿斗。去年上映的《魔比斯環》,雖然號稱中國原產的3D大片,但票房也只不過是慘淡經營罷了。當年的《寶蓮燈》似乎叫好叫座,不過跟好萊塢的「怪物」之流比起來,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語。
其實,技術上的落後並不是國產動畫市場不被人看好的關鍵原因。日本的動畫片很少是採用全電腦製作的,佔主導地位的依然是傳統的2D製作,但他們的《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等動畫片還是能收到很好的票房。他們的成功,靠的就是豐富的想像力和不斷創新的題材。沒有創作好的題材,再好的技術也不會受到觀眾認可,而國產動畫,最缺的就是這些。除去《黑貓警長》、《葫蘆娃》等這些幾十年前經典,國產動畫片再沒能創造出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形象。連之前收視率不錯的《虹貓藍兔七俠傳》,也因內容暴力,製作精糙而遭到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