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以閱讀為話題的作文800字
閱讀四季
春夏秋冬,四季輪回,是大自然賜予人間最美麗的景色.繁盛的春天,蔥蘢的夏天,遼遠的秋天,寧靜的冬天,就像一本有磁力的詩集,只要一捧上,就再不捨得放下了。
生機蓬勃的春,是這四季的序言,蔥蘢的樹木,繽紛的花朵,茂密的草叢,這絢麗的美景,實在是讓人陶醉其中,流連忘返。林間的小鳥,唧唧喳喳,似在竊竊私語,花叢的蝶蜂,正在的勤勞工作,採集與傳播花粉,草上的蜻蜓懶洋洋的晾起翅膀,悠閑的棲息著,萬物都在歡歌,歌唱生命的喜悅。
毛遂自薦的夏,性格自信,它跳起巴西獨有的風情桑巴,編寫起作者心得(我是作者中的一員,叫夏季,性格時而活潑開朗,陽光普照,時而狂戾暴躁,陰雲滿天。在我統領的地帶里,了了蟬鳴,荷塘月色,綠色漫無邊際,存在於每一個角落,暴風雨也會突然的降臨,清除大地的陰霾。
泰戈爾有一句詩是這樣說的: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秋天,在這部夢幻的詩集里占據了主體。
秋天,春華秋實,果實豐碩,田野里金色的麥浪重重疊疊,成熟的高粱穗堆積在農家的曬麥場,豐收的喜悅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傳遞,就連空氣也洋溢著甜蜜的味道。落葉與秋風,讓人心中平生憂愁。多少文人騷客留下詠秋的詩篇: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秋景是迷人的,他五彩斑斕,累累碩果:秋景是凄美的,它秋風蕭瑟,萬花凋謝。花兒在最後的瞬間綻放著美麗,釋放著燦爛,哪怕是短暫一刻,也就不枉此生了。
冬天悄悄的走來,冷颼颼的風將落葉吹走,使人心生寒意。
其實冬也是位才華出眾的詩人。大地是它的宣紙,它稍一沉思,揮動雪毛筆。墨水便翩然降落於大地之上,雪花像一群群飛舞的銀蝶,在空中跳著優美的舞蹈,給麥苗蓋上羽絨被,給屋檐粉刷上白漆。冬天,沒有春天的絢麗輝煌,沒有夏天的豪爽激昂,沒有秋天的明艷憂郁,它有的只是如詩如畫般的純潔與寧靜。
四季的詩集,其實就像人生的詩集。我從生命,陽光,風雨,得失,平凡中,體會人生的真諦,這四季都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㈡ 關於寫『讀書重要性』的800字議論文
讀書·知識·力量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怎樣才能不斷吸收知識的力量呢?答案就是多讀書,讀好書,因為「歷史使人聰明;詩歌使人機智;數學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正經;邏輯與修辭使人能言善辯」。那麼怎樣讀書才能汲取到豐富的知識呢?
讀書要細心揣摩。袁枚在「讀書作文之法」上曾說過,教人讀書,不但要「破其卷」,更要「取其神」。何謂「破卷取神」?他說,蠶吃桑葉吐絲,蜂採花釀蜜,人吃飯長精神,這才叫「取神」。如果食桑吐桑、採花釀花、吃飯不能消化,讀書再多又有何用?荀子也說:「誦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三國時董迂有句名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宋代大文豪蘇軾則認為:「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如。」一語以蔽之,博覽群書固然重要,但關鍵在於是否能夠細心揣摩、「消化吸收」。
讀書要學以致用。古人曾用「百無一用是書生」來形容「讀死書,死讀書」的人。有的人十年寒窗讀的書不能說不多,但為什麼會成為「書獃子」呢?因為「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張潮曾經說過「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這也印證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和「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讀書要能讀無字之書。張潮說:「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又說「能讀無字之書,方可得驚人妙句」。這種「無字之書」,照今天我們通俗的說法,即閱讀社會、人生、自然的這部大書 ——「善讀書者,無之而非書:山水亦書也,棋酒亦書也,花月亦書也」。
對於讀書的感受,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希望我們大家都能夠多讀書,讀好書,不斷積蓄 「知識的力量」,用知識創造財富,用智慧改變生活!
㈢ 議論文讓閱讀成為我們的信仰得答案
10.道理論證 讓閱讀成為我們共同的信仰(讓閱讀成為我們的信仰)
11.《名人傳》中的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列夫托爾斯泰在肉體和精神上都經歷了人生的種種磨難,卻為創造不朽的傑作貢獻了畢生的精力。他們是在經歷了超越常人的磨難之後才成為偉人的,其高尚品格和頑強奮斗的精神激勵了千千萬萬的人。 12.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突出強調了「不閱讀」對個人、家庭、學校、社會、民族所帶來的危害,增強了文章論證的氣勢,使文章更具說服力、感染力。 13.結構上:總結全文,與文題相呼應。內容上:從閱讀的廣度和深度方面強調閱讀給人生帶來的影響,從而使論證更加嚴密。發出號召,歸結出中心論點。 讓閱讀成為我們的信仰閱讀答案
㈣ 以閱讀為話題寫一篇議論文
你好
一,曾經讀過著名女作家畢淑敏的一篇名叫《閱讀是一種孤獨》的文章,今天看到這個作文題目,首先想到了這篇文章。「閱讀是一種孤獨」也是我對閱讀的一點看法,下面就來簡單談一談。 閱讀是一種環境上的孤獨。當我們捧讀一本書,徜徉在字里行間時,我們與文本對話,與書中人物對話,與作者對話,這時我們需要環境的清幽。嘈雜的環境固然也能讀進去,但很難走出來。閱讀需要一個寧靜溫馨的氛圍,一個無人打擾的「世外桃源」。曾記否,夜深人靜、細雨如絲的夜晚,我們坐在椅上,品一杯香茗,與書相擁,思緒在文字間遊走,情感在文字間跌宕,這樣的夜晚是何等愜意!曾記否,在孤燈相伴的夜晚,讀孔孟言、悟李杜詩、品劉墉文、賞清玄章,積智慧之沙建文學之寶塔,感悟文學之純美,悟得人生之真諦的思路過程! 閱讀是一種心理上的孤獨。「寧靜致遠」是一種大境界。閱讀,同樣需要一種境界,那就是心理上的孤獨。所謂心理上的孤獨,並不是說心理上的孤僻,而是閱讀時需要達到的一種境界。祛除蕪雜的思想,凈化心靈的空間,是閱讀需要的一種境界。不管是瀏覽,還是精讀,都要有一種心理孤獨的境界。這樣,才能真正咀嚼文字的魅力,才能真正走進作者給我們營建的思想空間。 閱讀是一種精神上的孤獨。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無一不是精神上的強者。閱讀,是一種獲取知識的渠道,是一種豐厚人生積淀的好方法。書籍是人類最好的精神朋友,是至高無上的朋友。人世間,很多事情都是得失參半,當你得到其中的一部分時,同時也意味著失去了一些東西。閱讀也是這樣,當你在享受讀書帶給你的快樂時,你也失去了與朋友觥籌交錯、推杯換盞的時刻。但作為一個真正讀書的人,不因失去這樣的機會而惋惜,而是更加慶幸失去了這樣的機會,因為他們深知閱讀是一種精神上的孤獨,沒有精神上的孤獨,也就不是真正的閱讀,只有在精神領域全方位地閱讀,才是閱讀的真正要義。 閱讀是一種環境、心理、精神上的孤獨,這樣的孤獨是大智慧的孤獨,我喜歡這樣的孤獨! 閱讀就是孤獨!但在孤獨的時候,我懂得了閱讀!
二,
閱讀•生活
閱讀文學作品是打開了一扇窗,閱讀生活是打開了一道門.
閱讀不知道是在什麼時候走近了我的生活,我只知道,它已經成為我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當晚霞逐漸隱去的時候,總喜歡洗凈自己的身體與靈魂,打亮台燈,然後在陽台上虔誠地掀開一片書頁.任庭前花開花落,閱讀中的世界卻始終如一的精彩.
我相信作家是用感情用心靈去寫作的,他們將一個活生生的異域展現給我們.每當讀到「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我面前就冉冉升起一片落日的大漠;每當讀到「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我面前就展現出煙雨江南的水霧紛紜;讀著《瓦爾登湖》沉入夢鄉時,我總成為了書中的主角;讀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總含著熱淚振臂高呼……閱讀停留了時間,連接了空間,最重要的是連系了作者與讀者的雙眼與心靈.
「三年得兩句,一吟雙淚流」,這樣的誠摯,讓我對閱讀產生了無限的熱愛、尊重與敬意.
然而,這一天,一切都變了.
我看到了一個集市,骯臟的街道,粗魯的肉販,逃課的孩子.沒有華麗的詞藻,但那個舉起手掌游泳的孩子已深深地印入我心中.這是沈從文的《我在讀一本小書的同時又在讀一本大書》,語氣如此平淡自然,就好像領著我在那一條道路上行走.我在閱讀嗎?不,我在走路.
那一年,沉迷於哲學、心理學、《聖經》的我就這樣驚醒了.抽象離我遠去,我看到了自己貧瘠的思想.我想起了海子,想起了他躲在泡麵房裡的一句「從明天起,關心糧食與蔬菜」.我覺得,這些年來的閱讀來得太輕易,太豐富,就像隔窗看花,拙劣地想像他人的夢.這種閱讀太廉價,就顯得毫無分量.多年來的積累,寫出來還是一紙空文.我的閱讀之路,也許還有很長的路途要走.
於是,開始下定決心寫日記.寫下生活中平凡的細節.走進了染滿泥污的市場,親眼看肉販子如何將零錢一張張鋪在豬肉上,親眼看雞販如何吹弄雞屁股,親眼看那行人如何將唾沫一口啐在泥污里任車輛駛過.那一夜,我跟從文一起閱讀.我覺得自己還是一個稚嫩的孩子.
是的,文學源於生活,文學作品是教會我們去閱讀生活,教我們重回堅實的大地.當我的手在日記上遊走時,我想我真到了一扇門面前,這兒,我讀了,我寫了,這才是閱讀的開始.
三,沿路有你
從呱呱墜地到蹣跚學步,我的世界裡只有單純的快樂,前方是一片迷茫.直到我遇上你,閱讀,你那豐富的精神世界倏忽燃亮了我的前方,你教會了我什麼是理想,什麼是追求,在我那激情飛揚的理想路上,沿路有你.
是你教會我追逐理想的激情.我讀《劉翔自傳》,在藍色的愛琴海邊,他用燃燒的激情在奧林匹斯山上鐫刻的「亞洲速度」的神話使我震撼;在綠色的萊蒙湖畔,他坐在12秒88的計時版上的仰天長嘯使我熱血沸騰.「天生我翔」,何等雄壯,何等豪邁!這些都透過閱讀源源不斷地貫注入我的內心,我深刻地感受到未來就在我的手中.我讀《喬納森海鷗》,我終於明白「完美不是時速1000英里抑或100萬英里,任和數字都是有限,而完美是無限的.」書中的激情洋溢進我的心,我清晰地聽見前方的呼喚,我要飛!
是你教會我追逐理想的勇氣.讀《屈原列傳》,讀《離騷》,我讀出了「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能與日月爭輝的巍巍人格.讀《志摩的詩》,我讀到那一匹瘸馬向黑暗中挺進只為尋一顆明星的浪漫.讀《孫子世家》,讀《論語》,我看到那「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可親長者形象躍然紙上.閱讀向我發出沉重的叩問:在流言蜚語中是什麼讓屈原不懈追求他的美政?在戰火紛飛中,是什麼讓志摩執著於美、自由和愛?在禮崩樂壞的年代,是什麼讓孔子奔走四方渴望著「克己復禮」?我終於明白,有一種東西無法用功利的尺去衡量,那種「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對於理想純粹的浪漫主義追求是偉大而神聖的.他們的生命承受著悲劇,但絕不悲涼!於是,我開始「撐一支長蒿,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里放歌」,只因沿路有你.
是你教會我追逐理想的不滅的希望.讀《吶喊》,讀《彷徨》,魯迅先生告訴我「希望是附麗於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讀《西西弗斯的神話》,加繆先生告訴我如果西西弗的每一步都有希望作為支撐,那麼他的悲劇又何在呢?我終於領悟,前面是什麼,我們無法估量,但此時此刻我正堅實地踏在大地上,這就是希望!正如汪國真高呼「既然選擇了遠方,就只顧風雨兼程」;正如韓東堅信「山的那邊是海」,我也相信在我所能把握的必然之中我必定能創造生命的精彩.
我從不停下,我從不放棄,「未來是美麗的,向它突進吧!」你在路邊向我高呼.我無所畏懼,只因沿路有你.
四,在閱讀中收獲真善美
在寧靜的午後,斟上一杯醇茶,捧上一本心愛的書,在日影下細細翻閱,書香與茶香在那個午後醉了我的心,我彷彿神遊天外,見到了書中的人物,他們在教我什麼才是真善美.
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我苦苦追尋著真的影子.《葯》中,華老栓握著那個帶血的饅頭,懷里抱著身體已冰冷的小栓.在淚眼朦朧中魯迅發出振聾發聵的一聲大吼:封建社會扼殺了人的本性,要我真,去新社會找吧!《駱駝祥子》里,祥子還拉著他的手拉車在烈日里奔走,只是他早已不是那個善良單純的祥子,他的麻木,他的墮落早已銷去了他的魂.老舍告訴我:真早已不在了!我抬頭眺望,真原來還在,他在冰心的小桔燈上,在沈從文的邊城中,也在於秋雨的苦旅中,人們依然在用心追求著真的境界,「真」如同一顆被重新洗滌過的珍珠,在我們心中閃閃發亮.
在閱讀童話的過程中,我在苦苦追尋著善的影子.《海的女兒》中美人魚為了王子的幸福,甘願犧牲自己,化作朝陽中那脆弱的泡沫,我讀罷潸然淚下,為了這凄美的愛情,也為了美人魚的善良;《小王子》中那個滿頭柔軟金發的小王子走過無垠的沙漠,對我說:「請幫我畫一隻羊.」銀鈴般的笑容,憂傷的表情,時時提醒我,不要拒絕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你的幫助,可能會像甘露一般滋潤一顆瀕臨絕望的心.
在閱讀詩歌的過程中,我在苦苦追尋著美的影子.「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中那綿綿的霧氣溯流向上,彌漫了我干澀的眼睛;「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中那西落的太陽將淺淺的陽光覆在我身上,我看到了那暖暖的光芒;「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送元二使安西》中那清新的泥土氣息撲面而來,讓我感到了春天的可愛.一首首詩歌輕輕叩開了我的心靈,將我帶到了久違的大自然,接觸到另一種真實,另一種美.
用如水的心境閱讀,我終於感受到美、善、真的存在,它們如天籟般傾瀉下來,讓我在閱讀的午後,在香氣縈繞之間,獲得了另一種心情.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㈤ 論文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閱讀水平
給你兩篇文章 自己總結去:
第一篇: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閱讀能力強的學生多數學習成績好,而且學的輕松;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多數成績上不去,學的還挺苦。因此,我在教學時格外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閱讀能力有那些呢?
1、認讀能力。認讀不是孤立的讀出字音,也伴隨著初步的理解。認讀時,必須要逐字逐句的讀,朗讀要讀准字音,默讀要看清楚每個字每個詞。
2、理解能力。它是閱讀能力中最基本的成分。較好的閱讀能力,不僅指能順利的讀,而且能較充分地,正確的把握閱讀材料的中心。學生往往偏重對閱讀材料表面含義的理解,而忽視閱讀的真正目的。因此,要教兒童逐步獲得理解字、詞、句、篇的能力和初步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閱讀能力。
3、感受能力。在教學中,常常會發現學生簡單的說:我喜歡這篇課文或者我討厭這本書。這些情感的流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們的「童心」。兒童常把自己當成故事中的主人公,當他讀到有關小主人公說的或做的事時,只要他能夠理解或認為反映他自己的思想感情時,就會讀的十分起勁,甚至讀上數遍,完全被書中的人和事吸引住了。這時就與書中主人公的感情溝通了。所以教學中要培養學生把文章中的思想感情轉化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4、記誦能力。記誦貫穿在朗讀,默讀和背誦過程中,在朗讀和默讀時,也有記憶活動參與,通過熟讀,達到背誦。背誦能提高記憶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同時,背誦也是積累知識的重要方法。
那麼該如何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激發興趣
一個人做他感興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發揮80%以上;而做他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揮20%。這些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興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課外閱讀的巨大動力。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特別是對於那些初學閱讀的學生來說,教師應該大力激發他們的閱讀動機,使他們在頭腦中將閱讀與樂趣相聯系。那麼如何激發閱讀的興趣呢?
首先,針對學生閱讀了大量的讀物,希望能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認可與贊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可以開展一些朗誦、猜謎語、成語接龍、歇後語對接、講故事比賽;還可以開展一些名人名言交流會,讀書心得、讀書經驗交流會等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比如:我在班裡開展了一次「讀一本好書」講故事比賽,參賽同學講得滔滔不絕,觀眾聽得津津有味,不但增長了知識,而且大大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所以大力開展多樣的讀書活動,能極大地激發學生閱讀的信心和熱情。
其次,古詩詞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它句式整齊,韻律感強,琅琅上口,易讀易記,深受人們喜愛。讓學生從小誦讀古詩詞,不僅有利於發展語言,提高智力,而且能陶冶情操,培養文字鑒賞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
在平時的詩歌指導時,安排每周背一詩(詞)。在對每首詩詞拓展時,採用「同題異文」(同一題材的詩詞)、「同人異文」(同一作者的詩詞)、「同意異文」(同一情感類型的詩詞)等途徑擴大古詩文的閱讀量。在進行詩文感悟時,以感受為主,理解為輔。主要以誦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去美讀,去背誦,去想像,讓學生能上口,有滋味就行。
古語有雲:「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等,其中「見」、「作」、「吟」均是有所感悟的表現,也是語感的初步生成。這樣積累一多,語感不斷得以積淀,學生的語文素養自然也就形成了。
第三,我們還可以根據學校組織的活動、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自辦手抄報和手抄小雜志。這學期,為了了解學生閱讀的情況,我們班辦了一期以讀書為主題的手抄報。學生為了辦報,大量閱讀了怎樣讀書的有關知識,然後再對所讀知識進行選擇、編輯、抄寫、插圖,還真辦出了像模像樣的報紙。學生辦的報紙無論好壞我都給他們張貼展覽。學生在相互觀摩、互相學習比較中,又悟到很多東西。這樣的活動每學期可組織多次,使學生在辦報刊的過程中,提高選擇及加工信息的能力。
二、選好讀物
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閱讀時往往帶有盲目性、隨意性,這樣就不能提高閱讀的質量。因此,指導學生選擇健康、有益的讀物很重要。
大量的閱讀益處多多,但開卷未必有益。別林斯基說得好:「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閱讀的書,比不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這樣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所需要的讀物。」時下出版物眾多,魚目混珠,所以指導學生正確地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非常重要。
(l)思想健康。好書,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跡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學的知識豐富人。我們要教育學生讀好書,使他們從好書中認識真、善、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而受年齡、閱歷、水平限制,小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還不夠強,所以我們不能低估不良讀物給我們小學生帶來的副作用。
(2)因人而異。據有關方面調查,因學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小學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女生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而男孩則對史地、體育、科學等方面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愛好進行了解,到介紹時就有的放矢了。
(3)有趣味性。知識的海洋對於少年兒童有著極大的誘惑力。宇宙的奧秘,諸如地球的形成,人類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聞,森林中的動物之王,歷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關於未來世界的科學幻想……都會引起他們認識世界的熾烈慾望。教師要有計劃地幫助學生選擇適合他們閱讀程度的課外讀物。
(4)注意閱讀的廣度。魯迅先生在《給顏黎民的信》中告誡青少年:專看文學書不好,只看一個人的著作也不好。《教學大綱》要求六年制小學生課外閱讀不少於150萬字的分量,無疑是我們要注意閱讀的廣度,在尊重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只有廣泛地閱讀,才能補課堂教學的不足、課本閱讀的不足。
三、授人以漁
古人授之以漁的道理我們都知道,學生已激發的閱讀興趣要保持、穩定、持久,必須教給學生讀書方法,並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緊緊抓住課文,實行精講多讀,教會學生獨立閱讀的方法,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自覺性。隨著閱讀教材的進度,教師應該堅持「一篇帶多篇,課內得法,課外受益,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把課外閱讀內容作為課內知識的擴充。學生在課堂上學會了獨立閱讀的方法,在課外閱讀中,豐富了語文材料,擴大了知識面。根據小學生年齡特點及知識水平,應著重教會以下幾種方法。
1、保證有充足的時間去讀書和思考
「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我們要還給學生讀書思考的時間,發現,探索的時間。」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
2、培養學生自學,自悟,自得的能力
讓學生獨立地查找資料,弄懂字詞意思,理清文章寫作順序、主要內容,畫出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並在初讀中思考、提出不懂的問題,然後再抓重點詞句讀讀、想想、畫畫、演演,運用多種感觀體會語言含義,與課文情感產生共鳴,探究語言規律。最後讓學生談談自己讀懂哪些語句,文章為什麼這樣命題?這樣開頭、結尾?課文寫了什麼?怎樣寫?這樣寫好在哪裡?你知道為什麼這樣寫?所有的這些讓學生自己體味出來。
3、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現在不少小學生到畢業時還不會讀書,朗讀時丟字加字,甚至讀破句;看課外書籍,走馬看花,不求甚解。所以我們從低年級起就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認真讀書的習慣;帶著問題讀書的習慣;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自己我評價習慣等等。
4、堅持以讀為本,重視多種形式的讀
閱讀理解能力是以感悟,體驗為基礎的重要能力。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的熟,不解說自曉其義也。」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學生可以以多種閱讀方式,如:自由讀,輕聲讀,默讀,大聲朗讀,分角色讀,分組讀,吟誦,背誦,表演等等。
5、學會積累
指導學生從課外讀物中吸取營養,學會積累。語文學習的基本途徑是積累與訓練。常言道:「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道理就是如此。中國古代學習論認為「積漸成學」是讀書之規律,如孔子主張「博學於文」;荀子論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近現代的學習理論研究揭示,心智技能的學習與形成有賴於積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就認為 「學習的過程是逐漸積累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創造一切條件,幫助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激發其讀書興趣,積累盡可能多的典範性的語言材料,積淀盡可能多的語感經驗,不斷豐富學生的「心理詞典」。
因此,規定每個學生准備一個積累本,把自己在閱讀中學到的佳詞美句抄錄下來,以便今後運用,這是必不可少的。在學習中,要經常給學生講積詞的好處,告訴他們「好腦瓜比不上爛筆頭」。有了積累本,就向有了個詞彙小倉庫,寫起文章來再也不愁沒詞了。在積詞中,有些學生可能辨別不出那些是該積的好詞,我們就應該選讀幾篇短文,告訴他們那些詞用得好,好在哪裡,提高他們的鑒賞力。
學習的目的在於運用,運用又是更主動的學習。在上課回答問題或平時交談中,一旦發現學生運用了課外書或積累本上的新詞,應立即予以表揚鼓勵。學生在作文時運用了所積的好詞語我們就加上紅圈圈,並在班上朗讀。要求學生不但要寫得出,寫得快,還要寫得通,寫得美。
6、 閱讀教學後進行仿寫、敘寫
閱讀完一篇文章後,說說自己在寫同類文章時,有哪些地方可以借鑒,然後進行仿寫、敘寫。趁熱打鐵,讀寫遷移,是練習寫作的最好時機。如在讀完《走進大自然》後進行續寫,讀完《三味書屋》後仿寫一篇《我的小屋》,學完《爬山虎的腳》後仿寫一篇植物。總之,學完人物篇仿寫人物,學完景物篇仿寫景物,學一類,仿一類,讓學生有樣可照,仿的輕松練的愉快。從學到仿,然後是創造寫,最後是學會寫,寫出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7、 開展一些實踐活動
小學生都喜歡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因此,創造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能使學生享受到閱讀的樂趣,感受到閱讀的重要性。從而更進一步激發他們閱讀的熱情。
(1)課前三分鍾,輪流朗讀。利用課前三分鍾,讓學生輪流上台念一段自己摘抄的優美語段,不僅能增加語匯的積累,又能促進學生在課外自覺認真的閱讀。
(2)舉辦朗讀,講故事比賽。通過舉行比賽,在班裡掀起讀書的熱潮,引發課外閱讀興趣,促進學生大量閱讀。
(3)結合課文內容,編課本劇。學生自編自導自演,不僅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審美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表演能力,還提高了他們與他人的合作能力。
(4)結合一個話題,開展有趣的辯論會。在閱讀的基礎上,鞏固讀書成果,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5)開展「向你介紹一本好書」的讀書活動。由學生經過自己篩選後,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讀過的一本好書。學生為表現自己,必定行動起來,積極閱讀並認真比較。這樣既達到了訓練閱讀的目的,又培養了學生的概括表達能力。
總之,閱讀是我們人類的一個新的生活領域,是人類發展的一種重要的精神資源。我們在培養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更應注意學生興趣的激發,注意閱讀方法的指導,並重視閱讀效果,給予正面的引導,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健康、和諧、全面發展。
第二篇: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少年時期的閱讀更是美好人生的起點,審美情感的起點、人生體驗的起點。《語文課程標准》規定了每個小學生在小學六年的閱讀量至少達到145萬字。新課程標准還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這實際上也是給語文教師提出了重要的要求,即如何完成語文課程標准所提出的閱讀要求,為小學生提高閱讀能力提供幫助。筆者結合幾年的工作經驗,談一下比較粗淺的看法。
首先,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要激發閱讀興趣。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願。」只有學生有了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閱讀產生主動需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慾望,要盡量給學生創造一個讀書環境,為他們提供閱讀的時間和空間,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趣味活動。
根據學生的差異推薦書籍。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應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學段、性別、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向學生推薦合適的書籍。如小學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等感興趣,女生喜歡有故事情節的書,男生對體育、科學等方面的書有興趣。
作為教師,要抓住大閱讀這一活動,經常開展一些「講故事」、「猜謎語」、「讀書心得交流會」、「知識競賽」、「朗讀比賽」、開設書評宣傳板、開設家長課堂,開展「親子共讀」等讀書經驗交流活動,讓學生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如定期每月舉辦一次讀書會,會上讀者交流讀書體會。再如五六年級學生開展講故事比賽,讓三四年級學生來觀看比賽,就能取得雙重效果,不但增長知識,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從中找到了學習的榜樣,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其次,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要營造濃厚的讀書環境和氛圍。教師要充分發揮學校圖書館(室)的作用,使圖書館(室)切實為學生服務,提高學校圖書館(室)的利用效率。可與圖書管理員溝通,定期分班級開放學校圖書館(室),鼓勵學生借閱圖書,開展讀書競賽活動。如把一周的每一天都按年級分班安排出來,爭取每一個班每一周至少到圖書館(室)看(借閱)一次書。另外,還可發動家長幫助和指導子女購買一些合適的圖書並制定好讀書計劃,有的放矢地進行閱讀。這樣,小學生處在濃厚的讀書環境和氛圍中,他們就能積極主動地尋找閱讀材料,然後就興致勃勃地閱讀。
再次,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要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方法。培根說: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道其中的大概即可,而對於少數好書,則要精讀、細讀、反復地讀。讀書的方法大體分為兩種,即略讀和精讀。略讀是對文章進行粗略地快速地閱讀全文,包括文體、作者、說明等。其目的是明確背景,抓住主線,了解文章梗概,把握主旨。而精讀則是對全文的研究。精讀時注意要結合語境,全面理解;要理清思路,把握文意;要理解文章深層含義。精讀時還應引導學生採用品讀、背誦、寫體會、摘錄等方法促進對精讀的理解、運用。精讀與略讀是相互關系、互為補充的。如一本書值不值得精讀,一般是先略讀一翻,看看有沒有值得精讀的內容。比如讀到一些精美的段落、名言警句時,不妨把他摘錄下來,背一背。這樣,精讀與略讀有機結合起來,既能保證有較大的閱讀量,又能確保閱讀效果。又如(冀教版)《語文》在精讀和略讀之後,教材安排了「閱讀鏈結」的學習內容。它更具有瀏覽的閱讀特點,在不增加篇幅的情況下,擴大了閱讀范圍和信息量;為學生提供搜尋信息、資料的範例及其方法、途徑;成為學生聯系實際、切入生活或滲透研究性學習的埠與鏈接點;為學生的口語交際、習作提供了選材立意的生長點。
總之,在新課程標准指引下,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廣大學生的一個全新的學習領域。為了讓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作為教師,應充分認識到閱讀能力的重要性,並積極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㈥ 如何閱讀論文
精心選擇第一篇文章 。閱讀某個領域的論文時第一篇文章很重要,可以向有所成就的高人請教,比如你的導師、師兄、師姐。最好以一篇 最近的出自名家的survey級別 的論文。這樣就能以點帶面走進這個領域。文章會讓你對整個方向有一個整體的認識,而且 文章後面豐富的參考資料也是你開始下進行下一步閱讀的指向標 。還有就是先看綜述性文章,如果英語不好,最好先看中文的,這樣可以搞清楚概念。 多思考 。有人把論文當成小說讀、電視劇看,我覺得從培養興趣的角度來說是沒有問題的。但是讀小說,電視劇只需要Input,不需要Output,而我們讀論文不是為了讀而讀,而是為了有創新,創造出新的價值,所以還是發動你的大腦,努力思考吧,從這個意義上說有點像打電子游戲:看著別人的打法,我們要自己開發出一些新的路子和打法。但是如何讓自己思考呢?最好方法就是 帶著問題去閱讀。 記筆記。閱讀一定要記筆記。有兩類筆記,一類是閱讀時記下來的筆記,我一般就寫在論文旁邊的空白處,這些主要是我看論文時迸射出的火花,它們轉瞬即逝,所以一定要記下來;另一類是閱讀後的筆記, ,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印象而且可以從整體上再規整一下自己的思緒。現在我每讀完一篇論文就會把我 讀這篇文章的原因、它的主要內容、以及我自己的思考都記錄下來。 量變到質變 學會分類。 對每篇讀過的文章都要進行歸類。 翻譯 。這是一個有些爭議的方法。至少我的英語不是那麼好,我會將優秀論文的某些關鍵部分翻譯成漢語,在翻譯的過程中我會有個新的認識 三種閱讀。對於不同的文章,要有不同的閱讀方式。第一種閱讀僅僅 看摘要,來決定是否值得閱讀 ;第二種閱讀還要看 引言、相關工作和結論 ,以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和創新點;第三種閱讀就是精讀。 堅持。如果你真的想投入學術的道路,那就一定要有耐心,要養成常年閱讀論文
㈦ 什麼叫閱讀論文
那是不是就是讀後感啊
㈧ 讀書使人進步 議論文600字
書是傳播人類文化的使者, 自從印刷術發明以來,這事實就一直存在著,並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不會改變.用思維接觸文字,用大腦去想像,用心靈去感受。當你讀書時,你的思維在書中神遊,你的情感在書中起落,在書中你可以體會到任何喜怒哀樂,書的魅力就在於此。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一位漁民的兒子,白天,他跟父親打魚,晚上,躲在板棚里看書.一天,父子倆在海上打魚,忽然,一陣狂風,大海掀起了巨浪,船上的帆篷被吹落,情況十分緊急.他不顧一切,沿著搖晃的桅桿爬上去,很快就把吹落的帆篷扎結實了,漁船恢復了平穩.狂風過去後,父親把他拉到身邊,笑眯眯地說:「孩子,我要獎賞你的勇敢,給你買件鹿皮上衣,好嗎?」小孩搖搖頭。「那你要什麼呢?」「爸爸,我要買一本書,其他我什麼都不要!」「難道一件鹿皮上衣還比不上一本書?」「爸爸,我想要一本好書,什麼知識都有的書。比方,天上的星星為什麼會掉下來,為什麼黑夜過去就是黎明……」父親和水手們聽了,都驚奇得睜大了眼睛。長大後,小孩成了著名的科學家。他的科學研究范圍很廣,涉及自然科學的許多領域。在科學研究的同時,他又進行文學創造和語言學、歷史學研究,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有價值的作品。他就是俄國著名的詩人、語言學家和歷史學家羅蒙諾索夫。
有人說過:「知識是學不完的。活到老學到老。」就象我的爸爸一樣,40多歲了,但仍然一邊工作、一邊學習。我問他到底為什麼,爸爸摸摸我的頭,語重心長地說:「要使社會進步,那麼我們人類必須先提高自身的素質,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與社會接軌,才不會被社會淘汰,所以你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呀!」我的老師們也一樣,她們每個星期都堅持業務學習進行教學研究,老師說過:「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
是啊!書,是知識的寶庫,是她,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豐富了我們的生活;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她,幫助我們不斷提高、不斷進步。因此,在新的世紀里,願同學們都來與書作伴。只有博覽群書,才能使我們知識淵博;只有與書相伴,思想才不會貧脊、身心才能得到陶冶,生活才能充滿情趣。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同學們,讓我們一起暢飲這「源頭活水」吧!攀登這人類進步的階梯,成為知識的富翁,精神的巨人,成為祖國21世紀的高素質的建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