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我國四大發明有哪些作用

我國四大發明有哪些作用

發布時間:2021-07-09 15:12:49

Ⅰ 我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世界的影響有哪些(越詳細越好)

中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對西方科技發展產生一定影響,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便利了文化的傳播。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枷鎖。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
四大發明,在人類科學文化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這些偉大的發明曾經影響並造福於全世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前進。火槍,火箭,火炮等武器全部由中國發明,宋朝由於單兵作戰素質不高,因此大力發展軍事科學技術,以求平衡,影響世界的火葯武器由此誕生。
明朝期間對各種火葯武器都進行了相當多的改造,因此明朝的軍事科技達到了世界的巔峰。同時明朝還積極地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但從17世紀開始,當西方國家利用指南針環游世界,積極開發殖民地的時候,清廷統治者卻開始對外實施徹底的閉關鎖國政策,對西方世界的興起一無所知,中國開始落後於西方各國。
造紙術影響
早在西漢時,中國勞動人民就已造紙。東漢時,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破布和舊漁網等材料製成植物纖維紙。蔡倫他曾被封為「龍亭侯」,所以人們把他創造的這紙叫做「蔡侯紙」。從6世紀開始,造紙術逐漸傳往朝鮮、日本,以後又經阿拉伯、埃及、西班牙傳到歐洲的希臘、義大利等地。1150年,西班牙開始造紙,建立了歐洲第一家造紙廠。此後,法國(1189)、義大利(1276)、德國(1391)、英國(1494)、荷蘭(1586)、美國(1690)都先後建廠造紙。到16世紀,紙張已流行歐洲。中世紀的歐洲,據說抄一本《聖經》要用300多張羊皮,文化信息的傳播因材料的限制,范圍極其狹小,紙的發明為當時歐洲蓬勃發展的教育、政治、商業等方面的活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印刷術的影響與爭議
中國隋唐時期,人們把刻制印章從刻石上拓印文字兩種方法結合起來,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唐代留下的《金剛經》,精美清晰,是世界上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868年)。11世紀中期的宋代,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印刷術得到普遍推廣。中國的雕版印刷大約在公元8世紀傳到阿拉伯,11世紀以後,又由阿拉伯傳的歐洲,12世紀左右傳到埃及,隨著造紙術的傳播,紙張先後取代了埃及的紙草,印度的樹葉以及歐洲的羊皮等,引發了世界書寫材料的巨大變革,14至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印刷術。
歐洲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國南部的《聖克利斯托菲爾》畫像(1423年),晚於中國約600年。1450年前後,德國人受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影響,創制了歐洲拼音文字的活字,用來印刷書籍,比畢升晚了400年。印刷術傳到歐洲後,改變了原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接受較高教育的狀況,為歐洲的科學從中世紀漫長黑夜之後突飛猛進發展以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質條件。
1584年西班牙歷史學家,傳教士岡薩雷斯· 德·門多薩在所著《中華大帝國史》中提出,古騰堡受到中國印刷技術影響;中國的印刷術,通過兩條途徑傳入德國,一條途徑是經俄羅斯傳入德國,一條途徑是通過阿拉伯商人攜帶書籍傳入德國。中世紀歐洲書寫都用羊皮紙卷,並無「書籍」和「印刷」的概念。古騰堡以這些中國書籍,作為他的印刷的藍本。門多薩的書很快被翻譯成法文、英文、義大利文,在歐洲產生很大影響。法國歷史學家路易·勒·羅伊,文學家米歇爾·德·蒙田等,都同意門多薩的論點。法國漢學家安田朴曾以「歐洲中心論欺騙行為的代表作:所謂古登堡可能是印刷術的發明人」為題,論證歐洲的活字印刷術來源於中國。([法]安田朴《中國文化西傳歐洲史》)
火葯的影響
中國在唐朝時期就已發明了火葯,並最早用於軍事。10世紀初的唐未,出現了火炮、火箭,宋時火器普遍用於戰爭。蒙古人從與宋、金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葯、火器的方法,阿拉伯人從與蒙古人作戰中學會了製造火器。歐洲人大約於13世紀後期,又從阿拉伯人的書籍中獲得了火葯知識,到14世紀前期,又從對回教國家戰爭中學到了製造火葯、使用火器的方法。火器在歐洲城市市民反對君主專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火葯的發明大大的推進了歷史發展的進程,是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支柱之一。
恩格斯指出:「火器一開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為依靠的新興君主政體反對封建貴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貴族城堡的石牆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槍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治跟身披鎧甲的貴族騎兵隊同歸於盡了。」
指南針的影響
早在戰國時代,中國就已經根據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製成了「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期,人們發明了用人工磁化鐵針的方法,製成指南針,並開始應用於航海。南宋時,指南針普遍應用於航海,同時傳到阿拉伯。13世紀初指南針傳入歐洲。指南針在航海上應用,導致了以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這打大大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
歷史意義
四大發明是中國漢族先民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跡,是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象徵
① 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②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③ 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提供了條件;
④ 火葯武器的發明:火葯武器的使用,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Ⅱ 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什麼它們對於推動社會的發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分別是造紙術,印刷術,火葯,指南針

  1. 造紙術的出現,使紙從此成為傳播文化、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是人類文字載體的革命;

  2. 印刷術的出現,加快了文化的傳播,改變了過去只有上等人才能讀書的狀況;極大的促進了文體的傳播。

  3. 指南針發明及應用於航海,促進了中國航海事業的發展,為歐洲航海家進行發現美洲和環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條件,促進了世界貿易的發展;

  4. 火葯武器的使用,改變了軍事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階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Ⅲ 我國四大發明有什麼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一般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印刷術。
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並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四大發明是中國漢族先民為世界留下的一串光耀的足跡,是人類文明進步作出巨大貢獻的象徵
① 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
② 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
③ 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提供了條件;

Ⅳ 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什麼

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及印刷術。

四大發明,是關於中國科學技術史的一種觀點,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重要創造。

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艾約瑟提出並為後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1、指南針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

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北方,E指東方,W指西方,S指南方。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Compass)的國家。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了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吸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

經過多方面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實用的指南針。最早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體做成的,這說明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很早就發現了天然磁鐵及其吸鐵性。

據古書記載,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正處在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更是興盛發達,因而促使了采礦業、冶煉業的發展。

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從鐵礦石中認識了磁石。最早的指南針是司南。

2、造紙術

造紙術是中國四大發明之一,人類文明史上的一項傑出的發明創造。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中國古代勞動人民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

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晾乾之後剝離下來,可用於書寫。這種漂絮的副產物數量不多,在古書上稱它為赫蹏或方絮。這表明了中國造紙術的起源同絲絮有著淵源關系。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紙張,很大可能是起源於中國南方,並且和嶺南地區特別是環珠江口周圍6000多年前涌現的豐富的樹皮布文化體系有密切關系。

中國自上世紀90年代環珠江口包括香港出土大量石拍,其中,深圳咸頭嶺遺址出土的不同時期石拍,科學測年表明距今6800年前或更早,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樹皮布製作石拍,揭示出中國嶺南地區是世界樹皮布文化起源地。

研究證明樹皮能通過拍打,做成像紙一樣的載體,其存在可能已有數千年之久。樹皮布在南中國很早已存在,東南亞和中美洲也有使用樹皮紙的傳統。

3、火葯

四大發明中的火葯除了可製作煙花和炮仗等,亦是一種炸葯,被運用到戰爭上成為軍事用途。據載起源於唐朝甚至秦朝。宋朝時期,約12世紀中期已經發展出具有一定殺傷力的單兵火器(火銃)以及連發式火器(連銃)用於彌補當時宋人戰鬥力不及金人的劣勢。中國在實用性火器的使用上早於歐洲五個世紀左右。

而歐洲人約在13世紀時才懂得黑火葯的作用,而經過數個世紀的發展與改良,主要是粒狀火葯和火帽等發明,黑火葯兵器乃逐步取代冷兵器,在陸地戰爭戰術、攻城築城技術以及海軍戰列艦的發展和戰術等各方面,造成革命性的影響。

而黑火葯作為爆炸葯和推進劑,一直到十九世紀中後期才逐漸被無煙火葯、三硝基甲苯、苦味酸、季戊炸葯、旋風炸葯等新發明的炸葯所取代[,這些新炸葯則不是中國人的發明。

4、印刷術

據載是北宋時期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但四大發明中的活字印刷術並非現代印刷術的前身,而據李約瑟所論北宋制的膠泥活字印刷術有許多劣勢的地方。它與造紙術一樣對知識的保存和流通造成影響。

另外,印刷術的發展與早期的印章無直接關系,古代印章在古埃及、古希臘、兩河流域都有使用。美國考古學家在中亞土庫曼安納烏曾於2000年10月發掘出距今4300年的中亞印章,其文字仍有待考證。

(4)我國四大發明有哪些作用擴展閱讀:

一、世界影響

中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對西方科技發展產生一定影響。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枷鎖。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

而李約瑟對這四大發明的贊美和強調,使得這一說法獲得了中國的很大認同,並被寫進了教科書。

恩格斯在1857年發表的《炮兵》中寫道:「在中國,還在很早的時期就用硝石和其他引火劑混合製成了煙火葯,並把它使用在軍事上和盛大典禮中」。

火葯最早在公元9世紀晚唐時期的煉丹書籍中就有記載。

公元904年,楊行密軍圍攻豫章(今江西南昌),部將鄭璠命所部「發機飛火,燒龍沙門,率壯士突火先登入城,焦灼被體」,這是火葯最早使用於軍事記載,最早的火葯武器則出現在五代時期的敦煌壁畫。

十世紀五代時期的敦煌(時屬歸義軍)壁畫,目前所知最早的關於火槍和手榴彈的描繪。 世界上最早的金屬火銃出土於中國黑龍江,製作年代為1288年,現藏黑龍江省博物館



二、中國的其他發明

有聲音認為中國有不少發明創造,根本不止四大發明,亦有中國學者認為李約瑟對中國的發明過分拔高。

在《全球通史》一書中曾列出古代中國傳播給西方並對其造成影響的諸多發明,當中包括:

方板鏈泵、輪式碾磨機、水力輪式碾磨機、水力冶金鼓風機械、葉片式旋轉風選機、活塞風箱、拉式紡機、手搖紡絲機械、獨輪小車、火車掛鉤、航海運輸、車式碾磨機、耕畜挽具、馬蹬、胸帶挽具、軛、石弓、風箏、直升飛機螺旋漿;

活動連環畫轉筒、深鑽孔法、鑄鐵、卡丹式懸架、平圓拱橋、鐵索橋、運河船閘閘門、航海制圖法、船尾舵、火葯、火葯用於戰爭技術、磁羅盤(磁石匙)、磁針羅盤、磁羅盤用於航海、紙、雕版印刷、活字印刷、金屬活字印刷、瓷器

由於四大發明的說法來自於西方,因此近來有不少中國學者如余秋雨、王渝生等認為四大發明並不能代表古代中國的最高科技成就,並提出了新四大發明的說法。。

此外,羅伯特·坦普爾基於李約瑟而提出中國一百發明之說,著The Genius of China一書,獲得李約瑟肯定,作長達三頁的序言,稱之為自己《中國科學技術史》叢書的光輝縮寫。



Ⅳ 我國古代四大發明有何意義

1、造紙術:

到了西漢時期,一個叫蔡倫的宦官,不斷的實驗,改進了造紙的技術,使紙的成本大大降低,這就使東西方文明的交流方便了,促進了整個世界文明的發展。

造紙術的發明為當時歐洲蓬勃發展的教育、政治、商業等方面的活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2、指南針:

指南針在航海上應用,導致了以後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

這打大大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是我國先民根據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發明的,它的誕生直接促進了航海大發展。

3、火葯:

火葯到了南宋,能工巧匠們設計了突火槍,才真正意義上的把火葯用到了軍事上,其後很多年這種技術傳到了歐洲,在歐洲才真正的進行了發展,設計製造出了真正意義上的最接近現代的槍。

火葯的發明和使用,尤其是用在軍事上,使冷兵器時代迅速的結束,真正的推進了現代社會的迅速發展,在歐洲城市市民反對封建斗爭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4、活字印刷:

印刷術能夠大量的印刷相同內容的讀物,這些裝訂起來,就形成了很多本,更加方便快捷的使東西方進行文化的交流,推動歷史、文明的發展功不可沒。

印刷術傳到歐洲後,改變了原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接受較高教育的狀況,為歐洲的科學從中世紀漫長黑夜之後突飛猛進發展以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質條件。

(5)我國四大發明有哪些作用擴展閱讀:

1、造紙術:

漢代蔡倫發明的,發明家蔡倫當過官吏,大約在公元105年他把紙的樣品呈獻給當時的 皇帝。有關蔡倫發明紙的記載出現在漢 朝正式的史書中。

2、印刷術:

宋代徽州人。在唐代發明 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宋仁宗慶歷年間 平民畢升創造了活字印刷術。

3、指南針:

是張衡所發明,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 家、文學家,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利用 水力推動運轉的大型天文儀器「水運渾象」和世界上第一台預測地震的儀 器「候風地動儀」。相傳他還製造過 指南車、記里鼓車等,因其機械製造水 平很高,被尊稱為「木聖」。

4、火葯:

是杜詩東漢機械工程家。公元31 年發明水排,以水力傳動機械,使皮製的鼓風囊連續開合,將空氣送入冶鐵爐, 鑄造農具,用力少而見效多。

按時間順序是指南針、造紙術、火 葯、印刷術。

Ⅵ 我國四大發明各自的作用是什麼

指南針:以前歐洲人沒有指南針,對大海視為畏途,只能沿著海岸航行,跨不出歐洲大陸這個框框。中國發明的指南針傳到歐洲以後,哥倫布才敢於向大海挺進,去尋找傳說中文明富庶的中國,結果中國未找到卻發現了美洲新大陸,從而改變了歐洲發展的進程,改變了世界發展的格局。可見指南針這一發明對世界的影響是何等深遠。

火葯:中國是發明黑火葯的國家,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煙火生產國與出口國。中國的煙火行業不僅每年為國家創造了大量外匯,而且也以其精湛的煙火燃放技術,將中國特色的藝術煙花表演推向世界,並為國家贏得了許多榮譽。
煙火可為高空禮花彈類,中低空盆花類,地面煙火類,架子煙花類及舞台煙火類等,品種達幾十萬種。
煙火燃放共有三大類:音樂煙火燃放(又稱火的交響樂),傳統煙花燃放,舞台煙花表演(配合舞台表演施放煙花)。
音樂煙花,傳統煙花可以在大型體育場,海灘,江邊,水面上,公園內燃放,也可以特殊地形,特殊場所進行特殊編排,以獲取特殊效果。
我們運用中華民族音樂的優美旋律,搭配色彩絢麗,夢幻多姿,質量一流的中國煙火,在世界許多城市奉獻了幾十場具有中國韻味的「火的交響樂」,征服了海外觀眾。
在國內,我們出色地完成了建國45周年北京地區慶典燃放,九七年香港回歸的北京,上海等地的煙花燃放,同時我們在九九年昆明世博會開幕式,九八年大連服裝節開幕式等大型文藝活動中,成功的表演了舞台煙花。目前,我們已光榮地承接了建國50周年北京地區的慶典燃放任務。一九九九年,我們將迎來世紀之交,建國50周年及澳門回歸三大慶典。在這千載難逢的時刻,為了讓神州大地的良宵月夜處處輝映煙花的奇光異彩,為節日營造喜慶氣氛,我們為您承諾:一定以優質的產品,一流的服務,為您的活動成功增添光彩。

造紙術:造紙是一項重要的化學工藝,紙的發明是中國在人類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上,所做出的一項十分寶貴的貢獻,是中國化學史上的一項重大的成就。
在紙還未發明之前,甲骨、竹簡和絹帛是古代用來供書寫、記載的材料。但由於西漢的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甲骨和竹簡不能滿足發展的需求,從而促使了書寫工具的改進。
當時人們已開始應用小塊的絲綿製成的紙,因為考古學家於1933年在新強羅布淖爾發現了一張古紙,它是"麻物、白色,作方塊薄片,四周不完整,長約40厘米,寬約100厘米,質甚粗糙,不勻凈,紙 面尚有麻筋,蓋初做紙時所做,故不精細也″由於古漢時的紙張是由麻縷和絲綿,加上製法粗糙,所以紙張的質量不太好。而麻縷和絲綿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們用作造紙的原料,就必然會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難以得到迅速的發展,來滿足文化生活上對紙張的要求。
在新的客觀形勢要求下,蔡倫的出現便為造紙術帶來新突破,在《東漢觀記》卷二上記載:"蔡倫··有才學,盡忠重慎,每次休沐,閉門以絕賓客,曝體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樹皮及敝布、魚網作紙。元興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稱蔡侯紙″。從以上看來,蔡倫是用樹皮、破布、魚網造紙的。
雖然在蔡倫之前也有紙的存在,但是原料左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倫對新原料的發現,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破布、破魚網早已結束了它們本身的任務,成了廢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對造紙工業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活字印刷術: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和推廣應用,對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考證和捍衛中國印刷術發明權有著重要的意義,是向世界人民介紹中國文化文明的重要環節。

Ⅶ 我國四大發明是那些

四大發明是指中國古代對世界具有很大影響的四種發明。即造紙術、指南針、火葯、印刷術。

四大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且

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英國哲學家弗蘭西斯·培根指出,印刷術、火葯、指南針「這三種發明已經在世界范圍內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況都改變了:第一種是在學術方面,第二種是在戰事方面,第三種是在航行方面;並由此又引起難以數計的變化來:竟至任何教派、任何帝國、任何星辰對人類事務的影響都無過於這些機械性的發現了。」

馬克思評論:「火葯、指南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葯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了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
雖然沒有提到造紙術,但是正是它為印刷術的產生和推廣提供了必要條件。

四大發明在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印刷術、指南針、火葯和造紙術,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我國之所以成為文明古國的標志之一。古代,我國的科學技術在許多方面居於世界的前列。5世紀後的千餘年裡,歐洲處在封建社會之中。在這個漫長的時期里,我國的科學技術一直在向前發展,而歐洲的科學技術卻停滯不前。只是到了十五、六世紀,由於封建制度的瓦解和資本主義制度的逐步形成,歐洲的近代自然科學才得以誕生。

我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成為「資產階級發展的必要前提」(《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為資產階級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物質基礎: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便利了文化的傳播;火葯和火器的採用摧毀了封建城堡,幫助了資產階級去戰勝封建貴族;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裡,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資產階級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總之,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在人類科學文化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這些偉大的發明曾經影響並造福於全世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前進。

閱讀全文

與我國四大發明有哪些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