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創造發明 > 五雷正法的創造者

五雷正法的創造者

發布時間:2021-07-08 14:03:47

A. 五雷正法的雷法概述

內功在內功修煉上,五雷分屬五臟。五臟之氣攢聚,會聚為一,方能達於大道,掌握五雷之妙用。此稱作攢簇五雷,亦即是指雷法內功修煉達到五氣朝元的境界。《道法宗旨圖衍義》:希賢曰:五氣朝元,一塵不染,能清能凈,是曰無漏,肝為東魂之木,肺為西魄之金,心乃南神之火,腎是北精之水,脾至中宮之土。是以聖人眼不視而魂歸於肝,耳不聞精在於腎,舌不味而神在於心,鼻不香而魄在於肺,四肢不動而意在於脾。故曰攢簇五雷。(王樞曰:東方木雷在肝宮,南方火雷在心宮,西方山雷在肺宮,北方水雷在腎宮,中央土雷在脾宮)斬除五漏,寂然不動為道之體,感而遂通為道之用,斯五雷之妙也
道法認為,諸法之中,威力最大的是雷法。王文卿《雷說》,夫雷霆者,天地樞機。故雷乃天之號令,其權最大,三界九地一切皆屬雷可總攝。故此,在行法之時,多召役雷部將帥執行。且在召合(召將)之時,也特別強調本身的內功修為,強調聚合五行之氣,這五行之氣便為五雷。薩守堅《雷說》雷法為先天之道,雷神乃在我之神,以氣合氣,以神合神,豈不如響應答耶。召將是以本身五臟之氣化為五雷之神,與虛空之神混合為一,所以,召將又稱之為召合。
雷法的修煉,又特別注重內丹的修煉,並主張道體法用,即修成內丹與道合真為根基,發之於外,則形成種種神通變化,玄妙法技。內丹有成,先天一氣充盈,此先天一氣,又稱先天祖氣、混元一氣。道教講一氣化三清這一氣便是混元一氣,這混元一氣便是道。《王侍宸祈禱八段錦》:天地得此一氣,千變萬化,人為萬物之靈,得此一氣,可以感天地、動鬼神,呼吸風雲雷雨,無所不至矣。
雷法行持,有立極之說,即無極生太極,無極為原始狀態,溟洋大梵,寥廓無光。此先天混元一氣由無極而動,生為太極,才可發用,此即丹氣充盈、動而致用。一氣才動,風雷雲雨皆作,禽獸山木俱生。此即道為法之體,法為道之用的理論依據。因此,道教有一氣化三清之說,修道之士,依此無極生太極的理論,內煉形神,煉丹合道,便可廓然一氣初分,自覺神清氣爽,外欲不生,此身與天地相為表裡,造化皆在吾掌中矣。動天地,感鬼神,驅風雷,役萬物,無往而不可也。然後策役將帥,行持祈禱。《王侍宸祈禱八段錦》:凡欲行持,先服先天祖氣。萬千法門,皆始於此也可見凡丹修煉的重要。
雷法強調實修,亦表現在書符上。強調符之靈驗與否,關鍵在是否將自己的元氣氣布於符上與否。《王侍宸祈禱八段錦》:一氣在乎全,則上可以達天真,下可以伐妖魅,中可以感動風雨雷電。當書符之時,先須定息秉筆,以鼻引清氣,長引一吸,不可濁,最要清氣。然後閉氣,急以筆書符。畢,以天目煉入所召將吏於符中,大口呵出於符,金光罩符,存見所書符中有所召將吏在內,急以三字押符上。

B. 求五雷正法的資料。越詳細越好

掌握五雷:天雷者,能主劫運,擒治天妖;地雷者,主禱雨祈晴,節制地袛;水雷者,主役雷致雨,拯濟旱災;神雷者,即五行神雷,故主殺伐;社雷者,可以召命諸神也。註:「五雷決法。」

五雷公大致有兩類:
①「天雷主正天序運四時,發生萬物,保制劫運,馘天魔,盪瘟疫,擒天妖一切難治之祟,濟生救產,療大疾苦;地雷主生成萬物,滋養五穀,掃滅蟲蝗,斬落山精石怪,清掃山嵐瘴虐,拔度死魂,節制地抵,祈求晴雨;水雷主役雷致雨、拯濟旱災,斷除蛟龍、毒蛇、惡蜃、精怪,興風起雲,水府事理;神雷主殺伐,不正祀典神祇,興妖作過及山魁五通,佛寺、塔殿、屋室、觀宇山川精靈;社雷主殺古器精靈,伏原故氣,伐壇破廟,不用奏陳,可便宜行持。」又「天雷隱隱,地雷轟轟,龍雷作水,水雷波翻,社令雷火霹雷縱橫神機發,斬邪精」。

C. 五雷正法是怎麼回事。

五雷正法即是雷法。雷霆為陰陽之氣所生,依《洛書》五行之數,『東三南二北一西四,此大數之祖而中央五焉。『而雷霆行天地之中氣,故曰五雷。

D. 五雷正法的修煉

神霄派天乙門雷法的修煉,為三個步驟,即:五雷邪法、五雷正法、五雷道法、統稱為五雷正法。修雷法之初,先從邪法起修,因法本無正邪之分,關鍵在於掌握法的人如何運用。這里所說的雷法包括一些邪派的雷法及一些民間巫術中的雷法內容,修此法時,修者的性格脾氣變得古怪異常,邪法修好後,開始修者正五雷正法,修此法時,人的脾氣變得異常爆烈,正法修好後,修習五雷道法,此時,人的性格變得平淡而祥和。這個過程,即是以邪入正,以正修道,以道合真的修真過程。

E. 五雷正法的說明

雷法實為內丹修煉與法術行持相結合的道法。雷霆者,天之號令。得其法者,可以驅雷役電,禱雨祈晴,治祟降魔,禳蝗盪癧,煉度幽魂。雷法神譜中有雷祖大帝,玉樞院,五雷院,五雷元帥,使者,五方雷將,雷公,電母,風伯,雨師,雲吏,以及靈官等等。道教著名的王靈官(王善)馬靈官(馬勝),黑虎玄壇趙公明等,都是雷部神將。

F. 道教五雷正法修煉。

我這里有一本書,小說,實體書,里頭就有個天師五雷正印,第一層的口訣和怎麼做的我都有,就是里頭的詞我不懂,要不然早就試試是不是真的了。郁悶。

G. 五雷轟頂的起源發展

五雷正法簡稱為雷法。而類似的名稱在北帝派的符系統中已經出現。
北帝派,以崇拜北極紫微大帝為基本特徵。《道藏》正一部收有《北帝說豁落七元經》、《七元璇璣召魔品經》和《太上紫微中天七元真經》等七部經典,據《中華道教大辭典》介紹:從文字內容上看,此七篇應為同時傳世之一組經文,系北帝派的經典,成書年代約在南北朝末或隋唐。如此則由來甚古。但其創始者為誰,則素不清楚。就其符、神將名字等推測,它與上清派頗有關系,與正一派也有淵源。北帝即北極紫微大帝,七元為北斗七星君。他們是古來相傳的崇拜對象,在正一法中也頗有地位,不過北帝派特別對之尊崇有加罷了。該派道士稱上清北帝太玄弟子。唐孫夷中編《三洞修道儀》說他們治六天鬼神辟邪禳禍之事,所受符法中有各種經書符?十餘種,其中正有北帝雷公法一種。這是迄今為止所知最早提到與雷公有關的法術。該法術體系中還提及召役五雷神兵的方法,稱:
若有道士一心目,專一法,建立道場,燃燈行道,符章厭鎮,追捉鬼神,我當為召請五雷神兵億億萬騎,來降道場,消滅精魅,揮割蟲毒疫精(《七元召魔伏大天神咒經》)。
是則該派有召五雷神兵的秘法。所謂召役五雷,指中央大雲雷和東、南、西、北大雲雷,各統有火鈴神兵,並伴有木、火、金、水、土精神兵。召役五雷,正是後來的五雷正法的主要內容,只是後世的五雷正法,召役之法與北帝法頗有差異,而且雷法盛行之後,對所謂五雷的含義作了新的解釋,除如北帝派的五方五雷外,又構想出各種不同的五雷稱號,但其間的沿襲之跡宛然可見。
雷法的源於北帝派,在五雷正法的理論中也有痕跡可尋。雷法理論中有雷受天罡所制的說法,稱原雷霆之根宗,專以天罡為主。天罡乃天之柄星。經雲:斗柄前星曰魁,斗柄後星曰罡。萬物無罡不生,無罡不育。天罡屬火,所指之方為雷門。河魁屬水,對沖之方為雨戶,又為地戶。凡破地召雷,合從天罡對沖,方作用行事。若召役雷神,只是罡光所指之方,發號施令,沖則動,動則有電,有雷,有霹靂也。(《道法會元》卷七十七載張聎愚《天罡說》)這一雷屬天罡之說,理論表述的清晰應有一個發展過程,但卻是與五雷正法自始相伴隨的。後世雷法人士奉為宗師的王文卿便說過:
雷城高八十一丈,列一十二門,並隨天罡所指。天罡河魁,是為檄雷召霆之司。三五者,斗之妙用。北斗子為魁,第五廉貞為罡,午為魒。假如北斗正月建寅,昏則魒星指寅,夜半罡星指寅,平旦魅星指寅,余月亦然。北斗第一魁星屬辰,第五罡星屬丑,第七魒星屬戌,三星皆是土。北斗屬坤土,雷即斗,斗即雷。(《道法會元》卷六十七)
王文卿的表述比較系統,也比較有哲理的外觀。他將雷法中設想的仙界雷司與中國傳統的天文學說、五行理論統一起來,顯得相當有條理。所謂正月建寅雲雲,本來是天文學描述的客觀情形,此處拿來做了尋找雷霆所在的方法,即讓人循著斗柄的運轉以確定該時刻雷霆所在的方位,其法或稱為雷霆起例。而其說的中心思想則是雷即斗,斗即雷。按所謂雷即斗之斗,在北帝派即是最重要的神,他們受命於北帝,號為七元星君。前面引述北帝派經典言及我能命五雷神兵下降,我便是七元星君。所謂雷受天罡所制實際上就是受七元星君所制,只是稱依於天罡稍稍隱蔽了其中的人格神的地位,同時,這樣也有利於根據不同道派的需要,在雷司中安排別的主法和神將。如此,可以肯定,雷法的基本神學主張來自北帝派,卻比後者更加精緻。北帝派是五雷正法的主要淵源。
不過,召役雷公的法術直至北宋初期仍然不怎麼為人所知。五代宋初的孫光憲撰《北夢瑣言》其中談到當時漢族民間流傳著一種雷公籙,但不被視為正法:
巴蜀間,於高山頂或潔地建天公壇,祈水旱,蓋開元中上帝所降儀法,以示人也。其壇或羊牛所犯,及預齋者飲酒食肉,多為震死。新繁人王蕘因往別業,村民烹豚待之。有一自天公齋,回乃即席食肉。王謂曰:爾不懼雷霆耶?曰:我與雷為兄弟,何懼之有?王異之,乃詰其所謂,曰:我受雷公籙,與雷同職。因取其籙驗之,果如其說。仍有數卷,或畫壯夫以拳磝地為井,號拳扠井,或畫一士負薪卉,號一谷柴,或以七手撮山簸之,號七山簸。江陵東村李道士舍亦有此?。或雲:三洞法?外,有一百二法,為天師子嗣師所禁。唯許救物,苟邪用,必上帝考責陰誅也。(《北夢瑣言·逸文》卷三)
這一雷公籙是否與北帝派有關,文獻闕如,無從確考。但由此可見當時有關召雷之法社會上流傳不多,民間不熟悉,甚至道門中也不視為正法。不意一百數十年後,這一被當成旁支不預正流的召雷之法卻蔚為大國,其它所謂正法中的不少內容且因之被掩卻光華,其中若干內容便由之而遭到淘汰。然而,後世的五雷正法與這兒所說的雷公籙所顯示以及北帝派的雷公法都頗有不同。主要的差別在於,五雷正法另有一套神靈系統,各派主法不盡相同,但至於南宋,一般都尊九天雷祖大帝或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為管轄雷霆的最高神。其餘雷部神將皆升格為元帥、大將,最有名的為鄧、辛、張、苟、畢、陶等,至於原來的雷公、電母等則降為屬將。雷公籙中那些怪怪奇奇民間氣息很濃的方法也不見於五雷正法。此外,五雷正法有一套完整精緻的理論,且將之提高到法術正統理論的地位,也是舊的雷公法所無法望其項背的。

H. 五雷正法的門派

雷法門派繁多,從雷法而論,有神霄雷,玉樞雷,大洞雷,仙都雷,北極雷,太乙雷,紫府雷,玉晨雷,太霄雷,太極雷等。就門派而言,有神霄派,清微派,天心派等諸多門派,且支派繁多,就神霄派而言。王汪王二師而下,則有張、李、白、薩、潘、楊、唐、莫諸師,恢宏猶至。--(明·張宇初)。雷法派法深效宏,所以不但自身支派繁多,且正一等派也都吸取了雷法中的部分內容。道教金丹派南宗從張楠開始即兼行雷法,白玉蟾並撰有多種雷法著作,各派在施行雷法中,符錄、將班及行持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但不論何派,均以自身的內丹修煉為本,雷霆起於五行?人能聚五行之氣為五雷,則雷法乃先天之道,雷神乃在我之神。一氣神和,歸根復命,行住坐卧,綿綿若存,所以養其浩然者,施之於法,則以我之真氣,合天地之造化,故能噓為雲雨,嘻為雷霆。--《道法會元》。

I. 石敢當之雄峙天東五雷之法是什麼

五雷正法又稱雷法。漢族神話和道教中的法術之一。雷霆為陰陽之氣所生,依《洛書》五行之數,"東三南二北一西四,此大數之祖而中央五焉。"而雷霆行天地之中氣,故曰五雷。

內功在內功修煉上,五雷分屬五臟。五臟之氣攢聚,會聚為一,方能達於大道,掌握五雷之妙用。此稱作攢簇五雷,亦即是指雷法內功修煉達到五氣朝元的境界。《道法宗旨圖衍義》:"希賢曰:五氣朝元,一塵不染,能清能凈,是曰無漏,肝為東魂之木,肺為西魄之金,心乃南神之火,腎是北精之水,脾至中宮之土。是以聖人眼不視而魂歸於肝,耳不聞精在於腎,舌不味而神在於心,鼻不香而魄在於肺,四肢不動而意在於脾。故曰攢簇五雷。(王樞曰:東方木雷在肝宮,南方火雷在心宮,西方山雷在肺宮,北方水雷在腎宮,中央土雷在脾宮)斬除五漏,寂然不動為道之體,感而遂通為道之用,斯五雷之妙也"
道法認為,諸法之中,威力最大的是雷法。王文卿《雷說》,"夫雷霆者,天地樞機。""故雷乃天之號令,其權最大,三界九地一切皆屬雷可總攝"。故此,在行法之時,多召役雷部將帥執行。且在召合(召將)之時,也特別強調本身的內功修為,強調聚合五行之氣,這五行之氣便為五雷。薩守堅《雷說》"雷法為先天之道,雷神乃在我之神,以氣合氣,以神合神,豈不如響應答耶。"召將是以本身五臟之氣化為五雷之神,與虛空之神混合為一,所以,召將又稱之為召合。
雷法的修煉,又特別注重內丹的修煉,並主張"道體法用",即修成內丹與道合真為根基,發之於外,則形成種種神通變化,玄妙法技。內丹有成,先天一氣充盈,此先天一氣,又稱先天祖氣、混元一氣。道教講"一氣化三清"這一氣便是混元一氣,這混元一氣便是道。《王侍宸祈禱八段錦》:"天地得此一氣,千變萬化,人為萬物之靈,得此一氣,可以感天地、動鬼神,呼吸風雲雷雨,無所不至矣。"
雷法行持,有立極之說,即無極生太極,無極為原始狀態,"溟洋大梵,寥廓無光。"此先天混元一氣由無極而動,生為太極,才可發用,此即丹氣充盈、動而致用。"一氣才動,風雷雲雨皆作,禽獸山木俱生。"此即"道為法之體,法為道之用"的理論依據。因此,道教有"一氣化三清"之說,修道之士,依此無極生太極的理論,內煉形神,煉丹合道,便可"廓然一氣初分,自覺神清氣爽,外欲不生,此身與天地相為表裡,造化皆在吾掌中矣。動天地,感鬼神,驅風雷,役萬物,無往而不可也。然後策役將帥,行持祈禱。《王侍宸祈禱八段錦》:"凡欲行持,先服先天祖氣。""萬千法門,皆始於此也"可見凡丹修煉的重要。
雷法強調實修,亦表現在書符上。強調符之靈驗與否,關鍵在是否將自己的元氣氣布於符上與否。《王侍宸祈禱八段錦》:一氣在乎全,則上可以達天真,下可以伐妖魅,中可以感動風雨雷電。當書符之時,先須定息秉筆,以鼻引清氣,長引一吸,不可濁,最要清氣。然後閉氣,急以筆書符。畢,以天目煉入所召將吏於符中,大口呵出於符,金光罩符,存見所書符中有所召將吏在內,急以""三字押符上。

閱讀全文

與五雷正法的創造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領導小組 瀏覽:165
人類創造了那些機器人 瀏覽:933
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何時實施 瀏覽:169
遼寧育嬰師證書領取 瀏覽:735
劃撥土地使用權轉讓能轉讓嗎 瀏覽:97
2019年公需科目知識產權考試答案 瀏覽:256
關於知識產權管理辦法 瀏覽:331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筆記 瀏覽:532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技術題庫 瀏覽:497
中國城市老年體育公共服務體系的反思與重構 瀏覽:932
網路著作權的法定許可 瀏覽:640
工商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總結 瀏覽:325
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可行性研究報告 瀏覽:428
投訴華爾街英語 瀏覽:202
榆次區公共衛生服務中心 瀏覽:990
申發明5G 瀏覽:815
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協調會議記錄 瀏覽:94
版權貿易十一講 瀏覽:370
綜治辦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總結 瀏覽:903
知識產權局專業面試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