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10000年前,人類是怎樣的
呵呵那個時候人類還是在原始的社會狀態,生產力十分落後,都是以捕獵為生,穿的是樹皮,樹枝,樹葉之類的衣服。
Ⅱ 10000年前的中國是什麼朝代
10000年前的中國處於史前時代,中國還沒有建立朝代,中國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為夏朝,約前2070年建立。
中國史前文化按照考古年代主要分為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以及青銅時代。史前考古學著重從史前文化遺址的地質、器物、古人類、古生物遺存來研究,歷史考古學則通過文字、銘刻、古建築等方面考察古人類的歷史。
距今10000年前,中國境內的農業已經開始起源,至少距今8000年左右,中國南北方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的種植農業已經成熟了,這意味著古人對天象、氣候、季節、年周期的認識和分割已較為熟知,原始的天象觀測、天文歷法知識應已粗具雛形。
(2)數字是10000年前發明的擴展閱讀:
史前時期即有正式歷史記載之前中國境內人的發展史,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以及有關三皇五帝的傳說史,直到最後建立夏朝。
這時期時間的跨度最大,從約170萬年前到公元前21世紀。猿人包括雲南的元謀人、陝西的藍田人,後來的北京人的頭結構又有了新的進步,北京人使用的是粗製的石器,過著極為艱難的原始生活。
此後是母系氏族與父系氏族時期,母系氏族公社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從漢字「姓」中就很形象地體現了遠古的母系氏族的事實。母系氏族在全盛期之後逐漸衰落,過度到父系氏族時期,同時,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也形成了,原始社會開始走向了解體。
Ⅲ 中國漢字是誰最先發明出來的
倉頡最先發明的。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關於漢字起源的說法歷來各家有不同主張,其中比較有影響力的說法有:結繩說、八卦說、刻契說、倉頡造字說、刻劃說和圖畫說。
相傳倉頡是黃帝時期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 。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聯盟的領袖,由於社會進入較大規模的部落聯盟階段,聯盟之間外交事務日益頻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聯共享的交際符號,於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倉頡的手上了。
(3)數字是10000年前發明的擴展閱讀
明朝末年西方傳教士來中國傳教,為了學習漢字,他們開始用拉丁字母來拼寫漢語。1605年,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 1552-1610)在北京出版了《西字奇跡》,
其中有4篇漢字文章加了拉丁字母的注音。這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出版物,《西字奇跡》原書已不容易找到,據說,梵蒂岡圖書館尚有藏本。
1626年,法國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資》,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的字匯。注音所用的方案是在利瑪竇方案的基礎上修改的。
利瑪竇和金尼閣的方案是以「官話讀書音」為標准設計的,適於拼寫北京語音。但是,在兩三百年間,利瑪竇和金尼閣的方案只是在外國傳教士中使用,沒有在中國人當中廣為傳播。
Ⅳ 數字產生的歷程
羅馬數字
羅馬數字
羅馬數字是一種現在應用較少的一種的數量表示方式。它的產生晚於中國甲骨文中的數碼,更晚於埃及人的十進位數字。但是,它的產生標志著一種古代文明的進步。大約在兩千五百年前,羅馬人還處在文化發展的初期,當時他們用手指作為計算工具。為了表示一、二、三、四個物體,就分別伸出一、二、三、四個手指;表示五個物體就伸出一隻手;表示十個物體就伸出兩只手。這種習慣人類一直沿用到今天。人們在交談中,往往就是運用這樣的手勢來表示數字的。當時,羅馬人為了記錄這些數字,便在羊皮上畫出Ⅰ、Ⅱ、Ⅲ來代替手指的數;要表示一隻手時,就寫成「Ⅴ」形,表示大指與食指張開的形狀;表示兩只手時,就畫成「ⅤⅤ」形,後來又寫成一隻手向上,一隻手向下的「Ⅹ」,這就是羅馬數字的雛形。
後來為了表示較大的數,羅馬人用符號C表示一百。C是拉丁字「century」的頭一個字母,century就是一百的意思。用符號M表示一千。M是拉丁字「mille」的頭一個字母,mille就是一千的意思。取字母C的一半,成為符號L,表示五十。用字母D表示五百。若在數的上面畫一橫線,這個數就擴大一千倍。這樣,羅馬數字就有下面七個基本符號:Ⅰ(1)Ⅴ(5)Ⅹ(10)L(50)C(100)D(500)M(1000)
羅馬數字與十進位數字的意義不同,它沒有表示零的數字,與進位制無關。用羅馬數字表示數的基本方法一般是把若干個羅馬數字寫成一列,它表示的數等於各個數字所表示的數相加的和。但是也有例外,當符號Ⅰ、Ⅹ或C位於大數的後面時就作為加數;位於大數的前面就作為減數。例如:Ⅲ=3,Ⅳ=4,Ⅵ=6,ⅩⅨ=19,ⅩⅩ=20,ⅩLⅤ=45,MCMⅩⅩC=1980。羅馬數字因書寫繁難,所以,後人很少採用。現在有的鍾表表面仍有用它表示時數的。此外,在書稿章節及科學分類時也有採用羅馬數字的。
在閱讀英文原著時,常會遇到用羅馬數字表示的章節,對於有些讀者可能不知其含義。在此簡要介紹羅馬數字的構成規則,以掃除閱讀中的疑惑。
一、七個基本數字
I :1
V:5
X:10
L:50
C :100
D:500
M:1000
二、構成規則
羅馬數字無表示零的數。
表示數的基本方法:除I、X、C位於大數後作為加數,位於大數前作為減數外,一般把若干羅馬基本數字寫在一起,它表示的數字等於各個數字的和。
1.重寫: III(3) XX(20) CC(200)
2.左減: IX(9) XL(40) CD(400)
3.右加: VII(7) XI(11) LX(60)
4.綜合前三種方法:XLV(L-X+V,45) LXII(L+X+I+I,62)
若在數字上方加一橫線,表示增大1000倍。
XIX (19000)
三、注意點
1. I、X、C在大數右邊(即相加時)不能連續超過三個,在大數左邊(即相減時)只能用一個。
2. V、L、D不能用於大數左邊(相減),只能用於大數右邊(相加),且只使用一個。
3. V、X左邊小數只用I;L、C左邊小數只用X;D、M左邊小數只用C。
羅馬數字因書寫復雜,現在應用面很小。有的鍾表用它表示時數,小說、文章的章節及科學分類時也有用羅馬數字的。
例子:
I, 1
II, 2
III, 3
IV, 4
V, 5
VI, 6
VII, 7
VIII, 8
IX, 9
X, 10
XI, 11
XII, 12
XIII, 13
XIV, 14
XV, 15
XVI, 16
XVII, 17
XVIII, 18
XIX, 19
XX, 20
XXI, 21
XXII, 22
XXV, 25
XXIX, 29
XXX, 30
XXXI, 31
XXXIV, 34
XXXV, 35
XXXIX, 39
XL, 40
L, 50
LI, 51
LV, 55
LX, 60
LXV, 65
LXX, 70
LXXX, 80
XC, 90
XCIII, 93
XCV, 95
XCVIII, 98
IC, 99
C, 100
CC, 200
CCC, 300
CD, 400
D, 500
DC, 600
DCC, 700
DCCC, 800
CM, 900
M, 1000
MC, 1100
MCD, 1400
MD, 1500
MDC, 1600
MDCLXVI, 1666
MDCCCLXXXVIII, 1888
MDCCCXCIX, 1899
MCM, 1900
MCMLXXVI, 1976
MCMLXXXIV, 1984
MCMXC, 1990
MM, 2000
總述一.羅馬數字是歐洲在阿拉伯數字傳入之前使用的一種數碼。羅馬數字採用七個羅馬字母作數字,即Ⅰ(1)、X(10)、C (100)、M (1000),V (5)、L(50)、D (500)。記數的方法:(1)相同的數字連寫,所表示的數等於這些數字相加得到的數,如, Ⅲ = 3;(2)小的數字在大的數字的右邊,所表示的數等於這些數字相加得到的數, 如,Ⅷ = 8,Ⅻ = 12;(3)小的數字,(限於Ⅰ、X 和 C)在大的數字的左邊,所表示的數等於大數減小數得到的數,如,Ⅳ = 4,Ⅸ = 9;(4)在一個數的上面畫一條橫線,表示這個數增值 1 000 倍,如 Ⅻ = 12 000 。羅馬數字的組數規則,有幾條須注意掌握;(1)基本數字Ⅰ、X 、C 中的任何一個,自身連用構成數目,或者放在大數的右邊連用構成數目,都不能超過三個;放在大數的左邊只能用一個。(2)不能把基本數字 V 、L 、D 中的任何一個作為小數放在大數的左邊採用相減的方法構成數目;放在大數的右邊採用相加的方式構成數目,只能使用一個。(3)V 和 X 左邊的小數字只能用Ⅰ。(4)L 和 C 左邊的小數字只能用×。(5)D 和 M 左 邊的小數字只能用 C 。用羅馬數字記較大的數非常麻煩, 所以已不常用了。在中文出版物中,羅馬數字主要用於某些代碼,如產品型號等。計算機 ASCⅡ碼收錄有合體的羅馬數字 1~12 。
總述二.羅馬數字
羅馬數字是一種現在應用較少的一種的數量表示方式。它的產生晚於中國甲骨文中的數碼,更晚於埃及人的十進位數字。但是,它的產生標志著一種古代文明的進步。大約在兩千五百年前,羅馬人還處在文化發展的初期,當時他們用手指作為計算工具。為了表示一、二、三、四個物體,就分別伸出一、二、三、四個手指;表示五個物體就伸出一隻手;表示十個物體就伸出兩只手。這種習慣人類一直沿用到今天。人們在交談中,往往就是運用這樣的手勢來表示數字的。當時,羅馬人為了記錄這些數字,便在羊皮上畫出Ⅰ、Ⅱ、Ⅲ來代替手指的數;要表示一隻手時,就寫成「Ⅴ」形,表示大指與食指張開的形狀;表示兩只手時,就畫成「ⅤⅤ」形,後來又寫成一隻手向上,一隻手向下的「Ⅹ」,這就是羅馬數字的雛形。
後來為了表示較大的數,羅馬人用符號C表示一百。C是拉丁字「century」的頭一個字母,century就是一百的意思。用符號M表示一千。M是拉丁字「mille」的頭一個字母,mille就是一千的意思。取字母C的一半,成為符號L,表示五十。用字母D表示五百。若在數的上面畫一橫線,這個數就擴大一千倍。這樣,羅馬數字就有下面七個基本符號:Ⅰ(1)Ⅴ(5)Ⅹ(10)L(50)C(100)D(500)M(1000)
羅馬數字與十進位數字的意義不同,它沒有表示零的數字,與進位制無關。用羅馬數字表示數的基本方法一般是把若干個羅馬數字寫成一列,它表示的數等於各個數字所表示的數相加的和。但是也有例外,當符號Ⅰ、Ⅹ或C位於大數的後面時就作為加數;位於大數的前面就作為減數。例如:Ⅲ=3,Ⅳ=4,Ⅵ=6,ⅩⅨ=19,ⅩⅩ=20,ⅩLⅤ=45,MCMⅩⅩC=1980。羅馬數字因書寫繁難,所以,後人很少採用。現在有的鍾表表面仍有用它表示時數的。此外,在書稿章節及科學分類時也有採用羅馬數字的。
總述三.羅馬數字
羅馬數字起源於古羅馬。一共有7個數字元號:IVXLCDM.相應的阿拉伯數字表示為:1510501005001000用羅馬數字表示數時,如果幾個相同的數字並列,就表示這個數的值是數碼的幾倍。倒如:羅馬數字要表示3,可以寫成III;要表示20,可以寫成XX;要表示30,可寫成XXX。不相同的幾個數碼並列時,如果小的數碼在右邊,就表示數的數值是這幾個數碼的和;如果小的數碼在基邊,就表示數的數值是數碼之差。例如:6用羅馬數字可以表示為VI;4用羅馬數字表示為IV;11用羅馬數字表示為XI;48用羅馬數字表示為IIL。在數字上面畫一橫線,表示這個數字增值1000倍。例如:10000寫成X;11000寫成XI。遺憾的是,羅馬數字里沒有0。這種記數法有很大不便。如果表示8732這個數,那麼就得寫成IIXDCCXXXII如果要有0就方便多了。0引入的時間是在中世紀,那時歐洲教會的勢力非常強大,他們千方百計地阻止0的傳播,甚至有人為了傳播0而被處死。但是黑暗終究戰勝不了光明,人們一旦意識到0的重要作用,就會不顧一切地沖破教會的束縛,大膽地使用起它來。
阿拉伯數字
古代印度人發明了包括「零」在內的十個數字元號,還發明了現在一般通用的定位計數的十進位法。由於定位計數,同一個數字元號因其所在位置不同,就可以表示不同數值。如果某一位沒有數字,則在該位上寫上「0」。「0」的應用,使十進位法臻於完善,意義重大。十個數字元號後來由阿拉伯人傳人歐洲,被歐洲人誤稱為阿拉伯數字。由於採用計數的十進位法,加上阿拉伯數字本身筆劃簡單,寫起來方便,看起來清楚,特別是用來筆算時,演算很便利。因此隨著歷史的發展,阿拉伯數字逐漸在各國流行起來,成為世界各國通用的數字。由柳洪平創建。
補充
最古的計數目大概至多到3,為了要設想「4」這個數字,就必須把2和2加起來,5是2加2加1,3這個數字是2加1得來的,大概較晚才出現了用手寫的五指表示5這個數字和用雙手的士指表示10這個數字。這個原則實際也是我們計算的基礎。羅馬的計數只有到V(即5)的數字,X(即10)以內的數字則由V(5)和其它數字組合起來。X是兩個V的組合,同一數字元號根據它與其他數字元號位置關系而具有不同的量。這樣就開始有了數字位置的概念,在數學上這個重要的貢獻應歸於兩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後來古鯿人在這個基礎上加以改進,並發明了表達數字的1234567890十個符號,這就成為我們今天記數的基礎。八世紀印度出現了有零的符號的最老的刻版記錄。當時稱零為首那。
數字
解釋一:表示數目的文字。
解釋二:表示數目的符號。
解釋三:數量的意思。
以下是有關阿拉伯數字的說明,有興趣的可以詳細閱讀。
數字,是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名詞。他由0~9十個字母組成。數字不單單包括計數,還有豐富的哲學內涵。
1:可以看作是數字「1」,一根棍子,一個拐杖,一把豎立的槍,一支蠟燭,一維空間……
2:可以看作是數字「2」,一隻木馬,一個下跪著的人,一個陡坡,一個滑梯……
3:可以看作是數字「3」,兩只手指,乳房,斗雞眼,樹杈……
4:可以看作是數字「4」,一個蹲著的人,小帆船,小紅旗,小刀……
5:可以看作是數字「5」,大肚子,小屁股,音符……
6:可以看作是數字「6」,小蝌蚪,一個頭和一隻手臂露在外面的人……
7:可以看作是數字「7」,拐杖,小桌子,板凳,三岔路口,「丁」形物……
8:可以看作是數字「8」,數學符號「∞」,花生米,套環,雪人……
9:可以看作是數字「9」,一個靠著坐的人,小嫩芽……
0:可以看作是數字「0」,胖乎乎的人,圖形「○」,鞋底,腳丫,二維空間,瘦子的臉……
Ⅳ 人類10000年前是什麼啊誰知道
答案一:恐龍時代~ 答案二:一款電子競技類WEB游戲~據說5月3日就要盛世開服了~期待中~
Ⅵ 10000年前的中國是什麼樣的
snow和book都很小白哦明顯是2008年3月7號嘛,今年的《Transformer》沒看預告片么,結尾一個金屬質感的07-04-07啊! 還有那個book,完全不了解什麼是個史前文明,所謂史前文明就是沒有歷史記載的人類文明。主要是因為氣候巨變,或者自然災害被掩蓋的人類文明史。人類文明循環發展了好幾個周期了。前幾次要麼終止在工業社會前夕,要麼終止在原子時代,也有可能達到了今天我們尚未達到的先進程度。怎麼會象猿人呢?最近的猿人頭骨也是公元前50-70萬年的事情了。公元前20萬年到1萬年的人類歷史完全是空白,找不到任何文字或化石證據。這是一段迷。
Ⅶ 10000年前的中國是什麼時期
一萬年前的中國是新石器時代,許多人群分布在中國的各地,繼而產生了各支不同的文化。
Ⅷ 公元前10000年的時候,地球上有人嗎
石器工具的出現是人類誕生的標志;石器時代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兩個階段,前者以打制石器為主,後者以磨製石器為主。
丹麥考古學家湯姆遜(1788-1865)最早提出了石器時代的概念。湯姆遜主張人類社會早期物質文化的發展經過了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三個時期的學說,他的這種分期法至今仍被考古學界所採用。
石器時代是人類歷史的最初階段,當時人類以各種類型的石器為勞動工具。石器時代經歷了二三百萬年,占人類歷史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時間,屬於原始社會時期。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石器時代大體上可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經歷的時間最長,從二三百萬年前石器工具的誕生到一萬多年前,人類使用比較粗糙的打制石器,過著採集和狩獵的生活。目前人類所知道的最早的石器產生於260多萬年前的東非。除石器之外,還使用木頭工具,後期開始使用骨制工具。已知使用火,並懂得鑽孔、磨光、雕刻等技術。
一萬多年前,全球的氣候和生態環境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隨著第四紀最後一次冰期的結束,全球氣候變暖,歐亞兩洲的冰原地區被森林和草原所取代,而非洲的氣候也由多雨轉為乾旱。舊石器時代的不少大型動物數量逐漸減少,適於森林草原地區的小動物和鳥類增多。人類的狩獵對象隨之發生變化,經濟活動的內容擴大至江湖河海地區,出現了漁獵經濟。經濟活動的變化促進了生產工具的變革,於是,人類進入了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相當於母系氏族社會的繁榮時期,晚期過渡到父系氏族社會。磨光石器的流行、陶器的發明,以及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的出現,是新石器時代的顯著特徵。
Ⅸ 寫字什麼時候發明出來的是公元前10000年,6000年還是3000年
甲骨文作為中國比較成熟的文字距今約3000多年的歷史了,但不是最早的,中國最早的文字的出現距今約5000—6000年,即公元前3000—4000年。